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讲读课文
《荷花》评课稿

《荷花》评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荷花》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花》评课稿1《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在这一节课中,华教师执教时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1、媒体激趣,触发语感。
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课堂伊始,华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图片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近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2、充分诵读,领悟语感。
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
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华教师的课中,运用“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语段进行交流学习”这一教学手段,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
当然,这一开放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师充分的钻研教材是分不开的。
在课堂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读,还原了语言形象,又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朗读反馈了出来。
3、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的解读。
片断如下:生: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
读着它,我仿佛看到了从碧绿的荷叶中冒出来的荷花。
师:“冒“字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生:(学生说出了“长、钻、冲、露、伸”等字)师:再体会一下,怎样长可以叫“冒”,作者为什么用“冒”?生:(学生依据自己的感悟进行了回答)师:(据学生回答,强调是使劲地、生机勃勃地生长)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生:(练习并朗读)下面再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意见:1、对文章第5自然段省略号的教学可改为: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2022年《荷花》说课稿15篇

2022年《荷花》说课稿15篇《荷花》说课稿1一、说教材这篇__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战争”中的一篇。
本单元有三篇讲读课,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荷花淀》和《赤壁之战》。
这三篇课文《荷花淀》描写的是现代战争,其他两篇描写的是古代战争,《烛之武退秦师》表现的是个体英雄形象,《荷花淀》表现的是群体形象。
与其他三篇相比,《荷花淀》中的战争环境是清新的,宁静的,它的情节不事雕琢,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带给人们以清新的美感,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和推动故事发展方面的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两处人物对话,一处细节描写,两处景物描写”。
课堂上主要采取分角色朗读和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解读和赏析。
教学过程如下:三、说过程1、导入新课战争,在人们的心中往往是残忍的、恐怖的。
许多作家在描写战争时,总是不惜笔墨浓笔重彩铺写硝烟弥漫的景象,但也有部分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位。
《荷花淀》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2、整体感知,理清情节⑴学生朗读课文,概述__故事情节,列出小标题(对学生来说,大体概括小说的情节不成问题,在这里要求用四字小标题概括,更进一步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⑷就整篇__发问:主人公是谁?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订正,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此问题主要关系到对全文主旨的理解,只有认识到主人公是群像,才能更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
三年级《荷花》说课稿(精选4篇)

三年级《荷花》说课稿三年级《荷花》说课稿(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荷花》说课稿(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荷花》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21课《荷花》。
下面我从教材和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后小结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
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
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4篇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既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
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
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
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
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内附生字课件)

