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案

跃的教学气氛。
五.课时安排
本节课为《染色体变异》的第一课时,课时安排
1 课时。
精品文档
六.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 复习
教师活动 问题:可遗传变异有哪些来源?
学生活动 回忆上节课的内 容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引入新课
观看舟舟音乐会视频, 提出问题: 观察 “舟舟患的是什么病呢” ,展示 21 三体综合征的染色体组成,引出 新课——染色体变异。
怨叹址趾减曙印孕刷钎早除摩蚁评般铣昆纹饺狡浇砚俗蝗痰稚警舵绪客厅愈扁邱谓时绦离奠
行
●教学难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 第五章第 2 节 染色体变异教案
.
精品文档
第 页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好学 ●教学目标力 ●教学重点行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崇
●教学过程尚 ●板书设计一 流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染色违恩趁嫉着礁矩兰盲墒讼凸汗戮纪叹示宿感咆浅掌乖潞
叹址趾减曙印孕刷钎早除摩蚁评般铣昆纹饺狡浇砚俗蝗痰稚警舵绪客厅愈扁邱谓时绦离奠
崇
●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 第五章第 2 节 染色体变异教案
第 页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好学 ●教学目标力 ●教学重点行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崇
●教学过程尚 ●板书设计一 流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染色违恩趁嫉着礁矩兰盲墒讼凸汗戮纪叹示宿感咆浅掌乖潞
以游戏的方 式激发学生 的兴趣,更能 通过将扑克 牌中同一花 色的 13 张牌 类比为一个 染色体组的 方法加强了 对染色体组 的理解。并以 练习题巩固 加强。从而突 破教学重难 点。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思考回顾
5-2 染色体变异 (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及其可能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2、然后判断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学会判断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方法,体会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及成就。
3、学习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应用。
(2)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判断2、教学难点(1)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判断(2)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野生祖先种马铃薯具有多种颜色而且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现在栽培的马铃薯几乎都是淡黄色,而且体细胞中含有48条染色体。
野生的香蕉祖先又小又涩,而且有很多籽,体细胞中含有22条染色体,而目前我们食用的香蕉又大又甜而且是无籽的,体细胞中含有33条染色体。
思考:根据以上事例能否发挥想象力做出一些推测。
二、染色体变异1、概念: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
2、类型:(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3、(1)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2)实例:①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原因:亲代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②Turner综合征症状: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颈蹼,肘外翻、部分患者智力轻度低下。
有的患者伴有心、肾、骨骼等先天畸形。
病因:单一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失去的X染色体由于父亲的精母细胞性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
4、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1)果蝇配子中有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形态上有怎样的区别?果蝇的配子中有4条染色体,这4条染色体是形态和功能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2)如果把配子中的染色体看作一组,果蝇体细胞中有几组染色体?两组(3)染色体组概念: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注意:每个染色体组中包含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4)染色体组相关练习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3条染色体注意:图形题就看形状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有几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 教案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吴忠中学李默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
本节内容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第一课时学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内容,第二课时进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
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课时。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与人类遗传病密切相关,“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与单倍体,多倍体育种关系密切,在生产实践中有大量应用。
本节中的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是课程标准中“活动建议”部分所列入的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小节为本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第五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的学生是高二年级的,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对染色体结构和功能有所了解。
对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制作模型并且展示就很容易掌握了。
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内容就不太好理解了,尤其是染色体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所以我采用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层层设疑,逐步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三、教学目标(1)能说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的基本类型(2)能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通过染色体教具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4)通过学生搜索资源展示资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并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实施方案:通过幻灯片、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具,变抽象为具体,并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抓住关键,学会知识。
五、教学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2.突破策略:通过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全部染色体的许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关键特征。
结合教具及具体实例,搞清难点所在。
突破难点,理清思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好学力行●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策略崇尚一流●教课过程●板书设计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1)说出染色体构造变异的种类。
2)理解染色体组的观点和判断方法。
2、能力目标:经过剖析果蝇染色体构成,学会判断染色体组。
经过小组间的沟通与合作,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想的严实性。
3、感情目标:(1). 经过认识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领会发生构造或数量的改变从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建立事物是广泛联系的,外因经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心主义观点。
(2).鼓舞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关知识,对所学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知足学生的第1页求知欲,培育学生的信息修养,学会查找信息,利用信息。
二.教课要点染色体构造变异的种类染色体组的观点三.教课难点染色体组观点四.教课策略课前散发导教案,安排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并安排生物社团的同学制作染色体构造变异的模型,准备为大家解说的资料。
讲堂上以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课堂学习与教课,实现课程教课目的。
本节课综合运用了指引启迪、小组议论、合作研究、沟通展现、类比推理、对照概括等方法,配合多媒体协助教课,创建形象生动,讲堂活跃的教课氛围。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为《染色体变异》的第一课时,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课过程环节名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复习问题:可遗传变异有哪些根源?回想上节课的内温故知新容引入新课观看舟舟音乐会视频,提出问题:察看激发兴趣“舟舟患的是什么病呢”,展现21三体综合征的染色体构成,引出新课——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1组织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小组向生物兴趣小构成构变异种类同学们解说四种构造变异的类员向大家解说,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第2页型,教师进行总结,合时点拨,并展现自制模语言表并培育使学生初步认识四种构造变异。
型。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动2思虑,联合导学手能力○研究活动一:提出思虑题引起学生思虑议论,案提示分小组合观察学生利使学生深入理解四种变异的实质作议论用信息的能和特色。
人教版必修2生物:5.2 染色体变异 教案设计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染色体变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材必修二第5章第2节的内容,《染色体变异》在课程标准中对应的认知水平为了解水平,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描述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染色体变异指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核心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色体组概念,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解细胞内的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学生已经学过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和基因重组”,本节课的内容染色体变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续。
