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消防工作概述
(完整版)消防工作概述

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涉及全社会的安全和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消防工作是人们与火灾作斗争的一项专门性工作,做好消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人民安全的需要,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及危害一、火灾的定义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 GB5907 -86)中将火和火灾定义为: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也就是说,凡是失去控制并造成了人身和 (或)财产损害的燃烧现象,均可称为火灾。
二、火灾的危害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
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火灾是各种自然与社会灾害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一种灾害,给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目前全世界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高达600万~700万起,全世界每年死于火灾的人数达6.5万-7.5万人。
可以说从远古到现代,从蛮荒到文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同火灾作斗争。
火对人类具有利与害的两重性,人类自从掌握了用火的技术以来,火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却又屡屡危害成灾。
火灾的危害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毁坏财物,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凡是火灾都要毁坏财物。
火灾,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城镇、乡村、工厂、仓库、建筑物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火灾,可将成千上万个温馨的家园变成废墟;火灾,能吞噬掉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火灾,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筑等诸多的稀世瑰宝,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另外,火灾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往往比直接损失更为严重,这包括受灾单位自身的停工、停产、停业,以及相关单位生产、工作、运输、通讯的停滞和灾后的救济、抚恤、医疗、重建等工作带来的更大的投入与花费。
完整版消防工作概述

完整版消防工作概述消防工作是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一环,具备极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将从消防工作的定义、重要性、主要职责和关键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概述,以全面了解消防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定义:消防工作是指通过组织、管理和实施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
它是一门科学和技术综合应用学科,涉及灭火、火灾预防、消防设施维护等多个方面。
重要性:消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火灾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有效的消防工作,可以避免火灾的发生、减少损失,并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主要职责:1. 预防工作:预防是消防工作的首要任务。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加强火灾预防意识,合理使用电气设备、防止火源积聚等,以预防火灾的发生。
2. 设备维护:维护和保养消防设备是保障消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各类消防设备,如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灭火救援:一旦发生火灾,及时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至关重要。
各级消防队伍应建立完善的灭火救援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扑救火灾的能力和效率。
4. 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消防工作的重要一环。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提高公众对火灾危害和防范知识的认识,增强公众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措施:1. 火灾隐患排查:各级消防部门应加强对场所、建筑物和设备的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消防安全。
2. 定期演练:组织定期的消防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确保灭火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3. 加强法规建设:加强消防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的消防法律体系,为消防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4.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消防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消防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消防工作是保障社会安全的重要工作,其涵盖了预防、设备维护、灭火救援和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加强预防、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灭火救援能力,并加强宣传教育,才能全面推进消防工作,为社会的安全做出贡献。
灭火救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第一章 消防工作概述

灭火救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一、判断题1、火灾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最突出、危害最大的一种灾难。
(√)2、消防工作的目的是: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3、消防工作应“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4、在火灾预防上要把保护公民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5、在火灾扑救中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
(√)6、消防工作具有社会性、行政性、经常性、技术性的特点。
(√)7、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8、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是“消”的先决条件,“消”必须与“防”紧密结合(√)二、单项选择题(四选一)1、火灾的特征是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___C___、在骸骨咋、易形成灾害连锁和灾害链、灾害事故处置艰巨。
(A)烟雾浓(B)毒性大(C)破坏性强(D)不易发现2、火灾的危害主要是:毁坏物质财富、__A____、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A)残害人类生命(B)烧毁房屋(C)造成瘟疫(D)水土流失3、火灾不仅给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还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以及公民的__D___。
(A)作息时间(B居住条件(C)身心健康(D)生活秩序4、消防的目的是主要是:____D___,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A)消灭灾害(B)消除火灾隐患(C)减少或者损失(D0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5、在火灾扑救中要坚持__B____的指导思想。
(A)灭火第一(B)救人第一(C)救物第一(D)安全第一6、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___B__。
(A)群众积极参与(B)公民积极参与(C)市民积极参与(D)人民积极参与7、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__A____、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A)部门依法监管(B)公安依法监管(C)消防依法监管(D)法院依法监管8、消防工作原则是:__B___、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新版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新增习题

