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优质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优质课件)(共43张PPT)
三江平原最显著的自然地理 特征是什么?
地势低平,沼泽广布
1、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气候、地形、土壤、水文
水的来源: (1)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水的支出: (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土质黏重,且具有永久性冻土层, 地表水不易下渗
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人工湿地: 水库、稻田、池塘
3、作用
调节功能 生态效益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调洪蓄水 美化环境 降解污染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
地球之肾 鸟类天堂 生命摇篮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 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 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湿地还是许多 珍稀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对维护生态平衡、保 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殊的意义。
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正面临着日益贫瘠的危胁。
能这调一切节引径起了流我、国蓄政府洪的防高度旱重、视防,1止99水9年土中国流政失府(决定湿停地止对植“北 大荒被”能开防荒,水对土不宜流耕失种)的土、地缓实行解退全耕球还林温还室草还效湿应地(,以吸恢收复这二里的 生态氧总环化之境,从碳。自同)然时。条20件三02和年江社三平会江经平原济原的条又件生被中世态可界环看湿出地境那公已里约生遭组态织破平列坏衡入遭世,到界应一公定退约程名度录 的破耕坏还,沼气候、条退件恶耕化还,林早涝。灾害增加,风害加重,水土流失严重,珍稀
面积6000 平方公里
长期围垦 泥沙淤积
面积2625 平方公里
思考
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
人口增加,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洞庭湖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湖泊也是湿地之一,它具有涵养水源、调 节径流的作用。“围湖造田”后使洞庭湖不断 淤积,湖面缩小,湖泊湿地减少,调蓄洪水的 作用大为减弱,使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度增 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因此,洞庭湖地区实 行“退田还湖”恢复千倾洞庭湖的昔日风貌, 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

必修三 人教版 第二章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共22张PPT)

必修三 人教版 第二章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共22张PPT)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4:45:0004:45:0004:45Sunday, September 05,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521.9.504:45:0004:45:00September 5,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5日星期日上午4时45分0秒04:45:0021.9.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上午4时45分21.9.504:45September 5, 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9月5日星期日4时45分0秒04:45:005 September 2021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分布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技术条件 机械化水平 国家政策
优势条件
1.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 害生存和繁殖 2.黑土地,土壤肥沃 3.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良 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 4.土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5.宜农荒地多,开发潜力大 6.工业基础好,能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农药, 发展农产品加工 7.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2014年高考·新课标II卷】
高考中的湿地成因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 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温低,蒸发量小 ③下部土层冻结, 阻滞水分下渗 ④(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必修3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必修3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湿地与森林、海洋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回答3~5题。
农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大,机械化水平高;
北方干旱季节加长
B.
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影响: 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析简述其成因。
• 动植物种类急剧减少;
• 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珍稀动植物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
? 探究:P38思考
1.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图现2中在② 我.现③国两停地止在湿了地对我广三布江国,平请原分的停析开简发止述,其切了成实因保。护对了湿三地。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增为国加什酸 么雨停家的止次开对数发“北三大荒江” D.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1 • 水环境受到污染破坏;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增加酸雨的次数
D.
跨湘鄂两省,水系复杂,河网密布,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 气候恶化,风蚀、盐碱化日益严重,黑土退化; 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
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 探究:P38思考
3.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 “退田还湖”?
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造田的危害 • 湖泊不断淤积,湖泊面积减少; • 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水患(洪涝)增加; • 土地生产潜力下降;
3 • 生物多样性减少。 退田还湖的原因 • 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减少洪水的发生; • 避免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气候的变化; •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北大 “荒” •追求经济效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
•人类已经开始关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北大仓
•1、 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三江平原 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生态环境效益:天然的蓄水库,能够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 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环 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沼泽植 物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旱涝灾害 频繁
• 2、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 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国家对 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过度地开荒也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已由原来 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转变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湿地面积缩 小了80%,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 他乡,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正面临着日益贫瘠的危胁。 • 这一切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9年中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 大荒”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以恢复这里的 生态环境。同时2002年三江平原又被世界湿地公约组织列入世界公约名录 • 总之,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中可看出那里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 度的破坏,气候条件恶化,早涝灾害增加,风害加重,水土流失严重,珍 稀动植物减少。由于开发失当,造成资源浪费,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当 地原有的环境.因此停止开发北大荒。
•思考4.人们为什么要开发“北大荒”?
地势平坦,黑土分布广泛,开 发后耕地集中连片,适宜大规 模机械化生产。同时人口相对 较少,人均耕地面积大。
•注意做 好排水工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 作 于人口剧增,同时生产 力水平还比较低下,吃 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 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 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 加粮食产量。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 “北大荒”
一、“北大荒”的自然环境
1、“北大荒”的地理位置
“北大荒”一词来自“大 荒”,最早见于《山海经》, 书中有“东北海之外,大荒 之中”的记载。原意指整个 东北,后来指黑龙江省。
现在的“北大荒”通常 指——三江平原,位于中国 的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 东达乌苏里江,北迄黑龙江, 南抵兴凯湖,位于黑龙江、 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 也称为“合江平原”。
2、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 暖,冬季寒冷而漫长;地势低 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地 下水位高;夏秋多雨,排水不 畅。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 这里形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 沼泽,面积达110多万公顷;此 外还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土 地130多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 沼泽分布区。
三江平原为什么 沼泽广布呢?
沼泽广布的原因
(1)水不畅; (4)地表下有冻土层存在,
使地表积水不易下渗。
1958年百万青年开赴北大荒
棒打獐子瓢舀鱼 野鸡飞到饭锅里
北大荒、北大荒 又是兔子又是狼丰收的 光长野草不打粮北大仓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集中,人口稀 少。与我国广大农耕地区相比,三江平 原的开发历史较晚,到1949年只有耕地 40万公顷。随着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 不断增长,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 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年 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 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 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 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 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 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 为国家生产了大批的粮食,把过去人迹 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美丽富饶 的“北大仓”,谱写出“北大荒”开发 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优秀课件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优秀课件

