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考试范围

合集下载

考研历史地理知识点浓缩

考研历史地理知识点浓缩

考研历史地理知识点浓缩考研是许多大学生们为追求进一步深造而选择的路径。

在考研的过程中,历史地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科目,也是许多考生关注和备考的重点。

本文将对考研历史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浓缩,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复习。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地理1. 中国的四大河流:黄河、长江、黑龙江、珠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黑龙江是中国最长的非人工河流,珠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河流。

2. 中国的主要山脉:大宛(泰山)、东岳(华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3. 中国的主要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历史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尧、舜、禹是夏朝时期的三位传说中的圣君。

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

夏朝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070年。

2.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确切历史记录的朝代。

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是纣王,他统治时期的失政导致了商朝的灭亡,结束了商朝的历史。

3.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制度的朝代。

周朝的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西周时期是周文王、周武王等封建时代的高峰,而东周时期则是诸侯割据、战国纷争的时期。

第三部分:世界历史地理1.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它位于南亚次大陆,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流经印度和巴基斯坦。

该文明的重要遗址为摩亨佐-达罗遗址。

2. 尼罗河是非洲最长的河流,流经苏丹、埃及,最后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文明的中心,由尼罗河的冲积平原所形成的沃土孕育了这一伟大的古代文明。

3.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位于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其重要的岛屿有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

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历史1. 埃及是古代中东地区的重要文明之一。

尼罗河流经埃及的冲积平原,为埃及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

埃及的古代文明以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建筑和艺术品为代表。

2. 希腊古代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之一。

历史地理高考

历史地理高考

历史地理高考
历史地理是高考中的两门重要科目之一。

历史考察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地理则关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这两门科目的考试内容涵盖广泛,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历史地理考试中,常常涉及到一些历史事件和地理现象。

考生需要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其背后的影响和意义。

同时,他们还需要了解各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势、气候、资源分布等等。

在历史地理的考试中,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题目,理解问题的要点,并进行准确的回答。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准确运用历史地理的相关知识,避免使用标题相同的文字。

此外,在备考历史地理时,考生还需要注重举一反三的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将历史地理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解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备考效果,还能增强对历史地理的兴趣和理解。

总的来说,历史地理的高考考试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考生需要系统掌握历史地理的相关知识,并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实际运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地理历史考试知识点总结

地理历史考试知识点总结

地理历史考试知识点总结一、世界地理1. 大陆和海洋的分布大陆分布在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主要有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七大洲。

海洋则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主要由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等四大洋和一些边海和内海组成。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地球自身绕地轴转动的运动,每24小时自转一周,形成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绕行一周一年,形成季节变化。

3.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组成,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壳状结构,由陆壳和洋壳组成。

地壳运动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震和火山等现象。

4.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长时间内一定地区的气象现象的平均状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风向等元素;气象是短时间内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包括气温、气压、湿度和风向等元素。

5. 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洪水、干旱、台风、海啸等;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退化、水资源枯竭和能源消耗等。

二、中国地理1. 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中国地形地貌主要由青藏高原、华北平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北大高原、东北平原和南岭山脉等组成;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

2. 气候分布和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分布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苔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气候特点包括温暖湿润、干燥寒冷、季风决定、高温多雨和温差较大等。

3. 交通运输和通信网络中国的交通运输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通信网络主要包括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等。

4. 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中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沿江沿黄地区以及东北、西南和西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过多和人口过少等。

5. 区域发展和城乡差异中国的区域发展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沿江沿黄地区以及东北、西南和西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差异主要包括教育、医疗、收入和生活水平等。

历史考试范围(完整版)

历史考试范围(完整版)

考试范围:我们在社区中成长1.社区的含义及功能2.大众传媒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

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文化1.依法治国。

公民的基本权利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3.经济特区。

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的崛起。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们生活的区域与环境1.地图知识: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使用地图获取信息2.世界政区:七大洲位置及其分界线,四大洋的位置,主要海洋、运河、海峡的名称及位置,主要大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3.中国政区: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主要邻国及领土组成,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及其在地图上的位置。

4.中国地形: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征,中国地势特征,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的名称及在地图上的位置。

5.中国的人口和资源:中国的人口和资源概况、人口国策、民族分布特点。

6.中国的河流:长江概况,黄河概况。

主要有嘉陵江、汉水、岷江、雅砻江、湘江、沅江、乌江、赣江、资水和沱江。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深圳河- -)、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其中渭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

