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肿瘤内科-乐翔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八、护理措施
• (一)一般护理
• 1、保证休息,加强营养,应给予高热量、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 2、阴道流液较多时,应取半卧位。如有疼 痛等不适时,可取舒适体位,必要时遵医嘱 给药。 • 3、保持会阴清洁,每日两次擦洗会阴。 • 4、协助辅助检查,遵医嘱有序进行相关检 查,并指患者配合 。
八、护理措施
向周围侵润时,宫旁或盆腔可扪及结节状块物
五、相关检查
• 1、妇科检查 盆腔检查发现子宫大于其相应年龄应 有大小,质稍软。 • 2、分段诊断性刮宫 是确诊内膜癌最常用最可靠的 方法 • 3、B型超声检查 • 4、宫腔镜检查 • 5、细胞学检查 仅供筛查 • 6、其他 肿瘤标记物检查、CT、MRI等。
• (二)心理护理
• 1、对入院患者,亲切、耐心接待,介绍病 房环境、病友和医务人员,及时了解需要, 尽可能满足。 • 2、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有关知识,认识到子 宫内膜癌只要及时治疗,预后较好,解除顾 虑,增强治疗信心,耐心配合治疗。 • 3、主动关心患者,多沟通,鼓励家人陪伴 和支持。
八、护理措施
六、处理原则
• 手术为主,放疗、化疗及大剂量孕激素治疗为辅 • 1、手术:首选(子宫+双附件,双侧淋巴结清扫) • 2、保守治疗: 放射治疗:手术前后或不能手术者,可采用放疗。 药物治疗:用于晚期或复发癌可获得一定效果。 常用药物有大剂量孕激素、抗雌激素 制剂三苯氧胺或化学药物治疗
七、护理诊断
1 2
子宫内膜癌
吴宗桃
LOGO
.
主要内容
• • • • • • • • 一、概述 二、病因及病理 三、转移途径和临床分期 四、临床表现 五、相关检查 六、处理原则 七、护理诊断 八、护理措施
一、概述
子宫内膜癌NCCN指南解读ppt课件

治疗方案
随访监测
注解:分化差、浆乳暂不推荐 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禁忌症者注意
保留卵巢及HRT的处理共识
保留卵巢的处理共识 研究表明:IA,IB期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并不会增加肿瘤相关的 死亡率(随访16年资料) Wrighr JD, Buck AM, Shah M,et al. Safety of ovrian preservatio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J Clin Onol 2009; 27:1214-9. HRT的处理共识——总体有争议 低危患者可以使用 如已有辅助治疗,建议6-12个月后再HRT 推荐使用SERMs及植物雌激素
治疗前咨询不孕不育专家 考虑基因检测
连续孕激素治疗 甲地孕酮 甲羟孕酮 左炔诺孕酮IUD
每3-6个月行子宫内膜活检(诊刮或内膜活检)
6个月后,完全逆转
6个月以后仍是子宫内膜癌
全子宫/双附件+手术分期
尽快怀孕(继续每3-6月监测随访) (妊娠率35%) 在分娩后或内膜活检发现有疾病进展时行全子宫/双附件+手术分期 *复发率35%)
微创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地位及争议(1)
现状:腹腔镜下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已在很多医院推广,尚需长期随访才能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疗效比较 临床研究证据: GOG-LAP2(III期临床试验)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治疗早期内膜癌患者中的疗效 对象:共纳入2616例I-IIA期内膜癌患者 方法:按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2:1的比例随机入组 结果:腹腔镜组:26%的患者需中转开腹(因为视野暴露差、出血、转移性癌或BMI高) 晚期患者检出率:腹腔镜和开腹组无差异 未切除淋巴结率(PAN/PLN):腹腔镜组显著高于开腹组(8% vs 4%,P<0.0001) 术后恢复、住院天数: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 复发率:腹腔镜组:11.4%,开腹组:10.2% 5年生存率:两组均为84.8% 结论:开腹手术仍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年长,子宫非常大,或某些有转移的患者
子宫内膜癌讲座ppt课件

23
预防
普及防癌知识,定期进行防癌检查 。 正确掌握使用雌激素的指征。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有不规则阴道 出血,应首先排除宫内膜癌。 注意高危因素,重视高危患者。对有 高危因素的人群密切随访或监测
24
卵巢癌知识讲座
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单素兰
25
女性高发的肿瘤
• 宫颈癌
• 乳腺癌 • 卵巢癌
MRI 检查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肌层受侵 深度。 (4)宫腔镜检查:可直视下观察病变情况,
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注意膨宫剂压力<80mmHg。
(5)血清标记物检查 CA125。
14
诊断与辅助诊断的选择 病史、症状 (绝经后或围绝经期阴道出血) 妇科检查、全面体检 (细胞学检查) 阴道腹部B超检查 宫腔内明显病变 ECC+ 宫腔活检 宫腔内无明显病变 内膜厚度>5mm(绝经后) 分段诊刮或 宫腔镜下活检
6
危险因素
三、高血压 内膜癌伴高血压者较多。
肥胖、糖尿病与高血压三者并存 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称为“宫内膜 的三联征”或“宫内膜癌综合征”。 三者可能与高脂饮食有关,而高脂 饮食与子宫内膜癌有直接关系。
四、月经失调 宫内膜癌患者,月经 紊乱、量多者,比正常妇女高3倍。 五、初潮早与绝经迟 12岁以前比12 岁以后初潮者,宫内膜癌的发生率 多60%。宫内膜癌的绝轻年龄较正 常妇女迟6年。
• 不正常的子宫出血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 增生的临床症状,特别在绝经前期和绝 经期。约80%为良性病变。 • 所有不正常的子宫出血的妇女均应做子 宫内膜活检。
