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_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合集下载
6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第六章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复习思考题
1.五代两宋有哪些知名宫廷画家?各有什么代表作
品?
答案:(1)(西蜀):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黄筌,代表
作品《写生珍禽图》,代表作品黄居寀《山鹧
棘雀图》。
(2)五代(南唐):顾闳中,代表作品《韩熙载
夜宴图》。
(3)(北宋):皇帝画家赵佶,代表作品《芙蓉锦
鸡图》,《瑞鹤图》,《听琴图》。
王希孟,代
表作品《千里江山图》。
人物画家武宗元,
代表作品《元朝仙杖图》。
风俗画家张择端
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
(4)(南宋)马远,代表作品《踏歌图》。
夏珪,
代表作品《溪山清远图》。
(5)(宋代)白描大师李公麟,代表作品《五马
图》。
“减笔”写意画家梁楷,代表作品《泼墨
仙人图》。
2.《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与内容是
什么?
答案:(1)《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五代南唐的顾闳中,其内容是描绘南唐被皇帝猜忌的大臣韩熙
载,在一次夜宴中的活动场面。
(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风俗画家张择
端,其内容是通过对清明节汴河两岸人物情
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
一些侧面。
2.试述宫廷画院的始兴过程和院体画的特点及其对它
应有有的态度?
答案:(1)宫廷画院的始兴过程:
(2)院体画的特点:a.院画在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b.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泥守古法,
对后来的传统绘画带来很好的影响;
c.但由于讲求严格的法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
了一些画家的思想。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以范宽、郭熙为代表的山水画家,将 全景式构图发展到极致,画面气势磅 礴,意境深远。同时,他们还注重画 面的诗意表达,将文学与绘画紧密结 合。
雕塑与建筑艺术
雕塑
北宋雕塑以陵墓雕塑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细节刻画。同时,佛教雕塑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 山西晋祠的圣母殿彩塑等。
建筑
北宋建筑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出现了《营造法式》等建筑著作。北宋建筑注重斗拱的运用 和屋顶曲线的优美,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园林建筑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苏州的沧浪亭等 。
关注现实生活与人 文关怀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作品多关注 现实生活和人文关怀,对当代 艺术创作启示在于要关注社会 现实和人类命运,创作出具有 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的艺 术作品。
THANK YOU
多元文化的融合
五代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民 族融合的加深,美术也呈现出多元文 化的特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美 术风格相互交融。
五代两宋时期概述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但在这个时期里,美术仍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方和北方的美术风格 开始出现差异,南方以细腻、柔美为主,而北方则以粗犷、豪放为主。
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上承唐、五代之余绪,下开元、明、清之先河, 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风格多样,既有继承前代的传统风格,也有创新 发展的独特风格,为中国美术史增添了丰富的艺术瑰宝。
推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在技法、题材和审美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 新,推动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
新。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连 环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南唐官员韩 熙载家中的一次夜宴,画面构图
雕塑与建筑艺术
雕塑
北宋雕塑以陵墓雕塑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细节刻画。同时,佛教雕塑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 山西晋祠的圣母殿彩塑等。
建筑
北宋建筑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出现了《营造法式》等建筑著作。北宋建筑注重斗拱的运用 和屋顶曲线的优美,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园林建筑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苏州的沧浪亭等 。
关注现实生活与人 文关怀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作品多关注 现实生活和人文关怀,对当代 艺术创作启示在于要关注社会 现实和人类命运,创作出具有 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的艺 术作品。
THANK YOU
多元文化的融合
五代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民 族融合的加深,美术也呈现出多元文 化的特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美 术风格相互交融。
五代两宋时期概述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但在这个时期里,美术仍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方和北方的美术风格 开始出现差异,南方以细腻、柔美为主,而北方则以粗犷、豪放为主。
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上承唐、五代之余绪,下开元、明、清之先河, 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风格多样,既有继承前代的传统风格,也有创新 发展的独特风格,为中国美术史增添了丰富的艺术瑰宝。
推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在技法、题材和审美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 新,推动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
新。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连 环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南唐官员韩 熙载家中的一次夜宴,画面构图
五代两宋美术PPT教学课件

荆浩
笔下山水大多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 嶂,气势宏伟而壮观。他在唐代发展起 来的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 突破。其重要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 所作《匡庐图》巨副中表现了巍峨山峰 及山脚下的幽居景象,笔墨皴法,全景 式构图,高远、深远、平远兼具,技巧 上较唐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仝
荆浩之追随者。他多描绘关陕一带山 水,写景绘形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 竟景少意长,予人以深刻印象。所作 《山鼷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都 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僻荒寒的气氛。特 别是《关山行旅图》,峰峦峻厚而富变 化,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野 店荒村,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读碑窠石图》中画有一土岗,岗上树立一 块大石碑,一老翁正在读碑文,旁边一位侍 者持丈而立。图中乔木老树画得非常劲拔, 爽润秀丽的笔锋画出寒林树杈,俗称“蟹 爪”。画面体现出“气象萧疏,烟林清旷” 的风格。
