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栅测量光波波长数据处理

用光栅测量光波波长数据处理
用光栅测量光波波长数据处理

实验21 衍射光栅的特性与光波波长的测量

实验4.11 衍射光栅的特性与光波波长的测量 衍射光栅由大量等宽、等间距、平行排列的狭缝构成。实际使用的光栅可以用刻划、复制或全息照相的方法制作。衍射光栅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用透射光工作的透射光栅和用反射光工作的反射光栅。本实验使用的是透射光栅。 根据多缝衍射的原理,复色光通过衍射光栅后会形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称为光栅光谱,所以光栅和棱镜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分光光学元件。在精确测量波长和对物质进行光谱分析中普遍使用的单色仪、摄谱仪就常用衍射光栅构成色散系统。 本实验要求:理解光栅衍射的原理,研究衍射光栅的特性;掌握用衍射光栅精确测量波长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工作原理和分光计的调节、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1.光栅常数和光栅方程 图4.11—1 衍射光栅 衍射光栅由数目极多,平行排列且宽度、间距都相等的狭缝构成,用于可见光区的光栅每毫米缝数可达几百到上千条。设缝宽为a,相邻狭缝间不透光部分的宽度为b,则缝间距d = a + b就称为光栅常数(图4.11—1),这是光栅的重要参数。 根据夫琅和费衍射理论,波长 的平行光束垂直投射到光栅平面上时,光波将在每条狭缝处发生衍射,各缝的衍射光在叠加处又会产生干涉,干涉结果决定于光程差。因为光栅各狭缝间距相等,所以相邻狭缝沿θ方向衍射光束的光程差都是 d sinθ(图4.11—1)。θ是衍射光束与光栅法线的夹角,称为衍射角。 在光栅后面置一会聚透镜,使透镜光轴平行于光栅法线(图4.11—2),透镜将会使图4.11—2所示平面上衍射角为θ的光都会聚在焦平面上的P点,由多光束干涉原理,在θ满足下式时将产生干涉主极大,户点为亮点:

用分光计测光栅常数和光波的波长

衍射光栅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光学色散元件,它广泛应用于光谱分析.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它在计量、无线电、天文、光通信、光信息处理等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实验目的】 1.观察光栅的衍射现象,研究光栅衍射的特点. 2.测定光栅常数和汞黄光的波长. 3.通过对光栅常数和波长的测量,了解光栅的分光作用,并加深对光的波动性的认识. 【实验仪器与用具】 分光计1台,光栅1个,低压汞灯1个. 【实验原理】 普通平面光栅是在一块玻璃片上用刻线机刻画出一组很密的等距的平行线构成的.光波射向光栅,刻痕部分不透光,只能从刻痕间的透明狭缝过.因此,可以把光栅看成一系列密集、均匀而又平行排列的狭缝. 图15—1光栅衍射图 光照射到光栅上,通过每个狭缝的光都发生衍射,而衍射光通过透镜后便互相干涉.因此,本实验光栅的衍射条纹应看做是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

下面我们来分析平行光垂直射到光栅上的情况(图15-1).设光波波长为λ,狭缝和刻痕的宽度分别为a和b,则通过各狭缝以角度φ衍射的光,经透镜会聚后如果是互相加强,在其焦平面上就得到明亮的干涉条纹.根据光的干涉条件,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或零时形成亮条纹.由图15-1可知,衍射光的光程差为(a+b)sinφ,于是,形成亮条纹的条件为: (a+b)sinφ= Kλ,K = 0,±1,±2,… 或d sinφ=Kλ.(15-1) 式中,d=a+b称为光栅常数,λ为入射光波波长,K为明条纹(光谱线)级数,φ是K级明条纹衍射角. K=0的亮条纹叫中央条纹或零级条纹,K=±1为左右对称分布的一级条纹,K =±2为左右对称的二级条纹,以此类推. 光栅狭缝与刻痕宽度之和a+b称为光栅常数.若在光栅片上每厘米宽刻有n条刻痕,则光栅常数d=(a+b)= cm.当a+b已知时,只要测出某级条纹所对应的衍射角φ,通过式(15-1)即可算出光波波长λ.当λ已知时,只要测出某级条纹所对应的衍射角φ,通过式(15—1)可计算出光栅常数. 图15-2 光栅的放置 在λ和a+b一定时,不同级次的条纹其衍射角不同.如a+b很小,则光栅衍射的各级亮条纹分得很开,有利于精密测量.另外,如果K和a+b一定时,则不

用透射光栅测量光波波长及角色散率(有实验数据)

实验七 用透射光栅测量光波波长及角色散率 一、 目的: 1 加深对光的衍射理论及光栅分光原理的理解; 2 掌握用透射关光栅测定光波波长、光栅常数及角色散率的方法。 3 测量光波波长。 二、 仪器及用具 分光计、透射光栅、汞灯。 三、 原理 1光栅衍射及光波波长的测定 由夫琅和费衍射理论,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至光栅上,满足光栅方程 λθk d =s i n ( ,3,2,1,0=k ) (1) 时,θ方向的光加强,其余方向的光几乎完全抵消。式中d 为光栅常数,θ为衍 射角。若已知λ,则可求d ;若已知d ,则可求λ。 2 光栅的角色散率 光栅在θ方向的角色散率为 θ λθsin d k D =??= (2) 测出d 及θ,可求出该方向的角色散率D 。 四、实验内容 1 仪器调节 分光计的调节,见实验三。载物台调水平后,使光栅平面与入射光垂直。 2 测光波波长、光栅常数、角色散率 以汞灯的绿谱线 A 75460?为已知,取1=k ,测该谱线左、右衍射光的角位置1T 、2T ,则衍射角212 1 T T -=θ,由(1)式可求光栅常数。 a) 绿光 ''014818±= θ 由(1)和(2)式可分别求得光栅常数和角色散率分别为

