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公式总结
最新整理《经济生活》计算方法汇总 .doc

《经济生活》计算方法汇总编写人:梁泽全时间:20xx0819一、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现期物价-基期物价)/基期物价;●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现期物价-基期物价)/现期物价;●贬值后的物价=原价格/(1-X%)(X%为货币贬值率);●通胀后的物价=原价格×(1+X%)(X%为通胀率)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量÷货币流通的速度=商品数量×单价/货币流通次数三、M国和N国的货币兑换比率为:m:n,如M国币值不变,N国币值升值X%,则M国和N国汇率变为:m:(n/1+X%);如N国币值不变,M国升值X%,则M和N国的汇率变为(m/1+X%):n;如果M国货币贬值X%,N国币值不变,则M和N国兑换比率变为:(m/1-X%):n;如果M国币值不变,N国币值贬值X%则,两国汇率变为:m/(n/1-X%);如果M国升值X%,N国贬值Y%,泽M和N国汇率变为:(m/1+X%):(n/1-Y%)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物价=原价/(1+X%)(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五、利息=本金×利率×期限;六、汇率直接标价:人民币升值美元=人民币÷(1+升值百分比)人民币贬值美元=人民币÷(1-贬值百分比)汇率间接标价: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美元×(1+升值百分比)人民币贬值人民币=美元×(1-贬值百分比)七、恩格儿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或个人消费总支出)×100%;八、企业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企业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成本+利润)÷生产成本;九、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票面金额×预期股息率)÷银行利率;十、社会总产值=C+V+M;国民收入=V+M(C代表已耗生产资料,V代表支付给工人的工资,M代表国民收入中支付工资后的利润);十一、个税纳税额=(月工资-个税起征点)×税率增值税=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企业所得税=企业利润×25%(一般企业)=企业利润×xxxx。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公式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公式(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公式★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题●方法技巧⑴先要熟记二者关系图(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假设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x﹪,则: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前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 x﹪.(3)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
设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x﹪,则现在价值总量=企业原产品数量(1+ x﹪)×单位商品价值量=原价值总量(1+ x﹪)。
★商品价格与货币的升值、贬值●方法技巧商品价格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货币贬值,现在的商品价格=原价格/(1-x ﹪),x﹪为货币贬值的幅度;同理,货币升值,现在的商品价格=原价格/(1+x﹪),x﹪为货币升值的幅度。
★货币流通量计算●方法技巧⑴首先熟记货币流通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x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由公式可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3)在货币流通量一定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通货膨胀率、纸币贬值率与商品价格的计算●方法技巧⑴通货膨胀率为多发行的货币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现在的商品的价格=商品原价格(1+x﹪),x﹪为通货膨胀率,这时意味着物价上涨x﹪。
(2)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幅度=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纸币发行量。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公式总结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公式总结1、关于商品价值量(价格)变化的相关计算:(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产品数量)(2)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产品数量(3)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4)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的幅度)(5)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CPI)(6)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货币贬值的幅度)(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总时间∕总产量(8)增长率=增长量/原来产量(包括劳动生产率的增长)2、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或速度(2)纸币购买力=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3)通货膨胀率=(超发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100%(4)货币贬值率=(超发货币量∕实际纸币发行量)×100%(5)物价上涨幅度=(现在的价格-原来的价格)∕原来的价格×100%注意:通常通货膨胀率与物价上涨幅度是一致的。
3、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的计算必须明确几种收入的范围,再总合相加。
(1)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力分配、管理劳动(经理)等。
其中按劳分配包括:公有制中的工资、奖金、岗位津贴等(2)非劳动收入:包括利息收入、红利、风险收入、租金(财产收入)、福利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3)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4、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1)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2)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价值总量(c+v+m)-资本(c+v)(3)利润率=利润/资本×100%5、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股票价格变化=预期股息/银行利率股票收入=预期股息/银行利率×股票票面金额×股数6、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1)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生产资料的价值(2)人均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总人口数(3)社会总产值=C+V+P(利润)+税(上缴税金)7、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1)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本月收入总额-个人所得税起征额)在相应税率级数中超出部分×对应的税率(分档累进计算)其他所得税=所得×20%(2)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①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②本环节增值额×税率(3)营业税=营业额×5%8、银行利润和存款利息的计算(1)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费用(各种耗费和员工工资)(2)存(贷)款利息=本金×存款年限×年利率(3)存款实际收益=利息收入-通胀损耗(当CPI>利率)9、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高中政治用公式解经济生活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

