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的产状及相
火山岩-基本概念

岩浆岩分为:
侵入岩
火山岩
橄榄岩 ————苦榄岩类
金伯类岩类
霓霞岩类 ———霞石岩类
碳酸岩类
辉长岩————玄武岩类
碱性辉长岩——碱性玄武岩类
闪长岩————安山岩类
正长岩————粗面岩类
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花岗岩————流纹岩类
脉岩类
火山碎屑岩类
σ=[( K2O+Na2O)2/(SiO2-43)]×(Wt% )
σ越大,碱性越强
超基性岩:以SiO2含量<45%及不含石英为特征, 富含FeO、MgO,而K2O、Na2O含量少
基性岩:SiO2含量在45—53%之间。 σ <3.3%为钙碱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类 σ>3.3%为碱性岩类:碱性辉长岩—碱性玄武岩类 中性岩:SiO2含量在53—63%之间。 σ < 3.3%为钙碱性岩:闪长岩—安山岩类 Σ=3.3-9为钙碱性-碱性岩:正长岩—粗面岩类 σ >9%为过碱性岩: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2)按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 粗粒结构:粒径>5mm
中粒结构:粒径2——5mm
细粒结构:粒径2——0.2mm
微粒结构:粒径<0.2mm
(3)按矿物颗粒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
不等粒结构
斑状、似斑状结构
(4)按矿物颗粒的自形程度 自形结构
半自形结构
它形结构
斑状结构是指岩石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 基质。斑晶与基质形成不同世代。似斑状结构也是岩石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但斑 晶与基质是同世代的产物,基质是显晶质的。
岩盆
岩盖
岩床
岩墙
岩基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常见造岩矿物,根据其化学成分的特点,可分为两类: (1)硅铝矿物: SiO2 与Al2O3的含量高,不含FeO、MgO,其中包括石英类和长石类及似
第三四章-结构构造产状

三、岩浆岩的构造
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岩石其它组 成部分(如玻璃质)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 出来的特点。 1.块状构造(均一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 分布是均匀的,岩石各部分在成分上或结构上都是一样 的。 2.带状构造:不同成分的岩石彼此逐层交替,或者是成 分相同但结构、颜色及造岩矿物成分或数量不同的岩石 彼此逐层交替呈带状、条带状彼此平行或近于平行。
第三章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texture):指组成岩石的矿物 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 和矿物间(包括玻璃)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structure):指岩石中不同矿 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 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一、岩浆岩的结构
(一) 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4. 冷却极快的情况下,冷凝作用发生在D区,几乎不 形成结晶中心,更谈不上晶体生长,因而形成玻璃质 结构。
二、矿物结晶顺序的确定
1.矿物颗粒的相对自形程度。结晶较早的自形程度高,但 还与矿物本身的结晶能力有关。 2.矿物间的相互包裹关系。被包裹的矿物一般早于包裹它 的矿物。需分解条纹长石、文象结构中的石英。 3.矿物晶体大小。斑状结构斑晶一般先结晶,而小晶体后 结晶。但某些交代斑晶则相反。 4.根据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如花岗岩中的榍石,当分布 在绿泥石中或其边部时,可能是绿泥石的后期蚀变矿物, 是黑云母变为绿泥石时析出Ti、Ca的产物;分布于解理、 裂隙中的榍石很可能是后来形成的。而被黑云母、斜长石 包裹且切穿解理缝方向的榍石,应是早期结晶的产物。
岩浆岩产状
⑶单斜岩体:单斜岩层间的整合侵入体。 ⑷岩床(岩席):厚薄均匀的近水平产出的与地层整合 的板状侵入体。 ⑸岩鞍:产于强烈褶皱区。褶皱过程中,岩浆挤入褶 皱顶部软弱带-背斜鞍部或向斜槽部所形成的同生整 合侵入体。
岩石学复习资料

岩⽯学复习资料第1讲绪论1. 岩⽯:天然产出的,由⼀种或多种矿物或⽕⼭玻璃、⽣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3.三⼤岩类:岩浆岩(⽕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成的岩⽯。
