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相关课外阅读作者链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
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
知识链接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课外赏析1.赏花•读诗•情趣浓正月梅花凌寒开二月杏花满枝头三月桃花映绿水四月蔷薇满篱台五月榴花红似火六月荷花洒池塘七月凤仙展奇葩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菊花竞怒放十月芙蓉千般态冬月水仙凌波开腊月腊梅报春来2.“荷”态万千入诗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两句诗出自南宋杨万里的《小池》,这是初夏的荷态。
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体悟,借荷传递出了初夏的气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同样出自杨万里之手的这两句诗,描述的是盛夏荷的风貌:千顷荷叶一直连到天边,绿得无穷无尽;朵朵荷花映着旭日,更是红得娇艳。
“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宋代范成大这首《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写的是秋风初起时节,红白相间的荷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专题22短文两篇(练)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第五单元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表明陋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
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_______________。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____________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类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孔子的话有_______________之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一、根据原文填空。
①《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爱莲说》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何陋之.有?()陶后鲜.有闻()惟吾德馨.()亭亭净植.()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蕃.( ) 濯.清涟( ) 亵.玩( ) 隐逸.者( )四、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孔子曰:“何陋之有?”D.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拓展阅读。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而名.之不可()②莫能肖.也()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3.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副本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②未复有能与奇者③藻、荇交横2.解说加粗字。
①五色交辉: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⑦相与步于中庭:⑧庭下如积水空明:3.填空。
①《酬报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写,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为“_ 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下边的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昼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述的对象是________ 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以下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骄傲自慰又悲伤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照答案:一、1.①tuí②yù③xìng2.①交相辉映②消逝③坠落④潜游在水中的鱼⑤考虑、想到⑥参加,这里指赏识⑦共同,一起⑧形容水的澄澈3.①陶弘景②宋苏武三苏二、1.何夜无月哪处无竹柏2.月光竹柏影比喻3.但是缺乏像我们两个相同悠闲而有雅趣的人。
4.qǐn 睡觉,忘餐废寝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短文两篇练习2 (新版)新人教版

22 短文两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鸿儒.()调.素琴()案牍.()可爱者甚蕃.()濯.清涟()亵.玩()陶后鲜.有闻()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之”字通常有以下五种用法,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案牍之劳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5.揣摩作者的精妙构思,完成下面的填空。
(1)《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一句来写。
开头以类比发端,用__________、__________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
中间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
寥寥81字,珠圆玉润,浑然一体。
(2)《爱莲说》以___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争名夺利者的厌恶,对完美道德的礼赞。
6.理解填空。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是鲁迅的七律《莲蓬人》中的诗句,其中“濂溪”即宋代哲学家________,“净植”出自他的《爱莲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校本作业(新版)新人教版

22.短文两篇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汉字注音。
陋()馨()儒()牍()案()苔()2.读拼音写汉字。
甚fán() yū泥() zhuó清涟() xiâ玩()隐yì() xiǎn有闻()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阅金经..()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斯.是陋室()④濯.清涟而不妖()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⑥陶后鲜.有闻()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③无案牍之劳形④无丝竹之乱耳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填空。
(1)《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 朝诗人。
(2)《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3)《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4)“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6)《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7)《陋室铭》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8)《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9)《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
”(10)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
(11)《爱莲说》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1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4分)①同予者何人?()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字版素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课时1基础达标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_______②未复有能与.奇者_______③藻、荇.交横_______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五色交辉..:_______②晓雾将歇.:_______③夕日欲颓.:_______④沉鳞..竞跃:_______⑤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⑦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⑧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3.文学常识填空。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____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 ________________ ”之中。
③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4.名句默写。
(1)__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__”文章又以“______________”的比喻表达了自己的高度赞美之情。
(3)《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承天寺优美月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
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趣味语文6.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_____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

