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历久弥新-生活报
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容

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容1. 北大荒精神的概述北大荒精神是指中国农垦事业的鼻祖——中国北大荒集体农庄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
它是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农垦人通过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所形成的,体现了勇往直前、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特点。
2. 北大荒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北大荒精神有四个核心价值观,即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追求卓越。
2.1 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是北大荒精神的首要价值观。
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农垦人没有任何后勤保障,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生存和发展。
他们通过艰苦努力,不屈不挠地战胜了重重困难,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2.2 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北大荒精神的重要体现。
农垦人在北大荒这片荒芜的土地上,相互扶持、携手并进,在团结中战胜了困难,实现了集体的发展。
他们坚信“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创造奇迹”。
2.3 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北大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垦人在农业生产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地面对问题,切实地解决问题。
他们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传承,推动了农业的科技进步和现代化。
2.4 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是北大荒精神的高远目标。
农垦人以追求卓越为己任,不断创新,勇于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成果。
他们通过不断超越自己,创造了农垦事业的奇迹,展示了中国农业的崭新面貌。
3. 北大荒精神的现实意义北大荒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更是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
3.1 对农业现代化的启示北大荒精神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它告诉我们,只有坚守农业,坚持实践创新,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对精神文明的引领北大荒精神体现了农垦人追求精神文明的高尚追求。
他们在农业生产中,不仅注重物质收益,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层面的满足。
这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3.3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北大荒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它崇尚的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念,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北大荒精神-打造北大荒“三大一航母”伟大征程的动力之源

北大荒精神-打造北大荒“三大一航母”伟大征程的动力之源北大荒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荒地之一,历经六十余年的艰苦开垦,如今已经变成了中国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大批拼搏奋斗、顽强拼搏的先进典型,形成了北大荒精神,这一精神不仅推动了北大荒地区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新时代下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之一。
北大荒精神的核心是顽强不屈,勇往直前。
在北大荒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先辈们戮力同心,用汗水和辛勤的劳动托起了一片绿洲,创造了农垦业的一个又一个传奇。
他们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用坚忍不拔的精神,书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壮丽史诗。
北大荒的创建者们将实干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不管大小、利在山山水水的北大荒精神代代相传,为开拓和发展北大荒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正是这种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北大荒精神,成为了北大荒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支撑和推动。
在这一过程中,北大荒的干部和职工们发扬了北大荒精神,为北大荒地区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们脚踏实地,白手起家,辛勤耕耘,坚守初心,不断创新,勇攀高峰,以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不断推动着北大荒的建设和发展。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北大荒地区也在不断奋发向前。
近年来,北大荒地区以打造北大荒“三大一航母”为目标,逐步形成了小米产业、玉米深加工产业、食品产业、水稻产业和特色草原畜牧产业五大核心产业集群。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北大荒地区也将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生态保护制度,推进绿色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北大荒的“三大一航母”战略是推动北大荒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支撑。
北大荒地区的干部和职工们以北大荒精神为动力源泉,不断向前,在各项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他们坚守初心,勇攀高峰,追求卓越,为实现北大荒“三大一航母”战略目标贡献了力量。
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及感受

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及感受北大荒,是指中国农科院所属的一个农垦总局。
它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农耕与农业科研基地之一。
北大荒以其严谨务实、勇于担当的工作精神而闻名。
作为一名在北大荒实习的学生,我深深体会到了北大荒精神的重要性。
北大荒以其独特的创业精神,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北大荒教会了我勇于担当。
在这座庞大的农耕基地里,每一片田地都需要精心耕种和管理,每一个作物都需要我们的呵护。
北大荒的员工们白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田里工作,晚上则会举行不同形式的会议,以讨论如何提高效率和农作物的质量。
这种不辞劳苦、扎根基层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
在北大荒的每一天,我都学到了专业知识,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我勇于担当的精神。
其次,北大荒教会了我追求卓越。
