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太阳》优秀教案
太阳教案 《太阳》教学设计(优秀4篇)

太阳教案《太阳》教学设计(优秀4篇)体会“番茄太阳”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和对“自己”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如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太阳》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太阳》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理清段意。
3、讲读课文(13)学习太阳的远、大、热三大特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数字、比较等写作手法的好处。
课前准备:幻灯、字卡、有关文字投影。
学生收集太阳系行星、和睦后、恒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成果:1、字词方面:兽(shou)繁殖(zhi)蔬菜(shu)估计(gu)杀菌(jun)煤炭(tan)水蒸气(shui)治疗(liao)2、词义:传说:人们口头流传的关于某个人或事的叙述。
估计:对事物所作的大概推断。
繁殖:繁育,生殖后代。
寸草不生:连一寸小草也不生长,形容荒凉。
三、自渎课文,说说各段的大意。
(一)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5、太阳与风雪的关系。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太阳与地球。
(二)文章共分两大部分:一段(13):介绍太阳远、大、热的三大特点。
第二段(48):介绍了太阳与人类、地球的密切关系。
四、读一自然段。
a)出示幻灯;后羿射日。
故事导入,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为什么?文中那些地方(词句)可以看出。
b)生自由读,找出答案汇报。
(1)传说、其实(师出示相关段落,圈出字词。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0000000公里。
(板书)步行,日夜不停地走:3500年。
坐飞机:20几年。
(3)箭哪能射得到呢?(反问句)箭根本射不到。
c)师结:为了说明太阳与我们遥远,这一段利用许多数字来说明,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后羿射日只是个传说,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
指导朗读。
出示一段没有数字的文字作比较,体会列数字的好处。
《太阳》语文教案优秀模板(5篇)

《太阳》语文教案优秀模板(5篇)第一课时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具: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启发谈话。
太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天晴时,我们都能见面。
经常见面不等于就能了解,请一位同学说说,你对太阳了解多少。
这篇课文就是一篇介绍太阳的文章。
2.这篇课文一段段内容比较清楚,要求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就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大家用三分钟把课文读完,并说出主要内容。
3.学生默读课文。
4.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二.默读课文,画出要点。
1.读“预习”,交代阅读要求。
(1)遇到生字新词解决。
繁殖:生物中的传宗接代。
杀菌:杀死病菌。
治疗:用药物或手术等手段医治疾病。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如果有概括主要意思的词语,把它画下来,如没有就自己概括。
把介绍的对象名称注在旁边。
(3)全文读完,把各段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全文围绕太阳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按内容给课文分段。
(4)意思理解不透的句子用铅笔做上记号,真正理解了再擦去。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三.逐段交流对内容的理解。
第一自然段讲太阳离地球很远。
一是用数字说明,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二是用设例说明,日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做飞机要飞二十几年。
第二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用比较法,有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第三自然段讲太阳的温度高。
一是用数字说明,表面温度有6000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二是用设例法,如钢铁碰到太阳也会变成气。
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上动物、植物关系密切。
用分析说明法,先讲有了太阳,地球上的植物才能生长,动物才能生存;再讲人类吃的、穿的、用的都和太阳有密切关系,最和讲似乎没关系的煤炭也和太阳有关系。
2024年《太阳》精彩教案设计北师大版(精选

2024年《太阳》精彩教案设计北师大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北师大版小学《太阳》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的基本概念、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的结构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的基本知识,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阳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太阳的基本概念、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太阳结构模型、地球仪。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对太阳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太阳的基本概念、能量来源、结构及其对地球的重要性。
通过太阳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的结构。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太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及如何保护地球。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复述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的基本概念2. 太阳的能量来源3. 太阳的结构4. 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5. 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及人类如何利用太阳能。
答案: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体现在:提供光和热能,促进生物生长;维持地球气候平衡;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等。
人类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
2. 课后拓展:了解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了解太阳对其他行星的影响。
《太阳》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太阳》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包括其组成、大小、温度、能量来源等。
o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光照、热量、气候变化等。
o学习使用科学观察工具(如望远镜)来研究太阳。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o通过制作太阳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o使学生认识到太阳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太阳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太阳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对太阳了解多少?”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前知,并进入本课的主题。
2.新课教学:a. 太阳的基本特征:使用图片和数据来说明太阳的大小、温度、能量来源等。
在此期间,可以进行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体验太阳的热量。
b.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讨论太阳如何影响地球的光照、热量和气候变化。
可以使用实例或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
c. 观察太阳:介绍如何使用望远镜观察太阳,并强调观察太阳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
d. 制作太阳模型:指导学生使用纸板、彩笔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模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太阳的结构。
3.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然后,讨论一些与太阳相关的日常现象,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一次日出或日落,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此外,还可以要求他们查找一些关于太阳的信息,为下节课做准备。
三、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优点:a. 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 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太阳的基本特征、对地球的影响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
c. 通过实验和制作模型,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本节课的不足:a. 在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部分内容可能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抽象,需要进一步简化或具体化。
推荐精品语文北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太阳》优质课教案