高中政治用公式解经济生活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公式1.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生产的商品总数量(使用价值总量)2.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用除法)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1±变化了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3.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正比,用乘法)使用价值量=原来的使用价值量×(1±变化了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4.单位商品价值量与货币本身价值的关系(成反比,用除法)单位商品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1±变化了的货币价值)(升值用加法,贬值用减法)5.单位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的关系(成正比,用乘法)单位商品的价格=该商品原来的价格×(1+通货膨胀率)二.高考题举例分析例1.(2011年全国新课标)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某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
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2011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元解析:①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用除法,根据公式2,2011年该单位商品价值量=132÷(1+20%)=110元②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用乘法,根据公式3,2011年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总数量(使用价值总量)=10(1+10%)=11万件。
③商品的价值总量等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乘以商品的总数量,根据公式1,2011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110×11=1210万元。
正确答案C例2.(2010年湖北文综)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用公式解经济生活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

用公式解经济生活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对计算题的考查屡见不鲜,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题型,而考查又集中在价值量这个重要的知识点上,尽管在每年的复习备考中,师生们都非常重视,做了大量的练习题,但效果不佳,考生们遇到计算题仍觉头疼。
我在教学中尝试用公式解经济生活关于价值量的计算题,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公式1.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生产的商品总数量(使用价值总量)2.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用除法)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1±变化了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3.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正比,用乘法)使用价值量=原来的使用价值量×(1±变化了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4.单位商品价值量与货币本身价值的关系(成反比,用除法)单位商品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1±变化了的货币价值)(升值用加法,贬值用减法)5.单位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的关系(成正比,用乘法)单位商品的价格=该商品原来的价格×(1+通货膨胀率)二.高考题举例分析例1.(2011年全国新课标)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某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
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2011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1452万元 B.1320万元C.1210万元 D.1100万元解析:①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用除法,根据公式2,2011年该单位商品价值量=132÷(1+20%)=110元②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用乘法,根据公式3,2011年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总数量(使用价值总量)=10(1+10%)=11万件。
《经济生活》常用比例与公式归纳

《经济生活》常用比例与公式归纳一、关于商品价值量、商品价格、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问题1.比例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2)社会必要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
)(4)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的变化,二者成正比。
(7)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纸币贬值率与价格成反比2.口诀“正比乘、反比除、增加加、减少减”,用函数表达如下(1)所求数量y 与X%升降成正比时,y= k(1 + X%) (k 为已知数,増为加,降为减)(2)所求数量y 与X%升降成反比时,y = (k 为已知数,増为加,降为减)注意:概念之间数量关系成正比的,用“×”,成反比的,用“÷”。
“提高”、“上升”、“增加”、“升值”用“+”。
例如,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劳动者数量增加10%,人民币升值了5% 等;“降低”、“减少”、“贬值” 用“-”。
例如,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20%,美元贬值10%3.主要方法(1)直接推算法(正比关系用乘法,反比关系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明确变量之间的一直关系,直接推理。
(2)解答方程式法(根据变量设方程式)。
将求知数据设为未知数,借助数学思维进行推算。
(3)设定数值法(整倍变化设数值,公倍公约好推算)。
求取相关变量的公倍数或公约数,进行模型化推算。
4.相关公式(1)求价值(格)总量(或总额)的公式①国家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额(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数量(或使用价值量)②价格总额(总量)=单位商品的价格X 商品的数量(使用价值量)③求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a 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使用价值量或者个别劳动生产率)b 假设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x%,那么现在企业商品价值总量=企业原产品数量X(1+X%)X 单位商品价值量=原价值总量X (1+X%)注意: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国家/行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专题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总结

