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弯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探讨(精)

合集下载

带钢冷轧镰刀弯措施

带钢冷轧镰刀弯措施

带钢冷轧镰刀弯措施引言带钢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能源等行业。

在带钢生产中,冷轧是常见的一种工艺环节。

然而,在冷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带钢弯曲现象,即镰刀弯。

这种弯曲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和表面光洁度,还对生产效率和成本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针对带钢冷轧镰刀弯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弯措施来解决。

弯措施一:优化轧制工艺1.1 良好的轧辊磨削工艺轧辊是冷轧带钢的主要加工工具,其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带钢的成品质量。

为了提高带钢的轧制质量和减少镰刀弯现象,应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对轧辊进行磨削,确保轧辊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控制磨削工艺参数,如磨削速度、磨削切削深度等,以充分去除轧辊表面的疤痕和缺陷;•使用高精度的磨削工具和磨削液,提高磨削质量;•经常检查轧辊磨削后的表面质量,并及时修复和更换不合格的轧辊。

1.2 确定合适的冷轧参数冷轧参数对带钢的成形和镰刀弯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减少镰刀弯的发生,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产品需求,确定合适的冷轧参数。

常见的冷轧参数包括:•冷轧温度:确定适当的冷轧温度,使带钢在轧制过程中具备足够的塑性,减少镰刀弯的发生;•冷轧压下:控制合理的冷轧压下量,避免过度冷轧导致带钢镰刀弯;•冷轧速度:控制恰当的冷轧速度,以避免过快或过慢引起带钢的镰刀弯。

弯措施二:加强带钢表面处理带钢表面处理对冷轧后的带钢质量和表面光洁度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减少镰刀弯的产生,需要加强带钢的表面处理工作:2.1 充分除锈和清洁在带钢冷轧之前,必须对带钢进行充分的除锈和清洁处理。

颗粒、氧化物等杂质会影响带钢的轧制质量,导致镰刀弯的产生。

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对带钢表面进行清洁,去除杂质;•增加除锈工序,确保带钢表面没有锈蚀和氧化物。

2.2 增加抛光工序带钢冷轧后,表面可能会出现不平整和毛刺。

这些表面缺陷会影响带钢的外观质量和减少带钢的表面光洁度。

为了减少镰刀弯的产生,应采取抛光工序,以达到以下目的:•去除带钢表面的毛刺和不平整;•提高带钢的表面光洁度;•减少带钢表面的摩擦阻力,降低镰刀弯的发生。

热轧中间坯镰刀弯合格率优化技术研究黄高

热轧中间坯镰刀弯合格率优化技术研究黄高

热轧中间坯镰刀弯合格率优化技术研究黄高发布时间:2023-07-19T02:10:31.56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3年9期作者:黄高[导读] 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经粗轧后的中间坯,能否在进入下一步精轧程序后,保证钢材的性能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益,是急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本研究提出中间坯镰刀弯合格率优化技术,从粗轧机牌坊两侧刚度差异、粗轧机牌坊间隙过大、侧导板不对中分析并实现改善控制,实验证明能够提高热轧轧制稳定连贯性,减少生产稳定带来的故障时间风险。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00摘要: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经粗轧后的中间坯,能否在进入下一步精轧程序后,保证钢材的性能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益,是急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本研究提出中间坯镰刀弯合格率优化技术,从粗轧机牌坊两侧刚度差异、粗轧机牌坊间隙过大、侧导板不对中分析并实现改善控制,实验证明能够提高热轧轧制稳定连贯性,减少生产稳定带来的故障时间风险。

关键词:热轧;中间坯;镰刀弯;合格率优化引言粗轧中间坯跑偏对精轧机起浪以及楔度控制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粗轧中间坯镰刀弯状态直接决定了产品镰刀弯程度,所导致的废堆钢造成的停机时长、能量损耗、轧辊磨削程度增大等问题,均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成本损耗。

所引起的轧制不稳定,轧制计划过渡数量增加,非计划原材数量上升对长期持续实际生产存在冲击。

由此可见粗轧中间坯的合格率对计划编排、生产稳定性、产品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急需解决粗轧镰刀弯问题。

基于此种情况,结合实际工作对热轧粗轧镰刀弯控制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1 热轧中间坯镰刀弯成因分析镰刀弯现象是指中间坯的两侧中存在与实际连接测量两端点的直线之间有一定的偏差情况,该偏差的最大距离即称之为镰刀弯,镰刀弯的大小对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目前的生产过程中,中间坯出现镰刀弯现象的因素主要有4个:1.1 来料坯形存在镰刀弯进入粗轧的来料板坯需要经过侧压机侧压程序时,若所设置的侧压力度及方向存在误差、来料板本身温度不均经过侧压机,皆会出现严重镰刀弯,而镰刀弯通过R1机架轧制后并不会消失,遗传到R2机架,导致中间坯镰刀弯出现失控状况。

