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坪隧道出口端古滑坡复活特性的分析与治理方案的优化选择

合集下载

某隧道洞口段斜穿复合型滑坡体的综合治理及评价

某隧道洞口段斜穿复合型滑坡体的综合治理及评价

某隧道洞口段斜穿复合型滑坡体的综合治理及评价某隧道洞口段斜穿复合型滑坡体的综合治理及评价张可能1,2,李斌1,2,张洪亮3,戚玉禄3,张云毅1,2(1.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83;2.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3.湖南建工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为了探究隧道斜向(20°~80°)穿越滑坡体时隧道与滑坡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隧道施工的洞口段滑坡综合治理方案可行性,依托实际工程——郴州市某隧道洞口段滑坡抢险治理工程,提出针对斜交隧道洞口段滑坡的综合治理方案。

采用稳定性分析法、数值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依托工程的工程概况及防治特点。

选取滑坡主滑断面,计算分析滑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和下滑力。

结合实际工程全过程监测数据,以及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云图,分析了滑坡段隧道施工中滑坡体和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数据。

分析治理后的滑坡和隧道的稳定性,评价治理方案可行性,同时为此后类似工程提出合理建议。

结果表明:(1)针对滑坡-隧道斜交时隧道洞口段滑坡治理,提出的以“工字型”抗滑桩为主体并加强隧道洞门超前管棚加固和初期支护的综合治理方案可行,监测数据显示,滑坡在隧道穿越滑体后处于稳定状态;(2)由隧道开挖前后的模拟结果可知,在隧道穿过滑体后,隧道洞身支护结构与“工字型”抗滑桩形成组合抗滑结构体,进一步提高隧道洞口段坡体稳定性;(3)通过分析隧道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可知滑坡段隧道收敛明显,且愈趋近滑带,隧道沉降变形愈大。

关键词:隧道工程;综合治理;监测;数值模拟;滑坡体;斜交体系0 引言因为山岭地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城市道路选线的局限性,常采用隧道的形式穿越山体,而在隧道施工中,容易引发洞口段的山体滑坡,或使已经稳定的古滑坡复活等灾害。

而因选线已确定,只得继续隧道施工,此时山体的稳定性与隧道能否顺利施工以及安全运营密切相关,此类结合隧道施工的滑坡灾害治理已然成为工程界的难题。

某隧道洞门边坡滑坡原因分析及治理研究

某隧道洞门边坡滑坡原因分析及治理研究

某隧道洞门边坡滑坡原因分析及治理研究发布时间:2022-12-27T05:16:52.84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6期8月作者:郑俊[导读] 本文以深圳某市政快速路工程为背景,对沿线中一明挖隧道受暴雨影响洞门处边坡失稳滑塌以及洞门端墙变形进行原因分析郑俊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29摘要:本文以深圳某市政快速路工程为背景,对沿线中一明挖隧道受暴雨影响洞门处边坡失稳滑塌以及洞门端墙变形进行原因分析,并根据现场条件给出相应的加固治理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经验。

关键词:隧道洞门;水土流失;滑坡;变形;加固;治理1、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市政道路的快速发展,各城市之间及城市内部路网规划与建设正处于热潮阶段,道路边坡稳定性已成为影响公路交通完善、畅通的主要因素[1]。

我国公路滑坡灾害十分严重,每年都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滑坡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降雨、地震和人为的不当开发,其中又以降雨诱发滑坡灾害最为常见[2]。

本文以深圳某市政公路隧道洞口滑坡为例,进行滑坡原因分析以及治理方案研究。

2、滑坡工程概况深华路快速工程白石山隧道明挖段K2+380-K2+540段长160m,采用双孔矩形隧道断面,为双向6车道隧道。

基坑采用放坡+土钉法施工,隧道起点采用端墙式洞门。

隧洞覆土1.5m,洞身高度8.3m,洞门两侧端墙宽度约13.5m,0.7m厚。

隧道洞门处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粘性土,隧道底部位于素填土中。

隧道主体工程刚完工并且通车不久,由于受到两次台风影响,经历连续大暴雨,隧道端墙与北侧路基边坡处出现水土流失,夹带约10m3泥沙冲刷到路面,并导致北侧端墙出现明显裂缝以及变形超限。

