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进展情况、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绪论。本章节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第一章,绪论。
本章节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在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背景下,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于效率和效益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研究的背景即是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如何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某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如何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科学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该研究,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一些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参考,以提高其自身的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相比国外研究,国内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研究较为薄弱。
目前国内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传统产业中,研究内容并不全面,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而且,目前国内企业在管理和技术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某公司当前的管理状况和技术应用情况;其次,通过实证研究,确定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一般规律和经验。
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和文献综述,对某公司的管理和技术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同时,采用实地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实证数据和信息。
综上所述,本章对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下一章将具体分析某公司的管理和技术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

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大学阶段,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导师制度。
在高等教育领域,导师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本科生导师制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学者们纷纷开展了相关研究,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本科生导师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差异。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在本科生导师制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借鉴他国的经验,提高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水平。
本研究可以为完善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可以找到我国在本科生导师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研究对于促进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进展,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影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比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路径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有效的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不同模式和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进一步完善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体系,提高导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推动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
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 ___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2、文献综述规定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

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对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因素。
在总结了研究内容,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教育研究现状、比较研究、案例分析、影响因素、总结回顾、展望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性。
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备受广泛关注。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各国也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在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不少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对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有助于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当前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其现状、特点和趋势,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比较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还将重点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探讨,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挑战,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做出贡献。
我国生命周期评价文献综述及国外研究进展

我国生命周期评价文献综述及国外研究进展一、概述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是一种评价产品或服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环境影响的系统性方法。
该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诞生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我国,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不断提高,生命周期评价也逐渐成为环境管理、生态经济和政策制定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我国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众多学者和专家在生命周期评价的理论研究、方法创新、案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国外在生命周期评价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国外学者在生命周期评价的理论框架、评价方法、数据库建设、案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工作,推动了生命周期评价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这些研究成果和经验对我国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借鉴,以期为我国生命周期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启示。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环境管理工具,在评估产品、服务或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自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首次提出LCA概念以来,该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
特别是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LCA已经成为制定环境政策、指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尽管LCA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但相关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我国生命周期评价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尚不成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国内外在LCA方法学、数据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需要我国研究者及时跟踪并掌握最新进展。
最新 对苯二酚催化加氢研究

顺式-1,4-环 己二醇 113-114℃ (熔点) 棱形结晶 在真空中升 华,对高锰 酸钾稳定 溶于水、乙醇和 丙酮,微溶于乙 醚和氯仿 溶于水和乙醇, 少量溶于冷丙酮, 难溶于乙醚
反式-1,4-环 143℃(熔点) 己二醇
板状固体
加成
HO OH
脱氢
取代
氧化
对苯二酚加氢影响因素
加氢催化 剂
载体
溶剂
助剂
1.催化剂
构成
效果: 金属络合物>金属>金属氧化物
单质
常用加氢金属单质为:Ni,Pt,Pd,Ru等。
2.载体选择:
在含氧芳香族化合物的环加氢反应中,文献报道的 载体主要为活性C、Al2O3、SiO2、MgO和TiO2等。
3.溶剂
加氢溶剂主要有:乙醇、乙酸乙酯、乙酸、碳氢化合物 (烷烃、芳烃)、乙醚、水及超临界流体。 溶剂极性及酸碱性会对加氢产物的酮醇选择性产生影响。
在氢化芳香环化合物方面,Pt、Pd的活性比Ru和Rh 的活性差。负载Ru或Rh的催化剂在相对温和的条件 下就能使芳环氢化。催化剂活性成分通过负载的方法 形成固定化的均相催化剂,兼有均相和多相的特性, 可使金属催化活性中心得到充分利用。对于酚或是取 代酚化合物的氢化,较多采用催化剂活性组分为Pt和 Pd,文献报道的载体主要为活性C、Al2O3、SiO2、 TiO2、ZrO2和MgO等,经选择性氢化可直接或间接 得到环己酮衍生物。
OH
主要用途:可以制取黑白显影剂、蒽醌染料、偶氮染料、橡 胶防老剂、稳定剂和抗氧剂等,其应用范围之广、用量之大 使其成为精细化工行业不可缺,4-cyclohexanediol),为白色 结晶,分子式C6H12O2,分子量为116.16,具有顺 反两种异构体,分别为顺式-1,4-环己二醇(cis1,4-cyclohexanediol)和反式-1,4-环己二醇(trans-1,4-cyclohexanediol)。
课题调研开展情况汇报

