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段模块监测(期末)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8月份)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8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2.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B.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C.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D.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3.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与铝是同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以下对铊的性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①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②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③Tl3+的氧化能力比Al3+强④单质能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A.①④B.②③C.①D.④4.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与18O互为同素异形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N A个氧原子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Cl>S>O B.还原性:Na>Mg>Al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6.镁、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镁和铝的单质都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并放出耀眼的光芒B.铝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强碱反应C.镁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跟二氧化碳反应,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D.铝热反应是镁条、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发生的反应7.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均不同D.金属元素所有单质在常温下均为固体8.下列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该离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等的是()A.Al3+B.Mg2+ C.Be2+D.H+9.在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耐高温的合金材料 B.制农药的元素C.做催化剂的元素D.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一定不等C.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D.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一定相同11.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且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K+、NO3﹣、OH﹣、Cl﹣ B.Cu2+、SO42﹣、H+、Na+C.H+、Ba2+、Mg2+、NO3﹣D.NH4+、MnO4﹣、H+、K+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①第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减弱②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在的族序数③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难失去电子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⑤还原性:S2﹣>Cl﹣>Br﹣⑥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A.①③B.②④C.③⑥D.⑤⑥A.在化学反应中,M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B.等物质的量的X、Y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C.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14.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3mol•L﹣1 HCl B.4mol•L﹣1 HNO3C.8mol•L﹣1 NaOH D.18mol•L﹣1 H2SO415.下列实验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钠和镁金属性强弱B.在MgCl2与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C.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判断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强弱D.Br2与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16.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W>Z B.原子序数:Y>X>Z>W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D.金属性:X>Y,还原性:W2﹣>Z﹣17.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制得一种新原子X,它属于一种新元素,116号元素(元素符号暂用X代替),关于它的推测正确的是()A.这种原子的中子数为167B.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C.这种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D.这种元素的原子易与氢化合18.用铝箔包装0.1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A.O2和H2的混合气体B.1.12L H2C.大于1.12L H2D.小于1.12L气体1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关于推断Y、Z、M的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Y>Z>MB.离子半径:M﹣>Z2﹣>Y﹣C.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和不挥发性D.三种元素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20.已知R2+核内共有N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A,则m克R2+中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mol B.mol C.mol D.mol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21.(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2)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族是.22.有:①168O、178O、188O ②H2O、D2O ③石墨、金刚石④H、D、T 四组微粒或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互为同位素的是;(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23.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E>D>A>B>C,且A、B、D、E同周期,A、C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多1,D元素的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E的单质是黄绿色气体;据此填空:(1)指出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D和E两种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填元素符号),可以验证该结论的是(填写字母序号);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常见单质的熔沸点B.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熔沸点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比较这两种元素置换能力的强弱(3)C、D、E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填写化学式)24.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1)在元素a﹣h中,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的元素是;(2)在元素a﹣h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根据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测其单质应与其中d元素的单质性质相似.为证明这一预测,可以取绿豆粒大小的该元素的单质,加入盛有水的培养皿中,并迅速用玻璃片盖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中,可以说明该元素比d元素性质更加活泼的现象是(3)在c、g两元素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出可以支持该结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4)元素f的单质与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的还原剂是,该反应最常用于.25.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元素的一种原子中没有中子,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C与A同主族,D的族序数与电子层数相同,E的单质为黄色晶体,易溶于二硫化碳.(1)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F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2)A、B元素构成的全部化合物的化学式为、;(3)试完成以下比较:①E、F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用化学式表示);②B、C、D、E、F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4)写出常见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利用上述六种元素中的某种金属元素的单质X,与由其中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Y 反应生成氢气;②两个方程式中,金属单质X和化合物Y均不能重复使用.、;(5)将24g单质E在足量B单质中燃烧,所得气体通入1L 1mol•L﹣1的NaOH溶液中,完全吸收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26.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SiO2、Fe2O3)是工业上制备氧化铝的主要原料.工业上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1)沉淀A、B的成分分别是、;步骤①中的试剂a是;(2)步骤①②中加入试剂后进行的操作Ⅰ、Ⅱ的名称是;(3)步骤②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步骤③中通入过量CO2气体而不加入过量盐酸的理由是;(5)准确称取8g铝土矿样品,加入一定量试剂a的溶液,使其中的Al2O3、Fe2O3恰好溶解;然后,向滤液中加入10mol•L﹣1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样品中Al2O3的百分含量为.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考点】原子构成.【分析】Z A R x+中的A代表质量数,Z代表质子数,x代表电荷数,据此分析.【解答】解:12H中的2代表质量数,2He中的2代表质子数,2Cl中的2代表原子的个数,Ca2+中的2代表电荷数.故选B.2.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B.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C.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D.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考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分析】根据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结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来解答.【解答】解:A.因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元素发生变化,但不能说明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B.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B正确;C.原子半径是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C错误;D.元素的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D错误;故选:B.3.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与铝是同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以下对铊的性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①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②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③Tl3+的氧化能力比Al3+强④单质能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A.①④B.②③C.①D.④【考点】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铊与铝是同族元素,则具有金属的共性,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且金属性Tl>Al,以此来解答.【解答】解:①铊与铝是同族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则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故①正确;②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在增强,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但Tl(OH)3是碱性氢氧化物,故②错误;③金属性Tl>Al,则Tl3+的氧化能力比Al3+弱,故③错误;④Tl较活泼,则该金属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故④正确;故选B.4.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与18O互为同素异形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N A个氧原子【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阿伏加德罗常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A、16O与18O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B、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也相同;C、16O与18O之间的转化,属于原子核的变化;D、1.12 L标准状况下16O2和11.2L18O2的物质的量均为=0.5 mol.【解答】解:A、16O与18O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故A错误;B、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也相同,故B错误;C、16O与18O之间的转化,属于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1.12 L标准状况下16O2和11.2L18O2的物质的量均为0.5 mol,含有氧原子数为1N A,故D 正确,故选:D.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Cl>S>O B.还原性:Na>Mg>Al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分析】A.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判断;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C.元素的非金属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解答】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S>Cl>O,故A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还原性:Na>Mg>Al,故B正确;C.非金属性F>Cl>Br,元素的非金属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C正确;D.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D正确.故选A.6.镁、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镁和铝的单质都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并放出耀眼的光芒B.铝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强碱反应C.