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阅读下文,完成~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夔州歌十首(其九) 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8.杜甫的这首诗气象宏大,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加以赏析。
(5分) 9.有评论者认为,若将首句的“不可忘”改为“系人思”会更好,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8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cuó,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讲述了金农在酒席上替大盐商程雪门解围的故事,语言平淡自然,人物形象鲜明,主题耐人寻味。
B.小说开篇十分别致,把金农的各种头衔列了一大串,目的是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以突出他与众不同、鹤立鸡群。
C.金冬心被程雪门请去陪席,却等主人催请了三次才登轿前往,体现了他的清高和内心对盐商的轻视。
D.铁保珊对金冬心吟咏的诗心生疑虑,拈须沉吟后恍然大悟却没有点破,体现出他胸有城府,老于世故。
E.作品的主人公是金冬心,但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袁枚文采出众、高雅脱俗、平民化的名士形象。
(2)汪曾祺笔下的“金冬心”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反复提到金冬心感到“无聊”,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6分) (4)小说结尾写道,陈聋子听见金冬心骂道:“斯文走狗!”金冬心是在骂谁?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练习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
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这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
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
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东北育才学校2015--2016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暨假期语文质量测试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暨假期语文质量测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面对当下社会文化,媒介批评应该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甚至经济学的一些范畴,其中对文化市场化运作的关注,是媒介批评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里的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是物质与精神的绝然二分。
而传统的文化批评只是善于揭示艺术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动因,勾勒各种文化思潮的多副面孔,往往有意无意掩盖了艺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美可以无功利,但批评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面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完全不同于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不能用简单的批评模式来应对。
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改变了传统语境,各种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已拓展了艺术与欲望之间的表现领域,使得资本有了呼风唤雨的空间。
同时,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格局,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
在当代艺术领域,特别是影视领域,大资金的介入和运作有时是赤裸裸的,更多的时候是模拟或再造文化和艺术评价体系,如专家评论、学术研讨会、权威媒体的采访和专访等等,通过艺术评价体系来改变媒介环境楔入社会的心理。
在当代文艺界,经常的情形不是先有创作,后有批评,而常常是艺术行为和艺术评价互相影响同时出现,有时艺术评价甚至前置。
这里不仅仅是指广告,也指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即便对文化资本的运作需要保持警惕,但当今社会文化也离不开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不是包罗万象的批评,它对当下社会文化的阐释,更多从新兴媒体功能和路径分析着手,并不取代以往的一切批评,只是提醒人们,在观念的艺术向技术的艺术演变过程中必须开拓新的批评范畴。
(摘编自蒋原伦《媒介批评与当代文化》)材料二:非遗文化是一定地域内的民众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习惯、信仰和情感等。
经过漫长的演变,非遗文化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文化系统。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pdf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高三语文组 审题:高三语文组 练习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
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这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
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
辽宁省沈阳市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金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高考模拟金卷(全国卷Ⅱ)语文科试卷命题学校:北塔高中部附属校注意事项:1.按规定选择使用考试用笔,第I卷需使用2B铅笔填涂,第II卷需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
2.考生必须按规定的题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3.严禁考生在答题卡的图像定位点(即黑方框)周围做任何涂写或标记。
4.在进行选作题作答时,先用2B 铅笔将所选题号涂黑,只能填涂一题,不能多涂或不涂;然后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所选题目答案写在答题区域中。
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论述文阅读(共3题,9分)当大学成为创业孵化器……创业不易,有一堆的外部因素可以决定一个公司的成败,但是对于一个合格的创始人而言,最少也要具备以下三点:一个解决问题的点子;一个可执行的团队;一个潜在的市场。
如果你在创业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学习,那么你将迎接更大的挑战。
我亲身经过过大学创业的艰难之路。
在大学的时候,我创立了VentureBoard,大学毕业后,我仍然继续延续这项事业。
尽管在大学创业面临着重重挑战,但是大学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大学有着其独有的优势。
大学生是一群聪明、精力旺盛的群体,他们不固守成规,愿意用新的点子来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大学校园可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将产品从概念阶段推向市场。
大学——灵感的发源地在学校学习的专门技能可以帮助创始人创立公司解决真正的问题。
经过对行业深入的研究之后,创始人可以抓住用户痛点,然后借助科技的力量解决。
不管你是一个医生,抛弃本职工作,投身火热的健康领域,还是一个会计想要开发出更好的应用,只要有用户痛点,只要有市场,你就能很好地抓住机会。
传统的思想一直认为大学生应该毕业后进入公司,在行业经过长时间的摸爬滚打,积累经验,然后自主创业。
但是这种思想忽视了大学本身赋予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洞察力。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在毕业前就创立了伟大的Facebook。
