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初中音乐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教学设计 (1)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案1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案1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培养学生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

2、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等知识。

3、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情绪。

教学重点:1、音乐形象的感受和体验。

2、了解变奏曲及简单的变奏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笛子曲,演奏笛子曲《我是一个兵》片段,[摘A(愉快活泼)A1(舒展自豪)、A3(欢快跳跃)三个片段],演奏前提出问题:A、老师演奏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有没有变化?B、每一种情绪的音乐旋律有什么关系(异同)?2、教师演奏后,学生讨论交流一分钟。

3、学生回答问题。

同:旋律很相似。

异:速度不同:力度不同;节奏不同;演奏技巧不同;其他不同;(视学生讨论情况定,也可以不提。

)4、教师总结:像这首乐曲一样,主题旋律相似,但在其它音乐要素方面加以变化重复,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

这样的乐(歌)曲称为变奏曲。

下面我们来聆听一首著名的变奏曲——《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

1、教师简单介绍《鳟鱼》的创作背景,教师唱一遍主题旋律,使学生熟悉。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谱写的艺术歌曲对后人影响很大,被誉为“歌曲之王”。

他还创作了大量其它体裁的音乐作品。

《鳟鱼》原是舒伯特根据诗人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

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

《鳟鱼钢琴五重奏》根据歌曲的音乐主题写成,运用多种变奏的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2、听乐曲中的几个音乐主题的片段,分析音乐形象,并注意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

主题(A):自由、悠闲地无忧无虑的在水中游。

主题(A1):水鳟鱼纯真可爱的形象刻画。

(音色等的变化)变奏(A4):钓者出现,描绘鳟鱼不幸的遭遇。

人音版 音乐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课程教学设计

人音版 音乐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课程教学设计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珍惜孩童时代像鳟鱼一样在水里自在的快乐。

2.能力目标:带着表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了解作曲家舒伯特以及懂得弱起小节是什么。

二.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每一段表现出的不同情绪及作者的心情,分段聆听让学生来感受。

难点:表情及音准。

三.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为本堂课设计了导入;进入主题,展开学习;主题延伸、扩大视野;创造情景,升华情感;结束五个环节。

其中“进入主题,展开学习”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

课前播放音乐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刚才播放的歌曲吗?播放音乐,教师用收拾做小鱼游泳状,要求学生跟音乐模仿模仿。

师:同学们刚才感觉到自己是在什么坏境下做什么?生:像小鱼一样在水里游泳。

师演唱歌曲《鳟鱼》(二)进入主题,展开学习师:如果你是那条鱼,你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来感受下舒伯特笔下的那条小鱼的命运。

(!)完整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一遍聆听)生边听边记。

你对乐曲的感受是怎样的,乐曲分为几段?生:小鱼命运很坎坷。

共分为7段等师,那么歌曲中运用了哪些器乐?生:有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师:出示图片:钢琴五重奏,由一架钢琴和弦乐四重奏组成。

既然舒伯特是通过《鳟鱼》歌曲的主旋律来改编的,那么我们就先来唱一唱它的主旋律。

(2)、学唱主旋律(学生跟琴唱)(3).分段学习歌曲,感受每段作者不同的心情。

主题:问题主奏乐器是什么,音乐情绪怎样?想象鳟鱼形象……小提琴,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变奏一:音乐主奏器乐变成了什么小鳟鱼的形象一没有改变。

小提琴,小鳟鱼欢快嬉戏,休闲自得。

变奏二:音乐的主奏器乐又变成了什么。

由中提琴、大提琴奏出变奏三:主旋律去哪里了?钢琴急速变奏,你猜想发生了什么?主奏器乐:大提琴、低音提琴给人一种不祥之感变奏四:!、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节奏特点是什么?你感觉小鳟鱼发生了什么?节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动( f f 六连音) 小鳟鱼遭到不幸。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案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案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学生们能了解“钢琴五重奏”这一特殊音乐体裁的基本编制;理解并可以简单运用“变奏”知识;初
步认识作曲家舒伯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培养终身爱好
音乐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教学难点:变奏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电脑、投影仪、PPT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课前播放《画》)
二、导入:
《画》→弦乐四重奏+ 《天空之城》→钢琴独奏 = 钢琴五重奏(常规)
三、新课教学
1、作曲家及音乐体裁简介
2、聆听《鳟鱼》熟悉主题旋律
3、分析作品理解“变奏”及“变奏手法”
四、实践创作
运用所学“变奏”知识为《欢乐颂》进行二度创作
欢乐颂(原谱片段)
4∕4 中速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3 2 2 —︱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2 1 1 —‖
五、课堂小结
音乐正因为有了变化和起伏,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走进音乐能够真正读懂她的魅力!。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和鼓励的话语,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向教师反馈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请简要介绍《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例题4:请简要介绍《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节奏特点。
答案:《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节奏多变而富有弹性,展现了舒伯特对节奏的独到理解和运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连音和断音,使得节奏更加生动和富有个性。同时,舒伯特在节奏的组合和变化上也非常巧妙,使得作品在节奏上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例题5:请简要介绍《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曲式结构。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使用音乐教学软件,展示音乐元素的图形和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3)小组合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如演奏、演唱《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部分片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音乐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人音版 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人音版 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一.教学目标1、通过唱《鳟鱼》熟悉其主题旋律,从而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结合欣赏音乐作品——《鳟鱼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相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二.教材分析《鳟鱼五重奏》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

