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化学成分组成

合集下载

桔梗科药材的共同特征

桔梗科药材的共同特征

桔梗科药材的共同特征桔梗科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草本植物,包括许多重要的药用植物。

这些植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分类这些药材。

以下是桔梗科药材的共同特征。

一、形态特征1. 茎:桔梗科药材的茎通常为直立或攀援状,有时也为匍匐状或蔓生状。

茎表面常被细毛或刺毛覆盖。

2. 叶:桔梗科药材的叶通常为互生或对生排列,叶柄较长,叶片为卵形或心形,有时也为三角形或线性。

叶片表面光滑或粗糙,有时具有细毛或刺毛。

3. 花:桔梗科药材的花通常为单性花,雌雄异株。

花序通常为聚伞花序、总状花序、腋生花序等。

花冠通常为漏斗形或钟形,有时也为筒状或唇形。

花色多样,包括白色、黄色、红色、紫色等。

4. 果实:桔梗科药材的果实通常为蒴果或浆果,有时也为坚果或荚果。

果实表面光滑或粗糙,有时具有细毛或刺毛。

二、化学成分桔梗科药材的化学成分十分丰富,包括多种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挥发油等。

其中一些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如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有调节作用。

三、药理作用桔梗科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炎、镇痛、抗氧化等。

其中一些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如对呼吸道感染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四、主要药材桔梗科中许多植物都是重要的药用植物。

其中一些常见的药材包括:1. 桔梗:桔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的常见草本植物。

其根、茎、叶等部位均可入药,具有清肺化痰、解毒等作用。

2. 防风:防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根、茎均可入药。

具有祛风解表、清热解毒等作用。

3. 荆芥:荆芥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全草均可入药。

具有祛寒散寒、发汗解表等作用。

4. 川芎:川芎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的常见中药材,其根部均可入药。

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作用。

五、总结桔梗科药材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包括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分类这些重要的中草药材料,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同时,桔梗科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植物科,其中许多成分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桔梗的药用价值

桔梗的药用价值
选方
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③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④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药理作用】桔梗煎剂以1 g/kg给麻醉狗灌胃,可使呼吸道分泌增加;桔梗皂甙粗品具有镇静、镇痛及解热等中枢抑制作用,并有抗炎及镇咳祛痰、扩张血管、降压、抗溃疡作用;桔梗甲醇提取物及粗皂甙灌服,可增强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桔梗皮也有祛痰作用.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
【现代临床研究】1.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桔梗9g,鲜龙葵3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10日为一疗程.治疗324例,结果临床治愈228例,显效43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为90.1%.2.治疗急性腰扭伤桔梗15g,研细末,用黄酒冲服,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服后卧床休息,使局部微出汗.治疗8例,轻者复药3次,重者服药3次,均获痊愈.(1~2条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
二、繁殖方式
(一)采用种子繁殖:生长期2年。生产中一般采用直播。桔梗种子细小,千粒重1.5g,发芽率85%,在温度18~25℃、湿度足够的情况下,播后10~15天出苗。冬播或春播:冬播于11月份~次年1月份,春播于3~4月份。以冬播为好,一般采用撒播。播时将种子用潮细沙土拌匀(比例为1盆土拌0.3kg种子)撒于畦面上,用扫帚轻扫一遍,以不见种子为度,稍作震压。翌年春,出苗早齐。春播,要使出苗整齐,必须进行种子处理,或播后盖草保湿(处理方法:将种子置于30℃温水中浸泡,浸泡8小时捞出,用湿布包上,放在25~30℃的地方,上用湿麻片盖好,进行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滤一次。约5天时间,种子萌动即可播种)。播种方法同冬播,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一般15天左右出苗。亩用种量2.5kg。

桔梗的生理活性研究

桔梗的生理活性研究

桔梗的生理活性研究[摘要]桔梗作为药食兼用食材,具有宣肺、利咽、抗炎、祛痰、排脓、镇静、镇痛、解热等功效。

此外,桔梗还具有抗溃疡、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的作用。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桔梗所具有的这些功能特性是通过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机理来实现的,以起到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本文综述了桔梗的资源现状、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研究。

[关键词]桔梗;生理活性;研究一、前言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mm(jacp.)a.dc.]的干燥根,又名四叶菜、土人参、苦梗菜、梗草等。