新版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新增习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新版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新增习题第一篇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选择题(四选一):1、消防工作具有社会性、行政性和技术性等特点。
A、偶然性B、突发性C、经常性D、必然性2、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负责本行政域内的消防工作。
A、国务院…各级公安机关B、公安部…各级公安机关C、公安部消防局…各级公安消防机构D、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答案:1、C 2、D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选择题(四选一):1、在CB5907—86<消防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中将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
A、发光B、发烟C、火焰D、火焰、发光各(或)发烟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类的液体,其闪点_____。
A、≧28℃<60℃B、<60℃C、≧60℃D、≦60℃3、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发产生的自然现象,称为。
A、阴燃B、着火C、自燃D、闪燃4、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产生的最低温度叫。
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5、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A、沸溢燃烧B、表面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6、石蜡的烯燃属于。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沸溢燃烧7、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受热后易发生。
A、燃烧B、自燃C、阴燃D、闪燃8、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A、动力燃烧B、阴燃C、沸溢燃烧D、喷濺燃烧答案:1、D 2、A 3、C 4、C 5、A 6、A 7、C 8、B第六章选择题(四选一):1.用砖(石)做承重墙,用木材做楼板、屋架的建筑,属于结构的建筑。
(A)木结构 (B) 砖木结构 (C) 砖混结构建筑 (D) 钢筋混凝土结构2.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属于结构建筑。
消防工作概述(doc 38页)

消防工作概述1、消防工作的方针与原则:●消防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的原则:专门机构与群众相结合2.消防法律法规概述:●《消防法》1998年9月1日起实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2年5月1 日起实施。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及“两个能力”建设》2005年4月26日公布实施。
3.大众聚集场所消防工作的意义:现代的宾馆、饭店,抛弃了以往那种以客房为主的单一经营方式,将客房、公寓、餐馆、商场和夜总会、会议中心等集于一体,向多效用方面发展。
因而对建筑和其他设施的要求很高,并且追求舒适、豪华,以满足旅客的需要,提高竞争能力。
这样,也就带来许多消防安全问题。
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不但可以保障酒店客人、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酒店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第一章火灾与烟气一、概述(一)、物质燃烧的基本概念:1、物质燃烧的定义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称为燃烧。
可分为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
如:C+O2=CO2 (完全燃烧)C+O2=CO (不完全燃烧)2、燃烧的必要条件(即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A、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三种类别。
(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天然气、煤气等)B、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气,因此可燃物在大气中的燃烧以氧气作为氧化剂,这种燃烧是最普遍的。
除了氧气以外,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C、着火源:是指给予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常见的是热能,其他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
(如:电火花、明火等)3、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
在各种必要条件中,还有一个“量”的概念。
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A、一定的可燃物浓度: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消防工作概述

二、消防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消防工作的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 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教学和 科研秩序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一)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 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消 防 工 作 概 述
其 作 用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消 防 工 作 概 述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一)预防为主
消 防 工 作 概 述
“预防为主”,就是在消防 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把预防火 灾放在首位,立足于防,动员、 依靠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贯 彻落实各项防火的行政措施、 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从根本 上预防火灾的发生和发展。火 灾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思想 上、物质上、管理上落实,就 可以从根本上取得同火灾斗争 的主动权。
三、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
消 防 工 作 概 述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文化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不平衡,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消防工作必须 实行各级政府领导下的责任制,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的原则。 公安消防机构履行消防监督职责,是代表国家 依法行政,必须增强执法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观念。
第三,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生产中用油、 用电、用火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日益增多,发生火灾的客观 因素也相应增多。因此,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还应大力 加强灭火准备工作,以便一旦发生火灾,及时予以扑灭,最 大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消 防 工 作 概 述
由此可见,“防”和“消”是不可分割的 整体,“防”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消”是弥 补“防”的不足,这是达到一个目的的两种手 段,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在实际工 作中,则应是“防”中有“消”,“消”中有 “防”,“防”与“消”必须紧密结合,任何 重“防”轻“消”或重“消”轻“防”都是片 面的。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并贯彻“预防为 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才能有效地同火灾作 斗争。
建构筑物消防员教材

