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试题基础部分汇总答案
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一部分(1-4题20分)1.(6.00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3)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
陶渊明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写出桃花林之景;柳宗元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写出小石潭之景……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分析】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
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答案:(1)化作春泥更护花;(2)从今若许闲乘月(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重点字:缤);【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
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2.(4.00分)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春风吹拂chuīfú着大地,花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2)雨后天晴,月亮更显得澄莹chéngyíng皎洁了。
(3)他遇事不慌不忙,非常镇静(zhèn jìng)。
(4)我们要谦虚(qiān xū)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2018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理解题目: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如果我们了解阵地战的战术,就会发现:在敌人冲过战壕的时候,首先要快速地向敌人扔出手榴弹,然后才能拔刺刀上前格杀敌人。
因为敌人冲到近前就可以用枪扫射,在茫茫的硝烟尘土中,手雷是最有效的武器。
与此同时,另一个人可以用机枪在较远的位置阻止敌人的补给。
如果我们将这个战术运用在生活中,那么就是——不要先让别人接近、靠近自己,更不要让别人见到你的真实情况,而是要在安全的距离,先向对方扔一颗“手雷”——让对方了解你的强项,引导了解你的利益。
然后你再出招,制约对方的发挥。
一位灵活而且富有创造力的经理玩转这一点,就会把招数发挥到极致。
有一次,他沉默地坐在会议桌后面,先让人失去了耐性,接着用一个瞪眼的动作,让自己的强项暴露在别人眼前。
然后他接着说:“我们的优势不在价格,也不在质量。
而是……”他留了一个悬念,大家都被他吸引住了。
他接着说:“我们的优势在服务。
”随后,他又展开精彩的措辞。
通过这样的外语,把自己的优势扔给对方,在引导了解对方的情况后,再用精彩的话语把对方巧妙地扳回来,达到最终的谈判效果。
此刻,我突然想到了剧场中的小品,剧中出场的演员都会在落幕时,用快速而又充实的台词把情节推进到游人眼前。
我们可以吸取这一点,通过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让自己进化,达到有利谈判的效果。
为达到这一效果,有一种比较好的渠道,那就是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观察。
在读书中,我们会认知到一个道理,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
学习是积累,有充足的积累,我们才能在关键时候做出比别人更好的表现。
观察是汽油,有了观察的能力,我们才有更多的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对方。
古语有云:“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只有保持着发掘和积淀的本领,才有可能达成良好的谈判效果,做个灵活而又富有创造力的生活高手。
问题:1.在敌人冲过战壕的时候,先向敌人扔出的武器是什么?2.在生活中采取的“扔一颗手雷”的方式是什么?3.什么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4.学习是什么?答案解析:1.手榴弹。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殷.勤∕踏.青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屏.障∕屏.气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松驰慰藉天然气崭露头角记忆犹新B.馈赠涣散座谈会食不果腹源远流长C.精湛遨游俯卧撑谈笑风声通宵达旦D.彰显闲暇水笼头耳熟能详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8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白居易《观刈麦》)(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学习参考好帮手(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期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②尸魔三戏唐三藏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所以香味也不同。
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
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8分)材料一: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荀子》)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第一部分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句子。
⑴化作春泥更护花⑵从今若许闲乘月⑶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2.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chuī fú⑵chéng yíng⑶镇静⑷谦虚3. 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⑴誓改为视检改为俭⑵赏析传统文化⑶去掉“望”(或去掉“敬请”)4. 概括从图标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①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夜间均有雨,风向均为北风。
②河北省部分城市除石家庄白天有雷阵雨,剩余城市均为阴天。
③河北省部分城市白天除邢台小于三级外均稳定在三到四级。
④廊坊昼夜温差最大。
5. D解析:该诗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6. 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⑴谓:称⑵何:为什么⑶旦:早晨⑷是:这8. C解析:“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C的意思为“比”。
9. ⑴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⑵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10.赛龙舟、包粽子11.刘峻好学12.A解析:根据原文可知,石鼓文“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可知选项A中“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去掉了修饰词“现存的”,是错误的。
13.第③段主要写了石鼓这一文物自唐代出土以后坎坷的流传过程。
14.历代学者对于石鼓文的时代的考证体现了求真求实、敢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15.成岗印刷16.她们睡在一张床上,说了很多话,简爱承诺谁也不能让她离开海伦,然后她们相拥入眠,第二天醒来时,海伦已经去了天堂。