13
诊断中的几个关注问题-辅助诊断
(1)子宫内膜活检:分段诊断性刮宫;
(2)B超检查:常见子宫内膜明显增厚,
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
妇科二病房
内容
诊断 分期 病理类型 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 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的诊治
诊断:
一、病史 发病高危因素: 1、肥胖、无排卵性不孕、不育、延迟绝经。 2、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3、于雌激素增高有关疾病,如PCOS,卵巢颗粒细胞瘤, 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子宫肌瘤有不规则 出 血 4、有外源性雌激素使用者,如ERT,长期应用他莫昔芬。 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乳腺及卵巢癌 等 ) HNPCC,内膜癌发病率40-60%。
病理类型
• 子宫内膜样腺癌分为高中低分化(Grad:1、2、3)。
G1、G2病变多为来源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雌激素作 用相关 G3则可能来源于萎缩内膜或为内膜样癌晚期事件,因基 因突变而恶变——雌激素无关。
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
I型:子宫内膜样癌 II型:浆液性(乳 其他:混合细胞腺癌 1.腺癌 鳞状细胞癌 头状)腺癌 移行细胞癌 绒毛腺型 透明细胞癌 小细胞癌及未分 分泌型 癌肉瘤 化癌 纤毛细胞型 2.伴鳞状分化亚 型 腺棘癌 腺鳞癌 黏液型腺癌
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的诊治
• 子宫癌肉瘤:
手术治疗上应按高级别特殊类型内膜癌处理。 对化疗敏感(异环磷酰胺)。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异环磷酰胺+顺铂。 术后盆腔照射可有效控制复发提高生存率。
特殊情况的处理
1.子宫切除术方诊断的患者:
应根据高危因素,如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深度、 病理类型等制订进一步治疗方案。G1或G2、浅肌 层浸润无脉管受累,不需要进一步治疗。G3、深 肌层浸润、脉管受累、特殊病理类型等,均应再 次手术完成分期及切除附件,亦可根据情况采用 盆腔外照射代替手术。
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妇科二病房
内容
诊断 分期 病理类型 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 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的诊治
诊断:
一、病史 发病高危因素: 1、肥胖、无排卵性不孕、不育、延迟绝经。 2、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3、于雌激素增高有关疾病,如PCOS,卵巢颗粒细胞瘤, 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子宫肌瘤有不规则 出 血 4、有外源性雌激素使用者,如ERT,长期应用他莫昔芬。 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乳腺及卵巢癌 等 ) HNPCC,内膜癌发病率40-60%。
病理类型
• 子宫内膜样腺癌分为高中低分化(Grad:1、2、3)。
G1、G2病变多为来源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雌激素作 用相关 G3则可能来源于萎缩内膜或为内膜样癌晚期事件,因基 因突变而恶变——雌激素无关。
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
I型:子宫内膜样癌 II型:浆液性(乳 其他:混合细胞腺癌 1.腺癌 鳞状细胞癌 头状)腺癌 移行细胞癌 绒毛腺型 透明细胞癌 小细胞癌及未分 分泌型 癌肉瘤 化癌 纤毛细胞型 2.伴鳞状分化亚 型 腺棘癌 腺鳞癌 黏液型腺癌
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的诊治
• 子宫癌肉瘤:
手术治疗上应按高级别特殊类型内膜癌处理。 对化疗敏感(异环磷酰胺)。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异环磷酰胺+顺铂。 术后盆腔照射可有效控制复发提高生存率。
特殊情况的处理
1.子宫切除术方诊断的患者:
应根据高危因素,如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深度、 病理类型等制订进一步治疗方案。G1或G2、浅肌 层浸润无脉管受累,不需要进一步治疗。G3、深 肌层浸润、脉管受累、特殊病理类型等,均应再 次手术完成分期及切除附件,亦可根据情况采用 盆腔外照射代替手术。
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子宫内膜癌科普讲座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科 普讲座PPT课件
目录 介绍 早期预防措施 治疗方式 治疗后注意事项
介绍
介绍
子宫内膜癌简介:子宫内膜癌 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 性肿瘤。
发病原因:子宫内膜不断地增 生、萎缩,最后会出现异常, 形成癌细胞。
介绍
症状: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下腹不适 、腰酸背痛等。
早期防措施
早期预防措施
定期妇科体检:每半年或每年 进行一次妇科体检。 定期B超检查:每年进行一次B 超检查,了解子宫和卵巢的情 况。
早期预防措施
饮食及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 活方式,不吸烟,少喝酒。
治疗方式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切除术、 子宫全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方式 。