4.沉积岩:它是由地壳风化产物、⽣物有关物质、⽕⼭碎屑物等,在外营⼒作⽤下搬运、沉积、固结⽽成的岩⽯。
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转化⽽成的岩⽯。
岩浆岩和变质岩⼜可统称为结晶岩。
6. 岩浆岩及其研究意义:(1)岩⽯类型及其鉴别特征(2)岩⽯系列与组合(3)岩⽯成因(4)岩浆作⽤与构造环境(5)⽕成岩岩⽯探针与当代地球科学前缘7.岩浆: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熔体)。
岩浆的成份: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以氧化物形式表⽰SiO2, Al2O3, FeO, Fe2O3, MgO, CaO, Na2O, K2O, H2O。
SiO2 = 40%~75%。
挥发份(<6%)H2O, CO2, CO, N2, SO2, SO3, H2S, HCl, H2F。
成矿⾦属元素。
岩浆的温度:a.观察现代熔岩流的温度:通常:700℃~1200℃。
基性熔岩:1025℃~1225℃。
酸性熔岩:735℃~890℃。
挥发份可以使起熔温度和液相线温度明显下降。
8.影响粘度的因素:a.氧化物:SiO2,Al2O3,Cr2O3的存在使粘度增加,尤其 SiO2。
基性岩粘度⼩,以溢流为主;酸性岩粘度⼤,多以爆发形式为主。
b.挥发份:其存在将显著降低岩浆粘度。
挥发份增加,粘度降低。
c.温度:温度升⾼,粘度降低。
d.压⼒:对于不含⽔的⼲岩浆,压⼒升⾼,粘度增加;对于富⽔岩浆:I. 压⼒增加,挥发份溶解度增加,粘度降低; II. 压⼒达到⼀定值,挥发份饱和,粘度随压⼒升⾼⽽增加9.岩浆作⽤: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其挥发份和地质应⼒的作⽤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不断地改变⾃⼰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
火山岩-基本概念

5、自碎岩类
岩流自碎岩:主要为玄武质成分和英安质成分的自碎熔岩。 隐爆自碎岩:或称侵入自碎岩,包括各种火山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碎屑呈棱角-次棱角状。
超基性岩:
以SiO2含量<45%及不含石英为特征,富含FeO、MgO,而K2O、Na2O含量少。总特 征是贫硅、贫碱、富镁铁。又称超镁铁岩。本类岩石分布极少,喷出岩更罕见,易蛇纹 石化等蚀变。(超镁铁岩以镁铁矿物含量大于90%命名,超基性岩以SiO2含量(酸度) 命名,所以概念不同。)
岩盆
岩盖
岩床
岩墙
岩基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常见造岩矿物,根据其化学成分的特点,可分为两类: (1)硅铝矿物: SiO2 与Al2O3的含量高,不含FeO、MgO,其中包括石英类和长石类及似长
石类。这些矿物颜色较浅,又称浅色或淡色矿物。 (2)铁镁矿物: FeO、MgO的含量较高, SiO2 的含量较低。其中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 角闪石类和黑云母类,又称为深色或暗色矿物。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 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 侵入岩的构造:
块状构造(均一构造):岩石中各种组分和结构都均匀分布,没有定向排列,也没有其它特殊的现象 条带状构造:岩石中不同成分、颜色、粒度或结构的条带相间排列,条带彼此平行或近于平行 斑杂构造:岩石不同部位的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差别很大,整个岩石看起来斑斑杂杂,很不均匀, 杂乱无章 流线、流面构造:岩浆在流动过程中,板状、片状矿物、扁平析离体及捕虏体等平行排列,形成流 面;而柱状、针状矿物平行排列,形成流线 球状构造:侵入岩中分布有球状及椭球状体。 晶洞和晶腺构造: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近圆形空心孔洞为晶洞。晶洞壁上生长排列很好的自形 晶体,称晶腺构造。 原生片麻构造:岩石中暗色矿物断续的定向排列,其间被浅色粒状矿物所分开。(少见)
岩浆岩石学 复习 重点

岩浆岩石学复习重点《岩浆岩石学》复习思考题(2021-10)第一章绪论1.岩石、岩石学的概念?●2.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哪三大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岩浆岩、岩浆岩岩石学的概念? 4. 结晶岩的概念?第二章岩浆、岩浆作用及岩浆岩●1.岩浆的概念?2.岩浆的成分有哪些?●3.挥发分在岩浆中有哪些作用?4.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温度、粘度特点? ●5.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有哪些?6.岩浆作用的概念?7.