镁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跟二氧化碳反应,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D.铝热反应是镁条、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发生的反应【考点】铝的化学性质;镁的化学性质.【分析】A、金属单质能与氧气点燃时反应;B、金属铝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C、镁与二氧化碳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铝与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氧化铝;D、铝热反应为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解答】解:A、金属镁和铝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能与氧气在点燃时发生剧烈的燃烧反应,并放出耀眼的光芒,故A正确;B、铝既能与酸(非强氧化性酸)又能与强碱反应氢气,则铝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强碱反应,故B正确;C、镁与二氧化碳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则铝与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氧化铝为置换反应,故C正确;D、因铝热反应为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镁条是用来引发铝热反应的物质,故D错误;故选D.7.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均不同D.金属元素所有单质在常温下均为固体【考点】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分析】A、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亚铁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因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则化合价一定升高;C、绝大数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相同;D、金属单质Hg在常温下为液体.【解答】解:A、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但处于中间价态的金属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亚铁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A错误;B、因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则化合价一定升高,所以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故B正确;C、因绝大数金属元素只有一种正价,则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相同,故C错误;D、因金属单质Hg在常温下为液体,故D错误;故选B.8.下列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该离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等的是()A.Al3+B.Mg2+ C.Be2+D.H+【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分析】阳离子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判断各离子具有的电子层数.【解答】解:A、Al3+核外电子数为10,有2个电子层,离子所带电荷数与电子层不相等,故A不符合;B、Mg2+核外电子数为10,有2个电子层,离子所带电荷数与电子层相等,故B符合;C、Be2+核外电子数为2,有1个电子层,离子所带电荷数与电子层不相等,故C不符合;D、H+核外电子数为0,离子没有电子层,离子所带电荷数与电子层不相等,故D不符合.故选B.9.在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耐高温的合金材料 B.制农药的元素C.做催化剂的元素D.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性质决定用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耐高温的合金材料在过渡元素区寻找,故A不选;B.制农药的元素在周期表右上方的非金属元素区寻找,故B不选;C.做催化剂的元素从过渡元素区寻找,故C不选;D.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寻找,故D选;故选D.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一定不等C.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D.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一定相同【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A.氢原子中没有中子;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可能相同;C.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中子数共同决定;元素的种类,仅由质子数决定;D.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解答】解:A.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A错误;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可能相同,如13H和23He,故B错误;C.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故C正确;D.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钠离子和氖原子,故D错误,故选C.11.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且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K+、NO3﹣、OH﹣、Cl﹣ B.Cu2+、SO42﹣、H+、Na+C.H+、Ba2+、Mg2+、NO3﹣D.NH4+、MnO4﹣、H+、K+【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与铝作用能够生成氢气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A.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都是无色离子;B.铜离子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C.氢离子、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铝反应不会生成氢气;D.高锰酸根离子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解答】解:与Al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无色溶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A.K+、NO3﹣、OH﹣、Cl﹣之间不反应,都是无色离子,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B.Cu2+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H+、Mg2+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铝反应不会生成氢气,在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MnO4﹣为有色离子,在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A.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①第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减弱②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在的族序数③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难失去电子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⑤还原性:S2﹣>Cl﹣>Br﹣⑥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A.①③B.②④C.③⑥D.⑤⑥【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①第二主族元素的单质都是金属,其失电子能力与金属性成正比;②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在的族序数,但O、F元素和副族除外;③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失电子能力越强,且同一周期元素,元素金属性、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弱;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解答】解:①第二主族元素的单质都是金属,其失电子能力与金属性成正比,同一主族元素其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所以第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增强,故错误;②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在的族序数,但O、F元素和副族除外,主族元素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故错误;③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失电子能力越强,且同一周期元素,元素金属性、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难失去电子,故正确;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而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没有此递变规律,若是同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故错误;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Cl>Br>S,所以简单阴离子还原性:S2﹣>Br﹣>Cl﹣,故错误;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P>Si,所以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故正确;故选C.A.在化学反应中,M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B.等物质的量的X、Y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C.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短周期元素,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Q只有﹣2价,Z有+6、﹣2价,则Q为O元素、Z为S元素;L有+7、﹣1价,则L为氯元素;M有+4、﹣4价,处于IV A族,原子半径小于氯的,则M为碳元素;Y为+3价,处于ⅢA族,原子半径大于硫,所以Y为Al元素;X有+2价,处于ⅡA族,原子半径X>Al,则X为Mg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解答.【解答】解:短周期元素,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Q只有﹣2价,Z有+6、﹣2价,则Q为O 元素、Z为S元素;L有+7、﹣1价,则L为氯元素;M有+4、﹣4价,处于IV A族,原子半径小于氯的,则M为碳元素;Y为+3价,处于ⅢA族,原子半径大于硫,所以Y为Al元素;X有+2价,处于ⅡA族,原子半径X>Al,则X为Mg元素.A.M为碳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4,在化学反应中,M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故A正确;B.X为Mg元素,Y为Al元素,等物质的量的X、Y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二者生成H2为2:3,故B错误;C.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C错误;D.非金属性Cl>S,所以稳定性HCl>H2S,即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故D错误;故选A.14.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3mol•L﹣1 HCl B.4mol•L﹣1 HNO3C.8mol•L﹣1 NaOH D.18mol•L﹣1 H2SO4【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硝酸、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镁铝反应不会产生氢气,镁铝都能与盐酸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镁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依据得失电子守恒解答.【解答】解:硝酸、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镁铝反应不会产生氢气,镁铝都能与盐酸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镁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相同质量的铝无论与酸还是碱反应失去的电子数相同,生成的氢气相同,而镁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量大于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的氢气的量,故选:A.15.下列实验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钠和镁金属性强弱B.在MgCl2与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C.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判断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强弱D.Br2与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考点】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分析】A、金属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能判断金属性的强弱;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C、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D、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解答】解:A、钠与冷水比镁与冷水反应剧烈,因此钠的金属性强于镁,故A正确;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氨气和氯化镁、氯化铝溶液都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沉淀,不能确定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碱性强弱,则不能确定两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C、CO2通入硅酸钠溶液,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可知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则非金属性C大于Si,故C正确;D、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所以能根据Br2与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故D正确.故选B.16.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W>Z B.原子序数:Y>X>Z>W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D.金属性:X>Y,还原性:W2﹣>Z﹣【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Y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Y>X;Z、W处于同一周期,且处于X、Y所在周期上一周期,原子序数Z>W,所以原子序数Y>X>Z>W.再根据元素周期律递变规律判断.【解答】解: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Y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Y>X;Z、W处于同一周期,且处于X、Y所在周期上一周期,原子序数Z>W,所以原子序数Y>X>Z>W;A、Z、W处于同一周期,且处于X、Y所在周期上一周期,原子序数Y>X>Z>W,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X>Y,W>Z,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所以X>Y>W>Z,故A正确;B、X、Y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Y>X,Z、W处于同一周期,且处于X、Y所在周期上一周期,原子序数Z>W,所以原子序数Y>X>Z>W,故B正确;C、X、Y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Y>X,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处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Z>W,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W,X、Y形成阳离子,Z、W形成阴离子,所以最外层电子数Z>W>Y>X,故C错误;。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一4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一4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寿光现代中学高一4月月考化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1.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