热轧粗轧镰刀弯工艺控制技术研究

热轧粗轧镰刀弯工艺控制技术研究

热轧粗轧镰刀弯工艺控制技术研究I. 引言A. 研究背景和意义B. 目的和研究内容II. 热轧粗轧镰刀弯工艺概述A. 热轧粗轧的基本工序B. 镰刀弯的特点和工艺C. 热轧粗轧镰刀弯工艺的优点和应用领域III. 弯制过程的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A. 弯制过程的力学模型建立B. 相关参数的计算和分析C. 数值模拟方法和模拟结果分析IV. 工艺控制技术和优化设计A. 控制技术的概述和种类分类B. 优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C. 工艺控制技术和优化设计的实际应用V. 工艺控制的实验验证和工艺参数的确定A. 实验方法和测试设备介绍B. 弯制实验结果分析和控制方案的优化C. 工艺参数的确定和工艺验证VI. 结论和展望A. 研究成果总结和主要贡献B. 存在问题和改进展望C. 进一步研究方向和思考参考文献I. 引言A. 研究背景和意义热轧粗轧镰刀弯工艺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在制造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具有高效、节能、节材、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在工业制造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使用。

热轧粗轧镰刀弯工艺主要是指在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通过高温、高压下对金属进行塑性变形以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工艺。

目前,该工艺已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建材等行业中,成为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热轧粗轧镰刀弯工艺仍然存在不少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如如制品形状控制精度、弯曲度误差、产量成本等工艺控制问题。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和技术手段提高制品加工精度、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热轧粗轧镰刀工艺控制水平,是目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B. 目的和研究内容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和分析热轧粗轧镰刀弯工艺控制技术,通过对其工艺过程和机理分析、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以及应用实验验证和工艺参数确定等方面的研究,探究如何优化设计和改进优化热轧粗轧镰刀弯工艺控制技术的方法和措施,提高产品的精度与质量,同时降低成本,推动热轧粗轧镰刀弯工艺控制水平的提升。

粗轧镰刀弯调整控制方法

粗轧镰刀弯调整控制方法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粗轧镰刀弯调整控制方法郑志斌,查樟根,黄 爽摘要:粗轧区域主要任务是为精轧输送板型良好的中间坯。

粗轧镰刀弯状态,影响粗轧和精轧的轧制稳定,同时由于镰刀弯的延展性,卷取成卷后容易产生塔型缺陷,影响产品的加工成本,所以提高粗轧镰刀弯命中率,减小粗轧中心线偏移,决定整条生产线轧制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关键词:镰刀弯;影响因素;类型;调整方法;水平值热轧1580生产线粗轧区域包含的主要压下设备有:定宽机、E1R1二辊轧机、E2R2四辊轧机。

粗轧区域主要作用是为精轧输送板型良好的中间坯,而中间坯的板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头尾镰刀弯、头尾扣翘状态、宽度方向楔形。

本文着重介绍粗轧中间坯镰刀弯的调整方法。

众所周知,粗轧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板坯镰刀弯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中也有简要叙述,但作为操作人员,最直接的镰刀弯控制方式就是调整平辊的水平辊缝,即液压调平值。

在实际的生产中,由于品种规格、设备状态、新旧轧辊等等因素,导致轧制状态频繁变换,所以调平的手法也要随时变化。

下面就对不同情况下的镰刀弯状态,而对应的不同的调平手法进行逐一阐述。

以达到提高中间坯镰刀弯命中率,改善成品板型,提高产品成材率的目的。

1 粗轧镰刀弯的影响因素影响粗轧镰刀弯状态的因素主要有:来料因素、轧辊因素和设备因素三个方面。

下面分别对这三方面的因素进行简要的介绍。

1.1 来料因素来料因素包括:板坯温度不均、板坯楔形。

(1)板坯温度不均:由加热炉原因造成的,如升降温过快,冷热坯混装,烧嘴堵塞等;由粗轧原因造成的,如除磷水嘴堵塞,轧机辊道工艺水漏水等因素导致的板坯两侧温降不一致。

(2)板坯楔形:主要是在浇注时造成的尺寸缺陷,而楔形指的是宽度方向的厚度不均。

1.2 轧辊因素轧辊因素主要指轧辊表面两侧摩擦系数不一致、轧辊磨削不完善,氧化膜等原因造成的轧件在轧制时打滑,两侧延伸不均。

1.3 设备因素设备因素包含的种类较多,比如设备对中度(侧导板对中度,锤头立辊对中度,平辊中心线与辊道中线一致性),轧机两侧刚度,机械压下弹跳,轧机间隙值,辊道水平度等等。

