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1

合集下载

6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6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第六章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复习思考题
1.五代两宋有哪些知名宫廷画家?各有什么代表作
品?
答案:(1)(西蜀):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黄筌,代表
作品《写生珍禽图》,代表作品黄居寀《山鹧
棘雀图》。

(2)五代(南唐):顾闳中,代表作品《韩熙载
夜宴图》。

(3)(北宋):皇帝画家赵佶,代表作品《芙蓉锦
鸡图》,《瑞鹤图》,《听琴图》。

王希孟,代
表作品《千里江山图》。

人物画家武宗元,
代表作品《元朝仙杖图》。

风俗画家张择端
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

(4)(南宋)马远,代表作品《踏歌图》。

夏珪,
代表作品《溪山清远图》。

(5)(宋代)白描大师李公麟,代表作品《五马
图》。

“减笔”写意画家梁楷,代表作品《泼墨
仙人图》。

2.《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与内容是
什么?
答案:(1)《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五代南唐的顾闳中,其内容是描绘南唐被皇帝猜忌的大臣韩熙
载,在一次夜宴中的活动场面。

(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风俗画家张择
端,其内容是通过对清明节汴河两岸人物情
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
一些侧面。

2.试述宫廷画院的始兴过程和院体画的特点及其对它
应有有的态度?
答案:(1)宫廷画院的始兴过程:
(2)院体画的特点:a.院画在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b.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泥守古法,
对后来的传统绘画带来很好的影响;
c.但由于讲求严格的法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
了一些画家的思想。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以范宽、郭熙为代表的山水画家,将 全景式构图发展到极致,画面气势磅 礴,意境深远。同时,他们还注重画 面的诗意表达,将文学与绘画紧密结 合。
雕塑与建筑艺术
雕塑
北宋雕塑以陵墓雕塑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细节刻画。同时,佛教雕塑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 山西晋祠的圣母殿彩塑等。
建筑
北宋建筑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出现了《营造法式》等建筑著作。北宋建筑注重斗拱的运用 和屋顶曲线的优美,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园林建筑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苏州的沧浪亭等 。
关注现实生活与人 文关怀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作品多关注 现实生活和人文关怀,对当代 艺术创作启示在于要关注社会 现实和人类命运,创作出具有 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的艺 术作品。
THANK YOU
多元文化的融合
五代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民 族融合的加深,美术也呈现出多元文 化的特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美 术风格相互交融。
五代两宋时期概述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但在这个时期里,美术仍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方和北方的美术风格 开始出现差异,南方以细腻、柔美为主,而北方则以粗犷、豪放为主。
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上承唐、五代之余绪,下开元、明、清之先河, 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风格多样,既有继承前代的传统风格,也有创新 发展的独特风格,为中国美术史增添了丰富的艺术瑰宝。
推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在技法、题材和审美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 新,推动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
新。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连 环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南唐官员韩 熙载家中的一次夜宴,画面构图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精选可编辑ppt
65
写生蛱蝶图 宋 赵昌
精选可编辑ppt
66
写生蛱蝶图局部
精选可编辑ppt
67
写生蛱蝶赏析
纸本设色,纵27.7厘米 横91厘 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秋天野外风物的写生 画,在构图布局上,作者将景物 集中在下半部,上方留下很大的 空白,岸边长有荆棘、野菊、霜 叶和偃伏的芦苇等,错落有致;
精选可编辑ppt
38
宋代定窑孩儿枕
精选可编辑ppt
39
宋定窑黑釉鹧鹄斑纹碗
精选可编辑ppt
40
精选可编辑ppt
宋 定 窑 酱 釉 窑 变 梅 瓶
41
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 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 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
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
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
精选可编辑ppt
14
第一节
瓷器 五大名窑: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定窑
概述
精选可编辑ppt
15
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 期,“宋瓷”也闻名世界。定窑、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 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 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 制也少能匹敌。
精选可编辑ppt
16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 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 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宝 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精选可编辑ppt
61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繁荣时期。作为 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流,是强调写生, 而且追求细节的真实。宋徽宗赵佶控制 宫廷画院的时候,要求画院的画家研究 孔雀升墩是先抬左脚还是右脚,画不同 时间的月季花要画出花蕊、叶子的不同 变化。现存的崔白的《寒雀图》、李嵩 的《花篮图》、佚名的《出水芙蓉图》 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一)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一)
五代绘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五代绘画为宋代绘画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准备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两地的统治者酷爱书画开创了宫廷画院绘画上呈现出繁荣活跃的局面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一)
绘画
一、概述
1,宫廷对于绘画的爱好和重视,促进宫廷画院的开办和兴盛。 2,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鼎足发展。 3,文人士大夫绘画及其理论的兴起,推动了水墨画的发展,
五马图(二) 宋 李公麟
五马图(三) 宋 李公麟
五马图(四) 宋 李公麟
五马图(五) 宋 李公麟
李公麟及其白描绘画
• 李公麟能诗善文,绘画技巧全面扎实,人 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都很精通。 个人创作多以墨笔在纸上作画,这种不着 彩色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的画法称为 白描。其《五马图》以其遒劲秀雅而富有 表现力的线描,表现五马毛色状貌的各不 相同,或静止,或徐行,骨骼健朗,神完 气足,五个牵马人的民族特色也真实传神, 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
诗、书渗入绘画。 4,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兴盛。 5,对“真”的致力与“形似”能力的提高,宋画成为写实性绘画
成熟代表。
二、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一)人物画 延续唐代的传统,以描绘贵族生活题材多。 主要画家和作品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重 屏 会 棋 图 五 代 周 文 矩
匡 庐 图
关 山 行 旅









