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焊接变形的控制
论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及控制方法

论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及控制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及控制方法引言船舶建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薄板焊接是船舶建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薄板焊接是指焊接材料的厚度在3mm以下的焊接工艺,它在船体的制造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薄板焊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焊接变形问题,给船舶建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及控制方法。
1.1 薄板焊接的变形原因薄板焊接的变形主要是由于焊接热量引起的材料收缩和内部应力的释放所致。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区域受到高温热源的影响,材料会发生热胀冷缩的变形。
焊接会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产生内部应力,导致材料受力不均匀,最终产生变形。
1.2 变形对船舶建造的影响薄板焊接的变形会对船舶的结构造成影响。
焊接变形会导致船舶外形的变形,影响船舶的外观和水动力性能。
变形还会影响船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加速船体的疲劳破坏,从而影响船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控制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是船舶建造中的重要问题。
2.1 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为了减少薄板焊接的变形,可以采用适当的焊接工艺。
可以选择低热输入的焊接方法,如脉冲MIG焊、激光焊等,以减少热影响区的大小和热变形。
采用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方法,通过控制材料的温度和冷却速率来减小焊接变形。
2.2 采用预制配合和辅助支撑装置对于大型船舶薄板的焊接,可以采用预制配合和辅助支撑装置的方法来控制焊接变形。
预制配合是在焊接前就进行材料的加工和拼焊,通过预先控制材料的形状和尺寸,来减小焊接变形。
在焊接过程中,可以使用辅助支撑装置来支撑和固定焊接区域,从而减小焊接变形的影响。
2.3 采用适当的尺寸设计和工艺控制2.4 对变形进行补偿和调整在薄板焊接后,可以对焊接变形进行补偿和调整。
这主要包括局部加热、局部拉伸和修正焊接接头等方法,来恢复材料原本的形状和尺寸,减小焊接变形的影响。
结论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是船舶建造中的重要问题,对船舶的外观、水动力性能、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等都会产生影响。
薄板焊接工艺及焊缝质量控制

薄板焊接工艺及焊缝质量控制薄板焊接是指在薄板材料上进行焊接的一种工艺。
薄板材料的厚度一般小于3mm,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焊接温度、焊缝形状以及材料的变形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薄板焊接的工艺及焊缝质量控制方法。
1. 工艺选择选择合适的工艺对于薄板焊接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薄板焊接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工艺:TIG焊、MIG焊和电阻焊。
TIG焊适用于焊接较薄的不锈钢、铝和镍合金等材料;MIG焊适用于焊接较薄的碳钢、低合金钢和不锈钢等材料;电阻焊适用于焊接镀锌钢板和冷轧板等材料。
2. 焊接温度控制薄板焊接时需要控制焊接温度,以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材料变形或者产生焊接缺陷。
一般来说,焊接温度应控制在材料的固相变温度以下,同时尽量避免过高的焊接速度和过长的焊接时间。
3. 焊缝形状控制薄板焊接时,焊缝的形状也是需要控制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焊缝应具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同时焊缝的形状应呈现出适当的倾斜,以提高焊接强度和抗热裂性。
4. 材料变形控制薄板焊接过程中,材料的变形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为了避免材料变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适当的钳工夹具定位焊件,减少焊接时的变形;合理选择焊接顺序,从而减少变形的程度;采用预热和逐层焊接的方法,以控制材料的变形。
焊缝质量控制是保证薄板焊接质量的关键。
常用的方法包括:视觉检查、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和磁粉检测等。
视觉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肉眼观察焊缝表面的质量来判断焊接质量。
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和磁粉检测可以检测焊缝内部的缺陷,例如气孔、夹杂物和未焊透等问题。
