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今历史
东北人有多强大,七次入主中原,统治中国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契丹人商朝辽朝鲜卑人

东北人有多强大,七次入主中原,统治中国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契丹人商朝辽朝鲜卑人东北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勤劳、勇敢、智慧的东北人历史上七次入主中原,不断的推动中国历史的进步,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第一次入主中原的就是商人建立的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0年)。
像《史记》这样的正史并未记载商朝来自东北,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和东北各少数民族的鸟崇拜一样;商朝的同姓诸候国孤竹国就在辽宁南部和河北北部,商朝灭亡后,孤竹国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成为历代遗民的榜样;商朝灭亡后,更是有大部分商人逃往东北。
殷墟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商朝人是剃发流辫的,跟满族人一样;如今分子人类学更是证明商朝来自辽河流域。
商朝的祖辈从东北辽河流域越过燕山,来到中原商丘,至汤时灭夏,建立商朝,统治中国长达近六百年,统治其间,疆土扩展至东夷地区。
第二次入主中原的就是鲜卑人,鲜卑人源于东胡,根据考古学家考证,鲜卑人发源地在大兴安岭嘎仙洞。
西晋末年,鲜卑拓跋部建立代国,东晋时期共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北魏共七个国家。
最后由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北魏分裂后继承者也是鲜卑人,与南方的汉人王朝互称南北朝(420年~589年)。
从西晋末年,到隋朝建立,鲜卑人统治中国超过了二百多年。
第三次入主中原的就是契丹人建立的辽朝(916年~1125年)。
契丹人发源于东北辽河流域,在契丹英雄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人建立了辽朝,中原五代向其称臣,与北宋互为兄弟之国。
统治中国北方二百一十年的辽朝为女真人所灭,辽朝灭亡后,耶律大石又在中国新疆以及中亚一带建立了西辽。
契丹人的影响力非常强大,至今在中亚以及斯拉夫国家仍称中国为契丹。
第四次入主中原的就是现代满族的先民女真人建立的金朝(1115年~1234年),辽朝末年,位于东北松花江阿什河流域的生女真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相继灭亡辽朝和北宋。
与南宋以淮河为界,南宋向金称臣。
东北三省古代历史事件

东北三省古代历史事件清末,历时两千余年的封建经济逐渐趋向解体,动摇着以此为基础的专制君主政体;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为中国人闻所未闻的包括民主、共和、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东北三省古代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北三省古代历史事件篇一1858年5月28日,中俄《瑷珲条约》,沙俄侵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
1918年9月被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利用日本的势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而归,宣布东三省独立,自任保安总司令,整军经武成立陆军整理处。
1923年,扩奉天兵工厂;东北大学开学。
1928年12月,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电,宣布东三省及热河省服从南京国民政府,这就是史称的“东北易帜”。
1931年9月18日,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
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军队的撺掇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解放全东北。
东北三省古代历史事件篇二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东北历史概况总结

东北历史概况总结引言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横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作为中国的重要地区之一,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史前时代开始,概述东北地区的历史概况。
史前时代东北地区的史前时代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
这个时期,东北地区是狩猎采集社会的聚居地,居民主要依靠捕猎和采集为生。
考古发现显示,史前时代的东北地区存在着丰富的原始部落文化,这些部落之间通过交流和交易建立了联系。
历史时期三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东北地区是各个历史势力的争夺焦点。
其中,鲜卑族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部落之一,后来发展成为辽东国。
辽东国与其他历史势力如魏、蜀、吴等进行了多次战争和外交交往。
渤海国唐代后期,东北地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即渤海国。
渤海国是一个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与周边国家(如唐朝、高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直到10世纪末,渤海国被契丹人所灭,其领土被辽朝所吞并。
金朝和元朝金朝是辽朝的一个部族政权,该政权建立后,曾一度独立于中国北方。
随着金朝的崛起,东北地区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和经济中心。
然而,金朝的统治在1234年被蒙古帝国所推翻,东北地区进入元朝时期。
明朝和清朝明朝时期,东北地区成为明朝的重要边疆地区,明朝为了巩固对东北的统治,采取了多种政策,如修筑长城、设立边防驻军等。
然而,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并不稳固,后来满族建立了清朝,并逐渐统一了中国。
清朝时期,东北地区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特别是在康雍乾盛世时期,东北地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同时,东北地区也成为了清朝反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战场之一。
近代历史近代以来,东北地区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和辛亥革命。
这两次事件都对东北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由于战争结果,中国割让了台湾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使得东北地区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支柱。
东北古代叫什么

