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可编辑《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315879【学分】1【周数】1【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地基处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课群组的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包括理论课和课程设计,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为综合性设计型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了各种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并在其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完成地基处理设计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地基处理设计的步骤和相关的设计内容,并学会用施工图表达设计思想。

二、课程设计方式及基本要求地基处理课程设计采用实际工程项目做为题目,教师讲解整个设计过程、重点注意事项及答疑,学生计算和绘制施工图的方式完成。

课程设计要求:1.熟练阅读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掌握软弱土的工程特性;2.能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大小、软弱土的性质和施工条件确定地基处理方法;3.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主要步骤;4.熟练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5.根据面积置换率对竖向增强体进行平面布置,并确定竖向增强体长度;6.学会查阅设计规范和工程资料,并能用施工图正确表达。

三、课程设计项目及内容提要该课程设计使用已建或在建工程项目为依据,经过处理作为本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在16学时内完成,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充分掌握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的性质,综合考虑选择地基处理方案;3.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4.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5.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平面布置;6.进行必要的变形验算;7.绘制地基处理施工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四、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理论课修完后的下一周进行地基处理的详细设计计算,时间为一个周。

---------------------------------------------------------可编辑五、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课程设计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设计题目,设计任务,地基处理方案,复合地基处理计算,复合地基的平面布置图和施工大样图,复合地基的必要施工说明,参考的规范及文献。

土木工程《地基处理》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地基处理》教学大纲

《地基处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地基处理》是土木匚程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讲授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其设计理论、施工工艺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包括地基处理设计原则、置换法、深层搅拌法、排水固结法、胶结法、加筋法以及托换和纠偏技术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国、设计方法,了解相应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方法:了解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和纠倾技术;了解国内外地基处理技术发展概况。

具有进行一般地基处理设计、检测和规划的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能够对常见的地基处理工程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方案,明确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要点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其设汁理论、施工工艺和检测方法等方而的知识,内容包括地基处理设计原则、置换法、深层搅拌法、排水固结法、胶结法、加筋法以及托换和纠偏技术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不良地基的基本特性:理解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要点:掌握地基处理设il•的基本原理,能够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需要及上力学原理,能够提出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并进行技术设汁,具有进行一般地基处理设计、检测和规划的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对于常见的不良地基,做出合理的分析与评价,给岀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同时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初步进行地基处理方案选择、指导工程实践、利用反馈信息资料的能力;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教学目的、基本内容及学习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课程的重要性,了解该课程的学科特点,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

了解地地基处理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理解地基处理目的,软弱地基的特性,场地、地基、基础和地基处理的关系,地基处理的分类,地基处理设计前的调查研究和方案选择。

《地基处理》教学大纲

《地基处理》教学大纲

《地基处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地基处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研究如何改善和加固地基的工程技术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设计计算,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和设计计算方法。

了解地基处理的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和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

熟悉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建筑物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案。

具备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

能够分析和解决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讲解地基处理的必要性,如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等。

举例说明地基处理对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的重要性。

2、地基处理的对象和内容介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不良地基类型,如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等。

阐述地基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改善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消除地基的不利影响等。

3、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按加固原理分类,如置换法、夯实法、排水固结法等。

按处理深度分类,如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

(二)地基处理的工程地质勘察1、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任务明确工程地质勘察在地基处理中的作用。

阐述勘察的主要任务,如查明地质条件、评价地基稳定性等。

2、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内容介绍常用的勘察方法,如钻探、原位测试等。

讲解勘察内容,包括土层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等。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说明勘察报告的组成和主要内容。

强调勘察报告对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的指导作用。

(三)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1、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的原则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

地基处理教案表

地基处理教案表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授课教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地基处理教学大纲

地基处理教学大纲

地基处理教学大纲一、引言地基处理是土木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确保建筑物安全和稳定性的基础。

本课程将介绍地基处理的基础理论、设计方法和实践应用。

二、地基处理的概述1.定义:地基处理是指对建筑物下部或其周围土壤层进行改良,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目的: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稳定和长久使用。

