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 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习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习报告篇一: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菌操作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2.通过配置MS培养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置和保存方法;3.通过诱导豌豆根、茎、叶形成愈伤组织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4.通过诱导豌豆茎、叶形成愈伤组织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5.了解植物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最终长成完整再生植株的过程,加深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一)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
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
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是每个植物的本细胞或性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基因,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细胞都可发育成一个与母体一样的植株。
(三)组织的分化与器官建成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后,经过继代培养,可以在愈伤组织内部形成一类分生组织即具有分生能力的小细胞团,然后,再分化成不同的器官原基。
有些情况下,外植体不经愈伤组织而直接诱导出芽、根。
(四)培养基的组成培养基中各成分的比例及浓度与细胞或组织的生长或分化所需要的最佳条件相近,似成功地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的主要条件。
营养培养基一般由无机营养、碳源和能源、维生素、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和包括有机氮、酸和复杂物质的添加剂组成。
三、实验器材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烘箱、培养室镊子、记号笔、橡皮筋、玻璃器皿、三角烧瓶、烧杯、量筒、剪刀、棉塞、绳子、牛皮纸、酒精灯、喷雾器等。
四、实验材料豌豆种子五、实验药品药品、70%酒精、0.1%升汞、MS培养基、蒸馏水、NaOH、84消毒液、蔗糖、琼脂等。
植物组培实验报告

植物组培实验报告植物组培技术是指利用植物体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能力,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使其成为整株植物的过程。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遗传工程、植物繁殖等领域。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植物组培技术对不同植物品种的影响,探究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选用了四种不同的植物品种,分别为玉米、小麦、水稻和大豆。
实验所需的试剂包括MS培养基、植物生长素、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
实验步骤:1.植物材料的准备将四种植物的种子经过消毒处理后,将其在无菌条件下播种在MS 培养基上。
2.植物细胞的分离将培养基上生长的植物幼苗取出,进行细胞分离。
将其放入含有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震荡培养。
3.植物组织的培养将分离出来的细胞放入含有植物生长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
待组织生长出来后,再将其移植到含有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
4.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将培养好的植物幼苗移植到含有适量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生长。
当植物幼苗长大后,可以进行繁殖试验,检测组培植物在遗传性状上的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植物品种对组培技术的适应性不同。
在四种植物品种中,水稻和大豆的组培效果最好,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较高;而小麦的组培效果较差,生长速度较慢,成活率较低。
在遗传性状上,我们也发现组培植物与自然生长的植物有一定的差异,但并不影响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结论:植物组培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植物育种方法。
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植物品种对组培技术的适应性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品种加以调整。
虽然组培植物与自然生长的植物在遗传性状上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组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会对植物育种和植物繁殖领域带来更多的变革。
组培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组织(如茎尖、叶片、愈伤组织等)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诱导分化,从而实现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资源保护等目的。
四、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柳树茎尖、紫玉兰叶片。
2. 培养基:MS培养基、1/2MS培养基、1/4MS培养基。
3. 试剂:琼脂、蔗糖、葡萄糖、活性炭、硝酸铵、硝酸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硼酸、氯化钙、氯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盐酸、氯化钠、硫酸铁、硫酸锌、硫酸铜、抗坏血酸、维生素B6、吲哚丁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4. 实验器具: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培养皿、移液器、剪刀、镊子、酒精灯、酒精棉、无菌水等。
五、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将柳树茎尖和紫玉兰叶片洗净,用75%酒精消毒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2. 培养基配制:按照实验要求,将不同浓度的MS培养基、1/2MS培养基和1/4MS培养基分别配制。
3. 接种:将消毒后的柳树茎尖和紫玉兰叶片接种到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3个材料。
4.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25℃,光照强度为2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5. 观察记录:每隔7天观察一次培养材料的生长状况,记录其生长速度、颜色、形态等变化。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柳树茎尖培养:在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上,柳树茎尖生长速度较快,颜色为绿色,叶片形状正常;在1/4MS培养基上,柳树茎尖生长速度较慢,颜色为淡绿色,叶片形状较小。
