桔梗的皂苷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桔梗的化学成分与用途的研究进展

212理论研究 从宏观上来讲,桔梗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以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无机物主要是一些无机盐钙盐、镁盐、铁盐等,有机物主要有脂肪酸、氨基酸、多糖、黄酮、甾体类化合物等。
从微观上来看,桔梗中主要有钙、镁、铁、锌、锰、铜、铅、磷等元素。
从桔梗一直的使用状况来看,桔梗是一种良好的传统中药桔梗。
目前,桔梗也作为一种食品在使用,并逐渐扩展到更广的领域,美容、观赏、临床医用及其他的用途[1]。
1 桔梗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桔梗最早的研究与使用起始于二十世纪初。
桔梗中更多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关用途已被学者逐渐发现和研究。
目前,桔梗中主要的成分是皂苷、多糖、黄酮类、多聚物、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氨基酸与脂肪酸等[2]。
1.1 皂苷类 桔梗中主要的成分及有效的成分为皂苷类。
皂苷又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性质、不同的结构。
不同的皂苷具有不同的药理学性质。
目前发现的皂苷又40余种。
1.2 挥发油 据报道对桔梗中的挥发油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其中含有70余种化合物,主要的成分为有机物,即烃及其烃类衍生物。
烃类为烯烃、炔烃和烷烃,衍生物为羧酸类、酯类化合物、 醇、醛、醚、酮和酚类[3]。
1.3 黄酮类 黄酮也是桔梗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据文献报道,目前为止从桔梗中共分离得到6种黄酮类化合物,均从桔梗种子中分得,分别为flavoplatycoside,grandoside,(2R,3R)-taxifolin,quercertin-7-O-glucoside,lutelin-7-O-glucoside和quercetin-7-O-rutinoside。
1.4 脂肪酸和氨基酸 桔梗及其种子种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氨基酸,有分子量较小的羧酸,也含有分子量较大的脂肪酸软脂酸和硬脂酸,除次之外,还含有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等。
因为化学结构与微量元素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含有16种以上。
氨基酸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必不缺少的营养物质,她在人体中有着新陈代谢的作用,同时也是疏通神经脉络的一种好药材[4]。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桔梗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桔梗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
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者;若痰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均可以清化热痰药治之。
临床应用时,常与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化热痰,清润燥痰的目的。
药性寒凉的清化热痰药、润燥化痰药,则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
来源:桔梗既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被列为40大宗药材目录;又是一种食材,东北、韩国、日本等地常用其制作成泡菜,或用于清炒、凉拌食用,甚至加工桔梗饮料等,可谓药用、食用俱佳。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刮去外皮,放清水中浸2~3小时,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用。
相关名字:包袱花、铃哨花、道拉基。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以东北、华北地区产量较大,华东地区质量较优。
性味归经:苦、辛,平。
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性状鉴别:本品正品外观呈长纺锤形或长圆柱形,顶端具芦头,多有半月形茎痕,俗称芦碗,下部渐细,通体皱缩纵沟,下部尤多,并有类白色的皮孔样根痕,质地坚脆,易折断,断面略颗粒状,有放射状裂隙,皮部较窄,形成层显著,淡棕色,木部类白色,有棕色环纹较明显,中央无髓,口尝味微甜而后微苦。
主治病证: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
风寒者,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温病条辨》);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治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2.咽喉肿痛,失音。
本品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
凡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及加味甘桔汤(《医学心悟》)。
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3.肺痈吐脓。
本品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
治肺痈咳嗽胸痛。
咯痰腥臭者,可配甘草用之,如桔梗汤(《金匮要略》);临床上可再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
桔梗的药理研究进展

桔梗水提物能抑制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毒性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肝药酶对四氯化碳的生物激活以及清除氧自由基有关碳诱导的肝纤维化进程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肝部炎症和激活肝星状细胞毒性有保护作用这与其清除氧自由基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肝损伤这与其阻断肝药酶对对乙酰氨基酚的生物激活密切相关5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食用桔梗可明显降低肥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肥胖大鼠zucker大鼠血浆胆固醇和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
1 免疫调节作用
