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教学设计12,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宇宙里有些什么》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宇宙里有些什么》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宇宙里有些什么》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宇宙里有些什么》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2. 熟悉太阳系中各行星的特点;3.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二、教学重难点:1. 宇宙的组成和结构;2. 太阳系中各行星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观察和理解;2. 任务型学习法:将知识点融入具体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3. 对比法:通过对比行星的特点,让学生对行星的异同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音乐、图片、短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体验“宇宙之美”。
2. 探究-宇宙的组成(1)组织学生小组,观察宇宙大图,并让学生在二维平面上标注出地球、太阳、银河系等;(2)分组讨论,将宇宙的组成分成“星球”、“恒星”、“星系”、“星云”等类型,认识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第二课时1. 探究-太阳系的组成(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2)对于每一个行星,通过观察、问答等形式进行深入解析,让学生掌握各行星的特点。
第三课时1. 探究-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1)通过幻灯片、图片、视频等资料,简要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2)分组探究,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特定的探险任务,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火星任务”等,分析探索的意义和难点。
第四课时1. 综合-宇宙之谜(1)通过幻灯片、视频、图书等多种媒体资料介绍宇宙中的各种未解之谜,如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2)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测和解释,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作业1. 小组项目:分组设计一个宇宙探险计划,列出计划书和探险设备清单;2. 个人任务:完成宇宙地图绘制任务,标注出主要的天体,包括星系、行星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学中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应该加强对于基础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后续的知识内容;3. 教师应该注意巩固和复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强化知识的同步性和系统性,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和综合应用水平本次教学设计以宇宙为主题,通过多媒体手段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宇宙的组成、特点、历史和未解之谜,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案例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案例《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案例内容:本案例尝试在老教材中渗透新理念,就科学小品类文章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做一些初步探索。
一、教材分析《宇宙里有些什么》是浙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科学小品。
从作者的写作本意看,是让同学们对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有一个概括的印象。
二、教学设计目标1、知识教学: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掌握“涯、眩”等2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辨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感受人们征服宇宙的信心。
三、教学设计思路:1、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引导学生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宇宙到底由什么组成;如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采用怎样的语言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比较引申,概括宇宙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板书课题)先向大家提一个小问题: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同学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生1:宇宙很大,里面有很多东西。
生2:宇宙里有很多的星星,有很多的星系,可能有供生物成活的星系,还有可能生存有外星人。
师:请问这位同学,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这位同学的学习习惯很好,我们为他鼓掌(学生鼓掌)我们同学应该要树立大语文观,记住:生活处处是语文。
还有同学要说说吗?(没有学生举手)看来,我们同学对宇宙的认识不多,下面谈谈老师的认识吧!我国西汉有一部书叫《淮南子》,里面有一句话:“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宇宙就是天地万物,古代的人们对于宇宙有很原始的理解(出示“盘古开天”的故事简介和古代巴比伦神话故事简介,由一学生朗读)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宇宙大爆炸”理论材料。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
2、面向全体学生:七年级学生。
3、学科:语文。
4、课前准备:安排学生上网搜集有关宇宙的各种资料,未上课做准备。
教材分析:《宇宙里有些什么》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关注科学”。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说明文,对学生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同时本文有时一篇科普说明文,对学生了解宇宙、树立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精神也是至关重要,因此计划用两节课时间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2、初步学会辩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
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3、感受无穷无尽的宇宙的辽阔和人们认识征服宇宙的信心。
教学重点:1、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料能力的培养2、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能找出例子并体会。
3、对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的理解。
教学难点: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清晰地说明宇宙的本质特征。
2、作者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清楚地、通俗易懂地说明宇宙的特点。
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料。
2、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引导学生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宇宙到底由什么组成;如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采用怎样的语言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播放“已知的宇宙”视频导入。