建(构)筑物消防员培训资料第一课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及危害一:火灾的定义1:火和火灾定义为:A: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B: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也就是说,凡是失去控制并造成了人身和(或)财产损害的燃烧现象,均可称为火灾二:火灾的危害火灾的危害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毁坏财务,易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2:财害人类生命3:破坏生态平衡4:引起不良社会和政治影响三:火灾的特征1:发生频率咼2:突发性强3:破坏性大4:灾害复杂5:易形成灾害连锁和灾害链6:灾后事故处理艰巨四:火灾的分类火灾可按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类、火灾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1:火灾可按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A、B、C、D E、F六类A: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E: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 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2: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一般火灾。
A:特别重大火灾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B:重大火灾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D: —般火灾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第二节消防工作的主要目的一:消防工作的主要目的1: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2:加强应急救援工作3:保护人身、财产安全4:维护公共安全二:消防工作特点长期消防工作实践表明,消防工作具有以下特点1:社会性2:行政性3:经常性4:技术性第三节消防工作方针、原则和基本制度一:消防工作方针消防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二:消防工作的原则1:政府统一领导——领导责任2:部门依法监管一一监管责任3:单位全面负责——主体责任4:公民积极参与有参与的权利和义务三:消防安全责任制度1:《消防法》明确规定:消防工作实行消防安全责任2:消防安全责任制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来说,首先是政府对消防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工作负责3:对于一个单位来说,首先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在单位内部实现和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制。
消防工作概述