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做同步练习,以下所介绍的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主要是针对每一单元学过的知识来巩固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课外拓展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14、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面山而居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短文两篇1.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0),洛阳人,字梦得。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诗现存800余首,词作亦存40余首,具有民歌特色。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
以家乡营道之水名“濂溪”命名堂前的小溪和书堂,故人称濂溪先生。
代表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2.文体知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古义:弹奏;今义:调试,调配。
)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适合。
)(2)词类活用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用做使动词,使……劳累。
)不蔓.不枝.(名词用做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香远.益清.(形容词用做动词,远播,显得清香。
)宜乎众.矣(名词用做形容词,很多,多。
)(3)文言句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何陋之有(倒装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4.主题解说《陋室铭》通过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的描写,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伟岸的道德情操。
《爱莲说》用“菊”“牡丹”正反两面突出“莲”的形象,表现了莲不染的高洁、不妖的质朴、不蔓不枝的正直、不可亵玩的清高品格,寄寓自己不求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5.重点突破两篇短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为了抒发情感(言志),对所托之物的描写,两文分别有什么不同?提示一:《陋室铭》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提示二:《爱莲说》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用世人甚爱牡丹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提示三:《陋室铭》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而《爱莲说》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两文都表明了作者的心志。
6.结构图解设山→水→陋室喻比喻起兴安引仙→龙→德馨贫题乐陋陋环境优美(景清幽)道室室交友高雅(人不俗)铭不生活情趣(事高雅)高陋洁引古贤以自况反诘点题伟陪衬比喻托物言志(君子岸之德)1.给下面的字注音。
馨( ) 牍( ) 淤( ) 涟( ) 蔓( ) 苔( ) 蜀( ) 噫( ) 2.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4)宜.乎众矣古义:今义: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濯清.涟而不妖C.水陆草木之.花渔人甚异之.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填空。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3) 《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莲与中国文化关系最深,在中国,莲花被推崇为君子。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美。
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不计其数。
请你写出几句与“莲”有关的诗词名句。
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两篇文章,回答下面的题目。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2)花之隐逸者.也(3)无案牍之劳.形(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0.两篇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请说说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柳州中考改编)【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其从父兄①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止②,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
汝等自有常分③,岂可妄求叨越④,但当速反葱肆⑤耳。
”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⑥,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选自《梁书.吕僧珍传》)【注释】:①从父兄:堂兄。
②既止:回故乡做官。
③常分:固定的职业。
④叨越:非分占有。
⑤肆:店铺。
⑥督邮廨(xiè):督邮办公的屋子。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3)平心率下,不私.亲戚()(4)但当速反.葱肆耳()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C.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D.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13.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作者用自然环境的清新来烘托陋室不陋,用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高雅来衬托陋室不陋。
B.【乙】文中,乡亲们劝吕僧珍把官衙搬走来扩大自己的住宅,他没有接受,表现了吕僧珍清正廉洁的品质。
C.【甲】文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漏。
D.【乙】文讲述吕僧珍做官不为亲属开后门,不以权谋私的故事,他的品质在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
14.把“文言文阅读”文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
文言文对照翻译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能够)远近闻名。
水不在乎深(不深),有了蛟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室,惟吾德馨(xīn)。
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它简陋了)。
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芳草的颜色映入帘里,青。
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帘内满目青葱。
(来到室内)谈笑的都是些学识渊博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浅薄的庸人。
可以(在陋室)弹奏朴雅的古琴,阅金经。
无①丝竹之乱耳,无②案牍(dú)之①劳形。
南阳诸葛(ɡě)庐(lú),西蜀子云阅读(浏览)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搅乱两耳,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这正如)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
孔子云:“何陋之②有?”玄亭。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品德高尚)有什么简陋的呢?”[实词]仙:指传说中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仙人。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名:著名、闻名。
龙: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奇的动物。
灵:这里用做动词,是具有灵应,显出神灵的意思。
陋:简陋。
德:品德。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指连成一片的青苔。
苔是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的一种隐花植物。
阶:台阶。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阅读,吟诵。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扰乱、搅乱。
案牍:公事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庐:房舍,这里指当年诸葛亮住的草庐。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虚词]则:就。
斯:代词,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无:①②没有。
之:①助词,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
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句式]可以调素琴:省略句,应为“可以(在陋室)调素琴”。
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有何陋”。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lù)草木之①花,可①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①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水中、陆上草本、木本植物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们(都)十爱牡丹。
予(yú)独②爱莲之②出淤(yū)泥而①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②不妖,中通外直,分喜爱牡丹。
我单单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内心通达而外形笔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②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不生枝蔓也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纯芳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实词]陆:陆地。
可①:值得。
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洗。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中:内心。
通:通达。
直:笔直。
蔓:名词用做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做动词,长枝节。
清:清幽。
亭亭:高耸的样子。
净:洁净。
植:立。
可②:可以。
远:名词用做状语,从远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虚词]之①:助词,的。
甚:很。
独:①②只、仅仅。
自:从、自从。
予:第一人称代词,我。
之②: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①②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益:副词,更加、越发。
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予谓菊,花之①隐逸(yì)者也①;牡丹,花之②富贵者也②;莲,花之③君子者也③。
噫(yī)!菊之④爱,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避世隐居之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后鲜(xiǎn)有闻。
莲之⑤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⑥爱,宜乎众矣。
(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至于)对牡丹的喜爱,人该是有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