什么叫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8.什么是侵入岩、喷出岩(或火山岩)、次火山岩?●9.什么是熔岩、火山碎屑岩?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1.火山岩常见产状类型有那些?(岩流、岩被、岩针、岩钟、火山锥等) ●2.火山岩的相是如何划分的?(溢流相、爆发相、次火山相、火山沉积相等)●3.侵入岩常见产状类型有那些?(岩基、岩株、岩盆、岩床、岩脉或岩墙等)●4.侵入岩的相是如何划分的?(深成相、中深成相和浅成相)第四章岩浆岩的物质成分●1.岩浆岩中常见的矿物成分有哪些? ●2.岩浆岩中矿物是怎样分类的? ●3.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的概念?●4.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反应矿物与残余矿物以及它生矿物的概念?●5.常见造岩矿物中,哪些是硅铝(浅色)矿物、哪些是铁镁(暗色)矿物?6.岩浆岩的色率是指的什么?7.岩浆岩中主要氧化物有哪些?●8.根据SiO2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哪四大类,界限如何? ●9.通常所说的岩浆岩的基性程度或酸性程度是什么含义?●10.岩浆岩的碱质含量和碱性程度有何关系?表示碱度的里特曼指数σ值如何定义?(σ计算表达式) ●11.随着基性程度的降低,钙碱性岩浆岩中SiO2含量与其他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变化规律?(参见图Ⅳ-1)●12.岩浆岩中常见造岩矿物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如何?(参见图Ⅳ-4) 13.化学成分对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以SiO2及碱质含量为例)●14.SiO2过饱和矿物与过饱和岩石、不饱和矿物与不饱和岩石的概念?●15.平衡结晶条件下,石英与似长石、石英与镁橄榄石能否共生?为什么?第五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1.岩浆岩结构、构造的概念?●2.岩浆岩的结构要素是指什么?(岩石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的绝对和相对大小、形态特征、矿物与矿物或矿物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3.按结晶程度可将岩浆岩结构分为哪些类型?分别形成于什么环境?4.按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可将岩浆岩结构分为哪些类型? 5.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将岩浆岩结构分为哪些类型? 6.下列结构的特点和异同?●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煌斑结构●辉长结构-辉绿结构-嵌晶含长结构●反应边结构-暗化边结构-次变边结构间粒结构-间隐结构-间隐间粒结构●安山结构(玻晶交织结构)-交织结构-粗面结构文象结构-蠕虫结构●花岗结构-细晶结构7.块状构造、斑杂状构造、带状构造、原生片麻状构造的主要特征? 8.什么是流纹构造、流面构造、流线构造? 9.什么是杏仁构造、气孔构造?●10.枕状构造与柱状节理构造的地质意义何在?●11.举例说明影响岩浆岩结构、构造的因素是什么?(岩石形成的物、化条件――即形成环境、岩浆成分(尤其SiO2及挥发分含量);前者决定冷却速度和结晶条件,后者决定岩浆粘度)●12.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中常见哪些结构、构造类型? ●13.鲍文反应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岩石学意义? 14.确定岩浆岩中矿物结晶顺序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第六章岩浆岩的分类●1.岩浆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产状、结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2.IUGS深成岩定量矿物分类双三角图的四个顶角(A、P、Q、F)分别代表什么矿物成分?该双三角分类图适用于什么情况(M<90的侵入岩)?●3.IUGS深成岩定量矿物分类方法对中酸性侵入岩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4.辉长岩、闪长岩类在IUGS分类三角图中的位置如何?为什么会重叠?●5.本教材的分类方案将岩浆岩分为哪些岩类?(12个岩类)●6.P69岩浆岩分类表的分类系统如何?是否熟悉?●7.本教材分类表是如何按照酸度、碱度、产状、结构对岩浆岩进行分类的?各个亚类在矿物组成上有何特点及规律?各个亚类代表性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是什么?8.本教材岩浆岩分类表中的碱度与碱质含量、里特曼指数σ之间有何关系?碱性与钙碱性岩、过碱性岩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碱性介于钙碱性与碱性岩之间,σ=3.3-9,较多Af+碱性M,不含或少含Q、F)?通常所说的碱性岩是指什么样碱度的岩石?●9.“玢岩”和“斑岩”的用法及异同? ●10.超基性岩和超镁铁岩的概念?●11.岩浆岩的一般命名原则?(特殊的颜色、结构、构造+次要矿物种类+基本名称)SiO2含量范围、σ值、主要矿物成分以及各自代表性的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岩石名称。
