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题16+振动和波动+光学+近代物理(命题猜想)-2019年高考物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
2019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物理)

2019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2019 年高考即将到来,如何让考生在考场中高效快捷、占尽先机,如何在最后两周复习备考中快人一步、事半功倍,江西旭云文化考试命题中心特约全国名校名师和高考命题专家,精心打造《2019 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依据考试大纲说明,深度分析命题规律,结合高考命题信息,直击高考命题精髓,题题有意,泄露天机。
物理[命题热点]1. 天体运动与引力波2.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3. 多用电表的原理4. 以我国自行研发的首艘航母下水为背景, 综合考查力学知识5. 力学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 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7. 微元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第1题:2019 年2 月11 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
证实了爱因斯坦100 年前的预言,弥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
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b 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 a 星的周期为T,a、b 两颗星的距离为l ,a、b 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之差为r (a 星的轨道半径大于 b 星的),则A.b 星公转的周期为l r l rTB.a 星公转的线速度大小为π(l r)TC.a、b 两颗星的半径之比为ll rD.a、b 两颗星的质量之比为l r l r答案:B{ 猜题分析}1引力波是爱因斯坦预言的一种波,经历一百多年,今年证实了它的存在,也许将会对我们的将来的生产和生活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学生必须了解,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2题: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直角三角形OBC,电场方向与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若三角形三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O、φB、φC,已知φO=0 V ,φB=3 V ,φC=6 V ,且边长OB 3cm ,OC 6c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00 V/mB.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00 3 V/mC.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方向斜向下与OC 夹角(锐角)为60°D.一个电子由 C 点运动到O 点再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了 3 eV答案:AC{ 猜题分析}在2019年的新考纲中,把“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由I 级能力要求提高到II 级能力要求。
专题16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物理(原卷版)

专题16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2T 时刻,该波的波形图如图(a )所示,P 、Q 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
图(b )表示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Q 的振动图像与图(b )相同B .在t =0时刻,质点P 的速率比质点Q 的大C .在t =0时刻,质点P 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质点Q 的大D .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b )所示E .在t =0时刻,质点P 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Q 的大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如图,长为l 的细绳下方悬挂一小球a 。
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O 点处,在O 点正下方34l 的O 处有一固定细铁钉。
将小球向右拉开,使细绳与竖直方向成一小角度(约为2°)后由静止释放,并从释放时开始计时。
当小球a 摆至最低位置时,细绳会受到铁钉的阻挡。
设小球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水平位移为x ,向右为正。
下列图像中,能描述小球在开始一个周期内的x-t 关系的是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水槽中,与水面接触的两根相同细杆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
振动片做简谐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
两波源发出的波在水面上相遇。
在重叠区域发生干涉并形成了干涉图样。
关于两列波重叠区域内水面上振动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同质点的振幅都相同B .不同质点振动的频率都相同C .不同质点振动的相位都相同D .不同质点振动的周期都与振动片的周期相同E .同一质点处,两列波的相位差不随时间变化4.(2019·北京卷)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比较介质中的三个质点a 、b 、c ,则A .此刻a 的加速度最小B .此刻b 的速度最小C .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此刻b 向y 轴正方向运动D .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a 比c 先回到平衡位置5.(2019·天津卷)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已知x 轴上11m x =和27m x =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1、图2所示,则此列波的传播速率可能是A .7m/sB .2m/sC .1.2m/sD .1m/s6.(2019·江苏卷)一单摆做简谐运动,在偏角增大的过程中,摆球的 .A .位移增大B .速度增大C .回复力增大D .机械能增大7.(2019·浙江选考)如图所示,两种不同材料的弹性细绳在O 处连接,M 、O 和N 是该绳上的三个点,OM 间距离为7.0 m ,ON 间距离为5.0 m 。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典型题新题《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电磁波、相对论》)精品试题(含答案)