m d 510)002.0645.1(-?±= 1410)02.088.1(-?±=cm D b)紫光 ' _ 4115 =θ, '02=?- -θ, ''024115+= θ 由(1)和(2)式分别求得 A 4454360?±?=λ 1410)02.094.1(-?±=cm D b) 黄光 ''041121±= θ A )8.50.5774 (±=λ 1410)03.068.1(-?±=cm D

光栅衍射法测光栅常数

实验G2 光栅衍射法测光栅常数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数码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摄影技巧。 2、利用数码图像处理方法测量光栅常数。 实验仪器: 光栅、He-Ne激光器、滑轨、偏振片、坐标纸、可调支架、数码相机、三脚架等。 实验原理:(阅读实验教材p165~167,回答练习题) λ ? n= d =,??? 1k / m m k。 ,2 1 ± , ± =, 实验内容: 1、布置光路 (1)按光路摆放各实验装置,光栅镀膜面应向着光屏。 (2)调节光栅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使该距离尽量大的同时, 至少能观察到±1级衍射光斑。 (3)旋转偏振片,使衍射光斑变暗变小,但要能看清。 (4)调节激光平行于光具座,光栅平面和光屏垂直于光具座。 此时,±1级衍射光斑到中央亮斑的距离相等。 2、拍摄照片 (1)将数码相机安装到三脚架上,连接电源适配器,用最大像素数和精细画质拍摄。 (2)旋转模式转盘到P档;设置感光度ISO值为最低;驱动模式为自拍延时两秒(2);关 (3)调节镜头焦距到中等位置,调节三脚架高度及位置,使相机与衍射光斑平齐,拍摄画面 略宽于±1级衍射光斑的间距,半按快门完成聚焦,全按快门拍摄照片。 (4)改变镜头焦距和三脚架位置,再次拍摄照片。 3、测量数据 (1)测量光栅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请单眼垂直向下观察光栅(光屏)平面对齐哪个刻度。 (2)测量±1级衍射光斑的间距D:用Photoshop打开刚才拍摄的照片,按住吸管工具可以 更换为度量工具,用度量工具测量衍射光斑附近坐标纸上(几个)厘米长度的距离,然后测量±1级衍射光斑的距离,通过比例换算,可得±1级衍射光斑的真实间距D。 (3)打开另一幅照片,测量下一组数据。 数据记录及处理: 预习思考题: 1.为了得到光栅常数应测量哪些量? 2.在测量过程中,若光源光强太大,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可采取哪些方法改善? 3.将偏振片放置于光栅与光源之间得到的图像与其放置在光栅与光屏之间得到的图像会有 怎样的不同? 4.像素是什么? 课后思考题: 1.偏振片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偏振片的位置是处于在光屏与光栅之间还是光源与 光栅之间?为什么? 2.实验中使用坐标纸的原因是什么?能不能更替为普通白纸? 实验讨论: 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和 方法的建议及本实验在其它方面的应用等。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实验名称: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实验目的: 1、理解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2、掌握分光仪、光栅的调节要求与方法,掌握各步调节的目的和实现的判据; 3、认识光栅光谱的分布规律,并能正确判别衍射光谱的级次; 4、利用光栅测定光栅常量、光波波长。 实验仪器: 分光计 透射光栅 双面反射镜 汞灯 实验原理: 若以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光栅,通过每个狭缝的光都会发生衍射,这些衍射光又在一些特殊方向上被透镜会聚于焦平面上一点后,因干涉加强而型成各级亮线,如图1,若衍射角为φ的光束经透镜会聚后互相加强,则角φ必须满足关系式 ,...) 3,2,1,0(, sin =±=k k d k λ? 即光程差必须等于光波长的整数倍。式中λ为单色光波长,k 是亮条纹级次,?k 为k 级谱线 如果入射光是复色光,由于各色光的波长各不相同,则由公式(41-1)可以看出,其衍射角k ?也各不相同,经过光栅后,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在中央0=k ,0=k ? 位置处,各色光仍将重叠在一起,形成0级亮条纹。而在中央亮条纹两侧,各种波长的单色光产生各自对应的谱线,同级谱线组成一个光带,这些光带的整体叫做衍射光谱。如图所示,它们对