内蒙哈腊特中生代火山岩相及火山机构研究

内蒙哈腊特中生代火山岩相及火山机构研究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哈腊特,中生代火山岩广泛发育,主要为白垩纪白音高老组酸性火山岩、侏罗纪玛尼吐组中性火山岩和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碎屑岩。
火山岩相主要七个火山岩相组成。
一个发育较好的火山,往往由火山口、火山通道、火山锥和熔岩组成,但是由于后期的构造变动,长时间的风化和剥蚀作用,完整的火山机构已不复存在。
火山构造受后期构造破坏及第四系掩盖支离破碎,但总体轮廓较清楚,火山岩岩层产状总体内倾,围绕破火山口放射状水系极其发育,卫片上破火山环形影像构造清晰。
标签:中生代火山岩火山机构内蒙古哈腊特前人对内蒙古西乌旗中生代地层已有研究,参考基础地质资料和《内蒙古岩石地层单位清理》,中生代地层区划属滨太平洋地层区,以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陆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为主。
笔者近几年依托于《内蒙古1∶5万高力罕牧场三连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内蒙古1∶20万哈腊特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较系统地对内蒙古西乌旗、东乌旗中生代火山岩进行了调查。
针对火山岩的特点,对东乌旗中生代火山岩的研究首次采用岩性—岩相—火山机构多重法,从而有利于恢复古火山地貌,且系统地对地质构造单元进行重组和划分,加深和完善了对研究区的火山岩及火山机构的认识和研究。
1区域地质背景内蒙古东乌旗中生代火山岩极为发育,属中生代大兴安岭岩浆岩带组成部分。
区域主要的构造运动为华力西期和燕山期两大构造运动。
区域上处于兴蒙造山带与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叠加部位。
泛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俯冲,在内蒙古的东部地区陆续形成了一系列的北东、北北东向的隆起和断陷盆地,并伴随强烈的火山活动。
火山作用形成了研究区的下白垩统白音高老组(K1b)、上侏罗统玛尼吐组(J3mn)和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等火山盆地的堆积,与此同时区内形成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火山机构。
2岩石学特征对内蒙古西乌旗中生代火山岩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划分为:(1)以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夹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的下白垩统白音高老组;(2)以粗安岩为主中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的上侏罗统玛尼吐组;(3)以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夹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的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
岩石学知识点

82、园度可分为三级: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 83、按碎屑与杂基的相对含量可以分为杂基支撑和颗粒支撑两大
类。 84、按颗粒与填隙物的相对含量和相互关系可分为基底胶结、孔隙
胶结和接触胶结、溶蚀胶结。 85、陆源碎屑岩按粒度可分为:1、砾岩:碎屑直径2MM,2、砂
质。 58、按沉积物被搬运和沉积的方式为: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溶解
物质的搬运和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等三种。 59、碎屑物的机械搬运形式包括:滚动搬运、跳跃搬运和悬浮搬运
等。 56、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它来源沉积物,在搬运和
