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植物组织培养实习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习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习报告篇一: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菌操作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2.通过配置MS培养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置和保存方法;3.通过诱导豌豆根、茎、叶形成愈伤组织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4.通过诱导豌豆茎、叶形成愈伤组织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5.了解植物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最终长成完整再生植株的过程,加深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一)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

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

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是每个植物的本细胞或性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基因,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细胞都可发育成一个与母体一样的植株。

(三)组织的分化与器官建成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后,经过继代培养,可以在愈伤组织内部形成一类分生组织即具有分生能力的小细胞团,然后,再分化成不同的器官原基。

有些情况下,外植体不经愈伤组织而直接诱导出芽、根。

(四)培养基的组成培养基中各成分的比例及浓度与细胞或组织的生长或分化所需要的最佳条件相近,似成功地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的主要条件。

营养培养基一般由无机营养、碳源和能源、维生素、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和包括有机氮、酸和复杂物质的添加剂组成。

三、实验器材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烘箱、培养室镊子、记号笔、橡皮筋、玻璃器皿、三角烧瓶、烧杯、量筒、剪刀、棉塞、绳子、牛皮纸、酒精灯、喷雾器等。

四、实验材料豌豆种子五、实验药品药品、70%酒精、0.1%升汞、MS培养基、蒸馏水、NaOH、84消毒液、蔗糖、琼脂等。

植物组培实验报告

植物组培实验报告

植物组培实验报告植物组培技术是指利用植物体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能力,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使其成为整株植物的过程。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遗传工程、植物繁殖等领域。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植物组培技术对不同植物品种的影响,探究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选用了四种不同的植物品种,分别为玉米、小麦、水稻和大豆。

实验所需的试剂包括MS培养基、植物生长素、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

实验步骤:1.植物材料的准备将四种植物的种子经过消毒处理后,将其在无菌条件下播种在MS 培养基上。

2.植物细胞的分离将培养基上生长的植物幼苗取出,进行细胞分离。

将其放入含有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震荡培养。

3.植物组织的培养将分离出来的细胞放入含有植物生长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

待组织生长出来后,再将其移植到含有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

4.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将培养好的植物幼苗移植到含有适量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生长。

当植物幼苗长大后,可以进行繁殖试验,检测组培植物在遗传性状上的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植物品种对组培技术的适应性不同。

在四种植物品种中,水稻和大豆的组培效果最好,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较高;而小麦的组培效果较差,生长速度较慢,成活率较低。

在遗传性状上,我们也发现组培植物与自然生长的植物有一定的差异,但并不影响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结论:植物组培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植物育种方法。

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植物品种对组培技术的适应性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品种加以调整。

虽然组培植物与自然生长的植物在遗传性状上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组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会对植物育种和植物繁殖领域带来更多的变革。

组培实验的实验报告

组培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组织(如茎尖、叶片、愈伤组织等)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诱导分化,从而实现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资源保护等目的。

四、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柳树茎尖、紫玉兰叶片。

2. 培养基:MS培养基、1/2MS培养基、1/4MS培养基。

3. 试剂:琼脂、蔗糖、葡萄糖、活性炭、硝酸铵、硝酸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硼酸、氯化钙、氯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盐酸、氯化钠、硫酸铁、硫酸锌、硫酸铜、抗坏血酸、维生素B6、吲哚丁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4. 实验器具: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培养皿、移液器、剪刀、镊子、酒精灯、酒精棉、无菌水等。

五、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将柳树茎尖和紫玉兰叶片洗净,用75%酒精消毒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2. 培养基配制:按照实验要求,将不同浓度的MS培养基、1/2MS培养基和1/4MS培养基分别配制。

3. 接种:将消毒后的柳树茎尖和紫玉兰叶片接种到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3个材料。

4.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25℃,光照强度为2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5. 观察记录:每隔7天观察一次培养材料的生长状况,记录其生长速度、颜色、形态等变化。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柳树茎尖培养:在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上,柳树茎尖生长速度较快,颜色为绿色,叶片形状正常;在1/4MS培养基上,柳树茎尖生长速度较慢,颜色为淡绿色,叶片形状较小。

