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计算题通关秘籍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大全及非选择题做题方法.doc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大全及非选择题做题方法.doc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及非选择题做题方法一.关于货币量、物价的计算公式公式一:流通中实际需要(应该发行)的货币二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X价格水平二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公式二纸币发行量二待售商品数量X价格水平X (1+通货膨胀率)二待售商品价格总额X (1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通货膨胀率)公式三.纸(货)币贬值率A二纸(货)币实际发行量一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量x 100% -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多发行纸(货)币量v !nn o.z一纸(货)币实际发行量公式四: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二纸币实际发行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量X 100%流通中应该发行的需货币量二多发行纸(货)币量x go%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量亠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二品舲皿物价上涨幅枣沁舗曾空亠单位纸(货)币实际购买力鬻通腭囂醜: 亠商腳标价最爲爲蠶怎沖品原标价公式九:纸币实际购买力二送氢(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

)1 + CPI二.关于商品价值量或价格的计算公式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企业等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社会劳动生产率经常表述为某部门、整个部门、整个行业、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公式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生产某种商品的总时间一商品总产量公式二:新价值量二原來价值量一(1+x%)(注:X%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幅度,提高用+,降低用-)公式三:单位商品价值量二价值总额(量)宁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公式四:单位商品价格二价格总额宁商品总产量公式五:商品价格二商品价值三货币价值公式六:商品现在价格二商品原价x (1+通胀率或物价上涨率);商品现在价格二商品原价—(1-贬值率)公式七:物价上涨幅度二当前物价水平—原来物价水平原来物价水平公式八:单位商品新价值量二单位商品原价值量X (1+m%)(注:m%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幅度,提高用+ ,降低用-)三.关于商品价值总量、价格总额的计算公式公式一:价值总量(价值总额、总产值)二单位商品价值量X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注:不管全社会、行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全社会、整个行业、整个部门的价值总量都不变;某企业、生产者的价值总量与它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公式二:价格总额二单位商品价格X商品总产量(总数量)四.关于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的计算公式公式一:企业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二原商品数量x (1+ x%) X (1+ y%)(注:x%为本年度该企业劳动者增加幅度;y%为本年度该企业个别劳动率增加幅度)公式二:全社会、行业、部门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二原商品数量X (1+x%) X (1 + y%)(注:x%为本年度全社会、行业、部门劳动者增加幅度;y%为本年度全社会、行业、部门劳动率增加幅度)五.股票价格的计算1.公式:(1)股罕彳介格二预期股息(货币形式)八银行利率(2)股夢价格二预期股息(百分比形式)x股票面额x股份数小银行利率2•注意:预期股息有两种形式,算法不同;股票面额与股票价格也不同。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近几年高考,经济常识计算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内容涉及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企业利润、股票价格、个人所得税、存款利息、汇率等,这些试题难度系数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在这一块知识比较容易出错,一来自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靠,另外来自于学生没有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学生对此块知识模糊不清,做题感到紧张。

为此在高考中花去大量时间去解这一道题而本末倒置,影响后面答题的速度。

虽然此处只有4分,但要求我们势在必得。

因为突破这些计算题往往成为我们学生提升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收集整理,现将经济常识中涉及计算的十多个知识点,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国民收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进行归纳,并作简要举例分析。

1.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题例(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5 小时B.7 小时C.7.5 小时D.8 小时[ 解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同样条件下, 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2008 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十(1+20%) = 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 商品数量为10万件X (1+20%) = 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X 12 万件+10小时X 8万件)+ (12万件+8万件)=7小时。

答案为B。

假设1部手机=4部自行车=2克黄金成立,若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番两番,而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其他条件忽略不计,是则下列等式成立的A.1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B.1部手机=8辆自行车=1克黄金C.2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D.2部手机=32辆自行车=1克黄金解析:1部手机4部自行车2克黄金假设:100小时x 1部=25小时X4部=50 X 2克手机:50小时X 1部=25小时X 2部=50X 1 克自行车:50小时X 1部=25/4 X 8部=50 X 1 克黄金:50小时X 2部=25/4 X 16部=100小时X 1克选C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计算1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例】(2008年北京文综,33) 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四步法”做好经济生活计算题

