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荷花赏析完整版
课文《荷花》解析

课文《荷花》解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
这里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
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
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
可以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
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
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因为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
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
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讲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
这说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体会荷叶的旺盛生命力与荷花生机勃勃的样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弄清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想象,为什么会想到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本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句子赏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句子赏析《荷花》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同学们在进行句子赏析时可以从哪些方面思考呢?店铺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句子赏析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析:这句话是写清澈的湖面上漂浮着碧玉似的荷叶,“挨挨挤挤”一词,用拟人手法写出荷叶的多、密,一片挨着一片,一片靠着一片,几乎遮住了水面。
满地的荷叶碧绿、鲜亮,十分美丽。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析: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眼前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不仅美丽,而且是活的。
二是创作这一大幅活的画的画家了不起。
画家是谁?是大自然。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表现了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叹,是美妙的大自然使作者产生了“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3、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析:面对着一池的荷花,“我”看得入了神,看着看着,和荷花融为一体,好像自己也成了荷花了。
4、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眼前这一池荷花天更美丽,更显得春意盎然。
5、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里是写“我”进入荷花世界后的丰富想象:自从“我”进入了荷花世界,蜻蜓、小鱼也把“我”看作荷花了,它们都向“我”表示亲热和欢迎。
突出了“我”对荷花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6、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描写出了荷花的各种优美姿态,及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两三片”体现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
“有的……有的……有的……”体现出各种花姿态多,整段话还体现出了荷花的动态美。
7、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赏荷(四篇)》课文分析

《赏荷(四篇)》课文分析荷花(节选)解题:叶圣陶的《荷花》选自《一个少年的笔记》之一《诗的材料》,原文共6个自然段,本文节选的是前3个自然段。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文章,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实,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构分析:这段节选共有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
荷花池里的荷花有的开了,有的没开,清香四溢。
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姿态。
“朵朵不一样,朵朵都好看。
”第3自然段,写观荷花时的想象,想象自己就是一朵随风起舞的荷花。
语意理解:“今天清早进公园,闻到一阵清香,就往荷花池边跑。
”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写出了荷花的各种优美姿态。
“冒”的字面意思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
“挨挨挤挤”写出了荷花很多,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形态。
“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写得很有动感,“饱胀”形象地写出了花骨朵要开还没开时的胀鼓鼓的样子,“马上要破裂似的”让人可以想象到花骨朵马上就要开了,很传神。
“这么多的白荷花,有姿势完全相同的吗没有,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都可以画写生画。
”白荷花形态各异,朵朵不同。
写生,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
只有美的事物才会引起人的美感,才会想把它画下来。
“如果把眼前一池的荷叶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本领比齐白石老先生更大了。
课文《荷花》解析精选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
这里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
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
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
可以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
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
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因为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
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
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讲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
这说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体会荷叶的旺盛生命力与荷花生机勃勃的样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弄清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想象,为什么会想到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本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荷花》课文教材分析(精选10篇)

《荷花》课文教材分析《荷花》课文教材分析(精选10篇)本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对热爱大自然的热爱。
1、激趣导入:你们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资料展示一幅幅荷花图。
2、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
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荷花,了解它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
《荷花》课文教材分析篇1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例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眼前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这幅画不仅美丽,而且是活的。
从白荷花在圆盘之间“冒出来”、花瓣儿“展开”、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等词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白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创作这一大幅活的画的画家了不起。
画家是谁?是大自然。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表现了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叹,是美妙的大自然使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荷花》课文教材分析篇2《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今天聆听了郭越老师的《荷花》一课,我有如下感受:一、巧用优美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出示多幅荷花图片,创造了优美的教学情境,把孩子引入了荷花仙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老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不仅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二、阅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感受美。
《荷花》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5068儿童网

《荷花》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 5068儿童网《荷花》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是一首咏荷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荷花》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荷花》唐代:李商隐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荷花》译文夏日荷花绽放,摇曳多姿没有什么花能与之匹敌,它的花香也是别具一格。
李将军家为乘凉而设席,我乘马伴着那夕阳而来游曲江。
游江归来,看到烛光下的锦被,想起伊人,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你渡水而来打湿了罗袜。
想到秋天来临之前你我将要分别心中苦闷,天各一方唯能于梦中见其倩影了。
《荷花》注释并:比,匹敌。
金羁:饰以黄金的马笼头。
傅玄《良马赋》:“饰以金羁,申以玉缨。
”落晚:向晚。
前秋:秋前。
棹歌:一边摇桨,一边唱歌。
《南史·羊侃传》:“善音律,自造采莲棹(声曜)歌两曲,甚有新致。
”《荷花》创作背景在李商隐赴济原王茂元幕府之前。
他就认识了王氏女。
并且进行了热烈的追求,因为在他看来,他和王氏女是最为合适的一对。
开成二年春的议婚,迁延了一些时日,到四月二十七日以后商隐才得以东归济源省亲,六月下旬回京师已入夏。
是时李执方调离长安去任河阳节度者,议婚之事就由李十将军主持操办。
二李并非一人(前者排行二十五,后排行十),但属一家,关系密切(兄弟或叔侄),且同住距曲江只千数百步之招国里(坊),李执方去后王氏女即寓于李十将军家。
某日傍晚,王氏女随李十将军家到此纳凉观荷,商隐被约前来相见,此诗便写于此。
这首《荷花》诗着重描写的则是诗人的婚前大胆追求阶段内心美的期待与欢会时的情景。
《荷花》赏析这是一首咏荷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
展现出诗人的婚前大胆追求阶段内心美的期待与欢会时的情景。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诗一开头便极言荷花之芙,先说它的色,后写它的香。
就其色而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十亩方塘,田田绿盖。
课文《荷花》解析

课文《荷花》解析课文《荷花》解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
这里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
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
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
可以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
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
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因为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
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
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讲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
这说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体会荷叶的旺盛生命力与荷花生机勃勃的样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弄清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想象,为什么会想到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本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
小学课文《荷花》赏析

小学课文《荷花》赏析小学课文《荷花》赏析《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小学课文《荷花》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课文《荷花》赏析篇1原文: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赏析: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
这里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
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
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
可以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文荷花赏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荷花》赏析《荷花》原文: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
这里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
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
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
可以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
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因为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
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
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讲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
这说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本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值得我们认真体会。
例如: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
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
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本课在写作方法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使用了比喻、排比的方法,前面已作分析,在此不赘述。
第二,恰当的地运用联想与想象,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假如配上音乐,定能让我们陶醉在作者所描绘的美妙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