2. 紫玉兰叶片培养:在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上,紫玉兰叶片生长速度较快,颜色为绿色,叶片形状正常;在1/4MS培养基上,紫玉兰叶片生长速度较慢,颜色为淡绿色,叶片形状较小。
组培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组培实习活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技术和设备操作;3. 培养团队协作和实验操作能力;4. 提高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三、实习内容1. 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体外培养,使其分化、再生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在组培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营养等。
2. 实验步骤(1)外植体准备:选取健康的植物器官或组织作为外植体,如叶片、茎段等。
(2)外植体消毒:将外植体放入75%酒精和0.1%氯化汞溶液中浸泡,进行消毒处理。
(3)外植体切割: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割成一定大小的组织块。
(4)接种:将切割好的组织块接种到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
(5)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6)继代培养:待外植体分化出愈伤组织或芽后,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
(7)生根培养:将分化出的芽转移到含有生根激素的培养基上,促进其生根。
(8)移栽:待幼苗长到一定大小后,将其移栽到土壤中。
3. 实验设备(1)超净工作台:用于外植体消毒和接种。
(2)高压蒸汽灭菌器:用于培养基的灭菌。
(3)光照培养箱:用于培养过程中光照条件的控制。
(4)显微镜:用于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
四、实习收获1. 掌握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熟悉了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3.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4. 对生物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组培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育种、基因工程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设备,掌握了实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无菌操作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
2. 通过配置MS培养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置和保存方法。
3. 通过诱导植物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
4. 了解植物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最终长成完整再生植株的过程,加深对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人工条件下实现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再生为完整植株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包括:1. 脱分化作用:原本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在人工培养基的诱导下,重新进入分裂状态,形成没有特定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
2. 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如根、茎、叶等,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3. 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如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K)等起着关键作用,调节细胞分裂、分化和器官形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植物外植体:如叶片、茎段、芽等。
2. MS培养基母液: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维生素和植物激素等。
3. 灭菌剂:如乙醇、HgCl2(或次氯酸钠)等。
仪器:1. 培养室2. 高压灭菌锅3. 水浴锅4. 解剖刀5. 三角烧瓶(100mL)6. 烧杯7. 量筒8. 培养皿9. 超净工作台10. 分析天平11. 镊子12. 剪刀13. 橡皮筋四、实验步骤1. 外植体消毒:将外植体放入含有乙醇、HgCl2(或次氯酸钠)的消毒液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2. 愈伤组织诱导: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含有不同激素浓度和比例的MS培养基中,置于培养室内培养。
3.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待愈伤组织形成后,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以扩大愈伤组织数量。
4. 再分化培养: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不同激素浓度和比例的培养基中,诱导其分化为根、茎、叶等器官。
5. 生根与移栽:待植物分化出根、茎、叶等器官后,将其移栽到土壤中,进行正常生长。
实验报告组培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其在植物繁殖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离体培养技术,将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具有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在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下,植物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器官,进而形成完整的植株。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拟南芥种子、MS培养基、琼脂糖、无菌水、消毒液等。
2.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显微镜、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移液器、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种子消毒:将拟南芥种子用70%的酒精消毒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2. 种子萌发: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于含有1/2MS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营养组织分离:待种子萌发后,选择生长良好的幼苗,用无菌剪刀将幼苗的茎尖和叶片剪下。
4. 培养基制备:将MS培养基加入琼脂糖,溶解后高压蒸汽灭菌,制成固体培养基。
5. 培养基接种:将分离得到的营养组织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6.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培养皿中植物组织的生长状况,记录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萌发:经过消毒和萌发处理后,拟南芥种子成功萌发,长出幼苗。
2. 营养组织分离:成功分离出拟南芥的茎尖和叶片。
3. 培养基接种:接种后的植物组织在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下生长良好。