《晴峦萧寺图》描绘的是冬日谷中之寺庙, 两座主峰高耸重叠,左右的山峰低小远淡, 山中楼阁突出,山下小桥流水,树木环绕, 人来人往。“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 骨干自坚”。
第三环节 揣摩意象,领略意境
—理解作品
• 克服了文字障碍,理顺了句子关系,明白了 诗句的大意,再读起作品,注意力就不会受到 疑难字句的羁绊,想象力也不会因句意不通而 阻隔,思维便可以摆脱字面而进入画面了,就 有能力形成整体印象,或分解出一个个意象, 进而再联系起来,统合起来,对作品作出一个 客观的完整的认识。这就是解释作品。其基本 原则是忠于原作,追求本意。如叶老所说: “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 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些什么。”
• 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 可感的艺术形象,也可以说是作者 的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 艺术形象。意象是诗词的实体,是 意境的单元;而一首诗词的整体意 境就是由一个或若干个意象组合而 成的,因此可以说是个意象系统。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一、北宋山水画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 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 雄壮伟,主要代表为李成、范宽和郭熙。
(一)李成、范宽及其流派
3
李成(919—967),唐宗室,五代时随祖
父避乱徙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学不为人, 自娱而已”,不愿侧身画工之列,不轻以画许人。
11
标志山水画“以简代密”转变的“米家山水”
12
(三)界画 与青绿山水
界画是指在 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适于画建 筑物,其它景物 用工笔技法配合。 通称为“工笔界 画”。
右图:郭忠恕 雪霁江 行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1厘米 横69.2厘 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
13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61.5厘米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 其深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是其 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 程度,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创造出 “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 比,更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有惜墨 如金之谓。
4
荒寒的原野、劲拔的 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 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 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 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 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 ,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 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 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 脱,墨法精微”的特色。
第六章 宋代美术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马一
1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全盛时 期,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日益丰富,画科进 一步完备,技法更加成熟,是古代绘画艺 术的一个高峰。本章我们学习宋代各绘画 门类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各个艺术形式 的代表人物极其主要作品。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 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 雄壮伟,主要代表为李成、范宽和郭熙。
(一)李成、范宽及其流派
3
李成(919—967),唐宗室,五代时随祖
父避乱徙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学不为人, 自娱而已”,不愿侧身画工之列,不轻以画许人。
11
标志山水画“以简代密”转变的“米家山水”
12
(三)界画 与青绿山水
界画是指在 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适于画建 筑物,其它景物 用工笔技法配合。 通称为“工笔界 画”。
右图:郭忠恕 雪霁江 行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1厘米 横69.2厘 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
13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61.5厘米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 其深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是其 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 程度,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创造出 “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 比,更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有惜墨 如金之谓。
4
荒寒的原野、劲拔的 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 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 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 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 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 ,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 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 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 脱,墨法精微”的特色。
第六章 宋代美术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马一
1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全盛时 期,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日益丰富,画科进 一步完备,技法更加成熟,是古代绘画艺 术的一个高峰。本章我们学习宋代各绘画 门类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各个艺术形式 的代表人物极其主要作品。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28
2022/1/14
林风眠《秋艳》
林风眠的作品具有 很强的表现主义色 彩,从中透出特有 的一种孤寂、空漠 的情调,一种平和 而含蓄的美。
29
2022/1/14
张大千(1899~1983) 是具有世界 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四川内江人 。从 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 画。张大千的杰出成就是泼彩山水,那 是他在65岁以后的事业。 张大千的画 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 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 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 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 山水画笔墨技法。徐悲鸿称张大千是 “五百年来第一人”.
