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7中国工艺美术史——两宋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 宋,高6.8cm 口径19.2cm,足径5.7cm
• 碗口呈葵瓣式,镶铜扣, 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 外壁釉流形成泪痕。碗内刻划 缠枝莲花纹和茨菇纹。外壁光 素。胎体轻薄,胎面洁净。 刻划花是定窑特有的装饰 风格,所刻线条流畅,飘逸潇 洒。此件器物刻划的缠枝莲花 在白色釉的衬托下若隐若现, 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艺的高超 水平。
第二节 陶瓷工艺
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名窑遍布,
品类繁多,各领风骚,南北各地都涌现出许多生 产优质瓷器的名窑,有“汝、官、哥、钧、定”
五大名窑之称,事实上远不止这五大名窑。宋瓷
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
一、陶瓷发展的原因
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以及科技的进步 2、品茶文化的发扬。 3、文人士大夫对书画文玩的欣赏和收藏蔚然 成风。
• 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形状如同蝉翼纹。汝窑器釉厚,釉
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 现,似晨星闪烁。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 • 因而汝瓷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 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 • 北宋末年,汝窑被毁,技艺失传。
特征:
• (1)“蟹爪纹” • (2)“鱼鳞状开片”,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 • (3)香灰胎。胎是浅浅的灰色,如同烧香落下的香灰, 胎非常薄,胎和底同厚;采用“裹足烧”和“芝麻钉” • (4)温度低。为了使釉色漂亮,烧制温度在1200度,因 此,胎为生胎。 • (5)釉色为天青色,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说:“汝 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 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 (6)素器。因为釉厚,胎上面不好刻划。 • (7)款识。第一种,甲、乙、丙,烧制完后刻上去。第 二种,写明确的文字,如“奉华”(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 住的地方)。第三种,只写一个字,如“蔡”(蔡京,奸 臣)。
第七章 五代宋美术

南唐人物画家
• 周文矩 • 顾闳中 • 王齐翰
周文矩
• 今江苏人。曾在南唐后主李煜时任画院 翰林待诏。工冕服、车器、人物、仕女, 多以宫廷或文人生活为题,以“用意深远” 著称。其仕女画师从周昉,作风更加纤丽 繁复,用笔多以“战笔”为特点。现藏故 宫博物院的《重屏会棋图》、《文苑图》 是他的传世作品之一。
五:宴会结束 送别
王齐翰
• 王齐翰(公元10世纪)〔五代· 南唐〕金陵 (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后主李煜朝 (961-975)为宫廷翰林图画院待诏。工画人 物、佛道宗教画,兼擅山水、花鸟,以画猿 獐出名。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谷,无朝市 风埃气,其画以笔法工细为特色
•
王齐翰 勘书图(南京大学藏)
历史概况
• “息兵安民”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 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同时,南唐也是一个艺术的王朝,它在文学、美 术、书法、音乐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李昪设太学,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安定、 富强的南唐,成为饱经战乱沧桑的文人士大夫理 想的栖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书 服盛于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风”。“北土士 人闻风至者无虚日”。南唐的社会文化之盛,在 五代十国甚至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割据政权中都是 绝无仅有的。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 《韩熙载夜宴图》画面分五段,每段以屏风为自然分
界。
• • • •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 第二段:观舞。 第三段:间息。 第四段:独自赏乐。 第五段:惜别。
一:听琵琶演奏
二 : 观 舞
三:间歇
四:清吹(独自赏乐)
(《韩熙载夜宴图》第一节:听琴)
(《韩熙载夜宴图》第四节:清吹)
•
7、宋代的工艺美术

精选完整ppt课件
33
(八)龙泉窑 窑址:浙江龙泉一带 历史与品种:始于南朝。北宋受越窑等影响,主要产 刻划花青瓷,南宋和元昌盛。南宋后期薄胎厚釉器最 受推崇。南宋形成窑系,至明前期,大量外销 特征:南宋白胎器造型丰富,有豆青、粉青、梅子青 等釉,素面器流行。黑灰胎器面貌接近官窑,粉青釉 居多
精选完整ppt课件
中国现存最早记述瓷器生产的专文。研究陶瓷史、手工业史、 科技史的珍贵文献
精选完整ppt课件
37
划 花 青 白 瓷 碗
青白瓷凤首流水注
精选完整ppt课件
38
青白瓷,清淡高雅,俊秀挺拔,
享有“饶玉”之称。这种青白
瓷器因釉色青中显白,白中泛
青,又称为影青。它是景德镇
划 花
独创的一种瓷器,因而也成为 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 品类。
宋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二百二十五年改朝换代的战争时代. 但 没有长城的保护,宋王朝面对的是一个群强竭起的天下,北方契丹族的 辽,西北党项族的夏和后来东北女真族的金,蒙古族的元的军队都可以 长驱直入,对他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后来被灭亡.