称地分布在中央亮条纹的两侧。 1、 测量光栅常数 用汞灯光谱中的绿线(546.07nm λ=)作为已知波长测量光栅常数d 。测量公式 sin k k d λ ?= 2、 测量波长 用上面求出的光栅常数,测量光谱线的波长。测量公式 sin k d k ?λ= 3. 光栅的角色散 角色散是光栅的重要参数,它表示单位波长间隔内两单色谱线之间的角距离。汞灯光谱中双黄线的波长差之差λ?=2.06nm ,两条谱线偏向角之差??和两者波长之差λ?之比: λ???= D 对光栅方程微分可有 ?λ?cos d k D = ??= 由上式可知,光栅光谱具有如下特点:光栅常数d 越小,色散率越大;高级数的光谱比低级数的光谱有较大的色散率。 实验内容 1、光栅的调节 (1)调节分光计,使望远镜对准无穷远,望远镜轴线与分光计中心轴线相垂直,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调节方法见光学实验常用仪器部分。狭缝宽度调至约1毫米。 (2)安置光栅,要求入射光垂直照射光栅表面,平行光管狭缝与光栅刻痕相平行。 (3)调节光栅使其刻痕与转轴平行。注意观察叉丝交点是否在各条谱线中央,如果不是,可调节螺丝予以改正,调好后,再回头检查光栅平面是否仍保持和转轴平行。如有了改变,就要反复多次,直到两个要求都满足为止。 2、测定光栅常数 以汞灯为光源,测出K=±1波长为5460.7nm 绿光衍射角φ,求d 。但应注意:+1与-1级的衍射角相差不能超过几分,否则应重新检查入射角是否为零。 3、测定未知光波波长及色散率 用上法在K=±1时测出汞的紫、双黄线的衍射角,求出 它们的波长。 3、测定未知光波波长 求出汞的两条黄线λ1及λ2的衍射角角之差??,求出 λ1及λ2并计算出Δλ,再

光栅常数测定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精)

2012大学生物理实验研究论文 光栅常数测定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摘要:在光栅常数的测定实验中,很难保证平行光严格垂直人射光栅,这将形成误差,分光计的对称测盘法只能消除误差的一阶误差,仍存在二阶误差。.而当入射角较大时,二阶误差将不可忽略。 关键词:误差,光栅常数,垂直入射,数据处理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s of the Method to Measure the Grating Constant xuyongbin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211189) Abstract: During the measuring of grating constant determination,the light doesn’t diffract the grating and leads to error.Spectrometer rm,there is still the measured the symmetry disc method can only eliminate the first -order correction term,there is still the second-order correction error.When the incident angle of deviation is large,the error can not be ignored,an effective dada processing should be taken to eliminate the error . key words: Grating Constant,Accidental error ,Improvements 在光栅常数测定的实验中,当平行光未能严格垂 直入射光栅时,将产生误差,用对称测盘法只能消除 一阶误差,仍存在二阶误差,我们根据推导,采取新 的数据处理方式以消除二阶实验误差。 1.1 光栅常数测定实验误差分析 在光栅光谱和光栅常数测定实验中,我们需要调节 光栅平面与分光计转抽平行,且垂直准直管,固定 载物台,但事实上,我们很做到,因此导致了平行 光不能严格垂直照射光栅平面,产生误差,虽然分 光计的对称测盘可以消除一阶误差,但当入射角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波的波长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波的波长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波的波长 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原理,掌握调节方法; 2.利用点光源产生的同心圆干涉条纹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二、仪器及用具(名称、型号及主要参数) 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激光器,透镜等 三、实验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原 理如图所示。两平面反 射镜M1、M2、光源S 和观察点E(或接收 屏)四者北东西南各据 一方。M1、M2相互垂 直,M2是固定的,M1 可沿导轨做精密移动。 G1和G2是两块材料 相同薄厚均匀相等的平行玻璃片。G1的一个表面上镀有半透明的薄银层或铝层,形成半反半透膜,可使入射光分成强度基本相等的两束光,称G1为分光板。G2与G1平行,以保证两束光在玻璃中所走的光程完全相等且与入射光的波长无关,保证仪器能够观察

单、复色光的干涉。可见G 2作为补偿光程用,故称之为补偿板。G 1、G 2与平面镜M 1、M 2倾斜成45°角。 如上图所示一束光入射到G 1上,被G 1分为反射光和透射光,这两束光分别经M 1和M 2’反射后又沿原路返回,在分化板后表面分别被透射和反射,于E 处相遇后成为相干光,可以产生干涉现象。图中M 2’是平面镜M 2由半反膜形成的虚像。观察者从E 处去看,经M 2反射的光好像是从M 2’来的。因此干涉仪所产生的干涉和由平面M 1与M 2’之间的空气薄膜所产生的干涉是完全一样的,在讨论干涉条纹的形成时,只需考察M 1和M 2两个面所形成的空气薄膜即可。两面相互平行可到面光源在无穷远处产生的等倾干涉,两面有小的夹角可得到面光源在空气膜近处形成的等厚干涉。若光源是点光源,则上述两种情况均可在空间形成非定域干涉。设M 1和M 2’之间的距离为d ,则它们所形成的空气薄膜造成的相干光的光程差近似用下式表示 若 M 1与M 2平行,则各处d 相同,可得等倾干涉。系统具有轴对称不变性,故屏E 上的干涉条纹应为一组同心圆环,圆心处对应的光程差最大且等于2d,d 越大圆环越密。反之中心圆斑变大、圆环变疏。若d 增加,则中心“冒出”一个条纹,反之d 减小,则中心“缩进”一个条纹。故干涉条纹在中心处“冒出”或“缩进”的个数N 与d 的变化量△d 之间有下列关系 2cos d i δ=