用桔梗加工的桔梗菜、桔梗丝、桔梗果脯等食品美味可口。

桔梗菜是我国朝鲜族的名菜。

把桔梗作为食用的地区已从朝鲜族居住的延边及其周边地区辐射到吉林长春、吉林通化、黑龙江、北京、天津等地区。

而国外对桔梗的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应以日本、韩国为主,如今遍及美国和东南亚各国ⅲ。

桔梗为我国传统中药,其作为药材,国内年需求量在10000t以上,其性微温,味苦、辛、平,归肺经,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之功效,主要是通过桔梗中含有的皂甙类化学成分,从而使桔梗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抗疲劳活性,对人体起保健作用。

常用于外感咳嗽、咳痰不清、咽喉肿痛、胸闷腹胀、痢疾腹痛、血淤水肿、癃闭等症;桔梗又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和功能食品。

它食药兼用,国内外需求量大。

现代药理学表明它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肥胖,镇静,降低胆固醇等多种生理理活性。

二、桔梗化学成分的研究桔梗的化学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日本学者最早开始研究。

随着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近十年来,桔梗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据文献检索:尤其近几年来,从桔梗中先后获得10余种新化合物,桔梗的化学成分之谜才逐渐被揭开。

迄今为止,对桔梗的化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为齐墩果酸型五环三萜皂苷,另外还含有黄酮、聚炔、甾体、酚酸、脂肪酸等类型的化合物。

1.皂苷类桔梗中含有大量的三萜皂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中药桔梗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_李婷

中药桔梗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_李婷
提取得到了桔梗多糖 PPS80-I 和 PPS80-II。桔梗中黄酮成分包 括芹菜素、木樨草 素、黄 杉 素、槲 皮 素 等[5],其 总 黄 酮 含 量 大 于 2. 87%[6]。此外桔梗中还含有有机酸、酯类、烃类[7]、亚油酸、 软脂酸[8],菠菜甾醇、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苷、Δ7-豆甾烯醇、 β-谷甾醇以及白 桦 脂 醇 等 也 在 桔 梗 中 分 离 得 到[9],此 外,桔 梗 中还含有微量元素等[10 ~ 12]。
桔梗皂苷有效抑制角叉菜胶 ( carrageenan) 诱导的炎症反 应,下调 PGE2 、肿瘤坏死因子 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和 COX2 的表达[19]。2″-O-乙酰基远志皂苷、桔梗皂苷 A、桔梗 皂苷 D、远志皂苷都可能通过抑制 iNOS 和 COX2 的表达来达 到抗炎效果[20,21]。Chung 等[22]发现桔梗皂苷 D 的 C28 甲酯衍 生物( PrisMe) 可通过阻止 NF-κB 抑制蛋白降解介导的抗炎过 程,表明 NF-κB 在桔梗的抗炎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22]。 2. 3 免疫调节作用 桔梗水提物可以浓度依赖性地刺激巨噬 细胞的增殖、吞噬以及 NO 的产生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表明 桔梗是潜在的巨噬细胞功能强化剂[23]。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3; 29( 2)
205
那么,生附子的作用如何? 按已有的资料推理,生附子的作 用应比炮附子强,因 为 在 炮 制 过 程 中 失 去 了 大 部 分 有 毒 成 分, 而同时也丢掉了大部分有效成分。如果这一推论成立的话,生 附子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应比炮附子强,而我们的研究从理论 上和技术上解决了去毒而不丢失有效部位的可能; 也有另一种 可能,即生附子的 作 用 不 如 炮 附 子,可 能 生 附 子 在 炮 制 过 程 中 的化学变化而产生新的成分,对心血系统发挥作用的正是这些 成分。当然,这些都是推测,至今还无任何试验依据。因此,应 从化学上证明生、炮 附 子 的 不 同 部 位 和 含 量 的 异 同,这 对 附 子 的进一步研究至关重要。