课题调研开展情况汇报一、调研目的及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现状和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支持。
通过深入调研,可以更好地把握课题的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标,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
1.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课题的相关领域展开,包括但不限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前沿技术和理论成果、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等。
2. 调研方法。
为了确保调研的全面和准确,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进行调研,包括文献查阅、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力求获取全面、客观的调研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分析。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过调研发现,国内外在课题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涉及领域广泛,研究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
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和专著中,我们发现了大量关于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探讨,这些成果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2. 前沿技术和理论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理论成果也在不断涌现。
我们发现了一些颇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我们深入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拓展研究思路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3. 学术论文和专著。
在文献查阅的过程中,我们系统地收集了大量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专著,这些文献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信息。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和研读,我们深入了解了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参考。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课题研究的现状和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有了全面的了解,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结合调研结果,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力争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本次课题调研的开展情况汇报,谢谢大家的聆听。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国内外关于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合作的加强,各国在不同领域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比较分析,可以揭示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1.2 文章结构本文总共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文章进行概述,明确目标和结构。
其次,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国内研究现状,包括研究领域概况、主要研究方法与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第三部分将重点关注国外研究现状,包括国际动态与趋势、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对国内的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将聚焦于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涵盖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政策引导与国际合作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最后,第五部分是结论,对主要观点和发现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总结国内外关于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梳理各国的研究领域、方法和成果,我们将探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合作机会。
同时,在对存有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我们希望为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综合而深入的参考文献,促进知识交流和学术进步。
2. 国内研究现状2.1 研究领域概况在国内,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都得到了持续的关注和发展。
从医学到工程技术、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无一不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倾力投入。
具体而言,在医学领域,国内的研究涉及癌症治疗、传染病防控、新药开发等诸多方面;在工程技术领域,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则有民生问题分析、社会政策制定等内容。
此外,还有众多其他领域也呈现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趋势。
2.2 主要研究方法与成果国内的研究机构及个人采用了多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进展情况、研究目的及意义
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状(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主要表现为高热、干咳、胸闷、头痛、关节酸痛、全身乏力、腹泄等症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确认,SARS是由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SARS)引起的。
SARS病毒是一种从未在人体发现过的全新的变种病毒,因此人类至今对其认识还很有限,对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也还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措施。
由于SARS发病急、传染性强,疫性发展快,因此成为当前国内外重点预防和治疗的传染性疾病。