光栅常数测定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光栅常数测定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摘 要: 在光栅常数的测定实验中,很难保证平行光严格垂直人射光栅,这将形成误差,分光计的对称测盘法只能消除误差的一阶误差,仍存在二阶误差。.而当入射角较大时,二阶误差将不可忽略。 关键词: 误差,光栅常数,垂直入射,数据处理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s of the Method to Measure the Grating Constant xuyongbin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211189) Abstract: During the m easuring of grating constant determination,the light doesn’t diffract the grating and leads to error.Spectrometer rm,there is still the measured the symmetry disc method can only eliminate the first -order correction term,there is still the second-order correction error.When the incident angle of deviation is large,the error can not be ignored,an effective dada processing should be taken to eliminate the error . key words: Grating Constant ,Accidental error ,Improvements 在光栅常数测定的实验中,当平行光未能严格垂直入射光栅时,将产生误差,用对称测盘法只能消除一阶误差,仍存在二阶误差,我们根据推导,采取新的数据处理方式以消除二阶实验误差。 1.1 光栅常数测定实验误差分析 在光栅光谱和光栅常数测定实验中,我们需要调节光栅平面与分光计转抽平行,且垂直准直管,固定载物台,但事实上,我们很做到,因此导致了平行光不能严格垂直照射光栅平面,产生误差,虽然分光计的对称测盘可以消除一阶误差,但当入射角θ 较大时,二阶误差也会造成不可忽略的误差。 当平行光垂直入射时,光栅方程为: d k k /sin λφ= (1) 如上图,当平行光与光栅平面法线成θ角斜入射时的光栅方程为: d k k /sin )sin(λθθφ=+- (2)

光栅常数的测定

光栅常数的测定—作图法 一、实验要求 根据光栅方程由汞灯的一、二级光谱选择合适的参变量进行测量,如何选定横轴和纵轴进行作图,通过图像怎样得到光栅常数? 二、实验目的 1. 观察光栅衍射现象和衍射光谱 2. 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3. 选定波长已知的光谱线测定光栅常量 三、实验仪器 分光计、光栅、汞灯、双面反射镜 四、实验原理 当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光栅面上,透过各狭缝的光线将向各个方向衍射。如果用凸透镜将与光栅法线成?角的衍射光线会聚在其焦平面上,由于来自不同狭缝的光束相互干涉,结果在透镜焦平面上形成一系列明条纹.根据光栅衍射理论,产生明条纹的条件为 d sinα=kλk= ±1,±2,…(1—1) 式中d=a+b为光栅常量,λ为入射光波长,k为明条纹(光谱线)的级数,?k为第k级明条纹的衍射角.(1―1)式称为光栅方程,它对垂直照射条件下的透射式和反射式光栅都适用。如果入射光为复色光,由(1―1)式可知,波长不同,衍射角也不同,于是复色光被分解.而在中央k=0处, 各色光仍然重叠在一起,形成中央明条纹。在中央明条纹两侧对称分布着k= ±1,±2,…级光谱.每级光谱中 紫色谱线靠近中央明条纹,红色谱线远离中央明条纹。实验中如用汞灯照射分光计的狭缝,经平行光管后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到放在载物台上的光栅上,衍射光用望远镜观察,在可见光范围内比较明亮的光谱线如图26―2所示.这些光谱线的波长都是已知的,(1―1)式可转变为: λ=dsi nα用分光计判断不同颜色光的谱线并测出相应的衍射角k。在坐标轴上画出λ—sinα的函数图像,图像斜率为d,所以可得光栅常数d=sinα 五、实验内容 (一)调整分光计 调好的分光计应使望远镜调焦在无穷远,平行光管射出平行光,望远镜与平行光管共轴并与分光计转轴垂直.平行光管的狭缝宽度调至0.3mm左右,并使狭缝与望远镜里分划板

光的各个波长区域nm

光的各个波长区域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区间以几个nm(1nm=10-9m)到1mm左右。这些光并不是都能看得见的,人眼所能看见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便把这部分光称为可见光。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是紫光,稍长的是蓝光,以后的顺序是青光、绿光、黄光、橙光和红光,其中红光的波长最长,在不可见光中,波长比紫光短的光称为紫外线,比红光长的光叫做红外线。下表列出紫外可见光和红外区的大致的波长范

围。波长小于200nm的光之所以称为真空紫外,是因为这部分光在空气中很快被吸收,因此它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现在常用的光波波长单位是μm,nm和?(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μm=103nm=104?。光除具有波动性之外,还具有粒子性。量子论认为,光是由许多光量子组成的,这些光量子具有的能量为hυ,其中h=6.626×10-34J·S是普朗克常数,υ=c/λ是光的频率,c=3×10-8m/s是真空中的光速。量子论较好地反映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光辐射中的一部分是人眼能够看得见的。人眼怎么会感到这部分光的呢?原来在人眼的视网膜上面布满了大量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有两种: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前者灵敏度高,能感觉极微弱的光;后者灵敏度较低,但能很好的区别颜色。在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里都会有一种感光物质,当光线照到视网膜上时,感光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刺激神经细胞,最后由神经传到大脑,产生视觉。如同感光片对各种颜色光的灵敏度也不一样,它对绿光的灵敏度最高,可对红光的灵敏度低得多。也就是说,相同能量的绿光和红光,前者在人眼中引起的视觉强度要比后者大得多。实践表明,不同的观察者的眼睛对各种波长的光的灵敏度稍有不同,而且还随着时间、观察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变。因此,只能以许多人的大量观察结果中取平均。现在大家公认的视觉函数曲线是国际照明委员会(简称CIE)根据平均人眼对各种波长的光的相对灵敏度值画成的曲线。