中药桔梗PPT课件

中药桔梗PPT课件

03
实例
某企业利用桔梗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桔梗产品,包
括桔梗止咳糖浆、桔梗口服液、桔梗菜等,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
桔梗的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发展趋势
随着桔梗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 ,桔梗产业将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 发展。同时,桔梗的深加工产品也将会更加丰富多样 。
04
桔梗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桔梗的采收时间与方法
采收时间
桔梗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种植后的第2年或第3年秋季,当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 此时,根部生长充实,积累的营养物质丰富,品质和产量均处于最佳状态。
采收方法
采收时,先将地上茎叶割去,然后挖出根部。挖根时,要注意保持根的完整性 ,避免损伤根皮或断根。挖出后,去除泥土和须根,即可进行加工。
繁殖方式
桔梗的繁殖方式是种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式。
桔梗的得名由来
得名原因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此草之根结实而耿直,故 名桔梗。”桔梗的得名与其根的形状和质地有关,其根粗壮 、结实且直,因此被命名为“桔梗”。
02
桔梗的生物学特性
桔梗的形态特征

桔梗的根粗壮,呈长圆柱形或纺锤形,有 的分枝。
播种时间。
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 将种子均匀播入土中,覆
盖一层薄土。
苗期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及时除草 、松土、间苗,促进幼苗
生长健壮。
桔梗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追肥浇水
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 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
适时浇水。
培土防倒
对于高秆品种或种植密度 较大的地块,及时进行培
土防倒伏。
中耕除草
桔梗喜光、喜凉爽环境,耐寒、耐旱,怕水涝。喜肥 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桔梗,又称千金蓝、水梗、野桔梗等,为桔梗科桔梗属植物,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也是传统的中草药之一。

桔梗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在中医药及现代药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桔梗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桔梗的基本情况桔梗的学名为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米以上。

其根部肥大,呈圆锥形,外皮呈淡棕色。

茎直立,分枝较少,叶片长圆形,略带锯齿状,花朵呈钟状,有紫蓝色、白色等多种颜色,花期一般在夏季至秋季。

桔梗主要生长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等地,以及日本、韩国等地。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桔梗常见于山间、草地、田间和路旁,生长环境适宜,种植便利。

二、桔梗的药用价值及化学成分桔梗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医书《神农本草经》、《本经逢原》等中,桔梗被列为常用药材之一。

桔梗的主要药用部位是根茎,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皂甙、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等。

1. 桔梗的药理作用(1)镇痛作用:桔梗中的皂甙类化合物具有镇痛作用,可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背痛等。

(2)抗菌作用:桔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某些细菌、真菌和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抗炎作用:桔梗中的皂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用于缓解炎症反应,如咽炎、肺炎等。

(4)平喘作用:桔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舒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5)降血糖作用:桔梗中的皂甙类化合物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抗肿瘤作用:桔梗中的皂甙类化合物对某些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

2. 桔梗的临床应用桔梗作为一种优良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根据中医理论,桔梗具有开窍利咽、理气宣肺、祛风化痰等功效,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1)呼吸系统疾病:桔梗具有较好的平喘作用,可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盈;王举涛;桂双英;屈海防
【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
【年(卷),期】2016(018)001
【摘要】桔梗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三萜皂苷类为其主要的化学成分.本文针对近年来桔梗不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李盈;王举涛;桂双英;屈海防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3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太和县利民中药材有限公司,安徽阜阳236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
【相关文献】
1.桔梗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资源开发的研究进展 [J], 赵秀玲
2.桔梗的化学成分与用途的研究进展 [J], 张条兰;邱再明
3.中药桔梗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谢雄雄;韩风雨;张迟;曾金祥;张晨辉;毛竹;何军伟;王洪玲;钟国跃;张寿文
4.桔梗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J], 陈丹丹;洪挺;王栋;杨毅生
5.桔梗皂苷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于海艳;杨雯;王栋;周雪梅;张建平;高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大学天然产物的提取桔梗