2015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考前模拟卷语文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考前模拟训练语文科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绘画成熟在什么时代?我们的估计往往是不对的。
瓜近代科学考古发掘出的成果看,绘画成熟的时代应该很早。
古代的文化,从商周以来、不知经过多少次毁灭性的破坏,使后世无法看到。
古代的绘画十分脆弱。
一种是画在墙上,以为墙是站实的,但随着墙的毁坏,画也没有了。
画在帛上的也不延年。
唐宋人没见过古代的绘画,只看过武梁祠画像,根据这些推测判断汉朝绘画,以为汉朝绘画就是这样的。
近代发现了汉朝基壁里的壁画,大家的看法才有所改观,觉得从前的推测是错的。
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画。
使人看到出丧幡上的帛画,精致极了,比武梁祠的画不知高出多少倍。
人们看到马王堆的帛画,无不惊诧变色,这才知道古代绘画水平已达到什么地步。
我们应该以这(西汉初年)作为起点,往上推溯商周绘画应该有什么样的成就。
看到了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以后,有人说,我们的绘画史应重新写,已写出的全错了。
唐以前和店人的好画,多画在墙壁上,大多数已随着建筑物的毁坏而无存了。
幸亏西北有许多干燥的洞窟壁画。
首先是敦煌,敦煌壁画给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宝贵的材料。
敦煌许多画在绸帛上的画被外国人掠夺走了。
国内流传下来的只是一部分。
现在西北出土的一些残缺的绢画,即使是零块,也是非常精美的。
这些东西的保存,对今天探讨古代绘画的源流有很大的作用。
现在有没有流传下来的古画算是唐代或唐以前的呢?有。
但这些画事实上都是经过第二手摹下来的,很少有真正的唐朝人直接画了留下来的。
即使画稿.形象是某名家的作品,但画上的墨迹也不是作者本人的。
古代没有刺的办法,幸亏摹下副本,否则今天一点影子也看不到了。
宋朝人的画,多半是室内装饰品,很大的一张挂在屋里,比画在墙上进了一步。
元朝才多有卷册小品,在桌上摆着,作为案头玩赏的东西。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本试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1.下列词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隽永( j uàn )崔嵬(wéi)芜菁(jīng)不着边际(zhuó)B.赧然(nǎn )矗立( zhù)择菜(zhái)妍媸毕露(chī) C.女佣(yōng)便嬖(pì)累赘(zhuì)胼手胝足(dǐ)D.舂米( chōng )木讷( nè)虫豸( zǐ)相片儿(piān)2.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轰”的一声闷响,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从锰矿井口蹿出,挖掘机填土堵封井口——这是湘潭执法部门依法取谛非法小锰矿井的一幕。
B.没有噱头遍地的打斗和情感戏、没有明星“大腕”加盟、没有没完没了的花边新闻,《恰同学少年》这部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亮点”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恰恰点亮了近期的荧屏。
C.装饰公司优劣并存,装修材料鱼龙混杂,令众多业主颇为头痛心烦,稍有不缜,就可能跌进一个陷井。
D.利用直航的锲机,湘川两地旅游部门将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市场共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天气骤冷,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等了一个小时。
B.今天,与当年红军的伟大长征相比,“重走长征路”是微不足道的,但还是能继承革命精神,磨砺人的意志。
C.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拉美某些国家的贫困人群: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D.7月的青藏高原铁路沿线两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面。
4.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的词是以多用典故出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
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
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
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
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
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从诗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
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
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
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
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穿插、虚实、均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有谱有法。
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
戏曲产生于民间,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民间美术中的木版年画、窗花剪纸、纸扎糖塑、服饰刺绣、泥人、葫芦雕刻、建筑彩绘和雕刻等,都有戏曲人物形象,其中戏曲脸谱艺术也是民间美术经常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基本上是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相一致的。
但有时也有与戏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这既是民间美术中感情自由发挥的结果,又是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结果。
不一定符合科学规范,但却能传神写意。
这样一来,脸谱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了。
脸谱给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又给脸谱提供了可供吸取的丰富营养,而且民间美术为脸谱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戏曲人物形象(包括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
脸谱艺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与戏曲艺术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使富有民族性的脸谱艺术,更加辉煌灿烂。
(选自2011年2月《黄梅戏艺术》,有删节)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戏曲脸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戏曲脸谱属于戏曲文化现象的范畴,其文化意蕴和历史内容都很丰厚。
B.戏曲脸谱作为一种文化语言,既可供娱乐之用,也用于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对话。
C.戏曲脸谱有其约定俗成的含义,脸谱的不同色彩往往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D.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的影响,使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
2.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戏剧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一项是()A.戏曲脸谱可以用色彩表现的品德节操,同时承载着区分善恶、弘扬正气以及警戒世人的教化功能。