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用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学习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 2.加深对光的衍射理论及光栅分光原理的理解 3 掌握用透射关光栅测定光波波长、光栅常数及角色散率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分光计、钠灯、光栅等 三、实验原理 光栅是根据多缝衍射原理制成的一种分光元件。它 不仅适用于可见光,还能用于红外和紫外光波。由于制造方法或用途不同,光栅的种类很多,有刻痕光栅和全 息光栅之分;有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之分等等。本实验 选用透射式平面刻痕光栅,它在光栅上每毫米刻有n 条 刻痕,其光栅常数d = 1/n 。现代光栅技术可使n 多达一千条以上。 1.光栅衍射及光波波长的测定 由夫琅和费衍射理论,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至光栅上,满足光栅方程 λθk d =sin ( ,3,2,1,0=k ) (1) 时,θ方向的光加强,其余方向的光几乎完全抵消。式中d 为光栅常数,θ为衍射角。若已知λ,则可求d ;若已知d ,则可求λ。 2. 光栅的角色散率 光栅在θ方向的角色散率为 θ λθcos d k d d D == (2) 测出d 及θ,可求出该方向的角色散率D 。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调节分光计 分光计的调节要求是: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准直管发出平行光;准直管与望远镜同轴并与分光计转轴正交.调节时,首先用目视法进行粗调。使望远镜、准直管和载物台面大致垂直于分光计转轴,然后按下述步骤和方法进行细调. (1)用自准法调节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 (2)调节望远镜主轴垂直于仪器转轴. 1 75——图b d θP θ2L 1L S G

图33-5-------图33-6 (3)调节分划板上十字叉丝水平与垂直.转动载物平台,从目镜中观察绿十字像是否沿叉丝水平线平行移动,若不平行,则可转动分划板套筒使其平行(注意不要破坏望远镜的调焦), 到此,望远镜已调好,可作为基准进行其它调节. (4)调节准直管发出平行光且准直管主轴与转轴垂直 2、光栅位置的调节 将光栅按照上面平面镜的位置放置,并与准直管尽量垂直。一般情况下,因为光栅片与载物小平台并不垂直,因此,光栅放在已经调好的分光计上后,还要对分光计进行调节,但此时不能调节分光计的望远镜系统,只能调节载物小平台。其要求是:亮十字反射回来的像(绿十字)及狭缝像与调整叉丝的竖直线重合,亮十字反射回的像的水平线同时与调整叉丝的水平线重合。因为光栅的两面并不严格平行,因此,此时调节光栅时不必将光栅转动1800 。 用钠灯照亮狭缝,转动望远镜观察光谱,如果左右两侧的光谱线相对于目镜中的叉丝的水平线高低不等,说明光栅的衍射面和观察面不一致,这时可调节平台上的螺钉c ,使他们一致(调整a,b 可否?为什么?)。 3、测定光栅常数d 根据(1)式,只要测出第k 级光谱中波长为λ的已知谱线的衍射角θ,就可以求出d 值。测量钠光谱中双黄线中的nm D 995.5882=λ的第1级或第2级的衍射角。 方法:转动望远镜使叉丝对准谱线的中心,记录两游标的读数21,v v ;将望远镜转到另一侧,使叉丝对准谱线的中心,记录两游标的读数' '21,v v ,衍射角 )]()[(2 12211v v v v -'+-'=θ 重复测量三次,计算光栅常数d 及其标准不确定度。 4、测量光谱中绿光的波长 用以测出的光栅常数,在测量此谱线的衍射角就可以用衍射公式求出谱线的波长。衍射角的测量同上,测量三次。 5、测量光栅的角色散 对钠光灯,光谱中的双黄线nm D 592.5891=λ,nm D 995.5882=λ,两黄线的波长差为nm 597.0=?λ,测出其第1级、第2级光谱中的两黄线的衍射角21,θθ,衍射角的测量同上,测量三次。根据公式(2)计算角色散率。 思考题 1.本实验对分光仪的调整有何特殊要求?如何调节才能满足测量要求? 2.分析光栅和棱镜分光的主要区别。 3.如果光波波长都是未知的,能否用光栅测其波长?

光栅光谱和光栅常数的测定===

光栅光谱和光栅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的波长及光栅的参数 光在传播过程中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物理现象都与角度有关,一些光学量如折射率、波长、衍射条纹的极大和极小位置等都可以通过测量有关的角度去确定.在光学技术中,精确测量光线偏折的角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利用分光计通过对不同色光衍射角的测定,来实现光栅常数、光栅角色散及光源波长等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掌握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2.观察光线通过光栅后的衍射现象; 3.学习应用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光栅常数及角色散率的方法. ·实验仪器 分光计、双面反射镜、平面透射光栅、汞灯. 分光计的结构及调节见实验三. 汞灯可分为高压汞灯和低压汞灯,为复色光源.实验室通常选用GP20Hg型低压汞灯作为光源,其光谱如表1所示.实验室通常选择强度比较大的蓝紫色、绿色、双黄线作为测量用.汞灯在使用前要预热5-10min,断电后需冷却5-10min,因此汞灯在使用过程中,不要随意开关. 表1 GP20Hg型低压汞灯可可见光区域谱线及相对强度颜色紫紫紫蓝紫蓝紫蓝紫蓝绿/λnm404.66 407.78 410.81 433.92 434.75 435.84 491.60 相对强度1800 150 40 250 400 4000 80 颜色绿黄绿黄黄橙红深红/λnm546.07 567.59 576.96 579.07 607.26 623.44 690.72 相对强度1100 160 240 280 20 30 250