2019一轮好卷高考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电磁波、相对论》学思卷一mechanical vibration、Mechanical wave、optics、electromagnetic wave、Relativity1.(多选)如图,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小物块,物块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
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块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 sin(2.5πt)m。
t=0时刻,一小球从距物块h高处自由落下;t=0.6 s时,小球恰好与物块处于同一高度。
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h=1.7 mB.简谐运动的周期是0.8 sC.0.6 s内物块运动的路程是0.2 mD.t=0.4 s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2.一位游客在千岛湖边欲乘坐游船,当日风浪较大,游船上下浮动。
可把游船浮动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振幅为20 cm,周期为3.0 s。
当船上升到最高点时,甲板刚好与码头地面平齐。
地面与甲板的高度差不超过10 cm时,游客能舒服地登船。
在一个周期内,游客能舒服登船的时间是() A.0.5 s B.0.75 s C.1.0 s D.1.5 s3.在实验室可以做“声波碎杯”的实验,用手指轻弹一只玻璃酒杯,可以听到清脆声音,测得这声音的频率为500 Hz。
将这只酒杯放在一个大功率的声波发生器前,操作人员通过调整其发出的声波,就能使酒杯碎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操作人员必须把声波发生器输出的功率调到很大B.操作人员必须使声波发生器发出频率很高的超声波C.操作人员必须同时增大声波发生器发出声波的频率和功率D.操作人员必须将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声波频率调到500 Hz,且适当增大其输出功率4.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多选)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B.长度为30 cm左右的细线C.直径为1.8 cm的塑料球D.直径为1.8 cm的铁球(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n、t表示)。
2019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物理)

2019 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2019 年高考即将到来,如何让考生在考场中高效快捷、占尽先机,如何在最后两周复习备考中快人一步、事半功倍,江西旭云文化考试命题中心特约全国名校名师和高考命题专家,精心打造《 2019 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依据考试大纲说明,深度分析命题规律,结合高考命题信息,直击高考命题精髓,题题有意,泄露天机。
物理[命题热点]1.天体运动与引力波2.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3.多用电表的原理4.以我国自行研发的首艘航母下水为背景 , 综合考查力学知识5.力学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7.微元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第 1 题:2019 年 2 月 11 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
证实了爱因斯坦100 年前的预言,弥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
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b 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 星的周期为T, a、 b 两颗星的距离为l , a、 b 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之差为r( a 星的轨道半径大于 b 星的),则A. b 星公转的周期为l r Tl rπ(l r ) B. a 星公转的线速度大小为TC. a、 b 两颗星的半径之比为lrll r D. a、 b 两颗星的质量之比为rl答案: B{ 猜题分析 }1引力波是爱因斯坦预言的一种波,经历一百多年,今年证实了它的存在,也许将会对我们的将来的生产和生活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学生必须了解,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 2 题: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直角三角形 OBC ,电场方向与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若三角形 三点处的电势分别用 φ 、 φ、 φ ,已知 φ = 0 V , φ= 3 V ,φ = 6 V ,且O B C O B C边长 OB 3cm ,OC 6c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200 V/mB .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200 3 V/mC .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方向斜向下与 OC 夹角(锐角)为 60°D .一个电子由 C 点运动到 O 点再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了 3 eV 答案: AC { 猜题分析 }在 2019 年的新考纲中,把“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由 I 级能力要求提高到 II 级能力要求。
2019高考物理二轮精编课件典例尝试+整理归纳+预测演练:振动和波动、光学(60页)

高考物理微专题16 振动和波动 光学(含答案)

·物理(十六)微专题16振动和波动光学一、选择题(五个选项中,有三个是正确的)。
1.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B.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C.电磁波在真空中自由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垂直D.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但电磁波不能通过电缆、光缆传输E.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则空间的电磁波随即消失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绿色激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
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
A.改用红色激光B.改用蓝色激光C.减小双缝间距D.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E.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3.如图所示,一列向左传播的横波t时刻的波形用实线表示,经Δt=0.2 s时刻的波形用虚线表示,已知该波的波长λ=2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波周期的最大值为2 ssB.该波周期的最大值为29C.该波波速的最小值为1 m/sD.该波波速的最小值为9 m/sE.该波遇到直径r=2 m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4.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2 m/s,振幅A=10 cm,频率f=0.5 Hz。