2. 紫玉兰叶片培养:在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上,紫玉兰叶片生长速度较快,颜色为绿色,叶片形状正常;在1/4MS培养基上,紫玉兰叶片生长速度较慢,颜色为淡绿色,叶片形状较小。

组培实习报告

组培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组培实习活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技术和设备操作;3. 培养团队协作和实验操作能力;4. 提高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三、实习内容1. 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体外培养,使其分化、再生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在组培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营养等。

2. 实验步骤(1)外植体准备:选取健康的植物器官或组织作为外植体,如叶片、茎段等。

(2)外植体消毒:将外植体放入75%酒精和0.1%氯化汞溶液中浸泡,进行消毒处理。

(3)外植体切割: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割成一定大小的组织块。

(4)接种:将切割好的组织块接种到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

(5)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6)继代培养:待外植体分化出愈伤组织或芽后,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

(7)生根培养:将分化出的芽转移到含有生根激素的培养基上,促进其生根。

(8)移栽:待幼苗长到一定大小后,将其移栽到土壤中。

3. 实验设备(1)超净工作台:用于外植体消毒和接种。

(2)高压蒸汽灭菌器:用于培养基的灭菌。

(3)光照培养箱:用于培养过程中光照条件的控制。

(4)显微镜:用于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

四、实习收获1. 掌握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熟悉了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3.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4. 对生物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组培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育种、基因工程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设备,掌握了实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无菌操作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

2. 通过配置MS培养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置和保存方法。

3. 通过诱导植物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

4. 了解植物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最终长成完整再生植株的过程,加深对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人工条件下实现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再生为完整植株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包括:1. 脱分化作用:原本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在人工培养基的诱导下,重新进入分裂状态,形成没有特定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

2. 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如根、茎、叶等,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3. 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如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K)等起着关键作用,调节细胞分裂、分化和器官形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植物外植体:如叶片、茎段、芽等。

2. MS培养基母液: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维生素和植物激素等。

3. 灭菌剂:如乙醇、HgCl2(或次氯酸钠)等。

仪器:1. 培养室2. 高压灭菌锅3. 水浴锅4. 解剖刀5. 三角烧瓶(100mL)6. 烧杯7. 量筒8. 培养皿9. 超净工作台10. 分析天平11. 镊子12. 剪刀13. 橡皮筋四、实验步骤1. 外植体消毒:将外植体放入含有乙醇、HgCl2(或次氯酸钠)的消毒液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2. 愈伤组织诱导: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含有不同激素浓度和比例的MS培养基中,置于培养室内培养。

3.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待愈伤组织形成后,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以扩大愈伤组织数量。

4. 再分化培养: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不同激素浓度和比例的培养基中,诱导其分化为根、茎、叶等器官。

5. 生根与移栽:待植物分化出根、茎、叶等器官后,将其移栽到土壤中,进行正常生长。

白菜组培实验报告(3篇)

白菜组培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简介实验名称:白菜组织培养实验目的:通过组织培养技术,了解白菜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生长和分化规律,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为白菜的繁殖和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材料:白菜种子、MS培养基、蔗糖、琼脂、活性炭、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无菌水、无菌滤纸、消毒液等。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1)将白菜种子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2)准备MS培养基,加入适量的蔗糖和琼脂,溶解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固体培养基。

(3)将活性炭加入培养基中,以提高培养基的通气性。

2. 细胞诱导(1)将消毒后的白菜种子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2)定期观察白菜种子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细胞生长、分化及死亡情况。

3. 细胞分化(1)待白菜种子长出愈伤组织后,将其转移到含有不同浓度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观察愈伤组织分化情况。

(2)统计不同激素浓度下白菜愈伤组织的分化率。

4. 根芽分化(1)选取分化效果较好的愈伤组织,将其转移到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观察根芽分化情况。

(2)统计不同激素浓度下白菜根芽的分化率。

5.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1)记录白菜种子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包括细胞生长、分化及死亡情况。

(2)记录不同激素浓度下白菜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及根芽的分化率。

(3)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胞生长与分化在实验过程中,白菜种子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细胞分裂旺盛,形成了愈伤组织。

