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中和吹脱1
高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高氨氮废水的一般的形成是由于氨水和无机氨共同存在所造成的,一般上ph在中性以上的废水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无机氨和氨水共同的作用,ph在酸性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氨氮主要由于无机氨所导致。
废水中氨氮的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氨水形成的氨氮,一种是无机氨形成的氨氮,主要是硫酸铵,氯化铵等等。
高氨氮废水如何处理,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其处理方法:1 物化法1.1 吹脱法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一般认为吹脱与湿度、PH、气液比有关。
1.2 沸石脱氨法利用沸石中的阳离子与废水中的NH4+进行交换以达到脱氮的目的。
应用沸石脱氨法必须考虑沸石的再生问题,通常有再生液法和焚烧法。
采用焚烧法时,产生的氨气必须进行处理。
1.3 膜分离技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氨氮脱除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氨氮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
例如:气水分离膜脱除氨氮氨氮在水中存在着离解平衡,随着PH升高,氨在水中NH3形态比例升高,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NH3的气态和液态两项达到平衡。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即吕.查德里(A.L.LE Chatelier)原理。
在自然界中一切平衡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
化学平衡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假若改变平衡系统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力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遵从这一原理进行了如下设计理念在膜的一侧是高浓度氨氮废水,另一侧是酸性水溶液或水。
当左侧温度T1>20℃,PH1>9,P1>P2保持一定的压力差,那么废水中的游离氨NH4+,就变为氨分子NH3,并经原料液侧介面扩散至膜表面,在膜表面分压差的作用下,穿越膜孔,进入吸收液,迅速与酸性溶液中的H+反应生成铵盐。
1.4MAP沉淀法主要是利用以下化学反应:Mg2++NH4++PO43-=MgNH4PO4理论上讲以一定比例向含有高浓度氨氮的废水中投加磷盐和镁盐,当[Mg2 + ][NH4+][PO43 -]>2.5×10–13时可生成磷酸铵镁(MAP),除去废水中的氨氮。
氨氮吹脱塔工艺流程

氨氮吹脱塔工艺流程1.前处理废水进入氨氮吹脱塔之前,需要经过一些前处理步骤。
这包括调节废水的pH值,通常要将废水的pH值调节为碱性,以提高氨氮吹脱效果。
同时,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等也需要进行预处理,以避免对吹脱塔的堵塞和阻塞。
2.吹脱反应废水进入氨氮吹脱塔后,通过塔内喷淋系统进行反应。
通常情况下,废水会与稀硫酸或其他吸收剂进行接触,发生一系列的吸收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废水中的氨氮会以气体的形式逸出,并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会使得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非挥发性化合物和沉淀物,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3.分离与收集吹脱塔内部设有分离设备,用于将废水中的非挥发性化合物和沉淀物与吸收剂进行分离。
通常,这个步骤涉及到离心机、过滤器等设备的使用,以实现固液分离。
通过这个步骤,废水中的非挥发性化合物和沉淀物可以被分离出来,从而得到相对清洁的废水。
4.吸收剂再生分离得到的吸收剂会被送入吸附剂再生系统进行处理。
再生系统通常包括吸附剂再生塔和蒸汽加热设备。
在吸附剂再生塔中,吸收剂会通过加热、蒸汽气化等方式,将吸收剂中的氨氮释放出来。
然后,释放出的氨氮会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如冷却、凝结等,最终得到再生后的吸收剂。
5.产品处理再生后的吸收剂可以重新用于吹脱塔的废水处理过程,从而实现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
与此同时,废水中的非挥发性化合物和沉淀物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这可能包括压滤、干燥等步骤,以使废水中的固体残留物达到安全处理标准。
总结而言,氨氮吹脱塔工艺流程包括前处理、吹脱反应、分离与收集、吸收剂再生和产品处理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废水中的氨氮可以被有效去除,并实现废水的无害化处理。
