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52生物的个体发育大纲版第一册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一轮复习PPT课件

鲜重和干重中含量排名前四位的元素分 缺钙会?
别是?数目最多的元素是H;
10.无机盐的作用是? 5. 4.检测淀粉、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所
用试剂及颜色反应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
成分;对维持机体正
6. 麦芽糖+斐林试剂;蔗糖+斐林试剂的颜 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
色?
作用。
7. 6.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2.2 蛋白质
5.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兼性厌氧型。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使溴麝香草酚蓝 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反
应,变成灰绿色。
6.细胞呼吸原理的其他实践应用 (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
菌 的无氧呼吸。 (2)酿酒时 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 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 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 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 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的 吸收供应能量; 无土栽培时要及时通入空气,避免因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烂根。 贮存粮食的条件——低氧(不是无氧)、零上低温、干燥。 贮存水果的条件——低氧(不是无氧)、零上低温、保持一定湿度
失。
3.无氧呼吸:①过程: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丙酮酸 +[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 丙酮酸+[H]→乳酸或 酒精+CO2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大部分能 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等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
③ 反应式:CC66HH1122OO66→→酶酶 22CC32HH65OO3H++少2C量O能2+量少量能量
201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5.1 生物的生殖(大纲版第一册)

3.(2011·绵阳一模)下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假设其基因 (2011·绵阳一模)下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 绵阳一模 型为AaBb,2n=4)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 型为AaBb,2n=4)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 AaBb,2n 线。乙图中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时 乙图中a 期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 期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 相应说法错误的是 ( )
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 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
增加遗传物质重组的机会,从而产生更大的变异。 增加遗传物质重组的机会,从而产生更大的变异。 [答案] A 答案]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比较 无性生殖 不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不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无生殖细胞的结合 有性生殖 产生两性生殖细胞, 产生两性生殖细胞,一 般需两性生殖细胞的结 合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一、无性生殖及其类型 1.概念:不经过 生殖细胞 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 的结合, 概念: 个体的生殖方式。 个体的生殖方式。 2.类型
类型 分裂 生殖 出芽 生殖 孢子 生殖 营养生殖
新个体来源
举例
变形虫、草履虫、 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两 变形虫、草履虫、 个新个体 母体长出的芽体 母体产生的孢子 营养器官 细菌 酵母菌、水螅 酵母菌、 霉菌、 霉菌、衣藻 马铃薯块茎