详见图1、图2。

图1 洞门滑坡现场图图2 洞门端墙变形现场图3、边坡失稳原因分析3.1暴雨导致边坡土层参数降低该地区经受两次台风及暴雨,且间隔时间不到3天,导致该隧道洞门前土质边坡因为雨水持续冲刷影响,边坡土体水位增高,土体达到饱和状态,土体有效抗剪强度c’及有效内摩擦角φ’减小,土体重度增加;另一方面在持续的降雨过程中,引起边坡背面水位比边坡迎空面水位高,出现从边坡内侧到坡面外侧方向的渗流作用,加剧了边坡的变形,最终导致边坡稳定性系数减小到临界值,引起洞门前路基边坡水土流失从而滑塌,继而大大减弱端墙约束,从而导致端墙产生过大变形。

某公路隧道出口滑坡病害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

某公路隧道出口滑坡病害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

某公路隧道出口滑坡病害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作者:宋锋博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11期[摘要] 本文以某公路隧道出口滑坡的工程实践为依据,分析滑坡形成的机制,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通过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拟定两种治理方案,并就合理性和经济性进行比较,选择第一种方案作为最终治理方案,说明了滑坡治理工程中多方案比较的重要性,并可节约工程投资。

[关键词] 滑坡病害分析治理方案比选0、引言某公路隧道在开挖出洞洞口时,洞口仰坡出现拉裂变形,随后裂缝迅速发展,坡体变形加速,出口段仰坡发生滑塌,针对滑坡的变形特征、滑坡性质、地质条件、作用机理,边坡开挖影响坡体稳定的敏感因素及所保护的对象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滑坡目前的稳定状态和工程活动影响下的发展趋势;选用安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方案对滑坡病害进行治理。

1、滑坡工程地质特征1.1地形地貌研究区处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大巴山前缘,鄂西山地的接壤地带。

以构造溶蚀、溶蚀剥蚀低中山地貌为主,该段地形起伏较大,覆盖层较薄,褶皱构造较发育,主要由三叠系嘉陵江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夹泥岩组成,纵、横向沟谷发育,多形成峡谷,峡谷两岸岩溶较发育。

1.2地层岩性据钻孔揭示和工程地质测绘,滑坡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Q4me)、崩坡积(Q4c+dl)、滑坡堆积物(Q4del),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下统新田沟组、自流井群砂岩、泥质粉砂岩及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泥岩夹炭质泥岩、煤线地层。

1.3地质构造与地震研究区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东端,地处川东坳褶带﹑大巴山南缘弧形褶皱带及鄂湘黔隆褶带接合部。

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欠发育。

只在各褶曲轴部附近偶有伴随次一级走向断裂,大约以齐曜山基底断裂为界,北部地区属大巴山弧形构造带,褶曲轴受川东褶皱及南大巴山弧形构造综合作用,轴向从北西—南东向渐变为北东偏东,甚至呈东西向展布。

南部地区褶曲轴向为北,区内未发现大的断裂通过。

张坪滑坡特征及滑动面力学参数的分析和确定

张坪滑坡特征及滑动面力学参数的分析和确定

张 坪滑 坡 总 体 呈 土 箕 状 ,出 口在 西 南 张 坪 村

带 ,后 缘 在 北 东 低 山脚 下 。历 史 上 曾发 生 多 次
1.m,强 风 化岩厚 达 1. m。全 风 化 沉凝 灰 岩 与 99 88 强 风化 晶屑 凝 灰 岩接 触 层 面 结 合 力 较 差 ,属 软 弱
4~ m。经 勘察 确认该 滑 坡为 古滑 坡 。 5 12 滑 坡物 质组 成及 水文 地质 特征 .
第四系松散岩类赋存孔 隙水 ,含水层倾斜 分
布 ,属 潜 水 ,水 位 埋 深 05~2O . . m,水 量 贫 乏 。
受降水补给 ,运移 主要受地形控制 ,由山脊 向沟 谷 运动 。基 岩 裂 隙 水 由层 问裂 隙水 和 风 化 构 造 裂
图 1 滑 坡 地 质 略 图
图 2 滑 坡全 貌
收稿 日期 :2 0 1 8—0 2 3 3~ 7
作 者简 介 :李 金龙 (98 ) 男 ,工 程师 ,主要 从事 地质 勘察工 作 。 15一 ,