3.方法:加筋、加固、加厚、降压等手段。

三、地基工程的基本知识1.土体的力学性质:黏聚力、内摩擦角、孔压、支持力。

2.地基设计参数:荷载、设计参数、承载能力、稳定性。

3.地基设计方法:经验公式、有限元分析、粘土液限分析、本构模型等。

四、地基处理技术1.地基加固技术:超载、加固、加厚、混凝土加固等。

2.地基加筋技术:钢筋、钢丝网、聚合物增强等。

3.地基降压技术:地基改良、荷载卸除等。

五、地基处理项目实践1.地基处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案例分析:地基处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六、课程总结1.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地基处理基本知识和技术。

3.地基处理项目实践案例。

4.未来发展趋势。

七、课程评估和考核1.日常考察:出勤、课堂表现等。

2.作业:课后习题、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

3.期末考核:闭卷考试等。

八、教材参考1.《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霍夫曼、沃斯特等著,科学出版社。

2.《地基和基础设计》:C.R.斯科特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地基工程导论》:B.菲尔德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以上便是本课程地基处理教学大纲,希望能为学生提供地基处理理论、技术及实践应用的全面知识,提高其在地基处理方面的综合能力。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315879【学分】1【周数】1【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地基处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课群组的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包括理论课和课程设计,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为综合性设计型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了各种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并在其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完成地基处理设计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地基处理设计的步骤和相关的设计内容,并学会用施工图表达设计思想。

二、课程设计方式及基本要求地基处理课程设计采用实际工程项目做为题目,教师讲解整个设计过程、重点注意事项及答疑,学生计算和绘制施工图的方式完成。

课程设计要求:1.熟练阅读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掌握软弱土的工程特性;2.能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大小、软弱土的性质和施工条件确定地基处理方法;3.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主要步骤;4.熟练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5.根据面积置换率对竖向增强体进行平面布置,并确定竖向增强体长度;6.学会查阅设计规范和工程资料,并能用施工图正确表达。

三、课程设计项目及内容提要该课程设计使用已建或在建工程项目为依据,经过处理作为本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在16学时内完成,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充分掌握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的性质,综合考虑选择地基处理方案;3.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4.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5.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平面布置;6.进行必要的变形验算;7.绘制地基处理施工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四、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理论课修完后的下一周进行地基处理的详细设计计算,时间为一个周。

1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课程教学大纲五、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课程设计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设计题目,设计任务,地基处理方案,复合地基处理计算,复合地基的平面布置图和施工大样图,复合地基的必要施工说明,参考的规范及文献。

《地基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地基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地基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315879【英文译名】:Found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学分数】:3【总学时】:48【实践学时】:16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地基处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从而为天然和人工地基的处理提出分析、具备处理实际工程的能力。

并充分发挥学生自学潜力和创新意识精神。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熟悉地基处理基本原则,基本理论;3、掌握复合地基基本理论;2、掌握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作用原理、适用范围和条件;3、掌握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要点、施工要求;4、掌握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原则及优选方法;5、了解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效果检验。

6、了解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和纠倾技术。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工程地质、土力学、地基基础四、课程内容(带*者为重点内容、带△者为难点内容)(一)地基处理总论(2学时)了解地基处理目的,熟悉地基处理方法分类;*掌握软弱土与不良地基特征;(二)复合地基概论(4学时)*了解复合地基的分类和特点,△掌握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掌握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三)换土垫层法(2学时)熟悉换土垫层法的作用及适用条件,*掌握砂垫层设计方法;了解常用的垫层材料,掌握垫层施工的工艺要求及质量检验方法。

(四)碾压与夯实法(2学时)*掌握表层夯实、重锤夯实、强夯法的作用机理、施工方法及适用范围。

(五)排水固结法(4学时)*掌握排水固结法原理与应用、△砂井堆载预压法设计计算、排水固结法施工;了解效果检验。

(六)灌浆法(2学时)了解灌浆材料类型与特性,*掌握灌浆机理及应用、灌浆设计;了解灌浆工艺及效果检查;(七)灌填成桩法(4学时)*掌握砂桩、碎石桩(振冲法)、石灰桩、土桩和灰土桩的作用机理、设计方法、施工方法及1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范围。