解析:先结合图丁分析, Ⅰ→Ⅱ的过程中, 解析:先结合图丁分析,由Ⅰ→Ⅱ的过程中,出现了姐妹染色 的过程中 单体、DNA加倍,表明该过程是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变化;在间 单体、DNA加倍,表明该过程是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变化; 加倍 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图乙细 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此由Ⅱ→图乙的过程中, 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此由Ⅱ→图乙的过程中,细胞 Ⅱ→图乙的过程中 进行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由此可知:Ⅱ→图 进行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由此可知:Ⅱ→图 乙的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同源染 色体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着丝点分裂, 色体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成为 染色体;解答(3)、(4)题 关键是抓住图乙来分析, 染色体;解答(3)、(4)题,关键是抓住图乙来分析,观察图乙 (3) 的4号染色体可知b的出现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而是发生了交 号染色体可知b的出现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叉互换,再结合图乙和图丙可推知基因A 叉互换,再结合图乙和图丙可推知基因A和b所在的染色体来源 于同一方,即图中黑色的染色体,而基因a 于同一方,即图中黑色的染色体,而基因a和B所在的染色体来 源于同一方,由此可以确定图丙的基因型应是Ab。 源于同一方,由此可以确定图丙的基因型应是Ab。 Ab
高考生物总复习一轮课件:52生物的个体发育大纲版第一册

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 遗传物质和表观遗传 修饰共同调控,决定 了个体的发育过程和 性状表达。
植物的个体发育
植物的胚胎发育
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 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胚珠发育:受精卵在胚 珠内发育成胚
胚乳发育:胚乳细胞分 裂形成胚乳
种子形成:胚和胚乳发 育成种子
种子萌发:种子在适宜 条件下萌发,形成幼苗
动物的生殖器官发育
生殖器官:包括睾丸、卵巢、 输卵管、子宫等
发育过程:从胚胎期开始,生 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
功能:产生生殖细胞,进行生 殖活动
发育特点:不同动物的生殖器 官发育过程和功能有所不同
生物的个体发育规律
生物的个体发育规律概述
生物个体发育是指生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一 系列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最终形成成熟个体 的过程。
生物个体发育规律主要包括生长、分化、发育和 成熟四个阶段。
生长是指生物体在数量上的增加,包括细胞分裂 和细胞生长。
分化是指生物体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变化,包括细 胞分化和组织分化。
发育是指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包括器 官形成和系统发育。
成熟是指生物体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稳定,包括生 殖成熟和生理成熟。
YOUR LOGO
在生态学领域,了解生物个体发育规律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和稳定性,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 学依据。
生物的个体发育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生物的个体发育的影响
遗传物质:DNA和RNA 遗传信息:基因和染色体 遗传规律:孟德尔定律和摩尔根定律 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遗传调控: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 遗传与环境: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需要照顾和关怀
青少年阶段:青少年开 始进入青春期,身体和
2019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件x3 1

双基自主落实
核心互动突破
高考真题集训
限时规范训练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导入植物细胞: __农__杆__菌__转__化__法____ 、基因枪法、花粉管 通道法 导入动物细胞:_显__微__注__射__法___ 导入微生物的方法:先用___C_a_2_+__处理再融合
双基自主落实
核心互动突破
高考真题集训
高考真题集训
限时规范训练
★ 本部分知识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并且与必修内容联 系密切,也可在基因工程综合题中作为某一具体问题出现。
双基自主落实
核心互动突破
高考真题集训
限时规范训练
【典例1】 (2019·江苏单科, 32)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 D的DNA 片段长 度(bp 即碱基对 )和部分碱基序列,图 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 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 4 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 为C CGG、G GATCC、GATC、CCC GGG。请回答下列 问题。
双基自主落实
核心互动突破
高考真题集训
限时规范训练
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与操作工具
高考地位:5年16考 (2019全国新课标卷、浙江卷、江
苏卷、福建卷,2019浙江卷……)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概括(如下图)
双基自主落实
核心互动突破
高考真题集训
限时规范训练
2.与DNA分子相关的酶 (1)几种酶的比较
双基自主落实
核心互动突破
高考真题集训
限时规范训练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正常基因
抗逆 器官移植
双基自主落实
核心互动突破
高考真题集训
限时规范训练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讲生物的个体发育同步课件大纲人教版

子有机物,用于细胞呼吸和组建新的植物体 (幼苗),因而
有机物的总量减少,但种类增多。 ③过程所需营养物质由自身光合作用提供,表现为 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有机物总量增加。