潇湘图 (局部)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局部) 五代 董源
(三)花鸟画
• 出现以黄筌与徐熙为代表的两种不同风格。 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 徐黄异体
主要画家和作品 黄筌 《写生珍禽图》 徐熙 《雪竹图》

五代两宋

五代两宋

《四十五神仙图卷》局部 四十五神仙图卷》
李公麟《五马图》
张则端 《清明上河图》
梁楷
画风粗放 简练纵 逸 以简略造一种心境 以表现内在生命的 体悟
梁 楷 《 李 白 行 吟 图 》
梁 楷 《 泼 墨 仙 人 图 》
文 人书 画
文人士大夫把绘画视为 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 要部分,强调人品、学问、 才情和思想等。题材偏重 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 花卉,追求主观情趣的表 现,反对过于拘泥于形似 的描摹,力倡平淡清新的 艺术风格。
五代 两宋 时期的美术
2009年3月
承上启下的五代绘画
这一时期,画院建制逐渐完善,山水花鸟更为兴盛。 这一时期,画院建制逐渐完善,山水花鸟更为兴盛。 画家重视师法自然,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 画家重视师法自然,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逐步完 善了水墨山水画皴、擦、点、染的技巧。 善了水墨山水画皴、 染的技巧。 花鸟画的写实风格大大加强。 花鸟画的写实风格大大加强。 宗教画相应地衰落,人物画承唐代余绪, 宗教画相应地衰落,人物画承唐代余绪,细润精雅的 格调占上风。描写贵族生活的人物画, 格调占上风。描写贵族生活的人物画,能深刻地揭示社会 的本质。 的本质。
范宽的《溪山行旅 图》是古代全景构 图的水墨山水画的 一件杰出作
《 雪 景 寒 林 图 》
范 宽 《 溪 山 行 旅 图 》
郭 熙
主张山水画须给人 以可行走、可举望、 可游玩、可栖居的 感觉,提倡画家师 法自然 北派山水集大成者
郭 熙 《 早 春 图 》
王希孟
天才少年的高度成熟的大青绿山水画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
发展了唐以来 的世俗化倾向, 的世俗化倾向 , 但 在内容上盛唐时期 欢愉升平的题材作 品中的反映。 品中的反映。

6.中国美术史-五代两宋美术

6.中国美术史-五代两宋美术
15
4、北宋山水画:
李成: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代表作《读碑 窠石图》《寒林平野图》。
范宽:擅画山水,师荆浩、李成,又别出新意,自成一家。传世作品《谿 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雪景寒林图》。
李 成
李 成
范 宽
北 宋
北 宋
北 宋
读 碑 窠 石 图

谿








李成、范宽两家源于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但由于他 们所处地区不同,所写景物和画家的胸襟气质 的差别,而各创门户。他们都在忠实自然的的 基础上,为山水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把北方 山水画派推向新水平。
董源 五代 潇湘图


