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全科学习资料汇总语文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祝太平中学毕业班学生中考金榜题名!!九年级语文老师:白旭升漆萍霞沈志超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知识点储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1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

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3、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

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07、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

(鞭辟:鞭策;里:里层)。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

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威严。

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11、不入虎x,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12、比翼双飞:比喻夫妇恩爱,朝夕相伴。

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13、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14、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也指一言不发。

15、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

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

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16、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7、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

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18、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19、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中考知识点归纳语文打印

中考知识点归纳语文打印

中考知识点归纳语文打印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是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和掌握中考语文科目的关键内容,以下是对中考语文知识点的详细归纳:一、文言文阅读1. 实词与虚词:掌握常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 句式结构:识别并理解文言文中的各种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等。

3. 翻译技巧:学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包括直译和意译。

4. 文化常识:了解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

二、现代文阅读1. 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2. 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修辞手法:识别并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语言特色: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三、作文1. 审题立意: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写作方向。

2. 文章结构:合理安排文章的开头、正文和结尾。

3. 语言表达: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表达清晰、流畅。

4. 创新思维: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四、古诗词鉴赏1. 诗歌形式:了解不同诗歌的形式,如五言、七言等。

2. 意象分析:识别诗歌中的意象,并理解其象征意义。

3. 情感表达: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

4. 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五、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2. 作家作品:熟悉重要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3. 文学术语:掌握文学评论中的常用术语。

六、语言知识1. 成语运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

2. 词语辨析:区分近义词和反义词,正确使用。

3.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使句子表达清晰。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归纳,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语文成绩。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汇编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汇编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汇编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汇编一、基础知识1、汉字:掌握汉字的读音、写法、意义,熟悉常用汉字的用法。

2、词语:理解常用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的搭配、用法和语境。

3、句子:掌握句子的结构、种类、成分,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4、标点: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语法:理解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则,掌握句子的结构、词类、时态、语态等语法知识。

二、阅读理解1、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的主旨、细节、语言特点、文章结构,能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概括。

2、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词义、句义、文化背景,能翻译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意境和思想。

3、诗歌阅读: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特点,能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4、应用文阅读:理解应用文的文体特点、格式要求、用语习惯,能读懂各类应用文。

三、写作1、记叙文: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能写出生动、具体的记叙文。

2、说明文: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能写出简洁、明了的说明文。

3、议论文: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能写出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4、应用文: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技巧,能写出规范、实用的应用文。

四、语言运用1、语境运用:能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语句,使语言表达得体、准确。

2、语体运用:能根据语体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得体、准确。

3、修辞运用:能根据表达需要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4、文化常识:了解中国文化常识,能正确运用文化常识,使语言表达得体。

五、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古诗词阅读:掌握古诗词的韵律、节奏、意境和表现手法,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和意义。

2、古文阅读:理解古文的词义、句义、文化背景,掌握古文的翻译和鉴赏方法。

3、诗词鉴赏:能从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鉴赏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4、文言文鉴赏:能从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鉴赏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价值和意义。

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口语交际:能根据交际场合和对象选择合适的交际方式,运用得体、准确的口语进行交流。

初中全科考点归纳与总结

初中全科考点归纳与总结

初中全科考点归纳与总结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多科目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全科目。

全科目的考试是对学生知识储备和能力的综合考核。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中考,本文将对初中全科的考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语文考点1.词汇与短语:重点掌握常见的词汇和短语,包括近义词、反义词、词组、成语等。

2.阅读理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3.作文写作:学会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数学考点1.四则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

2.代数与方程:理解代数中的字母和符号表示,学会解方程和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几何与图形:熟悉各种几何图形的属性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图形的变换和计算。

三、英语考点1.词汇与语法:掌握常见单词和词组,了解英语语法的基本规则,能够正确运用。

2.听力与口语: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积极参与英语口语交流。

3.阅读与写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写作不同类型的文章。

四、物理考点1.力与运动: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能够解决与力和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量与功率:理解能量转化和功率的概念,熟悉常见能量的转化过程。