在t=0时刻,P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关于平衡位置距P点平衡位置为Δx=2 m的Q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t=0.5 s时的位移是10 cmB.在t=0.5 s时的速度最大C.在t=0.5 s时的速度向下D.在t=0.5 s时的加速度为零E.在0~0.5 s时间内的路程是10 cm5.如图所示,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其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
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先消失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6.图甲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1 s时的波形图,图乙表示x=2 m处的质点a的振动图象。
【推荐】专题15 振动和波动 光学 近代物理(命题猜想)-2018年高考物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

【命题热点突破一】 对振动和波动的考查例1、【2017·北京卷】某弹簧振子沿x 轴的简谐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t =1 s 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B .t =2 s 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C .t =3 s 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D .t =4 s 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答案】A【2016·全国卷Ⅰ】 【物理——选修34】(1)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 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B .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C .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D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E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1)【答案】ACE 【解析】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故A 正确;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上的时间间隔为15 s ,所以周期T =t n =159 s =53s ,该水面波的频率f =0.6 Hz ,故B 错误;该水面波的波长λ=vT =3 m ,故C 正确;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只能说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不能说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波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故D 错误,E 正确.【变式探究】(2015·高考海南卷)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 的x 坐标为3 m .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速为4 m/sB .波的频率为1.25 HzC .x 坐标为15 m 的质点在t =0.6 s 时恰好位于波谷D .x 坐标为22 m 的质点在t =0.2 s 时恰好位于波峰E .当质点P 位于波峰时,x 坐标为17 m 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解析:任意振动质点连续两次通过平衡位置的过程所用时间为半个周期,即12T =0.4 s ,T =0.8 s ,f=1T =1.25 Hz ,选项B 正确;由题图知:该波的波长λ=4 m ,波速v =λT=5 m/s ,选项A 错误;画出t=0.6 s 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因15 m =3λ+34λ,故x 坐标为15 m 的质点与x =3 m 处的质点振动情况一样,即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选项C 错误;画出t =0.2 s 时波形图如图所示,因22 m =5λ+12λ,故x =22 m 处的质点与x =2 m 处的质点振动情况一样,即在波峰位置,选项D 正确;因质点P 与x =17 m 处质点的平衡位置间距离Δx =14 m =3λ+12λ,故两质点振动步调相反,选项E 正确.答案:BDE 【变式探究】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x =2 m 处的质点P 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 轴正方向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20 m/sC.经过0.15 s,质点P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 mD.经过0.1 s,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E.经过0.35 s,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答案:ABE【方法技巧】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应用技巧求解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综合类问题可采用“一分、一看、二找”的方法:(1)分清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此问题最简单,只要看清横坐标即可,横坐标为x则为波动图象,横坐标为t则为振动图象.(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尤其要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3)找准波动图象对应的时刻.(4)找准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命题热点突破二】对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考查例2、【2017·天津卷】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
2019版高考物理江苏版一轮配套课件:专题十六 光学 电磁波及相对论 精品

b.光的路程差Δr=r2-r1=(2k+1)
λ 2
(k=0,1,2,…),光屏上出现②
暗
条纹。
(ⅱ)白光:光屏上出现彩色条纹,且中央亮条纹是③ 白 色(填写颜色)。
l
Ⅲ.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公式:Δx=④ d λ 。