第三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繁衍
4.受精卵与受精极核的发育 被子植物双受精完成后,受精卵一般经过一段时间 休眠后分裂,但受精极核却紧接着分裂,即胚乳发育应早 于胚发育,但双子叶植物,其胚乳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
二、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1、胚胎发育
第三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繁衍
第三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繁衍
第三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繁衍
2、
注:同样,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依然是 受精卵 而不是幼体。
,
第三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繁衍
第三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繁衍
1.被子植物特有的双受精现象及果实各部分来源
(3)[2]将发育成荠菜植株的________, [4]将发育成荠菜植株的________。
第三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繁衍
解析: 1 为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 2 为 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叶等地上部分,3为胚轴,4为胚根, 将来发育成根等地下部分。由 1、 2、 3 、 4 构成 5,5 即为胚,
6.萌发三要素:充足的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第三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繁衍
曲线解读 种子萌发时吸水方式和细胞呼吸方式的变化
第三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繁衍
从上图可以看出,种子萌发时吸水和细胞呼吸呈三 个阶段的变化: (1) 第一阶段种子急剧吸水,吸水方式为吸胀吸水, 随自由水增加,细胞呼吸加强,呼吸放出CO2多于吸收的
(2)一个胚珠经双受精后,发育为一粒种子。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共30张PPT)

反映的是 A.发生了基因突变
( )C
B.发生了染色单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 题中所给图因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的后期图,又因为细胞质均等分裂,故此细胞为次级精
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上 的基因若不相同,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突变,二是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解析 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无论是体细胞还是
生殖细胞,无论是个体发育的哪个时期,都可能发生突
变;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位点上的基因可以突变成多
突变频率很低,但突变的基因数或个体数不一定少。
形态、数目、结构是否改变。 但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新性状不一定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会传递给子代,而发生在配子中可以。
使皮肤变黑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变基因的结构,即由A→a或a→A,而A、a的本
基基因因重 重组组发是2生生在物.与有变性异原生的殖根来的本过来类程源中型在相同环境下种植,观察变异性状
变基因的结构,即由A→a或a→A,而A、a的本
质区别是其基因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即基因 中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
(1)显性突变:如a→A,该突变一旦发生即可
表现出相应性状。
(2)隐性突变:如A→a,突变性状一旦在生物 个体中表现出来,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1)基因突变改变生物性状
只要能进行细胞分裂的材料都符合要求,如萌发的种
子、小白鼠等;但不进行细胞分裂的材料不符合要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编课件: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间)。其中正确的是( A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特点
①胚胎发育早期在表面形成胚膜,胚膜内层是羊膜,里面贮 存羊水. ②具羊膜的常见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羊膜的出现有何意义 羊膜和羊水不仅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还具有防震 和保护作用,使这些动物增强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温度条件适宜时,雌蛙和雄蛙抱对。 在异性的刺激下,雌蛙向水中排出卵 细胞,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
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一、胚胎发育
1、概念: 受精卵
幼体
2、场所: 体外(两栖、爬行、鸟类)
3、受精卵:
动物极
位置: 上端 卵黄少、
动物半球 特点: 比重小、
颜色深
卵轴
作用:吸光热,提供温度条件
对于个体发育有何意义
单击继续
胚胎发育
【观察】蛙受精卵(模式图)
动物极
卵轴
动物半球
植物半球
受精卵的特点:
植物极
动物半球:卵黄少、比重小、颜色深 植物半球:卵黄多、比重大、颜色浅
3)原肠胚的形成
囊胚
动物半球