中国美术简史
2022/1/14
1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 民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国人民在美术领域里发挥了 聪明才智,产生了众多的美术家,创作了难以计数的 优秀美术作品,美术理论方面也有极为丰富的著述, 许多伟大的美术遗迹保留到现在,成为人类宝贵的文 化财富。
2022/1/14
14
2022/1/14
傅抱石(1904—1965)
江西省新余县人。傅抱石 是中国画坛一代宗师,他创 造的“抱石皴”对中国画发 展影响极大,他为人民大会 堂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 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傅抱石运用古诗有二种 不同方式: 一、是以己意去凑古人的诗。 二、是根据古人的诗立意, 或从中汲取灵感,抓住其精 神实质进行艺术再创造,无 须题诗而诗意盎然。
村
红
飞
遍
瀑
2022/1/14
33
吴冠中 (1919— )
吴冠中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 兼作油画与水墨画,走出了一条油画中国 化,中国画现代化的新路,并被国内外誉 为是中国绘画走向现代的杰出代表。 吴冠中是中国文化部为健在的艺术家首 次举行大型个人作品展的画家;1992年, 他首次打破英国大英博物馆只展古文物的 惯例,成为第一位在大英博物馆举行个人 作品展的中国当代画家;吴冠中被誉为 “艺术诺贝尔奖”中国第一人。
2022/1/14
林风眠《秋艳》
林风眠的作品具有 很强的表现主义色 彩,从中透出特有 的一种孤寂、空漠 的情调,一种平和 而含蓄的美。
29
2022/1/14
张大千(1899~1983) 是具有世界 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四川内江人 。从 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 画。张大千的杰出成就是泼彩山水,那 是他在65岁以后的事业。 张大千的画 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 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 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 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 山水画笔墨技法。徐悲鸿称张大千是 “五百年来第一人”.
中国美术简史
2022/1/14
1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 民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国人民在美术领域里发挥了 聪明才智,产生了众多的美术家,创作了难以计数的 优秀美术作品,美术理论方面也有极为丰富的著述, 许多伟大的美术遗迹保留到现在,成为人类宝贵的文 化财富。
2022/1/14
14
2022/1/14
傅抱石(1904—1965)
江西省新余县人。傅抱石 是中国画坛一代宗师,他创 造的“抱石皴”对中国画发 展影响极大,他为人民大会 堂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 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傅抱石运用古诗有二种 不同方式: 一、是以己意去凑古人的诗。 二、是根据古人的诗立意, 或从中汲取灵感,抓住其精 神实质进行艺术再创造,无 须题诗而诗意盎然。
村
红
飞
遍
瀑
2022/1/14
33
吴冠中 (1919— )
吴冠中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 兼作油画与水墨画,走出了一条油画中国 化,中国画现代化的新路,并被国内外誉 为是中国绘画走向现代的杰出代表。 吴冠中是中国文化部为健在的艺术家首 次举行大型个人作品展的画家;1992年, 他首次打破英国大英博物馆只展古文物的 惯例,成为第一位在大英博物馆举行个人 作品展的中国当代画家;吴冠中被誉为 “艺术诺贝尔奖”中国第一人。
第六章 五代两宋美术

《秾芳诗帖》,绢本墨笔,纵27.2 厘米,横263.8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时期,由于战争连年不断,士大夫皆无心翰墨,因此书坛较为冷落,
学习要点但及是目五标代文人仍然促进了书法的发展。印刷术的发达使书法家从单纯的功能 (书1)了解性不书同写文活化动遗中址解陶放器纹出饰来的,特书点法,艺以术及特陶性器的被产进一步强调。法帖的普及使王羲之、 法 生在王美献术之史的上书的法重艺要术地位具;有领绝会对原的始典先范民意经义济生。活 艺 与艺术形宋式代之是间的中依国存书关法系上。的重要发展阶段,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 (术2)了解米史芾前和绘蔡画襄的四产大生家、形。式四及家特之点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但宋代重 (3)掌握要新书石法器家时不代同雕程塑度的造地型受特到点具。有变革意义的中晚唐书法的影响,特别是颜真卿
《五马图》中“照夜白” (局部)
学习要点及目标
(宋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清明上河图》
《骷髅幻戏图》
学习要点及目标 《写生蛱蝶图》,纵27.2 厘米,横100.6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纵28.7 厘米,横335.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学习要点及目标
(五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琉璃堂人物图》,绢本设色, 纵31.3 厘米,横126.2 厘米,美国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五代时期,由于战争连年不断,士大夫皆无心翰墨,因此书坛较为冷落,