但宋朝时,中华文化却继续有发展,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期,唐代最突 出的成就是诗歌,而宋代在教育,经学,史学,科技,词等方面都超越了 唐代.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北宋 (960-1127)
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 五代结束。赵匡胤用古代的禅让的方式,取后周之位而成为宋王朝的 开国君主,为宋太祖.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 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 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 了全国的统一.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雕塑与建筑艺术
雕塑
北宋雕塑以陵墓雕塑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细节刻画。同时,佛教雕塑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 山西晋祠的圣母殿彩塑等。
建筑
北宋建筑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出现了《营造法式》等建筑著作。北宋建筑注重斗拱的运用 和屋顶曲线的优美,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园林建筑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苏州的沧浪亭等 。
关注现实生活与人 文关怀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作品多关注 现实生活和人文关怀,对当代 艺术创作启示在于要关注社会 现实和人类命运,创作出具有 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的艺 术作品。
THANK YOU
多元文化的融合
五代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民 族融合的加深,美术也呈现出多元文 化的特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美 术风格相互交融。
五代两宋时期概述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但在这个时期里,美术仍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方和北方的美术风格 开始出现差异,南方以细腻、柔美为主,而北方则以粗犷、豪放为主。
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上承唐、五代之余绪,下开元、明、清之先河, 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风格多样,既有继承前代的传统风格,也有创新 发展的独特风格,为中国美术史增添了丰富的艺术瑰宝。
推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在技法、题材和审美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 新,推动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
新。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连 环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南唐官员韩 熙载家中的一次夜宴,画面构图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课件)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2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宋代院体花鸟画
崔白 中国北宋画家。字子西。生卒年不详,活泼于宋神宗前后。濠梁〔今安徽凤 阳〕人。擅花竹、翎毛,亦长于佛道壁画,其画颇受宋神宗赏识,授图画院艺学, 后升为待诏。所画花鸟善于表现荒郊野外秋冬季节中花鸟的情态神致,尤精于败荷、 芦雁等的描绘,手法细致,形象真实,生动传神,富于逸情野趣。崔白的花鸟画打 破了自宋初100年来由黄筌父子工致华美的黄家富贵为标准的花鸟体制,开北宋宫 廷绘画之新风。
五代山水四家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荆浩 匡庐图
五代山水四家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关仝 山鼷待渡图
五代山水四家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董源 潇湘图
五代山水四家
趣。 绘画创作的活泼和绘画收藏鉴赏风气的开展促进了画史画论的著述。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其山水多是寒林平远之景,下笔有神,在宋初极有盛名。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现存?四景山水图?、?罗汉图?等。 起于朱温代唐,终于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2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米点山水
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他对江南山水的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 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点滴云烟,草 草而成〞,自题为“墨戏〞。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 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 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一)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一)