(2)薄膜干涉 Ⅰ.相干光:光照射到透明薄膜上,从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 Ⅱ.图样特点:同一条亮(或暗)纹对应薄膜的厚度相等。单色光照射薄膜 时形成⑤ 明暗相间 的条纹,白光照射薄膜时,形成⑥ 彩色 条纹。 二、光的衍射 1.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的尺寸与光的波长⑦ 相差不多 ,甚至 比光的波长还⑧ 小 。
高考物理
专题十六 光学 电磁波及相对论
知识清单
考点一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基础知识>
一、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① 发生改变 的现象叫做光 的折射。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 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② 可逆的 。 二、折射率 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 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3.如果膜的厚度均匀变化,若用单色光照射,相邻的条纹间的距离是相等 的,若用白光照射,则在薄膜某一厚度的地方某一波长的光反射后增强, 而另一些波长的光反射后减弱,这样薄膜上就出现彩色条纹。 4.光的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 ①干涉法检查平面 检查精密零件的表面质量好坏:如图所示将被检查平面和放在上面的透 明标准样板的一端垫一薄片,使样板的标准平面和被检查平面间形成一 个楔形空气薄层,单色光从上面照射,入射光在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 出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根据干涉条纹的形状来确定零件的表面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向解读】机械波是高中物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高考中的热点内容主要包括振动和波的关系;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象及其应用等. 高考中机械波相关试题的特点是:(1)试题容量大、综合性强,一道题往往要考查多个概念或多个规律;(2)用图象考查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特别是对波的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本章所占的分值约为全卷总分的5%,个别年份将达到10 %以上,因此要认真对待,熟练掌握相关内容。
物理光学部分应遵循历史发展线索,理解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物理现象.光的偏振、激光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现代科技联系密切,应学以致用。
选修命题会涉及有关原子、原子核或量子理论、动量问题,且动量问题一般以计算题的形式,其它问题则以填空或选择性填空形式出现.【命题热点突破一】对振动和波动的考查例1、(2018年天津卷)一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
t=0时振子的位移为-0.1 m,t=1 s 时位移为0.1 m,则A. 若振幅为0.1 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B. 若振幅为0.1 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C. 若振幅为0.2 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4 sD. 若振幅为0.2 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6 s【答案】AD【解析】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t=1s时刻x=0.1m,关于平衡位置对称;如果振幅为0.1m,则1s为半周期的奇数倍;如果振幅为0.2m,分靠近平衡位置和远离平衡位置分析.若振幅为0.1m,根据题意可知从t=0s到t=1s振子经历的周期为,则,解得,当时,无论n为何值,T都不会等于,0.2m,结合位移时间关系图象,有①,或者②,或者③,对于①式,只有当n=0时,T=2s,为整数;对于②式,T不为整数;对于③式,当n=0时,T=6s,之后只会大于6s,故C错误D正确【变式探究】(2018年北京卷)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A. 0.60 mB. 0.30 mC. 0.20 mD. 0.15 m【答案】B【解析】可以画出PQ之间的最简单的波形,如图所示:同时由于PQ可以含有多个完整的波形,则:整理可以得到:当时,当时,,故B正确,ACD错误。
【变式探究】【2017·北京卷】某弹簧振子沿x轴的简谐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t=1 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B.t=2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C.t=3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D.t=4 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答案】A【解析】在t =1 s 和t =3 s 时,振子偏离平衡位置最远,速度为零,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方向指向平衡位置,A 正确,C 错误;在t =2 s 和t =4 s 时,振子位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回复力和加速度均为零,BD 错误。
【变式探究】 (1)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 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B .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C .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D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E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1)【答案】ACE【变式探究】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 的x 坐标为3 m .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速为4 m/sB .波的频率为1.25 HzC .x 坐标为15 m 的质点在t =0.6 s 时恰好位于波谷D .x 坐标为22 m 的质点在t =0.2 s 时恰好位于波峰E .当质点P 位于波峰时,x 坐标为17 m 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解析:任意振动质点连续两次通过平衡位置的过程所用时间为半个周期,即12T =0.4 s ,T =0.8 s ,f =1T=1.25 Hz ,选项B 正确;由题图知:该波的波长λ=4 m ,波速v =λT=5 m/s ,选项A 错误;画出t =0.6 s 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因15 m =3λ+34λ,故x 坐标为15 m 的质点与x =3 m 处的质点振动情况一样,即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选项C 错误;画出t =0.2 s 时波形图如图所示,因22 m =5λ+12λ,故x =22 m 处的质点与x =2 m 处的质点振动情况一样,即在波峰位置,选项D 正确;因质点P 与x =17 m 处质点的平衡位置间距离Δx =14 m =3λ+12λ,故两质点振动步调相反,选项E 正确.