同时,吸收剂的再生和废水中非挥发性化合物的处理也是同样重要的环节,以保证整个工艺流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一.物理法:1.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2.过滤法:主要去除废水中SS和油类物质等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4.气浮法:油水分离、有用物质的回收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水的密度近似1的悬浮固体5.离心分离:微小SS的去除6.磁力分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和胶体等二.化学法: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细2.中和法:酸碱废水的处理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三.物理化学法:1.吸附法:少量重金属离子、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脱色除臭等2.离子交换法:回收贵重金属,放射性废水、有机废水等3.萃取法: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4.吹脱和汽提:溶解性和易挥发物质的去除.重点介绍随着各种工艺不断改进,原有缺点不断被修正,因此只列出各种工艺的优点四.生物法1.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悬浮在水中的各种方法的统称.1SBR法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优点:1工艺简单,节省费用2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效率高3运行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4防治污泥膨胀的最好工艺5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2CASS法CASS法是SBR法的改进型,特点是占地小、运行费用低、技术成熟、工艺稳定. CASS法是在CASS反应池前部设置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工艺流程图:3AO法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工艺流程图:优点:1系统简单,运行费低,占地小2以原污水中的含碳有机物和内源代谢产物为碳源,节省了投加外碳源的费用3好氧池在后,可进一步去除有机物4缺氧池在先,由于反硝化消耗了部分碳源有机物,可减轻好氧池负荷5反硝化产生的碱度可补偿硝化过程对碱度的消耗4AAO法AAO法又称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工艺流程图:优点:1本工艺在系统上可以称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类工艺2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菌不能大量增殖,不易发生污泥丝状膨胀,SVI值一般小于1003污泥含磷高,具有较高肥效4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轻搅拌,以不增加溶解氧为度,运行费用低5氧化沟法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渠,污水渗入其中得到净化,最早的氧化沟渠不是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而是加以护坡处理的土沟渠,是间歇进水间歇曝气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氧化沟最早是以序批方式处理污水的技术.工艺流程图:优点:除具有一般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外,还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1流程简化,一般不需设初沉池.氧化沟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较长,有机物去除较为彻底,剩余污泥高度稳定,污泥一般不需厌氧消化.2氧化沟具有推流特性,因此沿池长方向具有溶解氧梯度,分别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区.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可使N和P得到较好地去除.3操控灵活,如曝气强度可以通过调节转速或通过出水溢流堰来改变曝气机的淹没深度;交替式氧化沟各沟间交替运行的动态控制等.4在技术上具有净化程度高、耐冲击、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维修简单、投资少、能耗低等特点.2.生物膜法:利用固着在惰性材料表面的膜状生物群落处理污水或废气的方法.生物滤池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转盘法均属于此种方法.1生物滤池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生物反应器,内部填充有惰性过滤材料,材料表面生长生物群落,用以处理污染物.优点:1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非常好,在任何季节都能满足各地最严格的环保要求.2不产生二次污染.3微生物能够依靠填料中的有机质生长,无须另外投加营养剂.