衍射光栅是利用多缝衍射原理使入射光发生色散的光学元件,它由大量相互平行、等宽、等间距的狭缝或刻痕所组成.在结构上有平面光栅和凹面光栅之分,同时光栅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两大类.本实验所用光栅是透射式光栅,其原理如图10-1所示. 图10-1 光栅结构示意图 ·实验原理 ?? 若以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面上,则光束经光栅各缝衍射后将在透镜的焦平 面上叠加,形成一系列间距不同的明条纹(称光谱线).根据夫琅禾费衍射理论,可得光栅方程: (10-1) 式中d=a+b 称为光栅常数(a 为狭缝宽度,b 为刻痕宽度,如图10-1),k 为光谱线的级数,为k 级明条纹的衍射角,是入射光波长. 如果入射光为复色光,则由(10-1)式可以看出,光的波长不同,其衍射 角 也各不相同,于是复色光被分解,在中央k =0,=0处,各色光仍重叠在一起,组成中央明条纹,称为零级谱线.在零级谱线的两侧对称分布着级谱线,且同一级谱线按不同波长,依次从短波向长波散开,即衍射角逐渐增大,形成光栅光谱,如图10-2. ) 3,2,1,0(sin =±=k k d k λ?k ?λλk ?k ? 3,2,1=k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光波波长和波长差

评分: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光波波长和波长差 班级:自动化(1)班 姓名:陈杰学号:20100151 指导教师:魏同利 实验日期:2011 年12月23日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光波波长和波长差 实验提要 实验课题及任务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光波波长和波长差》实验课题任务是:给定的仪器是迈克尔逊干涉仪、钠光钉,运用所学的光的干涉理论,结合所给的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案,测量出钠黄光的波长差λ?。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光波波长和波长差》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法,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按书写科学论文的要求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 ⑴ 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波长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 选择实验的测量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 在分光计上观察反射光的偏振现象,测定起偏角。 ⑷ 应该用什么方法处理数据,说明原因。 ⑸ 实验结果用标准形式表达,即用不确定度来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白炽灯与毛玻璃屏。 问题提示 钠光灯发出的光,其中两条主谱线的波长和强度都很接近,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将独立地发生干涉条纹,两组条纹叠加的结果使干涉条纹的视见度的发生周期性变化,实验时只要测出邻两个视见度最差(也可以是间隔n 个视见度最差)的鼓轮读数d ?,重复五取平均值,利用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得到的相干公式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导出波长差的计算公式d ?= ?22 λλ,即可求出波长差。 钠黄光较强的两条主谱线的波长分别为nm 5891=λnm 6.5892=λ, nm 3.589=λ。 必答问题 ⑴ 定域干涉与非定域干涉的区别? ⑵ 提出减少误差的方法。

用光栅测量光波波长

用光栅测量光波波长实验报告 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实验目的】 (1)学习调节和使用分光仪观察光栅衍射现象。 (2)学习利用光栅衍射测量光波波长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角色散与分辨本领的意义及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 JJY分光仪(1’)、光栅、平行平面反射镜、汞灯等。 实验原理(限400字以内) 1、光栅方程 dsin?=kλ (k=0,±1,±2,…) 主极大的级数限制:k≤d λ 2、光栅色散本领与分辨本领 光栅的分光原理:波长越长,衍射角越大。 色散现象:入射光是复合光,不同的波长被分开,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成为一组彩色条纹,就是光谱。 K级次的角色散率:D?=d? dλ=k dcos? 光栅的分辨本领定义为刚好能分辨开的两条单色谱线的波长差δλ与这两种波长的平均值之比:R=λ δλ 实验步骤 光栅方程是在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光栅平面的条件下得出的,因此要按此要求调节仪器:1)按实验【实验装置】部分的“1.分光仪的构造”和“2.分光仪的调节”内容调节好分光仪。 2)调节光栅平面使之与平行光管光轴垂直:调B2或B3十字水平线。 3)调节光栅使其透光狭条与仪器主轴平行:调B1使谱线高度一致。 4)用汞灯照亮平行光管的狭缝,设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上,转动望远镜定性观察谱线的分布规律与特征;然后改变平行光在光栅上的入射角度,转动望远镜定性观察谱线的分布的变化。 5)测量肉眼可以很清楚看到的汞灯蓝色、绿色、黄色I、黄色II四条谱线。使望远镜对准中央亮线,向左转动,对观察到的每一条汞光谱线,使谱线中央与分划板的垂直 线重合,将望远镜此时的角位置(P 左,P 左 ′) 记录到表到中。同样的,向右转动,将望 远镜此时的角位置(P 右,P 右 ′) 记录到表到中。 读数: 【分析讨论】 讨论光栅的作用、汞光谱线的分布规律与特征、平行光入射角度对谱线分布的影

