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波亭-为青口帅赋-元好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高考 鉴赏诗歌的形象以及典型例题 试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历恰面日期:2020年1月1日【考点打破】形象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
要理解诗歌的情和意,首先要从形象入手。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其中人物形象又有两种类别,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
景物形象那么是指各种诗歌中描绘的生动、形象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如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廓等等。
诗歌里,形象和情意结合被称作意象,意象是古典诗歌鉴赏题考察的一个重点。
〔考察意象的题目,主要有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形象与内容情感的关系、理解形象的寓意、表现形象的技巧、通过形象理解意境、通过形象理解哲理等。
〕鉴赏诗歌形象,首先是识别,也叫感知。
要理解诗中写了哪些详细形象(具象),有些形象还呈迭加形,这些具象合起来是要表现一个什么形象,弄清它们的字面意义。
其次是分析特点。
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特点,物象和景象的突出特征等,要在感知的根底上,进展分析概括,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再次是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的形象使用,往往是有规律的,他们的联想思路与当时的文化意识有关,诗歌中很多形象往往被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这种形象就成为了诗歌意象。
这一系列意象都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和感情的门径。
我们可以积累一些古典诗词意象方面的材料,作一些鉴赏练习,以进步鉴赏才能。
【典例调研】【典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答复下列问题。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赠柳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这两首诗中的意象各自有何特点?它们各自实际的寓意是什么?2.这两首诗同是以柳为吟咏对象,从形象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分析〗这两道题考察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并由此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才能。
解答此两题,要从诗歌所描写的形象入手,分析其各自特点,并由此探究诗人表达的感情。
初二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001]
![初二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0a6a660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4.png)
初二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赏析“九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这种感情?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笙歌”和“涟漪”两个词中任选一个词作解释。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卷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卷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________之情。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3.古诗阅读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2)词的下片主要是用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诗歌《横波亭(为青口帅赋)》——元好问

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清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
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 尺楼"来指高峻。
此诗即是明写横波亭,暗喻移剌粘合,以横波亭的高峻特立,来 赞誉移剌粘合的功高望重,在热烈的赞誉中寄寓了诗人对移剌粘合 收复故土的热切希冀。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B D ) A.首联起笔不凡,辞采雄壮,又巧借典故,既写出了横波亭下临飞 流的孤高之势,也暗指了亭名之由来。 B.颌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 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的情感一致。 C.颈联中疏星、澹月、老木、清霜加之"秋"与"夜",描出一派清 寒江景,而鱼龙潜江,雁掠长空,更添清寥之感。 D.尾联既展现了诗人倚剑饮酒、慷慨高歌,念念不忘故国山河的 豪壮形象。也寄予了对青口帅保卫金国的期望。 E.这首诗融情于景,用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 直前收复失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B.本诗赞美英雄,辛词叹"英雄无觅",情感不一致。
D.尾联展现的不是"诗人"倚剑饮酒,而是友人"青口帅"。
②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 容或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
示例1:从内容上看,全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比如首联和颔联 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 尾联写倚剑高歌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柱直前, 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状。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民歌,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属于口头艺术,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民歌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广泛传唱,充满艺术的感染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让人。
A.结晶薪火相传焕然一新B.结晶口耳相传耳目一新C.积淀薪火相传耳目一新D.积淀口耳相传焕然一新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古诗词鉴赏元好问《江城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江城子【金】元好问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
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
三十六峰②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③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释】①“西北神州”二句:金朝曾占有南宋西北疆域,当时又被元人所占,词人与金朝有志之士痛心国丧,欲救国而不能,只得聚会新亭,一洒忧国之泪。
②三十六峰:指嵩山。
③钓鱼坛:在浙江富春山,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起句突兀,写醉中闻鸡起舞,表示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自己心系社稷,欲有所为。
B.“古来豪侠数幽并”一句承上启下,既谓己尚存豪侠气概,又引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C.下阕“他日封侯”一句,舍我其谁的自信豪壮溢于言表,体现了词人清雄豪放的风格。
D.全词情感多处顿挫起伏,而贯穿其中的基调是理想与境遇的矛盾所带来的深沉痛楚。
15. 全词两处写景,即上阕“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与下阕“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加以赏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鲲龙”出水,直上云霄!我国自主研发的水陆两栖飞机 AG600 水上首飞的过程,正如《逍遥游》中描写大鹏鸟展翅高飞“,”的状态。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消愁;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3)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的师生关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14. C(3分)15. 上阙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剑气直冲星斗的宝剑,渲染出豪壮的意境。
(2分)体现词人渴望大展拳脚,收复失地的壮志凌云。
2023资阳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资阳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景象?(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古诗阅读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这种感情?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________为线索,融情于景,抒发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的意境,谈谈诗人最爱湖东白沙堤的理由。
6.尾联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6

(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 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 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本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引起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 (1分)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首联借风、 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 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 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颔联写秋风萧瑟,败叶纷 扬,江水西逝。(2分)这两联营造了萧瑟深 远的意境。(1分) ,引发出诗人韶光易逝的 感慨之情和壮志难酬悲凉心境。(1分) 。
注: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 灭金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 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
问:这首诗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 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答:答:本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 法(1分)。诗人首联以“突兀”、“插飞 流”、“压”等赞颂亭的高耸特立和非凡气 势,颔联描绘周围的山川景色,引发诗人对 千年豪杰的追忆,颈联写亭上所见之景,引 发诗人的故国之思。(3分)全诗语言豪迈慷 慨,意境雄浑壮阔(1分),诗人借屹立中流 的横波亭来称颂青口将帅的威武雄壮,寄寓 了诗人对收复故土的热切希冀,表现了诗人 强烈的爱国情怀(2分)。(手法多样,言之 成理俱可。)
情景关系的一般术语有: 触景生情、以景结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乐 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 哀景衬乐情——内在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元好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横波亭|为青口帅赋|元好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横波亭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笔不凡,辞采雄壮,又巧借典故,既写出了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也暗指了亭名之由来。
B.颔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的情感一致。
C.颈联中疏星、澹月、老木、清霜加之“秋”与“夜”,描绘出一派清寒江景,而鱼龙潜江,雁掠长空,更添清寥之感。
D.这首诗融情于景,借咏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直前,收复失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②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
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容或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
11.①B
②答案示例:
示例1: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
从内容上看,全诗表现出强烈
的爱国情怀。
比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
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示例2: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
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
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
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
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
豪迈之情。
补充资料
古典诗歌的主体境界
所谓主体境界,即艺术作品的旨趣境界,于诗,则为诗人的胸襟、情性。
诗
人养‘浩然之气”,忧黎庶之苦,存黍离之叹,或汲汲于名利,浮沉于宦海,沉
溺于个人情感的泥淖,则境界自有高下之别。
因此,主体境界由诗人胸怀定。
需
指出的是,人类永恒的情感,本无高下优劣,如面对碧云天、黄叶地,耳听子规
啼、断鸿声,由此产生黯乡魂、相思泪,尽管具有持久的美学力量,但毕竟不入
高远之列,故暂入低俗局促。
1高远宏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折射出对友情的超脱和处事的睿
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
哀。
要看云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则表现诗人接纳万物的气度胸襟。
其实,高远固然是羽翮的振奋,长铗的挥舞,是皓月的凌空,云帆的远行,但也是孤城
的长烟,雪原的马蹄,是修竹林泉的忧思,车裂马嘶的喟叹。
例如: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今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
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按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
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