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植物的水势是指植物体内水分与纯水之间的差异,是植物水分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定植物组织水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水分吸收与运输情况,进而探索植物的适应机制和生理生态学特征。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探究植物水分状态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鲜嫩的植物叶片、离心管、注射器、测水势仪器(如压力室或压力台秤)等。
2. 实验步骤:a. 收集鲜嫩的植物叶片,并将其快速放入离心管中,避免水分流失。
b. 将离心管中的叶片放入注射器中,并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水分,使叶片完全浸没在水中。
c. 将注射器与测水势仪器连接,并记录初始读数。
d. 通过改变注射器的压力,使水分进入或退出植物叶片,记录每次读数。
e.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植物组织的水势值。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获得了植物组织的水势值。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
1. 植物组织水势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水分进入植物叶片,测水势仪器的读数逐渐增加,表示植物组织的水势值降低。
相反,当水分从植物叶片流失时,测水势仪器的读数减少,表示植物组织的水势值增加。
这说明植物组织的水势与水分的流动方向密切相关。
2. 影响植物组织水势的因素:植物组织的水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气孔开闭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观察植物组织水势的变化情况。
例如,当提高环境温度时,植物组织的水势值通常会下降,因为高温会增加水分的蒸发速率。
而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植物组织的水势值也会下降,因为湿度低会导致植物体内水分的流失加剧。
3. 植物的适应机制:植物通过调节水势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在干旱环境中,植物会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来减少水分流失,从而提高植物组织的水势值。
此外,一些植物还会通过根系的生长和分泌物质的合成来增加水分吸收,以维持植物组织的水势平衡。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各种植物组织中的水势变化规律,学习测定水势的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植物体内水势是维持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势可以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输送。
本实验采用“压延法”来测定不同植物组织(根、茎、叶)的水势大小。
实验步骤:1. 将需要测定水势的植物材料用钳子夹住,轻轻挥动,然后用手指指甲将其切断,割端要尽量平齐,不要碰到虫眼等杂质。
2. 将切口快速放入水中,利用吸水作用使水分上升,排除空气。
3. 将切口快速从水中取出,然后将其放到压延仪内,尽可能保持植物细胞的原有形态。
4. 向下轻压压延仪的拉杆,停留一段时间几秒钟,等到细胞的状况稳定后,读取示数,记录下此时的长度和标尺读数。
5. 再稍微压紧,停2~3秒左右,再读取示数,再记录下此时的长度和标尺读数。
6. 将杆恢复到原位,并将植物组织切口处擦干净。
7. 分别测定不同植物组织的水势。
根据水势的特点,以水分势值为y轴,切口位移长度为x轴,绘制出水势变化的曲线。
实验结果:我们分别测定了菜花根、豌豆茎、玉米叶片的水势变化曲线,图中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的植物组织他们的水势大小不同,玉米叶片水势最高,豌豆茎次之,而菜花根的水势最低。
这说明植物的吸收生长需要水分的支持,不同器官的水势不同。
实验结论:本实验内容重点在于掌握测水势的方法和水势的变化规律,同时还有机会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测定出不同植物组织的水势差异信息,说明不同的植物器官在吸水输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实验有效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了我们对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认识。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来研究植物体内水分的流动和调节机制。
实验原理:水势是植物中水分的浓度差异所致的物理性质,其大小通过测定植物组织与纯水之间的渗透压差和反渗透压差来确定。
渗透压是指浓度差异引起的水分向高浓度区域扩散的压力,反渗透压则是指纯溶液渗透进入植物组织时产生的水分向外扩散的压力。
植物的水势主要由渗透压和压力势两部分组成,而压力势又由浸渍压和板塞压组成。
实验材料:1.鲜嫩茄果或马铃薯块茎;2.切片刀和玻璃片;3.纯水;4.测水势的装置(例如渗透压计、压力室等)。
实验步骤:1. 将茄果或马铃薯块茎切成薄片(约0.2-0.5 mm厚),并用玻璃片将其夹持在一起。
2.在渗透压计的样品槽中加入足够的纯水,使其淹没住茄果或马铃薯薄片。
3.观察茄果或马铃薯薄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下相应的读数。
4.根据渗透压计的原理,计算出植物组织中的渗透压差和反渗透压差,从而得出植物组织的水势。
实验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茄果或马铃薯薄片会逐渐失去水分,呈现出萎缩的状态。