关于的叙述错误的是A. 原子序数116B. 中子数177C. 核外电子数116D. 相对原子质量2932.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A. 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B. 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 酸性H2CO3<H2SO4,判断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D. F2与Cl2分别与H2反应,判断氟与氯的非金属性强弱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共有7个周期、16个族B.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在第2周期C. ⅡA族的右边是ⅢB族,ⅢA族的左边是ⅡB族D. 某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RO m,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一定为H2m -nR或RH2m-n4.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强B.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C. 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D. 3517Cl与3717Cl得电子能力相同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C.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6.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IA族元素都是碱金属元素B. 碱金属单质可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 金属钾具有强还原性,K+具有强氧化性D. Cs常温下与水反应会发生爆炸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VII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 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B. 易形成-1价离子C. 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D. 从上到下氢化物的还原性依次增强8.下列有关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 Na、Mg、Al的还原性逐渐减弱B. HCl、PH3、H2S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C. NaOH、KOH的碱性逐渐增强D. Na、K、Rb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9.下列有关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因酸性: HCl>H2S,故非金属性: Cl>SB. I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II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C. 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D. 同周期IIA族与II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不一定为11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元素①位于第2周期第ⅣA族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④>②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⑤>④D.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③=⑤11.已知a A n+、b B(n+1)+、c C n-、d 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B. 原子序数:b>a>c>d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AD. 四种元素一定属于短周期元素1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B. 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相同C. W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高D. 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13.近年来,我国在超导研究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铊(Tl)是超导体的组成成分之一,铊位于第6周期ⅢA族,下列对铊的性质推导可能正确的是()①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②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③Tl3+的氧化能力比Al3+的强④单质能跟稀HNO3反应生成硝酸盐A. ①④B. ②③C. 只有①D. 只有④14.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T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B.R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强碱性C.X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XO3D.离子半径大小:r(M3+)> r(T2-)15.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20;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原子半径X<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A. 若X(OH)n为强碱,则Y(OH)m也一定为强碱B. 若H n XO 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C. 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D. 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16.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A. NaCl和K2SB. H2O和NH3C. CaF2和CsClD. CCl4和Na2O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 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D. 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18.下列数字代表各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各组中相应的元素能形成XY 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A. 3和8B. 1和16C. 12和17D. 6和1619.Y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是4;Y元素与M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并在水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该化合物是()A. KClB. Na2SC. Na2OD. K2S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②化学反应的发生一定会伴随能量变化③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④旧化学键的断裂说明- 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A. ③④B. ①②C. ②③D. ②③④21.已知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O2的能量一定高于2molSO2的能量。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30题1.5分,31-35每题2分,共55分)1、某个培养基用来培养大肠杆菌,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