7.区域差异: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概况,我国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澳大利亚概况,西亚的位置图(石油宝库)。

8.欧洲联盟、联合国、世贸组织的概况、宗旨、职能,它们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9.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10.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基本解决途径。

中国历史与文化1.我国境内几个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区域位置。

元谋人。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定居生活。

2.黄帝、炎帝和华夏族。

禅让制。

3.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

商代甲骨文。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4.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的特点。

孔子和儒学。

商鞅变法的意义。

5.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

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此图与课本不完全一致,仅供参考。

《中国历史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国历史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探讨中国历史进展和地理变迁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将历史与地理相结合,争辩人类社会在地理条件下的活动与演化。

以下为《中国历史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进展1. 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争辩地理环境与历史演化关系的综合学科,通过争辩地理空间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揭示历史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2.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进展:中国历史地理学起源于中国古代史地思想的进展,经过清代的地方志学、民族地理学的形成,到20世纪初的地方历史地理学、区域历史地理学的兴起,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历史地理学体系。

二、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演化与分期1. 原始社会时期的历史地理演化:原始社会时期主要以狩猎、渔猎、采集为主要活动方式,居住地点多为山洞、岩穴等自然条件差的地方。

2. 农业社会时期的历史地理演化:(1)新石器时代:农业的消灭使人类开头定居,实现了从游牧生活向农业生活的转变。

(2)青铜时代:青铜工具的创造使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进展,形成了部落和城池。

(3)铁器时代:铁器的使用使农业生产更加便利,农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进展。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地理演化:(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形成,城邦制的兴起,国家权力渐渐集中,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大幅增加。

(2)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时期,修筑了万里长城,推行郡县制,促进了经济的进展和地理环境的变迁。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分裂和战乱的影响,中国的政治和地理环境经受了一系列的变化。

4.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地理演化:(1)唐代:唐朝时期经济富强,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进展,佛教的传播和进展,推动了宗教建筑的兴起。

(2)宋代: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经济的进展和地理环境的变迁。

最新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资料

最新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大纲绪论开设历史地理学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三位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创始人——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中国历史地理文献介绍正史中的地理文献类书中的地理文献地方志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文献介绍(先秦——清朝)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历史时期河流的变迁——以黄河为典型• 黄河及黄河流域的概况• 黄河景观• 历史时期黄河河道的变迁与治理东部平原区地貌的演变• 海河水系的形成•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变迁•海岸线的变迁长江中下游湖沼、水系的演变中国历史政区地理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概况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演变• 传说中的行政区划:“九州”与“五服”• 秦:郡县制• 汉:郡国并行• 魏晋南北朝:以州、郡、县三级制为主• 隋:州(郡)县两级制•唐:从唐初的虚三级制到唐末的实三级制——道、州(府)、县• 宋: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 元:行省——路(府、州)——隶属于路的散府(散州)——县• 明: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府(直隶州)——隶属于府的散州——县• 清:内地十八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府所辖的散州、散厅)中国历史交通地理春秋战国时期的水陆交通与城市分布秦汉时期的主要交通干线隋唐交通• 南北运河的开凿• 大庾岭道的修建• 长江航运的发达• 城市的发展两宋交通• 以首都为中心的水运系统• 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元明清交通• 元代的驿站• 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城市域外交通• 丝绸之路• 海上交通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农牧界线的历史变迁•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辽金元明清时期主要农业区的历史变迁•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成都平原•长江下游平原蚕桑、植棉与丝、棉织业的分布与变迁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一)——运河隋朝以前运河的开凿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运河的漕运与帝国的存亡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 古代经济重心在北方• 北方经济的日渐衰弱• 南方经济的日渐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的南移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三)——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概述典型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地理环境• 政治• 交通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四)——长城战国长城秦长城汉长城西晋至明代长城所发挥的防御作用明长城• 明朝对长城的修复与修建• 九边重镇• 长城景观长城的历史地理意义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五)——城市北京• 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西安• 周丰、镐• 秦咸阳• 汉长安• 隋大兴城• 唐长安城洛阳• 东汉雒阳城• 北魏洛阳城• 隋唐东都开封• 魏大梁• 宋汴京南京杭州安阳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六)——人口与移民人口•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移民• 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秦汉时期的移民措施——戍边郡、实关中• 移民的构成• 移民的典型案例阅读文献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谭其骧:《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史念海:《河山集》(四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史念海:《中国的运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香港:三联书店,1981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葛剑雄等:《移民与中国》,香港:中华书局,1992葛剑雄:《普天之下》,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任美锷主编:《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辛德勇:《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6Preston E. James: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ls, 李旭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民国丛书》第三编69册)上海: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影印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海 : 地图出版社, 1982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地理类,万有文库本。

