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时段较长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

过程与方法理清线索:西晋兴亡(少数民族内迁)→东晋十六国的对峙(淝水之战)→南朝经济的开发。

通过对淝水之战胜负双方情况的分析,掌握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敌的精神,同时也要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

通过江南开发的史实,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本课头绪纷繁和时段较长的历史过程、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知识头绪纷繁,历史时段较长,注意理清线索。

充分利用新课标教材上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有趣栏目,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媒体投影教学结构和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2.“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过渡讲解、置疑:263年魏国先灭了蜀。

265年,司马炎夺取帝位,改魏为晋,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掉吴,重新统一了全国,所以常有人说:“三国尽归司马氏”。

但是,西晋统一的时间很短,不久就灭亡了。

从此,中国又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

这段历史的发展线索如何?民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经济出现哪些新的景象?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1.西晋的统一司马懿出身名门望族,青少年时期就有人夸赞他是“非常之器”。

曹操忌他智谋过人,未加以重用。

曹丕称帝以后司马懿成了朝廷重臣。

丕死,他与曹魏宗室曹真受命辅佐魏明帝曹睿。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卡片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卡片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公元前,公元后。

1世纪=100年。

1年代=10年。

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已经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山顶洞人,距今约1万8千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氏族生活。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聚落,距今6000多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干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

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半坡聚落,距今5000多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种植粟。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

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

产生了贫富分化。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

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

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

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距今约4000多年前。

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炎黄占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

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尧舜“禅让制”——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精品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精品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知道东晋的兴亡和南朝政权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1.通过识读地图,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基本史实;通过研读史料,了解东晋政权的特点和东晋的北伐。

2.通过研读史料,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随堂练习1. 《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B )A.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2.从东汉末年到南宋,促进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并最终超过北方的原因有( A )①北方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南方生产技术历来比北方先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

这充分说明了( B )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制糖技术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4.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B )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参照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根据现实情况,说一说如果你负责某一地区的开发,会采取哪些措施?。

2020-2021西安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附答案

2020-2021西安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附答案

2020-2021西安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据北魏均田制的规定,太守有十顷职分田,做过太守的贾思鳃应该有大片土地,在口口口口的记载中,他还养过200只羊,作为一个农场主,贾思鳃有车富的种植和经营经验。

“口口口口”应为()A.《兰亭集序》B.《齐民要术》C.《洛神赋图》D.《女史箴图》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片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地理方位( )A.B.C.D.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以下是某部古文献的部分目录和内容,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水经注》5.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东晋南朝时期今江苏盐城“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

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B.南方生产力水平超过北方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6.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序号部分措施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A.促进民族交融B.推动经济发展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7.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8.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恢复分封制D.三家归晋9.沂南县是诸葛亮的家乡,2018年5月第九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纪念诸葛亮,杜甫诗称赞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初一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试题

初一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试题

初一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试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江南为之盛国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1)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2)江南经济迅速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答案】(1)江南经济发展繁荣(2)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统治者重视。

(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1)此问考查的是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材料分析题,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做到一边读材料一边读设问。

要理解题意,紧密结合材料。

从题干和材料中找出提示的关键词。

“江南为之国盛,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说明江南经济很繁荣,农业丰收、生产的丝绵发达,可以供天下使用。

(2)此问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属于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

结合课本经济重心的南移,学生可以答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统治者重视。

(3)此问是此问是总结性能力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总结,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

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问题答案来答。

通过对前面一、二问比较,学生可知南方经济发展繁荣,超过了北方。

可见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______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

第23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3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第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三国至南北朝历史的大概脉络:西晋的灭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重点和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何在?(苻坚伐晋,上下反对,军心不齐,恃强骄傲,临阵胆怯,指挥失当。

东晋军队作战勇敢,指挥得当。

)淝水之战的影响如何?(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

七年级上历史作业

七年级上历史作业

2.黄河中游的 早种植

人,距今5000多年,在世界上最 农作物。 房屋,半坡人居住的是
人,距今大约
3.河姆渡人居住的是
4.现代人的直接祖先是
房屋
年。
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
1.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 领,他们是: 、 和 。
2.炎帝和黄帝联盟在
3.汉族的祖先是 的是 。
》。
之战打败蚩尤。
族,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
4.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这种公共推举,首领让贤 的办法,历史上称为 。
第4课:夏传子,家天下 1. 年, 朝——夏,都城在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 。从此我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 取代了 制。