因此停工后再使用启动快,且能迅速恢复最佳使用效果.4生物滤池缓冲容量大,能自动调节浓度高峰使微生物始终正常工作,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强.5运行采用全自动控制,非常稳定,无须人工操作.易损部件少,维护管理非常简单,基本可以实现无人管理,工人只需巡视是否有机器发生故障.6生物滤池的池体采用组装式,便于运输和安装;在增加处理容量时只需添加组件,易于实施;也便于气源分散条件下的分别处理.7此类过滤形式的生物滤池能耗非常低,在运行半年之后滤池的压力损失也只有500Pa左右.2生物转盘一种好氧处理污水的生物反应器,由水槽和一组圆盘构成,圆盘下部浸没在水中,圆盘上部暴露在空气中,表面生长有生物群落,转动的转盘周而复始接触污水和空气中的氧,使污水得到净化.优点:1具有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2能耗低、处理效率高3管理方便、操作容易特别适用于中小型畜禽加工厂污水处理3生物接触氧化池结构包括池体,,布水装置,.工作原理为:在中设置填料,将其作为生物膜的载体.待处理的废水经充氧后以一定流速流经填料,与生物膜接触,生物膜与悬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达到净化废水的作用.优点:1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2具有膜法的优点,剩余污泥量少3具有活性污泥法的优点,辅以机械设备供氧,生物活性高,泥龄短4能分解其它生物处理难分解的物质5容易管理,消除污泥上浮和膨胀等弊端3. :包括厌氧消化、池、UASB等.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将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低分子化合物,进而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的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分为酸性消化和碱性消化两个阶段.在酸性消化阶段.由产酸菌分泌的外酶作用,使大分子有机物变成简单的有机酸和醇类、醛类氨、二氧化碳等;在碱性消化阶段,酸性消化的代谢产物在甲烷细菌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甲烷、二氧化碳等构成的生物气体.这种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对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和粪便污水等处理.优点:1能耗低2可回收生物能源沼气3每去除单位质量底物产生的微生物污泥少4整个过程不需要氧气,因而不受传氧能力限制,对有机物具有很高的负载力4.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1稳定塘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优点:1能充分利用地形,结构简单,建设费用低.2可实现污水资源化和污水回收及再用,实现水循环,既节省了水资源,又获得了经济收益.3处理能耗低,运行维护方便,成本低.4美化环境,形成生态景观.5污泥产量少.6能承受污水水量大范围的波动,其适应能力和抗冲击和能力强.2土地处理法用土壤和植物改善水质的方法的统称.同时利用废水的水分和养分滋养土地.土地处理法主要有灌溉、漫灌和高灌率渗透三个方法.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整个过程为通过粗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如何提高氨氮吹脱塔的吹脱效率?

如何提高氨氮吹脱塔的吹脱效率?在工业废水处理的诸多环节中,氨氮吹脱塔利用物理方法将溶解于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气态氨,从而清除废水中的氨氮污染。
然而,这一过程的效率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升氨氮吹脱塔的吹脱效率,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优化措施。
工作温度的调整证明对吹脱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废水中的氨气溶解度会降低,更易于从液相释放到气相。
因此,适当提高废水的温度,可以促进氨气的解吸。
通过加热或者利用废热进行温度调控,不但能提高吹脱效率,而且能加速整个吹脱过程。
pH值是另一个决议性的因素。
由于氨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挥发,通过调整废水的酸碱度,可以有效地促进氨氮的吹脱。
通常情况下,将pH维持在7以上能创建有利于氨氮转化的环境。
但是,过高的pH也可能导致过度的碱度,反过来影响吹脱效果,因此需找到pH平衡点。
气液比的优化也是不行忽视的环节。
气液比即气体与液体的体积比,它决议了气体与液体接触的充分程度。
理论上,较高的气液比加添了气态氨与废水中氨氮接触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吹脱效率。
然而,气液比的增大同时意味着更高的能耗和操作本钱,因此需要在高效与节能之间寻求平衡。
塔高及填料的改进也对吹脱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塔高加添,可以延长气体与废水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吹脱效率。
同时,结构和表面积适合的填料能够供应更大的接触面积,促进气液两相的有效接触。