(三)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人身安全是指公民旳生命健康安全,财产安全是指国家、 集体以及公民旳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是受火灾直 接危害旳两个方面,而人旳生命健康安全第一宝贵。因此, 消防工作必须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旳思 想,在火灾防止上要把保护公民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火 灾扑救中要坚持救人第一旳懂得思想,切实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旳主线利益。
灾。
(二)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 国家《生产安全事故汇报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按火灾损失 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尤其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 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1、尤其重大火灾。是指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 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旳火灾。 2、重大火灾。是指导致10人以上30人如下死亡,或者50人以 上100人如下重伤,或者5000万以上一亿元如下直接财产损 失旳火灾。 3、较大火灾。是指导致3人以上10人如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 50人如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如下直接财产 损失旳火灾。 4、一般火灾。是指导致3人如下死亡,或者10人如下重伤,或 者1000万元如下直接财产损失旳火灾。
(二)行政性
消防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旳重要内 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消防工作旳领导,这是贯彻贯 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友好社会旳基本内容。
(三)常常性
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每时每刻均有也许发 生火灾。由于人们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用火, 若平时稍有疏漏,就有也许酿成火灾,因此,这就决定了消 防工作具有常常化属性。
别下降85.7%、50%,尤其是“剿灭火患”战役开展以来,各地以人员密集场所为整
改旳重点对象,督促和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保证了人员密集场所持续平稳。20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部门依法监管
公安机关依法对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公安消防机构负责实施;政府 其他部门都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照消防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消防工 作。
3、单位全面负责
火灾发生的主体是单位,其次是家庭。单位着不着火,起决定作用的是单位 自身,不是政府,也不是公安消防部门。单位着不着火,关键是靠自己做好消防 工作。因此,新《消防法》第16、17条等条款,对单位消防安全主体的责任作了 规定,特别是规定了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制度。
重大特大火灾案例 :
1994年12月8日下午,新疆克拉玛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为迎 接自治区教委工作检查,在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由克拉玛依市教委组 织现场文艺汇报演出,由于光柱灯烤燃纱幕而引起火灾,当时七个 安全出口仅有一个打开,造成325人死亡、130人受伤、经济损失 211万元,其中280多名中小学生死亡。 1994年11月27日下午1时30分,辽宁省阜新市面积200多平方 米的艺苑歌舞厅营业时由于一17岁男青年点烟后将燃烧的报纸随手 扔到沙发座下,造成特大火灾,死亡233人、烧伤20人。
三、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消防法》明确规定:消防工作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这 是我国做好消防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从无数火灾中得出 的教训。 对一个单位来说,首先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 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在单位 内部实行和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
消防工作概述
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关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关系改 革发展稳定大局,涉及全社会的安全和利益,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消防 工作是人们与火灾作斗争的一项专门性工作, 做好消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人民安全的需要,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 任。
火是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但 火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给人类带 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健康和智慧,从而促进 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火又是一 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多发性的灾害,随着人们在 生产生活中用火用电的不断增多,由于人们用火 用电管理不慎、或者设备故障、或者放火等原因 而不断产生火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 的威胁。
1995年12月8日晚21时40分,广东省广州市装修豪华的“广涛 阁芬兰浴”大楼发生火灾,烧死18人,经济损失145万元。
1993年8月12日22时左右,北京十大商厦的隆福大厦发生火灾,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49万元,34人受伤。 由以上火灾事故可以看出,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它能 烧掉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还污 染了大气,破坏了生态环境;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 财富,使工厂、仓库、城镇、乡村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 烬,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 筑等许多人类文明,毁灭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挽回和弥 补的损失;甚至还涂炭生灵,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难以 消除的身心痛苦。 因此,如何正确的使用火和防止火灾的发生,是我们生活生产 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防消结合
“防消结合”,就是要求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防 火和灭火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只有全面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才能有效地同火 灾作斗争。
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就必须作到: (1)各单位消防工作应指定专门领导负责,制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的防火 工作计划。组建基本消防队伍,绘制消防器材平面布置图。 (2)消防器材管理要由保卫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并进行登记造册,建 立台帐。 (3)明确防火责任区,将防火工作切实落实到车间、班组、作到防火安 全人人有责,处处有人管。 (4)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杜绝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若发现隐患,应 及时整改,并在安全台帐上作记录。
4、公民积极参与
公民是参与者,同时也是监督者。公民应当做好自己身边的消防安全工作, 还要监督自己周边所发现的违法行为,给予制止、检举揭发,以共同维护消防安 全。
任何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任何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任何人都有权对公安机关消 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二节
消防工作的主要目的
一、消防工和的主要目的
1、预防火灾和减少危害 2、加强应急救援工作 3、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4、维护公共安全
二、消防工作的特点
长期消防工作实践表明,消防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性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基本制度
四、火灾的分类
(一)按火灾中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类
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4968—2008)中根据右燃物的类 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 E类、 F类
A类火灾:是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 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 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 纸张等引起的火灾。 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 原油、甲醇、乙醇、 沥青、石蜡等引起的火灾。 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氢等引起 的火灾。 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合金等引起的火灾 等。 E 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此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带电火 灾越来越普遍,这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我国部分消防技术规范对 此类火灾的控制和扑灭也作了相应的要求。
(二)、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 故等级标准,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火灾的等级标准分别为: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 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 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一、消防工作的方针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1、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这个方针科学地表述了消防工作中“防”和“消”的关 系,揭示了消防工作的基本规律,这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火灾作斗争的经 验总结,它全面地、准确地反映了消防工作的客观要求。 “预防为主”就是要求消防工作立足于防患于未然,要把火灾预防 摆在首位,通过各种法律的、行政的和技术的手段,依赖全社会气力, 采取各项防火措施,鼎力做好火灾预防工作,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火灾 发生。 “防”与“消”必需紧密结合,任何重“防”轻“消”或重 “消”轻“防”都是片面。 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题目两个方面,“防”为消创造前提,“消”为 防提供增补。
二、消防工作的原则
新《消防法》在总则中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 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 作网络。
1、政府统一领导
“政府统一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将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 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或者组织整改 重大火灾隐患;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增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 能力;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落实人员、装备等保障;根据火灾扑救需 要,组织支援灭火等。
第一节 火灾的定义及危害
一、火灾的定义
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二、火灾的危害
1、毁坏财务,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2、残害人类生命。 3、破坏生态平衡。 4、引起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三、火灾的特征
1、发生和频率高 2、突发性强 3、破坏性大 4、灾害复杂 5、易形成灾害连锁和灾害链 6、灾后事故处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