3.电学基础:学习基本电路和电器的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分析和计算。

五、化学考点1.物质与反应: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常见化学反应,能够进行有关物质和反应的实验和观察。

2.元素与化合物: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熟悉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3.化学方程式: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和速率。

六、生物考点1.细胞与组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学习有关细胞和组织的知识。

2.生物多样性:熟悉不同物种的分类和特征,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3.人体结构与功能:学习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基本的生理和生态知识。

中考试卷语文背诵重点归纳

中考试卷语文背诵重点归纳

一、古诗文背诵1. 《诗经》:《关雎》、《蒹葭》、《离骚》等。

2.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

3. 《孟子》:孟子的言论和事迹,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4. 《庄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逍遥游”等。

5. 《史记》: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如《史记·项羽本纪》、《史记·孔子世家》等。

6. 《楚辞》:屈原的诗歌,如《离骚》、《天问》等。

7. 《汉赋》:汉代的辞赋,如《子虚赋》、《上林赋》等。

8. 《唐诗》: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王之涣、白居易等人的作品。

9. 《宋词》:宋代词人的佳作,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人的作品。

10. 《元曲》:元代戏曲的代表作品,如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等人的作品。

二、文言文阅读1. 《左传》:春秋时期的史书,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等。

2. 《战国策》:战国时期的策士言论,如《战国策·齐策一》等。

3. 《史记》选篇: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等。

4. 《资治通鉴》选篇:司马光的史学巨著,如《资治通鉴·唐纪》等。

5.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的笔记小说,如《世说新语·言语》等。

三、现代文阅读1.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人的代表作,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 外国文学:外国名著的选段,如《简·爱》、《傲慢与偏见》等。

3. 文学评论: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如《红楼梦》评论等。

四、作文素材1. 历史人物:如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等。

2. 现实人物:如教师、医生、科学家等。

3. 自然景观:如黄山、庐山、泰山等。

4. 社会现象:如科技创新、环保、扶贫等。

5. 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五、综合性学习1. 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

(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风儿静静的吹动,凤凰花吐露着嫣红,亲爱的朋友请握一握手,明天就要各奔西东!但不要忘记彼此的约定:中考成功。

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1学而不厌、名正言顺、见贤思齐、成人之美……这些成语都是来自论语。

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言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方面。

你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句话吗1.教育方面孔子适应时代的开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

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生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津津乐道。

如:【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释义不管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那么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公冶长)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

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举一反三】[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

〞(述而)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

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2.为政方面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

他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

如:【名正言顺】[出处]“名不正那么言不顺。

〞(子路)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一、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古代文学流派•唐诗:唐朝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以五言绝句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等。

•宋词:宋朝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以其婉约、豪放的表达方式而著名,代表作品有《浣溪沙》等。

•元曲:元朝盛行的一种戏剧体裁,以唱词、板儿曲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西游记》、《东篱乐府》等。

2.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描写了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和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爱情悲剧。

•《水浒传》:宋代作家施耐庵和罗贯中合作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和抗金义军的故事。

•《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代表作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现代文学流派•散文: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小说:以主要描写人物性格和情节的虚构故事为特点,分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类。

•诗歌: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常采用押韵和节奏变化的手法。

2. 现代文学作品•《围城》:当代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上海社会的物欲横流和人际关系的虚伪。

•《活着》: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许三观卖血记》:当代作家余华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揭露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三、语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各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有唐诗、宋词、元曲等,现代文学流派有散文、小说、诗歌等。

•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现代文学作品有《围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2. 语言文字•词语辨析:包括同音字、同义词、反义词等的辨析和使用。

•词语搭配:正确使用常用词语的搭配,避免搭配错误或歧义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3-2014学年度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12013-2014学年度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20分)1.下列文言文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狼洞其中译:一只狼在洞中B 故人不独亲其亲。

译: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C 不戚戚于贫贱。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D 孤不度德量力。

译: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2.选出“人不知而不愠”正确解释的一项() A.别人不知道,可我不生气 B.别人无知,可我不恼恨C.别人不了解(我),可我并不生气。