17.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18.①齐白石先生重情义②齐白石先生待人宽厚,宽严相济③齐白石先生的朴素19.①连用三个“好”字,运用反复的修辞,写出小兔画的逼真有神,突出表现出齐白石先生的高兴和对“我”的鼓励;同时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齐白石先生有艺术家的气魄。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图片版)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参考答案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A2.B3.(1)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1)①格列佛在小人国得宠是因为他帮助使利立浦特国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国。
失宠的原因主要是他不支持国王消灭不来夫斯古国,用小便灭了皇宫的大火和遭受陷害、污蔑等。
②食人族再次来到岛上的时候,鲁滨逊救下了一个将要被吃掉的俘虏,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给那人起名“星期五”,成了他的仆人和朋友。
(2)②尸魔三戏唐三藏故事情节: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一路走到了宛子山。
山中有个妖魔白骨精,想要吃唐僧肉修得不死之身,于是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去诓骗唐僧,不料均被悟空识破。
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悟空识破,悟空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
白骨精化青烟逃走。
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十分愤怒,从而逐走悟空。
悟空苦苦哀求但是唐僧不予原谅,无奈痛别师傅跟师弟们,暂归花果山。
“极真之理”:不要被假象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5.芳香油不同颜色素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较浓6.(1)自古以来,诚信都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准则②2)该漫画中一个人被禁锢在竹笼子里,旁边放着被禁的原因“失信”二字,竹笼子上方贴有“限制贷款”“禁止乘坐飞机”“禁止…”字样,该漫画寓意,一个人若失信,将寸步难行二、现代文阅读(一)7.(1)女儿小时候,特别爱听“我"吹笛,笛声一响,她就跟着哼唱;(2)女儿五年级时,“我”左腿残疾又没技术,当了环卫工。
因为同学的嘲笑,女儿恨“我”没出息,开始讨厌“我"吹笛;(3)女儿上初中时,“我”在工作间隙,在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台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
“我”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我"的长笛;(4)女儿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我”并道歉。
广东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答案解析

广东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共5题;共28分)1.(10分)(2018·广东)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1分)蝉则千转不穷,。
(吴均《与朱元思书》)(2)(2分)南宋诗人赵师秀《约客》中“,”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独坐灯下的寂寞心情。
(3)(2分)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1分),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5)(4分)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
【答案】(1)猿则百叫无绝(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山气日夕佳(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解析】【分析】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
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猿、绝、敲、瘴”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⑴猿则百叫无绝;⑴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⑴山气日夕佳;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点评】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
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性默写则要求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默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蓝、瘴”易错。
2/ 182.(4分)(2018·广东)根据所给拼音写词语。
(1)(1分)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2)(1分)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ān yán()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3)(1分)“jū gōng jìn cuì(),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4)(1分)希望你能够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作为借鉴,以免chóng dǎo fù zhé()【答案】(1)嶙峋(2)蜿蜒(3)鞠躬尽瘁(4)重蹈覆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字形辨析。
山东济宁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积累(共10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
渐渐地有红霞渗.透出来,整个芦苇荡(盖上/染上)一层淡红色,屏.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燥动..,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①_____!它们如晨曦..中报晓的使者,欢腾..着飞向人群,(盘旋/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
这些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②_____,亲昵.地送去晨光的问侯..;一会儿拍翅向上,③_____,似乎在等待日出的刹.那。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渗.(shèn)透燥动B.屏.(bǐng)息欢腾C.亲昵.(ní)晨曦D.刹.(shà)那问侯(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A.染上徘徊B.盖上徘徊C.盖上盘旋D.染上盘旋(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A.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轻轻掠过水面飞到芦苇荡尖B.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轻轻掠过水面飞到芦苇荡尖C.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飞到芦苇荡尖轻轻掠过水面D.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飞到芦苇荡尖轻轻掠过水面【分析】第一题考查字音字形。