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 依次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作地表沉积分异作用。沉积分异作用分为机 械沉积分异作用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两类。
类、黑云母岩类。 37、超基性喷出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玻基纯橄岩、苦橄岩和科马提
岩。 38、基性岩类的主要侵入岩是暗色辉长岩、辉长岩、浅色辉长岩、
斜长岩、辉绿岩。 39、基性岩类的主要喷出岩是橄榄玄武岩、辉石玄武岩、斜长玄武
岩。
40、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类)侵入岩常见的种类有闪长岩、石英 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和细粒闪长岩。
的水动力条件。 71、斜层理指在层的内部由一组倾斜的细层与层面或层系界面相
交,故又称为斜层理。 72、压扁层理是指层系界面呈波状起伏,波谷内夹有泥质压扁体的
一种层理。 73、波浪状层理由浪成沙纹迁移形成的交错层理,叫浪成沙纹层
理。 74、波痕是非粘性的沙质沉积物层面上特有的波状起伏的面状构
造。
75、泥裂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产生的裂 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呈‘V’字形或‘U’字形。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_类型_特征和储层意义_王璞珺

文章编号:16715888(2003)04044908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类型、特征和储层意义王璞1,迟元林2,刘万洙1,程日辉1,单玄龙1,任延广2(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2.大庆油田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可分为5相、15亚相。
5相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和火山沉积岩相。
火山岩孔、缝及其组合关系受亚相控制。
喷溢相上部亚相原生气孔和构造裂缝发育,储集物性优良;爆发相各个亚相之间常发育松散层构造,是有利的储集空间;侵出相内带亚相原生裂缝和粒间空隙发育,是优质的大型储集体。
不同亚相的成岩方式不同,有熔浆冷凝胶结、压实成岩和二者复合3种方式。
火山沉积岩相、爆发相的空落亚相和热基浪亚相均以压实成岩为主,其物性随埋深增加变差;火山通道相、喷溢相和侵出相均以熔浆冷凝固结成岩为主,其孔、渗与埋深无关。
爆发相的热碎屑流亚相是复合成岩,其储层物性与埋深的关系视两种成岩方式相对弱而变化。
关键词: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火山岩储层;中生界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304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89419013)作者简介:王璞(1959),男,黑龙江绥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学者,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勘查和沉积学研究,E mail :wpjslw @public .cc .jl .cn .1火山岩相研究回顾“相”是地质体中能够反映成因的地质特征的总和。
火山岩相一词(volcanogenous facies ,volcanic fa -cies ,volcanic phase )由前苏联学者较早引入地质文献[1]。
早期主要指火山熔岩,即溢流相火山岩。
火山岩相能够揭示火山岩空间展布规律和不同岩性组合之间的成因联系。
不同岩相带的孔隙和裂隙及其组合不同。
因此,岩相是火山岩成因和物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岩的产状及相
一、火山岩的产状
火山岩以喷出岩常见,喷出岩的产状与喷发类型有关。
常见的喷发类型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分为: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另一种按近代典型的火山名称分为:夏威夷式、斯通博利式、乌尔加诺式、布里尼式、卡特曼式等。
1、熔透式(面式)喷发:是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通道。
喷发的特点是:火山分布范围很大,火山岩与侵入岩过渡相连,喷出通道大而且不规则。
2、裂隙式(线式)喷发: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裂隙)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
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岩墙。