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环境
现在的“北大荒”通常指—三江平原。
130°E 135°E
1.地理位置
48°N ①三江平原,大约在 45°N~48°N,130°E~135°E 之间。
②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北部,西 45°N起小兴安岭,东到乌苏里江,
北起黑龙江,南到兴凯湖,位 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汇流处。
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环境
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
课堂小结 :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2.三江平原沼泽分布广泛的自然原因。
二.“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三.停止开发“北大荒”
1.什么是湿地? 2.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 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二、“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相比,三江平原成为我国商品 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①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②耕地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 ③有大量宜农荒地,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④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三、停止开发“北大荒”
合作探究三:湿地不合理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资料1: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2002年三江平原被世界湿地公约组织列入世界公约名录。
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恢复和 重建退化和受损湿地的生态系统。
【延伸思考】: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境内。通
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①洞庭湖属于湿地,长期的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缩小,导致湖泊 调节气候能力减弱。

为何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为何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为何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一、背景介绍"北大荒"教案是我国农村经济开放初期一项重要的实践探索。

1974年,由北京大学实施农村的一个农村综合试验站被成为"北大荒试验场",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模式,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诞生的早期,"北大荒"教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大力支持。

教案融合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和经验。

二、停止开发的原因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因此,原本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北大荒"教案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失去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2.实践效果不理想:"北大荒"教案虽然在早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逐渐显现。

比如,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企业化程度和农民意识之间的矛盾,以及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教案的进一步发展,也导致停止开发的必要性。

3.社会、经济转型:我国经济正面临深刻的转型,实施新的农村措施和政策迫在眉睫。

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以为新的农村提供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有助于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停止开发的影响1.效益降低: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能会导致原本由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

这将对相关地区和农民的收入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2.资源释放: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后,原本用于该教案的资源将有可能被重新配置,用于其他核心农业项目的开展,从而提高整体农业生产效率。

3.探索新路径: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以促使农村者去寻找新的路径和模式,推动农村发展,进一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2011.10)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必修3第二章)