111 对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 桔梗水提物可显著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生 , 抑制细胞
增殖 , 剂量依赖性的促进一氧化氮 (NO) 、肿瘤坏死因子 - α ( TN F - α) 的产生 ,同时对白介素 ( IL ) - 1β和 IL - 6 也有升高 作用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 R T - PCR) 证明 ,NO 和 TN F - α 产生的增加分别与 iNOs mRNA 及 TN F - α mRNA 的升高有 关 [2 ]。瞬时表达分析表明 ,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 N F - κB 的 反式激活 ,上调 iNOs 和 TN F - α的表达来实现 [3 ]。桔梗皂苷 D ( PD) 和 D3 ( PD3) 可抑制 RA W 26417 细胞株释放 NO , 升高该 细胞株中 TN F - α的分泌和 TN F - α m RNA 的表达 [4 ]。与之 相反 , 桔梗多糖能诱导鼠巨噬细胞株 RA W 26417 中 NO 的产 生和 iNOs mRNA 表达 , 通过 TL R 4/ N F - κB 信号通路产生 作用 [5 ] , 其具体的分子机制与其活化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CMA P Ks) 和激活蛋白 - 1 (A P - 1) 有关 。桔梗多糖也可诱导 TN F - α的释放 [6 ]。 112 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
桔梗的化学成分研究

桔梗的化学成分研究桔梗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历来受到众多欣赏和认可。
科学研究表明,桔梗中含有多种有效的化学成分,其中包括类萜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化合物,维生素类化合物等。
这些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在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类萜类化合物是桔梗中最重要的一类化合物,其中包括三萜类,多萜类和抗菌萜类等。
其中,三萜类包括桔梗萜、桔梗素、月桂叶萜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多萜类是桔梗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其中主要有桔梗多萜和桔梗多萜类苷,在控制血脂、免疫调节和抗氧化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抗菌萜类包括桔梗抗菌萜类素以及桔梗抗菌类苷,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疾病。
萜烯类化合物是桔梗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主要有桔梗萜烯,桔梗醇萜烯,细辛萜烯,迷迭香萜烯等,它们具有抗氧化作用和一定的药理活性,可以有效抵抗自由基介导的细胞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延缓衰老,也可用于抗肿瘤。
桔梗中的多糖类化合物有苷多糖、聚乳酸多糖、聚蔗糖等,它们可以降低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防治心血管疾病;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增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预防和治疗慢性炎症。
桔梗中还含有苹果酸、乙酸、丙酸等有机酸类化合物,它们可以增加体内抗氧化剂的含量,减少自由基对身体的损害;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预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桔梗还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氨基酸和维生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过对桔梗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桔梗的药理作用,更好地利用桔梗的药理作用来调节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从而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
综上所述,桔梗中含有多种有效的化学成分,其中包括类萜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氨基酸类化合物,维生素类化合物等。
中国药典桔梗参考文献引用

中国药典桔梗参考文献引用引言在中国药典中,桔梗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中的药材。
桔梗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治疗效果,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引用相关文献,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桔梗的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桔梗的化学成分桔梗的化学成分研究较为全面,其中主要活性成分包括:1.桔梗皂苷:–文献1:《桔梗皂苷的药理活性研究》–文献2:《桔梗皂苷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效应》–文献3:《桔梗皂苷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2.桔梗苷:–文献4:《桔梗苷的药理学研究》–文献5:《桔梗苷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文献6:《桔梗苷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研究》3.桔梗总苷:–文献7:《桔梗总苷的提取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文献8:《桔梗总苷的抗炎症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文献9:《桔梗总苷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桔梗的药理活性桔梗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包括:1. 抗炎作用•文献10:《桔梗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献11:《桔梗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献12:《桔梗在呼吸系统炎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献13:《桔梗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研究》•文献14:《桔梗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文献15:《桔梗对免疫抑制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3. 