北大荒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在我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新品种试验。
整个过程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测试和改进。
北大荒的科研团队和工作人员不断地寻求创新,追求卓越。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了解到追求卓越是一种艰辛和不懈的努力。
只有在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提高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我们才能追求卓越。
最后,北大荒教会了我坚持不懈。
北大荒所在的黑龙江省气候严寒,极端的条件使得农作物生长困难,但北大荒的员工们始终保持着坚持不懈的态度。
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酷热的夏天,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付出努力。
他们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受感动。
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者困难重重时,我会想起北大荒员工们的奋斗精神,坚定我的信念,努力追求我的目标。
回想起在北大荒的实习经历,我收获颇多。
北大荒精神教会了我勇于担当,追求卓越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不仅影响了我的个人成长,也让我更加明白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都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北大荒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气质。
它不仅仅存在于北大荒这个地方,更存在于每一个追求卓越的人的心中。
北大荒精神体会

北大荒精神体会在中国的大荒西北,有着一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这里被誉为中国最后的草原绿洲,是北大荒。
北大荒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也是一个响传海内外的品牌,它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不屈不挠、勇于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
北大荒的发展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指导下,从东北辽宁四平市驻地所属的北大荒总场开始筹备和开垦。
初创的几年,北大荒面对着种种困难和挑战,苦干实践,从许多细节和具体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成功的经验模式。
北大荒的精神并非一味地追求节约和利益,而是提倡精益求精,善于创新。
在北大荒的人们中,看似平凡的工作,无论是在农作物的培植,抑或是农牧业生产上,都是顶尖的、传承式的经验共享,这份经验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创新,也是一种开拓精神的体现。
在北大荒小区里,每个人都具有善于贡献自己的资质,也都极度尊重别人的才华,最终推动了一种沟通、开放和互助的社区合作文化。
北大荒的奋斗又带动了其它邻近的镇、村庄和沿海地区。
他们通过沟通、协做,从而形成一种互相支持和联系的产业带,成为了全国农业资源最为丰富、能力最为强劲的农业实验区和示范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北大荒人,他们奋发向前,再次为我们证明了人类的力量和可持续的发展。
北大荒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也存在巨大的启示和教益。
我们应该像北大荒人一样,注重实践和技术的创新,善于总结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把自己融入到一种更开放、更有社区感的研究环境中,推动良好的社区文化和合作文化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趋向,推动我们的文化创新,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想。
实践证明,北大荒的精神与今天的大学教育教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大学教育中,我们需要注重具体应用和实践性,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掘出知识新领域和新应用,更好地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支撑中国的明天。
弘扬北大荒精神_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56农场经济管理 (2024/2)Nongchang Jingji Guanli弘扬北大荒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农业现代化陈子婴(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北大荒经过70多年的开发建设,铸就了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些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相契合。
北大荒在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后,也通过复制北大荒耕作模式,推动了省内外村、镇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北大荒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垦地融合【作者简介】陈子婴(1972—),女,教授,本科,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由此可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性及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性。
在北大荒70多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不仅创造了人均产粮最高、全程机械化率最高、农业科技转化率最高等全国纪录,更是通过推动垦地融合发展,带动了周边乡村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同时,不断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走出了一条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同的独特道路,探索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一、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北大荒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北大荒最早的开发者是复转军人,因此在开发这片广袤的土地时必定会融入军人的气质与风骨。
是军人就要站排头,是军人就要打胜仗,是军人就要有争第一的精神,影响着北大荒一批又一批后来的开发建设者。
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群策群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预料的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挑战。
不仅在机械力量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更在耕种水平、农业科技应用、种子研发及发展数字智慧农业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逐渐探索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和新模式。
北大荒集团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集团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北大荒精神北大荒集团是中国农业领域的知名企业,成立于1958年,总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北大荒集团致力于农业种植、食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领域的发展,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北大荒集团注重组织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北大荒精神,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