五 代 秋 山 问 道 图
董源 潇湘图
10
巨然 万壑松风图
11
3、花鸟画:
“徐黄异体”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名词,是宋代郭若虚对五代画家徐熙、黄荃 的评论。
徐熙、黄荃同时花鸟画家。黄荃妙在赋色,色彩多次渲染,细致而华丽, 人称“黄家富贵”。徐熙为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写江湖汀 花野竹、花果禽鱼,人称“徐熙野逸”。


山水颇能表现关陕一带山川 的特点和雄伟气势。代表作 品《关山行旅图》《山谿待 渡图》。
匡 庐 图
山 行 旅 图
荆浩 匡庐图
7
关仝 山溪待渡图
8
董源:独创水墨山水。代表作《夏景山口待渡图》 《潇湘图》将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茂、 云气蓊郁的特定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巨然:擅画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笔 墨秀润,为董源画风只嫡传,代表作《万壑松风 图》《秋山问道图》。
刘松年 南宋 四景山水图

第六章__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第六章__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董源 潇湘图 “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 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 皴 文甚少, 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 “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草
龙宿郊民图
元代的<画鉴>里记载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龙宿郊民图》画的是秋日江南丹碧掩映,华辇之下,歌 舞升平,尽管笔法是与李思训多少有关的青绿设色,然而山顶作“矾头”,山坡用“披 麻皴”,已发展了李派的体貌
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手法,成功地画出山川远近层次
和烟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董源的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 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传世名迹《潇湘图》,《夏山图》,《龙宿郊民图》等。前三 图皆为水墨为主,表现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蒙的江南风光。