卷入 内陷
外包
植物半球
【
温
故
知 1、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
新 么? 】
受精卵
2、新个体的标志是什么? 性成熟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高等动物:(广义)指脊椎动物、(狭义)指恒温动物
(更狭义)指哺乳动物
鱼纲
脊椎动物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概念及大致阶段:
起点 受精卵
幼体
标志
性成熟个体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特点
①胚胎发育早期在表面形成胚膜,胚膜内层是羊膜,里面贮 存羊水. ②具羊膜的常见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羊膜的出现有何意义 羊膜和羊水不仅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还具有防震 和保护作用,使这些动物增强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温度条件适宜时,雌蛙和雄蛙抱对。 在异性的刺激下,雌蛙向水中排出卵 细胞,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
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一、胚胎发育
1、概念: 受精卵
幼体
2、场所: 体外(两栖、爬行、鸟类)
3、受精卵:
动物极
位置: 上端 卵黄少、
动物半球 特点: 比重小、
颜色深
卵轴
作用:吸光热,提供温度条件
对于个体发育有何意义
单击继续
胚胎发育
【观察】蛙受精卵(模式图)
动物极
卵轴
动物半球
植物半球
受精卵的特点:
植物极
动物半球:卵黄少、比重小、颜色深 植物半球:卵黄多、比重大、颜色浅
3)原肠胚的形成
囊胚
动物半球
卷入 内陷
外包
植物半球
【
温
故
知 1、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
新 么? 】
受精卵
2、新个体的标志是什么? 性成熟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高等动物:(广义)指脊椎动物、(狭义)指恒温动物
(更狭义)指哺乳动物
鱼纲
脊椎动物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概念及大致阶段:
起点 受精卵
幼体
标志
性成熟个体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高中生物生物的个体发育专题复习 人教版课件

植物个体发育中各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 来调节植物的个体发育,高等动物的发育要 受到神经体液的共同协调完成发育过程。
易混概念: ⒈极核和极体
△极体是动物体内通过减数分裂伴随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而 产生的,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三个极体,但 都会退化消失。
△极核则是绿色植物特有的,是指植物胚珠内的胚囊中央 的两个核,也是伴随卵细胞形成的,含有正常体细胞一半 的染色体,受精后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不同:
位置:极核高等植物细胞的胚囊内。极体产生于高等 动物的卵巢内。
来源:极核经减数分裂再经有丝分裂而来,极体经减 数分裂形成。
功能:极核参与受精形成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极体 退化,不参与受精。
⒉胚囊和囊胚
囊胚是指动物的受精卵经过多次卵裂后,形 成的一个内部具有空腔的球状胚体。 胚囊则是被 子植物胚珠的中心部位,呈膨大的囊状结构,内 有一个卵细胞和两个极核 ⒊生长和发育
2、人有时 为什麽会生双胞胎? 双胞胎都一样吗
囊胚的形成意味卵裂结束
囊胚 外形为球状內含囊胚腔
囊胚腔缩小形成原肠腔
原肠胚 具备三个胚层:内、中、
外
组织器官 分化形成
幼体
羊膜的出现及其意义:
爬行类、鸟类、 和哺乳类动物在 胚胎的早期形成 胎膜内层为羊膜 内有羊水,保证 胚胎发育所需的 水环境,还具有 防震和保护作用, 增强了动物对陆 地环境的适应
下,它的极核、子房壁细胞和胚乳细胞所含的染
色体 。(C )
A.12,12,36
B.24,24,36
C.12,24,36
D.24,24,24
2、一株甲品种的梨树,花蕾期去掉雄蕊,授以乙
品种梨树的花粉,所结果实中果肉的口味应是 B
A.甲、乙两种梨的混合味 B.仍为甲品种梨的口味
易混概念: ⒈极核和极体
△极体是动物体内通过减数分裂伴随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而 产生的,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三个极体,但 都会退化消失。
△极核则是绿色植物特有的,是指植物胚珠内的胚囊中央 的两个核,也是伴随卵细胞形成的,含有正常体细胞一半 的染色体,受精后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不同:
位置:极核高等植物细胞的胚囊内。极体产生于高等 动物的卵巢内。
来源:极核经减数分裂再经有丝分裂而来,极体经减 数分裂形成。
功能:极核参与受精形成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极体 退化,不参与受精。
⒉胚囊和囊胚
囊胚是指动物的受精卵经过多次卵裂后,形 成的一个内部具有空腔的球状胚体。 胚囊则是被 子植物胚珠的中心部位,呈膨大的囊状结构,内 有一个卵细胞和两个极核 ⒊生长和发育
2、人有时 为什麽会生双胞胎? 双胞胎都一样吗
囊胚的形成意味卵裂结束
囊胚 外形为球状內含囊胚腔
囊胚腔缩小形成原肠腔
原肠胚 具备三个胚层:内、中、
外
组织器官 分化形成
幼体
羊膜的出现及其意义:
爬行类、鸟类、 和哺乳类动物在 胚胎的早期形成 胎膜内层为羊膜 内有羊水,保证 胚胎发育所需的 水环境,还具有 防震和保护作用, 增强了动物对陆 地环境的适应
下,它的极核、子房壁细胞和胚乳细胞所含的染
色体 。(C )
A.12,12,36
B.24,24,36
C.12,24,36
D.24,24,24
2、一株甲品种的梨树,花蕾期去掉雄蕊,授以乙
品种梨树的花粉,所结果实中果肉的口味应是 B
A.甲、乙两种梨的混合味 B.仍为甲品种梨的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的叙述是
()