D.别人无知,可不知恼恨3.选择下列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吴儿善泅者数百。

译文: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但是只有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D.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B、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译:将军您身上被战甲保护着、手拿着武器。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凭借安陵君是长者,不打你主意。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都指指点点说陈胜。

5.下面对加点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项为之强.。

《幼时记趣》强,同“僵”,僵硬。

B、良.多趣味。

《三峡》良,实在,的确。

C、默而.识之。

《论语》而,连词,表转折。

D、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其,代称,指喻皓。

6.下列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译: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B.高可二黍许。

译: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2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译: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表示感谢。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所以有时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B. 果如鹤唳云端。

译:果然像仙鹤在云端鸣叫。

C.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把自己比作一群仙鹤在空中飞舞。

D. 以丛草为林。

译:把丛草变成森林。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学习,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能像狗一地活着。

C、病痛恐惧,妄见之也。

——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的是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你不认识千里马罢了。

9.下列句子翻译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还常常讥笑那些明白大道理的人。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何太行、王屋何?——凭借你的力量,还不能削损魁父这样的小小的山丘,你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病深入骨髓里了,这是掌管生命的神的事情了,他要你怎么就怎么样,我是无话可说的。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所以写了“说”这篇文章,以此等待那些游山玩水的人看到它。

10.对“吾义固不杀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我讲人道,一定不肯杀人。

B、我坚持人道,自然不肯杀人。

C、我讲义气,向来不肯杀人。

D、我坚持义理,向来不肯杀人。

评卷人得分二、语言表达11.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翻译句子。

(4分)1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1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译文:评卷人得分三、其他14.翻译句子。

(6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9分,每句3分,篇名不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两章)九年级语文第2 页共10页(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16.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17.翻译下列句子。

(9分)(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文言句子。

(6分,每小题2分)18.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0.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2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24.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⑵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评卷人得分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句子翻译。

(4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5.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26.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翻译】427.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6分,每句3分)(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而汝欲归之?(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翻译句子。

28.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

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

(3分)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分)3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竖:憧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31.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6分,每小题3分)(1)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参考答案1.A 【解析】试题分析:“一狼洞其中”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一只狼在那里打洞。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2.C 【解析】试题分析:不知,不是无知的意思,而是不知道,不了解。

所以排除答案BD。

而这句话中又省略了“我”,在翻译时要加上省略的成分,所以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还要注意省略句要补写出省略的内容。

3.B 【解析】试题分析:B句中的“但”在古义中不是“但是”,而是“只”的意思。

考点:文言字词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错译字比较明显。

古文中古今异义的字词非常多,学生在翻译时好犯望文生义用今义替代古义的错误,学习在要多加注意。

4.A 【解析】试题分析:B、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译:将军您身上被战甲、手拿着武器。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把安陵君看作长者,不打你主意。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都指指点点示意陈胜。

考点: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考点点评: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5.C【解析】C、而:连词,表修饰。

6.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C中“谢”是“道歉”的意思。

7.B【解析】A. 故时有物外之趣。

(应译:所以时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C.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自己(把一群蚊子)比作一群仙鹤在空中飞舞。

)D. 以丛草为林。

(译:把丛草当做森林。

)8.C【解析】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9.B【解析】A、我将永远被那些明白大道理的人来讥笑了。

C、病深入骨髓里了,这是掌管生命的神所掌握的事情了,我当医生的是再也想不出任何办法了。

D、所以写了“说”这篇文章,以此等待来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10.D6【解析】义指坚持义理,固指向来,所以选D。

11.略【解析】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于先王”“降于天”应调整语序;“易、岂直、休祲”等词语要做重点理解。

1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涛像飞奔的马。

13.(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解析】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14.⑴高官厚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⑵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⑶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遍览群书。

【解析】试题分析:(1)辩通“辨”,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于是对的意思,加:好处、益处。

(2)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3)以是:因此。

以:把。

假:借,因:因此。

得:能够。

,K]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15.(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