下列各项中,与这个培养基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B.—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D.—片草原上的藏羚羊2、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m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H2O、蛋白质B.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性C.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0、C、HD.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0、N3、下列物质中,元素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A.糖原、胰岛素、性激素B.纤维素、性激素、生长激素C.淀粉、淀粉酶、糖原D.三磷酸腺苷、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4、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创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C.细胞学说其内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井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D.细施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瓜含有大量的糖,常被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通过对双缩脲试剂B液进行稀释可获得斐林试剂乙液C.在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D.鹿肪鉴定中使用50%的酒精目的是提取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6、如图表示有关金白廣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量蛋白质的B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B.A中可能含有SC.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D.C中含有C、H、0、N四种化学元素7、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8、如图是核酸的基本单位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②为脱氧核糖,则③有4种,分别是A、T、C、GB.若②为脱氧核糖,则其形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C.若③为尿嘧啶,则①共同组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D.N元素主要分布在结构②和③中9、已知Mn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能激活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就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A.对堆持细胞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B.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C.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D.对维持细胞内渗透压有重要作用10、如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③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B.细胞识别与①有关C.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11、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 一、选择题1、做曲线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B 、加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C 、速度方向一定改变 D 、加速度方向一定改变2、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 向N 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3、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能的大小是212m vB 、功是矢量,功的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同C 、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D 、合外力做功为零,那么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4、关于功率WP t=和P Fv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WP t=知,只要知道W 和t 就可以求出任意时刻的功率 B 、由只能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C 、从P Fv =知汽车的功率与它速度成正比D 、从P Fv =知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5、如图,在距离地面h 高处以初速度0v 沿水平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下落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c 点比a 点具有的机械能大B 、物体c 点比a 点具有的动能小C 、物体在a 、b 、c 三点具有的动能一样大D 、物体在a 、b 、c 三点具有的机械能相等6、某人向空中用力抛出一石块,若不计空气阻力,石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与下列哪些量有关( ) A 、石块的质量 B 、石块初速度的大小C 、石块初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D 、石块抛出时的高度7、如图所示所示a 、b 、c 是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 、b 质量相同,且大于c 的质量,则( )A 、a 所需向心力最大B 、b 、c 周期相等,且大于a 的周期C 、b 、c 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 的向心加速度D 、b 、c 的线速度相等,且大于a 的线速度8、如图所示,一小球质量为m ,用长为L 的细绳悬于O 点,在O 点的正下方2L处钉有一根长钉,把小球向右拉离最低位置,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一定的角度后无初速度释放,当悬线碰到钉子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的线速度突然增大B 、悬线的拉力突然增大C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D 、小球的角速度突然增大9、如图所示,一个球从高处自由下落到达A 点与一个轻质弹簧相撞,弹簧被压缩,取地面为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从球与弹簧接触,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关于求的动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球的动能一直在减小B、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始终逐渐减小D、球的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始终逐渐减小10、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下落的加速度为45g,在物体下落h的过程中,下落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动能增加了45 mgh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45 mghC、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15 mghD、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二、填空、实验题11、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A、B、C三点,取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了右图所示的坐标系,平抛轨迹上的这三点坐标值图中已标出,那么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小球的抛出点坐标为。