“四步法”做好经济生活计算题

“四步法”做好经济生活计算题数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的工具,要求能运用数学工具解释、分析经济现象,这也是现代人从事经济领域的学习、研究及相关活动必备的基本素质。

笔者以近几年高考或模拟考中出现的学生感觉较难并且出错率较高的一些题目为例,谈一些政治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一、排除干扰经济生活的计算题一般提供很多信息,但经常包含一些无效的干扰信息。

这就要求能够甄别题干中的信息,找出对所求结果发生影响的变量。

如果受到无效信息干扰,要么得不出正确答案,要么把问题复杂化,徒增演算量,影响做题效率。

例1.(2008宁夏文综12题)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中有两个自变量,即劳动者数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但对所求结果商品价值总额有影响的就一个:劳动者数量。

由于商品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为干扰信息,不予考虑。

由于题中直接给出了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元,”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也可以是无效信息。

只需考虑劳动者数量增加10%,会使商品数量增加10%,商品价值总额相应增加10%,即100亿元×(1+10%)=110亿元。

如果把题中所有信息都考虑进去,那会增加计算量,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二、把握概念之间关系要想排除无效干扰信息,找准有效信息,必须对概念之间的关系有透彻的理解和把握。

数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经济生活中有很多概念之间都存在数学关系。

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数学关系是做好计算题的前提。

这类数学关系包括正比、反比、正相关、负相关、无关、提高、降低等,一般都有相应的数学公式来表达。

经济生活计算题解题公式总结

经济生活计算题解题公式总结

经济生活计算题解题相关公式总结一、货币量计算公式1:实际需要货币量=价格总额/流通速度=单价×数量/流通速度(注意公式的变式)2:购买力=实际需要货币量(应发量)/纸币发行量(实发量)3: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流通中需要货币量=多发纸币量/实际需要货币量 =多发量/应发量4: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需要货币量)/纸币发行量=多发纸币量/纸币发行量 =多发量/实发量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是由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贬值是由高到底,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总结: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纸币贬值率与价格成反比。

例如,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通货膨胀率=(150—100)/100=50%,纸币贬值率=(150-100)/150=1/3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公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时间/产品总数三、价值量计算结论:公式1: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2:价格总量=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数量3: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后的单位价值量=原价/(1±﹪)(注:提高“+”降低“-”)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后的单位价值量=原价×(1±﹪)5:货币币值变化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价/(1±﹪)(注:升值“+”贬值“-”)做好价值量计算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记好结论和公式;分清个别率和社会率;学会对付高考题设置的陷阱。

(四)汇率计算题• 方法技巧• 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 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的汇率比为M(1+X%):N• 若M国币值不变,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汇率比变为M:N(1+Y%)•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汇率比为M(1+X%):N(1+Y%)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 方法技巧:• 货币升值贬值会带来汇率上的变化,• 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升值X%,则汇率比为m:n/1+X%;• 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贬值X%,则汇率比为m:n/1-X%• 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贬值X%,则汇率比为m/1+X% :n• 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贬值X%,则汇率比为m/1-X% :n。

经济生活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经济生活中涉及到的计算部分

经济生活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经济生活中涉及到的计算部分

《经济生活》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一般情况下:提高/通胀/上涨/增加/升值:用加降低/下降/减少/贬值:用减正比:用乘反比:用除纸币升值、贬值与汇率关系:成正比,升值用加,贬值用减通胀率与汇率关系:成正比,用加纸币升值、贬值与价格关系:成反比,升值用加:现价=原价/(1+升值率)贬值用减:现价=原价/(1-贬值率)通胀率、物价上涨与价格关系:成正比,用加:现价=原价(1+通胀率)第一类: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题一、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典例:例1.某国全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 1.8万亿元B. 2万亿元C. 2.2万亿元D.2.4万亿元例2.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一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的()元的实际购买力。