3.夏朝有名的暴君叫 。 4. 年, 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定都 于 。 5. 年,商王 把都城迁到 , 从此商朝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被称为殷朝。
问答题:秦何时统一?它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问答题:秦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14课:伐无道 诛暴秦 1. 年, 、 在 揭竿而起, 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 年, 在 以少胜多,消灭秦 军主力。 3. 年, 率军西进关中,秦统治者向 他投降,秦朝灭亡。 4.秦朝灭亡后, 和 为争夺帝位进行了 四年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史称“ ”。 5.公元前 年, 建立西汉王朝,定 都 ,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11课:百家争鸣 1、孔子,名丘,是春秋时期 其思想核心是“ ”。 学派的创始人,
2.战国时期发生百家争鸣: 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他主张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学 派创始人是 ,主张“兼爱”、“非攻”,主张选 能、倡节俭。 3.春秋时期的老子是 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是 ,他批判不合理现象, 认为人不胜天,主张乐天安命。 4.法家代表人物是 主张改革、以法治国; ,他认为历史向前发展,

初中历史江南的开发教案

初中历史江南的开发教案

初中历史江南的开发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发展,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和影响。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发展状况,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对农业、商业、文化的影响;
2. 讲解江南地区在古代的开发历程,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三、讨论(15分钟)
分成小组,讨论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

四、展示(10分钟)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邀请其他同学提问、评论。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及影响,强调江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六、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和影响的小论文,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发展和开发历程,了解江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南朝先后经历了四个朝代,他们的先后顺序是( A、宋 、齐、梁、陈 B、宋、陈、梁、齐 C、齐、宋、梁、陈 D、齐、宋、陈、梁

2、东汉末年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影 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引发了南方社会的动荡 C、丰富了南方的作物品种 D、引起了南方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评价
环 节 小组 评价






阅读 讲述 讨论 检测 结果
建康

建康

建康


2、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南方相对安定(少战争); ②统治者实行 ,安抚流民; ③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 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江南地区具有发展 农业的优越条件;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等。
牛 耕
水磨模型 龙骨翻车
3、表现:
①农业:水利的兴修、耕地面积的扩大、粮食 品种增加和产量的提高; ②手工业:___、___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 地方。南朝时发明的 ,是冶炼技术的一 大进步。造纸业也有了新的发展,纸成为了书 写的主要材料。 ③商业:迅速发展,涌现一批商业城市,其中 (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的中心。
灌 钢 法
红 地 云 珠 日 天 锦

4、影响:随着江南的开发,_____经济逐渐赶
上_____,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陵
建康
广州
知识小结 北魏
北朝
东魏
十六国北齐Fra bibliotek北周西 晋
东晋
西魏




南朝
通过阅读课文,围绕“我知道 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积 极主动、大胆讲述出来。
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 开发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答:略(见课件)
温故知新
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 齐
西 晋 五族内迁
北魏统一 东 黄河流域 魏 十 前 北 秦 魏 六 国 孝文帝改革 西 魏 淝水之战 东 晋
北 周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
凯里市第十二中学 龙生水
第四单元 第23课时
教学目标:
政权的分离和名族融合 江南地区的开发
1、知道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特点、时间及影响。 2、知道南朝政权更迭,掌握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时间 原因、表现以及意义。
重点: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以及意义。
一.北方人口南迁(北民南迁)
1、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多 , 尖锐;南方相对安定(少战争)。 2、南迁地点: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的 和长江下游的 地区,其次是 闽江流域和岭南地区。 3、特点:时间长;人数多;白发性; 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4、影响: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
扬州
益州
荆州


岭 南
二.江南经济的发展 1、南朝:公元____年,_____大将刘裕自立为 帝,改国号为_____。此后l60多年间(420--589 年),南方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四 个朝代,都城均在 (今南京),总称南朝。
西 魏 东 魏
建康
3、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战乱较少,较安定;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东汉末年以后一直到两晋,大量的北方人南迁到 江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方长期战乱不断; B、北方人口太密集;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