B.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了人物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C.戏曲脸谱和中国书法都有谱有法,在勾画、构图、笔法等三方面有相似之处,依次为程式化特征、讲究布局、讲求节奏。
D.戏曲脸谱艺术为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使戏曲人物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两者相辅相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戏曲脸谱的审美之所以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是因为戏曲艺术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B戏曲艺术汲取了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的长处和优点,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使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审美价值有所提升。
C.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大多是相同的,而那些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都是自由发挥和再创造的结果。
D.作为人类文化精品的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继承和发展好戏曲脸谱艺术,它才能拥有更辉煌灿烂的未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
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
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
”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
”终不肯有所言。
光以此重之。
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
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大感寤.,召见千秋寤:明晓B.见上连年治太子狱.狱:案件C.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德:恩德D.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鞫:审问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 )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②公独明其不然③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④劝上施恩惠,缓刑罚⑤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⑥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
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
B.车千秋“特以一言寤意”而取相封侯。
皇上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C.车千秋处事智谋,居位尽责。
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就借祝寿机会宽解皇上;还经常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
D.车千秋位居丞相,顾全大局。
武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他对此始终没有发表异议,因此很被霍光敬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
(5分)(2)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清平乐朱淑真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注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注:临歧,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的上片分析。
(6分)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两句(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2),略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3),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师者,。
(韩愈(师说))(6)淇则有岸,。
(《诗经·氓》)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王烈:甘做乡野一画贤罗先哲①王烈学画之初,就对竹兰情有独钟。
四十余年来,他对宋代文同至清郑燮、蒲华等一百五十余位兰竹大家的作品,逐一反复研究,探索其神韵,得其精髓,力创新意,建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烈得知山东艺术学院院长于希宁教授家中有一部日文版的《支那书画大成兰竹集》。
这部书在山东已是孤本,于先生视为家宝,从不外借。
一个深秋飘雨的季节,王烈从淄博赴济南于先生家登门求借。
他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又当场作画。
于先生被王烈的真诚和执著所感动,破例将画集借给王烈,但与其约法三章:一是只能自己看;二是必须亲自送还,不准邮寄,不准托人捎送;三是限期七天。
王烈抱起画集,如获至宝地急速赶回淄博。
他买了几大包饼干,提了几暖瓶开水,把自己反锁在屋里。
整整五天六夜,他未走出房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看,又临摹了二百八十六张兰竹画。
第七天中午,王烈赶往济南,推开于先生的家门。
当于老得知他在五六天内竟然临摹了那么多兰竹画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王烈异常疲惫地赶回淄博,回到宿舍怎么也脱不下鞋子——脚背肿得撑破了皮,小腿肿得像牛腿。
正是凭着这种执著精神,他的绘画技法越来越精。
②“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是王烈从事国画创作以来坚定不移的信念。
20 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王烈九下江南写生。
其间,同去的画友都忙里偷闲逛城市,买东西,他则一头扎进竹林里,细细观察体会,找素材、写生,一画就是几个小时。
风雨雾露、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竹子的变化,历历在目,颇有心得。
每次从江南返回淄博后,几百张写生素材摆满了床上地下,王烈一张一张地回想着翠竹的长势与变化。
一时兴起,挥毫即作,江南幽篁,亭亭立于纸上。
每一张画中,都融入了他的心血和才智,韵味无穷。
③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经过多年的思索,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坚定不移地实践着。
一是探索画竹的构图,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古人,亦不蹈今人,精、简、奇、崛;二是在题款上,善于用简洁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词语,使题款与画作和谐一体,珠联璧合。
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席在一篇散文里写道:“王烈先生的兰竹,按其功力来说,已经可以进入大师之境界,但先生的闲云野鹤孤傲不群却影响了作品的传播。
”④“闲云野鹤,孤傲不群”。
王烈的身上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人的这种品格。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已届不惑之年的王烈,远离闹市,在颜山城南山顶一间小屋里住了下来——那原是看林人的山房,这座小山房,不足二十平方米,四周无路,全是碎石,路滑难行。
他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年。
除非有紧急的事情他才下山到单位去,平常就在此专心致志地创作,生活非常艰苦,他却十分舒心。
⑤1993 年内退后,王烈毅然离开城市,回到老家利津县台子庄的老宅子里。
干干净净的农家院落,低矮的院墙,简陋的木门,门上方镶着“兰竹苑”的牌匾,院里栽种着翠竹和兰草,满院滴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