武汉大学天然产物的提取桔梗

食品价值
桔梗不仅是一种传统中药,还是一种食品,其根 可制成美味的菜肴,在我国东北地区及日、韩、等 东亚国家,桔梗都被用作常用蔬菜之一。桔梗营养 丰富含有大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压降 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作用。因此桔梗是种 很好的功能性食品。
近年来,日本学者将桔梗的提取物用于化妆品 和浴液中。经研究,桔梗等植物的提取物可抑制粘 多糖的降解,消除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可用 于抗衰老化妆品的研制。同时报导用酸液电解用 制备香味及色素物质用于化妆品生产。此外,桔梗 浸液还可作为农作物的杀虫杀菌剂。因此,桔梗除 药用外,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在本制备方法中,采用提取液直接通过大 孔吸附树脂柱进行富集,既可简化操作,又 可节省能耗,降低成本。 4) 本法操作简单、快速、安全,使用溶剂 单纯且可回收套用,适于工业化大量制备
醇提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
提取:取生药桔梗干品715 kg ,粉碎过 840μm 孔径筛(20 目) ,室温下用70 %乙 醇浸提5 次,每次36 h (第1 次用乙醇15 L , 后4 次为10 L/ 次) ,每4~6 h 充分搅拌1 次。合并浸提物,浓缩至有油状物产生时, 将其于冰箱中放置48 h ,分离油状物和浓 缩提取液,分别用氯仿脱脂。油状物脱脂 后再用正丁醇萃取,回收至干 分离:前处理后的桔梗提取液浓缩物6 400 mL 分3 份:2 100 mL 、2 200 mL 、 2 100 mL ,于11 cm ×115 m的玻璃柱中 装入大孔吸附树脂6 kg ,蒸馏水平衡24 h 后上样,用水和20 %、30 %、40 %、50 %、95 %乙醇洗脱.

水提取法
取4kg桔梗粉末,以4倍量水常温浸提5次, 每次24h,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2L,以5 倍量的乙醇沉淀菊糖,减压过滤,浓缩上 清液至无醇味,上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 糖脱色,酒精洗脱至无色,酒精洗脱液浓 缩至无醇味,水溶冷冻干燥,得总皂苷冻 干粉49.12g,产率为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桔梗化学成分组成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1orum(Jacq.)A.DC是我国销量最大的40种传统中药材之一。

《神农本草经》记载,桔梗性平,味苦,辛,具有化痰止咳、利咽开音、宣畅肺气、排脓消痈的功效。

桔梗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聚炔类化合物、脂肪酸类、无机元素、挥发油等成分。

近年来,作为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桔梗有免疫调节、抗炎、祛痰、保肝、降血脂、抗氧化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声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等症[1]。

桔梗除药用外,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而被用于各种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中。

本文对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桔梗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化学成分
1.1 挥发油丁长江等[2]从桔梗根的挥发油中检测分离出75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21种,占挥发油总合量的57.06%,其中有44.495%为不饱和化合物,占被鉴定挥发油含量的77.98%。

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特点是:①有机酸和酯类化合物:总含量20.746%,其中不饱和化合物为15.528%,含量较高的物质是5已烯酸(11.794%)、甲酸异丙酯(5.218%)。

②烃类化合物:总含量19.223%,其中不饱和烃为14.678%,含量较高的物质是1十一碳烯(9.817%)、正十七烷
(3.486%)、3,4-庚二烯(2.264% )、3,6,6三甲基-二环[3.1.1]庚二烯(1.000%)。

③醇、酚、醚、醛和酮类:总含量为15.971%,其中不饱和化合物为13.168%,含量较高的物质是2甲基2丙烯1醇(9.810%)、2羟基-二环[3.1.1]庚6酮(2.252%)、2-环戊烯1酮(2.013%)、2丁烯醛(1.345%)。

从结果中看出,其挥发油中有机酸和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不饱和化合物含量较高。

1.2 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类桔梗和其种子中含有脂肪酸软脂酸、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油酸、棕榈酸等,还含有Cu,Zn,Mn,Co,Ni,Sr,Fe,V
等多种无机元素。

桔梗根中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6.44%,总氨基酸含量高达15.01%,其中包括一种γ-氨基丁酸,它是一种神经传导的化学物质,在人脑能量代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6]。

1.3 皂苷类桔梗根中所含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类,已发现的皂苷类成分近40种。

何美莲等[7]依据皂苷元母核化学结构的变化规律将桔梗的皂苷类成分归纳为桔梗酸(platcodic acid)类、桔梗二酸(platcogenic acid)类和远志酸(polygalacic acid)类3种主要类型。

桔梗酸(platycodic acid)类已发现由该苷元衍生出的桔梗皂苷有15种:桔梗皂苷D (platycodin D, 2)、桔梗皂苷A (platycodin A, 3)、桔梗皂苷B (platycodin B, 4)、去芹菜糖桔梗皂苷D (deapioplatycodin D, 5)、桔梗皂苷D2 (platycodin D2, 6)、2″O乙酰基桔梗皂苷D2 (2″Oacetylplatycodin D2, 7)、3″O乙酰基桔梗皂苷D2
(3″OacetylplatycodinD2, 8)、桔梗皂苷D3 (platycodin D3, 9)、去芹菜糖桔梗皂苷D3 (deapioplatycodin D3, 10)。

