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东北师范大学2016春离线作业-西方思想史
东师《西方史学史》期末考核离线作业

离线考核《西方史学史》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希腊神话:是以众神居住的奥林帕斯山为中心,通过诸如:开天辟地、诸神产生、神的谱系、天神的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等众多的故事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的原始神话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英雄传说。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探查出古代希腊人出于萌芽状态的历史意识。
2.《上帝之城》:中世纪基督教史学家奥古斯丁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基督教历史哲学的思想。
该书是为反驳异教徒的攻讦而创作的,但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体系庞杂、内容丰富的基督教历史哲学论纲。
《上帝之城》在内容上分两部分。
前10卷反驳异教徒的观点,后12卷确立作者的观点。
其主旨是:人类的历史,就是上帝之城和人间之城不断斗争,并最终由上帝之城取得全面胜利的过程。
这样,奧古斯丁就以自己的神学观念构筑起了自己的历史认识框架。
在他看来,历史是有始有终的,历史始于创世纪,终于末日审判,这样就为历史设定了一个时间维度。
在这期间,历史是充满了矛盾斗争的,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最终必将迎来一片光明。
这种历史观念有别于古希腊时期盛行一时的历史倒退论,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发展、进步因素,对后来的启蒙运动时期的历史进步观念的形成具有理论启发作用。
3.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它的涵义相当广泛,主要指一种信念,即相信“人”是世界的主人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要求-切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事业。
其主要内容有: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基督教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批判禁欲主义的宗教观;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批判封建特权,提出自由平等的要求;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蒙味主义和神秘主义,猛烈抨击教会推行的愚民政策及其对文化的摧残;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
东北师范大学16春离线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期末作业考核
《当代外国学前教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20分)
1. 现场研究法
答:现场研究法是比较学前教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是指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员,深入其境,进行较长期的观察研究的方法。
2. 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
答: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
3. 托儿所-幼儿园
答:托儿所-幼儿园是前苏联最盛行的一种教育机构,这种机构的目的在于保证儿童获得从出生到入学这一阶段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招收2个月—6岁儿童。
4. 皮博迪。
东北师范大学离线作业考核-2020西方思想史

离线作业考核《西方思想史》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 “苏格拉底方法”答: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
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
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
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
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
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
对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格拉底的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人。
2.犬儒学派答:犬儒学派是古希腊一个哲学学派,由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西尼创立,其信奉者被称为犬儒。
该学派否定社会与文明,提倡回归自然,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要求人克己无求,独善其身,近于中国的道家。
最著名的犬儒学派人士是安提西尼的弟子狄奥根尼。
3.三位一体答:基督教认为,世界和宇宙中存在一种超自然和超社会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上帝。
他是独一无二、无所不能、创造有形和无形万物的神。
由于他具有三个位格一圣父、圣子、圣灵,所以称他为“三位一体”的上帝。
因圣父在天,称他为天父,被认为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力量。
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
圣子为耶稣基督,受圣父的派遣降临人间,以自已在十字架上的流血牺牲拯救世人的苦难。
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
2016东师离线作业西方史学史

期末作业考核《西方史学史》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题10分,共50分)1. 修昔底德古代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他的名世之作。
修昔底德出身于一个显贵家庭,作为雅典的富有公民,他参加了当时几乎波及希腊各城邦的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424 年当选雅典最高军职十将军委员会成员。
但是在战争之初,由于修昔底德没能及时救援雅典在色雷斯的军事要地安菲波里,因“贻误战机”、有通敌之嫌,被放逐国外。
流放期间,他在希腊世界,特别是那些敌对国家广泛游历,收集多方面资料,著成《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
亲历这场战争的修昔底德,以简洁流畅的文字,生动豪放的语言,冷静客观的态度,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主要史实、陆海战的恢宏场面以及城邦之间的政治斗争展现在读者面前,他所确立的如实专一记述政治军事史的编纂程式,为后世史书创作开创了新的传统。
2.《查理大帝传》中世纪西方史学家艾因哈德的代表作,缘起于为君主查理歌功颂德。
内容分两部分,共三十三节,分述查理“在国内外的事业”与“私生活和性格”。
在前一部分里,作品从查理即位开始写起,按时间顺序对他所发动的几十次战争进行了简明叙述。
其中,对两次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残酷激烈的萨克森战争及阿瓦尔人战争记述得最为详细。