化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 死癌细胞,达到缓解、延长生 命的目的。
治疗方式
放疗:通过使用高能量的射线来杀死癌 细胞。
治疗后注意事 项
治疗后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不能掉以轻心,需 要定期检查复查。 生活方式:避免熬夜,不好的 生活方式可能对治疗产生负面 影响。
治疗后注意事项
心理疏导: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寻找专 业医生或组织的心理疏导服务。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目录 介绍 早期预防措施 治疗方式 治疗后注意事项
介绍
介绍
子宫内膜癌简介:子宫内膜癌 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 性肿瘤。
发病原因:子宫内膜不断地增 生、萎缩,最后会出现异常, 形成癌细胞。
介绍
症状: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下腹不适 、腰酸背痛等。
早期防措施
早期预防措施
定期妇科体检:每半年或每年 进行一次妇科体检。 定期B超检查:每年进行一次B 超检查,了解子宫和卵巢的情 况。
早期预防措施
饮食及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 活方式,不吸烟,少喝酒。
治疗方式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切除术、 子宫全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方式 。
化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 死癌细胞,达到缓解、延长生 命的目的。
治疗方式
放疗:通过使用高能量的射线来杀死癌 细胞。
治疗后注意事 项
治疗后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不能掉以轻心,需 要定期检查复查。 生活方式:避免熬夜,不好的 生活方式可能对治疗产生负面 影响。
治疗后注意事项
心理疏导: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寻找专 业医生或组织的心理疏导服务。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子宫内膜癌PPTppt(共84张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enant,1997)
但即使低剂量如长期应用仍不安全。 *低剂量0.3 mg×8年:内膜癌危险性增加9倍,但内膜增生的危险 性未增加。 (Cushing,1998)
11
孕激素治疗预防
孕激素可使ERT妇女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和 癌的几率大大下降。
PEPI:联合应用雌、孕激素使 单纯性增生(0.8%:27.7%)、 复杂性增生(0.8%: 23.7%)、 不典型增生(0:11.8%) 显著减少。
所有不正常的子宫出血的妇女均应做子宫内膜活检。常 用活检方法所取得的标本组织病理学具有及好的相关性 。
Stovall等:Pepille、Novak curet和刮宫术后再行 子宫切除术,发现用这些方法术前诊断的失败率分别为 5%、4%和6%。
29
诊断
主要辅助诊断 (1)子宫内膜活检:分段诊断性刮宫 (2)术前B超 (最经济) 、
如果内膜>4 mm,且患者持续出血应做内膜活检。特 别是如果存在与内膜癌相关的高危因素(肥胖、长期无 排卵、乳腺癌、服用三苯氧胺或内膜、卵巢、乳腺、结 肠癌家族史)
21
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意义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 (FIGO,1971) (Clinical staging)
用于单纯放疗/术前
15%-20%不能准确符合真实分期。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1988) ( Surgical pathological staging ) 组织学分级、肌层侵犯、子宫外转移、淋巴转移
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至少有3人一级亲属患 子宫内膜癌或结直肠腺癌(HNPC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至少有一患
者确诊时<50岁。
18
病理特点 大体表现(1)
但即使低剂量如长期应用仍不安全。 *低剂量0.3 mg×8年:内膜癌危险性增加9倍,但内膜增生的危险 性未增加。 (Cushing,1998)
11
孕激素治疗预防
孕激素可使ERT妇女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和 癌的几率大大下降。
PEPI:联合应用雌、孕激素使 单纯性增生(0.8%:27.7%)、 复杂性增生(0.8%: 23.7%)、 不典型增生(0:11.8%) 显著减少。
所有不正常的子宫出血的妇女均应做子宫内膜活检。常 用活检方法所取得的标本组织病理学具有及好的相关性 。
Stovall等:Pepille、Novak curet和刮宫术后再行 子宫切除术,发现用这些方法术前诊断的失败率分别为 5%、4%和6%。
29
诊断
主要辅助诊断 (1)子宫内膜活检:分段诊断性刮宫 (2)术前B超 (最经济) 、
如果内膜>4 mm,且患者持续出血应做内膜活检。特 别是如果存在与内膜癌相关的高危因素(肥胖、长期无 排卵、乳腺癌、服用三苯氧胺或内膜、卵巢、乳腺、结 肠癌家族史)
21
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意义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 (FIGO,1971) (Clinical staging)
用于单纯放疗/术前
15%-20%不能准确符合真实分期。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1988) ( Surgical pathological staging ) 组织学分级、肌层侵犯、子宫外转移、淋巴转移