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用平面透射光栅得到日光灯白光的夫朗和费衍射条纹,其中可以清晰的得到汞光谱中的绿线(546.07nm λ=),钠光谱中的二黄线(1589.592D nm λ=,2588.995D nm λ=)。若d 为光栅常数,θ为衍射角,λ为光波波长,k 为光谱级数(0,1,2k =±± ),则产生衍射亮条纹的条件为: sin d k θλ= (光栅方程) (1)测量光栅常数 用汞灯光谱中的绿线(546.07nm λ=)作为已知波长测量光栅常数d 。 测量公式: sin k d λθ = (2)测量未知波长 已知光栅常数d ,测量钠灯光谱中的二黄线波长1D λ和2D λ。 测量公式: sin d k θλ= (3)测量透射光栅的角色散 已知钠光谱中的二黄线的波长差λ?,测出钠光谱中的二黄线的衍射角,求光栅的角色散D 。 测量公式: D θ λ?=? 分光计测量光波波长 当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光栅上,产生一组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原理如图 9— 1所时,其夫朗和费衍射主极大由下式决

定: λm d =Φsin 式中:d :光栅常数 d = a + b Φ:衍射角 m :主极大级次 m = 0 ,±1, ±2 此式称光栅方程 由(9 — 1)式得 : m d Φ= sin λ 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测出任意级次的某一条光谱线的衍射角,即可计算出该光波长。 牛顿环测量钠光灯谱线的波长 根据理论计算可知,在反射光中暗环半径rk 与入射光的波长λ和透镜球面的曲

率半径R 之间的关系是 () 21λkR r k = 式中,k 为正整数0,1,…,k ,称为环的级数。 由上式可知,如果用已知波长的单色产生牛顿环,当已知暗环的半径rk ,就可算出透镜球面的曲率半径R;若已知R ,测出rk ,就可算出产生牛顿环的光波波长λ。 钠光灯谱线的波长为: () ()R n m D D n m --= 422λ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激光波长 1、光程:折射率与路程的乘积,nr =? 2、分振幅干涉:波面的个不同部分作为发射次波的光源,次波本身分成两部分,做不同的光程,重新叠加并发生干涉。 3、等倾干涉公式推导:(如图所示) 次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直接反射从A 点经过透镜到达S ,另一部分透射到B 点,再反射到 C

分光计调整及光栅常数测量实验报告Word版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分光计调整及光栅常数测量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座位号: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掌握调节分光计的方法; 2.加深对光栅分光原理的理解; 3.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栅常数。

二、实验原理 分光计,是一种测量角度的精密仪器。其基本原理是,让光线通过狭缝和聚焦透镜形成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光学元件的反射或折射后进入望远镜物镜并成像在望远镜的焦平面上,通过目镜进行观察和测量各种光线的偏转角度,从而得到光学参量例如折射率、波长、色散率、衍射角等。 光栅和棱镜一样,是重要的分光元件,已广泛应用在单色仪、摄谱仪等光学仪器 中。光栅是一组数目极多的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如下图中的G ,用刻线机在透明玻璃片上刻出痕宽为b(不透光部分)、缝宽为a (透光部分)的N 条平行狭缝,就构成了一个笼透射光栅,d=a+b 即为光栅常数。本实验所用的全息光栅,则是用当全息技术使一列极密、等距的干涉条纹涂有乳胶的玻璃片上感光,经处理里后,感光的部分成为不透明的条纹;而未感光的部分成透光的狭缝。 1图 如图2所示,狭缝光源S 位于透镜1L 的物方焦平面上,G 为光栅,自1L 射出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G 上。透镜2L 将与光栅法线成θ角的衍射光会聚于其像方焦面上的θP 点,产生衍射亮条纹的条件为: λθK d ±=sin ( ??±±=,2,1K ) (1)

式(1)称为光栅方程,式中缝距d称为光栅常数,λ为入射光波波长,θ为衍射角,K 为衍射光谱级数。当K=0时,在θ=0的方向上,各种波长的亮线重叠在一起,形成明亮的零级像。对于K的其他数值,不同波长的亮线出现在不同的方向上形成光谱,对称地分布在零级条纹的两侧。因此,若光栅常数d已知,测出某谱线的θ和光谱级K,则可由式(1)求出该谱线的波长λ。反之如果波长λ是已知的,则可求出光栅常数d。 图2

光栅常数的实验报告

得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 1.1、了解光栅的分光特性; 1.2、掌握什么是光栅常数以及求光栅常数的基本原理与公式; 1.3、掌握一种测量光栅常数的方法。 2、实验原理 2.1、测量光栅常数 光栅是由许多等宽度a(透光部分)、等间距b(不透光部分)的平行缝组成 的一种分光元件。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光栅面上时,则透过各狭缝的 光线因衍射将向各方向传播,经透镜会聚后相互干涉,并在透镜焦平面上形成一 系列间距不同的明条纹。根据夫琅和费衍射理论,衍射光谱中明条纹的位置由下 式决定: (a+b)sinφk=kλ(k=0,±1,±2,…)(2.1.1) 式中a+b=d称为光栅常数,k为光谱级数,φk为第k级谱线的衍射角。见图2.1.2, k=0对应于φ=0,称为中央明条纹,其它级数的谱线对称分布在零级谱线的两侧。 如果入射光不是单色光,则由式(2.1.1)可知,λ不同,φk也各不相同, 于是将复色光分解。而在中央k=0,φk=0处,各色光仍然重叠在一起,组成中 央明条纹。在中央明条纹两侧对称地分布k=1,2,…级光谱线,各级谱线都按波 长由小到大,依次排列成一组彩色谱线,如图2.1.2所示。 根据式(2.1.1),如能测出各种波长谱线的衍射角φk,则从已知波长λ的大 小,可以算出光栅常数d; 反之,已知光栅常数d, 则可以算出波长λ。本试 验则是已知波长λ求光 栅常数。 2.2、注意事项 2.2.1、光源必须垂直 入射光栅,否则会引起较 大的误差。 2.2.2、所有装置尽量 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 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 图2.1.2 光栅衍射谱