在含有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分化效果较好,细胞分化成根、芽、茎等器官。

2. 愈伤组织分化在实验中,不同激素浓度对白菜愈伤组织的分化影响显著。

当植物激素浓度适中时,愈伤组织分化效果较好,分化率为85%。

当激素浓度过高或过低时,愈伤组织分化效果较差,分化率分别为50%和60%。

组培实习工作报告总结5篇

组培实习工作报告总结5篇

组培实习工作报告总结5篇组培实习工作报告总结5篇实习可以获得适当的经济收入,改善经济状况,从而可以把实习的精力放在注重成长上。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组培实习工作报告总结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组培实习工作报告总结(精选篇1)转眼间的时间,近四个月的幼师实习就这么过去了。

这四个月在幼儿园教师的实习岗位上面自己是真的学习到了许多知识的,也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是跟校园里面体会到的截然不同的一种感受。

这四个月的幼师工作和新环境的体验,让我飞速地成长了,能力上面,认识上面和责任上面都是在变化着,而且是在朝着积极的方面在变化。

现在将我这段时间有幼师实习中的工作做一个总结:作为一名幼师专业的学生,对于幼教工作的认识了解并不深,因为都是停留在理论认识上面,没有具体操作过。

但是通过这一次的实习,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从事幼师工作,必须要尽到自己责任,我们的工作必须是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上出发的,必须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心里双重的发展。

所以通过这一次的实习,我知道了在幼师工作中,我们对待在幼儿园学习的学生,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是否健康安全,我们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是否开心,要注意调节他们的内心状况。

还有就是我们做幼儿教育的时候,不仅仅要教会他们知识,更是要教会他们常识,在幼儿园里面,对待孩子我们不仅仅要告诉他们认字、识图,更是要帮助他们学会生活习惯,比如要教会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的铅笔用完了要学会自己换新的,而不是一直在那等待或者哭让老师来帮忙弄,虽然哭着的小孩子挺让人怜惜心疼的,但是我也清楚我帮忙也只能帮一时,终究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

还有就是他们吃饭前和吃饭后,以及上完洗手间了,都必须要洗手,这是告诉他们要注意个人卫生,要有好的文明素质才行。

上面是工作的一些认识,下面总结下个人的成长:因为之前都是再以学生的角色在学习生活着,所以进入实习生活中的时候,都是非常不适应的,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

之前的自己习惯了依赖别人,但是到了工作当中,大家都在忙于自己的事情,无暇顾及我,所以我只能坚强起来,一步步地学习。

实验报告组培

实验报告组培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其在植物繁殖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离体培养技术,将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具有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在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下,植物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器官,进而形成完整的植株。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拟南芥种子、MS培养基、琼脂糖、无菌水、消毒液等。

2.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显微镜、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移液器、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种子消毒:将拟南芥种子用70%的酒精消毒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2. 种子萌发: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于含有1/2MS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营养组织分离:待种子萌发后,选择生长良好的幼苗,用无菌剪刀将幼苗的茎尖和叶片剪下。

4. 培养基制备:将MS培养基加入琼脂糖,溶解后高压蒸汽灭菌,制成固体培养基。

5. 培养基接种:将分离得到的营养组织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6.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培养皿中植物组织的生长状况,记录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萌发:经过消毒和萌发处理后,拟南芥种子成功萌发,长出幼苗。

2. 营养组织分离:成功分离出拟南芥的茎尖和叶片。

3. 培养基接种:接种后的植物组织在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下生长良好。

4. 生长情况:接种后的植物组织逐渐分化出根、茎、叶等器官,形成完整植株。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拟南芥的组织培养,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植物,提高植物繁殖效率。

3. 本实验为植物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推动植物育种和繁殖技术的发展。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种子消毒和培养基制备是关键环节,需要严格控制无菌操作。

2. 在培养过程中,注意观察植物组织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操作流程
(1)在接种3天前用甲醛熏蒸接种室,并于接种前3小时打开其内紫外线灯进行杀菌;
(2)在接种前20分钟,打开超净工作台的风机以及台上的紫外线灯;
(3)接种员先洗净双手,在缓冲间换好专用实验服,并换穿拖鞋等;
(4)上工作台后,用酒精棉球搽拭双手,特别是指甲处。然后搽拭工作台面;
(5)先用酒精棉球搽拭接种工具,再将镊子和剪刀从头至尾过火一遍,然后反复过火尖端处,对培养皿要过火烤干;
(21.4 mg/L)
223mg