叠轧薄板镰刀弯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叠轧薄板镰刀弯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叠轧薄板镰刀弯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56,l-a年3月河南;台金第j{llj第18擎叠轧薄板镰刀弯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苗铁岭张艳琴(要丽丽獯面百摘要针对在生产十产生镰奇的环及如何控制挂术参敷速一问题.M 理论和实践IL进行1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关业监堕雀堂薄板1前言镰刀弯叉称豆角弯.是钢板的长度方向在R平面上向一边弯曲.衡量镰刀弯大小.主要以弯度表示.如图L所示.a表示镰刀弯弯度圉l糠刀毒表示方法GB709--88标准规定;切边钢板应剪切成直角.切斜和镰刀弯不得使钢板长度和宽度小于公称尺寸.并保证订货公称尺寸最小矩形.如图1所示的带有镰刀弯的钢板.其最小矩形应以图2中虚线所示因此.在没有切斜而仅有镰刀弯情况下.要想保证公称尺寸的最小矩形.其镰刀弯弯度不得大于钢板宽度正公差.2产生镰刀弯的原因2.1轧制原因压力不均.车L制压力大的一边延伸大.使钢板产生凸边.压力小的一边延伸小.使钢板产生凹边.板温不均:板温高的一边延伸大.将使钢板产生凸边.板温低的一边延伸小.使锕板产生凹边辊颈温度不均:辊颈温度高的一边悔使钢板产生凸边.辊颈温度低的一边将使钢板产生凹边.轧制方面产生的镰刀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轧制前期产生的.其半成品板形平直.镰刀弯弯度较易测量,叫显性镰刀弯;另一种是轧制后期产生的,其半成品有较严重的单边浪.镰刀弯弯度不易测量.叫隐性镰刀弯2.2剪切原因热轧薄板经圆盘剪剪切时,先经过对中.由引料辊导入刀辊.由于刀辊线速鹰犬于引料辊线速度.围此.引料辊压力不均时.压力大的一边剪切时阻力较大.造成线速度较小. 剪切后的钢板出现凹边另外.刀片重叠量不均也有可能造成镰刀弯而刀片实际重叠量对镰刀弯没有影响河南冶金?57因此,在计算重叠量的影响时.先假定一边重叠量为3mm.另一边重叠量为xmlll.困刀片直径为305ram.所正常剪切时,刀片的有效直径分别为303.5ram和305一x/2.转动一周两边各剪切长度为95347ram矧(958l8—1.57X)rFlm这样剪切一张钢板因重叠量相差(3一x)mm,所造成的钢板两边剪切长度差:2000/95347×(958.18,l_57X一953?47)9.84—3.28X.为了计算方便.现在采用逆向计算法即先假定钢板宽度为1002mm,按国家标准钢板允许镰刀弯弯度为tram,由2mm弯度求得刀片重叠量的偏差.如图3所示,EDCCD E为剪切后半成品板.固3弯度计算固由于经纵剪剪切后,EC弦为2000mm(不考虑公差)DB高也就是镰刀弯弯度2ram.C=l000mmgBCD一赢0-002BCD一0.1146..B1)C一89.8854.AC:2499820nd…一1c)0010017mmE—DC一2.O0..034m=(249982EC249982+1000)?一十?些EC比EC大8ram由前面计算一边重叠量为3mm,另一边重叠量为x时.由于重叠量不一样造成的两边长度差为9.84—3.28X.故设:9.84—3.28X=8那么:x=056ram,也就是说.只有当两边重叠量相差达到2.44mm时.由此所产生的镰刀弯可达到2mm.但在宴际生产中重叠量差一般为0.5ram,由此,所产生的镰刀弯几乎不考虑,故圆盘剪刀片重叠量不一样几乎不产生镰刀弯刀辊与牌坊不平行,也是产生镰刀弯的一个原因.引料辊与牌坊是相互平行的,而刀辊是由轴承座固定在牌坊上的,由于轴承座螺丝松动,引起刀辊与牌坊不平行.钢板在没有进入刀辊前,其运动方向与牌坊垂直,进入刀辊后,运动方向将产生偏移,引料辊力争使运动方向垂直于牌坊,刀辊又使运动方向发生偏移.最终结果使剪切后的钢板出现镰刀弯.2.3平整原因薄板的平整是一种精整性的冷轧加工,即在冷状态下,以极小的压下率进行轧制.平整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冷状态下.通过进一步延伸,以消除由于热轧延伸不均引起浪形,瓢曲,使钢板平直.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若钢板两边延伸相差太于8ram时,钢板将产生2mm弯度的镰刀弯由于平整机压力是通过人工调整的. 加上热轧来料板形不稳定.厚度不均,致使平jS?整延伸量变化较大.平整的规格越厚.延伸量变化越夫J_=j时常大干8mu,因此.平整机是造成钢板镰刀弯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以上讨论和分析结果可知.钢板产生镰刀弯的主要原因璃两条:一是延伸不均匀.(包括轧制和平整时的延伸)二是剪切时线速度不一样.因此.需从以下加以改进3改进措施3.L在轧制方面确保阿边压力调整均匀,加热炉内烧嘴燃烧均匀,配风大小均匀一致,两边辊颈温度一样.轧制出的半成品延伸均匀,无大小角和单边浪3.2圆盘剪刀辊和刀片重叠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确保两边刀片重叠量差小于0. 5ram.刀辊交叉不大于1lllm若由于轧制原因产生的显性镰刀弯.经圆盘剪剪切即可消除;若由于轧制原因产生的板形不平直【单边浪)的隐性镰刀弯,一般情I兄下经圆盘剪剪切后.从表面上看,由隐性镰刀弯变成_r显性镰刀弯,板形不平直(单边浪)的一边产生凹边,另一边产生凸边.但这种钢板经平整后, 南冶仝镰刀弯可消踪;如果板形平直剪切后出现镰刀弯.或单边报的隐镰弯剪切后.没有转变成显性镰刀弯,可通过引料辊压簧调整. 33在平整处重点控制延伸量.不论什么原因,包括单边浪,厚度不均等.平整后的钢板两边延伸量之差不大于8ram.这就必须经常测量延伸量.根据米料情况及时调整压F.3.4确保镰刀弯符合标准要求的撮有效办法是:增大圆盘剪剪切宽度.由目前的1O{}2mm增大到lO05mm.这样按国家标准镰刀弯弯度可允许5ram如果圜_艋剪定期检查刀辊.平整机延伸量之差不大于[Smm.即可确保镰刀弯弯度全部符合标准4结束语由于设备方面原因.不论是轧制或整.不可能保证钢板两边延伸绝对均匀敢.因此,控制镰刀弯主要在于减小镰刀弯弯踺通过一切控制手段.使之符合标准规定.甚至达到最小值.以满足用户的要求碌团烧结新工艺在安钢集团公司试验成功安钢集团公司水冶炼铁厂传来喜讯:一种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球团烧结新工艺在该厂2×24:烧结机上首次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的高炉精料有了”第四代”.球团烧结新工艺,是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为早Et试验成功,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经过近两年奋斗终于攻克这一重大课题. 该工艺继承球团竖炉,普通烧结机的工艺优董.采取全部铁精矿加生石灰作溶剂.充分利用石灰消化溶浮造球固结,外配煤粉改善燃烧气氛,进而厚料层偏析布料,烧结成品,可获两种工艺优点兼备的第四代精料.据统计.采用新工艺后全铁精粉烧结月产42500吨,利用系数i.50t/m”‘h,Fe09. 89,转鼓系数[iso]6r.34.固体燃烧47.79kg/t,烧结矿Ca0/sio:一2.197;据调查: 固体燃耗,转喜指数,FEO等三大指标不但进入国家特等工序,还可与宝钢引进的大型烧结机媲美就纯高炉煤气点火100铁精粉配料饶结而论.利用系数位于全国榜首专家们一致认为:新工艺的试验成功为我国冶金烧结开辟了新途径.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到笔者发稿时为止,该工艺已安全稳定运行了6个月(表刊记者李光玉)。