在发展的过程中,北大荒集团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断强化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形成了独特的组织文化和企业精神。
这种企业精神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企业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二、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集团特有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北大荒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情怀和责任担当:北大荒集团秉承着“为国家稳定粮食安全,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宗旨,坚持不懈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肩负起为国家、为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展现出强烈的国家情怀和责任担当。
2. 开拓创新和不断进取:北大荒精神强调开拓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鼓励员工敢于开拓、善于创新,勇于担当,志存高远,不断追求卓越,奋力拼搏,为企业的发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美好的未来。
3. 团结合作和精诚团队:北大荒集团注重团结合作和精诚团队的建设,倡导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和共赢共享的精神,使员工形成一个和谐、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4. 诚信守法和社会责任:北大荒精神强调诚信守法和社会责任,倡导员工守法诚信、廉洁奉公,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北大荒精神的价值与意义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集团发展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北大荒精神能够强化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团队战斗力,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战斗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
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

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北大荒精神是指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企业精神,它是北大荒集团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北大荒精神取得较大成就的基础和保障。
在长期的实践中,北大荒集团形成了鲜明的企业文化,它的精髓就是北大荒精神。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谈谈我对北大荒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北大荒集团是一家在农垦领域有着深厚底蕴的大型企业集团,因此北大荒精神必然与农垦事业息息相关。
北大荒精神是追求卓越的精神,是对办事要求的高度凝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在我个人的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种精神所带来的巨大推动力。
北大荒精神首先体现在对责任的追求上。
作为一名北大荒集团的员工,我时刻铭记着自己的职责,不忘记自己的使命。
北大荒精神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要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时刻保持对农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工作中,我时刻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承担责任,尽力做到事情不落下、不拖延、不推诿,时刻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
北大荒精神还体现在对创新的追求上。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北大荒集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
作为一名北大荒员工,我深知创新的重要性,时刻保持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追求。
在工作中,我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也时刻关注和研究市场的需求变化,主动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
北大荒精神还要求我们要秉持团结合作的精神。
团结是一个集体的力量,是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北大荒集团,我们时刻保持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团队为单位,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工作目标。
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平等、互助、尊重的态度,与同事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间分享经验和技术,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团结合作不仅是公司内部的要求,也是对外拓展市场、与其他企业合作的重要基础。
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简介北大荒精神是指中国农垦事业发展初期,中国科学院北大荒实验农场的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这种精神代表了奋斗、创新、团结、努力和奉献的价值观念,对当代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起源北大荒实验农场成立于1954年,地处中国东北平原,是当时社会主义建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场的成立是为了解决人民生活中食品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进行农业科研和人才培养。
由于当时的环境极其艰苦,土地贫瘠,水文条件恶劣,北大荒实验农场的工作人员需要开垦荒地、修建基础设施,并进行农业试验。
奋斗精神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北大荒实验农场的先辈们展现了非凡的奋斗精神。
他们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日夜辛勤劳作。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攀高峰,开创了农垦事业的新篇章。
这种奋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农垦人,成为中国农垦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创新精神北大荒精神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念是创新精神。
由于当时的土地和水文条件十分恶劣,传统农业方法在北大荒实验农场很难奏效。
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才能克服困难,并取得好的成果。
这种创新精神不仅在农业技术上体现,也在管理和组织上得到体现。
北大荒实验农场的先辈们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农场的发展更加有序。
