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解读一
高考复习语文讲义:专题一、修改病句

高考复习语文讲义专题一、辨析及修改病句一、考纲解读考点及内容(一)语法类语病1、语序不当:定语、状语位置或顺序不当,中心词、关联词位置不当,词语、分句顺序不当。
2、搭配不当: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定中、状中、中补)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肯定否定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1)残缺: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介词,缺必要的定状语。
(2)赘余:堆砌,重复,可有可无,滥用“的”等。
4、结构混乱:句式杂糅,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
(二)语义类语病5、表意不明:歧义,指代不明,一词多义,词语兼类,对象不明,结构不清。
6、不合逻辑:自相矛盾,强加因果,主客颠倒,否定不当,不合事理二、语病类型详细解读(一)语序不当1、定语、状语位置不当语病例句: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
(“赛前”是修饰“出现”的状语,应该放在“经常”之前)2、多重定语顺序不当多重定语顺序:领属(谁的)+时间、处所(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指代或数量(多少)+V、V性短语+adj、adj性短语+n、n性短语+中心词注意:①多重定语排列的原则是越接近中心词本质属性的修饰成分越靠近中心词②动词性结构(主谓、动宾、状中、动补)作定语,不能省略结构助词“的”③同一位置的定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句:①《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描写洋车夫生活的催人泪下的长篇小说。
②我校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语文教师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语病例句:我先来得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引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巨大的”放在“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后面)3、多重状语顺序不当多重状语顺序: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语例句:①这个名字早已在他心里深深地留下的痕迹。
②他星期天又在图书馆里埋头钻研了一整天。
《考纲解读》课件

学习方法与技巧
制定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 小目标,逐步实现。
多样化学习方法
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阅读、笔 记、做题、讨论等,以提高学习
效果。
定期复习与总结
定期复习已学内容,总结知识点 和易错点,加深理解和记忆。
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熟悉考试形式与要求
了解考试形式、题型、分值分布等信息,根据要求合理安排答题 时间。
考试形式
说明各个科目的考试形式,如笔 试、机考、面试等。
考试范围与考试要求
考试范围
详细列举了各个科目的考试范围,如 知识点、技能点等。
考试要求
对各个考试范围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如理解、掌握、应用等。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题型
列举了各个科目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分值分布
详细说明了各个题型在考试中的分值分布情况。
考纲变化的具体内容
01
02
03
知识点更新
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对考 试知识点进行更新和调整 ,删除过时内容,增加新 的知识点。
难度调整
根据考试性质和选拔要求 ,对考试难度进行调整, 以更好地检验考生的学科 能力和综合素质。
题型变化
对考试题型进行创新和调 整,增加新的题型,删除 不合理的题型,以提高考 试的信度和效度。
意义
考试大纲对于规范考试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考试大纲的制定和修订,可以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开 展,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考纲的制定和修订
制定
考试大纲的制定需要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等 环节,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制定过程中,需 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实际、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等 因素。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

高考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一、考纲解读(一)考点提示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发展的概念;5.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6.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二)复习建议考查重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关注热点: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如何看待我国各项改革步入深水期二、知识清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参考答案:① 制约 ②意志 ③条件 ④主导地位 ⑤决定 ⑥最优目标 ⑦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⑧有序性 ⑨综合 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①____和相互作用 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②____为转移 多样性: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③____为转移特点 世界是 普遍 联系的 相互区别:整体居于④____,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 于整体 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⑤____作用;整体的功能 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坚持整体 与部分的 统一 树立全局观念,实现 整体的⑥______; 重视部分的作用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⑦____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⑧____;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用⑨____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掌握系 统优化 的方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参考答案:①人的认识 ②新事物 ③旧事物 ④生命力⑤性质 ⑥必要准备 ⑦量的积累 ⑧质变三、考点聚焦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重庆中考语文考纲解读及备考指南