学习要点但及是目五标代文人仍然促进了书法的发展。印刷术的发达使书法家从单纯的功能 (书1)了解性不书同写文活化动遗中址解陶放器纹出饰来的,特书点法,艺以术及特陶性器的被产进一步强调。法帖的普及使王羲之、 法 生在王美献术之史的上书的法重艺要术地位具;有领绝会对原的始典先范民意经义济生。活 艺 与艺术形宋式代之是间的中依国存书关法系上。的重要发展阶段,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 (术2)了解米史芾前和绘蔡画襄的四产大生家、形。式四及家特之点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但宋代重 (3)掌握要新书石法器家时不代同雕程塑度的造地型受特到点具。有变革意义的中晚唐书法的影响,特别是颜真卿
《五马图》中“照夜白” (局部)
学习要点及目标
(宋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清明上河图》
《骷髅幻戏图》
学习要点及目标 《写生蛱蝶图》,纵27.2 厘米,横100.6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纵28.7 厘米,横335.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学习要点及目标
(五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琉璃堂人物图》,绢本设色, 纵31.3 厘米,横126.2 厘米,美国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6.中国美术史-五代两宋美术

15
4、北宋山水画:
李成: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代表作《读碑 窠石图》《寒林平野图》。
范宽:擅画山水,师荆浩、李成,又别出新意,自成一家。传世作品《谿 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雪景寒林图》。
李 成
李 成
范 宽
北 宋
北 宋
北 宋
读 碑 窠 石 图
寒
谿
林
山
平
行
野
旅
图
图
李成、范宽两家源于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但由于他 们所处地区不同,所写景物和画家的胸襟气质 的差别,而各创门户。他们都在忠实自然的的 基础上,为山水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把北方 山水画派推向新水平。
董源 五代 潇湘图
巨
然
五 代 秋 山 问 道 图
董源 潇湘图
10
巨然 万壑松风图
11
3、花鸟画:
“徐黄异体”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名词,是宋代郭若虚对五代画家徐熙、黄荃 的评论。
徐熙、黄荃同时花鸟画家。黄荃妙在赋色,色彩多次渲染,细致而华丽, 人称“黄家富贵”。徐熙为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写江湖汀 花野竹、花果禽鱼,人称“徐熙野逸”。
代
关
山水颇能表现关陕一带山川 的特点和雄伟气势。代表作 品《关山行旅图》《山谿待 渡图》。
匡 庐 图
山 行 旅 图
荆浩 匡庐图
7
关仝 山溪待渡图
8
董源:独创水墨山水。代表作《夏景山口待渡图》 《潇湘图》将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茂、 云气蓊郁的特定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巨然:擅画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笔 墨秀润,为董源画风只嫡传,代表作《万壑松风 图》《秋山问道图》。
刘松年 南宋 四景山水图
4、北宋山水画:
李成: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代表作《读碑 窠石图》《寒林平野图》。
范宽:擅画山水,师荆浩、李成,又别出新意,自成一家。传世作品《谿 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雪景寒林图》。
李 成
李 成
范 宽
北 宋
北 宋
北 宋
读 碑 窠 石 图
寒
谿
林
山
平
行
野
旅
图
图
李成、范宽两家源于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但由于他 们所处地区不同,所写景物和画家的胸襟气质 的差别,而各创门户。他们都在忠实自然的的 基础上,为山水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把北方 山水画派推向新水平。
董源 五代 潇湘图
巨
然
五 代 秋 山 问 道 图
董源 潇湘图
10
巨然 万壑松风图
11
3、花鸟画:
“徐黄异体”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名词,是宋代郭若虚对五代画家徐熙、黄荃 的评论。
徐熙、黄荃同时花鸟画家。黄荃妙在赋色,色彩多次渲染,细致而华丽, 人称“黄家富贵”。徐熙为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写江湖汀 花野竹、花果禽鱼,人称“徐熙野逸”。
代
关
山水颇能表现关陕一带山川 的特点和雄伟气势。代表作 品《关山行旅图》《山谿待 渡图》。
匡 庐 图
山 行 旅 图
荆浩 匡庐图
7
关仝 山溪待渡图
8
董源:独创水墨山水。代表作《夏景山口待渡图》 《潇湘图》将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茂、 云气蓊郁的特定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巨然:擅画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笔 墨秀润,为董源画风只嫡传,代表作《万壑松风 图》《秋山问道图》。
刘松年 南宋 四景山水图
五代宋元美术 优质课件

