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课文片断赏析
三年级课文荷花原文

《荷花》的课文原文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教材理解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
这里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
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
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
可以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
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
《荷花》分析

【教材分析】:《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课文。
课文主要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以及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的浮想联翩的感受。
文章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认读课文生字,能正确读写“挨挨挤挤、花瓣儿、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能力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2.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者特征分析】:1. 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是对于事情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分心。
2. 学生对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
3. 学生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但不强,教师要多加鼓励;【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
1.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的小组内解决不认识的字词;2.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找出文中描写荷花的句子;3. 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点拨掌握重点词句的象征意义。
二、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协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效果。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解决问题:1.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深入理解课文,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2. 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资料,了解荷花的特点与品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课文如画,课堂如诗。
课文讲析课文讲析《荷花》2

课文讲析《荷花》2我们接着学习下一段: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一段着重要讲两个地方:一个是对称。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是一个对称。
看上去似乎有些重复,但细细品来,在重复中却有一些味道。
什么味道呢?就是“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每一朵都惹人怜爱。
看上去像是在凑字,但这样的凑字是有技术含量的。
作文是什么?就是凑字。
这是我们要告诉孩子的。
但我们要接而告诉孩子的是:写好作文,就是把字凑好,而不是在低水平上机械地去凑字。
关于这个技法,我们举个例子,兴许大家就明白了。
写群里大家举的手可以这样:在群里,看到大家举起的手甚是可爱,你看这只手,白白胖胖,很可爱;再看那只手,也白白胖胖,也可爱。
缩成一句话就是:朵朵荷花都可爱;每只小手都可爱。
这样的可爱,难以用华美的词语来表达,所以只好左顾右盼,朵朵可爱。
我们再用清朝大才子纪晓岚的一首诗《吟雪》来验证这个道理: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要怕字词的平庸,字词的平庸、平淡并不可怕,平淡的句子才是可怕的。
举个例子:我们往大街上一看,高楼大厦此起彼伏,各有各样,煞是好看,但这些高楼都是用平庸的砖一块一块砌出来的。
好看的楼不是因为好看的砖,而是在于如何砌这些平庸的砖。
作文之道也是如此,不在于字词的华美,而在于如何去组织这些字词。
所谓的会组织,就是去创造,正如楼与楼并非都一样。
因此,从好词好句入手写作文是误区、是盲区,搞不好会生蛆。
所以,我们要下决心,不再说自己的孩子用词平淡,不再批评孩子用词单调。
用词不平淡、不单调,并不能证明作文如何如何。
这是刚才我们讲的第一个要点,现在来说第二个要点。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儿用的是什么技法?很多老学员一看就熟悉了,这是相片与相框的技法。
小说课文解析—以15年全国3卷《荷花》为例

小说课文解析—以15年全国3卷《荷花》为例1. 简介《荷花》是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3卷小说课文,该篇小说由作家郑振铎创作,以描写荷花的成长和生命价值为主题。
2. 内容分析小说《荷花》通过主人公荷花的成长经历,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追求美好的价值观。
首先,小说以描写荷花的生长过程为线索,展现了荷花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
作者通过描述荷花在污浊的水中艰难生长的情景,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坚守和顽强求生的精神。
其次,小说通过荷花的成长过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荷花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能够绽放美丽的花朵,这象征着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通过荷花的形象,作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追求美好。
最后,小说通过荷花的生命历程,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荷花在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成长、开花和凋零,这让人们思考生命的短暂和宝贵。
通过荷花的故事,作者呼吁人们珍惜生命,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3. 主题思想《荷花》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坚韧追求,生命的美好和价值。
4. 文学特点《荷花》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精准而生动地描绘了荷花的形象和生长环境。
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荷花的美丽和生命的伟大。
5. 总结《荷花》是一篇以描写荷花为主线的小说,通过荷花的成长经历,传达了对生命的坚守和追求美好的价值观。
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细腻的描写,作者成功地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追求美好的主题思想。
这篇小说引人深思,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内容为回答,不作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3课《荷花》课文知识以及教材解读小练笔