答案:BDE【变式探究】 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x =2 m 处的质点P 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 轴正方向B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20 m/sC .经过0.15 s ,质点P 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 mD .经过0.1 s ,质点Q 的运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E .经过0.35 s ,质点Q 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 距平衡位置的距离答案:ABE【方法技巧】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应用技巧求解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综合类问题可采用“一分、一看、二找”的方法:(1)分清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此问题最简单,只要看清横坐标即可,横坐标为x 则为波动图象,横坐标为t 则为振动图象.(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尤其要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3)找准波动图象对应的时刻.(4)找准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命题热点突破二】对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考查例2、(2018年全国Ⅰ卷)如图,△ABC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红光垂直AB边射入,从AC边上的D点射出,其折射角为60°,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_____。
若改用蓝光沿同一路径入射,则光线在D点射出时的折射射角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60°。
【答案】(1). (2). 大于【变式探究】【2017·天津卷】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
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两束单色光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增大入射角i,则b光先消失B.在该三棱镜中a光波长小于b光C.a光能发生偏振现象,b光不能发生D.若a、b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的遏止电压低【答案】D【变式探究】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n.如图甲所示,O是圆心,MN是法线,AO、BO 分别表示某次测量时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该同学测得多组入射角i和折射角r,作出sin i-sin r图象如图乙所示,则()A.光由A经O到B,n=1.5B.光由B经O到A,n=1.5C.光由A经O到B,n=0.67D.光由B经O到A,n=0.67【答案】B【解析】在题图乙中任取一点,对应sin r>sin i,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光由B经O到A,A、C错误.由折射定律和题图乙可知,n =sin r sin i =1k,当sin r =0.9时,sin i =0.6,代入数据得n =1.5,B 正确,D 错误. 【变式探究】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 ,∠A 为直角.一细束光线沿此截面所在平面且平行于BC 边的方向射到AB 边上的M 点,M 、A 间距为l .光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 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试求:(1)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2)光从AB 边到AC 边的传播时间.(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 )(2)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M 、N 之间的距离为x =l sin α由(1)中可得:sin α=33用v 表示光在棱镜内的传播速度,则v =c n光从AB 边到AC 边的传播时间为t =x v =32l 2c. 答案:(1)62 (2)32l 2c【变式探究】如图所示,将一等腰直角棱镜截去棱角,使其平行于底面,可制成“道威棱镜”,这样就减小了棱镜的重量和杂散的内部反射.从M 点发出的一束平行于底边CD 的单色光从AC 边射入,已知玻璃棱镜的折射率n = 2.求:(1)光线进入棱镜时的折射角α;(2)第一次折射后到达底边CD的光线能否从CD边射出,若能,求折射角;若不能,求从BD边射出的光线与BD边的夹角.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知,第一次折射后到达底边CD的光线,在CD边的入射角θ=75°>C,光线在CD 边发生全反射,不能从CD边射出.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到达BD边处的入射角为30°,小于临界角C,故光线从BD边射出.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射出的光线仍与底边平行,与BD边的夹角为45°.答案:(1)30°(2)不能夹角为45°【方法技巧】光的折射和全反射题型的分析思路(1)确定要研究的光线,有时需根据题意,分析、寻找临界光线、边界光线为研究对象.(2)找入射点,确认界面,并画出法线.(3)明确两介质折射率的大小关系.①若光疏→光密:定有反射、折射光线.②若光密→光疏:如果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一定会发生全反射.(4)根据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列出关系式,结合几何关系,具体求解.【命题热点突破三】对光的波动性的考查例3、(2018年北京卷)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A. 干涉条纹消失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答案】D【变式探究】【2017·新课标Ⅱ卷】(5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绿色激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
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改用红色激光B.改用蓝色激光C.减小双缝间距D.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E.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答案】ACD间距,选项A正确;因蓝光的波长小于绿光的波长,则改用蓝色激光可减小条纹间距,选项B错误;减小双缝间距d可增加条纹间距,选项C正确;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即增加l可使条纹间距变大,选项D正确;光源与双缝间的距离不影响条纹间距,选项E错误;故选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