·




中 国 美 术 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中 国 美 术 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2
3 4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第三节
书法艺术
小 结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时 代 简 介
五代十国 (907-960) 唐末,籓镇之 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 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 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 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 起于朱温代唐,960年赵匡胤陈 桥兵变,建立北宋统一中原、江 南、西蜀(北方西北西南少数民 族政权辽、西夏、金、大理等)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 五代、两宋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  五代、两宋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五代、两宋的美术第一章五代、两宋的美术一、五代、十国人物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十国时江南四川战争较少所以中国第一个画院最早建立在西蜀;南唐也成立了翰林书画院;周方矩、顾闳中都是南唐画院画家;曹促玄、董源、徐熙父子、西蜀画家黄筌父子等都服务于皇家画院;二、《韩熙载夜宴图》;南唐画家顾闳中作品;以多场景而又联贯一体的长卷构图自然合理的情节描绘;细致入微的人物神情成功地刻画了失意官僚韩熙载的心理矛盾及放荡不羁的生活面貌;此图有五个段落;1、听乐2、观舞3、休息4、清吹5、送别;此画把许多人物性格神态表现得十分充分生动;画面背景很少以突出人物形象;画家用屏风将画面的活动内容与情节自然而然地间隔开了是整幅画又是连环画;三、五代时期人物画;总的看来仍然继承着唐代遗风写实风格有所发展多采用工笔重彩的表现方法;同时也出现了少量水墨写意人物画;四、周文矩;江苏句容人;南唐画院翰林院待诏;擅长仕女人物画;他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张萱周昉的仕女画风格;画风更加纤丽“于繁富尤工”用笔瘦硬战掣而多曲;作品有《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画、宫中图》等;五、王齐翰《勘书图卷》;描绘一文人在校书之余闭目挑耳的动作;画法精工细致为南唐画院体风格;六、胡环《卓歇图》;描写当时契丹部落的酋长和部属们饮宴休息的场面;七、五代、十国的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的花鸟画适应于贵族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摆脱了唐代花鸟画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向写实方向发展;在技法上有所突破创立“没骨法和勾勒法”两种学派;花鸟画道德在西蜀得到发展;唐末花鸟画家滕昌祐、刁光胤二人先后入蜀直到了促进作用;八、滕昌祐;画鹤闻名;又擅长折枝花果;九、刁光胤;善画竹石、花鸟、猫兔等题材;十、黄筌;903—965年字要叔成都人;西蜀画院宫廷画家;擅长花鸟亦能画人物山水;黄筌绘画特点;具有富丽而并不柔媚工整但并不刻板精致而不纤弱的艺术风格;作品有《珍禽图、竹鹤图》等;一、徐熙;南唐金陵人;被称“江南布衣”;郭若虚说“黄家富贵、徐家野逸”说明二家艺术风格的不同;徐熙表现技法上以墨为主,即先以墨画出物体形态后添轻淡的色彩即“没骨法”;作品《雪竹图》;竹干竹叶以不同的墨色渲染作风工整精微画法灵活多样可以看出他的画风;二、五代的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三、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自号“洪谷子”;其画长于表现黄河中游两岸的大山大水崇山峻岭;用全景式构图给人一种大自然的阔大深奥雄伟壮丽的强烈感受;作品《匡庐图》传世;著有《笔法记》一文;是古代较完整而深湛的画论;阐述他对艺术创作一系列的正确见解阐述了作者对客观现实的深广感受;其中论证概括了艺术创作的六个要点;“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它发掘了古代绘画理论对山水画的迅速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四、董源;字叔达江南仲陵人;早年学李思训之青山绿水后以水墨为主专画江南景色;用笔多细长圆润形如披麻;用墨破色渲染;作品有《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卷、溪岸图》等;五、溪岸图》;绢本;墨笔画;山石用长笔“披麻皴”;笔法圆润简朴气势雄厚;六、关仝;长安人;画山水学荆浩画树石学毕宏;笔法简劲而气势极壮;作品《关山行旅图轴》(画寒山枯木山店行旅;笔法粗壮雄健;所画之树有干无枝是其作品特点);七、卫贤;南唐画院画家;长于楼观、殿台、盘车、水磨等画初师好尹继昭后学吴道子;作品《高士图》淡设色;此图构图严谨树石皴染精致石上干笔点苔在画法上有所创造;八、宋代画院及艺术风格;宋代统一中国后不久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把五代时期散处在各地的著名画家逐渐集中起来;这样北宋画院的阵容就迅速地壮大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绘画制度和适合统治者趣味的艺术风格;宋代画院画家入院时一是通过地方官吏的推荐;二是考试录取较多的是后一种办法;宁画院以画学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为止亦犹科举取士取其文才角出者为优;九、北宋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十、黄居密;字伯鸾成都人黄筌之子;作品有《山鹧棘雀图》;一、赵昌;字昌之四川广汉剑南人;善画花果尤长于折枝花卉的描绘;其艺术成就来自其辛勤的写生;自号“写生赵昌”;作品《四喜图、蛱蝶图》两幅;从画中可看出其笔法灵活秀美简洁明快略施彩色而使景物清晰自然;二、易元吉;字庆一;他画猿獐花鸟是没有能比得上的;三、崔白;字子西;濠梁人;他能画道释人物;鬼神特别长于花鸟以鹅败荷芦雁等题材最为拿手;其绘画特点是;清新淡雅灵活在突破黄家绘画风格上起了很大作用;四、崔悫;崔白的弟弟字子中;亦善画;作品《竹鸥图、双喜梅》等;五、吴元瑜;字公器;开封人师崔白;神宗时为吴王府的殿直将军;六、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他19岁做了宋朝皇帝在位25年;不但擅长于花竹翎毛也能画山水人物风格;精工细致缜密富丽;作品《芙蓉锦鸡图》赵佶的书法被称“廋金体”;七、南宋的花鸟花及其画家;专画花鸟或者以人物山水擅长而又兼画花鸟者就在半数以上;南宋花鸟画家有名的如李安忠、李迪、阎中、吴炳、林椿、毛松、法常等;他们的画法有双钩有没骨有点彩有重彩有淡彩有写意有工笔等;各呈所能;影响较大的有李迪、法常、林椿;八、李迪;河阳人;李迪式画花鸟竹石颇有生意;作品《雪树寒禽图、枫鹰芦雉图、狸奴蜻蜓图、雏鸡图、木芙蓉图》等;作品生动而富有神韵;用笔严谨无束;在画风上采用工笔与粗话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