在这一时期,该国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0.80 物价上涨B 1.25 投资减少C 0.40 物价上涨D 2.50 物价持续下跌例3.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

下列答案正确的是A.4000 0.25 购买力降低B.2000 0.5 通货膨胀C.2000 2 纸币升值D.2000 0.5 购买力提高例4.2012年某国国民经济总体上是平衡的。

假设2013年该国待售商品量增加14%,货币流通速度提高5%,物价水平上涨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经济要保持平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A.减少11.8%B.增加11.8%C.减少1 6.2%D.增加16.2%【解析】1.由题目可算出货币的流通次数为16÷2=8(次),那么依据公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6×(1+10%)÷8=2.2万亿元。

经济生活计算题思维方法

经济生活计算题思维方法

《经济生活》几种数学思维题的解题方法一、商品价值量的计算【例题】(20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直接关系,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仍为6×100万=600万元。

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当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原来生产一件商品的劳动就能生产1.2件商品,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6÷1.2=5元。

答案:C【解题窍门】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具体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其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其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分辨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常见关键词如,“某行业”通常指向社会劳动生产率(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某企业”指向个别劳动生产率(或个别劳动时间)。

【实战练习】1.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BA. 2B. 4 C.8 D.162.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60元。

如果某生产者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该生产者在4小时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是 CA.60 B.120 C.240 D.480 3.假如用2000单位货币与一台空调相交换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在其他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如用1000单位货币能交换到同样一台空调,那么空调的BA.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C.个别劳动时间增加一倍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4.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经济生活》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经济生活》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经济生活》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计算型选择题一般涉及经济常识的内容,从整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显性计算题,即要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经济生活》中涉及到的计算部分,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

一是价值量的计算;二是货币发行量的计算;三是汇率的计算;四是互补品、替代品的变动量的计算;五是利息的计算;六是以上几类的混合计算。

许多学生都将计算题视作难点,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其实大可不必。

求索知识是个快乐的过程。

将计算题进行分类剖析,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并不困难。

第一类:价值量的计算这类计算题涉及到的经济学名词比较多,理解和运用起来比较困难,明确经济名词的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类计算题的关键。

1.含义:行业劳动生产率:指大多数商品被生产出来时的劳动效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企业的劳动效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大多数商品被生产出来的时候平均消耗的劳动时间(或劳动量)。

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价值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的总和。

使用价值量:商品的数量。

2.关系(1)马克思说:“商品是个天生的平等派。

”同样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

无论个别商品生产者耗费多少劳动量生产出单位产品,也得按照大多数商品被生产出来时消耗的劳动量为标准进行商品交换。

因此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单位商品消耗的劳动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越大,价格往往越高。

因此,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例1:甲乙丙三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同样的茶杯,甲消耗3小时,已消耗2小时,丙消耗1小时,茶杯的价值量是A. 3小时B. 2小时C. 1小时D.无法确定[解析]茶杯的价值量由生产茶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根据题意无法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D正确。