中厚钢板镰刀弯的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厚钢板镰刀弯的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厚钢板镰刀弯的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关尚超,宁利辉囊黼一鬈篡麓056015怒器量¨呵扎荆跃集团邵钢中板厂,河北邯郸)Researchandc 。

untermeasure of F 。

rmati 。

n Reas 。

ns 。

f Platecamber蒌墓蘩一盏d i r e c t i o n =,s t i f n e 蕃s 篓鞋1琶蓦器盏=娑麓K e 卵ord 贮plate ;plated 圣i fe r n c e ,‰=川?’~~d SteelCom 。

pany,≤≤嚣,胁吼Handan ;,~c a m be r ;s ide .g u i d i n g2镰刀弯形成原因意一差纛罴嚣摹_器麓勰裟 耋?一缀举浆微怒黑熬姚蕊器翟鬻磊黧糍鬻嚣鬣鬻黑麓掣而假定板坯楔形出来‘11。

图中曲线A1为轧件塑性曲线,其塑性系数为M,轧机的弹跳曲线为Bl,其刚度系数为K,轧件人口厚度为H。

根据P.H曲线可以得出出口厚度差dh与入口厚度差dH之间的关系。

F1FS h hi H厚度图2入口厚度波动对出口厚度的影响dh:hl—h一丝一.擅(1)K+M中厚板轧制是多个轧制道次组成的轧制序列。

前几个道次轧件的塑性系数非常小较小,一般为轧机刚度的1/6。

1/12左右。

假设各道次对板坯楔形不作任何辊缝调节,则第一个道次的入口厚度差在三个道次后造成的出口厚度偏差为:矾:旦.丝.丝.扭(2)K+M1K+M2K+M3因此,板坯楔形对中厚板的镰刀弯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实测板坯两侧厚度差如表l所示。

通常钢板轧制道次不少于13道,代人式2计算,13道次之后两侧厚度差小于0.1 mill,不是造成钢板镰刀弯的主要原因。

表1板坯两侧厚度测量结果2.2板坯温度不均对镰刀弯的影晌假定坯料楔形造成的两侧温度差为dT,则该差值对出口厚度的影响通过图3的P—H曲线可以显示出来。

假设入口温度差对应的塑性系数差为dM时,根据推导可以得出出口厚度差dh与dM之间的关系。

热轧粗轧镰刀弯控制技术研究

热轧粗轧镰刀弯控制技术研究

热轧粗轧镰刀弯控制技术研究【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热轧粗轧镰刀弯控制不良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在优化粗轧镰刀弯控制过程中所实施的关键工艺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热轧;粗轧;镰刀弯1、引语热轧带钢镰刀弯大小作为评价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粗轧中间坯镰刀弯状态直接决定了成品镰刀弯控制好坏,中间坯镰刀弯控制不好直接造成精轧调整难度大带钢容易跑偏,严重时造成精轧穿带堆钢、甩尾以及卷取卡钢等事故,也可能造成冷轧工序纠偏设备损坏等,影响了下道工序轧制稳定性。

面对生产线存在的镰刀弯问题,有必要采取工艺技术措施来解决镰刀弯问题。

2、影响因素针对此问题,工艺人员分析了影响粗轧镰刀弯的主要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不断完善优化工艺条件提高生产稳定性。

经分析,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来料板坯存在楔形、加热炉加热质量不佳、粗轧机打滑造成板坯侧弯、轧辊氧化膜影响、轧辊磨削制度不完善、设备对中性不良、板坯两侧温度不均。

3、控制技术3.1严格把关板坯尺寸精度。

主要包括工艺人员组织板坯库人员结合质检每周抽取1000块以上的板坯,对板坯头、中、尾楔形进行实测,按楔形标准10mm 要求控制;各生产班配置的生技室过程质量工程师对上料板坯进行抽测,每班抽测10块左右;将抽测及日常生产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炼钢工艺负责人交流反馈,严格把控板坯质量,保证满足下游工序要求。