我国政府已将SARS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做好SARS的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从我国目前对SARS防治的情况看,SARS是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的。
既然SARS是传染病,对它的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看,防大于治。
目前对SARS的预防方法很多,其中中医药的预防占了很重要的位置。
根据中医理论,SARS属于“温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
基本病机为热毒痰瘀,壅阻肺络,热盛邪实,湿邪内蕴,耗气伤阴,甚者会出现气急喘脱的危象。
因此,对该病的预防则需重在益气化湿,清热解毒,疏风透邪。
本课题拟选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中预防用中药处方(生黄芪,败酱草,薏苡仁,桔梗,生甘草),对其进行初步的中药药理学研究,并与目前市面较流行的抗病毒中药板蓝根制剂对比。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要明确中药预防SARS复方在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改善机体状态等方面的作用,为中医药抗SARS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预防SARS中药的选用提供药理学依据。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对象、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1.中药复方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2.中药复方的解热作用3.中药复方对病毒感染动物的保护作用
(二)实验方法:实验参照《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陈奇主编),设立空白对照组中药复方高、低剂量组、板蓝板对照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预SARS中药处方组成:生黄芪10 g,败酱草15 g,薏苡仁15 g,桔梗6 g,生甘草3 g选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中药制备:将上述中药按比例配方,水煎煮两次,合并药液浓缩到所需浓度。
给药方法:灌胃给药(ig)
1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的测定
原理:噬细胞具有吞噬异物,处理抗原等多种功能.鸡红细胞作为一种
异物(或抗原)注入小鼠腹腔后,巨噬细胞会将其吞噬并进行消化,卵育一定时间后观察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数量,可反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状态.
方法:取2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每只小鼠按0.2ml/10g(体重)...水煎液灌胃,对照组为等容积生理盐水,共10日.末次给药1h后每鼠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0.4ml,10~14h后用劲椎脱臼法处死小鼠,仰位固定于鼠板,消毒腹部,前开腹部皮肤,注入生理盐水2ml,轻揉腹部,1min后抽出腹腔洗液1ml,滴涂于干净载玻片上.每片2ml,共2片,放在垫有湿纱布的搪瓷盆中,置37°c温箱内孵育30min,取出玻片用生理盐水漂洗,以除去未巾片的细胞,冷风吹干,1:1丙酮-甲醇固定5min,再用4%姬姆萨瑞特氏液染色5~10min,蒸馏水漂洗,晾干.在油镜下观察并计算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吞噬百分率=吞噬鸡红细胞巨噬细胞数/100个巨噬细胞
吞噬指数:被吞噬鸡红细胞数/100个巨噬细胞
2.小鼠脾淋巴细胞花结形成试验
原理:淋巴细胞表面具有受体,可与不同种动物的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瓣样的细胞团,称为玫瑰花结(RFC),而此形成率的高低,常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强弱,故可作为药物影响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方法:取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5%绵羊红细胞(SRBC)0.4ml(约4 亿个SRBC),1 次免疫后,接着按组分别以0.4ml/20g量给与水煎剂及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 次,连续4
次.末次给药后1小时处死小鼠,取出脾脏,按组分放,称重后放入平皿,剪成米粒大小,用Gey's液洗涤3次,用吸管将脾小粒移入瓦管捻转,使碎离成脾细胞.加入pH为7.6的Gry's液2ml混匀,以细胞吸管取上层液,再将沉淀的组织块反复研磨,使能分散混悬于上层液,合并脾细胞悬液,静置5分钟使小块组织下沉,吸取上层液,以1000rpm离心3次,第一次10分钟,第2,3次为5分钟均在离心后弃去上层液(内含血浆成分,细胞碎片等).最后1次弃去上清液后,加入Gry's液2ml,取部分进行细胞计数,加1%台盼蓝检查活细胞数(一般为80~95%).以上操作过程均应在冰水浴中和无菌条件下进行.
将上述脾细胞悬液稀释成8×106个细胞/ml.取0.1ml加入1%SRBC及经SRBC吸取过的灭活小牛血清各0.1ml混匀,以1000rpm离心10分钟后放入4°C冰箱2 小时,然后每管加入1%甲苯蓝20µl染色.用尖咀吸管轻轻分散沉积细胞,再将均匀的细胞悬液滴于血球计数盘上,盍上盍玻片,在高倍镜下计数特异玫瑰花结形成的百分率。
3大鼠发热试验:干酵母致热法
原理:酵母混悬液皮下注射于大鼠,先引起动物体温下降,一段时间后动物体温明显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局部有明显炎症,动物全身表现与临床伴内脏或皮肤有明显炎症的里热证类似,故可用此作为发热动物模型以研究动物特别是清热药的解热功效...对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方法:1.酵母悬液制备:称取干酵母10g,置于报乳钵中,逐渐加入蒸馏水为均匀悬浆,最后定容为50ml(20%),此液须于临用前配制.
2.大鼠准备:大鼠于实验室环境适应3~4日,每日用水银体温计从肛内测体温1~2次,实验当日每小时测体温1次,连续2~3次,选取体温变化不超过0.3°C的动物供实验用.
3.实验:将合格大鼠随机均分若干组,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药物或黄芪胶悬液(对照组),给药后各鼠立即于背部皮下注入20%酵母悬液10ml/kg,然后于0.5,1,2,4,6,8,10及12小时各测大鼠体温一次.
4.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中保护试验
原理: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滴鼻感染小鼠,可使发生肺炎而互死亡,以动物的死亡率和存活时间,可作为观察药物有无抗病毒作用的指标. 材料:动物:小鼠.病毒毒种:流感病毒亚甲型FM1鼠肺适应株.器材:灭菌的小试管,药品及试剂:
方法:1.稀释病毒:用肉汤将病毒毒种稀释成2个LD50/0.05ml,置冰水浴中备用.
2.感染小鼠:选小鼠14~16g健康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于乙醚轻度麻醉下滴鼻感染,每鼠0.05ml.
3.药物防治:于病毒感染前一天开始口饲给药,每天两次,每次0.5ml,直至感染后4天,共给药5天.同时设病毒,药物,阳性和正常对照组等,观察14天,逐日记录动物发病症状和死亡数.
4.计算结果:
(1)死亡保护率(%)=(对照组死亡率-实验死亡率) ×100%
(2)延长生命率(%)=(实验平均存活天数对照组平均存活天数)/对照组平均存活天数
(3)X2及P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