东北古代叫什么
东北在古代被称为:辽东、关东、关外、满洲、东夷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开发,可能有游牧民族,被称为夷狄,可能有比如现在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先祖居住,到三国时期辽宁一带被称为辽东,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的辽东,但是黑龙江和吉林仍然没有开发,后来唐朝的黑水H,宋的金和女真,明朝建州女真都起源于东北,清末山东人闯关东进一步促进了东北的开发和民族融合。
北三省地处中国东北,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清朝时期至今也称之为东三省。
事实上在1907年奉天、吉林、黑龙江设置行省之前,虽然是将军辖地,但“东三省”就已经是清朝对这一片区域的通称。
东北的相关历史
春秋战国的燕国(京津冀),东北地区只有今辽宁省的大部分是燕国的附属地,叫作辽东郡。
吉林省黑龙江省都是部落没有形成汉人的势力。
还有个渤海国也是唐朝时候的。
真正的所谓的东北形成自己的势力,还是辽宁的努尔哈赤的前清。
前清又叫后金,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地区曾雄霸东北的政权势力,后金首都是今辽宁省沈阳市,第三代清皇帝顺治,打进关内入驻燕京,改当时的沈州为盛京意味天眷盛京,做陪都。
后,清朝闯关东黑吉才有了人口。
因为大多数人口从唐朝开始迁移到东北地区都是在辽宁省的汉民最多。
到了清朝中期,设立了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这也是历史上到现在开始分省的前身行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东夷。
1、东北简史

东北简史(片语支言话当年)一、东北地区开发先秦时期:东北地区是中国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民族栖息、劳动在这里,并开发了这个地区。
在公元前2697年以前的黄帝时代,中国划分为九州(杜浦有诗曰:“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尧时东北的南部划为九州中的青州。
舜时辽西部分(医巫闾)地区划为幽州。
而将原属青州的辽东之地划出为营州。
这时全国12州。
夏朝恢复12州制,东北以辽水为界,西属冀州,东属青州。
周代商后,东北曰幽州(有唱词曰:二月二、龙抬头,七郎八虎闯幽州)。
当时的辽东半岛渤海湾一带,是殷人的活动范围,周灭商后,商大臣箕(ji)子(与比干齐名,纣王无道,箕披发而为狂)带领其族,跨入朝鲜半岛,建立起箕子朝鲜。
这时的吉林、黑龙江省的范围属肃慎,内蒙东部属东胡。
燕秦郡县:战国时期的燕国最早在在东北地区设立郡县一级的地方行政组织。
公元前273年,设立辽东郡和辽西郡(辽河以西及河北省的东北部)。
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把全国分36郡,辽东郡治在襄平(辽阳市——辽河之阳),辽西郡在且虑,(河北卢龙县东)。
此后,辽河流域就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郡县了。
吉林、黑龙江省的范围属肃慎,内蒙东部属东胡。
汉晋建制:辽东郡县建制创始于燕秦,完成于汉。
根据《汉书•地理志》所记,汉代辽东郡属幽州,有18个县,大致为今天的辽宁省的范围。
这时的吉林、黑龙江省的范围属扶余、鲜卑、挹娄。
东汉后期,辽东少数民族开始发展壮大,不断向辽河流域推进,在辽东郡与辽西郡之间,创置了辽东属国。
东汉末期,帝国瓦解,辽东为公孙度割据,自立平州。
后为曹魏所灭,撤平州治,归幽州。
西晋建立后,又复平州之制。
其后,东北为多个少数民族旋生旋灭,先后有:南部与西部的乌桓鲜卑宇文氏、慕容氏、前燕、后燕;东部的高句丽、渤海;北部的勿吉七部、室韦。
辽、金。
元、明以后,以襄平为中心,下属的郡县,成为统一国家的定制。
清朝后在东北设立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后来改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东北的历史简介:曾经三次入主中原,统一过东亚大陆