绘画
一、概述
1,宫廷对于绘画的爱好和重视,促进宫廷画院的开办和兴盛。 2,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鼎足发展。 3,文人士大夫绘画及其理论的兴起,推动了水墨画的发展,
五马图(二) 宋 李公麟
五马图(三) 宋 李公麟
五马图(四) 宋 李公麟
五马图(五) 宋 李公麟
李公麟及其白描绘画
• 李公麟能诗善文,绘画技巧全面扎实,人 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都很精通。 个人创作多以墨笔在纸上作画,这种不着 彩色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的画法称为 白描。其《五马图》以其遒劲秀雅而富有 表现力的线描,表现五马毛色状貌的各不 相同,或静止,或徐行,骨骼健朗,神完 气足,五个牵马人的民族特色也真实传神, 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
诗、书渗入绘画。 4,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兴盛。 5,对“真”的致力与“形似”能力的提高,宋画成为写实性绘画
成熟代表。
二、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一)人物画 延续唐代的传统,以描绘贵族生活题材多。 主要画家和作品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重 屏 会 棋 图 五 代 周 文 矩
匡 庐 图
关 山 行 旅
五
图
代
五
荆
代
浩
关
仝
潇湘图 (局部)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局部) 五代 董源
(三)花鸟画
• 出现以黄筌与徐熙为代表的两种不同风格。 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 徐黄异体
主要画家和作品 黄筌 《写生珍禽图》 徐熙 《雪竹图》
第六章__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董源 潇湘图 “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 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 皴 文甚少, 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 “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草
龙宿郊民图
元代的<画鉴>里记载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龙宿郊民图》画的是秋日江南丹碧掩映,华辇之下,歌 舞升平,尽管笔法是与李思训多少有关的青绿设色,然而山顶作“矾头”,山坡用“披 麻皴”,已发展了李派的体貌
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手法,成功地画出山川远近层次
和烟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董源的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 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传世名迹《潇湘图》,《夏山图》,《龙宿郊民图》等。前三 图皆为水墨为主,表现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蒙的江南风光。
荆
楚
理
工
学
院
·
艺
术
学
院
中 国 美 术 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中 国 美 术 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2
3 4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第三节
书法艺术
小 结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时 代 简 介
五代十国 (907-960) 唐末,籓镇之 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 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 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 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 起于朱温代唐,960年赵匡胤陈 桥兵变,建立北宋统一中原、江 南、西蜀(北方西北西南少数民 族政权辽、西夏、金、大理等)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 五代、两宋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七章五代、两宋的美术第一章五代、两宋的美术一、五代、十国人物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十国时江南四川战争较少所以中国第一个画院最早建立在西蜀;南唐也成立了翰林书画院;周方矩、顾闳中都是南唐画院画家;曹促玄、董源、徐熙父子、西蜀画家黄筌父子等都服务于皇家画院;二、《韩熙载夜宴图》;南唐画家顾闳中作品;以多场景而又联贯一体的长卷构图自然合理的情节描绘;细致入微的人物神情成功地刻画了失意官僚韩熙载的心理矛盾及放荡不羁的生活面貌;此图有五个段落;1、听乐2、观舞3、休息4、清吹5、送别;此画把许多人物性格神态表现得十分充分生动;画面背景很少以突出人物形象;画家用屏风将画面的活动内容与情节自然而然地间隔开了是整幅画又是连环画;三、五代时期人物画;总的看来仍然继承着唐代遗风写实风格有所发展多采用工笔重彩的表现方法;同时也出现了少量水墨写意人物画;四、周文矩;江苏句容人;南唐画院翰林院待诏;擅长仕女人物画;他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张萱周昉的仕女画风格;画风更加纤丽“于繁富尤工”用笔瘦硬战掣而多曲;作品有《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画、宫中图》等;五、王齐翰《勘书图卷》;描绘一文人在校书之余闭目挑耳的动作;画法精工细致为南唐画院体风格;六、胡环《卓歇图》;描写当时契丹部落的酋长和部属们饮宴休息的场面;七、五代、十国的