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产业组织理论期末试题
《组织理论与设计》期末试卷及答案3套

期末测试(一)一、名词解释:1.组织理论2.组织文化二、单项选择:1._________文化的特征是着重于对组织目标的一种清晰认知和任务组的完成。
A.官僚制文化B.使命型文化C.小团体式文化D.道德型文化2.服务性组织较制造性组织的分离边界作用_________。
A.多B.少C.一样D.无法比较3.下面哪个特征不属于组织结构无效_________。
A.明显过多的冲突B.决策迟缓C.无法应对变化的环境D.部门设计冗余三、多项选择:1.组织的维度分为两类:_________。
A.规范性维度B.关联性维度C.层级性维度D.结构性维度2.组织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可分为:____________。
A.任务环境B.一般环境C.国际环境D.目标环境3.詹姆斯·汤普森提出组织中基于技术的依赖有三种形式,分别是:_______。
A.并列式相依B.矩阵式相依C.序列式相依D.互惠式相依四、填空题:1.____________指的是组织成员共同认可的用以评价事物和用来指导行为方式的准则与观点。
2.波特提出的三大竞争战略框架是、低成本领先和。
3.组织是具有明确目标导向和精心设计的结构与有意识协调的活动系统,同时又与保持密切联系的社会实体。
4.组织目标划分为正式目标与。
五、简答论述:1.组织结构单个关键要素2.简述事业部式组织结构的优劣势六、案例分析题:成都中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结构的变革1.公司创立ZD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西南地区一家民营的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
创立之初,依靠四川大学机电学院的科研技术水平,租用学校内科技楼一间办公室开展业务。
公司共8名员工,刘总自己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总的夫人为总经理助理兼管财务,其余6人都是销售人员。
公司主要从事IT产品的代理和销售业务,产品以硬件为主,同时为用户提供网络建设和应用服务、开发各种软件。
所有人都要求完成一定的销售任务,年营业额曾达到300万元,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产业组织学习题详解

产业组织学习题详解产业组织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企业和产业之间的权力结构、市场结构以及竞争策略等问题。
通过学习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竞争的本质,分析企业策略的基础和结果,并为实际经济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一、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1.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存在的企业数量以及企业之间的相对规模和力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2. 市场行为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特定市场环境下所采取的策略和行动。
企业会根据市场需求、成本结构和竞争对手等因素进行决策,包括定价、广告促销、产品创新和渠道管理等。
市场行为对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绩效有重要影响。
二、竞争策略与竞争力1. 竞争策略竞争策略是指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行动。
常见的竞争策略包括成本领先、差异化、专业化、集中化和低成本等。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竞争策略。
2. 竞争力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出的能力。
竞争力的提升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技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等方式来实现。
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长期发展。
三、市场竞争与市场绩效1.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指在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基础上,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和利润所进行的竞争活动。
市场竞争可以有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刺激企业创新和提高消费者福利。
2. 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衡量市场竞争结果的指标,通常包括市场结构效率、产业收益率和消费者福利等方面。
市场绩效的高低受到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规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产业政策与市场监管1.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对特定产业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的政策措施。
通过产业政策可以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和改善市场环境,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2. 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公平竞争而进行的监管行为。
产业组织复习题

产业组织复习题第一章导论1、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2页)(1)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
所谓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或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结构及其关联性,也称企业组织结构或企业结构。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产业组织构成,即资源在企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集中还是分散,由哪些类型的企业构成,这些企业各占多大比例等。
第二,产业关联性,即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竞争还是协调。
第三,产业组织的功能,即产业组织的效率,上述产业组织将产生何种市场绩效。
产业组织理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产业组织功能的最大化即最佳的产业组织效率或经济效益。
(2)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由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也同样包括这两个方面。
①实证研究方法:产业实验室研究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计算机在实验室内观察现实市场中无法观察到的某项变量,如信心、边际成本等对产品价格进而对企业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的影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历史纵向数据为样本,根据系统观测得到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来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横断面分析——以同一时期的横向数据为样本的研究方法;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双线性模型等。
②理论研究方法:传统的价格理论研究方法;交易成本分析方法;博弈论(非合作博弈理论)。
2、简述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理论观点的主要区别。
(第6页、第10页、第20页)20世纪30—50年代,以美国哈佛大学的梅森和他的学生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并建立了系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1959年贝恩所著的《产业组织》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在对过去的产业组织理论和政策进行反思和对哈佛学派的理论进行批评的过程中,以施蒂格勒、德姆塞茨等人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开始崛起,逐步取代哈佛学派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主流学派。
《产业组织理论》期末考试(B)卷参考答案