《太阳》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课件与思考相结合2.仔细观察太阳结构的视频,了解太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太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太阳的思想感情,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用听、读的方法认识14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方法课件与讲授相结合课前准备太阳的课件与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猜老师提供的谜语,以此引出“太阳”这个课题2.师讲述神话传说“后羿射日”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3.过渡语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二、新课学习(一)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
再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读音。
“兽”“殖”“蔬”“蒸”是翘舌音,注意不要读错。
正字:生字中,“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横;“蔬”字不要少写一点;“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
“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写成“亻”旁。
它的意思是顶、相当。
“汽”和“气”:“汽”,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
如汽车、汽水。
“气”,如气体、空气、气味。
(二)思考解答: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活动?这篇是写物——太阳(属天体)的说明文,但不是自然课。
学习这一课,除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还要学习介绍有关太阳知识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最新北师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太阳优质课教案

第九单元:太阳太阳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收集太阳和自己熟悉星球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4、根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说明方法,仿写一篇介绍星体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3、收集和处理有关星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早晨,从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
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
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
需要不断地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阳》。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研究员”,了解了解太阳。
请挂牌上岗,大家一起进入实验室研究太阳,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工作最出色。
(一)课前交流整体感知1、资料交流、感受新知(网络)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谁来为大家展示你所收集的资料。
2、创设情境、引发质问(媒体演示“七彩奇观”)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此时,距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
此时教师做出一副倾听的样子,神秘地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吗?好像有谁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在哪里呢?噢,原来在这里。
”学生们一看到笑哈哈的太阳,都乐了。
问:他是谁呀?师:(板书课题)你们认识它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有问题可以直接问太阳公公。
学生质问:……师:同学们向太阳公公提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或是到网上去查寻。
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等同学们长大后再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谁是一名合格的“科学研究员”!(二)自学课文,理清结构。
1、自学课文(课件演示“太阳探密”):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教案1

太阳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3.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有关太阳及太阳与人类关系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猜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上工。
那天不上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猜一物。
板书:太阳。
2.同学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我们在太阳下生活、生长,那么,你们对太阳有了哪些了解呢?3.同学们对太阳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有更多的了解。
二、预习探究1.辨一辨传()射()抵()钢()转()谢()低()刚()2.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知识和太阳与人的关系?三、合作交流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
1.小组讨论自己有什么想法,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2.学生讨论交流。
3.梳理小组同学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准备提出全班解决。
4.小组汇报,全班反馈。
四、品读体验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写了一封信。
(请一学生读信)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赶不上不上来听你们的课。
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
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l-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3.分组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
4.汇报。
学习“远”的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教学设计四则【9-12】[名师]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教学设计四则【9-12】[名师]](https://img.taocdn.com/s3/m/556c1f044b35eefdc8d333db.png)
《太阳》教学设计四则【9-12】《太阳》教学设计之九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讲述神话传说“后羿射日”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
(出示图片)3、过渡语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出示课题。
21、太阳(点读)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也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而且要学习写说明文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生字,生词。
3、开火车复习生字、生词4、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板书:特点关系密切)三.新授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
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3、学生自学“大”和“热”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6、太阳与人类的关系A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
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课件与思考相结合
2.仔细观察太阳结构的视频,了解太阳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太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太阳的思想感情,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用听、读的方法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方法
课件与讲授相结合
课前准备
太阳的课件与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 学生猜老师提供的谜语,以此引出“太阳”这个课题
2.师讲述神话传说“后羿射日”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3.过渡语
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新课学习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
再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读音。
“兽”“殖”“蔬”“蒸”是翘舌音,注意不要读错。
正字:
生字中,“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横;“蔬”字不要少写一点;“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
“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写成“亻”旁。
它的意思是顶、相当。
“汽”和“气”:“汽”,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
如汽车、汽水。
“气”,如气体、空气、气味。
(二)思考解答: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活动? 这篇是写物——
太阳(属天体)的说明文,但不是自然课。
学习这一课,除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还要学习介绍有关太阳知识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
第1自然段.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第2自然段.太阳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第3自然段.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第4自然段.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第一句是第二段的总括句,如画了这一句也不算错误。
)
第5自然段.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第6自然段.有了太阳才有风。
第7自然段.太阳光有杀菌能力(或利用太阳光预防和治疗疾病)。
第8自然段.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四)引导学生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出三个结构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第4~8自然段为第二段: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提醒学生:第一段写太阳的特点,第二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即第4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既是两段之间的过渡,也是第二段的总括。
(五)指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3、结论总结
《太阳》这篇说明文,通过阅读、分析,我们获得了有关太阳的特征的知识,明确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课文两大段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距离我们又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通过课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数字”和“比较”的说明事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说明问题,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
4、课堂练习
1.(因为)太阳离我们很远,(所以)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是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3.(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5、作业布置
课下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6、板书设计
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