【月考试卷】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月考试卷】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①肺②胃黏膜③神经元④酵母菌⑤细胞内的蛋白质等化合物⑥HIV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⑧一片果园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⑩叶绿体A.⑤⑥③②①④⑦⑨⑧B.③②①④⑦⑨⑧C.⑤②①④⑦⑨⑧⑩D.⑤②①③④⑧2.由H5N1亚型病毒引起的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禽流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A类传染病。

那么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主要寄生在动物体内,但对人是没有危害的B.禽流感病毒虽然能引起禽类传染病,但是它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C.禽流感病毒虽然能引起传染病,但是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D.禽流感病毒在人工配制的不含活细胞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3.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核膜的一组是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青霉菌⑦葡萄球菌⑧链霉菌A.①⑦⑧B.①②⑥⑧C.①③④⑦D.①②⑥⑦⑧5.据2010年10月22日中新网报道,巴西官方己宣布发现一种新型“超级细菌”——抗药性细菌“KPC”,这与南亚发现的“超级细菌”不同,几乎能够抵抗所有抗生素,并有致人死亡的病例报道。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的DNA主要分布于拟核中的染色体上B.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上进行的C.该细菌与乳酸菌、酵母菌一样,同属于原核生物D.该细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核膜6.下列关于HIV、幽门螺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含有细胞膜B.都具有增殖能力C.都属于原核生物D.都含有核糖体7.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4分,1-6单项选择,7-10多项选择。