《产业组织理论》期末考试(B)卷参考答案09级产业组织理论参考答案(B卷)一、名词解释(24分,每个题为4分)1、范围经济:当单个企业生产两种或更多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总成本时,即存在范围经济。
2、沉没成本:是指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回收或不可逆性产生的承诺价值。
3、市场集中度:是表示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
4、三级价格歧视:消费者被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群体,也就是整个市场被划分为不同的分市场,厂商对每个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在同一个分市场上,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是相同的,但价格在不同的分市场上是不同的。
三级价格歧视是日常经济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定价形式。
5、卡特尔:是指那些希望限制产量、控制市场、增加行业利润而联合在一起的独立企业联盟。
这是有明确的合谋协议,也就是说蓄意的勾结行为。
6、X低效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用来说明免受竞争压力的保护不但会产生资源市场配置的低效率,而且还会产生另外一种免受竞争压力的企业明显存在超额的生产成本。
二、简答题(60分,每个题10分)1、解释三种价格歧视的概念(1)一级价格歧视:又叫完全价格歧视。
在一级价格歧视中,厂商不但事先了解了市场出清价格,而且还要知道每个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就是厂商完全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厂商此时对每位消费者收取一种不同的价格,该价格正好等于消费者愿意为每单位产品所支付的最高价格(只要这个价格超过生产的边际成本),这样厂商就攫取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3分)(2)二级价格歧视:通过消费者对不同的消费组合的自我选择来进行价格歧视。
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依据不是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而是根据消费者所购买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3分)(3)三级价格歧视:消费者被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群体,也就是整个市场被划分为不同的分市场,厂商对每个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产业组织理论练习题附部分答案

1、假设在美国市场上提供航空服务的公司为两家,波音和空客。
航空服务只在美国市场上销售。
美国市场上的需求曲线为:B A Q Q P --=100。
两家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是:10==AC MC ;这里假设固定成本等于500,所以总成本为:Q TC 10500+=。
(单位百万)。
求(1)两企业的古诺纳什均衡产量和价格。
假设美国对波音给予一定的补贴,每单位的产品给予300万美元的补贴,那么新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是多少?解:(1) 波音的利润曲线是:B B B TC PQ -=π 由于:0=∂∂BB Q π。
可得波音的反应曲线:A B Q Q 5.045-=和空客的反应曲线B A Q Q 5.045-=。
联立方程可解得:4060100;30=-===P Q Q A B(2)A B Q Q 215.46-=; 空客的反应曲线不变。
2、一个垄断者能够以常数(和边际)成本5==MC AC 美元生产。
该厂商面临一市场需求曲线P Q -=53。
(a )计算这个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并算出它的利润。
(b )假设第二个厂商加入该市场。
1Q 为第一个厂商的产量,2Q 为第二个厂商的产量。
市场需求曲线现在由P Q Q -=+5321给出。
设第二个厂商与第一个厂商有相同的成本,将各厂商的利润写成1Q 和2Q 的函数。
(c )假设(与古诺模型中一样)个厂商在假定它的竞争者的产量固定时选择其利润最大化产量水平。
求出各厂商的反应曲线(即根据它的竞争者产量求出它所需要的产量的规则)。
(d )计算古诺均衡(即给定竞争者的产量,两厂商都选了自己所能选的最好的1Q 和2Q 的值。
求出市场价格和各厂商的利润。
解:(a )为了使利润Q Q Q 5532--=π最大化,我们导出0482=+-=Q dQ d π。
24=Q ,故29=P ,利润等于576。
(b )2153Q Q P --=,121211111553)(Q Q Q Q Q Q C PQ ---=-=π和222212222553)(Q Q Q Q Q Q C PQ ---=-=π。
产业组织期末考试试题