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恨,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这部作品运用了钢琴五重奏及多种变奏手法,将歌曲内容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三.重点难点熟悉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相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组织教学——《我是一支鱼》背景音乐《我是一支鱼》师:同学们刚才听到的一首歌曲是什么?生:任贤齐的《我是一只鱼》。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生:向往自由自在。

导入部分——教师范唱《鳟鱼》师:不管是鱼也好、人也好都是向往自由,下面由老师来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你们听听这首歌曲里的鱼儿命运如何?(教师演唱《鳟鱼》)生:鳟鱼命运……介绍作者1、介绍作者师: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吗?生:舒伯特。

师: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歌曲之王”。

刚才在老师所演唱的《鳟鱼》就是舒伯特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诗而创作的艺术歌曲。

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

2、加深主题印象师:下面我们把旋律哼唱一下。

生:用“啦”哼唱主题旋律。

师:在《鳟鱼》问世两年后,舒伯特应邀朋友之请,创作了《A大调钢琴五重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作品。

活动2【讲授】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四、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1、观看《鳟鱼五重奏》的现场演出(1)出现了哪几样乐器?生:有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中提琴师:由这五种乐器构成的演奏形式称为“钢琴五重奏”。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
2.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积累,但是在乐器等音乐要素的听辨上还比较薄弱。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听辨《鳟鱼钢琴五重奏》主题及各个变奏的主奏乐器。
2、让学生掌握钢琴五重奏的知识,变奏的基本方法。
3、通过音响感知音乐情绪的变化。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过程设计6、创作变奏 Nhomakorabea小星星》,评价。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 奖励机制
五、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1、聆听歌曲《鳟鱼》,介绍舒伯特,熟悉哼唱作品旋律。
2、了解作品《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3、分段聆听《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听辨音乐主题的变化及各乐段的主奏乐器,感受各段的音乐情绪。
4、了解变奏曲及其主要变奏方法(如变换音区、变换音色、变换节奏、装饰旋律、变换调性),室内乐的知识概念。
5、完整聆听《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学生讨论讲述小鳟鱼的故事,完成实践创造题。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
学科
音乐
学段
初中
年级
八年级下
单元
第二单元
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课程名称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继歌曲《鳟鱼》问世两年后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全曲共分五个乐章。其中第四乐章是用歌曲《鳟鱼》的音乐主题写成,故又称《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参聆听、课堂活动,理解《鳟鱼钢琴五重奏》这部作品的音乐内涵。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鳟鱼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认真听辨《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

3、知识与技能: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

认知钢琴五重奏。

教学重点: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听辨《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材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是一首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

在《鳟鱼》问世两年后,舒伯特又应朋友之邀,根据《鳟鱼》创作了《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作品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把及一架钢琴的编制,打破了室内乐重奏曲多为四乐章奏鸣套曲的传统模式,在使用变奏曲式的同时,舒伯特运用器乐的各种特点与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与描述。

《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有称其为《鳟鱼五重奏》。

作者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会被虐诈和邪恶所害,同时借助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刻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情境,组织课堂1、伴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进入教室,为学生创造音乐情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音乐,营造课堂氛围,集中精神)2、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给每组命名。

各组同学及时回答问题,正确者可以为小组收获一条小鱼,获得小鱼最多的小组为冠军小组。

二、导入新课1、引出歌曲《鳟鱼》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想跟大家一起分享?请大家仔细听.(教师唱歌曲《鳟鱼》)(设计意图:激起学生聆听音乐的好奇心。

初中音乐人音八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乐海泛舟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初中音乐人音八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乐海泛舟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应朋友之邀,继歌曲《鳟鱼》问世两年后创作的一部室内乐,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因其中的第四乐章是用歌曲《鳟鱼》的音乐主题写成,故又称《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在这部作品中,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多种变奏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教学过程:1,课前播放《鳟鱼》第一乐段主题旋律,为熟悉《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旋律做铺垫2,师生问候3,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舒伯特吗?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他今天要用美妙的音乐给我们讲一个关于鳟鱼的故事,你们听,这条小鳟鱼向我们游过来了(播放《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主题)4,主题聆听,乐器听辨。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这条小鳟鱼了吗?它的形象师什么乐器演奏的?生:小提琴师:是的,还有其他的乐器吗?生: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师:这条小鳟鱼在水里游得非常的悠闲,你们看(多媒体展示主题旋律线),我们一起把手拿出来,试着模仿一下小鳟鱼的游走路线。