A.①是玉米个体发育的起点 B.②结构存在于大豆种子中 C.①与③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D.图中内容包括了玉米个体发育的全过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子的形成和萌发的相关知识。图中的 ①是种子的胚,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②结构是胚乳,成 熟的大豆种子中没有胚乳;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被子植物个体 发育的全过程还应包括幼苗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体、基因型只与母本有关;胚、胚乳是受精的产物, 其染色体、基因型与父本、母本都有关。 (5)一个子房发育成一个果实,一个胚珠发育成一粒种子。 (6)胚柄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激素。
2.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不同阶段营养的供应
1.(2019·成都模拟)下列关于大豆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发育的起点是种子 B.种子无胚乳是由于胚珠内的极核未受精 C.收获的果实有时出现空瘪粒是由于胚珠内的卵细胞
答案: D
考点二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本考点内容包括高等动物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命
过程及羊膜、羊水对胚胎发育的作用和意义,其中 题
关于胚胎发育过程与阶段划分,三胚层发育前景及 解
羊膜、羊水出现意义和变态发育过程在高考中出现 读
频率较高,题型多为选择题。
[示例2] (2019·上海十校联考)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个体发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含有等位基因的结构是1和5
B.种子形成过程中由1提供营养
C.若5的基因型为aa,则4的基因型一定是Aaa
D.若结构2的基因型为Aa,则结构4的基因型一定为Aaa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1、2、3、4、5分别为子叶、胚芽、胚 根、胚乳细胞核、珠被,5的基因型为AA或aa,不含有等位基 因;种子形成过程中由胚柄从周围吸收并提供营养;若5的基 因型为aa说明母本基因型为aa,父本的基因型为AA,则4的基 因型为Aaa;若结构2的基因型为Aa,则结构4的基因型是AAa 或Aaa。
解析: (1)从图中信息知,A为减数分裂,B为受精作用,C为胚 胎发育,D为胚后发育,因此A+B为生殖过程,C+D为个体发育 过程。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但一个卵原细胞经 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退化),一个精原细胞经减 数分裂则可形成4个精细胞。再经变形形成4个精子。减数分裂 四分体时期产生的变异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而导致的基因重组。(2)豌豆各发育阶段所需营养来源不同: 受精卵→胚(由胚柄提供);胚→幼苗(由子叶提供);幼苗→ 成体(由自身光合作用提供)。被子植物受精作用为双受精, 不仅可以形成合子(受精卵),还形成受精极核。C为种子的 形成和萌发,D为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着生殖隔离 D.蛙原肠胚细胞与囊胚细胞的DNA、RNA没什么区别
解析:羊膜的出现是陆生生物对缺水环境的适应。不同种生 物配子间不能相互识别完成受精过程是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 离的原因之一。蛙囊胚期细胞还未分化,而原肠胚期细胞已 经分化,故两个时期细胞中的DNA相同,而RNA不同。
答案:D
4.下图为蜜蜂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有关此图的叙述中,
(1)B组孵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认为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去做:
表2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项目 水源
组别
A
池塘水
B
池塘水
C
自来水
D
自来水
水量
蛙卵
水温(℃)
(mL)
数
500 22~25 250
500
13 250
500 22~25 250
500
13 250
答案: (1)①生殖 个体发育 ②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卵 原细胞)经a2过程最后得到的子细胞中有一个卵细胞和3 个极体(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③交叉互换 (2)①胚柄 (从周围吸收的营养) 子叶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②双受精 受精极核 ③种子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三、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1.胚胎发育
2.胚后发育 (1)过程:是指从幼体出生到成为 性成熟个体 的发育过程。 (2)蛙类的胚后发育类型是 变态发育 。 3.羊膜和羊水 (1)羊膜位于 胚膜 的内层,其内的液体称为 羊水 。 (2)具有羊膜的动物包括 爬行类 、鸟类和哺乳类等。 (3)意义
①保证了 胚胎发育 所需的水环境。 ②具有 防震和保护 作用。 ③增强对 陆地环境 的适应能力。
孵出 蝌蚪数
结果预测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 高,说明_______________。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 高,说明_______________。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就可 得出影响蝌蚪孵化因素的结论。 (3)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更好一些的是________。它 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4)请利用上述实验同一个组别中孵化的蝌蚪若干条、两只 容器、甲状腺制剂、池塘水、蝌蚪饲料,设计一个实验, 证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作用。