产业组织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结构”是指:A. 企业在市场中的地理位置B. 企业在市场中的规模大小C. 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产品差异化程度D. 市场中企业的产品种类数量2. 以下哪个不是市场结构的类型?A. 完全竞争B. 垄断竞争C. 寡头竞争D. 完全垄断3. 产业组织中,企业之间的“价格战”通常发生在哪种市场结构中?A. 完全竞争B. 垄断竞争C. 寡头竞争D. 垄断4. 以下哪项不是企业战略行为的类型?A. 价格竞争B. 产品差异化C. 市场退出D. 垂直整合5. 企业在市场中的“市场力量”主要取决于:A. 企业的规模B. 产品的独特性C. 企业的市场份额D. 以上都是6. 产业组织理论中,"进入壁垒"是指:A. 新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B. 新企业进入市场所面临的法律障碍C. 新企业进入市场所面临的经济障碍D. 新企业进入市场所面临的技术和资本障碍7. 以下哪项不是市场退出的原因?A. 成本过高B. 市场需求减少C. 利润最大化D. 竞争加剧8. 企业在制定价格策略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 成本B. 竞争对手的定价C. 消费者的支付意愿D. 政府的干预9. 产业组织中,“产品差异化”的目的在于:A. 减少竞争B. 提高价格C. 增加市场份额D. 提高消费者满意度10.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企业规模经济的因素?A. 固定成本B. 可变成本C. 企业的生产技术D. 企业的地理位置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产业组织理论中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及其特征。
2. 描述“寡头竞争”市场结构下企业可能采取的策略,并给出至少两个例子。
3. 解释“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概念,并讨论它们对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市场力量”对企业定价和市场行为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产业组织理论习题答案

产业组织理论习题答案产业组织理论习题答案产业组织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市场中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
在学习产业组织理论时,通过解答习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下面将针对几个常见的产业组织理论习题进行解答,帮助读者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
一、垄断市场的均衡分析1. 垄断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如何确定?在垄断市场中,垄断者是唯一的供应者,可以通过调整价格和产量来最大化利润。
均衡价格和产量的确定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市场需求曲线和垄断者的成本曲线。
首先,垄断者需要了解市场需求曲线,即市场上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根据需求曲线的形状,垄断者可以选择不同的价格和产量组合。
一般来说,垄断者会选择价格较高的组合,以最大化利润。
其次,垄断者还需要考虑自身的成本曲线,即生产单位商品所需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垄断者可以确定最优产量,即使得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产量。
综上所述,垄断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由垄断者根据市场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来决定。
二、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策略2.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寡头企业如何选择竞争策略?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市场上只有几个大型企业,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寡头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竞争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和获得更高的利润。
一种常见的竞争策略是价格竞争。
寡头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增加销量和市场份额。
然而,价格竞争可能导致利润下降,因此企业需要谨慎考虑。
另一种竞争策略是非价格竞争,即通过其他手段来吸引消费者。
例如,企业可以提供更好的产品质量、增加广告宣传、改进售后服务等。
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可以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寡头企业还可以选择合作竞争策略,即通过合作与其他企业形成联盟,共同抵制竞争对手。
这种合作可以包括价格协调、市场分割、技术共享等。
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减少竞争的激烈程度,稳定市场份额和利润。
综上所述,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策略包括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和合作竞争,企业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力来选择合适的策略。
产业组织理论习题答案