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五代的花鸟画适应于贵族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摆脱了唐代花鸟画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向写实方向发展;在技法上有所突破创立“没骨法和勾勒法”两种学派;花鸟画道德在西蜀得到发展;唐末花鸟画家滕昌祐、刁光胤二人先后入蜀直到了促进作用;八、滕昌祐;画鹤闻名;又擅长折枝花果;九、刁光胤;善画竹石、花鸟、猫兔等题材;十、黄筌;903—965年字要叔成都人;西蜀画院宫廷画家;擅长花鸟亦能画人物山水;黄筌绘画特点;具有富丽而并不柔媚工整但并不刻板精致而不纤弱的艺术风格;作品有《珍禽图、竹鹤图》等;一、徐熙;南唐金陵人;被称“江南布衣”;郭若虚说“黄家富贵、徐家野逸”说明二家艺术风格的不同;徐熙表现技法上以墨为主,即先以墨画出物体形态后添轻淡的色彩即“没骨法”;作品《雪竹图》;竹干竹叶以不同的墨色渲染作风工整精微画法灵活多样可以看出他的画风;二、五代的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三、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自号“洪谷子”;其画长于表现黄河中游两岸的大山大水崇山峻岭;用全景式构图给人一种大自然的阔大深奥雄伟壮丽的强烈感受;作品《匡庐图》传世;著有《笔法记》一文;是古代较完整而深湛的画论;阐述他对艺术创作一系列的正确见解阐述了作者对客观现实的深广感受;其中论证概括了艺术创作的六个要点;“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它发掘了古代绘画理论对山水画的迅速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四、董源;字叔达江南仲陵人;早年学李思训之青山绿水后以水墨为主专画江南景色;用笔多细长圆润形如披麻;用墨破色渲染;作品有《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卷、溪岸图》等;五、溪岸图》;绢本;墨笔画;山石用长笔“披麻皴”;笔法圆润简朴气势雄厚;六、关仝;长安人;画山水学荆浩画树石学毕宏;笔法简劲而气势极壮;作品《关山行旅图轴》(画寒山枯木山店行旅;笔法粗壮雄健;所画之树有干无枝是其作品特点);七、卫贤;南唐画院画家;长于楼观、殿台、盘车、水磨等画初师好尹继昭后学吴道子;作品《高士图》淡设色;此图构图严谨树石皴染精致石上干笔点苔在画法上有所创造;八、宋代画院及艺术风格;宋代统一中国后不久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把五代时期散处在各地的著名画家逐渐集中起来;这样北宋画院的阵容就迅速地壮大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绘画制度和适合统治者趣味的艺术风格;宋代画院画家入院时一是通过地方官吏的推荐;二是考试录取较多的是后一种办法;宁画院以画学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为止亦犹科举取士取其文才角出者为优;九、北宋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十、黄居密;字伯鸾成都人黄筌之子;作品有《山鹧棘雀图》;一、赵昌;字昌之四川广汉剑南人;善画花果尤长于折枝花卉的描绘;其艺术成就来自其辛勤的写生;自号“写生赵昌”;作品《四喜图、蛱蝶图》两幅;从画中可看出其笔法灵活秀美简洁明快略施彩色而使景物清晰自然;二、易元吉;字庆一;他画猿獐花鸟是没有能比得上的;三、崔白;字子西;濠梁人;他能画道释人物;鬼神特别长于花鸟以鹅败荷芦雁等题材最为拿手;其绘画特点是;清新淡雅灵活在突破黄家绘画风格上起了很大作用;四、崔悫;崔白的弟弟字子中;亦善画;作品《竹鸥图、双喜梅》等;五、吴元瑜;字公器;开封人师崔白;神宗时为吴王府的殿直将军;六、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他19岁做了宋朝皇帝在位25年;不但擅长于花竹翎毛也能画山水人物风格;精工细致缜密富丽;作品《芙蓉锦鸡图》赵佶的书法被称“廋金体”;七、南宋的花鸟花及其画家;专画花鸟或者以人物山水擅长而又兼画花鸟者就在半数以上;南宋花鸟画家有名的如李安忠、李迪、阎中、吴炳、林椿、毛松、法常等;他们的画法有双钩有没骨有点彩有重彩有淡彩有写意有工笔等;各呈所能;影响较大的有李迪、法常、林椿;八、李迪;河阳人;李迪式画花鸟竹石颇有生意;作品《雪树寒禽图、枫鹰芦雉图、狸奴蜻蜓图、雏鸡图、木芙蓉图》等;作品生动而富有神韵;用笔严谨无束;在画风上采用工笔与粗话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格调是南宋花鸟画风改变的代表人物;九、林椿;钱塘人;工花鸟;作品《绿橘图》笔法细致色彩艳丽是写生妙作;还有《果熟来禽图》等作品;十、法常;号牧溪;南宋理宗度宗时为杭州长庆寺僧;画松竹梅兰不具形似;另外画荷鹭芦雁亦有较高水平;作品《写生蔬果图卷、法学写生卷、观音图、猿图、鹤图、罗汉图、松树八哥图》等;一、两宋山水画及其代表画家;山水画到了宋代更加发达积体渐备两宋杰出的画家不以古人成法为满足都能专心研究师法造化;在表现方法上北宋南宋又有区别;北宋重视大山大水全景构图采取远取其势、近取其持的创作方法;南宋山水构图奇巧多表现山川秀丽的一角之景;二、北宋山水画及其代表作家;三、李成;字咸熙;也称“李营邱”;以山水著称以世;他的山水画被称“古今第一”;擅长描绘寒林暮霭、烟云变幻的平远景致;他的画挺劲秀润;在表现上黑色层次较多适于表现咫尺千里远景象;李成画特点;画册上有亭馆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他笔法秀润;其作品《晴峦萧寺图、读碑窠石图》等;四、范宽;原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人;他的山水画初师荆浩李成;他学习古人也摆脱古人;重视写实以求创新;范宽山水画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善为山传神;能得山之骨;用墨深重多用雨点皴;“山顶好作密林、水陆作突兀大石”是绘画特点;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最为突出;五、《溪山行旅图》;气势磅礴、章法奇特;浑厚壮阔的关中景色如逼在目前使观者心神为之一振;六、《雪景寒林图》;描写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幅纵193.5厘米横宽160.3厘米为水墨雪景;画鹤绘群山积雪山顶枯树寒柯山石高峻雄气敦厚有冒雪出云之势凛凛寒气之感;七、郭忠恕;字恕先洛阳人;擅长界画;其作品有《明皇避暑图、雪霁江行图》等;八、燕文贵;画有《七夕夜市图》他山水比较有创造性善