渤 支 岢救 ・
38
维普资讯
或 超过 lOnn Or 。 r
道在滑坡侧部进行隧道 口开挖,开挖深度仅为 6~
l r,开 挖量 约 2 0 0n 时 ,挖方 处上 方 山坡 出 现 On 00r
数 道 环形 裂缝 ,裂缝 发 展 速 度 0 5~72 m d 土 . . m / 。 体位 移严 重 ,后 缘 台 阶 明显 ,开 挖 平 台 出现 剪 出 带 。经分 析 张 坪 滑 坡 为 古 滑 坡 体 ,近 年 来 有 缓 慢 滑动迹 象 ,一 直 处 于 蠕 滑 状 态 ,本 次 施 工 开 挖 加 暴 雨诱 发 了古 滑 坡 复 活 ,产 生 了 剧 烈 的侧 向滑 动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及技术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滑坡处置方法及技术措施


川 路

集 团
宜泸高速公路TJ合同段E11分部
坡脚反压
增强左洞 明洞衬砌,加 厚明洞洞顶回 填土厚度,用 以反压坡脚, 保证边坡稳定。






宜泸高速公路TJ合同段E11分部
仰坡加固及进洞措施
洞门开 挖后,由于 坡体常年处 于浸润状态, 出现局部塌 方及仰坡牵 引裂缝。

川 路

集 团
宜泸高速公路TJ合同段E11分部

集 团
宜泸高速公路TJ合同段E11分部
调坡方案
抬高隧道出口端 纵坡,左侧斜坡局部 清方,左洞出口端暗 洞改为明洞,右洞隧 道缩短。在该覆盖土 体路段,通过抬高路 线设计标高,尽量减 少对滑坡体前缘的扰 动,结合放缓挖方边 坡坡比,局部清除不 稳定的斜坡土体,完 善坡体上截排水系统, 并增设明洞防止危岩 落石对公路的安全隐 患,彻底消除变形体 对隧道的影响。
宜泸高速TJ合同段E11分部沙坪隧道出口
滑坡处治方法 及 技术措施

川 路



宜泸高速公路TJ合同段E11分部
工程概况

川 路

集 团
宜泸高速公路TJ合同段E11分部
工程概况
沙坪隧道 出口于2009年 11月开始掘进 进洞,在右洞 掘进过程中, 位于左洞洞口 边坡处变压器 房位置出现裂 缝。变压器房 位置改易位置 后裂缝发展趋 于缓慢。






宜泸高速公路TJ合同段E11分部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
自由段
锚固段
四 川 路 桥 集 团
宜泸高速公路TJ合同段E11分部

隧道出口山体滑坡处治技术

隧道出口山体滑坡处治技术

隧道出口山体滑坡处治技术发布时间:2021-04-19T14:58:17.09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1月第2期作者:李琛[导读] 滑坡是一种在自然条件因为某种诱发因素造成边坡滑动的自然现象。

李琛空军勤务学院研究生大队研究生江苏徐州摘要:滑坡是一种在自然条件因为某种诱发因素造成边坡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主要发生在降雨多的季节,尤其是7月。

2010—2015年底全国发生的地质灾害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滑坡灾害是主要的地质灾害。

滑坡是地质灾害中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最大的,降雨导致的滑坡多余其他因素导致的滑坡。

并且随着降雨的增多,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也随之增加。

基于此,对隧道出口山体滑坡处治技术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出口;山体滑坡;处治技术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行业的蓬勃发展,隧道施工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如⒆道开挖常常诱发仰坡及侧面边坡的滑坡破坏,严重影响隧道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

此外,在隧道施工中,解决洞口段的稳定性问题已成为隧道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大多数工程事故均出自隧道洞口段,且多数又因洞口段仰坡发生破坏而导致洞口段的整体失稳破坏。

1隧道出口的作用和意义纵观我国地形来看,平原地带并不多,所以在发展交通的过程中,不可只借助于道路施工,在采用隧道施工技术的同时,还需结合桥梁施工技术,基于此,有助于健全交通设施,促使国内交通设施更加便捷。