一、概述随着中考的临近,考生和家长们都对各科目的考纲和备考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重庆中考语文的考纲内容和备考指南,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语文考试。
二、考纲解读1. 考试范围重庆中考语文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三个部分。
考生需要熟悉古代诗词、文言文文章、现代散文等,了解这些文本的内涵和语言特点。
2. 题型分布语文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和作文题。
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察对文字语义、修辞手法等的理解,阅读题则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的把握,作文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考试重点重庆中考语文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的掌握。
考生需要重点关注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和鉴赏,以及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备考指南1. 阅读训练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同时也要注重对文言文的阅读训练,提高对古代文本的理解能力。
2. 写作练习写作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环节,考生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可以多写一些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类型的作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考生要重点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语的意义、修辞手法、古诗词的背诵和鉴赏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
4. 做好模拟考试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多做一些模拟考试,提前感受考试的氛围,了解自己在各个环节的表现情况,及时调整备考策略。
5. 德育与文明知识的学习语文考试中也会涉及一定的道德与文明知识,考生需要了解相关内容,做好相关的学习和复习。
四、结语重庆中考语文考纲涉及的内容较广,备考工作也需要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希望考生们能够根据本文提供的备考指南,有条不紊地进行备考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
也希望家长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关爱,共同期待优异的成绩。
六、备考指南的深入1. 阅读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考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技巧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中考语文考纲解读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1.正确识记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并能在具体语 境中正确运用。 2.汉字书写规范、正确、端正。 3.正确使用词语。 4.正确仿写句子。 5.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 设问、反问),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9.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换】
1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留】
10.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留】
20.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换】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古诗词(20首):
1.蒹葭《诗经》【换】
11.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留】
2.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留】
12.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换】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留】
1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换】
4.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换】
14.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换】
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换】
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换】
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换】
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换】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换】 17.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留】
8.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留】 18.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留】
一、古诗: 1.能背诵、默写本《考试说明》“附录1”所列古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名句。
二、古文 2.能背诵本《考试说明》“附录1”所列文言文,并能正确地默写、理解运用其中的
重要句 4.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思。 5.理解并能翻译文中的句子。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认识论专题(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高考总复习:认识论专题(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一、考纲解读(一)考点提示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复习建议考查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关注热点:结合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实践的特征。
二、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来源 ④动力 ⑤唯一 ⑥目的三、考点聚焦考点一、实践【高考总复习:认识论专题(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94364 实践观】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科学地揭示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三个基本要素: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
3.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概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①____活动 特点:客观物质性、②____、社会历史性 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③____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④____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⑤____ 实践是认识的⑥____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5.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在人与世界关系方面,我们要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纲解读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纲解读自考的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纲,对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体系,了解国家和社会对劳动力的保护,并掌握加强劳动关系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从考纲内容来看,自考的劳动关系与劳动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劳动法基本概念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劳动法的定义、性质、功能、历史渊源及发展趋势等。
需要了解的是,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律规范。
二、劳动法的法律体系这一部分主要是指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对其他法律规范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关系等。
需要了解的是,劳动法属于贯彻落实宪法的一种具体法律规定,同时也是协调其他法律规范的重要手段。
三、劳动合同法这一部分是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中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的定义、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的法律规定,合同中常用的条款和格式,以及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等。
需要了解的是,劳动合同是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文书,也是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规范。
四、劳动保护与社会保险法这一部分主要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健康、安全和生命权的保障,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需要了解的是,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是现代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劳动争议处理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和程序,如企业内部管理、劳动仲裁和诉讼等。
需要了解的是,劳动争议处理是关系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事项,需要遵守法律法规规定,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以上是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考纲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在深入理解基础概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经验的运用和综合应用,以达到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对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法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为在日常工作中,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劳动关系,科学管理用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增加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2021年咨询工程师-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精讲班-16科目3分析与评价考纲解读(一)