支气管舒张作用•文献16:《桔梗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17:《桔梗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献18:《桔梗对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研究》桔梗的临床应用桔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1. 呼吸系统疾病•文献19:《桔梗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献20:《桔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文献21:《桔梗合剂在支气管扩张治疗中的应用》2. 消化系统疾病•文献22:《桔梗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23:《桔梗在治疗肝炎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文献24:《桔梗颗粒对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作用研究》3. 免疫系统疾病•文献25:《桔梗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献26:《桔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文献27:《桔梗在治疗免疫性肾炎中的应用研究》桔梗的可能机制桔梗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可能与以下机制相关:•文献28:《桔梗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献29:《桔梗提取物对氧化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文献30:《桔梗在治疗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2. 免疫调节作用•文献31:《桔梗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献32:《桔梗对免疫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研究》•文献33:《桔梗在治疗白血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3. 细胞凋亡调节作用•文献34:《桔梗的细胞凋亡调节作用研究》•文献35:《桔梗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文献36:《桔梗提取物在肝癌细胞中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结论通过引用相关文献,我们对桔梗的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
桔梗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桔梗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桔梗在药理方面的作用有镇咳、祛痰、抗炎、保肝、抗癌等药理活性。
桔梗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本研究通过查阅近些年关于桔梗研究的文献,对桔梗药理活性的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为桔梗在药理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桔梗;药理学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
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1]。
桔梗含有桔梗皂苷A、C、D、远志皂苷D1、D2等16种单体皂苷,其中桔梗皂苷D是主要苷。
桔梗还含有黄酮、甾醇、多糖、酚类、聚炔、脂肪油、脂肪酸,桔梗用酸水溶解后测出14种氨基酸(苏、丛、谷、甘、丙、蛋、异亮、赖氨酸等),总含量为1.22%;还含有微量元素如锌、铁、镁、钠、钙等;挥发油聚缺类等成分[2-4]。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桔梗具有抗肿瘤、祛痰镇咳、降血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5-6]。
本资料就目前桔梗药理学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祛痰镇咳作用桔梗是肺经的引药[7],能促进支气管黏膜分泌从而有祛痰的作用。
武博等[8]对桔梗的祛痰作用进行的体外实验中,桔梗皂苷PD和PD3的浓度为200 mg/L 时大鼠气管上皮细胞黏蛋白的分泌分别增加至252.7%和370.2%,大于阳性药;对金黄仓鼠气管上皮细胞实验的结果类似,并呈剂量相关。
金在久[9]运用了小鼠酚红法,测出气管洗出液的酚红浓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及氯化铵组;郑繁慧等[10]采用小鼠酚红祛痰法比较了桔梗总皂苷及桔梗总次皂苷的祛痰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桔梗总皂苷及黑曲霉转化的桔梗总次皂苷均能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
梁仲远[11]通过氨水引咳,观察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
再通过测定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来评定小鼠气管黏液分泌量。
与模型组比较,桔梗水提液高、中剂量组咳嗽潜伏期显著延长,咳嗽次数显著减少。
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共3篇

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共3篇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1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桔梗,又称甘草冬凌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常被用于清热解毒、镇咳化痰等功效。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本文将从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桔梗的主要有效成分,其结构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根据不同的结构特征,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桔梗皂苷Ⅰ、桔梗皂苷Ⅱ、桔梗皂苷Ⅲ、桔梗皂苷Ⅳ和桔梗皂苷Ⅴ。
其中,桔梗皂苷Ⅰ为桔梗中含量最高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具有抗炎、镇咳、消肿等功效。