在城市交通的设施中,道路施工是较为常见的基础设施;在所有的建设施工技术中,桥梁技术占据重要的位置,有助于弥补交通发展存在的弊端;通过对隧道施工技术的利用,在促使交通运行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确保交通质量。

所以,不断发展路桥梁技术,有助于我国交通更好的发展。

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隧道与公路建设,随之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变。

2滑坡成因分析滑坡区及后缘陡崖上方汇水面积大,滑坡区地表排水不畅。

滑体后部为陡崖崩坡积物,巨粒、粗粒含量多,物质松散,下部泥岩层阻止了雨水的继续下渗,导致地下水容易汇聚。

古滑坡体复活机制与工程治理探析

古滑坡体复活机制与工程治理探析

古滑坡体复活机制与工程治理探析古滑坡工程治理作为岩体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复杂性和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然而滑坡的稳定性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古滑坡体复活的发生及变形破坏原因,并提出了工程治理措施。

标签:古滑坡;抗滑桩;复活;机制;治理1、工程概况某工程地处古滑坡地带(图1),地质条件复杂。

古滑坡的总体积约160.0×104m3,受地形、构造应力、降雨的影响,工程开挖后出现滑坡、坍塌、大变形等问题,给正常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并且对居民生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若不尽快治理,一旦再遇连续多日强降雨或强台风、暴雨等自然因素影响,必将引起滑坡剧烈活动,甚或形成泥石流直冲前缘的民居等构(建)筑物,后果更加严重——将会在全省乃至国际上造成广泛的负面社会影响。

2、工程场地条件2.1地质环境2.1.1地形地貌复活古滑坡原始地貌为构造侵蚀丘陵地貌,滑坡坡脚坡度约25°,中部较缓约15°,上部较陡大于35°,局部冲沟岸坡达45°以上。

滑坡东西两侧为小冲沟,深度为3~10m不等。

滑坡前缘为居民区,后缘为公路。

坡地植被率为70%。

2.1.2自然气候滑坡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降雨量1772.4mm,年均湿度79%,雨量主要集中在梅汛期(4~6月)和台汛期(7~9月),其中台汛期降雨量大、过程长,总降雨量占全年一半以上。

2.1.3地层岩性滑坡区出露地层主要由第四系(Q4)松散残、坡积堆积物(老崩滑体)、下白垩统馆头组(K1g)治积岩和上侏罗统西山头组(J3x)大山碎屑岩等三大层组成,共分8个工程地质层。

其岩性由新至老依次为:(1)①-1含碎石粘性土(Qesl):土黄-浅紫色,可塑,稍湿,稍密,渗水性较好。

以粉、粘土为主,含量65%左右,砂20%左右,碎石15%左右,大小0.5~2.0cm,少数稍大。

张坪隧厘出口端古滑坡复活特性的分析与治理方案的优化选择

张坪隧厘出口端古滑坡复活特性的分析与治理方案的优化选择

本 文就 山区桥 梁扩 大基 础施工 中一 些较 常 见 的
问题及 切实可 行 的处理方 法 进行 了探讨 ,意在 为 日
后 同类 型 的施 工 处理提 供一 定参 考 。
收稿 日期 :2 0 — 4 1 0 8 0 —1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7期 ( 08 总第 19期 ) 7
公 路 工 程 与 运 输
构 .厚 层 状~ 状构 造 , 中等风 化 层 岩体 完 整 ,节 块 理 较 发 育 ,天 然 抗 压 强 度 R = 67 a~ 85 a 。2 .MP 8 . MP , 碳 酸盐 化 较 强烈 ,软 化 系数 低 , = .5 07 ;微 02 ~ . 2 风化 层 岩石致 密 坚硬 ,节 理不发 育 ,天然 抗压 强度
slci ft am n p  ̄ c ,te s nf ac fg o g a w r n rue slc o fhg w y i poe , e t n o r t e t r et h i icn e o el i l ok i ot eet n o ih a s rv d e o e s g i oc i