3.2加热炉工艺优化,前期跟踪发现1#炉板坯侧弯明显,3#炉出炉板坯侧弯较轻,2#炉出炉正常。

经过分析认为是板坯加热过程问题,利用停炉时间检查烧嘴;另外,加热炉采用微正压控制,减少板坯在炉门口停留时间,减少两侧温差。

出炉板坯侧弯现象消失,保证了轧线轧制要求。

3.3优化粗轧负荷分配,减少粗轧机打滑风险,尤其在使用SSP时前面几道次实际压下量较大,打滑风险较高容易出现镰刀弯,针对容易出现打滑的道次适当降低其负荷分配。

3.4两架粗轧尽量不同时使用新辊,如同时为新辊或R2工作辊为新辊时,应减少因负荷高或辊面粗糙度低等原因造成打滑而产生镰刀弯。

热轧镰刀弯产生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热轧镰刀弯产生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热轧镰刀弯产生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张建华;高文刚【期刊名称】《金属世界》【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3页(P47-49)【作者】张建华;高文刚【作者单位】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热轧部,河北曹妃甸063200;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热轧部,河北曹妃甸063200【正文语种】中文内容导读文章针对1580 mm热轧现场轧制过程中产生镰刀弯的原因进行分析,确认连铸板坯楔形程度、加热温度均匀性、板坯横向冷却均匀性以及轧机设备精度等是造成成品镰刀弯的根本因素,并结合实际给出控制措施.通过有效措施的实施,热轧镰刀弯超标现象明显下降,提高了热轧的综合成材率,同时又保证冷轧厂生产稳定顺利进行. 自2011年4月以来,热轧1580 mm生产线的带钢镰刀弯较为严重,经常出现头尾镰刀弯超标现象,对冷轧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危害极大,而且还造成部分冷轧卷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镰刀弯产生原因坯料楔形由于坯料宽度方向的厚度不均,在轧制时引起轧机两侧的压下量不同,造成板坯轧制后出现镰刀弯的情况.温度分布不均温度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1) 由于生产线出现事故,处理时间较长,板坯在加热炉炉门口停留时间过长,造成板坯沿宽度方向上温度不均;2)由于轧辊冷却水水嘴的缺失或堵塞较多,引起轧辊辊身操作侧和驱动侧温度的不同;3)除鳞反喷水封水不严,对板坯两侧冷却不均匀,造成板坯两侧温差较大;4)由于轧辊的刮水板两侧磨损不同或安装精度不够,使得刮水板的封水效果不佳,引起轧辊冷却不均匀和轧件沿宽度方向上的温度不同,从而导致在轧制时出现镰刀弯;5)除鳞集管喷嘴缺失漏水、喷嘴堵塞严重造成在除鳞时冷却不均;6)精轧机进口防剥落水漏水或个别喷嘴堵塞引起轧件冷却不均.轧机两侧刚度存在差异轧机牌坊在制造过程中,会尽力通过各种工艺技术来保证两侧牌坊刚度一致,但是轧机牌坊两侧的刚度差(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轧机两侧刚度的不同,在进行轧制时,轧机两侧的弹跳就会不同.由于弹跳不同,引起两侧的辊缝的不同,从而造成两侧压下率的不同,带钢出现镰刀弯.粗精轧侧导板不对中或立辊不对中由于粗精轧侧导板不对中或立辊不对中,当轧件进入平辊轧制时,轧机两侧的受力不再相同,于是轧机两侧的弹性变形量不同,这就造成轧件两侧压下率的不相等,从而轧件两侧出口厚度不再相等.压下率较大的一侧,轧件出口厚度较薄,延伸较大,同样前滑系数较大,轧件出轧机时速度较高,而轧件作为一个整体,势必会造成轧件的头部偏向压下率较小的一侧.粗精轧牌坊衬板、轴承座衬板间隙过大轧机在咬钢瞬间,由于牌坊衬板与轴承座衬板间隙过大,咬钢瞬间的冲击使轧辊出现轴向窜动和摆动,使得轧件头部跑偏,在往复轧制过程中,轧辊在牌坊内前后摆动,造成轧件出现镰刀弯.在摆动过程中,如果氧化铁皮和板坯头部的切割瘤进入牌坊衬板与轴承座衬板的间隙,则会造成衬板的划伤.轧机调整量不合适轧机的水平值的预给定不合适,轧制过程中调节过于保守,调整的量不足、调节滞后,镰刀弯的反馈量测量不准等一系列和操作相关的问题,都会导致轧机调整量不合适,造成带钢镰刀弯缺陷.控制措施通过对热轧1580 mm生产线带钢镰刀弯的跟踪和调查,发现带钢镰刀弯主要产生于粗轧轧制过程,通过精轧调整也不能完全消除中间坯镰刀弯,中间坯的镰刀弯大部分遗传至热轧成品带钢上.当中间坯镰刀弯较大或出现"S"形弯或"W"弯时,精轧调整难度较大,甚至会放大中间坯镰刀弯.通过对镰刀弯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避免和减少镰刀弯的措施.加强对板坯楔形的控制目前,大部分连铸板坯楔形控制较稳定,板坯楔形较小,对镰刀弯的产生影响较小.当连铸工艺出现异常,板坯楔形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热轧生产线.对于轧制较厚规格的成品,如楔形太大,则严禁板坯入炉.减少温度的不均匀性1)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板坯的均热时间,从而避免在轧制时因轧件宽度方向存在温度差而造成粗轧轧制过程中出现楔形.如果轧机换辊或热轧生产线事故需要停轧较长的时间,则规定加热炉门口不允许放置板坯.2)定期检查工作辊冷却水及水管、精除鳞水及喷嘴,发现有缺少或堵塞的情况应及时处理,以保证带钢断面冷却均匀.3)改造除鳞反喷水.将最初布置在除鳞集管前700 mm的高压反喷,更改为立辊前反喷.通过位置的更改虽不能完全将除鳞水封住,但除鳞水可以均匀地分散在板坯表面,板坯宽度上的冷却均匀,基本消除了除鳞水对板坯两侧的冷却不均造成的镰刀弯. 消除两侧牌坊刚度差的影响通过长时间的生产摸索,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各机架的特性,合理给定各机架的水平值来消除由于两侧牌坊的刚度差而造成的镰刀弯.改善侧导板和立辊的对中性1)严格执行侧导板、立辊标定制度,要求白班必须对侧导板和立辊进行标定.2)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利用检修时间对磨损比较严重的侧导板衬板进行补焊打磨或更换,对磨损严重的侧导板滑轨进行更换.加强对牌坊衬板的维护利用检修和大修的时间,通过测量粗精轧机支承辊轴承座、工作辊轴承座与牌坊衬板间的间隙,调整轴承座耐磨衬板、牌坊窗口衬板,将其间隙调整到设计的偏差范围内,避免在咬钢的瞬间工作辊沿轧线的晃动而引起头部的跑偏.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对粗轧和精轧粗轧操作工进行技术培训,各班组间互相学习,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尽量使粗轧中间坯平直.加强对轧制过程中板形仪的监控,时刻关注带钢头尾镰刀弯控制情况,准确判断镰刀弯方向,及时调节各机架的水平值来减少镰刀弯.镰刀弯控制效果实测带钢尾部镰刀弯对采取措施后,1580 mm热轧生产线的供冷轧生产用料尾部镰刀弯进行了实际测量统计,其中共测量进线卷433卷,主要选择3.5 mm以下的带钢进行测量,有32卷镰刀弯超过了10 mm/5 m,超标平均比例为7.4%.PDA计算镰刀弯情况通过PDA曲线对1580 mm热轧生产线生产的供冷轧生产用料头尾镰刀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697卷,其中有42卷带钢头部镰刀弯超过了10 mm/5 m,有15卷带钢尾部镰刀弯超过了10 mm/5 m.如图1所示镰刀弯实测值和通过PDA曲线计算的镰刀弯控制情况来看,采取控制措施后镰刀弯的数量得到明显的控制,镰刀弯超标的比例也在逐月下降;同时冷轧部门反映的因1580 mm热轧线生产的钢卷存在镰刀弯而造成的事故和质量不合格产品数量也有所下降.图1 PDA曲线计算镰刀弯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镰刀弯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探讨杨胜清(江苏沙钢集团沙景宽厚板厂张家港)摘要:针对沙钢5000mm宽厚板厂现场轧制过程中产生镰刀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给出解决措施,减少和避免了镰刀弯的现象,保证双边剪的顺利剪切,提高车间综合成材率。