在进行焊接质量控制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合适的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以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控制焊接参数,包括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等;掌握合适的焊接技术,包括焊接的角度、旋转和侧推等;加强培训和质量意识,提高焊工的技能和质量意识。
薄板焊接工艺及焊缝质量控制是保证薄板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控制焊接温度和焊缝形状、合理处理材料变形以及进行有效的焊缝质量控制,可以提高薄板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不锈钢薄板焊接变形的控制方法及防治措施

不锈钢薄板焊接变形的控制方法及防治措施摘要:在现代工业生产、机械制造等领域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项加工制造技术水平全面提高,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不锈钢薄板是一项常见的材料,在制造过程中一般需要采用焊接工艺,但是受到材料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问题,为了确保焊接质量,需要加强对变形的控制。
因此,本文将对不锈钢薄板焊接变形的控制方法及防治进行深入探究,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不锈钢薄板;焊接变形;原因分析;控制方法;防治措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锈钢薄板焊接是一项常用工艺,比如在制作不锈钢罐、不锈钢槽等产品时,需要将不锈钢薄板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如果没有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不锈钢薄板很容易出现变形问题,引起鼓包等现象,不仅影响美观性,还会对质量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明确不锈钢薄板焊接变形容易产生的原因,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做好预防,确保不锈钢薄板焊接质量达到要求,从而能够提升产品质量,需要全面落实焊接工艺控制工作。
1不锈钢薄板焊接产生变形的主要因素分析不锈钢薄板焊接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变形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加工精度,还会降低焊接质量,变形问题所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如下几项:(1)焊接过程中的热影响。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部位的温度会不断升高,导致材料产生热膨胀,在冷却后材料就会收缩,从而导致焊接变形。
因此,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和焊接时间是降低变形的重要手段。
(2)焊接布局和工艺参数。
例如,如果焊接接头的长度过长,会导致焊接变形增加;如果焊接速度过快,则会导致焊接变形增大,所以在不锈钢薄板焊接中,合理的布局和工艺参数是减少变形的关键[1]。
(3)材料选择。
不锈钢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大,且导热系数较低,容易产生变形,所以在选择材料时需要尽量选用热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并且控制热输入,避免产生过多的热量。
论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及控制方法

论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及控制方法船舶薄板焊接作为船舶制造中至关重要的工艺环节,关乎船舶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
薄板焊接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面临着变形问题,这些变形问题会对船舶的结构强度和外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控制薄板焊接变形是船舶制造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及其控制方法展开深入探讨。
一、船舶薄板焊接变形问题1. 变形类型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主要包括翘曲、翻边、扭曲和变厚等。
翘曲是指焊接接头两侧的变形,会导致板材产生凸起或凹陷;翻边是指板材焊接接头两侧产生的夹角状变形;扭曲是指板材出现的螺旋状或弯曲状变形;变厚是指焊接接头处板材的厚度增加。
这些变形不仅会影响船舶外观质量,还会影响船舶的结构强度和航行性能。
2. 变形原因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是由于焊接热量引起的板材收缩和内部残余应力所致。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热量会使板材局部膨胀,当焊接完成后冷却收缩,会导致板材产生变形。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也会对板材造成一定的影响,进一步引起板材的变形。
1. 采用适当的焊接工艺为了控制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首先要采用适当的焊接工艺。
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焊接参数和焊接顺序,可以有效减少焊接热量对板材的影响,从而降低板材的变形。