八年级地理历史会考

八年级地理历史会考

八年级地理历史会考地理和历史是中学阶段的两门重要学科,也是八年级学生需要参加的会考科目之一。

地理和历史会考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于地理和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于地理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以下是关于八年级地理历史会考的一些相关内容。

地理部分:在地理部分的会考中,学生需要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地球的层次结构,即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而地球的外部特征则包括大洲、海洋、山脉、河流等。

地理会考还会考察学生对于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气象、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而人文环境则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

历史部分:在历史部分的会考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

中国历史包括古代历史、近代历史和现代历史三个部分。

古代历史主要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和重要事件,近代历史则包括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事件,而现代历史则包括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等重要事件。

世界历史部分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史和现代史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了解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改革等重要事件,以及了解近代史的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重要事件。

历史会考还会考察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备考建议:为了在地理历史会考中取得好成绩,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准备。

首先,他们可以参考教科书和课堂笔记,复习地理和历史的基本知识。

其次,他们可以参加一些辅导班或者参考一些辅导资料,帮助他们加深对于地理和历史的理解。

此外,他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模拟考试,以熟悉考试的形式和题型。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重思考和理解,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中国历史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

《中国历史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国历史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争辩中国历史地理变迁的学科。

其争辩内容包括它古代的社会地理、人类地理、经济地理和政治地理等。

通过对中国历史地理的学习,可以挂念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化过程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进展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社会地理的演化1. 中国古代社会地理的区划:中国古代社会地理依据地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区域。

北方地区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南方地区主要是长江下游地区。

2. 公元前4世纪前后,中国的封建制度开头形成,社会渐渐由部落联盟向国家演化。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地理主要表现为诸侯国、郡县和封建领地。

3. 南方地区在三国时期才渐渐被汉族统治,南方地区的农业经济开头进展,也消灭了很多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中国古代人类地理的演化1. 中国古代人类地理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长江流域则在南方。

2. 中国人口的分布也与地貌相关,人口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则较为稀有。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中国古代人类地理的演化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兴起和衰落,城市的兴起往往伴随着经济文化富强,而衰落则意味着社会动荡和经济凋敝。

三、中国古代经济地理的演化1. 中国古代经济地理的演化主要与农业经济的进展相关。

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产业,农田的开垦和浇灌系统的建设对于农业生产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中国古代经济地理的演化还与交通运输进展相关。

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水运和陆运,水运在河流和湖泊地区比较发达,而陆运则主要依靠马车和人力运输。

3. 经济地理的演化还与资源的分布有关。

中国古代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资源相对贫乏,这对中国古代经济的进展产生了肯定的影响。

四、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的演化1. 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的演化主要与政权更迭相关。

中国古代政权的更迭往往伴随着领土的扩张和收缩,政权更迭会带来边疆线的变动和地方制度的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水经注》2.“禹贡学会”3.全河派4.司隶校尉
5.西藏办事大臣6.《徐霞客游记》7.“脉动论”8.大禹派
9.明代三司制度10.“改土归流”
第二部分:列举题:
1.黄河治理的四大类、八大派。

2.列举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八大基本特征。

3.分别列举历史地理专著、沿革地理著作、历代官修地理总志与地方志,以及历史地图各一部。

4.列举影响气候变化的四大因子。

第三部分:简答题
1.简述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2.简述战国时期我国人口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3.简述历史时期作为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湮废原因。

4.简述唐代羁縻制度内容及其实施意义。

第四部分:论述题
1.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说明历史时期淮水变迁的过程及其原因,并简要谈谈你从中获取的启示。

2.史论结合,谈谈历史时期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的特征及其规律。

3.史论结合,综述清代边疆行政区划实施的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频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原因与规律。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