在后一部分里,作品精心叙述了查理其人的外貌、性格、爱好及家庭情感,赞美了查理鼓励学术、提倡宗教的义举。
艾因哈德所使用的史料,有很多是出自第一手资料。
比照中世纪时期其他西方史学家的作品,艾因哈德的《查理大帝传》洋溢着更多的古典主义色彩,这是因为,该书的撰写,是模仿古罗马作家苏埃托尼乌斯的《十二恺撒传》的结果。
但是,作品除了对查理对外战绩和宫廷生活的描述外,对于这一时期法兰克国家内外各方面的情况几乎只字不提,作品的视野极为有限。
3.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史学家,著有政治学著作《君主论》和历史著作《佛罗伦萨史》,马基雅维里的史学思想以性恶论为理论思想。
东师《中外教育史16秋在线作业1

东师《中外教育史16秋在线作业1第一篇:东师《中外教育史16秋在线作业1东北师范大学东师中外教育史16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
)1.墨家代表的_________阶级的利益。
A.士阶层 B.奴隶主 C.奴隶D.“农与工肆之人” 正确答案:2.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把它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________”,反映出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
A.儿童之家B.快乐之家C.欢乐家庭D.自由殿堂正确答案:3.在斯巴达教育中,男童7—18岁被送往国家教育机构,过半军营式生活,他们训练的基本项目为_ A.五项竞技 B.三艺 C.四艺D.骑士七技正确答案:4.北宋著名的学者多在官学任教,而南宋著名的学者却多在书院讲学。
如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就曾在______讲学过。
A.茅山B.白鹿洞C.嵩阳书院 D.石鼓书院正确答案:5.希腊化时期高等教育比较繁荣。
这一时期,著名的学校有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35年设立的________。
A.斯多葛派学校 B.阿加德米学园 C.吕克昂哲学学校 D.伊比鸠鲁派学园正确答案:6.清末《奏定学堂章程》立学宗旨充分体现了________的指导思想。
A.政本艺末B.中体西用C.师夷长技以制夷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正确答案:7.游戏是_____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的教育手段。
A.第斯多慧B.福禄倍尔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正确答案:8._____是苏联教育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教育立法,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学校构画了第一个蓝图。
A.《八二五决定》B.《统一劳动学校规程》C.《改组第二级学校的条例》D.《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正确答案:9.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设立了______,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都归它主管,这是日本建立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开始。
A.教育部B.教育委员会 C.文部省 D.中书省正确答案:10.洛克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_______。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教育管理”《西方思想史》网课测试题答案卷5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教育管理”《西方思想史》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是()。
A.杰罗姆B.安布罗斯C.奥古斯丁D.格雷高里2.安瑟伦在中世纪思想史上的贡献是()。
A.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B.提出关于救赎论的“补赎说”C.提出恩典说D.提出原罪救赎说3.作为纷乱时事中对自我和外在世界的感悟与思索,《沉思录》缺乏一定的逻辑形式表达。
()A.错误B.正确4.《理想国》是下列哪位哲学家的著作()。
A.苏格拉底B.荷马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5.下列对于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学说叙述正确的是()。
A.对立面之间有相互和谐、相互统一的关系B.对立面之间也有相互对立的关系C.对立面之间还有相互转化的关系D.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雏形6.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划分年级的学制的教育观点()。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荷马7.西塞罗指出自然法是神人的共同联结纽带,是结成社会共同体的基础,是普遍正义之所在,是最有权威的最高之法。
()A.错误B.正确8.在社会或国家的起源问题上,孟德斯鸠赞同社会契约论。
()A.错误B.正确9.米利都学派承认对立面的存在,并且还把对立面作为存在物的本原。
()A.错误B.正确10.“预定论”的思想最早由加尔文提出。
()A.错误B.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AB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D5.参考答案:ABCD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A。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史在线作业1-0002满分作业参考

中国思想史全新在线作业1-0002
西周的礼乐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相传由谁制定()
选项A是:周公
选项B是:太公望
选项C是:武王
选项D是:成王
正确选项:A
《资政新篇》未提到()
选项A是:社会福利事业
选项B是:风俗革新
选项C是:金融改革
选项D是:土地改革
正确选项:D
隋末的思想家王通,提出了“三教合流”思想,“三教”指哪三教()
选项A是:儒道法
选项B是:儒法佛
选项C是:儒道佛
选项D是:法道佛
正确选项:C
禅宗是中国化最典型的佛教宗派,武则天时分为南北二宗,其中南宗的创立者是()。
选项A是:神秀
选项B是:慧能
选项C是:玄奘
选项D是:鉴真
正确选项:B
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基础上为西汉王朝提供“治国安民”政略的第一人是()选项A是:贾谊
选项B是:陆贾
选项C是:晁错
选项D是:李斯
正确选项:B
洋务时期,最早阐发中体西用观念的是()
选项A是:张之洞
1。
奥鹏东师 中外教育史 16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7.5 分。
)V1. 《学记》中的教学进程,要达到“小成”需要________年。
A. 七年B. 九年C. 一年D. 三年满分:2.5 分2. 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以泛爱主义为宗旨、创办“泛爱学校”的教育运动。
“泛爱派”的创始人是______。
A. 沛西能B. 巴西多C. 洪堡德D. 弗兰克满分:2.5 分3. 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__________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 墨子B. 孔子C. 老子D. 孟子满分:2.5 分4. 1902年11月中国教育会成员蔡元培、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立______。