此外,桔梗中还含有甙类、黄酮类等化合物。
二、质量控制方法为了保证桔梗的安全、有效性,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
目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药材鉴定:桔梗的药材鉴定主要依据外观、性状、气味、味道、显微特征等进行判断。
例如,桔梗的外观为长圆柱形或半圆形,有色泽,质地坚实,断面平坦或略凹,气味香味特殊,味道微苦微辛。
2. 性状鉴别:桔梗的性状鉴别主要依据外观、气味、味道等进行判断。
例如,桔梗的气味特殊,有清香味,味道微苦、辛、甘。
3. 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以桔梗皂苷Ⅰ为指标成分,测定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含量。
4. 杂质检查:对桔梗进行杂质检查,包括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5. 质量标准: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质量控制指标、含量测定、杂质限量等。
综上所述,桔梗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多种功效。
为了保证其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综合以上所述,桔梗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其含有丰富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其他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炎、镇咳、消肿等多种药理作用。
为了保证桔梗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建立全面、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包括药材鉴定、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杂质检查和制定质量标准等方面。
桔梗的化学成分研究

现代研究发现中药桔梗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甾醇类、酚类、聚炔类化合物以及脂肪酸和挥发油等。
探究桔梗的祛痰镇咳、抗炎镇痛、对心血管保护、保肝、抗肥胖、抗肿瘤、抗氧化和美容的作用。
更好地辅助临床上的辨证论治、对症下药、治疗疾病,为今后的桔梗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1orum (Jacq.) A.DC的根。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以东北、华北地区产量较大,华东地区质量较优。
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桔梗药性平,味苦,辛,归肺经。
具有化痰止咳、利咽开音、宣畅肺气、排脓消痈的功效。
此外,本品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临床上多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肺痈吐脓。
是临床上常用的止咳化痰平喘中药之一。
本文对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桔梗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1 桔梗的有效化学成分1.1 桔梗皂苷类桔梗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桔梗的皂苷类成分均属于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衍生物,可分为3类:桔梗酸类、桔梗二酸类、远志酸类。
桔梗皂苷中的糖基配体主要是由D-葡萄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和D芹糖以及其衍生物组成的。
桔梗皂苷具有抗低温、抗毒、免疫调节、抗肿瘤作用等,对增强细胞免疫和提高特异性抗体生成有一定作用,并对急性及慢性炎症也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1.2 黄酮类较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桔梗的地上部分分离和鉴定出9种黄酮类成分,主要为黄酮、二氢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
从日本产的桔梗花中得到一种花色素:飞燕草素-二咖啡酰芦丁醇糖苷,是最早从桔梗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
目前,从桔梗地上部分分离得到4种黄酮,从其种子中分离得到5种黄酮化合物。
1.3 多糖类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是一类分子结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又称多聚糖,至少要超过10个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体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桔梗的皂苷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发表时间:2013-03-01T10:26:09.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李惠梅[导读] 增强免疫、溶血作用桔梗粗皂苷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表明桔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李惠梅(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医院吉林公主岭 136100)【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070-03 【摘要】本文仅就桔梗的皂苷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桔梗皂苷类成分的深度开发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桔梗皂苷类成分药理作用桔梗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植物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 DC. 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1]。
桔梗性平,味苦、辛,具化痰止咳、利咽开音、宣畅肺气、排脓消痈之功效。
桔梗是我国销量最大的40种传统中药材之一,也是药食两用中药材之一。
近年,有关桔梗皂苷类成分及桔梗皂苷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本文就两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桔梗皂苷类成分的深度开发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桔梗的皂苷类成分有研究结果显示,桔梗根中含有近40种皂苷类成分。