记录下的读数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绘制出一条曲线,从曲线的斜率和极限值可以计算出植物组织的水势大小。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植物组织的水势值,进而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流动和调节机制。
植物组织的水势是由渗透压差、反渗透压差和压力势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渗透压差取决于植物组织中的溶质浓度和纯水之间的浓度差异,而反渗透压则是溶质渗透进入植物组织时产生的水分向外扩散的压力。
压力势则是由浸渍压和板塞压共同形成的,其大小受到植物细胞壁的性质和细胞内液体压力的影响。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测定茄果或马铃薯薄片的水势,研究了植物体内水分的流动和调节机制。
通过观察薄片的萎缩情况并记录读数,得出了植物组织的水势大小。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组织的水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渗透压差、反渗透压差和压力势等。
这些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调节机制以及水分平衡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植物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离不开水分的供应。
水势是衡量植物水分状态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植物体内和周围环境之间的水分潜力差异。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植物的水势,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调节机制。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小麦苗、注射器、烧杯、酒精灯、滤纸、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a. 将小麦苗的根系剪断,保留茎叶部分。
b. 将小麦茎叶的断面迅速涂抹上凡士林,以防水分蒸发。
c. 在小麦茎叶上用酒精灯烧一个小孔,并迅速用注射器将茎汁吸取出来,避免空气进入。
d. 将注射器与烧杯相连,用电子天平称量其质量变化。
e. 将一张滤纸浸泡在烧杯中的水中,然后将其贴在小麦茎叶的断口上。
f. 观察滤纸的变化,记录时间和观察结果。
g. 重复上述步骤,使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在使用纯水进行实验时,小麦茎叶的质量逐渐增加,滤纸上的水分也逐渐向茎叶输送,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2. 在使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时,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小麦茎叶的质量增加速度减慢,滤纸上的水分输送也减少。
当蔗糖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小麦茎叶的质量开始减少,滤纸上的水分也逐渐减少。
3. 通过观察滤纸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滤纸上形成了明显的水印,这表明水分是通过小麦茎叶的导管系统向上运输的。
4. 实验结果表明,小麦茎叶内部的水势较高,而周围环境的水势较低,水分会沿着水势梯度从高到低进行运输。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是通过导管系统实现的。
导管系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主要负责水分的上升,韧皮部则负责水分的下降。
2. 植物体内的水势差异是水分运输的驱动力。
水势差异产生了水分从高水势到低水势的运动。
3. 蔗糖溶液的浓度对植物水势有一定的影响。
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会降低植物体内的水势,从而减缓水分的运输速度。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小麦茎叶的水势,揭示了植物体内水分运输和调节机制。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组织水势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植物组织的水势,了解植物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水分状况和水分调节能力。
实验原理:植物组织的水势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用来描述植物的水分状态。
水势的测定是通过测量植物组织与纯水之间的压力差来实现的。
当植物组织的水势为负值时,说明组织在吸水,而正值则表明组织有排水的趋势。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取一盆植物,将其叶片切下并放入离心管中;准备一些试管和纯水。
2.测量植物组织的水势:将离心管放入测水袋中,并将测水袋连至一根透气玻璃管,然后将试管插入水槽中以保持温度恒定。
通过气压计记录水势值。
3.测量植物组织在不同条件下的水势:可以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测量植物组织的水势,如在光照、温度变化或干旱条件等。
4.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测得的水势数值,并进行统计和比较,以检验不同条件对植物组织水势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首先,测量不同植物组织在水势上的差异。