A. 大通师范学堂B. 丽泽学堂C. 爱国学社D. 爱国女学满分:2.5 分5. 韩愈继承和发展了孟子、荀子和扬雄等儒家人性观,提出了______说。
A. 性三品B. 性善论C. 性恶论D. .化性起伪满分:2.5 分6. 18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了______教育运动,提出教育应培养学生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反对压抑儿童发展的经院主义和古典主义教育,强调教育的最主要任务在于增进人类现世的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的健康、乐观的人。
A. 自由主义B. 资本主义C. 泛爱主义D. 新人文主义满分:2.5 分7. 洋务派于1866年设立的________及其附设的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实业学校。
A. 上海江南制造局B. 福州马尾船政局C. 天津水师学堂D. 江南水师学堂满分:2.5 分8.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设立了______,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都归它主管,这是日本建立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开始。
A. 教育部B. 教育委员会C. 文部省D. 中书省满分:2.5 分9. 《新民说》的作者是_______。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李大钊D. 张之洞满分:2.5 分10. 汉代太学的教师称____,其主要职责是“掌教弟子”,以教学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西方思想史》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 “苏格拉底方法”答: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
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
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
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
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
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
对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格拉底的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人。
2. 犬儒学派答:犬儒学派是古希腊一个哲学学派,由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西尼创立,其信奉者被称为犬儒。
该学派否定社会与文明,提倡回归自然,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要求人克己无求,独善其身,近于中国的道家。
最著名的犬儒学派人士是安提西尼的弟子狄奥根尼。
3. 三位一体答:基督教认为,世界和宇宙中存在一种超自然和超社会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上帝。
他是独一无二、无所不能、创造有形和无形万物的神。
由于他具有三个位格一圣父、圣子、圣灵,所以称他为“三位一体”的上帝。
因圣父在天,称他为天父,被认为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力量。
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
圣子为耶稣基督,受圣父的派遣降临人间,以自已在十字架上的流血牺牲拯救世人的苦难。
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
圣灵是上帝与人的中介,启迪人的智慧和信仰,使人弃恶从善。
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
这三个位格不是各自独立的三个神,而是同一本体,三者组成上帝的统一整体。
4. 人文主义之父答:彼特拉克是意大利诗人。
1304年7月生于阿雷佐城,1374年7月卒于阿尔夸。
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
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
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
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最早提出以“人学”对抗“神学”,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5. 理性主义答:理性主义、欧洲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
一般认为随着笛卡儿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
同时代相对的另一种哲学方法被称为不列颠经验主义,它认为人类的想法来源于经验,所以知识可能除了数学以外主要来源于经验。
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知识来源以及证实我们所知的一种手段。
6. 本原答:本原指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
原义是开始,又译为始基。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存在物都由本原构成,一切存在物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为它。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首先提出和探讨了世界本原这个重要的哲学问题,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是“气”,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开创了哲学本体论的研究。
后来希腊哲学家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哲学家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如水、火、气,以及原子,另一部分哲学家认为本原是抽象的原则,如毕达哥拉学派认为是数,爱利亚学派认为是存在等。
本原一词为以后西方哲学家所沿用,和哲学基本问题相联系。
主张世界只有一种本原的称为一元论,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即是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本原是精神的,即是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种互不依赖、彼此独立的本原的称为二元论。
恩培多克勒他首次把二分法引入了本原理论,既运动的本原不是一个,而是彼此相对的两个。
留基波和德谟克里认为,充实和空虚,既存在和非存在才是事物的本原。
差别也是事物的本原,既形状,次序和位置。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答: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著称于世,马基雅维利主义也因之成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
它通常分为高马基雅维利主义和低马基雅维利主义。
高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个体重视实效,保持着情感的距离,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
低马基雅维利主义易受他人意见影响,阐述事实时缺乏说服力。