格调是南宋花鸟画风改变的代表人物;九、林椿;钱塘人;工花鸟;作品《绿橘图》笔法细致色彩艳丽是写生妙作;还有《果熟来禽图》等作品;十、法常;号牧溪;南宋理宗度宗时为杭州长庆寺僧;画松竹梅兰不具形似;另外画荷鹭芦雁亦有较高水平;作品《写生蔬果图卷、法学写生卷、观音图、猿图、鹤图、罗汉图、松树八哥图》等;一、两宋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山水画到了宋代更加发达积体渐备两宋杰出的画家不以古人成法为满足都能专心研究师法造化;在表现方法上北宋南宋又有区别;北宋重视大山大水全景构图采取远取其势、近取其持的创作方法;南宋山水构图奇巧多表现山川秀丽的一角之景;二、北宋山水画及其代表作家;三、李成;字咸熙;也称“李营邱”;以山水著称以世;他的山水画被称“古今第一”;擅长描绘寒林暮霭、烟云变幻的平远景致;他的画挺劲秀润;在表现上黑色层次较多适于表现咫尺千里远景象;李成画特点;画册上有亭馆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他笔法秀润;其作品《晴峦萧寺图、读碑窠石图》等;四、范宽;原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人;他的山水画初师荆浩李成;他学习古人也摆脱古人;重视写实以求创新;范宽山水画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善为山传神;能得山之骨;用墨深重多用雨点皴;“山顶好作密林、水陆作突兀大石”是绘画特点;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最为突出;五、《溪山行旅图》;气势磅礴、章法奇特;浑厚壮阔的关中景色如逼在目前使观者心神为之一振;六、《雪景寒林图》;描写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幅纵193.5厘米横宽160.3厘米为水墨雪景;画鹤绘群山积雪山顶枯树寒柯山石高峻雄气敦厚有冒雪出云之势凛凛寒气之感;七、郭忠恕;字恕先洛阳人;擅长界画;其作品有《明皇避暑图、雪霁江行图》等;八、燕文贵;画有《七夕夜市图》他山水比较有创造性善写四时景色被称“燕家景致”;九、米芾;字元章又称海岳外史;太原人;善画烟雨景色;他的山水画不求形似独创风格以水墨点成山树如烟似雨自成一派即“米氏云山”;十、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立于不败之地表现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的特点;强调山水林木之间的联系所形成的整体效果强调创造优美的意境;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兼收众览”;同时师法自然;主张“饱游饫看”敢于独创;作品《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谷图、窠石平远图、秋山行旅图》;其风格是在秀润旷中又有故能雄伟浑厚等特色;对山石树木的描绘“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著作《林泉高致集》;一、《林泉高致集》;作者郭熙;总结自己的经验体会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取其势、近看之取其质”;不同季节应呈现不同意境;又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总之《林泉高致集》对古代山水画创作的各方面都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并作了较为透彻的论述它是北宋以来山水画兴盛发展和众多画家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古代珍贵的画论之一;一、王诜;字晋卿太原人;擅长画枯树寒林也能作金碧山水;作品《渔村小雪图卷》;钩皴深重完全是李成画派;二、王希孟;作品《千里江山图》;画法精密细致;色彩厚重耀眼夺目;三、南宋山水画及代表画家;南宋山水画更致力于优美意境的创造笔墨简练有力构图大胆奇巧取其一角之景描写秀丽江南风光富有强烈的感染力;画家李嵩《西湖图》夏圭《西湖柳艇图、钱塘观潮图》陈清波《西湖春晓图》;四、李唐;字晞古河阳人;擅长于人物、山水、又长于画牛;作品《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李唐山水初师李思训但更多的是取法于荆浩同时也受范宽影响;其作品古朴苍劲山石作斧劈皴;积墨深厚是其平日本色;有时画树全用焦墨;故有“点漆”之喻;在构图上写峰峦径路林桥野物;都能阴郁苍茫写深山万壑;气势磅礴;既是冈峦郁盘峭壁悬崖又是苍松叠翠;他的山水画对祖国的河山作了无限的赞美;五、刘松年;钱塘人;其笔意皴法都取法李唐;风格在强劲中显出清丽细润工整不苟的独特风格;作品《四景山水》;六、马远;字遥你号钦山;先世河中人;山水人物花鸟都很精致;当时被认为是“院中独步”;马远山水多作劈皴、水墨苍劲虽不作层层渲染但强调浓淡层次的变化所以能远近分明与同的夏圭号称“马夏”;马远在笔墨运用上喜用焦墨作树石以大斧劈皴带水墨浑染画山石;质感很强;山石峭拔方硬树木瘦插如屈铁;特点是形成了一种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风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其作品《踏歌图、寒江独钓图、水图、梅石溪凫图》等;马远的画较坚浑朴造型险奇画树多加叶;七、夏圭;字禹玉钱塘人;多用秃笔点笔画山石水墨渲染浑融一体;浓淡干湿变化丰富;被称谓带水斧劈皴或拖泥带水皴用以表现风雪烟雨的江湖景色十分得体富有苍茫淋漓浑厚秀润的效果;善作长卷山水;作品《长江万里图、江山清远图、溪山无尽图》;八、两宋的人物画及代表画家;宋代的人物画不权注意到形象结构的正确合理而且力求深化人物的内容刻画;白描人物画法在宋代也开始兴起;李公麟道德扫除粉黛其画具有高雅清淡的特点;九、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工人物佛像是北宋杰出的人物画家;他对传统绘画信得过大量临摹尤工人物;重视写生敢于独创;在画法上以白描著称把原来用于“勾粉本”的画法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创作形式;作品《临韦偃牧放图、五马图、维摩诘像、九歌图、免胄图》等;十、武宗元;字总之河南白坡人;擅长壁画;画法师吴道子;总领“玉清昭应宫”道教画创作;其作品《朝元仙仗图》人物都有着明显的个性特点;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而又有丰富的变化;一、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善画讪桥径郭舟船车轿;作品《清明上河图》;画面描绘是从城市郊野开始;表现了不同职业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的特征;是一幅内容非常丰富并有高度历史真实性的艺术巨作;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巧妙地运用了组织高潮和虚实结合的方法使画面富有变化又能引人入胜表现和突出了主题;二、辽、金、西夏绘画及画家;胡?;耶律倍;陈升等;三、胡?;契丹人;所画用笔清劲;凡画驼马尾人衣毛毳以狼豪缚笔去疏宣使能纤健;作品《卓歇图>四、耶律倍;字图欲契丹人;善画辽国人物;其作品骨法劲快不良不驽;作品《射骑图、猎雪骑、千鹿图》等;五、张瑀;金人;作品《文姬归汉图》;作者用笔简练;人物真实生动充分表现出长途旅行的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北宋山水画 李成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字咸熙。李成喜爱山水,“性爱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之