写四时景色被称“燕家景致”;九、米芾;字元章又称海岳外史;太原人;善画烟雨景色;他的山水画不求形似独创风格以水墨点成山树如烟似雨自成一派即“米氏云山”;十、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立于不败之地表现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的特点;强调山水林木之间的联系所形成的整体效果强调创造优美的意境;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兼收众览”;同时师法自然;主张“饱游饫看”敢于独创;作品《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谷图、窠石平远图、秋山行旅图》;其风格是在秀润旷中又有故能雄伟浑厚等特色;对山石树木的描绘“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著作《林泉高致集》;一、《林泉高致集》;作者郭熙;总结自己的经验体会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取其势、近看之取其质”;不同季节应呈现不同意境;又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总之《林泉高致集》对古代山水画创作的各方面都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并作了较为透彻的论述它是北宋以来山水画兴盛发展和众多画家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古代珍贵的画论之一;一、王诜;字晋卿太原人;擅长画枯树寒林也能作金碧山水;作品《渔村小雪图卷》;钩皴深重完全是李成画派;二、王希孟;作品《千里江山图》;画法精密细致;色彩厚重耀眼夺目;三、南宋山水画及代表画家;南宋山水画更致力于优美意境的创造笔墨简练有力构图大胆奇巧取其一角之景描写秀丽江南风光富有强烈的感染力;画家李嵩《西湖图》夏圭《西湖柳艇图、钱塘观潮图》陈清波《西湖春晓图》;四、李唐;字晞古河阳人;擅长于人物、山水、又长于画牛;作品《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李唐山水初师李思训但更多的是取法于荆浩同时也受范宽影响;其作品古朴苍劲山石作斧劈皴;积墨深厚是其平日本色;有时画树全用焦墨;故有“点漆”之喻;在构图上写峰峦径路林桥野物;都能阴郁苍茫写深山万壑;气势磅礴;既是冈峦郁盘峭壁悬崖又是苍松叠翠;他的山水画对祖国的河山作了无限的赞美;五、刘松年;钱塘人;其笔意皴法都取法李唐;风格在强劲中显出清丽细润工整不苟的独特风格;作品《四景山水》;六、马远;字遥你号钦山;先世河中人;山水人物花鸟都很精致;当时被认为是“院中独步”;马远山水多作劈皴、水墨苍劲虽不作层层渲染但强调浓淡层次的变化所以能远近分明与同的夏圭号称“马夏”;马远在笔墨运用上喜用焦墨作树石以大斧劈皴带水墨浑染画山石;质感很强;山石峭拔方硬树木瘦插如屈铁;特点是形成了一种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风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其作品《踏歌图、寒江独钓图、水图、梅石溪凫图》等;马远的画较坚浑朴造型险奇画树多加叶;七、夏圭;字禹玉钱塘人;多用秃笔点笔画山石水墨渲染浑融一体;浓淡干湿变化丰富;被称谓带水斧劈皴或拖泥带水皴用以表现风雪烟雨的江湖景色十分得体富有苍茫淋漓浑厚秀润的效果;善作长卷山水;作品《长江万里图、江山清远图、溪山无尽图》;八、两宋的人物画及代表画家;宋代的人物画不权注意到形象结构的正确合理而且力求深化人物的内容刻画;白描人物画法在宋代也开始兴起;李公麟道德扫除粉黛其画具有高雅清淡的特点;九、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工人物佛像是北宋杰出的人物画家;他对传统绘画信得过大量临摹尤工人物;重视写生敢于独创;在画法上以白描著称把原来用于“勾粉本”的画法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创作形式;作品《临韦偃牧放图、五马图、维摩诘像、九歌图、免胄图》等;十、武宗元;字总之河南白坡人;擅长壁画;画法师吴道子;总领“玉清昭应宫”道教画创作;其作品《朝元仙仗图》人物都有着明显的个性特点;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而又有丰富的变化;一、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善画讪桥径郭舟船车轿;作品《清明上河图》;画面描绘是从城市郊野开始;表现了不同职业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的特征;是一幅内容非常丰富并有高度历史真实性的艺术巨作;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巧妙地运用了组织高潮和虚实结合的方法使画面富有变化又能引人入胜表现和突出了主题;二、辽、金、西夏绘画及画家;胡?;耶律倍;陈升等;三、胡?;契丹人;所画用笔清劲;凡画驼马尾人衣毛毳以狼豪缚笔去疏宣使能纤健;作品《卓歇图>四、耶律倍;字图欲契丹人;善画辽国人物;其作品骨法劲快不良不驽;作品《射骑图、猎雪骑、千鹿图》等;五、张瑀;金人;作品《文姬归汉图》;作者用笔简练;人物真实生动充分表现出长途旅行的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五代绘画-人物画 周文矩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画家。工画人物、冕服、车器, 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族生活为 题材,兼精车马、楼观,画风近 于周昉,但其纤丽过之,画衣纹 多作颤笔,独创“战笔”描法;
宫中图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绘画-人物画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时 代 简 介
宋朝 是中国历代朝代中,经济最 发达的,国民文化最兴旺的,科 技创新成果最多的,人口基数增 长最健康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 量最高的, 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 繁荣鼎盛朝代 。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 历史上继五代十国后的朝代。分 为北宋 (960年—1127年,首都 开封)与南宋 (1127年—1279年, 首都杭州),合称兩宋。