选对得4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均得0分。

)1. 在物理学史上,通过“理想实验”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A.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B. 伽利略、牛顿C. 牛顿、爱因斯坦D. 爱因斯坦、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并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伽利略和牛顿.故选B.考点:物理学史【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速度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B. 物体质量越大,其运动状态越易改变C. 牛顿第一定律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D【解析】AB、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力、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决定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AB错误;C、物体在速度极快(接近光速)或物体极小时,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立,故C错误;D、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故选D。

3. 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0.2千克的物体,初速度v0=30m/s。

已知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都为1N,g=10m/s2,则物体在t=3s时物体离抛出点的位移大小()A. 27.5mB. 45mC. 22.5mD. 25m【答案】A【解析】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加速度大小,运动到最高点的时间,运动的位移;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加速度大小,运动向下时间1s,运动的位移;物体在t=3s时物体离抛出点的位移大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段模块监测(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段模块监测(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段模块监测(期末)生物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30小题,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细胞到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从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分析,都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转变、输出等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的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就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B.植物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C.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一个病毒对应于个体层次D.水稻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对于下列各结构在生物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叶绿体②染色体③核膜④核糖体⑤细胞壁⑥拟核A.家兔和发菜体内都含有①③④⑤B.①~⑤在菠菜体内都存在C.除①②③外其他都在颤藻的体内存在D.大肠杆菌和蓝藻共有的是④⑤⑥3.磁共振技术可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

因为许多疾病会导致组织和器官内的水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象中反映出来。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是不一样的B.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是不会改变的C.组织发生病变,会影响组织内的化学变化D.发生病变的器官,细胞代谢速率往往会发生改变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玉米细胞中有线粒体,无氧呼吸产物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B.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经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都能够承担生命活动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消化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和病毒D.叶绿体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不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5.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与右图中③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高尔基体,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③①②⑥④6.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胸腺嘧啶“T”的是A.DNA聚合酶B.烟草花叶病毒C.ATPD.肝脏细胞中的线粒体7.历经一个半世纪,科学家们做过许多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

物理-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物理-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其中1-6题为单选题,7-10为多选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全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和不选的得0分)。

1. 真空中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电荷,若其中一个点电荷电量增加了,但仍然保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另一点电荷的电量一定减少了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库仑定律可得,解得,即减小了,故B正确.2. 关于电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以点电荷为圆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场强都相同B. 正电荷周围的电场一定比负电荷周围的电场强C. 在电场中某点放入试探电荷q,该点的场强为,取走q后,该点场强不变D. 电荷所受电场力大,该点电场强度一定很大【答案】C【解析】A、以点电荷Q为中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场强不同;故A错误;B、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与点电荷的电量有关,与电性无关;故B错误;C、电场强度是由产生电场的源电荷决定的,在电场中某点放一检验电荷后,不会影响该点的电场强度,故C正确;故选C。

【点睛】电场强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方向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试探电荷无关3. 如图所示,曲线是电场中的一组电场线,A、B是电场中的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势>,场强<B. 电势>,场强>C. 将-q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D. 将-q电荷分别放在A、B两点时具有的电势能>【答案】B【解析】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所以场强E A<E B,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所以电势,故A错误,B正确;将+q电荷从A 点移动到B点所受电场力和电场线方向相同,电场力做正功,但是将-q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所受电场力和电场线方向相反,电场力做负功,故C错误;将-q电荷从在A点移到B 两点,所受电场力和电场线方向相反,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所以E PA<E PB,故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其中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4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由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 1.在物理学史上,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2.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B.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物体做曲线运动,则物体一定是受变力的作用
D.物体的速率不变,则其所受合力必为零
3.如图所示,物体A 静止在一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使A 下滑的力和A 对斜面的压力
B.A 所受重力和斜面对A 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A 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A 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A 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物体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m 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滑行,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