(老师带着学生唱主题旋律,用手比划旋律线)5,乐段欣赏师:接下来,我们的故事会有变化,听,舒伯特会用什么样的音乐方式告诉我们呢?(播放变奏一)生:钢琴师:对,音乐主题的演奏乐器换成了钢琴,除了钢琴,还有其他乐器吗?生:小提琴,中提琴等师:你们再听一听,看有没有老师这样的感觉(对比高低两条旋律线),你们觉得它们像两条鱼儿在嬉戏吗?生:师:看来它们玩耍得非常的愉快,那么下一乐段的故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你们听(播放变奏二)生:主题换成了中提琴,音区也发生了变化师:小提琴表现的音乐形象师什么样的?生:师:那么,我们继续往下聆听,看看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播放变奏三)生:(指出乐器,并能听出主题由低音提琴演奏出来的)师:非常棒,这一乐段比起前面的乐段是不是感觉更激动了呢,看来将会有其他的事发生,听舒伯特怎么说的(播放变奏四)生:(能感觉到强音,对比,紧张)师:你们觉得发生了什么事?生:师:你们听前面钢琴演奏的部分是不是感觉特别强,看来在这段乐曲李他是一个渔夫渔夫:我要,我要,把你捉上来鳟鱼:快跑,快跑,快跑,快跑,千万不要被捉到……哎(分角色演唱,扮演,熟悉主题变化)师:真的好危险是不是,那么到底小鳟鱼有没有被渔夫抓到呢?我们接着听舒伯特怎么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对浪漫主义音乐产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通过学唱和聆听音乐,能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

2学情分析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是舒伯特继歌曲《鳟鱼》问世两年后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

在这部作品里面舒伯特运用了乐器的音色特点和多种变奏手法,将故事的情节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

这些孩子处于敏感、害羞的青春期,不愿意过多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以鳟鱼身上发生的故事为线索,预设了很多的聆听和讨论,通过不断的聆听,不停的讨论和一步一步的总结,最后归置到变奏曲式。

从而达到理解和记忆。

3重点难点
1.通过学唱和聆听音乐,能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通过听辨各种乐器和交流讨论来感受音乐形象的不同。

3.通过学习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变奏曲作品。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璀璨的音乐历史
师:在璀璨的音乐历史中,有无数位音乐家留下动人的旋律,大家熟悉的音乐家有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波兰音乐家肖邦等,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音乐家是——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

活动2【讲授】音乐家介绍
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短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他创作的歌曲不仅数量多,而且极具艺术性,许多歌曲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因而被人们称为“歌曲之王”。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睹“歌曲之王”的风采,请欣赏歌曲《鳟鱼》。

活动3【活动】新课学习
聆听歌曲《鳟鱼》
师:请问,歌曲中有哪些角色出现?各有什么特点?
鳟鱼水我渔夫
想一想:你会用哪些乐器来表现这些角色?为什么?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每种乐器的表现力都是独特的,当你使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就能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你会发现,音乐创作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

视唱旋律
师:这么好听的主题我们当然要唱一唱。

师:继歌曲《鳟鱼》问世两年后舒伯特创作了一部室内乐作品《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

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

因其中第四乐章用歌曲《鳟鱼》的音乐主题写成,固又称其为《鳟鱼钢琴五重奏》。

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音乐家舒伯特用哪些乐器来表现这些角色的。

分段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
师:乐曲的篇幅很长,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挑选了几段很有特点的乐段供大家分析。

主题乐段
讨论:你听到了哪些乐器?
主奏乐器小提琴的音色怎样?
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变奏一
讨论:①有什么乐器加入?
导入知识点:室内乐。

②你能找到这一乐段与前面乐段的不同吗?
变奏三
讨论:这一乐段的变化如何?情绪怎样?
活动:你认为音乐将怎样发展?(速度、力度、旋律、情绪等方面)
变奏四
讨论:音乐的发展与你的预测一样吗?
你能说一说这一乐段与主题乐段的变化吗?
师小结:有的同学发现音乐的色彩变化了,比主题乐段暗淡了,旋律由原来的D大调转为d小调(钢琴示范,让学生感受音乐调性色彩),节奏型也改成了一连串的六连音(钢琴示范),使得音乐发生了更加剧烈的碰撞,我们仿佛看到小鳟鱼在勇敢的挣扎,在痛苦的颤抖……此刻,我们不
敢想象等待鳟鱼的命运了,可是,音乐还在继续。

变奏五
讨论:鳟鱼命运如何?
小结:这里主题旋律由大提琴奏出,速度缓慢,音乐充满了惋惜和叹息,表现出“我”对小鳟鱼不幸的遭遇深深的同情。

6、变奏曲式
师:故事讲完了,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音乐的段落。

引出“变奏曲式”。

总结:在这首乐曲中,主题旋律出现了七次,第一乐段是音乐的主题,之后的每次出现都是变化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旋律等等,这种围绕主题变化创作的手法被称为变奏,乐曲被称为变奏曲。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作曲家的很多种变奏方式,学以致用,接下来我们也来试试吧!
活动4【练习】拓展活动
师:歌曲《小星星》的旋律大家都很熟悉,我们也来写首变奏曲。

2/4 1 1 | 5 5 | 6 6 | 5 - ||
听一听“音乐神童”莫扎特如何将《小星星》变奏。

你发现音乐家用了哪些变奏手法?
活动5【作业】课后拓展
对变奏曲式感兴趣的同学,可课后尝试自己创作,享受音乐创作带来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