(/view/2496.htm)二、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通过互联网所搜集到的宇宙的知识,教师进修指导评价,对学生的搜集成功予以充分的肯定。
教师为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view/8606.htm/content/deepspace/starworld//view/38936.htm三、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师要充分投入到学生的讨论当中,适时进行指导点拨。
最后明确:宇宙是物质的——恒星、行星、星云、恒星系和河外星系,它还是运动的、运动又是无穷无尽的。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22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22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设计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设计教学反思《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
2、面向全体学生:七年级学生。
3、学科:语文。
4、课前准备:安排学生上网搜集有关宇宙的各种资料,未上课做准备。
教材分析:《宇宙里有些什么》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关注科学”。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说明文,对学生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同时本文有时一篇科普说明文,对学生了解宇宙、树立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精神也是至关重要,因此计划用两节课时间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2、初步学会辩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
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3、感受无穷无尽的宇宙的辽阔和人们认识征服宇宙的信心。
教学重点:1、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料能力的培养2、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能找出例子并体会。
3、对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的理解。
教学难点: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清晰地说明宇宙的本质特征。
2、作者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清楚地、通俗易懂地说明宇宙的特点。
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料。
2、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引导学生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宇宙到底由什么组成;如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采用怎样的语言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播放“已知的宇宙”视频导入。
二、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通过互联网所搜集到的宇宙的知识,教师进修指导评价,对学生的搜集成功予以充分的肯定。
教师为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三、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师要充分投入到学生的讨论当中,适时进行指导点拨。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教学设计12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教学设计12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了解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类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作者简介:郑文光,生于1929年,科幻小说家,广东中山人,生于越南海防。
1954年发表科学幻想小说《第2个月亮》,后即致力于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普及读物写作。
作品文字质朴流畅。
故事构思新颖,人物形象生动。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思考:读了课文之后,请你说说宇宙里有些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2、理清文章思路全文21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11)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第二部分(12-20)介绍宇宙中的恒星系以及宇宙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是运动的,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部分(21)说明宇宙是可以认识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有几个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板书1、(1)开门见山,以亲切的口吻召唤读者,引出说明对象。
2、(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3、(7-9)介绍恒星的其他情况。
4、(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5、(11)小结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阅读第2-6,思考文章怎样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的?明确:作者先总说恒星。
将人们对恒星的感觉和恒星的实际情况加以对照,“火热的太阳”说明恒星发光发热的共性。
然后突出介绍了恒星的一个共同特征:热度非常高。
第2段的最后两句回到人的感觉上来,更使人觉得宇宙的奥秘无穷,激起人们探索的愿望。
第3-5段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恒星按体积、密度、温度、引力等方面加以说明。
第6段是第二层的小结,作者用两个“全都是”总结了恒星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发光发热”的共同特征。
阅读第7-9段,思考:作者介绍了恒星的哪些其他情况?明确:先说明恒星的附属天体——行星。
《宇宙里有些什么》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整理_1

《宇宙里有些什么》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整理编号主备人梁飞龙课题:二十宇宙里有些什么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 了解课文的结构支配和主要内容;2. 学会辨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1. 体会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2. 体会运用多种手段把人们不熟识的道理说的浅显易懂的方法。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1. 走进及其作品郑文光,科幻小说家。
广东中山人,生于越南海防。
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设者》、《猴王乌呼鲁》,中篇《飞行人马座》、《命运夜总会》,长篇《神翼》等。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节选自《飞出地球去》,写于1957年,这一节介绍了一些关于恒星大小、质量、密度和距离的学问,通过这些学问,描述了一个宽阔无边的、运动进展的、丰富多彩的宇宙。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广漠()茫无涯际()淡薄()灼热()尘埃()3.解释下列词语。
(1)茫无涯际(2)广漠(3)灼热(4)纺锤(5)微不足道【合作探究】--升华力量透析重难点1.科普说明文往往采纳直观形象的说明方法,使浅显的内简单于理解、接受,这就需要用到说明方法。