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
开篇首先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大夫通过山水画欣赏能 “不下堂筵,坐穷泉壑”,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郭熙强调 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要注意不同季节,
角度,气候各条件所形成的变化,对山水远观近觑,四时之景,朝暮之变
态可使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仪态。画家必须“神于好,精于勤,饱游沃 看”,才能胸有丘壑。他还强调画“可游可居之境”,画出士大夫渴慕林 泉的理想佳境。画论中还论及如何创造生动优美的意境,多方面谈到山水
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卷》等传世。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2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长11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83厘米,大青绿
着色,染天染水, 富丽细腻,画中山 川江河交流展现,
点缀以飞流瀑布、
丛林嘉树、庄园茅 舍,令人目接不暇, 代表了画院青绿一
体精密不苟,严格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绘画-人物画 周文矩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工画人物、冕服、车器,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
族生活为题材,兼精车马、楼观,画风近于周昉,但其纤丽过之,画衣纹多作颤笔,独 创“战笔”描法;
重屏会棋图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尊依格法的画风。 是青绿山水的一次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2
南宋山水四家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一、李唐 字 古。他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以及
笔墨上均明显地趋向简括,开创南宋山水画的新风。传世:《万壑松风图》、《清
溪渔隐图》等) 二、刘松年 刘工山水人物。其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密不苟, 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四景山水图》、《罗汉图》等。
1
五代山水四家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巨然 万壑松风图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徐黄异体 黄荃 珍禽图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徐黄异体 徐熙 雪竹图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绘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
第一节
四、夏圭 字禹玉。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 出传世作品《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等。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2
宋代院体花鸟画 崔白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中国北宋画家。字子西。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宋神宗前后。濠梁(今安徽凤
阳)人。擅花竹、翎毛,亦长于佛道壁画,其画颇受宋神宗赏识,授图画院艺学,
形象及章法结构,笔墨技巧。《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
入成熟阶段。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2
米点山水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他对江南山水的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
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点滴云烟,草
草而成”,自题为“墨戏”。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 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 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
构图,高远、深远、平远兼具,技巧上较唐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关仝 荆浩之追随者。所作《山鼷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都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僻 荒寒的气氛。特别是《关山行旅图》,峰峦峻厚而富变化,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野