以玄武岩为主,流动方向近于平行,厚度及成分较为稳定,产状平缓,以熔岩被为多,常形成熔岩台地、熔岩高原。
因为玄武岩流动性大,熔岩喷出量常较大,很少爆发相,在地形平坦处似洪水滥,到处溢流,分布性大,所以又称泛流玄武岩。
裂隙式喷发不全是玄武岩的熔岩组成,也有酸性的熔结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火山碎屑高原。
它常由浮岩块及火山灰覆盖所形成,高原内部均有破火山口及火山陷落地堑。
熔岩流:是指线形流动、分布的熔岩,其形态决定于地形。
熔渣:是暗色多孔的炉渣状碎块,以玻璃质为主,常为多孔熔岩、熔岩饼、火山弹等爆发炸裂产物。
落地时为固态。
3、中心式(点式)喷发: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
喷发通电道在平面上为点状,又称点状喷发。
其最大特点是常在地表形成下缓上陡火山堆。
火山锥根据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碎屑锥:主要以爆破发产物的浮岩块或熔渣组成,火山碎屑物质常大于95%。
其火山锥的原始坡度为300左右,火山口呈碗状或漏斗状,其底部亦由火山碎屑组成。
火山碎屑物如为多次喷发,则呈层状产出。
2、熔岩锥:主要以溢流产物的熔岩所组成,火山碎屑物常小于10%,尤以玄武岩常见。
3、混合堆:由火山碎屑物与熔岩互层组成的火山堆,为爆发与溢流交替喷出的火山产物,又名复合锥。
火山锥成层明显,又称层火山。
由于熔岩组成骨架,可形成高的山峰。
二、火山岩的相
目前国内外对火山岩相的划分很不统一,有的以火山岩形成时代新老所产生的岩石特点,分为古相火山和新相火山岩;有的以火山喷出物距火山口的远近,分为远火山口相和近火山口相;有的以火山喷发产物-熔岩的不同部位,分为顶板相、底板相、内部相、前额相等等。
一般认为,比较好的方案,是以火山岩所处的环境,先分为海相与陆相火山岩。
它们的区别如下:
1)陆相火山岩与下伏地层常呈喷发不整合接触,风化壳发育;而海相者常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风化壳不发育。
2)陆相火山岩与陆相动物及淡水植物共生,碎屑岩较多,碎屑分选差、相变大、层理发育;而海相者与海相咸水生物共生,泥质、硅质及碳酸盐岩较多,碎屑分选好,相变小、层理发育。
3)陆相熔岩成分变化大(基-酸性皆有),常见红色氧化顶,柱状节理发育,球粒的直径大;而海相熔岩成分变化小(基性为主),常见枕状构造,球粒的直径小,长形中空骸晶岩育。
4)陆相火山碎屑物在水平方向上粒度变化明显,常见火山弹、火山泥球、熔结凝灰岩、
泥流角砾岩、而海相火山碎屑物在垂直方向上比重变化明显,常见熔岩遇水淬碎的玻屑等。
除喷出岩与沉积岩过渡的火山沉积相以外,最主要的相有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
喷出相是火山喷出地表产物,是开放系统;火又通道相,一端通向地下深处,一端通向地表,与喷出相相连,是半开放系统;次火山相是火山岩浆侵入、潜伏在地下产物,是封闭系统。
喷出相又进一步分为溢流、爆发、侵出者出三个相。
溢流相:是火山喷溢、泛流的熔岩。
成分从超基性到酸性皆有,但以基性者最发育。
它形成于火山喷发的各个时期,但以强烈爆发之后出现为主。
在每次喷发的基性熔岩中,顶部常见红色厚的气孔密集带,底部为灰红色较薄的气孔带,中部则多为黑色致密熔岩。
在碱性玄武岩中巨晶及体,有的具重力分异现象,上部歪长石、片麻岩多;中部辉石多,下部钛铁矿、橄榄岩多。
酸性熔岩中,顶部常泡沫状含角砾带,底部多为流纹构造带,中部为致密熔岩。
爆发相:是火山爆发的火山碎屑物。
岩石成分不定,但以温度低,含挥发份多、粘度大的岩浆常见,尤以中酸性、碱性更有利于爆发。
它形成于火山作用的不同阶段,但以早期及高潮时最发育。
有的与其它层状岩石共生,成层状产出;有的以火山碎屑物为主,在火山口附近形成碎屑锥。
火山爆发物有的来自围岩,有的来自火山岩本身,有的来自深源。
一般粗粒级的近火山口分布,细粒级则分布在离火山口很远的地方。
侵出相:实际上是火山颈相与粘度大的溢流相之间的过渡产物。
高度一般几十米到6000米,堆积于火山颈之上部,形成直径小、厚度大、产状陡的岩穹。
成分以中酸性、碱性常见。
火山颈相:是火山锥被剥蚀后,残存的具充填物的火山通道。
又称岩颈,皆因其横切成多近圆形,产状陡立,形态细而长而得名。
次火山相:是与火山岩同源但为侵入产状的岩体。
它与喷出岩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
它的侵入深度一般小于3公里,进一步又可根据深度细分为三个相:近地表相0-0.5km;超浅成相为0.5-1.5km;浅成相为 1.5-3.0km。
由浅到深,岩石的结构、构造、某些矿物的有序度等,从近似火山岩到近似浅成岩。
次火山岩有的顺火山岩原生裂隙贯入而成;有的次火山岩顺火山岩层的层面、不整合面、后期断裂、裂隙贯入而成,次火山岩以熔岩状岩石为主,也有角砾状岩石,除岩浆机械贯入捕虏形成者外,多为隐爆的结果。
火山沉积相:在火山作用过程中皆可以产生,但以火山喷发的低潮期-间隙期最为发育。
是火山作用叠加沉积作用的产物。
它可以形成于陆地,也可以形成于海中;有深水,也有浅水沉积。
由喷出岩、沉积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系组成。
多为水盆地、泥石流、破火山凹地、冰川等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