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
(完整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说明:本练习共有6篇阅读,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
整体的难度偏大,因为部分词语还没有积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习较为紧密,可以猜出词义。
另外,题目与实际的考试题难度相当,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易程度。
(一)师旷论学(18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三)自护其短(1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A、欲以清热也。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35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35篇少时读书不遗余力,常常夜以继日地读书。
有一次,他在家中读书,因为太专心,不知道家里起了火。
他的母亲发现后,急忙跑进屋子,发现他还在读书,就说:“你还是赶快逃生吧!”司马光听了,才发现屋子已经着火了,于是才逃出来。
后来,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
10.解释加点的字词1)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2)着火了着了火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的母亲发现后,急忙跑进屋子,发现他还在读书,就说:“你还是赶快逃生吧!”12.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司马光成为杰出学者和政治家的原因。
10.(1)不辞辛劳(2)起了火11.他的母亲发现屋子着火后,赶紧跑进去看他还在读书,就告诉他快点逃生。
12.因为他善于研究,并且非常努力,所以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
8.(1)将要建房子 (2)匠人没有话可说,就照着高阳应的意思做了。
9.意思是因为木头还没完全干燥,如果现在涂上漆,以后一定会变形。
但是高阳应认为,如果用生木来建房子,木头会越来越坚固,而漆会越来越轻,这样就不会失败。
10.高阳应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11.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教训。
10.高阳应的想法是错误的。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动脑筋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8、解释下列加点词。
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
(负笈:背着书包去拜师研究)2)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题:在衣服上写下记忆的内容)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如果不好好研究,怎么能有所成就呢?)10、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是。
要勤奋好学,不怕遇到困难和阻碍。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1)昔有医人(昔:古代)2)延吾治而夕如矢(治:治疗)夕如矢:当天晚上就痊愈如箭一般快)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有人相信他的话,让他治疗驼背。
)2)其子欲鸣诸官。
(他的儿子想要告诉官方。
)1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治驼人”呢?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讲教条而不求实际的人,以及那些自负、主观臆断的人。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1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2(一)齐人偷金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①被衣冠,往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③而夺之。
吏搏④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⑤不见人,徒⑥见金耳。
” ——《吕氏春秋》[补充] ①清旦——清早。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C、是欺之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不学无术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闻准入相/闻之于宋君B、咏将去/去后乃至C、准莫谕其意/意与日去D、归取其传读之/传不习乎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三)列子学射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②。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
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 (选自《列子列子学射》)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
②【关尹子】人名,善射。
③【身】修养自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中矣/一狼洞其中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2018部分区)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节选自《韩非子》)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1)郑人有欲买履者履:(2)而置之其坐坐:1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何不试之以足?译文:15.请简要分析郑人买履的故事讲述的道理。
(2分)答案:13.(1)鞋子(2)同“座”座位(译为“座位”也可)(每空1分,共2分)14.为什么不用你的脚来试鞋子呢?(2分)15.要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结论,即一切从实际出发;或遇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大意对即可)(2分)二.(2019部分区)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患记问不若.人若:()(2)乃.终身不忘也乃()14.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用力多者收功远。
15. 请简要阐述你从本文中所感悟的道理。
答案:13.(1)如,比得上(2)于是,就(每空1分,共2分)14.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
(意对即可,共2分)15.示例:要有好学,不甘落后的精神;读书最优是要能成诵;精读和背诵过的书,能终生不忘;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
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原三日即下矣/友人惭,下车引之B.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身亡所寄,废寝食.者D.可无归乎/ 一屠晚归2•请用三条“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分)二、悬牛首卖马肉灵公①好妇人而丈夫②饰者,国人尽服③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④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⑤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②丈夫:成年男子。
③服:穿。
④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
⑤内:指王宫内。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不逾月/不逾矩C、公曰:“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D晏子对曰/ 丁氏对曰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3、灵公有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有什么优点?阅读1A /B /C / D2. 3 / 33A.B. CD.能作声,且仆于田。
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④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欧阳修习字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唯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5、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①媪[ǎo]年老的妇女。
②铁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去:_________ 方:__________ 欲: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word完整版)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2、冀罪止于身3、二儿可得全不4、寻亦收至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三、《鲁人曹沫》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徙衽(rěn):移动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者()以()从( ) 及( )患()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衽以从阴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什么地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二)眉、眼、口、鼻四者,毕(都)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①神:灵性。
②厮:相互。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故吾位居汝上()我若居眼鼻之下()
6.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
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7.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译文:
8.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⑪炫卖⑫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⑬,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⑭。
注释:(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11.简答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四)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
……”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
注释:①颍水:地名。
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2、翻译句子
六一,何谓也?
13、“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14、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的用意是什么?
(五)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
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
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
河东:郡名。
②邓羌:人名。
③御史中丞:官职名。
下文的“侍中”“中书令”“ 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
④王猛:人名。
⑤太后:符坚的伯母。
⑥豪横:恃强横暴。
⑦收:拘捕。
⑧报:答复。
⑨同志:志趣相同。
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
⑾刑免:判罪免官。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秦王坚自河东还
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自河东还( ) (2)为百姓患( ) (3) 坚驰使赦之( )
17.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18.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
19.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
20.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六)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注释:①质:做人质。
②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王信之乎?()庞恭从邯郸反()
22.你从“三人成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七)《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2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方()雨()故()愿()
舍()并()为()乃()
24.翻译句子
渔者得而并禽之
2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八)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2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皆()闻之()遂()
27.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28.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九)窃糟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
”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
注释:方:酒方。
仕:做官。
29.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
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
3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为()以()之()是()
31.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
参考答案:
1、的人用来跟随等到担心
2、又移动卧席,来跟随树阴
3、死搬教条,不知变通
4、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5、所以如果
6、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7、你有什么能耐,位置却处在我上面?
8、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9、就离开等到长大10、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11、(1)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12、六一,为什么这样说?
13、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
(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14、聊以志吾之乐尔。
(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15、秦王坚/ 自河东还
16、(1)做、担任(2)祸害(3)集市
17、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18、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
19、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20(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21、距离同“返”,返回
22 、“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或”不要轻信谣言”等,意思接近即可.
23、正,刚下雨所以希望放弃一齐成为于是,就
24、打鱼的人见到了就把它们一起抓住了
25、两者相持不下,就会让第三者得利。
必要的时候要懂得退让。
26、却都指有人不敢借车于是就
27、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
28、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29、唯/中山之人/ 善酿/千日之酒
30、酿造用指所谓“中山之酒” 这
31、讽刺了自以为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