3.荷花课文知识点练习佳句分析,教材解读一、生字词1.多音字挨āi()ái()佛fó()fú()骨gǔ()gū()2.近义词清香—赶紧—好像—如果—挨挨挤挤—3.反义词展开—破裂—停止—快乐—粗心—4.词语解释莲蓬:翩翩起舞:5.词语搭配一( )清香一( )大圆盘两三( )花瓣儿一大( )画一( )荷花一( )荷花一( )微风( )的大圆盘( )的衣震6.词语拓展(1)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2)AABC式的词语二、课文分析1、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第一自然段写();第二、三自然段描写();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想象和感受。
2、课文是按()顺序来写的。
3、本文作者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我国第()位童话作家。
4、本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去公园看()情景,表达了对()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他对()。
三、佳句赏析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突出了荷叶()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
这句话写出了()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的:()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 )句,写出荷花( )、( )、( )的三种状态。
这句话中用“( )( ) ( ) ( )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 ),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 ),十分生动形象。
4.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 )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
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 ),眼前( ),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 ),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 花》知识点及课后练习

3荷花.一、生字词:1、多音字:挨āi挨近ái挨冻佛fó佛教fú仿佛2、近义词:赶紧—赶快仿佛—好象特殊—特别3、反义词:清香—腥臭粗心—仔细4、词语解释:[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二、课文分析:1、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2、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3、本文作者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我国第一位童话作家.4、本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表达了对荷花的顽强的生命力及高洁的品格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夫限热爱之情.三、佳句赏析: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④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3荷花.一、用“____”画出加点字的读音不同于其他两个的词语.1.花骨.朵骨.头骨.气 2.挨挨..挤挤挨.着挨.打二、小小书法家.Lián peng qīng tíng bǎo zhàng piān piān qǐwǔ()()() ()三、比一比,组词.稻()仿()裳()胀()蹈()纺()常()帐()四、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一片()一朵()一幅()嫩黄的()碧绿的()雪白的()五、给“冒”字选择正确解释.(写序号)辨析一字多义的方法:1.充分了解几个义项;2.采用排除法先选择没有歧义的义项;3.把义项带入句中去读,看是否通顺.冒①向外透,往上升②不顾③冒充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买药时谨防假冒..()3.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继续前进.() 4.爸爸冒.着大雨接我回家.()六、按要求写句子.1.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用“一……就……”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仿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下面都是描写荷花的句子,我能根据句子意思连词语.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含苞待放2.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美不胜收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千姿百态八、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1.第一段第三句中的画家是指().A.绘画人员B.园丁C.大自然2.“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这句话是说().A.“我”就是一朵荷花,站在阳光里.B.“我”变成了一朵荷花,站在阳光里.C.面对一池的荷花,“我”看得入了神,好像自己也变成了荷花.3.“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A.小鱼的话还没说完.B.还有许多的想象.C.突然醒来.九、课外阅读.山茶花你见过山茶花吗?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等等.有的一株树上就有好多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譬如山茶花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一样清凉,沁人心脾.但它又不会刹那消失,难于把握,而是静静的呈现在你眼前,让你观赏个够.再如那墨茶,如果你认为是一团黑,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丽日下千尺清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天的织女用早晨的红霞和晴午的白云在天上织成的轻绡才可以比拟吧……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地舒展着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得错落有致.1.这篇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你用“______”画出.2.山茶花都有哪些颜色?请你用“”画出.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山茶花的?请你选择正确答案()A.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B.白、墨、粉红三个方面.C.白、墨、粉红、单瓣、重瓣、六角形、八角形几个方面来写的.4.从字里行间中你读出了作者对山茶花怀着一种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参考答案3荷花一、1.花骨朵 2.挨打二、莲蓬蜻蜓饱胀翩翩起舞三、水稻舞蹈仿佛纺织衣裳经常膨胀蚊帐四、花瓣儿荷花画莲蓬大圆盘衣裳五、1.① 2.③ 3.② 4.②六、1.一到放学时间,幼儿园门口就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 2.红彤彤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七、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2.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美不胜收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含苞待放八、1.C 2.C 3.B九、1.你见过山茶花吗?真是美极了. 2.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3.A4.喜爱和赞美.。
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堂笔记一、课文分析1. 课文名称:《荷花》2. 作者:郭沫若3. 内容概要:诗人通过描绘荷花的形态、姿态、品格和才情,来表达对荷花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4. 理解要点:诗人通过对荷花的赞美,表明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首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的思考和崇敬。
二、课文展开1. 诗歌情感表达诗歌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荷花婀娜多姿、晶莹剔透的形态,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同时也通过荷花的清幽,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2. 诗歌意境构建诗中通过对荷花的描绘和品评,结合了诗人对自然、人性和生命的思考,通过荷花的儒雅清高,塑造出一幅清新淡雅的意境。
3. 诗歌语言运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鲜活,意境更加深远。
三、课文赏析1. 赞美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赞美了自然的美丽和神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2. 追求高尚品德诗人以荷花高洁的品质来表达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呼吁人们向荷花学习,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3. 对生命的热爱诗人通过描写荷花的婀娜多姿和生机盎然,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四、课文学习方法1. 课文背诵学生要根据教材要求,进行适当背诵,掌握课文的语言和意境。
2. 课文解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意境构建方法,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课文朗诵学生要通过多次朗诵,提高对诗歌的感悟和把握,同时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课文延伸1. 集体朗诵表演学生可以组织进行集体朗诵表演,增加对诗歌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呈现,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 创作赏析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的赏析,进行作文创作,表达对自然、生命和品德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 实地体验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和体验,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生命特点,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荷花》课文字词解析