开篇首先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大夫 通过山水画欣赏能“不下堂筵,坐穷泉壑”,满足他们“泉 石啸傲”的精神追求。郭熙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 验,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要注意不同季节,角度,气候 各条件所形成的变化,对山水远观近觑,四时之景,朝暮之 变态可使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仪态。画家必须“神于好,精 于勤,饱游沃看”,才能胸有丘壑。他还强调画“可游可居 之境”,画出士大夫渴慕林泉的理想佳境。画论中还论及如 何创造生动优美的意境,多方面谈到山水形象及章法结构, 笔墨技巧,其中如”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作品 《早春图》
《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郭熙《早春图》,敏
锐地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复 苏的细致变化,山间雾气浮 动,阳光和煦,穿插以行旅 待渡等活动,传达出欣欣向 荣的感情。
《韩熙载夜宴图》
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
五代一些画家进行深入自然 ,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 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荆浩,自号洪谷子,标志着中国画水墨山水画的成熟。在其重要的山
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不但提出“图真”,“搜妙创真”,还提 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代表作《匡庐 图》表现了巍峨山峰及脚下幽居的景象,笔法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 平远、深远兼具,技法上较唐代有了明显的提高。
《雪竹图》
徐熙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
«豆花蜻蜓图»
«蘋婆山鸟图 »
五代绘画小结
五代绘画为宋代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 在隋唐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两地的统治 者酷爱书画,开创了宫廷画院,绘画上呈现 出繁荣活跃的局面。其中,西蜀更多的继承 了唐代中原绘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方 面颇有建树。南唐绘画发展全面,特别在山 水、花鸟画领域颇有创新。
《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郭熙《早春图》,敏
锐地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复 苏的细致变化,山间雾气浮 动,阳光和煦,穿插以行旅 待渡等活动,传达出欣欣向 荣的感情。
《韩熙载夜宴图》
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
五代一些画家进行深入自然 ,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 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荆浩,自号洪谷子,标志着中国画水墨山水画的成熟。在其重要的山
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不但提出“图真”,“搜妙创真”,还提 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代表作《匡庐 图》表现了巍峨山峰及脚下幽居的景象,笔法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 平远、深远兼具,技法上较唐代有了明显的提高。
《雪竹图》
徐熙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
«豆花蜻蜓图»
«蘋婆山鸟图 »
五代绘画小结
五代绘画为宋代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 在隋唐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两地的统治 者酷爱书画,开创了宫廷画院,绘画上呈现 出繁荣活跃的局面。其中,西蜀更多的继承 了唐代中原绘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方 面颇有建树。南唐绘画发展全面,特别在山 水、花鸟画领域颇有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董源 潇湘图 “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 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 皴 文甚少, 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 “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草
龙宿郊民图
元代的<画鉴>里记载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龙宿郊民图》画的是秋日江南丹碧掩映,华辇之下,歌 舞升平,尽管笔法是与李思训多少有关的青绿设色,然而山顶作“矾头”,山坡用“披 麻皴”,已发展了李派的体貌
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手法,成功地画出山川远近层次
和烟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董源的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 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传世名迹《潇湘图》,《夏山图》,《龙宿郊民图》等。前三 图皆为水墨为主,表现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蒙的江南风光。
荆
楚
理
工
学
院
·
艺
术
学
院