高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比低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更愿意操纵别人,赢得利益更多,更难被别人说服,他们更多地是说服别人。
他抛弃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条式的推理方法,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
他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实践学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
他的国家学说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私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颁布刑律,约束邪恶,建立秩序。
国家是人性邪恶的产物。
他赞美共和政体,认为共和政体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个人才能,培养公民美德。
但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
2. 伏尔泰的史学思想。
答:(1)法社会学。
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
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
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并天下人都认为公正的自然法律。
他把法律分为两类,即自然法和制定法。
制定法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教会法。
自然法,适用于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人有好处,不偷盗,不杀人,不淫乱,不撒谎,敬父母,重互助等,这些都是自然所颁布的法律。
另一类法律是政治的法律,是任意制订的、纯粹民政的法律,时而设置五监察官;时而设置执政官;时而召开百人团会议或平民会议;时而成立雅典刑事法庭或元老院;实行贵族制、民主制或君主制。
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
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
他认为,自然法是制定法的基础,就是公正观念上奠定了法律基础的。
(2)理性主义史学。
伏尔泰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
伏尔泰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
他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只有四个时代是理性彰显和值得赞美的时代:希腊时代艺术和科学的第一次繁荣;凯撒和奥古斯都的罗马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学问、科学和美术重新发展;路易十四时代,“人类理性已臻成熟”至于其他时代,世界呻吟在愚昧、野蛮和迷信的统治之下。
伏尔泰在对人的理性倍加推崇的同时,必然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
伏尔泰还否定了上帝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主宰地位。
在他的两部史著《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中,伏尔泰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
“宗教狂热使科学本身也变成了它的同谋者,并扼杀理性”。
伏尔泰还扬起理性主义的大旗,猛烈抨击了包括作为神学时代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世界史》的作者博絮埃在内的神意史观,肯定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把理性主义史学摆在了应有的位置。
三、综合论述题(共20分)1. 论述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发展过程。
答:亚里士多德之前的思想家基本分为两大派,一派是自然哲学家,其代表人物有泰勒斯、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德谟克利特、赫拉克里特。
在他们的思想中世界都是由实存的事物构成。
泰勒斯第一个提出“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他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并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即“水本原说”。
其他的思想家分别提出“四根说”、“种子说”和“原子论”。
这些思想家用具体的物体来解释世界的构成,这是科学的领域,他们的后人就是现代的科学家另一派哲学家,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对于世界本质的探讨并不是在实在存在物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是通过抽象的思想原则统摄世界,这些人就是哲学家。
第一、亚里士多德面对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在巴门尼德和柏拉图之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对“是”本身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巴门尼德通过思辨规定了“是”的性质,包括:不生不灭、静止的、唯一的、完满性。
而这些性质只是从外在的方面规定了是,而“是”本身的意义即“是”是什么意思还没有实质性地说明。
柏拉图为了揭示“是”的真实内容而提出“相”的说法,即在事物名称之后加“自身”而成为相,“相”即是“是”的内容。
但是“相”是否就是“是”意思的完满回答,亚里士多德对此持疑问态度。
其次,柏拉图的相论有着内在的逻辑矛盾。
相究竟如何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如何证明?柏拉图只给出了模仿说和分有说,却并没有让人信服的论证。
“第三者”问题:在《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做过分析。
有许多大的事物在一起,它们又一个共同的同名的“大之理念”;可是当这个“大之理念”和另一些更大的事物在一起时又可以有第二个共同的同名的“大之理念”,这样的过程可以无穷倒退,得到无数个“大之理念”。
这第二个、第三个等等的“大之理念”就是第三者。
再者,前人对于运动变化的分析都不够深入。
恩培多克勒在综合了早期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四根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有四种——水、火、土、气。
这四种元素每一种都是永恒不变的有定形的“一”,不能互相转化;但是它们的结合和分离则产生变化和“多”,它们总量不变,只是按照不同的比例构成世间万物。
同时,他在作为元素的本原(四根)之外,又提出了两个独立的作为动力的本原——爱与恨,认为正是这两个东西造成了四根的聚散和万物的生灭——爱的力量使四根结合而成万物,恨的力量则使四根分解而毁灭万物,两种力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交替占上风。
他虽然把爱和恨置于四根之外作为独立的动力因,但尚未从性质上与物质元素完全区别开来。
此外还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偏斜的说法。
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都没有具体的论证事物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具有独断性质。
第二、亚里士多德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