第二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第三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
【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燥动”应为“躁动”;B.正确;C.“亲昵”应为qīn nì;D.″刹(shà)那″应为“chà那”故选:B。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盖上”是用东西遮蔽;“染上”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
芦苇荡上着了一层淡红色,应用“染上”。
“盘旋”指沿着螺旋轨道运动;旋绕飞行;“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这里写水鸟,应用“盘旋”。
故选:D。
(3)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脸颊(xiá)讪笑锐不可当(dāng)持之以衡B. 怂恿(sǒng)瓦砾万恶不赦(shè)长吁短叹C. 孱水(chàn)羁伴相形见绌(zhuó)寻章摘句D. 牟取(móu)啜泣踉踉跄跄(liàng)遮天敝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字形字音的识记。
A. 脸颊(xiá)-(jiá)持之以衡-持之以恒。
B.正确。
C. 孱水-羼水羁伴-羁绊相形见绌(zhuó)-(chù)。
D.遮天敝日-遮天蔽日。
据此,答案为B。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B. 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 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宽宏大量:待人宽厚,度量大,能容人。
使用正确。
B开卷有益: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所得益。
使用正确。
C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使用正确。
D一拍即合: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与语境不符。
据此,答案为D。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 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 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正确。
B句式杂糅,是将“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和“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的情况是可以预期的”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1). B (2). 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的行为,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解析】考查对表达符号和句子语病的辨析。
“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与“实在运不走的”是两个方面,故而用分号隔开。
此句成分残缺,在“连抢带砸”后加上“的行为”,另外“毁灭性的破”应改为“毁灭性的破坏”。
【答案】D【解析】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不是楷书,具有行书的特点,排除AC两项,碑文内容“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由近及远,排除B项,故选D。
【答案】14. C 15. 图一说明国博接待的观众总量逐年增加,国博已成为公共教育的重要平台。
图二显示国博接待的未成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加,说明国博重视与学校合作,成功发挥教育功能。
16. (1). 形式多样的展览 (2). 丰富的活动体验 (3). 馆校合作【解析】15. 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
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图一的数据说明国博接待的观众总量逐年增加,国博已成为公共教育的重要平台。
图二数据显示国博接待的未成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加,说明国博重视与学校合作,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方位的认知。
16. 抓住各则材料的中的关键句子,材料一“通过图录制作、书籍编写、学术研讨、数字影像辅助导览等方式”概括为“展览形式多样”,材料二“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群体开发了‘阳光少年’‘社会大课堂’‘文化博览’三大系列课程,形成了以藏品为基础,以体验为重要方式的公共教育新模式”概括为“丰富的活动体验”,材料三“科技馆正式启动‘馆校结合基地校’”项目”概括为“馆校合作”。
上海6.(2分)东坡7.(2分)C8.(2分)B11.(4分)⑴很(非常)(2分)⑵换(更换)(2分)12.(4分)A (4分) B(1分) C(1分)13.(4分)一笑不复言(1分)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3分)山东烟台5.A(3分)6.⑴yǔn 魅(2分)⑵无论(不管、不论)都(表条件关系、语句通顺脚可)(1分)⑶霍金开启(了)(大)门(1分)7.⑴杨家(杨先生、杨宅)杨绛(2分)⑵参考答案:被当做佣人,做了许多额外的家务,还被辱骂。
(评分:2分。
大意对即可)三、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8.B(3分)9.B(3分)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分)11.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
(2分)12.⑴贪图小利,目光短浅⑵贤能(评分:2分。
大意对即可)青岛:(一)基础知识(7 分)1.B 2.D 3.C(二)诗词理解与默写(11 分)4.D5.根据提示默写。
(8 分)①温故而知新②直挂云帆济沧海③角声满天秋色里④便引诗情到碧霄⑤会挽雕弓如满月⑥为有源头活水来⑦断肠人在天涯⑧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三)语言运用(8 分)6.(1)①(2)④(3)③(4)②7.①熬粥还要持续②读书如熬粥③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二、阅读(44 分)(一)名著阅读(4 分)8. A9.C(二)文言文阅读(12 分)10. A11. D12.C13.C1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有人对贾诩说:“这个地方不可长久地待下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2)天子已经向东而去,可是李傕率军追赶攻打,天子的军队就大败了。
山东淄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
这类题目多考查多音字、形声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辨识及同音字、形近字字形的辨识。
解答的前提是要识记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同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多音字、同意字、形近字、易错字的读音、字形。
解答此题适合采用排除法做题。
A项,其中“椟”与“牍”既是同音字,又是形近字,但二者的意思完全不同,“椟”是“木柜、木匣”之意,而“牍”是“古时写字用的木片”,“长篇累椟”的意思是指“文章冗长”,所以根据语境,这里应用“牍”,故A项错误。