门。”其山水多是寒林平远之景,下笔有神,在宋初极有盛名。李成山水
皆是山东平原的特色,其画特点是“烟云远近”和“木石瘦硬”。李成很 少用大块的浓墨,可谓惜墨如金。代表作有《读碑窠石图》和《晴峦萧寺 图》。
自当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传世书迹有
《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等。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 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
四、夏圭 字禹玉。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 出传世作品《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等。
2
宋代院体花鸟画 崔白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中国北宋画家。字子西。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宋神宗前后。濠梁(今安徽凤
阳)人。擅花竹、翎毛,亦长于佛道壁画,其画颇受宋神宗赏识,授图画院艺学,
系,开创和丰富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等方面的贡献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对
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宋代绘画与社会个阶层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贵族,文人士大夫 以及商人市民等对绘画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世俗美术的发展和宫廷美术
的繁荣,使绘画题材更加广泛,风格多样。画家们注意观察生活形象以及
精微生动的塑造形象,画风严谨,精密不苟,技巧上有不少新创造。
三、马远 字遥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异险峻的山石
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 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副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 “边景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角”重要传世作品有《华灯侍宴图》、《山径春行
图》、《西园雅集图》等。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仙游人,原籍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
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而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 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主要作品 《宋蔡忠惠文集》、《荔枝谱》、《茶录》等。
4
工画人物,用笔圆
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 善于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 有《韩熙载夜宴图》卷,绘写 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
韩熙载夜宴图
1
五代山水四家
一、荆浩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笔下山水大多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其重要的山水画理论
《笔法记》。所作《匡庐图》巨副中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的幽居景象,笔墨皴法,全景式
2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长11 83厘米,大青绿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着色,染天染水,
富丽细腻,画中山 川江河交流展现, 点缀以飞流瀑布、
丛林嘉树、庄园茅
舍,令人目接不暇, 代表了画院青绿一 体精密不苟,严格 尊依格法的画风。 是青绿山水的一次 复兴。
2
南宋山水四家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一、李唐 字晞 古。他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以及
笔墨上均明显地趋向简括,开创南宋山水画的新风。传世:《万壑松风图》、《清
溪渔隐图》等) 二、刘松年 刘工山水人物。其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密不苟, 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四景山水图》、《罗汉图》等。
后升为待诏。所画花鸟善于表现荒郊野外秋冬季节中花鸟的情态神致,尤精于败荷、 芦雁等的描绘,手法细致,形象真实,生动传神,富于逸情野趣。崔白的花鸟画打 破了自宋初100年来由黄筌父子工致富丽的黄家富贵为标准的花鸟体制,开北宋宫
廷绘画之新风。
宋徽宗赵佶 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 《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 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
五代两宋
时期的美术
主要内容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2
3 4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第三节
书法艺术
小 结
1
时 代 简 介
五代十国 (907-979) 唐末,籓镇之 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 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 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 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 起于朱温代唐,终于赵匡胤陈桥 兵变,建立宋朝。这一时期是唐 代与宋代的过渡阶段,既是唐末 军阀混战的延续,又是北宋统一 的前奏。
1
五代绘画-人物画 周文矩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工画人物、冕服、车器,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
族生活为题材,兼精车马、楼观,画风近于周昉,但其纤丽过之,画衣纹多作颤笔,独 创“战笔”描法;
