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教育交流周媒体见面会材料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 中国-东盟教育信息网

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方案一、名称: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二、时间地点:2009年8月5日-8日,贵州·贵阳三、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四、承办单位:贵州省教育厅贵州大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待定)五、协办单位: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贵州省外事办贵州省体育局(待定)六、背景及目的:东盟是我国最重要的周边地区之一。
根据“周边是首要”和十七大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我应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特别是2008年7月26日-8月1日,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深了中国高校与东盟高校的相互联系与了解,初步搭建起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对促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有着深远意义。
为进一步落实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贵阳声明》中达成的共识,实质性推进首届交流周成果的落实,巩固并发展中国与东盟教育交流活动,我拟于2009年8月5日-8日召开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希望可以探索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机制、新领域、新方式、新途径,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务实性教育合作,促进中国—东盟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并服务于我西部大开发战略。
七、项目构成及具体内容:本次教育交流周以论坛、研讨和青少年夏令营为主体,各项活动的具体内容为:1.中国-东盟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对象:东盟各大学校长;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与东盟国家有密切交往的院校和“211”、“985”部分大学校长规模:80人左右,中方30人,外方50人论坛主题:深化中国-东盟务实性教育合作子主题1:促进人才培养、学生流动和学分互认主讲人:中国-东盟大学校长子主题2:加强学术交流,扩大语言教学合作主讲人:中国-东盟大学校长子主题3:促进中国-东盟大学生体育交流主讲人:中国-东盟大学校长子主题4:中国—东盟大学校际合作的构想与建议主讲人:中国-东盟大学校长主题发言:5名发言人,每人15 分钟子主题发言:每个话题2-3名发言人,每人10分钟2.中国-东盟教育行政官员研讨会内容:根据首届教育交流周发表的《贵阳声明》和双方院校签署的50余份合作协议,各参会单位就一年来合作协议的落实情况及实质性合作项目进行总结,交流信息、交换意见,共同探讨中国和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拟订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项目计划,推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

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作者: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第09期7月26日,由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举办,来自东盟国家和澳大利亚的33所国外高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等14个机构以及国内多家高校参加了本次活动。
“交流周”期间还举行了中国-东盟国家大学校长论坛、中国-东盟高教合作圆桌会议、中国东盟国家教育展、中国-东盟青少年夏令营和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对交流周成功地在贵阳召开表示祝贺。
教育部长周济也发来了贺信。
中国与东盟地缘相邻、文化相通、经济互补,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以邻为善、以邻为伴”一直是中国政府坚定奉行的周边外交方针。
今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已进入第17个年头,中国与东盟的睦邻友好关系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双方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成果显著。
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双方的大学在人才培养和共同合作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即促进了交流,也取得了大量的实质性成就,加深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理解和友谊,推动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参加了交流周活动。
章新胜说:“我们和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包括高教、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双方对加强教育合作的愿望都很强烈。
目前,每年有1万多东盟学生到中国留学,中国已成为亚洲留学的主要目的地国。
现在就需要通过举办‘交流周’、教育展来搭建对话交流的平台。
这次我们就是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共同发展的方针来举办此次活动的。
”出席此次“交流周”活动的东盟秘书处高级官员梅嘉·依莱娜女士(Mega Irena)说:“自17年前东盟和中国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在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一步步朝着更高、更广的领域发展。
在高等教育领域,双方大学已经开展了很多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包括学生互派、学术交流、教育展览及大学校长研讨会。
媒体见面会新闻发言稿样板

媒体见面会新闻发言稿样板尊敬的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的到来,能够在这个机会向各位媒体朋友们介绍我们的公司和最新的发展情况。
首先,我代表全体员工向各位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近年来,媒体的发展与创新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新媒体的崛起引领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使得新闻报道更加方便快捷,让大众在各个领域都能及时获取到最新的信息。
媒体见面会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媒体的创新形式,对于加强媒体与社会公众的联系与沟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今天举办这次媒体见面会的目的主要有几点。
