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红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怀念红狐》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学会坚持与勇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怀念红狐》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教学难点:(1)领悟作者对红狐的怀念之情,理解红狐在作者心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怀念红狐》文本及相关注释资料。

2. 红狐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3.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红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难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共同解决问题。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如对红狐的怀念、对自然的热爱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5. 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怀念红狐》精美优质教案(5篇范例

《怀念红狐》精美优质教案(5篇范例

《怀念红狐》精美优质教案(5篇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四章《怀念红狐》。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红狐的形象特征及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探讨作者通过红狐所表达的怀念情感;学习并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红狐的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感受作者对红狐的怀念之情。

3.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红狐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中的运用。

重点:课文阅读理解,分析红狐形象特征;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红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红狐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红狐的形象特征和象征意义。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红狐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红狐形象特征:美丽、聪明、神秘、善良等。

2. 红狐象征意义:怀念、美好时光、失去的纯真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运用修辞手法,写一篇以“怀念”为主题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与红狐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提高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红狐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中的运用。

2. 课文阅读理解,分析红狐形象特征。

3. 修辞手法的讲解与实践。

一、红狐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中的运用2. 失去的纯真的象征:红狐在文中被描绘成一种纯洁、无暇的生物,它与人类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象征着人们失去的纯真年代。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怀念红狐》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能够把握作者通过对红狐的怀念,表达出的对自然、生命和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文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怀念红狐》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思考。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探讨课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红狐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联。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怀念红狐,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1)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写作、讨论等,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怀念红狐》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课外阅读材料:提供相关的文章和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视野。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红狐的生活环境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红狐的可爱和神秘。

2.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七、教学步骤1. 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简要回顾课文《怀念红狐》的情节和主要内容。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怀念红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红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描写动物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红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描写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描写动物的方法和技巧,写出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文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红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学生对红狐有初步的了解。

阅读法:组织学生阅读《怀念红狐》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红狐的怀念之情,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怀念红狐》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写作法:让学生运用描写动物的方法和技巧,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红狐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红狐的美丽和可爱。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红狐吗?为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怀念红狐。

讲授新课讲解红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红狐是一种夜行性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

它们的听觉和嗅觉非常灵敏,能够听到和闻到很远的声音和气味。

红狐的毛色非常鲜艳,通常是红色或橙色的,非常漂亮。

讲解描写动物的方法和技巧:描写动物可以从外貌、动作、声音、习性等方面入手,要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怀念红狐》组织学生阅读《怀念红狐》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红狐的怀念之情。

阅读要求: (1)圈画出文中描写红狐的语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红狐的。

(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怀念红狐,红狐给作者带来了什么启示。

1. 2. 3. 1. 2. 1. 2. 3. 4. 1. ◦ ◦ ◦ 2. ◦ ◦ 3. ◦ ◦讨论《怀念红狐》组织学生讨论《怀念红狐》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怀念红狐》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怀念红狐》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怀念红狐》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册,具体章节为《怀念红狐》。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文章的意义,学习生词、短语,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作者对红狐的怀念之情,探讨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词、短语,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培养环保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对红狐的怀念之情。

重点:学习生词、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红狐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红狐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生词、短语: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进行讲解,巩固学生记忆。

3. 课文解读: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逐步理解作者对红狐的怀念之情。

4.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怀念红狐2. 生词、短语:狡猾、机警、怀念、保护等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4. 保护野生动物:方法、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红狐的印象,以及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2. 答案示例:我对红狐的印象是聪明、机警、可爱。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减少人类活动对它们生活环境的破坏,提高环保意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词、短语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野生动物的生活状况,了解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提高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词、短语的学习与运用2. 课文结构的分析3. 作者情感的解读4. 保护野生动物的讨论与实践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词、短语的学习与运用重点关注生词、短语的含义、用法和拓展。

《怀念红狐》精品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怀念红狐》精品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怀念红狐》精品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八册第三章,详细内容为《怀念红狐》一文。

该文通过描述作者与红狐的几次相遇,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倡导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学会概括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学会概括文章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红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学会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怀念红狐》2. 生字、新词:狡猾、机敏、友善、生态环境等。

3. 文章结构:描述感悟倡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2)谈谈你对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看法。

2. 答案:(1)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共享地球家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动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参加环保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2.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学会解题方法。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一、教学难点解析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如红狐的形象、动作、神情等,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红狐的喜爱之情。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怀念红狐》。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红狐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提高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课文为素材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2)感受作者对红狐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怀念红狐》。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红狐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和深层含义。

(2)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 案例教学法:以课文《怀念红狐》为例,分析文章结构、表达技巧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怀念红狐》文本及配套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 课堂讨论问题清单。

3. 学生写作草稿纸和评价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配套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查找资料了解红狐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结构,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主题“怀念”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情感体验。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怀念红狐》。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红狐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学会分析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散文,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怀念红狐》。

(2)理解红狐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

2. 教学难点:(1)分析红狐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理解作者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怀念红狐》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红狐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景物描写训练:(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景物描写的技巧。

(2)学生仿写景物描写,提升写作能力。

5. 情感表达训练:(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情感表达的技巧。

(2)学生仿写情感表达,提升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如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

(2)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语言表达、构思创意等。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细致的人物刻画,并且通过这种人物刻画感受人与狐之
间的感人之情
2.体会本文时间空间交错结合的写作特色
3.理解作者平等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朗诵视频)时常感动于诗人海子的这首诗,感动于他对这个世界、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一种关怀,我把这份感动带给大家,我们一起分享。

实际上不仅是一首好的诗歌,一篇好的文章也可以打开你我的心扉,波动你我的心弦,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刘志成的《怀念红狐》,用心去体会那一份感动。

(二)作者简介
刘志成,男,西部散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3年生于陕西神木秃尾河上游的一个小村。