重屏会棋图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1
五代绘画-人物画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顾闳中
史上的重要画家——黄筌与徐熙。他们代表着花鸟画的两大艺术流派,
画史上称之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1
徐黄体异 黄荃 珍禽图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1
徐黄体异 徐熙 雪竹图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1
五代绘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五代绘画为宋代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在隋唐之间起着承上启下
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
开篇首先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大夫通过山水画欣赏能 “不下堂筵,坐穷泉壑”,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郭熙强调 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要注意不同季节,
角度,气候各条件所形成的变化,对山水远观近觑,四时之景,朝暮之变
态可使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仪态。画家必须“神于好,精于勤,饱游沃 看”,才能胸有丘壑。他还强调画“可游可居之境”,画出士大夫渴慕林 泉的理想佳境。画论中还论及如何创造生动优美的意境,多方面谈到山水
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
2
宋代院体花鸟画 崔白 双喜图
宋徽宗赵佶 芙蓉锦鸡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2
宋代人物画 李公麟 人马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2
宋代人物画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2
宋代风俗画
第二节
范宽
字中立。初学李成、荆浩,后主要师法造化,深入自然山水间,“常危
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溪山行旅图》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
2
北宋山水画 李成 《读碑窠石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2
北宋山水画 李成 《晴峦萧寺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2
北宋山水画 范宽 《溪山行旅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1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概况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鼎盛时期。一方面,绘画自身的形式意义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另一方面,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如:文学,书法等)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与唐代相比,五代两宋绘画艺术的变化表现在:皇家画院的创立,画学的兴办,文人士 大夫绘画的兴起以及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的兴盛。山水、花鸟画的成熟与地位的 上升,水墨画的发展,各课画家对“真”的致力与“形似”能力的提高,诗歌、书法对 文人士大夫绘画以及宫廷绘画的渗入,作品由偏重描写客体到有意识的展现主体,集中 地体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的发展变异。 至此,中国美术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格局体系。
2
北宋山水画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李成、范宽两家源于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但由于他们所处地区不同,所写景物
和画家的胸襟气质的差别,而各创门户。他们都在忠实自然的的基础上,
为山水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把北方山水画派推向新水平。
2
郭熙与《林泉高致》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全书共分水训、画意、
形象及章法结构,笔墨技巧。《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
入成熟阶段。
2
米点山水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他对江南山水的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 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点滴云烟,草 草而成”,自题为“墨戏”。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 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 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 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卷》等传世。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1
时 代 简 介
宋朝 是中国历代朝代中,经济最 发达的,国民文化最兴旺的,科 技创新成果最多的,人口基数增 长最健康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 量最高的, 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 繁荣鼎盛朝代 。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 历史上继五代十国后的朝代。分 为北宋 (960年—1127年,首都 开封)与南宋 (1127年—1279年, 首都杭州),合称兩宋。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3
宋四 家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三节
书法艺术
苏轼(1037——1101年),为“宋四家”之首 ,是宋“尚意”疏风的倡导者。苏轼 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 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