可以选择高效率的焊接方法,如激光焊接和电子束焊接,这些方法焊接热量小,可以减少板材的变形。
2. 使用预应力支撑技术在船舶薄板焊接过程中,可以采用预应力支撑技术,通过在板材焊接接头两侧设置支撑件,对板材进行预应力支撑,减少焊接热量引起的变形。
预应力支撑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板材的翘曲、翻边和扭曲等变形,提高船舶薄板焊接的质量。
3. 采用残余应力消除技术为了控制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可以采用残余应力消除技术。
通过在板材焊接接头处进行局部退火处理或机械加工,可以减少板材的残余应力,从而减少板材的变形。
这种方法可以针对板材的变厚等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4. 优化焊接顺序在船舶薄板焊接过程中,要合理选择焊接顺序,优化焊接顺序可以减少板材的变形。
论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及控制方法

论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及控制方法船舶薄板焊接是船舶制造中非常重要的工艺之一,它主要用于船体结构的拼接和加强,因此焊接质量和变形控制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船舶薄板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变形问题,如焊接变形、热变形和残余应力等,这些问题会对船舶结构的是否安全和合格产生重要影响。
控制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从变形问题的原因出发,探讨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及其控制方法。
一、船舶薄板焊接变形问题的原因1. 焊接过程中的热变形船舶薄板焊接过程中,焊缝区域受到高温作用,会引起局部的膨胀膨胀和收缩,从而导致热变形。
热变形是船舶薄板焊接中最主要的变形方式,尤其是对于较大尺寸的焊接组件来说,热变形会对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2. 焊接残余应力在船舶薄板焊接完成后,焊接区域残留有残余应力,这些残余应力会对船舶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会直接影响船舶的结构安全和船舶的使用寿命。
3. 材料变形船舶薄板焊接时,焊接区域的材料会受到各种变形的影响,如拉伸变形、弯曲变形等,这些材料变形也会对船舶的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船舶薄板焊接变形问题的控制方法1. 焊接工艺的优化在船舶薄板焊接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焊接工艺来控制焊接变形。
在焊接参数选择时,可以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来减小焊接区域的热影响区和热输入,从而减小焊接变形。
2. 预应力控制通过预应力控制来减小船舶薄板焊接的残余应力,预应力控制主要有拉伸预应力和压缩预应力两种方式。
通过预应力控制,可以有效减小船舶薄板焊接的残余应力和变形。
4. 改善材料的变形性能在船舶薄板焊接中,可以通过改善焊接材料的变形性能来减小焊接变形。
可以选择具有较好变形性能的船舶焊接材料,从而减小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
5. 使用变形补偿装置在船舶薄板焊接中,可以使用变形补偿装置来减小焊接变形。
可以采用板材夹具、气垫和拉伸装置等来减小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
船舶薄板焊接变形问题的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焊接工艺、预应力控制、温度控制、材料变形性能和变形补偿装置等多种因素。
薄板焊接单侧加热变形原因

薄板焊接单侧加热变形原因
薄板焊接单侧加热变形的原因主要在于焊接过程中,焊缝及其周围区域受到不均匀的热输入,导致局部高温加热和快速冷却,进而产生热应变和压缩塑形应变。
这种不均匀的热输入会导致焊缝及其附近区域产生纵向挠曲变形和角变形等。
此外,焊接方法、点固焊工艺、装配应力、焊接程序、焊接尺寸和板厚等因素也会影响薄板的焊接变形。
要有效控制薄板的焊接变形,可采取以下措施:
1.焊前控制措施:使用刚性固定法,增加焊件的刚性;保证装配的几何尺寸,
减少焊接装配过程中引起的应力;采用较小直径的焊条进行点焊(定位焊),增加焊件刚性。
2.焊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减少加热阶段产生的纵向塑性压应变;增大冷却
阶段的纵向塑性拉应变,在焊接过程中使用相应夹具、强迫冷却焊接区、减少焊接热输入或采用温差拉伸等方法减小变形。
3.焊后控制措施:采用多点加热的方法矫正薄板焊后的凹凸变形,加热点直
径一般不小于15mm。
加热时,点与点的距离应随变形量的大小而定。
根
据焊后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机制,通过对缝隙试样、板条及板块试样强制
变形焊接后再进行热处理,可防止薄板焊接构件的焊后回弹变形,稳定构
件尺寸。
薄板变形控制(焊接工艺)

钢船体由铆接改为焊接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但同时又带来一个焊接变形问题,特别是厚度为2-4毫米的薄钢板焊接变形尤为严重,如何防止和控制薄板焊接变形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各船厂都在不断探索,但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套有效、完整的措施。
薄板船体焊接变形主要表现为:一根根肋骨构架印形于表的所谓“瘦马现象”;在纵向呈较大面积高低不平的“波浪变形”;在板格范围内局部高低不平的“凹凸变形”;由火工和敲打造成的“橘子皮效应”。
这些不同形式的焊后变形严重地影响了船体的外观质量。