B项,根据语境,“无遐”的意思应该是“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做某事”,但“遐”字的意思应是“远”,用在此不妥,此处应是表达“空闲时间”的“暇”字才准确,所以B项错误。
C项,正确。
D项,“鳞次栉比”的“栉”应读“zhì”,此为难读易错字,所以D项错误。
【答案】A【解析】本题是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种题型,前提是对成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
另外,还要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等。
本题,A项,“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谓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最初是用来形容表演的,后来也用来形容自然景色、人造物等。
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某一行为,说是某某演员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但不能用于形容某人本身,用在这里形容雷海为以快递小哥的身份夺冠,不太妥帖,适合此语境的成语应该是“肃然起敬”或“惊叹不已”,故A错。
B项,“任重道远”的意思是“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用来形容中国书法的发展前景,恰当。
C项“未雨绸缪”的意思是“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符合语境。
D项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用来形容习近平熟记的诗句作用,恰当。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要熟记于胸,如引号的作用一般有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如省略号的作用一般有①表示列举的省略;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③重复的词句的省略;④表示思维的跳跃性;⑤表示语意未尽(话没有说完)等。
B项中“传信”“发威”都是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所以用引号,而“组网”没有特殊含义,不能加引号;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后面不用再加逗号。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识能力。
常考的病句形式主要有搭配不当,前后矛盾,否定多余,缺少成分,句式杂糅,表意不明、语义重复等情况。
A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让”,使句子缺乏主语,故去掉“让”;B项,缺少成分,“让该片屡屡刷新纪录电影的市场纪录”缺少主语,应添加“观众持续的观影热情”;C项正确;D项,成分多余,去掉“上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
A项中“《卖油翁》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表述不准确,《卖油翁》是一则生动的故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耐人寻味的道理,但它不是寓言。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表达的辨析能力。
“表达得体”,是指根据不同的语境、对象、场合,选择恰当的词语,依其谦敬、语体、感情色彩等,恰当地表情达意。
语言得体,一般涉及“谦敬功能词”,“谦称、敬称”,“有谦敬色彩的固定词语”、“语体色彩”等,以及避免歧义等。
A项,“恭候”一词是是敬辞,表示恭敬地等候。
一般用于自己对他人说的话。
这里用来形容老师“等候”学生,不得体。
B项,“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称呼自己的父亲一般用谦称,即“家君”“家父”。
D项,“不吝赐教”的意思是“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是敬称,这里老师应该用谦辞比较合理,所以此项也不得体。
只有C项中的敬辞“惠顾”用得符合语境,得体,所以正确。
【答案】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一般是在梳理句意的基础上,按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意义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给他穿上破衣服,叫他去放猪。
回家就让他自己拿个碗,和那些仆人们一起去吃饭”所以,这句话有四层意思,根据要求断三处,按照意思“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断开即可。
【答案】①好坏②逃跑,逃学③对……感到苦④禀报告诉对……说【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
如第①题中的“臧否”,可联系《出师表》一文中“陟罚臧否”中的“臧否”,不难判断出是“好坏”的意思。
第②题中“亡”可借助《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可判断为“逃跑”,再结合语境,理解为“逃学”;第③题中“苦”,可联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苦其心志”中的“苦”,但此处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作“对……感到苦”;第④题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好哀求邻居老妇人去和母亲说,“白”译作“禀报”“告诉”“对……说”都可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比较辨析。
A项中“或以其飘枭可爱”中的“以”是连词“因为”,“今以蒋氏观之”的“以”是介词“凭,依照”;B项中“福不堪其苦”中的“其”是指示代词“这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其”是代词“余人的”;C项中的“便更若衣”的“若”是代词“你”,“曾不若孀妻弱子”中的“若”是动词“如”;D项中“不然,早复去”与“父利其然也”的“然”都是代词“这样”的意思。
所以应该选择D项。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辨析正误。
D项中“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的理解是片面的,细柳管教长福,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最终让继子长福读书成才立业。
所以D项的理解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解答此题,不仅要对选文的主旨和内容有所把握,还要对选择项的四句话有所理解。
本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聪慧美丽又教子有方的母亲形象。
细柳之家,靠着细柳的勤俭持家,也算是殷实之家,养一个长福未尝不可,但是溺爱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细柳深知没有丈夫后教育儿子的责任,她为长福做长远打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不顾及相邻对她的误解,咬牙让长福在尝尽生活的艰辛后,自主自愿地来读书,可谓用心良苦,这样的爱子之路,才是真爱,所以,从长福的经历来看,我们得到的启示应该跟教育子女有关。
而选项BCD是讲求学之路、远大报复的,与问题不相符。
故答案选A。
【参考译文】细柳姑娘,是中原一个读书人的女儿。
因为她的细腰柔软可爱,有人便半开玩笑地称呼她“细柳”。
细柳从小很聪明,善解文字,喜欢读相观的书籍。
但她平素沉默寡言,从不评论别人好坏;只是有来求婚的,她必定要亲自暗中相看。
看了很多求婚的人,都没相中,而她的年龄已经十九岁了。
父母生气地对她说:“若天下始终找不到中意的男人,你还想梳着丫髻当一辈子老闺女吗?”细柳说:“我本想以人力胜天;可看了这么久没见有合适的男人,这也是我命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