ZnSO4·7H2O
8.6 mg/L
86mg

CoCl2·6H2O
0.025mg/L
0.25mg

CuSO4·5H2O
0.025 mg/L
0.25mg

Na2MoO4·2H2O
0.25 mg/L
2.5mg

KI
0.83 mg/L
8.3 mg

H3BO3
6.2 mg/L
菌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及其他微生物。
无菌的区域:经高温灼烧或一定时间蒸煮过后的物体,经其他物理的或化学的灭菌方法处理后的物体(当然这些方法必须已经证明是有效的),高层大气、岩石内部、健康的动、植物的不与外部接触的组织内部,强酸强碱,化学元素灭菌剂等表面和内部等等都是无菌的。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孔隙内的一切微生物或生物体,即把所有生命的微生物全部杀死。
化学药品
1升量
母液(100ml)
Na2·EDTA
37.3 mg/L
373 mg
FeSO4·7H2O
27.8 mg/L
278 mg
4、MS有机物母液(100X)
称10升量溶解在100ml蒸馏水中。配1升培养基母液10ml。
化学药品
1升量
母液(100ml)

烟酸
0.5 mg/L
5 mg

盐酸吡哆素(VB6)
签名:年月日

CaCl2·2H2O
440 mg/L
4.4g

MgSO4·7H2O
370 mg/L
3.7g

KH2PO4
170 mg/L
1.7g
2. MS微量元素母液(100X)
称10升量溶解在100ml蒸馏水中。配1升培养基母液10ml。
化学药品
工作液
母液(1L)

MnSO4·4H2O
(MnSO4·H2O)
22.3 mg/L
诱导愈伤组织的关键主要是培养条件,其中激素的成分和浓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5)从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诱导期、分裂期、分化期
诱导期
细胞准备进行分裂的时期,是愈伤组织形成的起点。
细胞内发生的变化:
气体交换增加,如氧气的吸收增加
RNA含量增加(增加到300%)
蛋白质量增加(每个细胞的总增加量为200%)
接种台擦拭消毒:75%酒精。
4、实验服、口罩、滤纸灭菌
湿热灭菌:121℃,20-30min
紫外线灭菌。
实验服灭菌后置于缓冲间或密封好。
5、物体表面用药剂喷雾/擦拭灭菌
灭菌方式:喷雾、涂抹、擦拭杀菌
范围:桌面、墙面、双手、材料表面
消毒剂:70%酒精;1-2%来苏水;0.25-1%新洁尔灭;洗衣粉;吐温-80
4、实验方法、步骤、现象及注意事项:
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和保存
(一)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1、MS大量元素母液(10X)
称10升量溶解在1升蒸馏水中。配1升培养基取100ml。
化学药品
工作液(1升)
母液(1升)

