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爱因斯坦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只有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趋势,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因势利导,得心应手,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某种态度;兴趣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上课兴趣,论文从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讲究授课艺术,利用新的学习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课堂氛围;授课艺术;想象空间;兴趣培养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积极认识的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知识,发展新动力。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学生的强大动力,不断前行的添加剂,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甘落后。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好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尤为重要。
2农村小学生学语文倦怠现象的原因2.1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障碍江西的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先生说:“大学教育,既贵专精,尤贵宏通。
”[6]这对教师来说也是非常正确的。
教师既应学有专供,又应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学科,又要研究相邻学科。
但农村小学教师知识水平低,知识面仅限于所教学科且知识老化、陈旧,虽然从教多年了,但从没有改革过自己从教的思想与方法。
小学生的语文作业量在“减负”热潮之中或之后都没有实质性的减少。
有些语文教师靠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
有些老师常拿学生当出气筒,胡乱地布置作业。
让学生把课文抄写五遍,生字抄写十遍,词语抄写三遍等等。
这些老师从没有真正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与要求的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岂能不让学生产生厌恶倦怠心理?2.2学校教育教学设备欠缺社会在发展,大部分学校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向前发展,不断的增加校内的物质设施、设备,为综合性学习提供应有的物质保证。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 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普遍较低,教育经验不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专业的语文教学知识和技能,难以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
2. 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校舍设施简陋,图书资料匮乏,教学设备滞后。
这些现实条件限制了学校语文教学的开展,影响了教学效果。
3.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
农村小学生长期受到考试分数的重视,学习压力大,缺乏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这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消极情绪,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4. 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
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内容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少,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
这导致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学习,影响了教学效果。
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加大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语文教学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
同时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其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水平,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2.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供给水平,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
3. 调整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实际需求。
在语文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农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增加趣味性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趣味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相信可以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农村小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许多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我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几点看法。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互动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
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学科,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学校与家庭合作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探讨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培养阅读兴趣的策略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农村小学通常条件简陋,缺乏图书资源和阅读场所。
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购置图书资源,建设图书馆或者阅读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条件。
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美术展板、悬挂阅读海报等方式,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2. 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
可通过开展“推荐好书、比赛评奖”等活动,让学生在众多阅读材料中自主选择并且进行交流分享,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参与度和兴趣。
3. 创新阅读活动形式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丰富的阅读活动形式。
比如可以组织阅读分享会、读书节、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愉悦和乐趣。
4. 培养个性化的阅读习惯学生的兴趣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个性化的阅读习惯。
比如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主题,进行小组阅读交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
5. 提倡家庭共读家庭是学生第一所学校,家庭的阅读氛围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合作,共同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学校与家庭合作1. 加强阅读交流沟通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阅读习惯和兴趣的情况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居读的情况和孩子的阅读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
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会、通讯等方式,及时向家长介绍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任务,但是很多学生却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觉得枯燥乏味。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了每个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
首先,语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语文是一门文学性很强的学科,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故事、诗歌、文章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朗诵、演讲等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其次,语文教学要注重实践性。
学生学习语文不能只是停留在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
可以通过组织语文活动、写作比赛、朗诵比赛等形式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语文教学要注重启发性。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启示。
最后,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启发性和个性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语文教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课外阅兴趣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课外阅兴趣发布时间:2022-04-28T01:57:40.5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4期作者:马霁虹[导读] 新的课程的不断增进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要求和目标也不断的变高,马霁虹仪陇朱德红军小学总校637676摘要:新的课程的不断增进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要求和目标也不断的变高,现在对阅读能力的重视越来越大,因此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也寄语了厚望。