4. 生长情况:接种后的植物组织逐渐分化出根、茎、叶等器官,形成完整植株。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拟南芥的组织培养,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植物,提高植物繁殖效率。
3. 本实验为植物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推动植物育种和繁殖技术的发展。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种子消毒和培养基制备是关键环节,需要严格控制无菌操作。
2. 在培养过程中,注意观察植物组织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组培实验报告

一、实验简介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目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了解植物细胞生长、分化和再生的过程,掌握组培技术的操作方法,并应用于植物繁殖和遗传改良。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特定的培养基和外界条件,使植物组织在体外进行生长、分化和再生,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基因工程等领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植物外植体(如叶片、茎段、愈伤组织等)培养基(MS培养基、改良MS培养基等)诱导培养基(1/2MS培养基、添加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等)细菌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灭菌剂(如75%酒精、1%次氯酸钠溶液)其他:超净工作台、接种针、酒精灯、移液器、培养皿、培养箱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移液器超净工作台培养箱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材料预处理: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物材料,用流水冲洗干净。
将外植体浸泡在1%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5-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2. 培养基制备:称取适量的培养基粉末,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
将溶解后的培养基过滤除菌,加入适量的琼脂和生长调节剂。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
3. 外植体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无菌接种针将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
每个外植体接种3-5个,确保接种密度适宜。
4. 培养与观察: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
定期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记录愈伤组织形成、芽生长和根生长等过程。
5. 培养基调整与继代培养:当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或芽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可进行培养基调整和继代培养。
将愈伤组织或芽切割成小块,重新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
根据生长情况,适时调整培养基成分和生长调节剂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形成:在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下,外植体可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基础,是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
茎段组培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茎段为外植体,探究其再生能力和快速繁殖方法,为胡桃楸的遗传改良和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1. 外植体:胡桃楸带芽茎段(长度约1-2厘米,直径约0.5-1厘米)。
2. 培养基:MS培养基(改良斯诺培养基)。
3. 激素:生长素(NAA)、细胞分裂素(KT)。
4. 灭菌剂:75%酒精、0.1%HgCl2。
5. 仪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剪刀、镊子等。
三、实验方法1. 外植体消毒:将茎段用流水冲洗30分钟,然后用75%酒精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最后用0.1%HgCl2浸泡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5次。
2. 培养基配制:将MS培养基加入蔗糖(30g/L)、琼脂(6.5g/L)和活性炭(1g/L),调pH值至5.8,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
3. 外植体接种:将消毒后的茎段切成0.5-1厘米的段,接种到含有不同激素浓度(NAA 0.1mg/L、0.5mg/L、1mg/L,KT 0.1mg/L、0.5mg/L、1mg/L)的培养基中。
4.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温度为25-28℃。
5. 观察记录: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包括芽的生长、生根情况等,并记录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植体生长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如下:(1)NAA 0.1mg/L、0.5mg/L、1mg/L组:芽生长缓慢,生根率较低。
(2)KT 0.1mg/L、0.5mg/L、1mg/L组:芽生长较快,生根率较高。
(3)NAA 0.1mg/L+KT 0.1mg/L组:芽生长较快,生根率较高。
2. 外植体生根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外植体的生根情况如下:(1)NAA 0.1mg/L、0.5mg/L、1mg/L组:生根率较低,根生长较慢。
(2)KT 0.1mg/L、0.5mg/L、1mg/L组:生根率较高,根生长较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剂
KI、H3BO3、MnSO4﹒4H2O、Na2MoO4﹒2H2O、ZnSO4﹒7H2O、CuSO4﹒5H2O、CoCl2﹒6H2O
2、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烧杯、容量瓶(100ML)、玻璃棒、试剂瓶
四、实验步骤
1、清洗仪器(容量瓶、烧杯、试剂瓶、玻璃棒等)
2、打开电子天平,去皮。
5.待琼脂充分溶解后,将溶液均匀倒入已经事先准备好的20个组培瓶中。
6.将无菌水瓶和倒培养基的瓶子和培养皿一起放入高压灭菌锅中,盖上锅盖。在98 kPa、121.3℃下,灭菌20 min。
实验愈伤组织的转接步骤
1.查看超净工作台上的镊子,剪刀,酒精灯,升汞等是否齐全,若都齐全,将培养基,无菌水,培养皿和菊花的愈伤组织放入超净工作台上,用75%擦拭超净工作台,并紫外线灭菌30min。
(15)每个培养瓶接入3—5个嫩芽,接种时注意将培养瓶斜上45°,这样可以减少染菌的几率。
(16)将已接种好的培养瓶放入光照培养箱内培养。
四、实验现象
4月25日观察。。。。。。。
实验阶段八配制菊花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培养基4月25日
一、实验目的
配制接种菊花愈伤组织诱导芽需要的培养基
二、试剂及仪器设备
1、试剂
(5)取1个培养皿,打开放在酒精灯旁
(6)用镊子夹取20粒左右种子放在滤纸上
(7)打开一个培养基在酒精灯附近,用镊子将种子夹取在培养基内,每个培养基斜上45°接种,每个培养基内放入4~5粒种子,均匀放置。
(8)将培养瓶口在酒精灯上烧一圈,盖上瓶盖。
(9)重复(5)~(8)步骤.