首先,我们希望能够与各位媒体朋友们共同分享我们的发展成果和最新的项目进展,向社会公众全面介绍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产品服务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其次,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媒体见面会加强与各位媒体朋友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为双方的共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机会。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我们公司成立于几年前,致力于为社会公众提供高品质、可信赖的信息服务。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一家在行业内占有重要地位的媒体机构。
我们以技术创新和媒体传播为核心,不断推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内容和便捷的使用体验。
我们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品质为生命,力求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价值。
其次,我想向各位媒体朋友们介绍一下我们公司近期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们不仅加大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出了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还与多家合作伙伴加强合作,拓展了业务范围和渠道;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和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和用户口碑,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和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致力于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业务和服务体系,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
我们将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应用,在数字化、智能化、跨界融合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动媒体传播的升级和创新。
媒体见面会致辞稿(精选4篇)

媒体见面会致辞稿(精选4篇)致辞稿一: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对本次见面会的关注和参与。
在这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媒体的力量和影响力愈发凸显。
作为各位媒体朋友,你们肩负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责任,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本次见面会的目的是为了与各位媒体朋友们分享我们最新的消息和动态,同时也希望能够加深与各位媒体朋友们的互动和合作。
作为一个媒体机构,我们一直以来都秉持着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努力为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观点。
我们相信,媒体应该是社会的守望者,承担着监督者的责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的选择和判断非常重要,只有坚守原则,言者无罪,行者无过,才能够赢得读者的信任和尊重。
在今天的见面会上,我们愿意听取各位媒体朋友们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同时,我们也诚挚地邀请各位媒体朋友们加强与我们的合作,共同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合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谢谢大家!致辞稿二: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场合与各位媒体朋友们相聚一堂。
首先,我代表组织方向各位媒体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关注和报道,我们的事业才能够蒸蒸日上。
媒体是公众的眼睛与耳朵,是社会进步的引领者。
世界在变化,信息也在变化,作为媒体人,我们的任务就是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地看待和理解世界;同时也要能够揭示事实、揭开谎言的面纱,保护公众的利益和权益。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媒体不仅仅是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媒体,新媒体也不断崛起,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个变化,并学会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和技术工具。
只有与时俱进,掌握新的传播方式和技能,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
今天的见面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可以在这里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交流·合作·视野·友谊——从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发回的报道

I. Ll aai 士来 自印度尼 r H. i St 博 y r
家汉办 申请 开设孔子 学院 、信管 局的 计 据 示, 至 年 季 全 共 售 “ 电 )短 通 理 统 数 显 截 今 二 度, 省 销 家
下 ”手 机 9 7部 。 45
栏 主 ,叶 邮 /ry @2c 目 持文 飞 箱tbf 31 . rw l 6 r 2 o n
聚 焦 F cs on
栏目 持文 飞 邮 Ary @2c 主 ,叶 箱tb f31 m rw l 6o 2
交流 ・ 合作 ・ 视野 ・ 友谊
从第二届 “ 国一 东盟教育交流周 ”发 回的报道 中
教育是 人文交 流中最 为重要 的一环 ,由于 中国和东盟 各 国同处于经济 - 文/ 刊 记者 本 张 玲玉
交流同样重要 。
“ 全 球 一 体 化 的 今 天 ,东 方 在
文化和 东方价值观 或许能够成 为拯救 地球村所 面临 的危机 和挑战 的救 世良
方 。朱拉 隆功大学从 上世纪8 年 代开 0
2 0 年8 日。贵J『 阳 ,花 0 9 月6 J '贵 、 I 、
溪。
西 亚 ,是 巴顺 丹大学 的副校长 。他 认
快速发展 的阶段 。都将教育发展和人 才培 养置 于优先发展 的战略地位 ,双方 在加 强校 际合作 、人才培养 、学 生流动 、语言学 习、联合科研等方面 的合作
具 有 相 当大 的 潜 力 。
制本科汉语专业学科等 等工作 。 此 次 论 坛 上 提 到 最 多 的是 “ 学
历 、学 分 互 认 ” 。 “ 一 步 实 行学 进 历 、学分互认 制度 ,可 以为留学生扫 清留学过程 中的障碍 ,让他 们到更 多 的地方历练 自己 ,成为拥 有全球化视 野的人才 。”菲律宾安 吉尔斯 大学校 长尼卡罗 ・ 奥斯垂亚可说。 “ 戴着耳机 听同声传译 是因为我 们来 自不同的 国家 ,有不 同的语言 。 但是 ,我们坐在这 里进行的 不仅 仅是
推荐-东盟教育交流周媒体见面会材料 精品

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首次媒体见面会材料20XX年8月16日至20日,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将在贵州贵阳举行。