茉莉的茎短而粗,稳稳地挺起枝叶和花 朵。它的叶子多得数不清,椭圆形的叶片, 翠色欲滴;叶脉发白,却清晰可数。
茉莉的花儿从绿叶之间探出头来,显得 小巧玲珑,十分可爱。有的刚开,好像在好 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有的全开了,花瓣分 开,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散发出阵阵 清香;有的还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跃跃 欲试,仿佛要和盛开的花儿争个高低。
这一池荷花不仅
很美,而且竞相开放,
而这位
充满生机和活力,因 了不起的画
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 家正是美妙
幅活的画。
的大自然。
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 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 样奇特的景色?
好像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 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了一 朵白荷花,把白色的花瓣比 作雪白的衣裳,充满了奇幻 色彩。
组词:膨胀 腹胀 热胀冷缩
笔顺:
造句:吸足了水的海绵逐渐膨胀了起来。
liè
裂
音序:L
结构:上下
偏旁:衣 笔画数:12
组词:裂开 分裂 天崩地裂
笔顺:
造句:那座老房子的墙壁上裂开了一道缝。
zī
姿
音序:Z
结构:上下
偏旁:女 笔画数:9
组词:姿势 舞姿 千姿百态
笔顺:
造句: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千姿百态。
读一读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周敦颐《爱莲说》:
yū
zhu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下课啦
shì
势
音序:S
结构:上下
偏旁:力 笔画数:8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通用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1《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
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
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
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
通过前一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
《荷花》则对此进行复习、巩固。
一、谈话导入1.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2.揭示目标。
课始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听录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
三、细读第二段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
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个学生做。
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
在利用投影进行反馈矫正后,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
三年级语文下册-3《荷花》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三年级语文下册-3《荷花》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本篇课文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辨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清香飘然,清新脱俗,高贵盛开的美丽情境,以及“我”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与荷花融合为一体的奇妙想象。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通过丰宫的想象力,用朴实简洁的语言写描写了一池荷花的姿态万千,色彩明丽,展现了一幅清新雅致、高贵脱俗、生机勃勃的池中荷花的画卷,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享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由"清香"引出"看荷花";第二、三自然通过描写荷花生长的优典姿态,美得看似一幅活的画;第四、五个自然段写通过自己观赏荷花时的美妙想象和感受,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入了文章中,把自已想象成了池增中的一朵荷花,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展现动态美;荷花的优美姿态,供人观赏,又是一番亭亭玉立的静态美,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四、说学情(一)、学生学习基础分析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读句子,想画面",三年级上册有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西或诗申描绘的景色的练习,都为本单元的读文章想画西训练冀定了基础。
(二)、学生学习困难点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必要时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学生身心特征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同时需要发挥三年级学生形象思准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其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543期:《荷花》——虚实结合的写法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543期《荷花》——虚实结合的写法《荷花》是三下一单元的课文,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清晨美丽的荷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文最突出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文章有明暗两条线,一条是写荷花之美的明线,一条是我喜爱荷花的暗线。
写荷花的美丽,第一段作者先写荷花的香味,暗合了“香远益清”一句,我闻香而动,“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表现了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第二段直接描写荷叶和荷花,写荷叶用了“挨挨挤挤”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多而密的特点,而且把荷叶人格化,像极了顽皮的小童子在那里拥挤逗乐。
写荷花,作者用了一个“冒”字,生动地刻画了荷花穿破荷叶的亭亭玉立的动态美,也表现了荷花蓬勃的生机。
然后作者用了一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把荷花的不同形态都描绘了出来,这种句式很平常,但作者描绘的顺序和语言却不平常。
他先描绘半开的,再描绘全开的,最后描绘含苞待放的,打破常规。
句子有单句,有复句,参差不齐,同不有异,读起来节奏不断变化,感觉非常好。
这一段属于白描,作者没有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无我之境”,但是在描绘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
第三段继续写荷花,不过这次主要写我的感觉,是“有我之境”,“很美”“也很美”“真了不起”就是我对荷花的评价。
以上是实写荷花,第四段是虚写,是“忘我之境”。
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带动了一池的荷花都开始舞蹈,还有蜻蜓、小鱼。
虽是虚写,实则也是观察所见,前面没有写到的蜻蜓和小鱼,这里都给补了出来,使得画面由静而动,更加和谐,生命力更强了。
这种“忘我之境”的写法,把读者也带入了画面之中,直到最后一段的提醒。
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关注荷花,还应该让学生关注“我”,多角度体会文章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一至3自然段),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想荷花。
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根据三年级
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写作背景】
《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
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作者介绍】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荷花属毛茛目睡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
又名莲花、水芙蓉等。
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
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
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
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
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
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
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
1985年5月荷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荷花是印度和越南的国花。
【其他资料】
关于描写荷花的古诗词
1.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 李璟《浣溪沙》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 《采莲曲》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宋] 周敦颐《爱莲说》
5.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 [晋] 乐府 《青阳渡》
6.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江] 洪《咏荷诗》
7.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隋] 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8.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唐] 李白 《古风(其二十六)》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划去不正确的汉字读音。
二、读拼音,写词语。
z ī sh ì hu ā b àn li án p én ɡ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本文介绍荷花,是抓住荷花的( )、( )、( )来写的。
四、重点段落品析 。
读下面的一段话: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仿照例子,写词语
静静地:
2.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还有哪些你喜欢的小动物会你交谈些什么?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仿 f ǎn ɡ t ǎn ɡ 佛 f ú t ú
翩 qi ān pi ān
五、你喜欢什么花?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赞美它:
花!。
参考答案:
一、tǎnɡ tú qiān
二、姿势花瓣莲蓬
三、香味颜色姿态
四、1.悄悄地轻轻地慢慢地
2.蜜蜂飞过来,告诉我一天采了多少蜜,蝴蝶在我身边飞舞,高兴地说:“荷花姐姐,您好美呀!”
五、
桃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月季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态是那样动人。
君子兰!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使干部、教师、学生掌握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等有关法规和安全方面的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1.法规政策教育
各类安全法规和政策是安全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
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政策水平,增强安全意识,达到零指标。
2.安全知识教育
主要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须知》一书的教育及其他有关资料教育。
每学期至少一次大型的安全知识教育。
3.典型经验和事故的教训教育
学校第一负责人根据上级的通报情况,结合本校与兄弟学校的经验和教训,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使师生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
从事故教训中吸取有益的东西,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4.经常性安全教育
每学期每月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一次,全校性教育一次,红领巾广播站安全教育每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