《荷花》课文字词解析
《荷花》课文字词解析
挨:āi(挨近、挨拢)了:le(走了、算了)
ái(挨打、挨骂)liǎo(了解、了得)
【近义词】
仿佛──好像姿势──姿态清香──芳香破裂──裂开
如果──假如仿佛──好像雪白──洁白赶紧──赶快
【反义词】
展开──收拢饱胀──干瘪雪白──乌黑展开合拢
快乐──悲伤停止──开始破裂──完整赶紧──拖延
【清香】
本课指荷花散发出清淡的香味。
例:妈妈身上有股淡淡的清香。
【挨挨挤挤】
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例:火车站的人很多,挨挨挤挤的.。
【饱胀】
饱满得发胀。
例:到了成熟的季节,豆荚饱胀得要裂开似的。
【翩翩起舞】
轻快地跳舞。
本课指一阵风吹来,荷花就左摇右晃,就好象在轻快地跳舞。
例:舞台上,舞者在翩翩起舞,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破裂分裂】
这两个词都含有分开的意思。
破裂指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着重于破,多用于指有一定联系但不一定是一个整体的事物。
分裂指整体事物的分开,着重于分,多用于指本来是一个整体的事物。
【姿势姿态】
这两个词都含有形状,样子的意思。
姿势侧重于动作,姿态侧重
与神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课文片断赏析
【案例】
课件展示池塘里的荷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满池的荷花千姿百态,生机蓬勃,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形态之美。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
生:我看到荷花很美丽,真想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飞到荷花池中。
生:荷花太美了,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成了一朵荷花。
师:课文
哪一段具体地写出了荷花的美?
(生答第2自然段)
(出示段,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抓住挨挨挤挤读懂了荷叶很多。
生: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
生:荷花在绿叶衬托下会显得更美。
生: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而且荷花的形态很多很美。
师:荷花那么美,你能读出它的美来吗?
生:我还会加上动作呢。
(生一边读一边加动作,非常生动、形象)
生:老师,冒可以换成伸吗?
师:你真会读书。
你们说说冒换成伸,好不好?
生:伸的意思是舒展开;冒是向外透,往上升。
我觉得在这里用伸不够恰当。
生:我觉得用冒字好。
因为冒写出荷花的动态美,还让人感受到荷花奋发向上的精神美。
师:荷花如此娇艳动人,你想用什么方法再次感受荷花的美呢?
生:我想用笔把它画下来。
生:我想配着音乐美美地朗读。
【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氛围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女口,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你读懂了什么、冒换成伸,好不好?等等。
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
教师引导学生你想用什么方法再次感受荷花的美,学
生的创造热情空前高涨,画画、朗读创造力得以充分的挖掘。
《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应当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想象中创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无疑,这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应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