本届“交流周”由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我省独立承办,具体承办部门是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外事办。
现将有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一、缘起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经贸相融、文化相通,双方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人民怀有深厚的情谊。
从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的“西南丝绸之路”,到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再到近现代共同抗御外侮,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往来和人文交流源远流长。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迅猛发展。
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还是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与东盟各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近年来,中国—东盟关系日新月异,进入了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双方高层领导人互访更加频繁,政治互信更加牢固,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人文交流更加深入,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成为国家间友好交往与合作的典范。
为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推进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务实性合作,疏通合作渠道,开辟新的合作领域,推动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0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了首届“交流周”。
20XX年、20XX年又连续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交流周”,今年将举办第四届。
二、前三届“交流周”概述前三届“交流周”分别于20XX年7月、20XX年8月和20XX年8月在贵阳成功举办。
第一届、第二届“交流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刘延东为“交流周”发来贺辞,希望中国和东盟国家通过这个新平台共同探讨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前景和有效途径。
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领导出席“交流周”。
近40所东盟国家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东盟大学网络、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等机构和近60所中国高校共计700余人次先后与会,并热情参加了期间举办的大学校长论坛、教育行政官员研讨会、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
媒体见面会发言稿

媒体见面会发言稿尊敬的嘉宾、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媒体见面会上与各位进行交流和分享。
我代表某某集团,愿意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媒体有关的话题,我将围绕着“媒体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这个主题,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
它们不仅是桥梁,连接着社会各个角落,更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媒体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将新闻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大众,起到报道、解读和引导的作用。
在以往的时代,媒体主要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来传达信息。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媒体平台的出现给媒体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互联网让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广泛和迅捷。
同时,媒体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也增加了挑战。
一方面,随着信息的泛滥和碎片化,人们越来越难以辨别真假消息,虚假信息的传播甚至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兴起让媒体面临着更复杂的舆论环境,对于媒体从业人员来说,要保持独立公正的原则并不容易。
因此,我们认为,媒体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在于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首先,要强化新闻中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原则,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让民众能够获得真实、全面的信息。
其次,媒体应该注重传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不只是一味地追求点击量和关注度,而是要传递积极、包容和正面的价值观。
此外,对于新媒体的发展,媒体从业者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只有在信息和知识更新的前沿,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同时,媒体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搭建更多的互动交流渠道,增进与读者的互动,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媒体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它是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窗口,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依托。
媒体的力量是无可估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媒体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只有加强媒体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的作用,为社会、为公众服务。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多项活动在贵州举办

龙源期刊网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多项活动在贵州举办
作者:中国—东盟中心
来源:《中国报道》2016年第04期