找一找,课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要找出例句,并说一说说明方法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备课组长:李绒利教育主任:王宁2.宇宙有什么特征?3.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挨次?有什么作用?4.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备课组长:李绒利教育主任:王宁【当堂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1. 郑文光,_______家。
_______人,生于越南海防。
2. 解释下列词语茫无涯际广漠灼热纺锤微不足道3. 很多颗星星在茫无际涯的宇宙中运动着。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看上去他们似乎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有人认为,“看上去”“似乎”“实际上”三个词语重复累赘,可以删去一个或两个。
你认为是否要删除?假如要删除,应当怎样删除?备课组长:李绒利教育主任:王宁梁飞龙[《宇宙里有些什么》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内的基本物质及特点(宇宙的基本知识)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并学会赏析生动准确的语言3、学会思考宇宙探索的意义学习重点:目标2学习难点:目标3课前准备:请学生自学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教师提供的表格。
教学设计: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先说一说对宇宙有哪些了解。
2、宇宙是浩瀚无垠的,作者是如何把这浩瀚无垠的宇宙向我们介绍清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张表格。
二、整体感知1、观察表格,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
(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2、请同学根据表格,概括文章介绍的知识(简单复述文章内容)。
三、赏析语言1、发现语言的生动性以“恒星表面温度很高”这一特点为例,请同学到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比较一下表格中的内容与文中的内容,看表述上有何不同。
(纯说明的语言与描述性的语言)再请同学自己找表格中概括的内容与文中相关内容比较,得出“文中的语言是生动形象的”的这一结论。
在交流过程中,可涉及“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写作实践:观察幻灯上的两幅星云图片,选择其中一幅进行说明。
3、交流习作,并请同学进行点评。
在点评中指出:“准确”是说明文的灵魂,所以在进行说明时千万不可一味追求生动,而忽略了准确性。
讨论课后习题四,强化这一认识。
总结:科学小品文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兼顾的,语言既准确又生动。
四、拓展思考作者郑文光用准确而又极其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宇宙的一些基础知识,让我们这些刚上初一的同学也对神秘的宇宙有所了解。
但毕竟这篇文章是写于1957年,那时对宇宙的了解与现在是不能比的。
那如果作者今天再来写这篇文章,他又会写宇宙里有些什么呢?评价“宇宙是物质的、无边无际的、运动的、可征服的”这句话。
交流。
在交流中适时出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说说“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苏教初中语文七上《宇宙里有些什么》 (六)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2.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最近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它的目的在于探索宇宙奥秘,开发太空资源,为人类造福。
那么宇宙中有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二、整体感知(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宇宙里有些什么呢?(二)掌握相关天体知识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解决以下问题(结合随堂练一中表格):①恒星:分几类?体积、密度、温度各有什么特点?恒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我们最熟悉的恒星是什么?②星云:由什么组成?有什么特点?分哪几类?③银河系:形状怎样?大小怎样?在宇宙中大小怎样?④恒星系:有多大?距离我们远吗?在宇宙中大小怎样?2、同学们刚才找得又快又好,那我们来看看从这些天体的特点和存在状态我们可以知道宇宙有什么特点呢?(解决随堂练二)3、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作者为什么先写恒星,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三、合作探究1、文章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向我们揭示了宇宙的特点,那么,作为一篇科学小品文,或者说是文艺性说明文,它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看到投影片上两句话,比较一下,A、B两句哪一句好,通过学生分析教师总结:语言准确在B句中,为了准确表现恒星的热度高,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明确:列数字。
这是一种说明方法,它能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科学小品文作为文艺性说明文,仅仅做到语言准确是远远不够的,这篇小品文的语言除了准确还有什么特点?老师先给大家出示一位同学用准确语言对恒星做的释义,请同学们和文章第2段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区别?(朗读课文第2段)明确:A、语言生动(描写):茫无涯际汹涌的大火球萤火虫B、修辞:比喻C、说明方法:打比方刚才同学们的分析很到位,是不是每一个同学都把握了它的语言特点了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随堂练二好,同学们刚才找的都很准确,作为科学小品文,这篇文章除了用到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之外,还用了其它说明方法,比如:分类别,举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教学设计12,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苏
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了解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类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
秘密。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郑文光,生于1929年,科幻小说家,广东中山人,生于越南海防。
1954年发表科学幻想小说《第2个月亮》,后即致力于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普及读物写作。
作品文字质朴流畅。
故事构思新颖,人物形象生动。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读了课文之后,请你说说宇宙里有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
2、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21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1)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第二部分(12-20)介绍宇宙中的恒星系以及宇宙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是运
动的,是无穷无尽的。
第三部分(21)说明宇宙是可以认识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有几个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1、(1)开门见山,以亲切的口吻召唤读者,引出说明对象。
2、(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3、(7-9)介绍恒星的其他情况。
4、(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5、(11)小结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阅读第2-6,思考文章怎样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的?