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1μ,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2μ,则长
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 A. g m M )(+1μ B. mg 1μ C.
mg 2μ D. Mg mg 21μμ+
5.在水平地面A 点正上方不同高度处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 、b ,现将两球沿水平方向同时水平抛出,两球运动轨迹相交于B 点,空气阻力不计,则( )
A.两球可能相遇
B.两球初速度方向可能相同
C.经过B 点时两球速度方向可能相等
D.经过B 点时两球速度大小可能相等 6.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B.加速度大小等于g 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根据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
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完全由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
7.在一光滑水平面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物体从t=0时刻起,由坐标原点O(0,0)开始运动,其沿x轴和y轴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2s内物体沿x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后2s内物体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加速度沿y轴方向
C.4s末物体坐标为(4m,4m)
D.4s末物体坐标为(6m,2m)
8.如图所示,圆锥形筒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固定,内壁光滑,两完全相同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球的角速度等于B球的角速度
B.A球的线速度小于B球的线速度
C.A球的运动周期小于B球的运动周期
D.A球对筒壁的压力等于B球对筒壁的压力
9.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作用,前方固定一足够长的弹簧,则当木块接触弹簧后()
A.木块立即做减速运动
B.木块在一段时间内速度仍可增大
C.当F等于弹簧弹力时,木块速度最大
D.弹簧压缩量最大时,木块加速度为零
10.如图,水平转盘中心O 左侧放有质量均为m 的相同的小物块P 、Q(P 、Q 可视为质点),O 、P 、Q 在同一水平线直上,OP 间距离等于PQ 间距离,P 、Q 用水平轻绳相连,绳伸直且无拉力。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过圆盘中心O 的竖直轴缓慢地加速转动。

设P 、Q 与盘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P 、Q 所受摩擦力始终相等
B.Q 比P 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二、填空题:3小题,共16分。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横线上)
11.(4分)为了验证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某同学选择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小锤敲打击弹性金属片,A 球水平抛出,同时B 球被松开,自由下落,改变重锤的打击力度或A 、B 距地面的高度,重复实验。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两球的质量应相等
B.两球的高度必须相同
C.若两球同时落地,说明A 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等效于B 的运动
D.若两球同时落地,说明A 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12.(4分)如图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A 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长绳
13.(8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


中A 为小车,B 为砝码及砝码盘,C 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z 交流电。

小车A 的质量为1m ,砝码及砝码盘B 的质量为2m 。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2m 应远大于1m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
图(3)在平衡摩擦力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如图所示,该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间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4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14.(8分)如图,在水平粗糙横杆上,有一质量为2m 的圆环A ,用细线吊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现用一水平拉力缓慢地拉起球B ,使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0角,此时圆环A 仍保持静止,已知sin370
=0.6,cos370
=0.8。

求: (1)此时水平拉力F 的大小;
(2)横杆对圆环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15.(10分)如图所示,桥面为圆弧形的立交桥横跨在水平路面上,长为L=80m ,桥高
h=20m。

一辆质量m=800kg 的小汽车沿桥运动,g 取10m/s 2。

(1)汽车在桥顶时,为防止腾空失控,求汽车速度v 应满足的条件;
(2)若汽车到达桥顶时速度v=15m/s ,为防止腾空失控?若不腾空,求出汽车在桥顶时对桥面的压力。

16.(12分)如图所示,倾角为370
的斜面长l=1.9m ,在斜面底端正上方的O 点将一小球以速度m/s 30=v 的速度水平抛出,与此同时静止释放顶端的滑块,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恰好能够以垂直斜面的方向击中滑块。

(小球和滑块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sin370
=0.6,cos370
=0.8),求:
(1)抛出点O 离斜面底端的高度;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7.(14分)如图所示,质量M=1㎏的木块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块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的铁块B(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3.01=μ,木块长L=1m ,用F=5N 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g 取10m/s 2。

(1)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说明铁块与木块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

(2)若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02=μ,求铁块运动到木块右端的时间。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监测
物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其中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4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由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二、填空题:3小题,共16分。

11. BC 12. 大于、大于 13.(1)D (2)丙 (3)0.39 (4)0.38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4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14.解:(1)取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 、重力G 、细线拉力T F ,由平衡规律得:
F F T = 37sin mg F T 237cos =
联立计算得出: mg F 75.0=
(2)取AB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总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滑动摩擦力,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mg F N 3=
F F f =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横杆对环的支持力大小为3mg ,环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0.75mg 。

17.解:(1)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N mg >=μm f . 假设A 、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对AB 整体分析得:F=(M+m)a
对B ,ma =AB f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N f AB 5.2=
因为m f <AB f ,故A 、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

(2)对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B ma mg F =-1μ 对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Ma g m M mg =+-)(21μμ 根据题意有:L x x A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