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至少有3人一级亲属患 子宫内膜癌或结直肠腺癌(HNPC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至少有一患
者确诊时<50岁。
18
病理特点 大体表现(1)
子宫内膜癌的诊治ppt医学课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8
淋巴结相关问题
1.无论从手术分期和治疗方面考虑,淋巴结清扫术 是理想的术式。 2.淋巴结取样术是近年来较多使用的术式,淋巴切 除范围介于活检和清扫术之间,对其诊治价值意见 不一,有作者认为除手术分期、提供判断预后的信 息,指导术后治疗外,本身对治疗作用不大,认为 仅用于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者。也有作者持相反意 见,认为淋巴结取样术不仅用于手术分期,减少局 部复发,改善5年生存率,且并发症少。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5
中晚期的非手术治疗
临床Ⅲ期(或以上): 治疗应以综合治疗 为主,一般首选放疗,或经放疗后癌灶缩 小后再手术;部分患者可首选手术。
(1)手术目的:明确诊断,行肿瘤细胞减灭 术,尽可能切除肉眼可见的癌瘤,达到镜 下水平。(2)术后应用放疗,化疗和激素综 合治疗。对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如浆液 性乳头状腺癌等,或已有腹主动脉淋巴结 转移者,更应重视应用化疗。
(Sorosky 2008)
2002年全球约有198 783例子宫内膜癌,其中50 327人死亡,发病率6.5/10万,为女性全部恶性肿瘤 的第七位,死亡率为1.6/10万。 (Parkin et al. 2005)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
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
在我国,尽管缺乏全国详细的统计资料,但子宫 内膜癌也呈现上升状态。 对2004-2005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抽样回顾调查,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 子宫恶性肿瘤死亡率为4.32/10万,位居的第七位; 子宫颈癌为2.84/10万,位于第九位。
• 对于颈管受累的II期子宫内膜癌应行广泛子宫切 除术。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3
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时强调先将宫颈“8”字缝合,并在进腹后, 取盆、腹腔细胞学检查之后,将子宫角部、包 括圆韧带及部分宫旁组织钳夹之后再作盆腔探 查,以免探查过程引起种植转移。
《2023版CSCO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营养支持
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运动康复
推荐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 ,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 对子宫内膜癌的认识和自我管
理能力。
03 手术治疗原则及技巧探讨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
包括早期子宫内膜癌、部分晚期或复发性疾病患者,以及经过充分评估和术前准 备后适合手术的患者。
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建议
不良反应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 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处理建议
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类型,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停药、减量、 对症治疗等。
耐药问题应对策略
耐药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子宫内膜癌的耐药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 依据。
ABCD
疼痛管理
对于疼痛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模 式镇痛措施,以缓解疼痛症状。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子宫内膜癌患者互助组织,与病友 交流经验,互相鼓励支持。
THANKS
定义与发病率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 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 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 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胁。
病因及危险因素
雌激素过度刺激
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可能 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这些因素 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不断上 升,成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 瘤之一。
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运动康复
推荐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 ,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 对子宫内膜癌的认识和自我管
理能力。
03 手术治疗原则及技巧探讨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