15 6 m,范 围 约 为3 0 m ( 图 1 ,不仅 影 响 下 6O 0 见 )
以下 为缓 坡地带 .剥蚀斜 坡 .为农 田草地 ,线路 斜
穿坡麓 地 带 ,前 缘原 设计 采用 明硐 开 挖进硐 。2 0 07
方公 路 隧道 工程 的施工 建设 ,并且 影 响到前 缘村 庄
T e t n rjcso n in a d l e B d o ae n te rame tP o t fA c tL n s d o y L c td o h e e i
Ex t o i f Zha pi nne ng ng Tu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2008年第7期(总第179期)
图l
由于前期公路地质评估时未发现古滑坡体。

导致了公路线位布设、勘测出现失误和偏差。

迫于工期、资金和建设周期等因素的影响。

邀请了许多滑坡专家、科技工作者进行补勘,对古滑体复活特性进行分析,并优化选择了治理方案。

本文对这期间勘察、设计、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和研究.有助于今后在类似条件下的公路选线、测设中规避风险.增强防范意识。

并为公路工程建设最优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2古滑坡体的地质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
滑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

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滑坡体位于丘陵中部的地形陡坡面与缓坡变形地带.该处为山体崩坡积与残坡积堆积作用明显地带。

2.2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特征
通过补充钻探勘察及地表地质测绘揭示出,滑坡体地层岩性较单一.上部为第四系坡积层、下部为上侏罗统西山头组(J3x)火山碎屑岩,坡积层土性为含角砾、碎石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厚2.4m~15.7m。

火山碎屑岩岩性为晶玻屑凝灰岩夹沉凝灰岩.层理产状为1300~1380£170~21。

,产状与地形关系内倾,与隧道轴线近于直交,地层走向与滑坡主滑方向一致。

岩石风化强烈,全风化岩厚达19.9m,埋深2.4m一15.7m;强风化岩厚达18.8m,埋深5.6m一25m。

晶玻屑凝灰岩:青灰色、灰紫色。

晶玻凝灰结
公路工程与运输
构.厚层状一块状构造,中等风化层岩体完整,节理较发育,天然抗压强度R。

=26.7MPa-88.5MPa,碳酸盐化较强烈,软化系数低,K。

=0.25~0.72;微风化层岩石致密坚硬.节理不发育.天然抗压强度R。

=53.0MPa一127.5MPa,饱和抗压强度R6=34.3MPa.115.7MPa,软化系数KR=0.90。

第四系坡积层具有崩坡积成因(c—dlQ4),含粘性土碎(块)石:灰黄色,中密,湿,块石占60%一70%;其次为坡积成因(el—dlQ),含角砾、碎石粉质粘土:软塑一可塑状,夹20%~30%的碎石和角砾,厚1.2m~15.7m;含粘性土碎石:黄褐色.中密,湿,重型动力触探%,=8~12(击),碎石占50%,全强风化状。

夹10%~20%块石。

厚3.75m~5.2m。

2.3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
滑坡区地质构造不发育.距区域大断裂带较远.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9.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域稳定性好。

2.4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前者含水层由坡积土层组成,倾斜分布.属潜水,含水层厚lm~2m,埋深0.5m。

2.0m,水量贫乏,有上层滞水分布;后者由层间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组成.含水层主要由强一中等风化岩组成。

水位埋深8m.20m。

在下部村庄以井泉、渗流方式排泄。

水质类型为HCO,_Ca型,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

3滑坡体特征
3.1形态特征
张坪滑坡为古滑坡.后缘呈圈椅状,前缘鼓起。

呈台阶状,后缘倾角为700一750,全一强风化岩裸露。

滑坡舌和鼓丘分布于村庄后侧,有泉水湿地分布。

泉水流量小,常年不干,中部滑坡台阶较多.现多为田坎,常形成小滑塌。

3.2规模类型
张坪古滑坡后缘及边界罔定的面积约为36666.8m2。

滑体厚度为12.1lm.理论计算滑坡方量为444034.95m3,属于中型牵引式土质滑坡,主滑方向是2000~2200。

本次工程施工诱发的侧滑滑坡体范围约为23641.3m2,滑坡体平均厚度为12.71m,理论计算滑坡方量为360480.9一.属于中型牵引式土质滑
坡,主滑方向为295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