贵州与东盟交流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中国—东盟中心愿同贵州省深化合作,充分利用“交流周”重要平台,提升人文交流水平,夯实双边友好的民意基础。
2月21日,杨秀萍秘书长在贵阳拜会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王凤友、
贵州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袁惠民、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执行秘书长刘宝利等参加会见。
陈鸣明代表贵州省政府,对杨秘书长一行在新年伊始访问贵阳表示欢迎,对中国—东盟中心近年来给予贵州发展和对外开放,特别是举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支持表示感谢。
今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希望中国—东盟中心一如既往支持和积极参与贵州发展,愿与中心携手努力,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圆满成功,促进贵州与东盟全方位交流合作再结硕果。
杨秀萍秘书长赞赏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感谢贵州省长期以来对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视和支持。
她表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在贵阳成功举办八届,为深化人文交流、增进理解共识、促进国家间友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
周年和“教育交流年”。
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交流年”活动有多项将在贵州举办,贵州与东盟交流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中心愿同贵州省深化合作,充分利用“交流周”重要平台,提升人文交流水平,夯实双边友好的民意基础,开创中国—东盟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首次媒体见面会材料
2011年8月16日至20日,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将在贵州贵阳举行。
本届“交流周”由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我省独立承办,具体承办部门是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外事办。
现将有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缘起
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经贸相融、文化相通,双方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人民怀有深厚的情谊。
从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的“西南丝绸之路”,到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再到近现代共同抗御外侮,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往来和人文交流源远流长。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迅猛发展。
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还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与东盟各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近年来,中国—东盟关系日新月异,进入了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双方高层领导人互访更加频繁,政治互信更加牢固,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人文交流更加深入,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成为国家间友好交往与合作的典范。
为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推进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务实性合作,疏通合作渠道,开辟新的合作领域,推动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了首
届“交流周”。
2009年、2010年又连续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交流周”,今年将举办第四届。
二、前三届“交流周”概述
前三届“交流周”分别于2008年7月、2009年8月和2010年8月在贵阳成功举办。
第一届、第二届“交流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刘延东为“交流周”发来贺辞,希望中国和东盟国家通过这个新平台共同探讨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前景和有效途径。
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领导出席“交流周”。
近40所东盟国家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东盟大学网络、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等机构和近60所中国高校共计700余人次先后与会,并热情参加了期间举办的大学校长论坛、教育行政官员研讨会、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
“交流周”共同发表的大学校长论坛《贵阳声明》和《会议纪要》,为双方教育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做出战略性规划。
双方多所高校达成合作共识,共签署130份校际合作协议。
双方均表示愿进一步拓展“交流周”合作平台,完善交流与合作机制,在平等、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10年8月2日至8日举办的第三届“交流周”,由中国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外办、教育厅、贵州大学承办。
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做了题为《携手共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人文之桥》的主旨演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唐虔、外交部、教育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三家主办单位的有关领导,东盟各国教育部长、东盟各国驻华大使和总领事、中国和东盟各国专家学者、青少年学生代表等共计4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交流周”以“合作共赢、和谐共生”为主题,以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为重点,同时举办中国—东盟环境教育论坛、中国—东盟人文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高等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国际论坛、中国—东盟青少年夏令营、中国教学资源展等系列活动,共同探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径,对丰富双方教育合作内涵、推进人文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三届“交流周”期间举行的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是该届“交流周”的重点,也是亮点。