(10)将接好种的培养基放在生化培养箱内,25℃无光照培养一周。
(4)将剪刀,镊子放入95%酒精中,拿出在酒精灯上灼烧,冷却后,用镊子取菊花叶片修剪。剪成大小0.5*0.5cm左右。
(5)将修剪好的菊花放在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待接种。
(6)每个培养瓶接入3—5个叶片,接种时注意将培养瓶斜上45°,这样可以减少染菌的几率。
(7)将已接种好的培养瓶放入光照培养箱内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月28号—6月6号
指导老师:…
姓名:…
班级:园艺1001
学号:181001..
实验阶段一母液配置(贮备液2)3月14日
一、实验目的
学习如何清洗仪器、校准天平、以及配置母液
二、实验原理
配置培养基时,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通常采用母液法进行配置,即按培养基配方中各试剂的用量,扩大若干倍后再准确称量分别先配制成一系列的母液置于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按比例吸取母液进行稀释配置即可。
(3)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实验阶段二培养基配制与灭菌3月21号
一、实验目的
学习母液法配制培养基以及掌握培养基灭菌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同时也是微生物繁殖的极好场所,因此必须对培养基灭菌处理,以确保无菌操作的顺利进行。
三、试剂及仪器设备
2.30min后,关闭紫外灯,将风力开至最小。
3.接种人员消毒,进入工作台进行接种工作。
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烧杯,量筒,移液管,玻璃棒,药勺,称量纸,PH计,25个培养瓶等
三、实验步骤
1、准备25个培养瓶、洗净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准备镊子、剪刀、刀、刀片、用报纸包好(分开包扎再合包),等待灭菌
3、准备5个加盖的干净培养皿,并在底部加上滤纸,并用报纸包扎好有待灭菌。
4.培养基配制
(1)用粗天平秤4g琼脂放入500ml烧杯中,加入250ml左右的蒸馏水进行加热溶化。
配置菊花愈伤组织转接的培养基
一所用药品:
二配置步骤:1.将所需药品依次加入500ml的瓷缸中,加入少量水,混合,溶解。
2.称取15g的蔗糖,4g的琼脂溶解于瓷缸中。
3.将溶液定容至500ml,并用pH剂测量溶液的pH,用HCL和NAOH将溶液的pH调至5.8至6.0之间,最佳值为5.8。
4.将瓷缸放到电炉上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琼脂充分溶解。
二、试剂及仪器设备
1、试剂
琼脂、蔗糖、混合培养液(贮备液1~4)、NaOH、HCL。生长素。。。。。。
2、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烧杯,量筒,移液管,玻璃棒,药勺,称量纸,PH计,25个培养瓶等
三、实验步骤
1、准备25个培养瓶、洗净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准备镊子、剪刀、刀、刀片、用报纸包好(分开包扎再合包),等待灭菌
3、配置贮备液2
(1)秤取KI 8.3mg、H3BO362mg、MnSO4﹒4H2O 223mg、Na2MoO4﹒2H2O 2.5mg、ZnSO4﹒7H2O 86mg分别溶解于约10ml蒸馏水中。
(2)秤取CuSO4﹒5H2O 25mg、CoCl2﹒6H2O 25mg分别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分别量取1ml与其它试剂混合,搅拌均匀,再加水定容至100ml。
实验阶段七接种石楠4月25号
一、实验内容
观察荷兰马齿苋及番茄的生长、菊花诱导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准备好下周接种菊花愈伤组织诱导芽用的培养基、清洗石楠、接种石楠。
二、试剂与仪器
1、试剂
70%~95%酒精、0.1%HgCl2、石楠嫩芽
2、仪器
烧杯、移液管、量筒、长镊子、解剖刀、超净工作台、剪刀
三、实验步骤
(4)用pH计调酸碱度,pH在5.8左右(5.8~6.0)
(5)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搅拌均匀。
(6)将溶液倒入20个培养瓶中,每个瓶约50ml。另外,备5瓶无菌水。
5.将步骤2、3中的仪器,配好的培养基、5瓶蒸馏水一起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在121℃下高温灭菌。