经济生活计算题必须记住的解题公式

经济生活计算题必须记住的解题公式

经济生活计算题必须记住的解题公式1、两无关: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2、两正比: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3、两反比: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4、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注:口诀“正比乘、反比除、增加加、减少减”5、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与价格成正比;纸币贬值率与价格成反比(1)已知通胀率时,如何求商品现价?商品现价=商品原价×(1+通货膨胀率或物价涨幅)注:通胀率即物价上涨率(2)已知货币贬值率时,如何求商品现价?商品现价=商品原价∕1-货币贬值率(3)已知货币升值率时,如何求商品现价?商品现价=商品原价∕1+货币升值率6、求通胀率公式①:通胀率(物价上涨率)=超发(即已发纸币量-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100%公式②:通胀率(物价上涨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7、求贬值率公式①:货币贬值率=(已发纸币量-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已发纸币量×10 0%公式②:货币贬值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本期价格指数8、求升值率公式①:货币升值率=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已发纸币量/已发纸币量×100% 公式②:货币贬值率=上期价格指数-本期价格指数/本期价格指数9、求汇率例:若A对B过汇率为1:5当A国货币升值10%,则此时汇率为1/1+10%:5当A国货币贬值10%,则此时汇率为1/1-10%:5当B国货币升值10%,则此时汇率为1:5/1+10%当B国货币贬值10%,则此时汇率为1:5/1-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计算题通关秘籍,拿下它没问题!(2018/8/15)每次考试政治计算题让很多同学抓狂,你呢?你对计算题了解吗?今天就针对很多同学抓狂的问题,我们一步一步的分析并做总结,希望对高中的你们都有所帮助!一、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如100$=656¥3、本国汇率是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多少外国币,外币汇率是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多少本国货币。

4、已知人民币要折算成美元用除法,已知美元要折算成人民币用乘法。

(1)通货膨胀率与汇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若M国币值不变,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1+ y%);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1+ y%)。

(2)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货币升值、贬值都会带来汇率的变化。

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1+x%)];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1-x%)];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

1、2012年,甲、乙两国货币汇率为1:6,乙国生产的单位A商品价格为120元。

2013年,甲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20%,同期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乙国单位A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表示为:A.11.1B.12C.16D.10试题分析:2013年,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升值20%,两国贸易中,不利于甲国的进口,因为甲国货币相对贬值;甲国货币对乙国货币的汇率为1:6,甲国生产M商品售往乙国用乙国货币表示为每件售价12个单位货币,则用甲国货币表示为2个单位货币,2013年,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升值20%,那么,2013年汇率为1:5,甲国生产的M商品售往乙国,每件用乙国货币表示为10个货币单位,本题正确答案为D。

2.假设2012年甲国一单位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0元,1单位甲国货币/1单位乙国货币为1:6.8。

若甲国2013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货币贬值20%,2013年将该国商品出口到乙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换回乙国单位货币:A.816元B.810元C.680元D.850元答案D2013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甲国货币贬值20%,此时该国单位商品的价值为:150÷(1+50%)÷(1-20%)=125元。

由于其他条件不变,则此时甲国一单位商品可换回乙国单位的货币为:125ⅹ6.8=850元。

3、2012年,甲、乙两国货币汇率为1:6,乙国生产的单位A商品价格为120元。

2013年,甲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20%,同期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乙国单位A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表示为:A.11.1B.12C.16D.10答案C 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2013年甲国增发货币20%后,甲、乙两国汇率变为:(1+20%):6=1:5.2013年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故2013年乙国单位A商品的价格为:120÷(1+50%)=80元。

所以,2013年乙国单位A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单位表示为:80÷5=16为什么第一道题汇率没变(不考虑),第二道题汇率变了?1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从理论上讲,汇率是由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在其他国家的货币币值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

如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增发了货币,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下降,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也随之下降。

当然这是在市场汇率而不是国家控制汇率的情况下的理论上的变动情况,各国情况不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设计汇率计算题只能分析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的汇率变动情况。

2关于第1题假设2012年甲国一单位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0元,1单位甲国货币/1单位乙国货币为1:6.8。

若甲国2013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货币贬值20%,2013年将该国商品出口到乙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换回乙国单位货币:A.816元B.810元C.680元D.850元该题的答案及其解析没有表述清一个基本问题:甲国“货币贬值20%”是对外贬值还是对内贬值。

如果是对外贬值则1单位甲国货币可兑换6.8×(1-20%)单位乙国货币;如果是后者,即甲国货币对内贬值,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1单位甲国货币仍然可以兑换6.8单位乙国货币。