新型填料如生物膜填料、多孔陶瓷等,被证明能进一步提升传质效率。
系统掌控与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也是提效的关键。
通过精准明确掌控进气量、流量和温度等参数,可以实现吹脱过程的精细管理。
自动化掌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调整操作条件,确保吹脱塔始终运行稳定。
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清洗同样紧要。
由于沉积物和污垢可能影响氨气的释放,保持系统的清洁能够避开潜在的效率损失。
提高氨氮吹脱塔的吹脱效率需要综合考虑温度、pH值、气液比、塔高等操作参数以及设备设计和维护等因素。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但能够提升吹脱效率,还能加强整个废水处理系统的环保性能,实现更加经济和高效的废水处理。
厌氧-吹脱-好氧-吸附法处理酱油废水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厌氧-吹脱-好氧-吸附法处理酱油废水作者:石璐, 唐受印, 刘忠义作者单位:石璐,唐受印(湘潭大学环境工程系,湘潭,411105), 刘忠义(湘潭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湘潭,411105)刊名:环境污染与防治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年,卷(期):2003,25(5)被引用次数:18次参考文献(7条)1.马承愚酱油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期刊论文]-给水排水 1995(11)2.唐受印;汪大翬;戴友芝食品工业废水处理 20013.傅鸿运活性污泥水处理方法 1999(06)4.《化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化学工程手册 19895.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19976.卢里耶;雷世寰工业污水的化学分析 19857.刘月芝酱油颜色与技师关系的探讨 1998(02)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李凤祥.林山杉.付丽丽.金玉花.王铁军.LI Feng-xiang.LIN Shan-shan.FU Li-li.JIN Yu-hua.WANG Tie-jun 酱油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2(1)2.田禹.刘敏.郑蕾水解酸化-二级SBR-气浮工艺处理酱油废水研究[期刊论文]-环境工程2003,21(3)3.关群顺酱油废水处理技术初探[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1)4.田禹.郑蕾酱油废水混凝处理的特征及机理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学报2004,24(2)5.田禹.左金龙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工艺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2004,17(6)6.王敦球.张学洪.解庆林.喻泽斌二级厌氧-SBR工艺处理酱油生产废水[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5(9)7.田禹.郑蕾COD、色度同步降解的酱油废水处理工艺研究[期刊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35(5)8.黄明.肖利平.Huang Ming.Xiao Liping A/O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降解酱油废水的研究[期刊论文]-环境工程学报2008,2(2)9.陈于思.黄翔峰酱油废水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导刊2008,27(5)10.田禹.李朝林.郑蕾酱油废水脱色的影响因素及机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学报2003,23(5)引证文献(18条)1.郑炎城物化-厌氧水解-缺氧-生物接触氧化法-脱色处理调味品生产废水[期刊论文]-广东化工 2013(13)2.林晓生,程汉林,张雪冰,詹静琪厌氧水解-生物铁填料法-生物接触氧化处理调味品废水的研究[期刊论文]-广东化工 2004(02)3.胡小兵,张雷Fenton试剂深度处理酱油废水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1(06)4.李凤祥,林山杉,付丽丽,金玉花,王铁军酱油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01)5.杨志泉,刘国林,周少奇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处理酱油酿造废水[期刊论文]-给水排水 2009(12)6.欧富初,麦俊杰,莫洪滨A/PAC-MAS工艺处理酱油废水实验研究[期刊论文]-广东化工 2009(09)7.李超伟苯氨基乙腈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8.夏杰平混凝-UASB-氧化沟工艺处理酱油废水的工程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9.