专题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总结经济生活计算题一纸币发行量的问题对于纸币发行量问题就,既可以从本质上说明是发行过多还是过少,也可以从量上计算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物价上涨(或物价下跌)率,纸币贬值(或升值)率等等。
涉及的主要公式:(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单位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2)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通货膨胀率=(200-100/100)×100%=100%。
通货膨胀以后的商品价格=商品原来价格×(1+*%),*%为通货膨胀率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通货膨胀率为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元理论依据: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具体算法:5*(1+20%)=6 (元)(3)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 纸币贬值以后的商品价格=商品原来价格/(1-*%),*%为纸币贬值率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货币贬值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元具体算法:5 /(1-20%)=6.25 (元)(4)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例如,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通货膨胀率=(150―100)/100=50%,纸币贬值率=(150-100)/150=1/3注意,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同样的通货膨胀率和纸币贬值率对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的结果是不同的。
有些同学想象中认为是相同的。
这一点要注意搞清概念,更正观念上的错误。
(4)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实际发行量例题1:20XX年四川文综卷26、某国全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经济生活计算题相关公式

• 货币贬值率=超发量/发行量=(8-6)/8=25%。 • 现在商品的价格=原价/(1-贬值率)=30/0.75=40, 故选B。
例题6.假定去年某国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4000 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8次。今年该国待售商品 价格总额增加了20﹪,而实际纸币发行量为900 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去年售价50 元的商品今年的售价应为 A.90元 B.80元 C.75元 D.60元
1、流通中货币量、货币实际购买力的计算
公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商品数量×商品单价/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实际购买力=所需货币量/发行量 例1(07高考文科)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某国去年 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 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 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解析: 首先 求出货币的流通次数:16万亿/2万亿=8次 其次,依据公式算出今年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16万亿×(1+10%)÷8=2.2万亿,故选C
【例3】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 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纸币发 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 ____元纸币的购买力。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可 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 A.0.80 物价上涨 B. 1.25 投资减少 )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 =(发行量-需求量)/需求量×100%=超发量/需求量100% =(现价-原价)/原价×100% =差价/原价×100% (3)纸币贬值率 =(发行量-需求量)/发行量×100%=超发量/发行量× 100% =(现价-原价)/现价×100%=差价/现价×100% (4)现价=原价×(1+通胀率) 现价=原价÷(1-贬值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公式总结
1、关于商品价值量(价格)变化的相关计算:
(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产品数量)
(2)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产品数量
(3)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
(4)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的幅度)
(5)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CPI)
(6)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货币贬值的幅度)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总时间∕总产量
(8)增长率=增长量/原来产量(包括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2、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或速度
(2)纸币购买力=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3)通货膨胀率=(超发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100%
(4)货币贬值率=(超发货币量∕实际纸币发行量)×100%
(5)物价上涨幅度=(现在的价格-原来的价格)∕原来的价格×100%
注意:通常通货膨胀率与物价上涨幅度是一致的。
3、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的计算
必须明确几种收入的范围,再总合相加。
(1)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力分配、管理劳动(经理)等。
其中按劳分配包括:公有制中的工资、奖金、岗位津贴等
(2)非劳动收入:包括利息收入、红利、风险收入、租金(财产收入)、福利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
(3)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4、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
(1)经济效益= 生产总值/ 生产成本= 1 + (利润/ 生产成本)
(2)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价值总量(c+v+m)-资本(c+v)
(3)利润率=利润/资本×100%
5、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
股票价格变化= 预期股息/ 银行利率
股票收入=预期股息/ 银行利率×股票票面金额×股数
6、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
(1)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值- 生产资料的价值
(2)人均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值- 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总人口数
(3)社会总产值= C + V + P(利润) + 税(上缴税金)
7、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
(1)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本月收入总额- 个人所得税起征额)在相应税率级数中超出部分×对应的税率(分档累进计算)其他所得税=所得×20%
(2)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
①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 上一环节已纳税金;②本环节增值额×税率
(3)营业税=营业额×5%
8、银行利润和存款利息的计算
(1)银行利润= 贷款利息- 存款利息- 费用(各种耗费和员工工资)
(2)存(贷)款利息= 本金×存款年限×年利率
(3)存款实际收益=利息收入-通胀损耗(当CPI>利率)
9、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10、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本国汇率是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 多少外国币,外币汇率是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 多少本国货币。
比如美元汇率1:8----1:6,说明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