选修19《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

选修19《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Foundation Engineering and Treatment二、课程编号:0403064三、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四、使用教材:龚晓南,《地基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五、课程属性:专业内选修课/选修六、教学对象: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七、开课单位: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科学与工程系八、先修课程: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九、教学目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基本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在土建、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对荷载的要求,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地基处理是就是采取工程措施改变原有地基土的性状或上部结构荷载的传递方式,使建筑物的沉降和稳定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加固机理和设计计算理论,为从事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知识,能从事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基本要求为:1. 掌握不同地基处理方法加固的原理;2. 掌握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方案;3. 熟悉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步骤;4. 熟悉各种地基处理方法质量检验及评价的方法。

十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第一章绪论(2学时)⏹知识要点:地基处理的意义、目的、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和发展、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重点难点:地基处理的方法分类及方法适用范围⏹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作业第二章换土垫层法(2学时)⏹知识要点:垫层设计与施工⏹重点难点:土垫层的设计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作业第三章深层密实法(4学时)⏹知识要点:强夯法、挤密法的加固机理,设计计算及施工工艺⏹重点难点:强夯、砂井、碎石桩的设计方法⏹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作业第四章排水固结法(4学时)⏹知识要点:排水固结法的原理、排水固结法的设计和计算、施工工艺、效果与检验⏹重点难点: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的设计方法⏹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作业第五章竖向复合地基法(4学时)⏹知识要点:水泥土搅拌法加固机理及设计计算,碎石桩加固机理,适用范围,碎石桩的设计计算,质量检测方法⏹重点难点:深层搅拌法的原理、设计方法,碎石桩的加固原理及设计计算⏹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作业第六章CFG桩(2学时)⏹知识要点:CFG桩的加固原理,褥垫层的作用及特征,CFG桩的设计及施工工艺⏹重点难点:褥垫层的作用机理⏹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作业第七章树根桩法(2学时)⏹知识要点:树根桩的概念,树根桩的加固机理,树根桩的设计计算⏹重点难点:树根桩的设计计算⏹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作业第八章土工聚合物(2学时)⏹知识要点:土工聚合物的类型、性能、作用及工程应用实例⏹重点难点:土工聚合物作用及应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作业第九章灌浆法(4学时)⏹知识要点:灌浆法的加固原理,灌浆法的分类,灌浆材料,灌浆标准,各类灌浆法的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处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类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以对软弱地基的加固方法、加固原理以及设计计算为研究内容的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的对象、目的;掌握换填法、深层密实法、排水固结法、化学加固法以及加筋法等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原理、适用范围以及设计计算和施工要点;达到能应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释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原理,并能根据现行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制定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方案。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绪言:了解地基处理的含义、对象及目的;掌握各种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对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的原则;熟悉地基处理效果的检验、监测和监理;了解地基处理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了解地基处理的课程特点;熟悉课程的学习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2)换填法:掌握换填法的压实原理;掌握砂垫层的设计内容,熟悉砂垫层的施工要点及质量检验;了解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和二灰土垫层等换填法的基本特点。

(3)强夯和强夯置换法:掌握强夯法的加固原理;掌握强夯法的设计内容,熟悉其施工要点及质量检验。

(4)排水固结法:掌握排水固结法的加固原理、设计与计算;熟悉排水固结法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检验;了解排水固结法的工程实例。

(5)挤密法及深层密实法:掌握碎(砂)石桩法的设计内容,熟悉其施工要点及质量检验;了解石灰桩法、土(或灰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等深层密实法的基本特点。

(6)其他加固方法:掌握化学加固法的加固原理;掌握灌浆法、水泥土搅拌法的设计内容;熟悉灌浆法、水泥土搅拌法的施工要点及质量检验;熟悉高压喷射注浆法的设计、施工;掌握加筋法的含义;掌握加筋土、土工合成材料、土层锚杆、土钉墙等加筋法的加固原理。

(7)特殊土地基处理:了解软土地基、湿陷性土地基、膨胀土地基以及冻土地基的特性以及对其进行地基处理的原则。

三、能力培养的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针对具体工程选取并优化地基处理设计方案能力的培养。

2.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各种地基处理方法设计方案进行计算或确定计算步骤的能力。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初步掌握撰写学术论文的主要环节和步骤。

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研讨、撰写论文及上台讲解,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关注学科领域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以及对工程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的能力。

四、建议学时分配
五、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论文成绩80%
六、教材及参考书
[1]叶观宝, 高彦斌.《地基处理》(第三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