但是对于农村的学校来说,教育本就非常落后,环境的恶劣,教师资源的短缺,信息的缓慢发展等,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篇文章阐述了农村小学生该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培育课外阅读兴趣。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农村的学习书少环境也会影响学生,基于现在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以及教育资金的缺乏,导致很多学校没有能力设置正规的图书馆,学校图书资源也相对匮乏,为解决这一现状我们只能利用为数不多的图书在教室内建立起了图书角,挑选出一些较好的书籍以供学生们借阅,这种时候就非常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在日常的学习生活里也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把学生引领到课外的学习生活中,学到精华,为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巧用故事引人;激发阅读兴趣由于大部分家庭的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都不高,对于孩子的教育认识仅停留在最基础的学的教育方面,对于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能力提高课本以外知识的教育不能提起重视。
于是学校就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渗透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好的课外阅读书籍可以开拓视野,增加知识量,还能教人及明辨是非,并教会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选书。
同时对图书资源进行整合,发动学生挑选出最认为最好的书籍由老师登记编号后放在教室的读书角,以便于学生相互借阅。
例如:农村教师马霁虹是如何培养农村小学课外阅兴趣,在农村小学,大部分儿童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代为照看,上代教育思想落后,受重养轻教的影响,很少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别谈课外阅读了。
如何培养贫困山区农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贫困山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锦钊小学巩姸平关键词:贫困山村小学生语文兴趣培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不但不会对所学学科感到疲劳和厌倦,而且会充满求知欲望,觉得学习它是一种艺术享受。
因此,要学好语文,关键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贫困山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关于语文学习环境的思考地处僻远的西部乡村,既不是江南小镇,也不是历史名城,没有任何文化底蕴。
信息闭塞,贫穷愚昧,学生在社会上受到的文化熏陶极其有限。
经济落后,家长文化素质低,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很努力了。
他们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了学校。
绝大多数乡村学校又没有图书室,图书资源相当短缺。
除了一本语文书,除了语文老师和每周七节的语文课,学生们没有别的地方学习语文。
培养农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清醒地认识他们学习语文的环境,从实际出发,起点不能过高。
二、低层次语文素养培养1、上好语文课。
优质高效的语文课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重要手段。
著名基础教育学博士韩军在《新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报告中指出,语文课“积累永远重于理解”,要“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因此,语文教学在紧紧围绕新课标的前提下,教学目标不要过庞杂,一节课“研讨两三点”足以。
语文课要注重朗读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轻松实现教学目标,像薛法根老师一样,以“儿童的目光”解读文本,带着“一颗童心”去备课,把课尽量上“简单”。
这种“简单”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简单,而是有了一定境界和高度的“简单”。
2、培养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词语及其意义、近反义词、多音字和经典文章及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是乡下学生感受语言,学习语文的载体。
学生把这些东西该积累的积累了,该理解的理解了。
抽象意念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形象的痕迹,语言变得可感了。
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写作和阅读技巧,小学生难掌握。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涵盖了以上知识和技能。
如何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论文

如何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一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能凭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活理念来活化语文教学。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式教学,尽力做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1、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学习语文。
比如识字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有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因此,在词串识字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尽量让这些字在学生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
如教学《菜园里》这一课,一堂利用情境,借助实物认识“萝”、“卜”、“豆角”、“菜”等14个汉字的识字课。
课上,老师的讲桌成了蔬菜摊。
农村小朋友对这些蔬菜最熟悉不过了!老师问:这些蔬菜长什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种蔬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蔬菜,再交流汇报。
老师适时把“名片”放到每种水果的上边,学生对照蔬菜与“名片”上的汉字认读。
教室里热闹非凡,学生兴趣盎然,不但很快记住汉字,理解课文也很生动、详尽。
孩子们争先恐后,整堂课都沉浸在快乐之中。
这就是一年级的识字课,鲜活、灵活,没有了桌椅的约束,没有了正襟危坐,没有了教师板着面孔上课,孩子们活动在自由的时空里,飞扬着自主学习的激情,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
老师呢?抛开了教参的限制,融入了课堂,融入到了孩子们中间,与孩子们一起创造着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书写着快乐的教育诗篇。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享受语文,快乐语文这正是我们最期待,最想看到。
让课堂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舞台,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变成孩子们的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乐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新的认识,现将所学到结果简单概括.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其它学科就难以长足进步。
为了使每个农村小学生能够把语文学好,把基础打好,我们要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开始。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语文教学不单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希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学习兴趣要教师来培养。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内在动力。
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
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这样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动手的机会。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此时就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手脑并用中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不怕挫折,使学生在主动实践过程中,去体会,去总结。
如:本人在上二年级的生字词“电”字时,让学生明白了意、形、义之后,然后叫同学们组词,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组了好多词:电话、电视电灯……,课后我让同学们下去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去看一看电视里的动画世界等,意想不到的是,好多同学课后竟然用泥土捏了好多电话机的样子,甚至有些同学还用木头刻制成手机的式样学着大人打电话,这就体现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所以,让学生说,让学生做,能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体会“悟”出道理来,而且学会了学习方法。
三、多开展课外活动。
我国的教学大多数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听一听优美的诗歌,做一做有趣的表演,画一画美丽的插图等途径,走出一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
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要得以应用,那么我们必须开展积极有益的语文课外活动。
如:在班上成立朗读小组、讲故事、自办黑板报、每天小广播等等。
我们学校是一个乡村小学,学生几乎都是来自农村,他们胆小怕事,但自从学校开展了语文兴趣小组后,他们纷纷响应,都在相应的班里开展了语文兴趣小组,每当校长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时,看到自编自版的黑板报时不禁笑了。
所以说,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是相辅相成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有机延伸,通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只有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积极主动的去学语文这门工具学科,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学习语文的“困难户”尽快“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