陈于思,黄翔峰酱油废水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导刊 2008(05)10.李勇华IC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11.付敬稀土镧改性自制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酱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1012.刘永峰EGSB反应器处理酱油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13.侯海锋臭氧氧化降解印染废水的机制及其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114.黄仲均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15.黄朝广EGSB反应器的运行特性及变温条件下处理酱油生产废水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16.黄朝广EGSB反应器的运行特性及变温条件下处理酱油生产废水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17.阮君变温条件下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酱油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18.邓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酱油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引用本文格式:石璐.唐受印.刘忠义厌氧-吹脱-好氧-吸附法处理酱油废水[期刊论文]-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3(5)。
吹脱法去除氨氮原理

吹脱法去除氨氮原理氨氮是水体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
过量的氨氮进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生态平衡。
分离和去除氨氮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传统的氨氮去除方法包括生物法、化学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诸多局限,如生物法不适用于低温等条件下的处理,化学法又会增加污染物质,导致水体污染加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吹脱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氨氮去除方法。
1. 操作简便。
吹脱法无需增加化学药剂,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氨氮的去除。
2. 运行成本低。
吹脱法的设备和药剂费用低,且无需耗费大量的能源,运行成本低廉。
3. 处理效果好。
吹脱法能够将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处理效果好。
吹脱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处理量较低。
吹脱法处理量相对较低,需要实现规模化运营。
2. 进气量难以控制。
吹脱法需要控制进气量,但氨氮的释放量受到水体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进气量难以精确控制。
3. 稳定性有待提高。
吹脱法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支持。
吹脱法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氨氮去除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型水体和短期处理。
在未来的研究和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吹脱法的反应机理和优化设计,以实现更好的去除效果和稳定性。
吹脱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问题。
由于氨氮的释放量受水体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进气量难以精确控制。
这就需要通过在进气管道中设置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法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达到对进气量精确控制,从而提高氨氮的去除效果。
在吹脱法中,惰性气体吹脱后会带走水体中的氨氮,但也会带走一些其他的气体,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等,从而影响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非目标物质在吹脱过程中被带出。
需要加强对吹脱处理后的残留物的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吹脱法的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吹脱法的氨氮去除率有时会受到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处理效果不稳定。