由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原理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依据,能很好地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在讲解人工诱导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所以在本节中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的重点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和掌握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因此,本节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有关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以及更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就会试图发表自己的观点,显得比较活跃。
尝试把自己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的客观现象和认识新事物。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变化规律。
知道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并且在学习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础上,学生会较容易接受染色体变异的知识。
通过从日常生活中对的实例讲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在课堂上多采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3)学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 染色体变异》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2节染色体变异【考点解读】1、简述染色人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2、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学习重点】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及染色体组的概念2.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学习难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2.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自主探究】1、学海导航2、例题精析:例1、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这32条染色体有8种形态结构,韭菜是A、二倍体B、四倍体C、六倍体D、八倍体解析:一条染色体组内的每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结构各不相同,韭菜体细胞中含有8种形态的染色体,说明韭菜的一个染色体组有8条染色体,32÷8=4个染色体组。
答案:B例2、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外界因素可提高染色体断裂的频率B.染色体缺失了某段,可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C.一条染色体某一段颠倒180°后生物性状不发生改变D.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可用显微镜直接检验解析: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某些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些变化可以导致生物性状发生相应的改变。
虽然倒位是某段染色体的位置颠倒,但是其中的基因位置发生了改变,也可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化。
答案:c*************************************************************** *****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资源旗下系列网站!( 完全免费的教育资源网站,全部试题课件教案100000余个正在上传中...)--- ---主站(文章,综合试题)--- ---课件站(1-12年免费课件)--- ---学科站(1-12年单元同步教案、试题)--- ---博客站(中小学教育博客)欢迎访问FLASH动画城网站!( 少儿动画学习娱乐网8000余个少儿FLASH学习动画,欢迎光临!!!)--- ---╔------------------------------------------------------------╗┆免费教案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教育论文┆┆┆┆学生作文课件工具课件源码少儿动画┆┆┆┆英语学习电脑学习教育博客教学参考┆╚------------------------------------------------------------╝使用前请您先阅读以下条款,否则请勿使用本站提供的文件!1)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课件或教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2课时5页)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B.识记)。
2、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B.识记)。
3、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B:识记)。
4、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育种上的应用及成就(B:识记)。
(二)、能力目标1、以猫叫综合症产生原因为例,引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以果蝇的染色体为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分类依据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分类思维能力的训练。
3、通过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原理、应用的学习,训练学生演绎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单倍体和多倍体在育种上应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难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三、教具准备1.染色体变异实例图片2.雄果蝇染色体组图解动画。
四、课时安排本小节参考课时为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组的概念;第二课时学习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式”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染色体结构变异、雌雄果蝇减数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过程的教学课件、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过程的教学软件或图解、八倍体小黑麦培育过程的课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小组讨论。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之初通过与本节课有关的图片、实例、实物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成为学习本节内容的内驱力。
染色体组的概念是理解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基础,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制作果蝇减数分裂过程的课件,通过动态的过程优化学生的理解过程。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教案2

模块二第5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案Ⅰ、课标解读: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Ⅱ、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是模块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和“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章节内容后,进入本章的学习。
本章第1节先介绍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生有了一定的关于“生物变异”的知识基础,再来学习“染色体变异”就能有一种由“分子水平”向“细胞水平”上升的知识构建过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两种水平的变异进行对比比较,从而产生生成性知识建构。
Ⅲ、学生情况分析:我校高中生源在广州市位于B组和C组之间,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正在高二年级就读。
高中的学生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体内各器官日趋成熟,身体各指标基本接近成人;在心理上,智力发展飞跃,思维发展由经验型走向理智型,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更加丰富,是富于想象和渴望创造的时期,是个性特征逐渐稳定和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接受知识能力强,求知欲旺盛。
但是教师能否抓住学生的这些“求知欲”,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
此时学生经历了高一关于“模块一”的学习,又按高考选修X的方向被重新分班,理科班与文科班、必修班与生物X班的教学策略都有较大的区别。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之初通过与本节课有关的图片、实例、实物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成为学习本节内容的内驱力。
染色体组的概念是理解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基础,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制作果蝇减数分裂过程的课件,通过动态的过程优化学生的理解过程。
学生对本节内容相对陌生,教师应多举一些实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通过科学的计算推理来得出结论,例如为什么说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为了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系统,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掌握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特点,应用。
区分染色体组和同源染色体,并能够正确理解单倍体。
使学生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及单倍体在育种上的意义。
(二)过程方法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技术,合理设计问题串,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体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在知识教学目标方面,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其一,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其二,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和二倍体的概念;其三,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三、重难点分析
其一,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一般来说,在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同一种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已学习过的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和染色体组的概念作对比。
其二,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
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联会发生紊乱,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物细胞。
这时需要授给普通西瓜二倍体成熟的花粉,刺激子房发育而成为果实。
因为胚珠并不能发育成为种子,所以这种西瓜叫做无籽西瓜。
教学过程中可依托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对该方法的过程一目了然,较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