船舶为了航速的需要尽量减轻船体重量,采用了高强需、■狂■莊向战>■=»度或较高强度的薄钢板,如上层建筑采用S =2.5-4毫米较高强度的903钢板,加工、装配后有较大的内应力,焊接后会比普通钢板产生更大的变形;同时,上层建筑在设计中不参与总强度计算。
这样对上层建筑的建造来说,防止薄板焊接变形便成了主要的质量问题。
导致薄板焊接变形的影响因素很多,目前对薄板焊接防变形技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工艺技术的研究。
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工艺试验后,在生产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主要措施如下。
优化板缝布置,精确控制余量优化板缝布置在施工设计图纸上,板缝的布置是根据船舶结构设计和板材的规格来决定的。
实际采购的板材规格往往与设计的规格有所不同,需要重新布置板缝;同时设计图纸中的板缝布置往往对工艺性考虑不周,容易引起焊接变形。
所以开工前必须仔细分析板缝布置情况,将实际的数据进行优化排列,以减少焊接引起的弯曲变形。
优化板缝布置的四个原则为:尽量把焊缝布置成与中心轴相对称;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把板缝设置在结构件附近,借助结构件的刚性来减少焊缝变形;在多板组成的壁板和平台尽量使用大板,减少焊缝数量;在焊缝相交中尽量布置成“十”字接头,避免“T”字接头的出现。
讲究余量分布,提高无余量下料装配率为了保证薄板结构装配的尺寸,在传统的施工工艺中,一般结构都留有一定的余量,留待装配时再进行切割。
论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及控制方法

论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及控制方法船舶薄板焊接是船舶建造中不可或缺的工艺,其焊接质量及变形控制对船舶的安全性和性能影响极大。
但由于薄板焊接过程中受到的热应力和冷却收缩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薄板变形,影响船体的几何精度和结构牢固性。
本文将探讨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问题及控制方法。
一、船舶薄板焊接的变形原因(一)热应力引起的变形焊接过程中,局部区域受到高温作用,由于板材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熔池的热膨胀系数,使板材受到了横向的压力,导致局部变形。
焊接完毕后,横向压力消失,板材受到冷却收缩的作用,引起纵向收缩等变形。
焊接过程中,为了保持板材的平整度,在焊接区域周围设有支撑架或底板等,但在完成焊接后,这些辅助支撑并不会完全消失,板材自身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塌陷、变形等现象。
(三)板材接口的变形在船舶薄板焊接中,通常采用间隙填充的方式,即在板材连接面上留下一定间隙,用焊丝或焊条填充连接。
但是填充过程中很难保证板材的对齐度,所以在填充后会对板材的形状和尺寸产生影响,容易导致板材的变形。
(一)控制焊接温度采用合适的焊接参数和焊接序列,低温高速度的焊接方式有助于减小局部高温区域的影响,降低热应力和变形程度。
另外,还可以采用预热的方式在焊接前加热板材,降低焊接应力和变形程度。
(二)采用合适的支撑结构在焊接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支撑结构能够有效地控制板材的塌陷和变形。
在支撑结构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板材的自重和焊接后的收缩变形,尽可能减小对板材的影响,保持板材的平整度。
(三)调整间隙尺寸在焊接前测量板材间隙的大小,对间隙进行适当调整,可以减小填充时对板材造成的影响,保证填充后板材的几何尺寸和形状。
(四)采用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焊接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的优点,可通过程序和工艺参数的优化来控制薄板的变形程度。
(五)使用补偿焊接补偿焊接是一种通过反向补焊来抵消轻微变形的方法。
采用补偿焊接有助于让板材恢复其原有的形态和尺寸,保证焊接连接及时得到补偿和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板焊接变形的控制
作者:刘瑞欣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
摘要:在薄板焊接工程中.焊接变形量的大小是衡量该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控制焊接变形是施工人员十分重视而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本文就煤气柜底板焊接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阐述控制薄板焊接变形的一些方法及一些初浅的见解,旨在类似工程中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薄板焊接变形控制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如何控制焊接应力和变形到最小是薄板焊接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控制薄板焊接工程的焊接变形不能单一行事,而应综合治理。
经验告诉我们,焊接工程中的焊接变形和焊后残余应力并不是两种孤立的现象。
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有机的,它们同时存在于同一焊件,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制约。
薄板焊接焊缝形式主要为对接和搭接。
但这两种焊缝形式产生的变形基本一样,出产生横向收缩和纵向收缩外,还会产生失稳翘曲变形。
在实际工程中要想获得最佳的理想状态。