吹脱法处理焦化废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1 前 言
由于焦化废水 中 COD 氨氮 、酚氰 、BOD 浓度 高 、色度高 、毒性大 、可生化性差等特 点 ,通 常焦化 企业普遍采用的传 统工艺处理焦化废水 ,已渐渐不能 完全满足排放要求 ,焦化废水处 理已成 为国内外环境 保护领域亟待解决 的一大难题。昆钢焦 化污水 处理厂 采用 活性 污泥法 作为预 处理 工艺 降解焦化 废水 中氨 氮 ,其去除率约 65%,但是 由于云南煤业 能源股份有
2 4 试 验 方法
537—2009)进行分析测定 。
选 择相 同材 质 、大小 的烧杯 ,取原水 1L放人烧
杯 中 ,单 独投加 Na2CO3或 NaOH调节 pH值 ,通过 调 节 pH值 7 11 (验证处 理 的最佳参 数 为 9~10), 曝气 时 间 1~5 h (验证 处 理 的 最佳 参 数 为 2~3.5 h),曝气 温度 20℃ 70 ̄C (验证处 理 的最佳参 数为 50 ̄C~70 ̄C),曝 气量 0.54 m3/h~1.35 m3/h (验证 处 理 的最 佳参数为 0.54 m3/h一1.08 m3/h)等参 数进行试 验 ,放 人 恒 温水 浴锅 中曝 气 ,并 记 录作 用 前 后 pH 值 ,取试 验水样 分析化 验 。焦化废 水 中氨 氮含量 采 用 《水 质 氨 氮 的 测 定 蒸 馏 一中 和滴 定 法》 (HJ
置 (该 设 备气 密 性 较 好 ,能 解 决 曝气 不 均 匀 的 问 题)、DR一78一ZZA型恒温水浴锅。 2.3 试验 水样
试 验水样取至 昆钢焦化污水处理厂调节池。
2016年 第 1期
王 韬 . 邓 焰 菲 : 吹 脱 法 处 理 焦 化 废 水 中 氨 氮 的 试 验 研 究
使气液 相互 充分 接触 ,使水 中溶解 的游离 氨穿 过气 液界面 ,向气相转移 ,从而达到脱除氨氮的 目的。
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

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吹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氨氮具挥发性的特点,采用溶液中氨氮的实际浓度与确定条件下平衡浓度间存在差异的办法,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空气进行吹脱。
由于废水外气相环境的氨浓度总是小于吹脱出水气相中的平衡浓度,离子态铵转化为分子态氨,调节废水pH至碱性,通入空气后,废水中溶解的气体和挥发性溶质不断地穿过气液界面进入气相,使废水中的氨得以脱除。
氨吹脱是一个解吸的过程,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与氨在液相中的平衡浓度符合亨利定律。
NH4++OH-=NH3+H2O.影响氨氮吹脱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温度、气液比等。
吹脱塔和吹脱池是氨氮吹脱的主要装备。
刘文龙等采用吹脱法对某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脱氮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pH=11.5,温度为80,吹脱处理120min的氨氮去除率达99.2%。
彭人勇等对某含氨氮印染废水采用超声吹脱技术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不调节废水pH值,温度为30,超声波功率为100W,反应时间为150min情况下,废水中氨氮的脱除效率达90.78%,比传统吹脱技术提高效率30~40个百分点。
江涛等采用吹脱法对含高浓度氨氮的稀土废水进行脱氨试验,分析了pH、HRT、气液比、吹脱水温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12,吹脱水温为30,气液比(通入空气和含有氨氮的废水的体积比)为6000,吹脱时间为3h时,废水的氨氮浓度可由2420mg/L降到99.68mg/L,脱氮效率高达96%,吹脱产生的废气用酸进行吸收处理并加以回收利用。
吹脱法与其他方法比较,其常用于处理浓度较高、流量较大的氨氮废水,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成本和维护费用较低,适应性较强,氨氮脱除效率较高等特点,且吹脱法逸出的氨气可被有效回收利用。
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受废水温度的影响较大,低温情况下氨氮的去除效率较低,吹脱时间较长,氨氮的出水浓度偏高,对氨氮脱出过程的稳定性有影响,且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吹脱容器易结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水中和及吹脱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常把含酸量在3%~5%以上的高浓度含酸废水称为废酸液,对于废酸液,应考虑回收利用的可能性,如用扩散渗透法回收钢铁酸性废液中的硫酸。
当酸浓度不高(低于3%)时,回收利用意义不大,可采用中和法处理。
目前常用的中和方法有酸碱废水中和、药剂中和及过滤中和三种。
过滤中和法具有设备简单、造价便宜、不需投加药剂、耐冲击负荷等优点,故再生产中应用很多。
由于过滤中和时,废水在滤池中的停留时间、滤率与废水中酸的种类、浓度等有关,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滤率、滤料消耗量等参数,以便为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本实验的目的是:
1、了解滤率与酸性废水浓度、出水pH之间的关系。
2、掌握酸性废水过滤中和处理的原理与工艺。
3、了解鼓风曝气吹脱对去除水中游离CO2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
酸性废水流过碱性滤料时与滤料进行中和反应的方法称为过滤中和法。
过滤中和法与投药中和法相比,具有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劳动条件好及产生沉渣少(是废水量的0.5%)等优点,但不适于中和高浓度酸性废水。
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可分为三类:1含有强酸(如HCl、HNO3),其钙盐易溶解于水;2含有强酸(如H2SO4),其钙盐难溶解于水;3含有弱酸(如CO2、CH3COOH)碱性滤料主要有石灰石、白云石和大理石等。
其中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时CaCO3,而白云石的主要成分时CaCO3•MgCO3。
石灰石的来源较广,价格便宜,因而是最常用的碱性滤料。
中和的1类酸性废水,各种滤料均可采用,反应后生成易溶于水的盐类而不沉淀。
但废水中酸的浓度不能过高,否则滤料消耗快,给处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其极限浓度为20g/L。
中和第2类酸性废水时,如采用石灰石滤料,因反应后生成的钙盐难溶于水,会附着在滤料表面,阻碍滤料和酸的接触,减慢中和反应速率,因此极限浓度应根据实验确定,若无实验资料,可采用3g/L。
如用白云石滤料,由于生成的MgSO4溶解度很大,产生的沉淀仅为石灰石的一半,因而肺水肿H2SO4浓度可采用5g/L,但白云石反应速率较石灰石慢,这影响了他的应用。
中和第3类酸性废水时,弱酸与碳酸盐反应速率很慢,滤速应适当减小。
当采用石灰石为滤料时,其中和反应方程式如下:
2HCl+CaCO3CaCl2+H2O+CO2
2HNO3+CaCO3Ca(NO3)2+H2O+CO2
H2SO4+CaCO3 CaSO4+H2O+CO2
当H2SO4浓度在2~5g/L范围内,用白云石做滤料时,反应式如下:
2H2SO4+CaCO3MgCO3CaSO4+MgSO4+2H2O+2CO2
过滤中和设备主要有重力式中和滤池、等速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和变速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三种。
重力式普通中和滤池滤料粒径大(30~80mm),滤速慢(小于5m/h),故体积庞大,处理效果较差。
等速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滤料颗粒小(0.5~3mm),滤速快(50~70m/h),水流由下向上流动,使滤料相互碰撞摩擦,表面不断更新,故处理效果好,沉渣量也少。
变速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是一种倒锥形变速中和塔,滤料粒径为0.5~6mm,下部的大滤料在大滤速条件下工作,上部小滤料在小滤速条件下工作,从而使滤料层不同粒径的颗粒都能均匀地膨胀,因而大颗粒不结垢或少结垢,小颗粒不至于流失。
变速升流式膨胀池的中和效果优于前两种滤池,但建造费用也较高。
本实验采用等速升流式膨胀中和柱。
当酸性废水浓度较高或滤率较大时,过滤中和后出流中含有大量的CO2,使出水pH偏低(pH为5左右),此时,可用吹脱法去除CO2,以提高pH。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1、实验装置
配套装置有配水箱1个、耐酸泵1台、转子流量计2个、气体流量计1个、风机1台、
中和滤料若干、莲蓬式喷淋装置1套、实验固定支架1套、连接管道及阀门等1套。
2、实验仪器仪表(用户自备)
pH计:1台
量筒:1000mL,1只
秒表:1块
测定酸度和CO2的仪器装置:各1套
四、实验步骤
1、过滤中和
(1)将颗粒直径为0.5~3mm的石灰石装入中和柱,装料高度为0.8m左右。
(2)用工业硫酸或盐酸配制成一定浓度的酸性废水(各组配制的浓度应不同,范围在
0.1%~0.3%之间),并取200mL水样测定pH和酸度。
(3)启动水泵,将酸性废水提升到高位水箱。
(4)调节流量,同时在出流管出口处用体积法测定流量,每组完成4个滤率的试验,建议滤率采用40、60、80、100m/h,观察中和过程出现的现象。
(5)稳定5min后,用250mL具塞玻璃取样瓶取出水样,测定每种滤率出水的pH和酸度,测定滤率为100m/h时出水的游离CO2。
2、吹脱实验
(1)取滤速为100m/h(pH为5左右)的出水1L,曝气2~5min。
(2)用250mL具塞玻璃取样瓶取吹脱CO2后水样,测定pH、酸度和游离CO2。
注意事项:
(1)取中和和吹脱后出水水样时,应用瓶子取满水样,不留空隙,以免CO2释出,影响测定结果。
(2)学生人数较多时,可以安排部分学生做不同装料深度的同类实验,以观察石灰石滤床深度与滤率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整理
1、记录实验设备及操作基本参数:
实验日期年月日
过滤中和柱:
直径d= cm 面积A= cm2
滤料高度h= m 滤料体积V= cm3
酸性废水浓度C0mmol/L pH=
2、过滤中和实验数据参考记录
表过滤中和实验数据记录表
3、吹脱实验数据记录
表吹脱实验数据记录
六、实验结果讨论
1、据实验说明过滤中和法的处理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析实验结果及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3、定一个确定处理单位流量某浓度酸性废水所需要的滤料数量的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