包括早期子宫内膜癌、部分晚期或复发性疾病患者,以及经过充分评估和术前准 备后适合手术的患者。
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建议
不良反应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 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处理建议
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类型,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停药、减量、 对症治疗等。
耐药问题应对策略
耐药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子宫内膜癌的耐药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 依据。
ABCD
疼痛管理
对于疼痛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模 式镇痛措施,以缓解疼痛症状。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子宫内膜癌患者互助组织,与病友 交流经验,互相鼓励支持。
THANKS
定义与发病率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 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 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 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胁。
病因及危险因素
雌激素过度刺激
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可能 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这些因素 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不断上 升,成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 瘤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2)
检查方法
⒈阴道细胞学检查(Pap test)自阴道后穹隆吸取标本涂片 或子宫颈管标本涂片的准确率分别为 50%和75%。绝经前月 经后半期阴道涂片发现子宫内膜细胞应高度重视;绝经后阴 道涂片发现子宫内膜细胞应视为异常,进一步检查明确有无 子宫内膜癌。 ⒉子宫内膜细胞吸取法(Endometrial Aspiration)对无症状 和体征的患者准确率是80%。 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endometrial Sampling)刮宫、 吸取和宫腔镜钳取。 ⒋阴道B超检查:对阴道异常出血患者检查以明确子宫内膜 是否增厚,子宫内膜疾病、子宫内膜癌和激素替代治疗者子 宫内膜厚度>5mm分别为81%、60%和77%。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理诊断
⒈子宫内膜腺癌 ( Endometrioid 75%-80%) ⑴纤毛细胞腺癌( Ciliated adenocarcinoma ) ⑵分泌性腺癌( Secretory adenocarcinoma ) ⑶乳头状或绒毛细胞腺癌 ( Papillary or villoglandular ) ⑷腺癌伴鳞形上皮化生 (Adenocarcinoma with squamous differentiation )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南京大学医 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诊断
子宫内膜癌的病期诊断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
易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内膜腺癌或子宫体癌。 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⒈原发和继发的不孕 ⒉肥胖 ⒊雌激素水平过高:内源性和外源性 ⒋使用三苯氧胺(Tamoxifen)者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1)
临床表现 ⒈异常子宫出血
绝经前可表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子宫出
血不能单纯认为是内分泌失调的良性疾病,要常规 细胞组织学检查。 绝经后子宫出血须明确是发生最后一次出血后至少 一年的子宫出血
⒉腹痛、腰痛、贫血 ⒊子宫体增大:早期患者子宫体正常大小,子 宫增大提示伴有肌瘤或宫腔积脓和肿瘤扩散。
孕激素治疗(E) 化疗(C)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治疗原则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期诊断(1)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期诊断(2)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期诊断(3)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⒈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S1) ⒉广泛性子宫切除合并盆腔淋巴结切除(S2)
放射治疗:腔内放射和体外放射
⒈术后放疗(R1) ⒉全盆腔放疗(R2) ⒊术前放疗(R3)
①层状腺癌( Adenoacanthoma ) ②腺棘癌( Adenosquamous )
⒉乳头状浆液性腺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10%= ⒊粘液腺癌( Mucinous 1%) ⒋透明细胞癌( Clear cell 4%) ⒌鳞癌( Squamous cell <1%) ⒍腺鳞癌( Mixed 混合癌10%) ⒎未分化癌 ( Undifferentia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