由于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水分状况也会有差异。
比如,叶片的水势可能会更高,因为它们是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的主要结构。
其次,测定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组织的水势变化。
例如,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会通过减少蒸腾作用和调节根部的水分吸收来保持水势平衡。
因此,测量植物组织在干旱条件下的水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对干旱的应对机制。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来研究植物的生长和适应性。
不同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从而改变植物的水分平衡。
综上所述,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是一个重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在研究植物的水分状况和水分调节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行多方面的测定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和适应性。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54212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Experimental report on measuring water potential of plant tissue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植物组织中水分状况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及用于测定的方法和它们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小液流法测定新鲜白萝卜的组织水势。
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当组织水势低于溶液渗透势,组织吸水,溶液变浓,比重增加,小液流下沉。
当组织水势高于溶液渗透势,组织失水,溶液变稀,比重下降,小液流上浮。
当组织水势等于溶液渗透势,组织与溶液达到水分进出动态平衡,溶液浓度和比重不变,小液流不动。
压力室法测定海桐叶片组织水势,植物叶片通过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
导管中的水分由于内聚力的作用而形成连续的水柱。
因此,对于蒸腾着的植物,其导管中的水柱由于蒸腾拉力的作用,使水分连贯地向上运输。
当叶片或枝条被切断时,木质部中的液流由于张力解除迅速缩回木质部。
将叶片装入压力室钢筒,切口朝外,逐渐加压,直到导管中的液流恰好在切口处显露时,所施加的压力正好抵偿了完整植株导管中的原始负压。
三、主要仪器设备小液流法:白萝卜、打孔器、10ml离心管、小刀、镊子、注射器、1mol/L 蔗糖溶液、甲基橙压力室法:压力室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小液流法:1、用1mol/l的蔗糖溶液配制0.05、0.10、0.20、0.30、0.40、0.50M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10mL),用力混匀。
2、分别取4ml不同浓度的溶液到另一组相应的试管中。
每管加入厚度约为1mm的萝卜圆片,加塞放置30min。
期间晃动(3-4次)。
3、用针蘸取少量甲基橙放入每支试管,混匀。
4、用注射器取少许黄色溶液,伸入对应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部,缓慢挤出一滴小液滴,观察小液滴移动方向并记录。
测量植物水势的实验报告

测量植物水势的实验报告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何宗财(化学生物学09-1 20096747)【实验意义】作物水分状况的表现指标中,生理指标的变化先于形态指标的出现。
形态指标的出现时之后的,当植物出现缺水的形态指标时,植物已经收到伤害。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可以测定一个科的一种植物,通过测定结果可以预知整个科属植物的水势,从而有力农肥的合理使用。
【实验原理】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较多,小液流法是其中一种。
本法是将植物组织置于不同浓度(也即不同水势)的蔗糖溶液中,寻找到一种浓度的蔗糖溶液,其水势与植物组织的水势相等,然后计算该浓度蔗糖溶液的水势,从而知道植物组织的水势。
表1 小液流法原理表Ψ测定蔗糖溶液比重的变化,可采用如下简便的方法:即利用毛细管吸取已浸过植物组织的蔗糖溶液(为便于观察,可用甲烯蓝先染上颜色),放一小滴到与其对应的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然后观察滴出的小液滴(蓝色)的移动方向,即可知道浸过植物组织的蔗糖溶液比重的变化(“小液流法”即由此而来)。
【实验材料】:女贞叶片【仪器设备】:试管架、6支带盖小药瓶(容积不大于5mL)、10mL带塞试管 6 支、毛细管1支、叶模、镊子、移液管、吸球等、温度计.【试剂药品】0.5mol/L 蔗糖溶液,亚甲烯蓝粉溶液【实验步骤(来自: 写论文网:测量植物水势的实验报告)】1.标准梯度浓度蔗糖溶液的配置将0.5mol/L蔗糖溶液的母液分别配成0.05、0.1、0.2、0.3、0 4、0.5mol/L的蔗糖溶液各10ml.从上述的大试管中各取2ml溶液,分别放到另6支编号带盖小药瓶中,盖上盖子。
2.材料处理取3片叶子重叠,用叶模分别在叶脉两侧各取5*1cm,然后把取出的五厘米长得叶分成10等分,最后得到60等分混匀,依次分别在小试管的蔗糖溶液中各放入叶圆片10片叶圆片要全部浸在溶液中,塞上塞子,每隔5分钟摇动一次。