产业组织理论习题答案产业组织理论习题答案【篇一:产业组织理论作业题】名词解释产业:产业既可以指工业,又可以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个具体产业部门。
战略关联分类法:按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政策中的不同产业地位来划分产业的分类方法。
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朝某一战略目标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
交易费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产生的费用,它包括四个部分:交易双方事前的信息搜寻费用;协议协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因协议不完全性导致事后修改产生的费用;因不确定性导致的最终损失。
资本专用性:它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双方交易的过程中,有些投资是专用性的,是专门为特定交易过程进行的投资,这些专用性投资无法挪作他用,或者挪作他用的成本非常高,也或者是挪作他用会导致资产的大幅度贬值。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用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是一门用来分析、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涉及市场运行问题的应用经济理论。
马歇尔冲突:大量生产的好处是和“组织”相关联的,而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阻断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垄断的发展,即规模经济和垄断的弊病。
市场结构:是对市场内竞争程度、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动。
市场绩效:在一定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运行的最终产生的经济后果。
产业组织政策:为了促进资源在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用以引导和干预市场行为的政策。
行业集中度:即行业规模分布状况。
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与整个行业或市场的份额最常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中国社会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见下表。
K=│50.1%-83.5%│+│23.0%-7.4%│+│26.9%-9.1%│=66.8%,结果表明在47年间总体变动为66.8%。
年平均结构变动值=66.8%/47=1.42%。
K
1
=[(50.1%-83.5%)/83.5%]×100%=-40%,结果表明第一产业份额下降。
同理,K
2=210.8%(份额上升),K
3
=195.6%(份额上升)。
例:设第一阶段(t期)为1978~1990年,第二阶段(t+1期)为1990~1999年,具体数据及计算过程见下表。
由此可得:
M+
1978~1990
=0.3509/[(0.3675)1/2×(0.3445)1/2]=0.9862,
θ1978~1990=arccos0.9862=9.53°。
同理,M+
1990~1999=0.9794,θ
1990~1999
=11.65°。
说明三次产业在两个阶段均有变化,且夹角变化在增大,即产业结构转换呈现了加速的趋势。
例: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比较,见下表。
也就是说,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产业结构水平与发达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20、30年代水平接近。
简化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例:三次产业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简表见下表*。
例: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直接消耗矩阵和完全消耗矩阵。
a 11=x
11
/q
1
=20/200=0.10,以此类推可得:
0.10 0.12 0
A*= 0.35 0.28 0.25
0 0.22 0.15
已知:
1.1963 0.2191 0.0644 C= 0.6390 1.6430 0.4833 0.1654 0.4253 1.3066
由B=C-I可得:
0.1963 0.2191 0.0644
B= 0.6390 0.6430 0.4833
0.1654 0.4253 0.3066
例:将投入产出行模型改写为增量形式,即△q=(I-A)-1△f,以表*为例,最终需求为f=(120,225,145)T。
若预测期工业的最终需求变为140,农业的最终需求变为200,其他产业的最终需求变为185,即:f'=(140,200,185)T,△f=(20,-25,40)T,则对预测期各产业部门的影响为:
△q
1.1963 0.2191 0.0644 20
1
= 0.6390 1.6430 0.4833 -25 =(21,-9,45)T
△q
2
0.1654 0.4253 1.3066 40
△q
3
也就是说工业的总产品增加了21,农业的总产品减少了9,其他产业的总产品增加了45。
例:将相对价格模型改写为增量形式,即△p=[(I-A)-1]T△-y,以表*为例,可得各项分配系数列向量分别为:
D=(30/200,50/510,40/300)T=(0.15,0.098,0.133)T,同理,V=(0.25,0.176,0.30)T,M=(0.15,0.118,0.167)T,f=(D+V+M)=(0.55,0.392,0.6)T。
假设△D=0.10,△V=0,△M=0,则有:
1.1963 0.6390 0.1654 0.10
△p=[(I-A)-1]T△(D+V+M)= 0.2191 1.6430 0.4253 0
0.0644 0.4833 1.3066 0
=(0.11963,0.02191,0.0064)T
即当折旧额提高10%时,工业产品价格提高11.96%,农业产品价格提高2.19%,其他产业产品价格提高0.64%。
例:以表*为例,当农业产品价格提高10%后,它对工业和其他产业产品价格
的影响为:
△p
1 c
21
0.6390 0.0389
△p
3 = c
23
×(△p
2
/c
2,2
)= 0.4833 ×(10%/1.6430)= 0.0294
即工业产品价格提高了3.89%,其他产业产品价格提高了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