明确:作者先总说恒星。
将人们对恒星的感觉和恒星的实际情况加以对照,“火热的太阳”说明恒星发光发热的共性。
然后突出介绍了恒星的一个共同特征:热度非常高。
第2段的最后两句回到人的感觉上来,更使人觉得宇宙的奥秘无穷,激起人们探索的愿望。
第3-5段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恒星按体积、密度、温度、引力等方面加
以说明。
第6段是第二层的小结,作者用两个“全都是”总结了恒星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发光发热”的共同特征。
阅读第7-9段,思考:作者介绍了恒星的哪些其他情况?
明确:先说明恒星的附属天体——行星。
作者从太阳拥有行星推测宇宙中别的恒星也会有行星饶着它们转。
接着说明恒星间的距离。
恒星间的距离本来是大得无法想象,作者却用假想的宇宙航行方式,列出数字,把它表述得很具体。
然后说明恒星在宇宙中的位置。
作者先极言恒星之大,接着说把它们放在宇宙空间里去,只不过是“大海里的小滴”,“也许还要小”,这就使读者对宇宙之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第10段,思考:作者介绍宇宙里的星云,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
星云的多,难于计算
星云的组成:尘埃和气体
宇宙里的星云星云的位置:浮游在宇宙空间里
星云的厚度: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
星云的分类:亮星云、暗星云
四、小结
课文介绍宇宙里有些什么,从人们肉眼能看到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十分讲究说明顺序。
五、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炫目、灼热、茫无涯际、广漠、汹涌、稀薄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学生阅读课文第12—20段,思考: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层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2-14段):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第二层(15-17段):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段):说明宇宙是运动的。
第四层(20段):小结第二部分,“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二)阅读第12-14段,思考:作者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所在的银河系?
明确:
银河系是太阳所在的恒星系,太阳是一颗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从银河系开始介绍是顺理成章。
作者说明了组成银河系的星星的数目,用“铁饼”这个比喻说明银河系的整体形状,用“环”这个比喻说明从地球上看到的银河的形状并引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写出了宇宙之美,然后用巧妙的惊叹和设问,列出数字,用“一千万万”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进行对比,说明宇宙的无穷无尽,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三)阅读第15-17段,思考:作者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的?明确:
宇宙里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有千千万万个,不可能一一说到。
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这例,又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它距地球极其遥远,并进而说到每一个恒星系之大。
然后说这样大的恒星系已经发现的虽然“数以亿计”,但“仍然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极小部分”,从而进一步突出宇宙的无穷无尽。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明确:
这一段共两句话,前一句说明过去人类无法飞出地球去,尚且能认识星星的体积、温度、有什么元素、怎样运动,后一句由此推论,今天科技大大发展了,更有利于认识宇宙的奥秘。
这样的结尾,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信心。
四、探究活动
思考: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宇宙有些什么的?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A、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
如,为了说明恒星的温度,作者列出数字:“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小恒星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为了说明恒星的距离遥远,列出数字:“每秒钟能飞十六点七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B、作比较:用一般人可以感知和事物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人们凭直觉的经验,由已知认识未知。
如: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非常小时,拿它和地球上的空气以及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作比较。
在说明有的恒星密度、引力极大时,用地球上成年人的体重、白金的重量经及人们能承受的压力作比较。
C、用比喻: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喻体,这样可以使说明生动具体,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用萤火虫比喻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说明星体给人的表象情况。
用大海里的水滴作比喻,说明恒星在宇宙里所占空间极其微小,从而说明宇宙的辽阔。
D、分类别:如,课文在说明恒星时,将恒星按体积分为大、小、中三类进行说明。
在说明星云时,依据它们所在位置能否反射出光亮,分为亮星云、暗星云。
E、举例子:如,说明恒星系时,先举银河系为例,说明组成恒星系的恒星数量、恒星系形状,以举出肉眼能看到的仙女座里的一个恒星系,通过介绍它距离我们那样遥远,说明宇宙的辽阔。
以上这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
思考:
1、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年!(一“万万”就是一亿,为什么不说“一千亿”而说“一千万万”呢?)
2、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吧。
(去掉“想来”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用“万万”和用“亿”相比从语感上更能突出星星之多。
2、“想来”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使说明显得更科学客观。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
文章简明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和星云,恒星系等天文知识,说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们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课间作业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