店荒村,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董源 所画风光,烟雾迷朦,江湖纵横,千岩万壑,重汀绝岸,林木清幽,与北方荆关画 中雄伟险峻的山水相比,更加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其擅长 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手法,成功地画出山川远近层次 和烟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董源的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 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传世名迹《潇湘图》,《夏山图》,《龙宿郊民图》等。前三 图皆为水墨为主,表现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蒙的江南风光。 四、巨然 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充满田园自然风致。现存《万壑松风图》。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山水四家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荆浩 匡庐图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山水四家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关仝 山鼷待渡图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山水四家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董源 潇湘图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三、马远 字遥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异险峻的山石
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 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副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 “边景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角”重要传世作品有《华灯侍宴图》、《山径春行
图》、《西园雅集图》等。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2
宋代绘画概况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宋代绘画在确立中国绘画的审美规范,建构中国绘画独特的符号体系,开创和
丰富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等方面的贡献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对后世产生了
极其深远的影响。 宋代绘画与社会个阶层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贵族,文人士大夫以及商人 市民等对绘画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世俗美术的发展和宫廷美术的繁荣,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概况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鼎盛时期。一方面,绘画自身的形式意义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另一方面,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如:文学,书法等)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与唐代相比,五代两宋绘画艺术的变化表现在:皇家画院的创立,画学的兴办,文人士 大夫绘画的兴起以及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的兴盛。山水、花鸟画的成熟与地位的 上升,水墨画的发展,各课画家对“真”的致力与“形似”能力的提高,诗歌、书法对 文人士大夫绘画以及宫廷绘画的渗入,作品由偏重描写客体到有意识的展现主体,集中 地体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的发展变异。 至此,中国美术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格局体系。
皆是山东平原的特色,其画特点是“烟云远近”和“木石瘦硬”。李成很 少用大块的浓墨,可谓惜墨如金。代表作有《读碑窠石图》和《晴峦萧寺 图》。
范宽
字中立。初学李成、荆浩,后主要师法造化,深入自然山水间,“常危
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溪山行旅图》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后升为待诏。所画花鸟善于表现荒郊野外秋冬季节中花鸟的情态神致,尤精于败荷、 芦雁等的描绘,手法细致,形象真实,生动传神,富于逸情野趣。崔白的花鸟画打 破了自宋初100年来由黄筌父子工致富丽的黄家富贵为标准的花鸟体制,开北宋宫
廷绘画之新风。
宋徽宗赵佶 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 《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 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4
小结
小
结
综上所述,此时期的绘画出现了以下变化:
职业画家活跃。此时职业画家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商业化性质。绘画作为固定行业与 社会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突破了宗教题材以及贵族范围的约束,扩大了视野, 使得世俗美术有了很大发展。 宫廷绘画兴盛 绘画题材风格多样化。宋代绘画题材内容之广泛在绘画史中是突出的。优秀画家往 往各有专长而又兼善其他,但总的趋势是向专门化发展。工笔绘画成就突出, 青绿重彩仍然流行,但水墨着色在山水画中有重要地位。形简意赅的写意画也 开始抬头。宋代绘画体裁样式多种多样。 绘画创作的活跃和绘画收藏鉴赏风气的发展促进了画史画论的著述。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2
宋代人物画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2
宋代风俗画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