【大纲要求】涉及科目三《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内容:(五)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六)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七)社会评价(八)后评价(九)咨询报告编制【内容精讲】第七章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第一节概述二、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的主要内容和作用(一)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的主要内容一般工业项目的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2.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3.场(厂)址、线路方案;4.原材料与能源供应方案;5.总图运输方案;6.建筑安装工程方案;7.公用、辅助及厂外配套工程方案;8.节能、节水、节材方案;9.环境生态保护方案;10.安全、职业卫生与消防方案;11.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方案;12.项目进度计划方案。
三、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的原则和指标体系(一)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的原则1.先进性原则。
技术先进性主要通过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产品质量、项目占地面积和运输量等技术经济指标体现。
2.适用性原则3.可靠性原则4.安全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6.可比性原则。
从方案的相互替代角度考虑,拟比选的建设方案应在满足需要、消耗、价格、时间和风险等方面具备可比性。
7.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相结合原则(二)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的指标体系建设方案比选指标体系包括技术、经济和社会(含环境)等层面的指标。
公共产品类项目,如道路交通、文化卫生、体育场馆、公园绿化、防沙治沙、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项目,其方案比选往往偏重社会层面,同时也要进行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的比较。
竞争类项目,如轻工、纺织、冶金、有色、建材、电子、机械、石化、医药等工业部门,其方案比选主要是技术和经济层面。
四、建设方案硏究与比选的范围与基本步骤(一)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的范围1.项目整体方案的研究和比选一般包括: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总体技术路线;场址选择方案;总体布局和主要运输方案,环境保护方案;其他总体性建设方案等。
2.分项工程的方案研究和比选主要包括:各车间建设方案;各生产装置建设方案;各专项工程(道路、管线、码头等)建设方案;其他分项工程建设方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品中正制 以门第为依据 科举制 以才学为依据
国体 封建
政体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 主要内容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趋势 加强君权, 加强中央权力, 加强君权, 加强中央权力, 削弱相权 削弱地方权力 秦朝 唐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 废丞相② ①废丞相②设内阁 设军机处 郡县制
“一超多强”格局,多极化趋势 一超多强”格局,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 1949-1950年 - 年 1953年 年 1954年 年 1955年 年 2、70年代初的外交成就 、 年代初的外交成就 1971年 年 1972年中美 年中美 1972年中日 年中日 3、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年左右以前,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500年左右以前,奴隶社会)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年左右以前 奴隶社会)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年左右- 七、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1500年左右-1917年) 年左右 年 英国 1689年、1721年 年 年 美国 1787年 年 德国 1871年 年 法国 1878年 年 责任内阁制的君主立宪制
1919-1949年 - 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 年 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性质:
时期 1924年-1927 年 年7月15日 月 日 1927-1937年 - 年 1937-1945年 - 年 1946-1949年 - 年
时间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二、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40-1949年)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 年
时间
1840-1842年 - 年 1856-1860年 - 年 1894-1895年 - 年 1900年 年 1931年 年 1937-1945年 - 年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其他
国共第一次合作
国共第二次合作
近代中国的救国方案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1、地主阶级: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 用” 天朝田亩制度》 2、农民阶级: ③《天朝田亩制度》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 、农民阶级: ④《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资政新篇》 ⑤“扶清灭洋” ⑤“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 3、资产阶级: ⑥维新派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 ⑦革命派 民主共和制 ⑧激进派 民主科学 4、无产阶级: ⑨马克思主义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
三权分立的联邦制的总统制的共和国 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 共和国
年以后) 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的建立(1848年以后)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的建立( 年以后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年 1871年 年 1917年 年 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革命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年以后) 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945年以后) 年以后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1945-1991年)美苏大国强权 - 年 “冷战”格局(1947-1991年)制度对抗 冷战”格局( - 年 两极格局 (1955-1991年)集团对抗剧变 - 年 年代中期- 美苏争霸 (50年代中期-1991年) 年代中期 年 80年代末 年代末 东欧剧变 1991年 年 苏联解体
条约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影响
开始沦为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一八” “九·一八”事变 一八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胜利
影响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49年)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年 1、太平天国运动 、 1851-1864年 - 年 农民阶级 洪、洪《天…》 》 曾、李、左 世纪60- 年代 世纪 (洋务运动) 19世纪 -90年代 洋务运动) 2、义和团运动 、 地主阶级
历
必修1 必修 必修2 必修 必修3 必修
史
政治文明史 经济文明史 思想文化史
历史必修1 历史必修
政治制度史
年前,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840年前,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年前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二、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40-1949年)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 年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年以后)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949年以后)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年以后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年左右以前,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500年左右以前,奴隶社会)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年左右以前 奴隶社会) 七、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1500年左右-1917年)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年左右- 年 年左右 年以后) 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的建立(1848年以后)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的建立( 年以后 年以后) 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945年以后)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年以后
年前)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840年前)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年前 1、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公元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 -公元前476年) 年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2、封建社会(公元前475-1840年) 、封建社会(公元前 - 年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选官制度 、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以后 察举制 以德、 以德、才为依据
年以后)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949年以后)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年以后 1、三大民主制度: 、三大民主制度:
2、一届人“一大的召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一届人“一大的召开:
3、“一国两制”的构想 、 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1898-1900年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 扶清灭洋” 年 年 3、戊戌变法(改革) 1898年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梁、严 、戊戌变法(改革) 4、 4、辛亥革命 5、新文化运动 、 6、新民主主义革命 、 1911-1912年 - 年 1915年 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
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李 无产阶级 毛、周、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