关键词:宽厚板镰刀弯锲形温度对中辊型1.前言目前沙钢5000mm宽厚板厂的轧机功能调试和剪机调试已经结束,本着轧制精品钢材的理念,满足市场需求,船板、管线钢等四切边品种钢轧制比例将大幅度提高,避免和减少轧制过程中的镰刀弯成了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厂在轧制薄规格(厚度<16 mm) 钢板时,钢板镰刀弯较为严重,经常出现头尾镰刀弯现象。

这对轧制过程的稳定性危害极大,轻则造成边部切损过大、长度短尺,降低成材率和定尺率,重则出现快停、刮框,造成轧废或损害推床等设备,耽误大量的生产时间。

因此,防止轧件镰刀弯显得十分重要。

2.镰刀弯产生原因分析在宽厚板轧制过程中,经常出现镰刀弯现象,即使操作人员在轧制过程中反复调节轧辊两侧倾斜量,但这种调节在某些情况下不是一直有效。

特别是两侧都弯的时候,方向判断困难,容易造成误调节,使镰刀弯加剧。

造成板形不好和尺寸精度变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质量。

结合我厂宽厚板的生产实际情况,下面主要对薄板轧制时产生镰刀弯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常见的镰刀弯形成原因有: ①坯料楔形;②坯料切斜;③温度分布不均匀的影响; ④轧机两侧刚度存在差异;⑤EGC 和A GC 偏差;⑥推床不对中;⑦轧辊辊形不合理;⑧薄板轧制规程不合理。

以上影响因素不是单一作用在钢板上,一般是多种影响因素同时作用于钢板上。

1.1 坯料楔形的影响由于坯料宽度方向的厚度不均,造成钢板两侧压下量不一样,从而轧机两侧弹跳不一样,使得钢板两侧出口厚度不一致,随着钢板长度的增加,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

这种镰刀弯主要出现在全纵轧的情况下,不易调节。

但实际上,我厂纵轧料少,一般需要进行展宽轧制和延伸轧制,坯料宽度方向的楔形,在展宽阶段经过1-3个道次轧制,其厚度差远小于初始厚度差,基本可以忽略。

同样,坯料长度方向的楔形,在延伸阶段可以消除。

所以坯料楔形对宽厚板的侧弯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只要在全纵轧的时候特别注意坯料的楔形即可。