用光栅测光波波长

实验6 用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 光的衍射现象是光波动性质的一个重要表征。在近代光学技术中,如光谱分析、晶体分析、光信息处理等领域,光的衍射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衍射光栅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制成的一种重要的分光元件。光栅相当于一组数目众多的等宽、等距和平行排列的狭缝。光栅分应用透射光工作的透射光栅和应用反射光工作的反射光栅两种,本实验用的是透射光栅。 利用光栅分光制成的单色仪和光谱仪已被广泛应用,它不仅用于光谱学,还广泛用于计量、光通信、信息处 理、光应变传感器等方面。所以,研究衍射现象及其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预习要点 1、什么是光栅?它的作用是什么? 2、光栅光谱有什么特点? 3、分光计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调节?什么是渐近法? 4、分光计的读数原理。设两个游标的原因。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加深对光的衍射和光栅分光作用基本原理的理解。 3.学会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的波长及光栅常数。 实验仪器 分光计,平面光栅,汞灯。 实验原理 光栅相当于一组数目众多的等宽、等距和平行排列的狭缝,被广泛用在单色仪、摄谱仪等光学仪器中。光栅分应 用透射光工作的透射光栅和 应用反射光工作的反射光栅 两种,本实验用的是透射光 栅。 如图1所示,自透镜L 1 射出的平行光垂直地照射在 光栅G上。透镜L 2将与光栅 法线成θ角的衍射光会聚于 其第二焦平面上的P θ点。由 光栅方程得知,产生衍射亮条纹的条件为 λθk d =sin (k =±1,±2,…,±n ) (1) 式中θ角是衍射角,λ是光波波长,k 是光谱级数,d 是光栅常数,因为衍射亮条纹实际上是光源狭缝的衍射象,是一条锐细的亮线,所以又称为光谱线。 当k =0时,任何波长的光均满足(1)式,亦即在0=θ的方向上,各种波长的光谱线重叠在一起,形成明亮的零级光谱,对于k 的其它数值,不同波长的光谱线出现在不同的方向上(θ的值不同),而与k 的正负两组相对应的两组光谱,则对称地分布在零级光谱的两侧。若光栅常数d 已知,在实验中测定了某谱线的衍射角θ和对应的光谱级k ,则可由(1)式求出该谱线的波长λ;反之,如果波长λ是已知的,则可求出光栅常数d 。 θ

分光计和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实验报告【最新版】

分光计和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观察光栅的衍射光谱,掌握用分光计和透射光栅测光波波长的方法。 【实验仪器】 分光计,透射光栅,钠光灯,白炽灯。 【实验原理】 光栅是一种非常好的分光元件,它可以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并形成明亮细窄的谱线。 光栅分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两类,本实验采用透射光栅,它是在一块透明的屏板上刻上大量相互平行等宽而又等间距刻痕的元件,刻痕处不透光,未刻处透光,于是在屏板上就形成了大量等宽而又等间距的狭缝。刻痕和狭缝的宽度之和称为光栅常数,用d表示。 由光栅衍射的理论可知,当一束平行光垂直地投射到光栅平面上时,透过每一狭缝的光都会发生单缝衍射,同时透过所有狭缝的光又会彼此产生干涉,光栅衍射光谱的强度由单缝衍射和缝间干涉两因素共同决定。用会聚透镜可将光栅的衍射光谱会聚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凡衍射角满足以下条件 k=0,±1,±2, (10) 的衍射光在该衍射角方向上将会得到加强而产生明条纹,其它方向的光将全部或部分抵消。式(10)称为光栅方程。式中d为光栅的光栅常数,θ为衍射角,λ为光波波长。当k=0时,θ=0得到零级明

纹。当k=±1,±2…时,将得到对称分立在零级条纹两侧的一级,二级…明纹。 实验中若测出第k级明纹的衍射角θ,光栅常数d已知,就可用光栅方程计算出待测光波波长λ。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分光计的调整 分光计的调整方法见实验1。 2.用光栅衍射测光的波长 (1)要利用光栅方程(10)测光波波长,就必须调节光栅平面使其与平行光管和望远镜的光轴垂直。先用钠光灯照亮平行光管的狭缝,使望远镜目镜中的分划板上的中心垂线对准狭缝的像,然后固定望远镜。将装有光栅的光栅支架置于载物台上,使其一端对准调平螺丝a,一端置于另两个调平螺丝b、c的中点,如图12所示,旋转游标盘并调节调平螺丝b或c,当从光栅平面反射回来的“十”字像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线重合时,如图13所示,固定游标盘。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图12光栅支架的位置图13分划板 (2)调节光栅刻痕与转轴平行。用钠光灯照亮狭缝,松开望远镜紧固螺丝,转动望远镜可观察到0级光谱两侧的±1、±2级衍射光谱,调节调平螺丝a(不得动b、c)使两侧的光谱线的中点与分划板中央十字线的中心重合,即使两侧的光谱线等高。重复(1)、(2)的调节,直到两个条件均满足为止。 (3)测钠黄光的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