6.取出培养基置于实验台上,将其他用具放在烘箱内烘干并取出置于实验台上。
琼脂、蔗糖、混合培养液(贮备液1~4)、NaOH、HCL。生长素。。。。。。
2、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烧杯,量筒,移液管,玻璃棒,药勺,称量纸,PH计,25个培养瓶等
三、实验步骤
1、准备25个培养瓶、洗净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准备镊子、剪刀、刀、刀片、用报纸包好(分开包扎再合包),等待灭菌
3、准备5个加盖的干净培养皿,并在底部加上滤纸,并用报纸包扎好有待灭菌。
4.培养基配制
(1)用粗天平秤8g琼脂放入1000ml烧杯中,加入750ml左右的蒸馏水进行加热溶化。
(2)再加入30g蔗糖,直至液体呈透明状。
(3)在溶好的液体中加入配好的混合培养液(贮备液1 --25ml贮备液2--5ml贮备液3—5ml贮备液4—5ml),生长素。。。。。。搅拌均匀后冷却到室温。
(10)开始接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点燃酒精灯。
(11)将石楠用75%酒精洗30秒,立即加入无菌水冲洗3次左右。
(12)将石楠用0.1% HgCl2浸泡10Min,立即加入无菌水冲洗3次左右。
(13)将剪刀,镊子放入95%酒精中,拿出在酒精灯上灼烧,冷却后,用镊子取石楠修剪。
(14)将修剪好的石楠放在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待接种。
(2)再加入15g蔗糖,直至液体呈透明状。
(3)在溶好的液体中加入配好的混合培养液(贮备液1 --25ml贮备液2--5ml贮备液3—5ml贮备液4—5ml),生长素。。。。。。搅拌均匀后冷却到室温。
(4)用pH计调酸碱度,pH在5.8左右(5.8~6.0)
(5)加蒸馏水定容至500ml,搅拌均匀。
实验阶段六菊花愈伤组织的诱导4月18日
一、实验目的
利用菊花叶片诱导愈伤组织,为下次实验,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实验做准备。
二、试剂与仪器
1、试剂
菊花、。。。。。。
2、仪器
电子天平、烧杯,量筒,移液管,玻璃棒,药芍,称量纸,PH计,22个培养瓶
三、实验步骤
1.观察石楠:一周后,石楠基本没有生根,但是其他组接种的荷兰马齿苋生根。
(4)用pH计调酸碱度,pH在5.8左右(5.8~6.0)
(5)加蒸馏水定容至500ml,搅拌均匀。
(6)将溶液倒入20个培养瓶中,每个瓶约25ml。另外,备5瓶无菌水。
5.将步骤2、3中的仪器,配好的培养基、5瓶蒸馏水一起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在121℃下高温灭菌。
6.取出培养基置于实验台上,将其他用具放在烘箱内烘干并取出置于实验台上。
(6)将溶液倒入20个培养瓶中,每个瓶约25ml。另外,备5瓶无菌水。
5.将步骤2、3中的仪器,配好的培养基、5瓶蒸馏水一起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在121℃下高温灭菌。
6.取出培养基置于实验台上,将其他用具放在烘箱内烘干并取出置于实验台上。
实验阶段五石楠生根培养基配制4月18号
一、实验目的
配制接种石楠生根需要的培养基
1、试剂
琼脂、蔗糖、混合培养液(贮备液1~4)、NaOH、稀HCl
2、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烧杯,量筒,移液管,玻璃棒,药匙,称量纸,PH计,电炉,培养瓶等
四、实验步骤
1、准备50个培养瓶、洗净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准备5个加盖的干净பைடு நூலகம்养皿,并在底部加上滤纸,并用报纸包扎好有待灭菌。
3、培养基配制
3、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试剂及仪器
试剂:75%酒精、95%酒精、0.1%HgCl2、圣女果种子、荷兰马齿苋种子
仪器:烧杯、移液管、量筒、长镊子、解剖刀、超净工作台、剪刀
三、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干净的小烧杯:配置(1)70%~75%酒精100ml(2)0.1%HgCl2100ml
2.在无菌操作室内,超净工作台上放入:(1)用报纸包扎好的灭菌过的镊子、剪刀、(2)培养皿(已灭菌)(3)酒精灯(4)打火机(5)无菌水(6)酒精棉球(7)试管架(8)废液缸(9)95%酒精(10)75%酒精(11)0.1% HgCl2。用酒精棉球擦拭台面,打开紫外灯灭菌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