东北的历史简介:曾经三次入主中原,统一过东亚大陆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组成部分。
历史上,东北地区的范围西到大兴安岭,北到外兴安路一带,南到渤海和山海关一带,东到朝鲜半岛和库页岛,面积超过了250万平方公里。
东北在古代气候较为寒冷,因此社会发展不如中原一带。
但是东北在历史上依然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的商朝、箕子朝鲜、高句丽、百济、渤海国、辽国、金国、清朝等王朝和政权都是东北的民族建立的。
因此,作为中国人,必须要对东北的历史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一,先秦时期:红山文化的居民创造了殷墟文明东北地区处于中国大陆向西伯利亚、美洲大陆延伸的过渡地带,因此是古人类迁徙的中转站。
历史上的通古斯、东夷等民族都在此交汇,渔猎、农耕、游牧等民族都在此融合。
东北最早的人类遗址是100万年前的吉林前郭王府遗址,之后有50年前的庙后山文化和30万年前的金牛山和鸽子洞文化。
而东北出现的晚期智人遗址有青头山人、榆树人、安图人、哈尔滨人、前阳人等。
红山文化玉器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东北出现了沈阳新乐文化,吉林大安县长新南山遗址、辽东半岛小珠山文化,海拉尔西沙岗文化、昂昂溪文化、密山新开流文化、饶河小南山文化,长春氏族部落、奈曼旗大沁他拉遗址、霍林河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西辽河红山文化等。
其中红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是东北文化的代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甚至出现了一些青铜器。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发现,中原的商朝是红山——夏家店文化的创造者建立的。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家店居民南下,进入了黄河流域,灭夏朝建立了商朝。
殷墟玉器商朝灭亡后,商朝的遗民分为两支,一支留在黄河流域,西周分封宋、郑、卫、鲁、齐、燕等国来管理殷商故地和殷商遗民;另外一支在箕子的带领下,退回了东北,此后在东北形成了箕子朝鲜、山戎、孤竹、令支等政权,此外还有东胡、秽貊、肃慎、燕等民族。
商朝灭亡后,这些民族在名义上接受了周朝的册封,而周朝也分封召公到燕地以阻止他们南下。
《左转》记载:“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东北历史简介

东北历史简介东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东北地区劳动、生息和繁衍。
公元前4000年前后,中华种族肃慎族系创造东北早期文明——新开流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的尧舜时代,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当时东北地区为幽州境内,夏商周时期,劳动、生息在东北地区的有肃慎、东胡、华夏等民族。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辽宁是燕国的辽东郡和辽西郡。
东北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聚居地,在中国的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周天子分封诸侯以屏藩王畿,赐周召公姬奭以东北之地,是为燕国的始祖。
周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纪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
姓姬名奭音「是」shì,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
燕国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封国。
关于它的始封,《史记》卷34《燕召公世家》有明确的记载,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史记》卷4《周本纪》也说武王伐纣之后,“封召公奭于燕”。
召公名奭,姬姓,是与周室同姓的贵族,因食邑于召,称为召公。
他和周公旦、太公望,都是西周开国奠业的重臣,也是周文王、武王最为信任、倚重的人。
燕昭襄王?—前279年在位的时候,向东袭破东胡修筑长城,向南讨伐齐国,燕国达到极盛。
燕王喜三十三年公元前222年,秦灭韩、魏、楚后,再遣王贲攻燕辽东,燕军战败,燕王喜被俘,燕国灭亡。
秦军回师攻代,代王嘉被俘。
燕辽东故地和代地被秦分别设为辽东郡和代郡。
前226年,秦将王翦攻克燕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河因此而得名。
辽金元时期,先后有居住在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建立辽王朝907年~1125年;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入主中原建立金王朝1115年~1234年。
这对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对于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唐朝末年,契丹在首领耶律阿保机把两大部落统一起来,自立为王。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
东北史简稿