属于次生苷的有: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皂苷元甲酯(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digenin methylester, 14)、3-O-β-D-昆布二糖基桔梗皂苷元甲酯(3OβDlaminaribiosyl platycodigenin
methylester, 15)、3OβD龙胆二糖基桔梗皂苷元甲酯(3OβDgentiobiosyl platycodigenin methylester,16)。

桔梗二酸(platycogenic acid)类现已知有8种:桔梗二酸A (platycogenic acid A, 17)、桔梗二酸B (platycogenic acid B, 18)、桔梗二酸A苷甲酯(methylplatycogenate A, 19)、2O甲基桔梗二酸A 苷甲酯(methyl 2Omethylplatycogenate A, 20)、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二酸A二甲酯(dimethyl 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ate A, 21)和2-O-甲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二酸A二甲酯(dimethyl
2-O-methyl-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ate A, 22)。

另有2种桔梗二酸内酯类: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二酸A内酯(platyconic acid A lactone, 23)和3-O-B-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二酸A内酯甲酯
(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in A lactone methylester, 24)。

远志酸(polygalacic acid)类:远志皂苷D (polygalacin D, 26)、2″-O-乙酰基远志皂苷D (2″Oacetylpoly galacin D, 27)、3″-O-乙酰基远志皂苷D
(3″-O-aeetylpolygalacin D, 28)、远志皂苷D2 (polygalacinD2, 29)、2″O 乙酰基远志皂苷D2 (2″Oacetylpolygalacin D2, 30)、3″O乙酰基远志D2 (3″-O-acetylpolygalacin D2, 31)、platycoside A-D(3235)、G3(36)、
3-O-β-D-吡喃葡萄糖基远志酸甲酯(methyl3OβDglucopyranosyl polygalacate, 37)以及3Oβ昆布二糖基远志酸甲酯
(methyl3Oβlaminaribiosyl polygalacate, 38)、苷元桔梗酸C (platycogenic acid C, 39)。

1.4 酚类化合物从桔梗的地上部分鉴别出12种酚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8]。

从桔梗根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酚类化合物[9]。

1.5 黄酮类化合物较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桔梗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9
种黄酮类成分,并在其花中分离得到一种花色素[飞燕草素二咖啡酰芦丁醇糖苷(platyconin)][10],最近又从地上部分得到4种黄酮,以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igenin 7Oglueoside)为主,还含有木樨草素(1uteolin)、芹菜素(apigenin)等[8]。

从桔梗种子中分离得到5种黄酮类化合物:黄杉素[(2R, 3R)-taxifolin];(2R, 3R)-黄杉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flavor-platycoside);槲皮素7O葡萄糖苷(quercetin 7Oglucoside);槲皮素7O芸香糖苷(quercetin 7-O-rutinoside);木樨草素7O葡萄糖苷(1uteolin 7-O-glucoside)[11]。

1.6 聚炔类化合物从桔梗的须根中鉴别出2种聚炔类化合物lobetyol和
1obetyolin,从其培养物中还鉴别出另一种聚炔类化合物lobetyolinin[12]。

这些聚炔类化合物被作为桔梗植物化学分类的重要依据标准[13]。

1.7 其他成分桔梗根中含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1)及其葡萄糖苷,
△7-豆甾烯醇等多种甾醇和白桦脂醇(betulin)。

另外从桔梗根中分离到多糖类成分,如菊糖,以及含有由大量果糖组成的桔梗聚糖[14]。

从桔梗的种子中分离得到一种甲基丁醇的苷:grandoside(3dmethyl1butanol
1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11]。

陈飞等[15]研究发现,桔梗含有较多的淀粉粒,此为首次发现。

实验方法:用刀片刮取桔梗原药材
断面的粉末,分别用稀甘油和碘试液制片,置镜下观察,并用显微测微尺测量淀粉粒的大小。

结果:粉末中含有较多淀粉粒,为单粒,呈卵圆形或圆球形,直径25~37.5 μm(最长处),脐点圆点状或星芒状,加碘试液显蓝紫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