很明显该题的答案是按照第二种情况(甲国货币对内贬值,甲国货币对乙国货币汇率不变),尽管一国货币对内贬值而汇率不变不符合货币理论,但“假定汇率不变”也能说得过去,只是命题者没有表述清楚而已。

如果按“乙国货币的币值不变”计算则为100×6.8=680(元),即甲国贬值前100元的商品,在甲货币贬值后仍然可以在乙国680元,甲国货币是对内贬值,不影响该国商品用外币表示的价格。

关于第2题2012年,甲、乙两国货币汇率为1:6,乙国生产的单位A商品价格为120元。

2013年,甲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20%,同期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乙国单位A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表示为:A.11.1B.12C.16D.10该题答案是符合汇率理论的,表述也比较严谨,甲国“增发货币20%”属于对内贬值。

对内贬值会使该国汇率下降符合汇率理论:一国货币对内贬值则对外汇率下降。

唯一的缺陷是解析中“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说法欠妥。

两道试题共同存在的问题: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由国际价值决定,而不是由国别价值决定两题都涉及到国际市场的商品价格问题,国际市场的商品价格是由商品的国际价值决定的,把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的提高带来的商品国别价值(价格)当成国际市场商品的价格违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不严谨的。

第1题中的“若甲国2013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改为“若2013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第2题中的“同期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改为“同期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才是严谨的试题。

2:假定2012年我国某服装企业生产一件品牌服装价值人民币1938元,2013年服装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8%。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为扩大内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发行量比实际需求量多发行8%。

2012年1美元可兑换6.8元人民币,假定2013年美元贬值5%,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013年该品牌服装价值用美元表示为:A.300美元B.299美元C.310美元D.326美元【解析】①首先明确该题设问要求计算服装价值,而且用美元表示;②根据1美元=6.8元人民币,把2012年的服装价值用美元表示,即:1938元∕6.8=285美元;③分别罗列2013年的三个条件并计算出相应的服装价值。

第一个条件:服装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8%,根据前面公式,服装价值应为:285∕1+8%美元;第二个条件:货币发行量比实际需求量多发行了8%,根据题意和理论分析,货币发行量超过了实际需求量则服装价值也应上涨8%,所以服装价值为:(285∕1+8%)×1+8%=285美元;第三个条件:美元贬值5%,根据前面公式,2013年该品牌服装价值为:285∕1-5%=300美元。

二、关于纸币发行量、纸币的购买力、货币贬值率、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的计算公式:(1)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实际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差额/需额(2)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1 纸币的购买力增强,<1 纸币的购买力减弱)(3)货币贬值率=(实际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3: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物价上涨率为______,这会引发______。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下列答案正确的是:A.4000 0.25 100% 购买力降低B.2000 0.5 100% 通货膨胀C.2000 2 50% 纸币升值D.2000 0.5 50% 购买力提高【解析】分步计算①由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000×10)/5=2000亿元。

②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根据公式纸币购买力=纸币超发部分∕实际纸币发行量,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

③物价上涨率=(20-10)∕10×100%=100% 4:A国2013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但由于输入性因素等影响,物价总水平将上涨5%。

货币流通速度增加3%。

为了防范出现严重通货膨胀,A国决定不增加货币发行量,不考虑其他因素,此举将导致该国物价:A.降10.8%B.降12.1%C.升3.0%D. 降6.8%(4)某商家,某生产者,某企业——个别;(5)某部门,某行业,全社会——社会;四、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1、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2、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3、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一个国家或地区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4、要把恩格尔系数同基尼系数区别开来。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值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

五、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利润率的计算公式:(1)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1 + 利润/生产成本(2)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3)利润率=利润/生产成本六、关于银行利润和存、贷款利息的计算公式:(1)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费用;(2)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3)存款实际收益=利息收入—通胀损耗(当CPI>利率)(4)贷款利息=本金×利息率×贷款期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