5.(2019·兰州质检)下图为某生物生活史示意图,请据图 回答:
(1)若图示为某种高等动物,则: ①A+B表示该高等动物的________过程,C+D表示该高等 动物的________过程。 ②就子细胞情况而言,a2过程不同于a1过程表现在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过程能使后代产生多种类型,则原因之一是该过程 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 ________,出现基因重组的结果。
4.(2019·南宁模拟)图甲和图乙分别为青蛙和海星发育过 程中的原肠胚时期模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蛙原肠胚形成过程中外胚层细胞的细胞周期持 续时间比内胚层细胞短
B.海星原肠胚已分化成三个胚层 C.蛙原肠胚发育变化是基因表达的结果 D.海星原肠胚所含的有机物总量比受精卵多
解析:从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的过程中,营养物质由卵黄提 供,海星原肠胚所含的有机物总量比受精卵少。 答案: D
答案:D
[示例] Ⅰ.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人工孵化蛙卵 的实验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 间相同)。请回答:
表1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项目 组别
A B
水源
池塘水 自来水
水量 (mL) 500 500
蛙卵 水温(℃)
数 22~25 250
13 250
孵出 蝌蚪数
245 165
答案: C
3.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图中①过程表示胚胎发育,②过程表示胚后发育 B.受精卵卵裂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 C.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在此个体发育过程中会出
现羊膜 D.囊胚期开始出现三胚层的分化
解析:胚后发育是指生物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 分娩出来后的发育过程。在卵裂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 积应该是逐渐变小,三胚层的出现应在原肠胚期。 答案: C
(2)若图示为豌豆,则: ①豌豆从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物的发育过程中,所 需有机营养物质依次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结果在形成合子的同时, 还形成了____________。 ③C、D过程具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被子植物种子的形成过程
二、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1.过程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1)一年生植物或二年生植物, 生殖生长 开始时,营养生长
就逐渐停止。多年生植物,生殖生长开始后,营养生长 仍然进行。 (2)营养生长:根和茎顶端分裂组织 的活动,使茎不断长高。 由于茎和根的 形成层 活动,使茎和根不断长粗。
未受精 D.对未受粉的花蕾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避免
出现空瘪粒
解析:大豆的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极核发 育成胚乳,胚乳在发育过程中被胚吸收,营养物质储存 于子叶中,其个体发育的起点为受精卵,而不是种子。 未受粉时对花蕾喷洒生长素,只能促进果实发育,获得 无子果实,不能避免出现空瘪粒。
答案: C
1.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归纳
2.高等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供应问题
动物类型
胚胎发育营养来源
动物种类
卵生动物
全部来自受精卵的卵黄
鱼类、爬行 类、鸟类等
早期营养来自受精卵的卵黄, 胎生动物
以后营养由母体(胎盘)供应
哺乳动物
3.下列关于动物生殖与发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水螅是既能进行无性生殖又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B.羊膜出现是动物适应陆地复杂环境的表现 C.同一群落的异种鱼之间不发生相互受精现象,因为存在
不正.确的是
()
A.②和④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 定十分重要
B.过程⑥为胚后发育,受环境条件(如营养物质)的影响 C.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组数目决定的 D.在②和⑤过程中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解析:由图可知,②和④分别代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 者结合起来对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⑥是幼体发育成成体的过程,为胚后发育, 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受精卵发育成雌蜂,含2个染色体组, 为二倍体,卵细胞发育成雄蜂,含1个染色体组,为单倍体;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②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⑤ 过程中没有。
[答案] C
1.果实各部分的发育来源及染色体数目和基因型变化规 律归纳(设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规律: (1)同一花粉中的两个精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 (2)同一胚囊中的卵细胞和2个极核的基因型完全相同。 (3)胚包括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四部分,四部分的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