(2011.10)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必修3第二章)
(1)转变原因(读资料2了解)
随着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决 定在“北大荒”大规模开垦,并相继建立一批国营 农 场.经几十年的开垦, 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 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这就成为了 “北 大仓”
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对北大荒进 行了有组织的开发。到1956年,北大荒的开发初 具规模,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 的时期。数万解放军复员官兵进行北大荒,谱写 了北大荒开发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北大荒的开发 者们带着建设祖国的热情向荒原开战,征服了艰 苦的自然环境,在千里沃野上建起了一个个机械 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美丽富饶的“北大 仓”。这是改造自然的奇迹,是艰苦创业的壮丽 诗篇。如今的“北大荒”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 地 ,垦区还出产人参、鹿茸、貂皮等特产。
2.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5年和1975年的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A森林覆盖率(%) B耕地面积(公顷) C年降水量(mm) D气温年较差(℃) E当年旱涝灾害次数 F河流含沙量(%) G当年粮食亩产量(千克) H当年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1965 20 24000 450 23 1 2 250 1
B
(说明)湿地破坏以后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且 不易恢复,蓄水功能下降导致河流径流减小
5.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 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B )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 保护环境 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使当 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C.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坏竟的规划会落 空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 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 (说明)生态的破坏主要在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资源 利用方式,保护环境也要与经济发展并重才能达到目标 ,关键在于能否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只要遵循自然规律 ,方式合理,可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地势低平 沼泽广布
三江平原为什么 沼泽广布呢?
沼泽广布的原因
地势低平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秋多雨
地壳以下降运动为主
冻土广布,排水不畅
棒打獐子瓢舀鱼,野 鸡飞到饭锅里
北大荒、北大荒, 又是兔子又是狼, 光长野草不打粮
1958年百万青年开赴北大荒
丰 收 的 北 大 仓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 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 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 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 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 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 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 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 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 国家生产了大批的粮食,把过去人 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美 丽富饶的“北大仓”,谱写出“北 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
“ ”
二、北大荒与北大仓的对话
美丽富饶的“黑土地” ——我国现代化程度 最高,商品率最高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
一:它成为商品粮生产基 地的区位优势
二:北大荒→北大仓 取得的成就及意义)
地形 气候 自然 水源 因素: 土壤 植被 劳动力 人口分布 社会经 资源条件 济因素: 技术条件、机械化水平 国家政策
D 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2 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是( B )
A 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 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 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 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3 下列关于湿地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湿地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人类可以大规模的开发 利用 B 目前,湿地破坏相当严重,因此人类要保护湿地不 能再利用湿地
区 位 优 势
北大荒→“北大仓 ”的历史意 义
新中国建立初期:
60年严重自然灾害时期:
88年全国粮食波动期: 90年代全国经济腾飞时期
湿地
自然湿地: 沼泽、泥炭地、湖泊、河流、沿海滩涂等 人工湿地: 稻田、水库和池塘 湿地: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 “地球之肾” 蓄水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 蓄洪防洪 促淤造陆 降解污染等
四、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北大荒
北大仓
北大“荒”
四、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北大荒
北大仓
北大“荒”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 追求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 决不能以牺牲生态来发展经济
1 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湿地就是过湿的土地
B 盐湖,盐沼是湿地
C 天然湖泊,河流是湿地,而人工水库不是湿地
C 1971年,苏联,加拿大等6国在伊拉克共同签署了 《湿地公约》,以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 统
D 湿地的保护已经从现状维持到恢复和重建受损的 湿地
4
目前政府决定停止垦荒的原因是( C )
A 该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停止垦荒是为了 保护森林资源 B 全国人口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不再需要将它作 为商品粮基地 C 该区是全国最大的沼泽地,停止垦荒是为了保 护珍贵的湿地资源
珊瑚礁
滩涂
沼泽
河流
湖泊
红树林
人工湿地
开发北大荒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 环境系统——自然生态为主转为 半自然生态为主 • 黑土退化、水土流失 • 湿地萎缩 • 气候恶化 • 生物多样性锐减
三、停止开发“北大荒”
我国在1992年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 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并依法加 强对湿地资源的管理,严禁盲目围垦。我国 三江平原是国内最大的、最有保护价值的湿 地之一,因此国家与1998年决定停止开发三 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北大荒”又变“荒”了。这里所 说的“荒”和五十年前的“荒” 一样吗?
长 春 电 影 制 片 厂
“北大荒” 在哪呢?
北 京 电 影 制 片 厂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一、“北大荒”的自然环境
1、“北大荒”的地理位置
“北大荒”一词来自 “大荒”,最早见于《山 海经》,书中有“东北海 之外,大荒之中”的记载。 原意指整个东北,后来指 黑龙江省。 现在的“北大荒”通 常指——三江平原,位于 中国的东北角,西起小兴 安岭,东达乌苏里江,北 迄黑龙江,南抵兴凯湖, 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 里江汇流处,也称为“合 江平原”。
D 该区剩余的荒地开垦条件差,不适合开垦耕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