中 国 美 术 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中 国 美 术 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2
3 4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第三节
书法艺术
小 结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时 代 简 介
五代十国 (907-960) 唐末,籓镇之 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 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 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 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 起于朱温代唐,960年赵匡胤陈 桥兵变,建立北宋统一中原、江 南、西蜀(北方西北西南少数民 族政权辽、西夏、金、大理等)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山水四家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巨然 万壑松风图
矾头,山水画技法名。指山顶上的石块,因形如矾石顶 部的结晶,故名。词义 矾头(fán tóu) 1、 山水画中山
顶的小石堆。形如矾石
郭忠恕
宋代 郭忠恕 《雪霁江行图》
画(jiè huà:即"界划"。"画"读入声):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 尺引线,故名:界画。起源很早,晋代已有。顾恺之有"台榭一足器耳,难成易好, 不待迁想妙得也"的话。 技术特点: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将一片长度约为一枝笔的三分 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杆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 作画时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使竹片紧 贴尺沿,按界界画尺方向运笔,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界画适于画建筑物,其 它景物用工笔技法配合。通称为“工笔界画”。 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也是界画发展的高峰界画期。宋代产生了一大 批杰出的界画家,如郭忠恕、王士元、吕拙、李嵩、赵伯驹等。而其中最为优秀 的当推郭忠恕。他的《唐明皇避暑宫图》、《雪霁江行图》工而不板,繁而不乱, 清俊秀逸。他以“俊伟奇物之笔,以博文强学之资,游规矩准绳中而不为所窘” 的方法画界画楼阁,令人流连忘返。南宋的界画和山水画发展同步,作者不断探 索新的构图形式,注重对客观景物作更为细致的描写。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徐黄异体 黄荃 珍禽图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人物,又赋予画面一种沉着雅正的意味
。
名画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卷以时间为序列,共分五段,每段以屏风巧妙隔开,前 后相连又各自独立,图中有许多独具匠心的构思,体现了作者敏锐细腻的 观察力和纯熟畅达的表现力。从全图的结构上看,画家分别利用三件大的 立屏将画面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内的空间深度感又通过斜置的榻、几案、 屏风等物件的对称布局来表现;全图共绘了49人(女21人,男28人), 有些人物频繁出现,各自的形象十分统一。韩熙载在画中出现五次,有左 侧、右侧和四分之三正面,但形神不改;他气宇不凡,眉头紧蹙,忧心如 焚。随着晚宴情节的发展,韩公从穿黑袍(听乐),发展到脱去黄衫(击鼓), 再穿上黑袍(休息),后转入只剩一件内衣(清吹),最后又穿上黄衫(送客), 韩熙载屡次更衣 。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山水四家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一、荆浩 笔下山水大多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其重要的山水画理论 《笔法记》。所作《匡庐图》巨副中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的幽居景象,笔墨皴法,全景式 构图,高远、深远、平远兼具,技巧上较唐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关仝tóng 荆浩之追随者。所作《山鼷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都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 僻荒寒的气氛。特别是《关山行旅图》,峰峦峻厚而富变化,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 野店荒村,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董源 所画风光,烟雾迷朦,江湖纵横,千岩万壑,重汀绝岸,林木清幽,与北方荆关画 中雄伟险峻的山水相比,更加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其擅长
花鸟画
