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鸟的天堂》(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鸟的天堂》。

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它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茫、桨、律”等生字,会写“灿、烂、竿”等生字,掌握“灿烂、陆续、白茫茫、应接不暇”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体会描写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4.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难点: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本课的教学将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展开,希望能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是新课标理念中强调的一点。

每个班级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四年级学生是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期的特点,我将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我将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鸟的天堂,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

其中,我将播放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的,以此达到让学生深入文本的目的,突出教学重点。

2.合作讨论法: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班级授课教学中,千万别让学生闲着。

”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大榕树下的鸟儿们在欢快地歌唱,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描写鸟儿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大自然的美妙。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分明,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和描绘画面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鸟儿的生活习性和大自然的美妙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搜集和准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理解课文中的诗意和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鸟儿们的生活场景。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中描述的鸟儿们的生活环境。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说出自己对图片和视频的感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音频中的语音语调,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3《鸟的天堂》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3《鸟的天堂》

22.《鸟的天堂》教学案例教学要求: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释题,导入新课。

1. 谈话引入。

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 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 释题:①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②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③“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广东新会。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先来学习字词。

二、字词教学。

①出示生字、课后词。

②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③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茂”不要写成“”(加多一点)“隙”不要写成“”(第三笔是“丨”不是“亅”)“暇”不要写成“”(“日”字旁不是“目”字旁)④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我们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就是南方。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 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2. 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3. 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4. 课文开头讲什么?结尾呢?5. 请按“上路――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每段段意。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课文原文23.鸟的天堂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

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

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

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

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鸟的天堂 优质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鸟的天堂 优质版教案

请你为“鸟的天堂”宣传片写一段宣传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欣赏榕树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大榕树和鸟的图片,从而拉近学生与鸟的天堂的空间距离;以作者看到大榕树时发出的感叹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读写结合的环节,在学生激情飞扬时,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说话、写话,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凸显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的要求。

在整节课中,语言都是充满感情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完全放松,自然入情入景;其次重视了学生朗读训练和语感的培养。

这节课真正做到了“言已尽而意未尽,意已尽而情不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鸟类世界,通过讲述一只小鸟在天堂般的环境中成长的故事,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充满了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本文还通过描绘鸟类的生存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鸟类知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2.难点:课文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的把握,以及对鸟类知识的拓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鸟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鸟类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文本内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题。

5.拓展延伸:介绍鸟类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鸟的天堂》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鸟的天堂》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 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昨天是我的眼睛 骗了我,那“鸟的天 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啊!
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 的景色与第一次为什么不同?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 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
1933年,巴金到广东新会访友时,途经新会天马河,看 到一株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 天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自学。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借助工具书 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2、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读一读
• máng
jiǎng
lǜ róng
第一个加引号是因为这是引用别人的话, 指的是大榕树。
第二个不加引号是因为作者亲眼看到了, 鸟儿在这棵大榕树上生活的快乐、自由、幸 福,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1.“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2.为什么课文里几次提到了鸟的天堂,有的加了 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二)茂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 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 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 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这美丽的南国树!
(发出由衷的赞叹!)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感受到大榕树枝 叶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 在的生活环境。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从划线部分,你体会到什么?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 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鸟的天堂》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鸟的天堂》人教部编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鸟的天堂》,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新词汇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增强文学鉴赏与审美能力:让学生感悟课文中的自然美,学会从修辞角度欣赏文本,培养文学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3.培养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作者为何用特定修辞手法表达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鸟的天堂》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鸟的天堂》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鸟的天堂》的背景及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学习生词、短语,如“榕树、鸟儿、栖息、翱翔”等;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通过课文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之情;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写作练习:以《我心目中的鸟的天堂》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内容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作者情感的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反思
在教授《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这次教学,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作者情感的表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例如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一、词语积累
形容词:灿烂的、白茫茫的、翠绿的、茂盛的、 静寂的
生词:陆续、缝隙、照耀、留恋 成语:应接不暇
二、文意简括
本文记述的是作者和他的两个朋友两次经 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了傍晚 安静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飞鸟鸣的热闹 景象。展示了美丽动人的南方风景,更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里也是鸟 儿的天堂, 想一想,为 什么?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 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
(应接不暇:暇:空闲; 不暇:没有空 闲,来不及。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 后来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 过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儿一个一个的飞出来, 作者都顾不上仔细的看每一只了。)
导入新课
通过下面的图片,想象一下鸟的天堂 是什么样子?
教学目标
1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并会写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想象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观
内容解析
一、生字
1、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máng
jiǎng





yào
xiá

耀

róng 榕 pāo 抛
2、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灿 烂 竿茫桨 规 律 支株缝 隙 耀 梢寂
课堂训练
一、用划线的词根据例句造句。
1、三支桨有规律的再水里划,那声音 就像一支乐曲。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 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 力在颤动。
3、我们陆续跳上船。
二、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作者第二次来到榕树下,起初 是一篇寂静,后来就有许多的第二只,第三只。)
例句:因为同 学们经常浇水, 学校里的大杨 树长的很茂盛。
4、照耀:照:照亮,照明。耀:耀眼。指 用耀眼的光芒照亮。引申含义为用某种事物 鼓励别人、温暖人心或存在。
例句:太阳照 耀着世界上的 每一个角落, 于是世界温暖 了,生物又充 满了活力。
5、缝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
例句:金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褐色土地 滋生的小草上。
三、句子理解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 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天堂”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舒适、快乐的 生活环境。这里的“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 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而这里的鸟的天堂之 所以加引号是因为这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 “鸟的天堂”就是指那棵大榕树,表示特定的 称谓。)
2、为什么作者最后说那“鸟的天堂” 的确是鸟的天堂?
(——因为作者亲眼看到了许多的鸟 儿从榕树上飞了出来。这些鸟儿在这里就 形成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3、为什么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鸟的天 堂没有加引号?
(——因为作者亲眼看到鸟儿们的生活 十分的自由、幸福,真像生活在天堂一样, 所以这里的确是鸟的天堂。)
二、词语
1、灿烂:这个词用来形容光芒等照得非 常耀眼,夺目,也可以形容人面部表情好。
例句:看到公园里那些漂亮的花草,小姑娘 笑得很灿烂。
灿 烂 的 微 笑
灿 烂 的 阳 光
2、陆续:表示先 先后后,时断时续 地进行。
例句:下课以后,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 领下陆续的穿过马 路。
3、茂盛:形 容植物生长得 多而茁壮。
作者最后终于用自己的眼睛证实了鸟的天堂 的存在。
五、相关资料
“鸟的天堂”是广东省的一个闻名中外的 旅游风景区。在距广州市100公里外的江门市 新会区天马河的河心沙洲上,岛上有一株500 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这棵树的树枝垂到 地上,扎入土中,成为新的树干。这样,随着 时间的推移,这棵大榕树竟独木成林。林中栖 息着成千上万只鸟雀。白鹤、灰麻鹤朝出晚归, 灰鹤则夜作昼息,它们相互更替,井然有序, 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鸟的世界”。
应接不暇
四、课文分析
课文中记述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 经历。
第一次
时间:太阳落 下了山坡,只留下 一段灿烂的红霞在 天边。
景色:那有许多茂盛的榕树;等我注 意去看,却不见鸟的踪影
第二次
时间:这次是在早晨
景色: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 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