团结精神北大荒精神强调团结和合作的精神。
在艰苦的环境下,北大荒实验农场的工作人员团结一心,互相协助,共同克服困难。
他们相互之间无私奉献,义无反顾地为农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种团结精神在北大荒实验农场的历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成为北大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努力和奉献精神北大荒精神强调奉献和努力的价值观念。
北大荒实验农场的工作人员为实现农垦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奉献。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农垦事业的建设中。
他们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农垦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结语北大荒精神代表了中国农垦事业发展初期北大荒实验农场的先辈们所具有的奋斗、创新、团结、努力和奉献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荒精神历久弥新-生活报
9月11日17时许,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会与会同志来到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考察 ?本报记者董新英吴树江孙伟民 9月11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召开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会与会同志来到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一行人认真听取讲解,共同感受“艰苦奋斗、勇于奉献、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当讲解员孙溶婧在王震将军肖像前唱起《北大荒人的歌》,与会同志打着节拍,齐声合唱,在歌声中回望垦荒岁月,感受北大荒精神。
北方向北是北大荒,北方向北更是北大仓。
1955年,在这片土地上,王震将军点燃第一把荒火,三代北大荒人用青春和热血扎根北大荒,并薪火相传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一代代传下来。
珍贵资料保存厚重历史底色走进展馆,一幅幅照片从黑白到彩色,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历史画面重新放映。
一张1955年初王震将军在850农场为垦区点燃的第一把荒火的老照片,成为北大荒人不能忘记的历史时刻。
随着讲解员的讲述,人们感怀着奋斗的岁月。
现在的宁安农场是1947年6月13日建立起的第一个国营农场,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
友谊农场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农场”,是1954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命名的。
第一个军垦农场是850农场,1955
年元旦在虎林西岗建立。
1956年9月,王震将军亲自踏查选址建八五三农场,并亲笔题写“八五三农场”。
首批建场的1800名铁道兵,就是最早开发建场的英雄群体。
这些珍贵资料记载的北大荒人垦荒的故事总让人泪流满面。
在讲解员的讲述下,一个个垦荒故事鲜活起来。
1956年,杨华发起组建了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为了坚定青年们扎根边疆的决心,他写下了血书:“要永远做个垦荒战士,把一切献给伟大的祖国。
”他在北大荒整整奋战了42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在经济不发达的历史时期,北大荒向国家输送一批高端人才,走向世界的“管天人”蔡尔诚,就是从北大荒走出去的气象专家。
他1958年从防化部队转业来到刚刚组建的五九七农场,坚持连续7300多天观察云天变化,积累资料140多万字。
蔡尔诚在五九七这片土地上整整生活了36年,先后出版了《看天测云雨》、《看云识天气》、《雨前云兆》几本专著。
一幅幅老照片已经泛白,却弥足珍贵。
北大荒精神诞生于人民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1947年,正是共和国诞生前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按照党中央的指示,一批从延安来到东北的军队干部、伤残荣誉军人转战北大荒。
他们面对“房无一间、地无一垅、
路无一条”的茫茫荒原,吃窝头,住马架,手挥镐,肩拉犁,战酷暑,斗严寒,播下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第一粒火种,建起了宁安、通北等第一批公营机械农场。
北大荒人薪火相传北大荒精神如果说第一代北大荒人开创了北大荒精神,那么,第二代北大荒人丰富了北大荒精神。
第三代北大荒人用行动践行着北大荒精神。
从1963年~1976年,先后共有54万知识青年和近十万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到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行列中,构成了第二代北大荒人的主体。
他们赋予了北大荒精神“勇于开拓”的新的时代内涵。
在新一代北大荒人的讲述中,记者感受着他们对过去的铭记和对先辈的缅怀。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虎林山火中英勇献身的14位知青。
为了开发建设北大荒,很多知青献出了生命。
岁月的车轮滚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第三代北大荒人——复转军人、支边青年的子女已经成长起来,
他们成为建设北大荒的骨干。
八五八农场十队队长邹立江在北大荒精神的感召下,1992年离开机关到生产一线,他说,小的时候,常听父辈讲述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事迹,深入一线更能体会老一辈建设北大荒的苦与乐。
1966年出生的肖亚农是第三代北大荒人,被誉为“亚洲第一农民”,1995年创办了北行农场第一个家庭农场,十年后的2005年,开始了家庭农场多元化经营的大胆尝试。
在北大荒三代人的群像中还有杜俊起、梁军、郝焕文、王泉孝、左静等垦荒人和开拓者,他们薪火相传,丰富和践行着北大荒精神。
在拓荒创业的路上,众多建设者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誓言,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是北大荒人几代人用生命和青春铸就的北大荒精神。
创新创业赋予北大荒文化新内涵黑土地上创造出来的北大荒精神,不但在几代北大荒人身上得以传承,而且在新时期全体龙江人身上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李青山,1986年生人,外表俊朗的他成为八五八农场的“网红”,都叫他养猪大学生。
2011年毕业的李青山在厦门找到了一家待遇优厚的工作,但他放弃了这份高薪收入,回家自办猪场。
2014年3月他创办了万青养猪场,经过三年不断的摸索与创新,如今的万青养殖场已扩展到300多头母猪,存栏1000多只,平均每年将有1000多只出栏。
从白领到养猪倌的转身,李青山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养猪事业带动起更多人创业致富的热情,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赵国春是北大荒历史的忠实研究者、北大荒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北大荒文化的守望者。
他是北大荒垦荒者的后代,在记者采访时,他很激动,他告诉记者,他的父母早早就长眠在这片黑土地上,他把对
北大荒的热爱都倾注在了弘扬北大荒精神的事业中。
30多年来,他坚持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大部分作品都和北大荒有关。
他刚刚从北大荒博物馆馆长的位置上退休,为了弘扬北大荒精神,他以馆舍为阵地,扩大宣传形式,编辑出版了以反映北大荒历史文化为内容的专著《永远的记忆——北大荒博物馆馆藏文物背后的故
事》、《走进北大荒博物馆》、《我们的北大荒》、《北大荒博物馆》等11本著作。
九月的北大荒,金色稻浪滚滚,浓郁黑土飘香。
中华大粮仓已为国家奉献了上千亿公斤的粮食。
北大荒精神是在黑龙江垦区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新时期,北大荒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图为与会同志在纪念馆听北大荒精神讲解。
本报记者陈宝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