NH4NO3
1650 mg/L
16.5g

KNO3
1900 mg/L
19.0g
酶活性增强
分裂期
指外植体细胞经诱导脱分化,不断分裂、增生子细胞的过程。
细胞的主要表现:
细胞的数目迅速增加;每个细胞平均鲜重下降。;细胞体积小,内无液泡。
细胞的核和核仁增大到最大。
细胞中RNA含量减少,而DNA含量保持不变。
随着细胞不断分裂和生长,细胞总干重、蛋白质和核酸量大大增加,新细胞壁合成极快。
消毒:指杀死、消除或充分抑制部分微生物,使之不再发生危害作用。
显然经过消毒,许多细菌芽孢、霉菌的厚垣孢子等不会完全杀死,即由于在消毒后的环境里和物品上还有活着的微生物,所以通过严格灭菌的操作空间(接种室、超净台、等)和使用的器皿,以及操作者的衣着和手都不带任何活着的微生物。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操作,就叫做无菌操作。
培养条件:全黑暗一周转至新培养基25℃,弱光照
再次转接
5、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经过多次培养,我们的试管苗长势良好,
6、参考文献:
(1)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俊明、朱登元,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9
(2)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细胞室,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7、实验总结
8、教师评语及评分:
(6)接种时,接种员双手不能离开工作台,不能说话、走动和咳嗽等;
(7)接种完毕后要清理干净工作台,可用紫外线灯灭菌30分钟,若连续接种,每5天要大强度灭菌一次。
(二)接种
一般步骤:酒精擦拭手、器械消毒、酒精灼烧、酒精擦拭培养皿、接种、塞回瓶塞
四、愈伤组织诱导
(一)诱导培养基准备
1.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母液配制
(3)常用的灭菌方法
物理方法如干热(烘烧和灼烧)、湿热(常压或高压蒸煮)、射线处理(紫外线、超声波、微波)、过滤、清洗和大量无菌水冲洗等措施;
化学方法使用升汞、甲醛、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来苏儿、漂白粉、次氯酸钠、抗菌素、酒精化学药品处理。这些方法和药剂要根据工作中的不伺材料不同目的适当选用。
a、培养基用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本科学生综合性
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植物生物工程实验
指导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至学年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序号及名称:综合实验一植物愈伤组织培养及其应用
实验时间:
2013年
实验室:
睿智3栋428
1、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母液配制方法
(2)掌握培养基配制方法
(3)熟悉无菌材料继代、繁殖操作
b、用于无菌操作的器械采用灼烧灭菌(95%的酒精,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c、玻璃器皿及耐热用具采用干热灭菌(烘箱加热到160-180℃持续90分钟)
d、不耐热的物质采用过滤灭菌(一些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玉米素、脱落酸和一些化学成分在高温高压下会发生降解而失去效能或降低效能)
e、空间采用紫外线和熏蒸灭菌(紫外线灭菌与熏蒸灭菌)
(2)试剂
95%酒精,1N NaOH,1N HCl,硝酸铵,硝酸钾,氯化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锰,硫酸锌,氯化钴,硫酸铜,钼酸钠,碘化钾,硼酸,Na2EDTA,硫酸亚铁,盐酸,盐酸吡哆素(VB6),盐酸硫胺素(VB1),肌醇,甘氨酸,蒸馏水、琼脂、蔗糖等。
3、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植物的任何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预知的控制条件下,放在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组成的培养基中,使其生长、分化并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其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用前湿热灭菌:121℃, 20-30min
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试,浸入75%酒精液中,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2、玻璃器皿及耐热用具采用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烘箱加热到160-180℃,1.5-2.0h
湿热灭菌:121℃, 20-40min
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试,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
3、空间采用紫外线紫外灯照射(接种室、超净台、接种箱):波长260nm,距离小于1.2m,20-30min。
NAA:热水或少量95%的酒精→加水定容;
BA:少量1mol的HCI中→加水定容;
注意:配制好的母液瓶上应分别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浓度及单位、日期。
2.培养基准备
MS+NAA 2mg/L+BA 0.5mg/L
MS培养基成分同前
加入激素母液
配制、分装、灭菌过程同前
3.接种及继代
材料:马铃薯试管苗茎段
(1)母液
在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中,通常先配制一系列母液,即贮备液。所谓母液是欲配制液的浓缩液,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各物质成分的准确性及配制时的快速移取,而且还便于低温保藏。
(2)灭菌
有菌的区域是:凡是暴露在空气中的物体,接触自然水源的物体,至少它的表面都是有菌的。因此,无菌室未处理的地方、超净台表面、简单煮沸的培养基、我们使用的刀、剪在未处理之前、我们身体的整个外表及与外界相连的内表,呼出的气体、培养容器无论洗得多干净等等都是有菌的。
0.5 mg/L
5 mg

盐酸硫胺素(VB1)
0.1 mg/L
1 mg

肌醇
100 mg/L
1 g

甘氨酸
2 mg/L
20 mg
注意:配制时,两种成分分别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其中EDTA盐较难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混合时,先取一种置容量瓶(烧杯)中,然后将另一种成分逐加逐剧烈震荡,至产生深黄色溶液,最后定容,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分化期
指愈伤组织细胞停止分裂,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形成一些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时期。
细胞特点:
A细胞分裂部位和方向发生改变:
B形成瘤状或片状的分生组织结节。或维管组织结节。
C细胞的体积相对稳定,不再减少。
D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细胞:如管胞、纤维细胞、薄壁细胞、分生细胞、色素细胞等。
E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呈乳白色、白色或浅绿色,老化的多转化为黄色或褐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