何美莲等依据皂苷元母核化学结构的变化规律将桔梗的皂苷类成分归纳为桔梗酸(platycodic acid)类、桔梗二酸(platcogenic acid)类和远志酸(polygalacic acid)类3种主要类型[2]。
1.1桔梗酸类现已知由该苷元衍生出的桔梗皂苷有桔梗皂苷A (platycodin A)、桔梗皂苷B (platycodin B)、桔梗皂苷D (platycodin D)、去芹菜糖桔梗皂苷D (deapioplatycodin D)、桔梗皂苷D2 (platycodin D2)、2″-O-乙酰基桔梗皂苷D2 (2″-O-acetylplatycodin D2)、3″-O-乙酰基桔梗皂苷D2 (3″-O-acetylplatycodinD2)、桔梗皂苷D3 (platycodin D3)、去芹菜糖桔梗皂苷D3 (deapioplatycodin D3)等。
属于次生苷的有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皂苷元甲酯(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digenin methylester)、3-O-β-D-昆布二糖基桔梗皂苷元甲酯(3-O-β-D-laminaribiosyl platycodigenin methylester)、3-O-β-D-龙胆二糖基桔梗皂苷元甲酯(3-O-β-D-gentiobiosyl platycodigenin methylester)等。
1.2桔梗二酸类现已知有桔梗二酸A (platycogenic acid A)、桔梗二酸B (platycogenic acid B)、桔梗二酸A苷甲酯(methylplatycogenate A)、2O甲基桔梗二酸A苷甲酯(methyl 2Omethylplatycogenate A)、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二酸A二甲酯(dimethyl 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ate A)和2-O-甲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二酸A二甲酯(dimethyl 2-O-methyl-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ate A)。
另有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二酸A内酯(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ic acid A lactone)和3-O-B-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二酸A内酯甲酯(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ic acid A lactone methylester) 两种桔梗二酸内酯类。
1.3远志酸类现已知有远志皂苷D (polygalacin D)、2″-O-乙酰基远志皂苷D (2″-O-acetylpolygalacin D)、3″-O-乙酰基远志皂苷D (3″-O-aeetylpolygalacin D)、远志皂苷D2 (polygalacinD2)、2″-O-乙酰基远志皂苷D2 (2″-O-acetylpolygalacin D2)、3″-O-乙酰基远志D2 (3″-O-acetylpolygalacin D2)、platycoside A-D、G3、3-O-β-D-吡喃葡萄糖基远志酸甲酯(methyl3-O-β-D-glucopyranosyl polygalacate)以及3-O-β昆布二糖基远志酸甲酯(methyl3-O-βlaminaribiosyl polygalacate)、苷元桔梗酸C (platycogenic acid C)等。
2.桔梗皂苷的药理作用据报道,桔梗皂苷主要有祛痰、镇咳、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抗溃疡、保肝、降脂、抗肥胖、扩血管、降血压、增强免疫、溶血等多种药理作用。
2.1祛痰、镇咳作用桔梗粗皂苷80mg/kg灌胃豚鼠,能使气管内的分泌物渗出量显著增加[3]。
粗制桔梗皂苷腹腔注射对机械性刺激豚鼠气管粘膜法的镇咳效果ED50为6.4mg/kg[4]。
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D3在体内和体外均能增加大鼠和小鼠呼吸道黏蛋白的释放。
在体外实验中,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D3在浓度为200mg/L时可使大鼠气管上皮细胞黏蛋白的分泌分别增加252.7%和370.2%,对小鼠气管上皮细胞的实验结果与大鼠气管上皮细胞实验结果类似,并呈剂量相关;在体内实验中,桔梗皂苷D3200mg/L对大鼠黏蛋白释放的增加作用比浓度均为200mg/L的ATP和氨溴索作用更强[5];表明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D3是桔梗皂苷发挥祛痰作用的有效成分。
2.2镇静、解热、镇痛作用桔梗粗皂苷50mg/kg、100mg/kg、200mg/kg灌胃小鼠,使小鼠自发性活动次数减少、可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桔梗粗皂苷100mg/kg灌胃小鼠,其爬梯、穿孔、转棒和斜面运动均减弱,具有镇静作用。
桔梗粗皂苷50~100mg/kg灌胃,对伤寒菌苗致热小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效用可维持3~4小时。
桔梗粗皂苷对压尾法、醋酸扭体法致痛小鼠均有抑制作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6]。
桔梗皂苷D在脑室或膜内注射给药时,对甩尾、醋酸扭体和福尔马林等不同类型疼痛模型动物均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效果与脊椎上的γ-氨基丁酸、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有关[7,8]。
2.3抗炎作用川桔梗总皂苷100mg/kg、200mg/kg、50mg/kg、100mg/kg灌胃,分别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醋酸性肿胀、棉球肉芽肿及佐剂性关节炎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效果较强[6]。
粗桔梗皂苷灌胃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腹腔染料渗出均有抑制作用。
桔梗总皂苷腹腔注射大鼠,可使血浆皮质酮和ACTH含量明显增加,提示其抗炎作用可能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参与有关[6]。
对桔梗的7种皂苷成分进行抗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远志皂苷D、2″-O-乙酰基远志皂苷D、桔梗皂苷A、桔梗皂苷D均能抑制iNOS和COX-2,桔梗皂苷对iNOS和COX-2的抑制作用是通过阻止NF-κB(核转录因子κB)的活性,减少iNOS和COX-2基因表达来实现的[9]。
2.4抗溃疡作用川桔梗总皂苷灌胃给药,对大鼠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有显著抑制作用[10]。