1.2 坯料切斜的影响我厂使用的连铸坯都是倍尺坯较多,要进行二次切割,在切割时候易出现切斜现象,这种切斜坯料在轧制时转钢对中性不好,钢易走斜,轧出尖角,且随着道次的增加,尖角越明显,在最后几道次,导致轧件两侧不是同时咬入轧机,且此时钢板较长,钢板在咬入瞬间尾部容易朝尖角侧摆动,此时推床和钢板有80-120mm的安全距离,无法对中,造成头尾镰刀弯。

1.3 温度分布不均的影响温度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 加热炉加热的板坯,在宽度方向上存在温度差,即操作侧和传动侧的温度不同(主要是炉内静梁黑印的程度及进钢对中不精确引起的黑印不对称);或者由于轧辊冷却水的分布的不均匀,造成轧辊的辊身的操作侧和传动侧温度不同;或者由于工作辊刮水板传动侧和操作侧间隙不等而漏水,导致轧件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偏差;或者精除鳞预冲水漏水,使头部过冷,同道次轧制力波动大,使轧制不稳定。

温度分布不均匀的危害比坯料楔形要大,因为温度分布不均匀存在于每个道次,即这种影响因素对侧弯的干扰不随道次增加而衰减。

在钢板比较厚,温度较高时,轧件的塑性系数较小,但压下量较大,综合起来可知两侧出口厚度偏差较大,但是由于初期钢板较短,所以在轧制初期温度分布不均匀对镰刀弯影响较小;在轧制后期,轧件的塑性系数明显大于轧机刚度,虽压下小,但由于轧件较长,镰刀弯的危害加大。

同时温度差造成的影响会累计,所以多个道次的累计会造成镰刀弯现象越来越大,虽然轧机本身AGC对坯料侧弯具备一定的消除功能,但是随着钢板长度的增加,镰刀弯的影响越来越大。

1.4 轧机两侧刚度差的影响轧机在制造过程中,会通过各种工艺技术保证两侧牌坊刚度的一致,但大部分轧机两侧刚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值决定于制造工艺,本厂的轧机模数为8820KN/mm,轧机的刚度差值较小。

但是传动侧有主电机和机架辊传动,对轧机模数也是有影响的。

轧机两侧刚度不一样,于是两边牌坊及零件的弹性变形不再相等,从而两个轧辊轴线不再平行,这就造成钢板两边压下率不相等,从而钢板两边出口厚度不相等。

刚度差对镰刀弯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整AGC偏差进行消除。

所以在轧机两侧刚度相差较小时,可以不考虑轧制过程轧机两侧刚度对镰刀弯的影响。

1.5 EGC和 AGC偏差的影响厚度控制方式分为电动EGC 和液压AGC ,其作用是在轧制过程中维持设定辊缝不变,但咬入瞬间压下螺丝会发生少量的回缩,电动EGC 不能补偿该回缩量,虽然两侧压下有机械同步装置,但是我厂传动侧压下轴窜多次,抱闸经常有松动,有抱不紧的情况,导致在有负荷的情况下两侧压下螺丝有偏差,而液压AGC 可以对该回缩量进行补偿,(VAI调试时加入了头部沉入补偿,实际辊缝比设定值小0.02mm。

)所以从本质上看,两者没有什么区别,对镰刀弯没有主动影响。

A GC 对镰刀弯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两侧伺服阀和液压C 系统的响应时间不一样,造成A GC 调整过程中,两侧压下动作不同步,这对镰刀弯有一定的影响,这个缺陷可以通过PLC 程序强制压下动作同步及机械同步来解决;A GC 调整过程可以对两侧辊缝分别进行调节,如果不依靠镰刀弯检测设备,仅仅依靠两侧轧制力偏差值来调节两侧辊缝值,很容易造成误调节。

1.6推床不对中推床对中不正或轧制过程不进行对中操作,都会造成镰刀弯。

假定工作辊辊形为平辊,如果钢板由轧制中心线偏移a 的距离,如图1 所示,轧辊两端轴承上所受的力不再相等,于是两边牌坊及零件的弹性变形不再相等,从而两个轧辊轴线不再平行,这就造成钢板两边压下率不相等,从而钢板两边出口厚度不相等。

图1 推床不对中对镰刀弯的影响由图1可以求出钢板偏移a 的距离而引起的钢板两边厚度的差值Δ1[1]为:Δ1 = 4 FaB/L 2 K式中, F 是轧制力; B 是钢板宽度; L 是两压下螺丝轴线中心距; K 是轧机刚度。