东北史简稿1500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区域,其历史悠久,文化丰富。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古代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四个方面,简要概述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
一、史前时期史前时期的东北地区,气候适宜,植被茂盛,适宜人类居住。
在距今一万多年前,东北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这些原始人类以狩猎、采集为生,逐渐发展出了较为完善的生产技术。
到了公元前5000年左右,东北地区出现了红山文化等原始文明,这些文明以玉器、陶器等为主要特征。
二、古代时期古代时期的东北地区,主要包括辽东、辽西、辽北等地区。
这一时期的东北地区,经历了夏、商、周等朝代的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了三大族系,即东胡族系、秽貊族系和华夏族系。
这些族系的文化和语言相互交织,形成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面貌。
秦汉时期,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开始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辽东郡和辽西郡,对东北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同时,中原文化也开始在东北地区传播开来,如汉字、儒家思想等。
三、近代时期近代时期的东北地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
在这两次战争中,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
这些条约的签订使得东北地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时,沙俄和日本也开始对东北地区进行侵略和争夺。
在近代时期,东北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日本占领时期,大量资本注入东北地区,使得东北地区的工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这些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对于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则相对忽视。
这种情况导致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现代时期现代时期的东北地区,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在改革开放之后,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东北地区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也逐渐提高。
在现代时期,东北地区的文化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5-1234年)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 ")是中国明代政府设置于黑龙江、阿 速江(今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脑温 江(今嫩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 朱元璋时,黑龙江下游奴儿干地区 的元代故臣多归降明政府。 1409年,正式开设奴儿干都司,为 明政府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 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 袭。
(1949-1978年)
一五计划:鞍钢三大工程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厂 飞机制造厂 1969年,中苏珍宝岛之战 2003.10 杨利伟航天第一人
三大工程先后于1953年10月 23日(无缝钢管厂)、 11月 30日(大型轧钢厂)和12月 19日(炼铁厂第7号高炉)相 继投入生产。 鞍钢“三大工程”建设的顺 利完成,为中国国民经济进 入大规模基本建设时期揭开 了序幕。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谋杀中 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 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 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 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 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 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但秘 不发丧。其子张学良从前线动身, 于6月18日赶回沈阳,稳定了东北 局势,直到张学良21日继承父亲 职务后,才正式公开发丧。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共领导 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也是中 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6年2月,正式成立。 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 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 北人民革命军 。 于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 们在非常艰难困苦的环境里 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中牵制 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 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1.2003年 “振兴东北 老工业基地”战略 2.东北大型农场 农场收割, 实现机械化 3.东北大型养猪场
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 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 三省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 权。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 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首都" 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领土" 包括现今中国除关东州(今旅顺和 大连)以外的东三省全境,以及蒙 东和河北省的承德市、秦皇岛市。
1936.2
高三大综合:
王岚雁子
1.位置和范围
2.东北 古代
3.东北 近代
4.东北 现代 5.东北 当今
东北三省又称"东三 省",为东北清朝末 年以后的三个行政 区。 在当代中国,东北 三省为辽宁省、吉 林省和黑龙江省。
2.东北古代
周、春秋战国时期:燕 三国时期:曹操定辽东 唐朝:黑水、渤海都督府 宋朝:先后有辽和金 元朝:辽阳行省 明朝:奴儿干都司 清朝:设三个将军辖区
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 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 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 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 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 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 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 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 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 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 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 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 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 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 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 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 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1894年10月,日军在辽东半岛 东部中端的花园口登陆,进攻 金州。驻守金州的清军徐邦道 部奋勇抗击,力战不支。1894 年11月6日,金州陷落。驻守大 连湾的清军赵怀业部也随之溃 散,日军于7日不战而据大连湾。 17日,日军开始进攻旅顺口。 只有少部分清军进行了抵抗。 22日,日军攻陷旅顺口,并血 洗全城。
1945.8.8
1945年2月,苏美英雅 尔塔会议,苏联答应欧 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对 日本宣战。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 降8月8日,苏联出兵东 北,消灭了关东军。
1948.9-11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 之一,1948年9月12日 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 共历时52天。 主要战役有锦州之战、 长春之战、沈阳之战、 营口之战。
1969年3年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 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 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 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 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 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 迫进行自卫反击。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是中 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 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 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 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 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 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 向前迈进一大步。
靺鞨分为粟末靺鞨(与古高丽相 接)黑水靺鞨两部。唐朝设黑水 都督府。 粟末靺鞨居最南方,早在唐初就 已归附唐。七世纪末,粟末靺鞨 首领大祚荣统一各部落,建立了 政权。后来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 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府都督。 从此,粟末靺鞨建立的政权,就 以渤海为号。
960-1125年
(1840-1949年)
1894年 辽东半岛战役 1907年 改置奉吉黑三省。 1928年 “皇姑屯事件” 1928年 “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2.3 “伪满洲国”建立 1936.2 东北抗联成立 1945.8.8 苏联出兵东北 1948.9-11 辽沈战役
189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