• 五代是中国花鸟画迈向鼎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花鸟画 总的趋势是从简朴稚拙向着精工写实方向发展,其表现形 式日趋完善,而且逐步摆脱了实线勾框、色彩平填工艺图 案似的描绘方式,出现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画家—— 黄筌与徐熙。他们代表着花鸟画的两大艺术流派,画史上 称之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 所谓“徐、黄异体”,是说黄筌花鸟画的风格趋向富 贵,而徐熙的花鸟画的风格倾向野逸。关于黄筌,前面已 经讲过。至于徐熙,虽出身“江南名门望族”,但一生为 “江南布衣”敖视天下,拒绝进入官场,厌恶奢侈颓靡的 生活与官场的腐败。擅长描绘江湖山花野卉、汀蓼水鸟、 毛竹渊鱼。这些大雁、鸬鹚、白鹭、蒲、藻、鱼、虾,或 丛艳,或折枝,或园蔬,或药草,直到北宋时期依然是徐 熙绘画的标志,在图式方面,他创造了“装堂花”与“舗 殿花”,以其浓郁的装饰意味被接受。另外,花卉画,有 “没骨”一法,始于徐熙,成于其孙徐崇嗣,沈括曾说: “崇嗣画草芍药,自其破萼、散叶、蓓蕾、露蕊,以致离 披格侧,皆写其花,始终盛衰如此,其他见崇嗣画花不一 ,皆不名没骨花也。”所谓“没骨”是说以墨或五色染就 ,不见笔迹,谓之没骨。以别于黄家的双钩填彩。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中原地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 上海);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 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台港 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中原地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 河南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时 代 简 介
宋朝 是中国历代朝代中,经济最 发达的,国民文化最兴旺的,科 技创新成果最多的,人口基数增 长最健康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 量最高的, 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 繁荣鼎盛朝代 。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 历史上继五代十国后的朝代。分 为北宋 (960年—1127年,首都 开封)与南宋 (1127年—1279年, 首都杭州),合称兩宋。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一方面,绘画自身的形式意义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另一方面,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
(如:文学,书法等)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宋代文学:宋词 陆游、辛弃疾、
李清照等) 宋代绘画的活动中心是皇家画院,成就突出的是花鸟画和山水画,画家注重对形象的 深入了解详尽观察精确描绘,务求真实生动并注意写实与传神,向现实主义道路上大大 前进了一步,著名画家有崔白、郭熙、赵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 与唐代相比,五代两皇家画院的创立,画学的兴办,文人士大夫绘画的兴起以及适应民 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的兴盛 宋绘画艺术的变化表现在:。山水、花鸟画的成熟与地位的上升,水墨画的发展,各课 画家对“真”的致力与“形似”能力的提高,诗歌、书法对文人士大夫绘画以及宫廷绘 画的渗入,作品由偏重描写客体到有意识的展现主体,集中地体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的 发展变异。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绘画-人物画 周文矩第源自节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工画人物、冕服、车器,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
族生活为题材,兼精车马、楼观,画风近于周昉,但其纤丽过之,画衣纹多作颤笔,独 创“战笔”描法;
重屏会棋图
《重屏会棋图 》
• 此图描绘南唐中主李景与其弟景遂,景达 ,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 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景,对弈者是齐王景 达和江王景过,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 。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战笔描 ) 。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 意,其间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 “重屏”。
四、巨然 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充满田园自然风致。现存《万壑松风图》。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山水四家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荆浩 匡庐图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山水四家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关仝 山鼷待渡图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五代山水四家
• 黄家富贵 黄筌(约公元903--965年)字要叔,成都( 今属四川)人。大约十三岁就跟随避乱人蜀的 著名花鸟画家刁光胤学画翎毛。十七岁随师 进入前蜀禁宫,充当待诏,成为宫廷画家。 黄筌在艺术上能博采众家之长,练成一专多 能的本领,不仅善画花竹翎毛,而且兼工佛 道人物、山川龙水。宋代理论家郭若虚评价 他的画为“全该六法,远过三师”(三师指画 家刁光胤、李升、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