使三种方式的应力和变形合理分布在该结构中,使之相互制约、相互控制,正负压力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下。
这一指导思想是控制大面积薄板焊接工程中焊接变形的有效途径。
本文就工程中常见的Wins(威金斯)煤气柜的底板焊接为例进行分析。
一、以8万m³Wins(威金斯)煤气柜的底板为例
煤气柜底板焊接工程是十分典型的薄板焊接工程。
底板面积为2640.74m2,焊缝总长为2795.38m 。
底板由中心板和内外环板组成。
中心板为δ=4.5mm厚钢板组成,内环板和外环板为δ=6mm钢板组成。
钢板材质均为Q235B。
二、技术难点
面积大,板比较薄,内外环板厚度不一致,为厚板与薄板对接,规范要求底板的平面度不大于60mm。
这就要求在施工时根据理论与施工经验来制定严格的施工工艺,稍不注意就会使产生较大的凸起,给后续施工带来很大的麻烦。
重新修理难度较大,同时会使生产成本大大地增加。
而此问题的产生原因归根到底就是由于焊接工程中由于对焊接应力和变形产生的机理不了解,不能合理地安排施工工艺而导致的结果。
因此,合理的施工工艺安排,是在掌握其产生机理原理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要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
三、焊接工艺及剖析
(一)分析焊接应力和变形产生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
焊接时局部不均匀的热输入是产生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决定因素。
而热输入是通过材料因素、制造因素和结构因素所构成的内拘束度和外拘束度而影响热源周围的金属运动,最终形成焊接应力的变形。
可以看出,材料因素主要为材料特性、热物理常数及力学性能(热膨胀系数α=f(t),弹性模量E=f(T),屈服强度σs= f(T),σs(T)=0的温度,Tk或称“力学熔化温度”以及相变等),在焊接温度场中,这些特性呈现出决定热源周围金属运动的内拘束度。
制造因素(工艺措施、夹持状态)和结构因素(构件形状、厚度及刚性等)则更多地影响着热源金属的外拘束度。
随焊接热过程而变化的内应力场和构件变形,称为焊接瞬态应力与变化。
而焊后,在室温条件下残留于构件中的内应力场和宏观变化,称为焊接残余应力与焊接残余变形。
由于焊接应力和变形问题的复杂性,在工程实践中往往采用试验测试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来掌握其规律,以期能达到预测控制和调整焊接应力与变形的目的。
(二)工艺措施及剖析
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和理论分析结果,不管哪种形式的底板,在焊接工艺上采取的工艺措施大致相同,其主要措施有:
①先焊短焊缝后焊长焊缝,采取分段退焊,由内向外依次进行。
②由数名焊工均布对称施焊,并可同时进行。
③采取措施用外力限制焊接变形。
④对受力大的部位,待其他焊缝焊完后,最后焊接。
其防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主要原理要点是:
①焊接后自由收缩
②减少焊接区与整体结构之间的温差
③使焊接应力尽量减少并均匀布置
(三)工艺措施的具体剖析
先焊短焊缝后焊长焊缝的基本原理
先焊短焊缝,将其由内向外焊接为一体,可自由收缩为一整体长条。
同理,焊完所有短缝,可得到焊接后自由收缩、基本无应力的若干长条。
然后再将个长条由内向外连接起来,也属于在自由收缩状态下成型,这样焊接应力很小,变形也很小。
反之,若先焊长缝,则将焊缝周围的板皆固定在长缝上,然后再去焊短缝,短缝必收缩,收缩时却受到长缝的限制而不能自由收缩,热胀时产生压应力,收缩时产生拉应力,因而存在较大的焊接应力,会产生很大的变形。
整个底板若都这样焊接或无次序地焊接,底板会产生更大的变形,定会导致底板大量的凸起变形,严重的甚至会报废,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2、所有焊缝均采用分段退焊法、由内向外依次基本原理
(1)分段退焊基本原理分段退焊的原理与间歇焊和减少焊接线能量的原理基本是一样的,主要时缩小焊接区与结构整体之间的温差,从而减少变形;同时由于头尾相接的焊接顺序,前一段焊缝刚冷却下来,后一段焊缝的热量就会给前一段一部分,使其得到一次退火的机会,同时减小了前后的温差,因而消除应力、减少变形。
根据实践经验,底板的分段退焊,应以一根焊条为一个循环,一根焊条约焊200mm,这样要比500mm~600mm一个循环变形要小的多。
这样焊的缺点是接头增加,降低美观程度,但比变了形再去处理变形要合算的多(连续焊的接头少且平滑)。
(2)由内向外依次进行的基本原理,应先焊靠近中心的短缝,然后再依次焊外围的短缝;长缝也是一样。
因为两板相焊,焊缝会产生横向收缩和纵向收缩,又因内部是封闭部位,外部属自由端(越往外越明显),由内向外可使焊缝的横、纵焊缝自由收缩;反之,若先焊外,自由端被固定,在焊内部时,焊缝的横、纵向收缩都会受到限制,因而产生较大应力,从而产生较大变形。
3、底层壁板与外环板的角焊缝焊完后再焊内外环板之间的对接焊缝
壁板位置是固定的,先焊底层壁板与外环板的角焊缝,使外环板自由收缩,再焊内外环板之间的对接焊缝,可最大限度减小变形量。
4、由多名焊工均布对称施焊的基本原理
在底板的焊接中也要由多名焊工均布对称施焊,这样可以防止由于不对称受热引起偏心力而引起变形,若对称受热,即使有应力存在,也不会引起变形,且越往外越明显,这是因为两侧的应力相等而又有足够的宽度,不会使中心板产生弯曲。
四、结论
工程实例告诉我们,薄板焊接的应力和变形的控制必须综合治理。
此工艺经实践证明对薄板焊接的应力和变形能有效地控制。
但在工程的实际运用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祝年焊接工程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
[2].焊接手册第三卷,焊接结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 2001.8
[3].翟洪旭翟艺铭翟润雪实用铆工经验与窍门精选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傅荣柏焊接变形的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