桔梗粗皂苷小于1/5LD50的剂量有抑制大鼠胃液分泌和抗消化性溃疡作用;当剂量为100mg/kg时几乎能完全抑制大鼠幽门结扎所致胃液分泌。
桔梗粗皂苷25mg/kg十二指肠给药,大鼠胃液分泌减少、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其药效作用强度与阿托品100mg/kg皮下注射相似;但当剂量为100mg/kg灌胃应激性溃疡大鼠时,其预防作用效果比阿托品10mg/kg皮下注射弱2倍;桔梗粗皂苷100mg/kg灌胃,对大鼠醋酸性胃溃疡有显著抑制作用[10]。
2.5保肝、降脂、抗肥胖作用桔梗皂苷提取物对过氧化叔丁醇造成的肝毒性有保护作用,这与其清除氧自由基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11]。
桔梗皂苷能增加胆酸分泌、降低大鼠肝脏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加类固醇排泄[10]。
体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桔梗皂苷D能以一种竞争的方式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A、C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胰脂肪酶活性[12]。
2.6扩血管、降血压作用桔梗皂苷200~800ml/kg注射麻醉犬,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和后肢血管的阻力,增加血流量,其扩张血管作用优于罂粟碱;桔梗粗皂苷4mg/kg静脉注射麻醉犬,也可增加犬冠状动脉和后肢的血流量,并伴有短暂性低血压,预先给予阿托品、苯海拉明、心得安不能拮抗此作用,认为其血管扩张是对外周血管的直接作用[6]。
2.7增强免疫、溶血作用桔梗粗皂苷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表明桔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10]。
桔梗皂苷D和桔梗皂苷D3均可抑制RAW264.7细胞株释放NO,升高该细胞株中TNFα的分泌和TNFαmRNA的表达[13]。
用2%的兔红血球做实验,川桔梗总皂苷溶血指数为1:25000,桔梗皂苷的溶血指数为1:10000,表明桔梗具有很强的溶血作用,因此,桔梗皂苷不能注射给药,只能口服,口服使桔梗皂苷在消化道中水解破坏而无溶血作用[6]。
2.8其他作用桔梗皂苷2g/kg灌胃,对大鼠双侧颈静脉结扎致脑充血性水肿有抑制和利尿作用[10]。
桔梗粗皂苷能减弱小鼠的肠运动,对离体豚鼠回肠呈现抗组胺作用、抗乙酰胆碱作用,同时对小鼠有散瞳作用[10]。
3.结语目前,桔梗皂苷类成分的化学研究已较为深入细致,有关桔梗皂苷的多种生物学活性也已被证实,但其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基础多停留在桔梗粗皂苷水平,有关桔梗皂苷单体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较少,因此,探索桔梗皂苷单体成分的生物活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鉴于桔梗皂苷类型多样、结构复杂,而且易发生降解和异构化,利用这一性质进行其次生代谢成分和次生代谢成分生物活性研究更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桔梗作为药食两用中药材,对其皂苷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桔梗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有利于以桔梗为原料的创新中药、中药保健食品的开发。
参考文献[1] 清?顾观光重辑.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82.[2] 何美莲,程小卫,陈家宽,等.桔梗皂苷类成分及其质量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理,2005,16(6):457.[3] 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49.[4] 高木敬次郎.桔梗的药理学研究(第3报)粗制桔梗定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等的作用[J].药学杂志,1972,92(8):969.[5] Shin CY,Lee WJ, Lee EB, et al. Platycodin D and D3 increase airway mucin release in vivo and in vitro in rats and hamsters[J].Planta Med,2002,68(3):221.[6] 郑虎占,董泽宏,佘靖,等.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3634,3635,3636.[7] Choi S S, Han E J, Lee T H, et a1.Antinociceptive profiles of platycodin D in the mouse [J].Am J Chin Med, 2004,32(2):257.[8] Choi S S, Han E J, Lee T H, et a1. Antinociceptive mechanisms of platycodin D administered intracerebroventricularly in the mouse[J].Planta Med, 2002,68(9):794.[9] Ahn K S, Noh E J, Zhao H L, et a1. Inhibit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cycloxygenase Ⅱ by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saponins via suppression of nuclear factor-KB activation in RAW 264.7 cells[J].Life Sciences, 2005,76(20):2315.[10]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282.[11] Lee KJ, Choi CY, Chung YC, et a1. Protective effect of saponins derived from roots of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on tert-butyl hydroperoxide-induced oxidative hepatotoxicity[J].Toxicol Lett,2004,147(3):271.[12] Zhao H L, Kim Y S. Determination of the kinetic properties of platycodin D for the inhibition of pancreatic lipase using a 1,2-diglyceride-based colorimetric assay[J]. Arch Pharm Res, 2004,27(9):968.[13] 金在久.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J].时针国医国药,2007,18(2):60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