40分钟后,用镊子取出在小药瓶中德叶片,分别向6支小药瓶中滴入2滴亚甲烯蓝粉溶液。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水势实验综述报告5篇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水势实验综述报告5篇第1篇示例:植物水势是指植物细胞内外部水分压力的平衡状态,是植物体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重要因素。
小液流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植物水势的方法,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液流情况,来推断细胞内外部水势的差异。
本文将就小液流法测定植物水势的实验原理、步骤与结果进行综述。
一、实验原理小液流法是一种基于渗透压差原理的测定植物水势的方法。
植物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胞液,当胞液的渗透压高于外部环境时,水分会向胞液内部移动,细胞会吸水膨胀;反之,当胞液的渗透压低于外部环境时,水分会向外部环境移动,细胞会失水而萎缩。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液流情况,推断细胞内外部水势的大小及方向。
二、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植物切片、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等。
2. 制备植物切片:从植物茎叶中取得新鲜的细胞切片,保持切片的完整性和生理活性。
3. 实验操作:将植物切片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利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中细胞的液流情况。
4. 记录结果:观察细胞在不同溶液浓度下的液流方向和速度,记录实验结果。
5.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细胞内外部水势的差异,推断植物水势的大小和方向。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小液流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测定植物水势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液流情况,可以快速了解植物细胞的水分状况和水势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小液流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耐旱抗寒等生理特性,为植物生态学和农业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水势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液流情况,可以推断植物细胞的水势大小和方向。
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研究植物水分调节机制和解决相关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讨论,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小液流法测定植物水势实验的原理和意义。
第2篇示例:小液流法测定植物水势实验综述植物的水势是指植物体内部的水的活动性,是衡量植物细胞内外水分梯度的重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实验目的:
1. 了解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2. 学习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1、当植物组织与外液接触时发生水分交换:
植物组织的水势低于外液的渗透势(溶质势),组织吸水,外液浓度变大;ψ植物<ψS
植物组织的水势高于外液的渗透势(溶质势),组织失水,外液浓度变小;ψ植物> ψS
若两者相等,则水分交换保持动态平衡,外液浓度保持不变;ψ植物=ψS
2、同一种物质浓度不同时其比重不一样,浓度大的比重大,把高浓度的溶液一小液滴放到低浓度溶液中时,液滴下沉;反之则上升。
3、根据外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即可确定与植物组织相同水势的溶液浓度
实验仪器与试剂
试管架试管打孔器毛细管镊子青霉素瓶蔗糖溶液甲烯蓝粉末
操作步骤
1. 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2.用打孔器在绣球花的不同部位打100-200片,混匀,每个青霉素瓶各放入15-20片,(打孔要迅速,避开叶脉,选边缘整齐无破损的叶片)
3.从配制好的试管中各取2ml(量准确?)到相应的青霉素瓶或称量瓶中(用一只移液管由低高,不要润洗)。
放置20—30min,期间摇动数次,以加速水分平衡。
4. 染色:用接种针沾入微量甲烯蓝粉末加入青霉素瓶中,摇匀,溶液变蓝。
(干燥针头先用蒸馏水湿润,加入的甲烯蓝量一定少,使各瓶中颜色基本一致)
5.观察液滴升降:
用毛细吸管取青霉素瓶有色液插入相应试管中部缓慢从毛细吸管尖端横向放出一滴蓝色溶液,轻轻取出滴管,观察蓝色液滴的移动方向并记录。
(用白纸划一直线置于试管背面,方便观察)6.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中有色液滴的升降,找出与组织水分势相当的浓度,根据原理公式计算出组织的水势。
实验结果
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实验记录
水势计算
ψs=-iCRT
实验讨论
如果小液流滴在对照溶液中全部上升或下降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改变试验溶液浓度?
答:“全部上升”说明实验溶液的浓度都高于植物组织的浓度,应该把试验溶液浓度降低再做;“全部下降”说明实验溶液的浓度都低于植物组织的浓度,应该把试验溶液浓度调高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