可见,钢板偏移a值与厚度偏差值是正比例函数关系,即随着钢板偏移值的增加,厚度偏差将增加,镰刀弯会更加明显。

由轧制原理可知,压下率增加,将使金属出辊速度增加而进辊速度减小。

则压下较大的一边出辊速度较大而进辊速度较小,使钢板出现镰刀弯,向着压下较小的那边继续偏移。

同时咬入端轧件会向压下较小的那边发生偏移,所以因为不对中造成的钢板偏移产生的轧辊倾斜在轧制过程中具有自动扩大的趋势。

另一方面虽对中使得两侧厚度差不大,但a 值的不确定使得钢板镰刀弯方向不定,这容易造成误调节。

如果前后推床对中偏差方向相反,则镰刀弯的弯向更难确定,且轧辊倾斜调整会加剧镰刀弯的影响。

所以对中不好对镰刀弯影响非常大。

1.7轧辊辊型不合理目前辊型不外乎三种,如图2(a) 工作辊平辊;(b) 工作辊为负凸度;(c) 工作辊为正凸度图2 有载辊形对侧弯的影响由推床不对中引起的偏移与出口厚度差值之间的函数同样可以解释上面三种辊型对镰刀弯的影响,如果工作辊为负凸度,则中间辊缝大,两边金属有向中间流动的趋势,即有自动定心的作用,最能防止镰刀弯的产生,其次是平辊,再次是正凸度辊,目前我厂采用的是+0.10的辊型,这就对轧不同规格的板(特别是薄板)有一定的轧制吨位要求,主要是使轧辊的磨损大于轧辊热凸度,实际综合辊型为负凸度辊型,从而控制镰刀弯。

所以轧辊的配辊对轧制稳定性影响很大,。

通过长期跟踪发现,在换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镰刀弯现象比较严重,而在轧辊中后期,镰刀弯现象明显好转。

且轧辊初期发生镰刀弯时,一般出现弯向不定的特点,给操作人员的人工干预带来很大困扰。

我目前换辊采用正凸度辊,这样由于热凸度的影响,换辊初期,工作辊有载辊形为正凸度,这对轧制稳定性是非常不利的,而在轧制中后期,随着轧辊磨损的增加,工作辊辊形逐渐向负凸度发展,改善了轧制稳定性。

直接用正凸度辊进行轧制,这时很容易造成镰刀弯,而且这种镰刀弯的走向非常随机,人工很难通过轧辊倾斜进行调节。

1.8 薄板轧制规程不合理轧制12mm以下的薄板时,关键是温降快,轧制稳定性不好,而且最后两道次二级没有对中请求,这样会使钢板偏移轧制中心线加剧,且镰刀弯方向不定,操作工调节幅度大,最佳控制点不易确定;我厂仍然采用的220mm厚度坯料轧制12mm以下的薄板,压缩比太大,轧制道次多,基本在11-13道次,而且成品是多倍尺的,这样成品钢板长度大,头尾温差大,累计镰刀弯会加大;最后几道压下率仍然很大,这样轧出的钢板易出现中浪和双边浪,轧制危险,也给镰刀弯方向的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容易误调节。

概而言之,就是VAI做的薄板辊型预测模型不够准确也是镰刀玩不好控制的原因之一。

3. 控制镰刀弯的措施通过对镰刀弯产生的原因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避免和减少镰刀弯的措施:3.1 工艺上对连铸车间过来的坯料严格控制宽度方向上厚度不均的坯子,(特别是要进行全纵轧的坯料);加强而且的质量,减少切斜的钢板;保证进炉钢板的对中性,严格执行加热工艺制度和保温制度;保证轧件出炉温度的均匀性。

控制板坯出加热炉时,板坯横向和纵向温度应在板坯出炉温度在工艺范围之内;轧制12mm以下薄板时采用150mm或120mm自开坯,解决压缩比大,道次多,温降快的问题。

3.2 设备上定期检查工作辊冷却水,冷却水管,精除鳞水及喷嘴应保持完好,不得有缺少或堵塞的情况,且应水量充足,冷却水均匀。

并且应解决轧制过程中工作辊刮水板漏水问题,避免轧件的横向温差。

解决好轧机入口精除鳞预冲水漏水问题,防止钢板头部过冷;及时处理压下轴窜,定期紧固抱闸,防止压下定位不准;处理好伺服C系统漏油及压力低的问题,保证AGC运行稳定;定期调整和校准机前、机后侧导板。

并定期更换侧导板耐磨板。

保证轧机前、后侧导板与轧制线对中。

3.3 电气上加强对轧制过程中A GC 和EGC监控。

观察两侧A GC 液柱变化,保证AGC两侧响应时间同步;两侧EGC 位置, EGC有偏差时,及时做好清零工作;解决轧制12mm薄板时由于推床夹紧力太大而不能对中的问题。

3.4 模型上调整和优化二级规程,在宽厚板轧机上自动轧制薄、宽、长的钢板,必须快速而稳定地进行,否则温度损失太大,会使其余道次的轧制力增加,轧制不稳定。

这就需要解决轧薄板时道次间等待时间太长和推床不对中或对中太慢的问题。

同时需要较好的温度、轧制力、板性型预测模型来根据轧辊的形状,钢板的宽度、厚度、压下量、轧制力、弯辊力等重要参数来做好辊型预测,从程序上解决因辊型预测不准而产生的镰刀弯。

3.5 操作上操作工加强轧制过程中板形的监控,利用增设专门观看板形的摄像头跟踪板形,准确判断镰刀弯方向,并及时调节两侧辊缝差到最佳控制点,减少镰刀弯;同时对于头、尾板形不稳定的产品规格,热检工应及时卡量两侧厚差,以便轧机操作工根据卡量值及时调整板形;对于12mm以下规格, 建议关小轧辊冷却水,保证轧辊热凸度,使轧制稳定,适当提高开轧温度、关闭辊道冷却水、减少精除磷道次、解决温降快和冷却不均匀对镰刀弯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