有散文集《魂牵梦系黄土地》、《塞北风情录》、《边地罹忧》、《大道通天》等。

文学界人士曾评论刘志成的散文是“对本质的,原始形态生命意义的珍爱和张扬”。

“内蒙古2003文学年”曾被文学界人士誉为是“刘志成散文年”。

刘志成是贫瘠、荒凉的陕北边地走出来的一个吃够了苦、受够了罪的民工和“盲流”。

经历坎坷、苦难。

辍学,失恋,离婚……他都遭遇过。

他流浪过,蹬过三轮车,挖过煤,干过地方报纸编辑。

苦难给了他卑微和绝望,也给了他灵感和辉煌,使他成了作家,得以步步逼近自己为之受难的梦想——文学——他个人的宗教。

这样的人生历练让作者始终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感知世界,以一种悲伤感伤忧虑的沧桑情愫来体察着人生。

他的作品也是对自然、人类、社会表现出一种发自肺腑的忧患与终极关怀。

(挫折磨难有时候也是一种财富,正是这些特殊的人生历练使作者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体察人生,写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我们要从他们的文字中领悟一种精神,一种有价值的人生的体验。

也正如我们接触过的苏轼、李清照、李煜、辛弃疾等词人,他们的文学成就与他们坎坷的一生是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要勇敢的接受磨难挫折的挑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这篇文章的题目叫《怀念红狐》,所谓怀念,就是对往事的思念、追忆,那么我与红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作者无法释怀呢,请一位同学简洁的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情节)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文中分别找出对我、父亲、母亲的细致描写的地方
(四)问题探究一(学生组合分为三个小组,明确:“我”为一组,“父亲”为一组,“母亲”为一组)
具体分析:
我:火、恨-----心一软-----心一紧(感动)
①为什么会恨?鸡----学费----侵犯了自身利益
②“我心一软,想放下狐崽。

”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会心软?-----不忍、怜悯之心
“但又没放”说明在犹豫、矛盾为什么想放又没放?-----放了心里不解气,火没处发泄。

这种举动其实是出于报复。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心一横,吐了口唾沫”为什么要能吐唾沫?----强硬起心,无毒不丈夫,不硬的话,估计就放下了,那仇就报不了了。

这二个举动和犹豫恰恰就让我们偷窥到作者内心一丝不忍和怜悯,已经触动了它。

③“心一紧”为什么一紧?------替红狐担忧那心里还恨吗?还想报复吗?为什么?-----被红狐的母爱所感动(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颤抖”——狐崽颤抖的同时其实也是作者内心的颤抖,恻隐之心的体现。

“跳下地,拉开门”——他为什么要拉开门?对红狐的担忧,其内心立场已经站到红狐这一边来了。

明确:作者通过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红狐的态度:由最初的仇恨到最后的感动。

那只有作者一个人感动吗?还有父亲、母亲。

下面我们来看父亲的情感怎样变化。

2.估计学生会“父亲”——“响响”“死死抱住”,“母亲”——“无奈”“唉声叹气”“抱”“轻轻”
于是将明确父亲:烦闷-----掩不住喜悦-----死死地抱住①“响响的抽烟声”-------
人在什么心情下会抽烟-----烦闷他为什么而烦?------学费,为子女而愁而烦牵动父母喜怒哀乐的都是子女
②“掩不住喜悦”-------儿子的学费有着落了(他有没有考虑到红狐的感受) ③“死死地抱住”-------费尽全力、拼命保护红狐,不让它咬伤红狐
他还想去报复红狐吧?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四只红狐对他们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觉得他们家庭条件怎样?从哪看出来?--------“荒地”“攒”
总结: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能这样对待红狐,完全是体现了纯朴的农民身上人性的善良。

3.这样的情感在母亲身上体现得更为动人!母亲:唉声叹气-------精心喂养------轻轻地放
于是将明确一个普通的母亲,为了尽力培养自己的孩子成长,把解决儿子求学的希望寄托在一只花母鸡身上,而母鸡横遭不测,无比无奈的情况下,面对仇人的孩子,却能以独特的母性的仁慈细心照顾一群狐崽。

而当看到痛失做子女的红狐跪求的凄惨场面时,更表现出为人之母的伟大、博爱情怀,毅然放走了狐崽,让它们母子团聚。

因为她自己也是一位母亲,更能理解红狐。

(五)问题探究二(时间和空间是叙事的两大顺序,本文选取了哪两个场景分别展开叙述。


小组合作,可自行分为“时间”“空间”两个小组,分工合作
时间——遭遇红狐(倒叙)——红狐偷鸡——捉其幼崽——红狐跪求——释放狐崽
沙丘:人与狐之间的对立
空间 庭院:人与狐的感人之情
作者的写作顺序:遭遇红狐——红狐偷鸡——捉其幼崽——红狐跪求——释放狐崽 明确:作者采用时空交错的结构形式,将故事的时间线打乱,重新剪接组合,以人狐遭遇开篇,先声夺人,引人耳目,使情节直接聚焦到人狐对峙关系的对立上,笔墨更集中,主题更突出。

时空交错
揭示主题
本文选取了“沙丘上”“庭院中”两个场景展开论述,散文中的矛盾冲突是值得注重的。

我和红狐因失鸡、偷鸡产生矛盾,这一矛盾因为沙丘上的挑衅、劫走幼崽更
加激化,最后因红狐舍命求子和家人的怜悯最终解决,这一场景又是在庭院里完
成的。

这样使得情节完整,简单,动人。

(六)思考总结
在回过头去思考文章为什么要以“怀念红狐”为题,为何怀念?
明确: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经走了”,这种东西即人类美好的情感,人们对动物的爱怜、同情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对生命的漠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