2009年10月,温家宝总理赴泰国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时倡议:“2010年在中国举办首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得到了东盟各国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同,并写入会议备忘录。
为落实东亚领导人会议精神,发挥教育交流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的作用,不断丰富“交流周”的活动内容,本届“交流周”期间召开了“2010年在中国举办首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刘延东同志出席圆桌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圆桌会议是贵州历史上最高层次的国际会议”(时任省长林树森同志批示),在贵州省对外开放、特别是教育事业对外开放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次“交流周”期间,与会的代表本着积极、务实的精神,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以不同的思维和视角,就共同关心的议题介绍了情况、交换了意见,
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拓展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设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三、第四届“交流周”的主要内容
为更好的落实三届“交流周”达成的共识,特别是刘延东国务委员在第三届“交流周”开幕式上提出的“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2020年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的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等倡议,今年继续举办第四届“交流周”。
本届“交流周”相关情况如下:
(一)“交流周”名称: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二)“交流周”主题:走向更加务实有效的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打造开放创新的交流平台,推动贵州高校率先扩大对外开放。
(三)“交流周”时间:2011年8月16日至20日。
(四)主办单位: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
(五)承办单位: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外事办。
(六)协办单位: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
(七)活动内容:本届“交流周”由“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中国—东盟高校国际交流论坛”、“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论坛”、“中国-东盟官、产、学合作论坛”和“中国-东盟青年体育文化节”5项活动组成,分别由贵州省教育厅、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和贵州师范大学承办。
教育部、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此次活动
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届时将会出席相关会议。
四、目前筹备工作进展情况
2010年11月25日,省长赵克志同志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继续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积极参与国际性、区域性教育合作”。
根据这一精神,省教育厅积极与教育部沟通,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确定了今年8月继续在我省举办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本届“交流周”由我省独立承办。
今年初,省教育厅全面启动“交流周”筹备工作。
3月18日蔡志君副厅长组织相关高校召开了第一次“交流周”筹备工作协调会,并于4月初及时拟定了活动方案预案和组织机构草案,多次请省外办和相关高校对方案进行讨,并呈报省政府和教育部审定。
目前,总方案已经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已下发全省47所高校。
7月1日上午,根据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省政府张玉广副秘书长,教育厅蔡志君副厅长,省教育厅外事处朱琴处长一行到教育部,向教育部郝平副部长汇报第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筹备情况。
郝平副部长在听取“交流周”筹备情况后指出:今年“交流周”应考虑如何利用中国-东盟交流周这个平台,使交流活动做得更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带动全省教育走出去,把“交流周”办成东盟国家学生留学中国,中国学生留学东盟的一个大平台。
参与听取汇报的教育部国际司刘保利副司长对我省教育厅提出的恳请教育部帮助解决的3个方面的问题一一作了答复:第一,国际司会按省里的要求,请部里相
关司局人员领导参会;第二,由部里帮助邀请东盟国家教育部司局级官员出席交流周;第三,国际司会尽快派几个人到我省配合筹备工作。
7月4日下午,省教育厅霍健康厅长组织召开了第8次交流周筹备工作协调会。
4所活动承办高校校长、分管外事副校长、外事处处长、省教育厅东盟交流周临时工作办公室各分组负责人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霍健康厅长就本届交流周筹备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认清今年工作的形势,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荣誉感;第二,抓好至关“活动周”成败的核心工作;第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周搭台,唱好推动高校率先对外开放和促进经贸合作两台大戏;第四,加强领导,保证投入,注重细节,为“交流周”成功举办提供组织领导保障。
同时,在会上研究明确了相关具体事宜。
7月6日,省政府张玉广副秘书长组织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外办、省商务厅、省民委、省体育局召开协调会,向各相关单位通报了本届“交流周”的筹备情况,并要求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帮助邀请相关部委领导出席交流周开幕式,东盟十国驻华大使、领事等由省外办出面帮助邀请。
7月11日,王文阳副秘书长听取了省教育厅蔡志君副厅长就东盟周前期筹备情况的汇报。
7月15日,蔡志君副厅长组织东盟周开幕式筹备办公室各小组组长、副组长召开了第九次东盟交流周筹备工作协调会。
7月18日,省教育厅霍健康厅长召集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4所承办高校主要负责人、分管副校长、外事处长、和我厅各筹备小组组长、副组长召开了第十次东盟周筹备工作协调会。
会上4所承办学校院校长、厅各筹备组组长就目前筹备工作进展进行了汇报。
目前,共收到东盟十国外宾参会回执83份,国内嘉宾参会回执94份,其中部长级外宾2人,内宾2人。
中央部委和东盟各国教育部嘉宾回执正陆续发往组委会;开幕式主会场、各承办学校分会场的布臵工作正紧张有序地推进;部委领导、省领导致辞、省教育厅主旨演讲文字准备工作也已落实到人;各项目活动工作方案、倒计时工作日程等将于本周五审定并印制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