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脱氮是其中一个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脱氮过程,包括脱氮原理、常用的脱氮方法以及相关的设备和操作要点。
一、脱氮原理脱氮是指将污水中的氮气化合物转化为氮气,从而减少氮气对环境的污染。
常见的氮气化合物包括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
脱氮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氮气化合物转化为氮气。
主要有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
硝化是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过程,需要利用一种叫做硝化菌的微生物。
硝化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氧化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将其转化为硝酸盐氮。
反硝化是将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的过程,需要利用一种叫做反硝化菌的微生物。
反硝化菌在缺氧的环境下,通过还原硝酸盐氮,将其转化为氮气。
二、常用的脱氮方法1. 生物脱氮法生物脱氮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脱氮方法。
它利用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将氮气化合物转化为氮气。
生物脱氮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生物脱氮法主要包括传统的AO法(即硝化-反硝化法)和二级法。
- AO法是指在同一个生物反应器中,通过控制氧气供应和溶解氧浓度,使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同时进行。
这种方法适合于氮气化合物浓度较高的情况。
- 二级法是指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分别进行,通过两个不同的生物反应器分别处理。
首先在硝化反应器中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然后将硝酸盐氮进一步转化为氮气的反硝化反应在反硝化反应器中进行。
这种方法适合于氮气化合物浓度较低的情况。
2. 化学脱氮法化学脱氮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氮气化合物转化为氮气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脱氮方法包括硝化法、硝化-硝化法和硝化-还原法。
- 硝化法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如硫酸铜、硫酸亚铁等,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转化为硝酸盐氮。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添加化学药剂,增加了处理成本。
- 硝化-硝化法是将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其中脱氮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脱氮是指将污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氮气,以减少氮气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脱氮方法及其标准格式。
二、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方法1. 生物脱氮法生物脱氮法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氮气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生物脱氮方法包括硝化-反硝化法、厌氧氨氧化法等。
硝化-反硝化法:该方法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硝化过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是反硝化过程,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这一过程需要合适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
厌氧氨氧化法:该方法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再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
这一方法不需要供氧,适合于一些无氧环境下的污水处理。
2. 化学脱氮法化学脱氮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氮气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脱氮方法包括硝化-还原法、硝酸盐加氢法等。
硝化-还原法:该方法首先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通过还原反应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这一方法需要适宜的反应条件和还原剂。
硝酸盐加氢法:该方法将硝酸盐与氢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这一方法需要适宜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
三、污水处理工艺脱氮的标准格式1. 方法名称:生物脱氮法2. 方法原理: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氮气。
3. 方法步骤:3.1 硝化过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3.2 反硝化过程: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4. 方法条件:4.1 温度: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
4.2 pH值: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8.5。
4.3 氧气供应:需要提供适量的氧气。
5. 方法优点:5.1 生物脱氮法对环境友好,无需化学药剂。
5.2 生物脱氮法具有较高的脱氮效率。
6. 方法缺点:6.1 生物脱氮法对温度和pH值的要求较高。
6.2 生物脱氮法对氧气供应的要求较高。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是一种用于去除污水中氮化物的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氮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其过量排放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采用有效的脱氮工艺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脱氮工艺的原理及分类脱氮工艺主要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来去除污水中的氮化物。
常用的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1.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氮化物进行降解转化的方法。
其中,厌氧氨氧化法(Anammox)和硝化/反硝化法(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是常用的生物脱氮工艺。
厌氧氨氧化法通过厌氧氨氧化细菌将氨氮和硝酸盐氮直接转化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而硝化/反硝化法则是通过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然后通过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2. 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氮化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脱氮工艺包括硝化、硝化-氨化、硝化-硫化和硝化-还原等。
其中,硝化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过程,而硝化-氨化则是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氨氮。
硝化-硫化和硝化-还原则是通过添加硫化物或者还原剂来将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
3. 物理法:物理法是利用物理过程将氮化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常用的物理脱氮工艺包括气体吸附、膜分离和离子交换等。
其中,气体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氮化物,然后再进行脱附。
膜分离则是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氮化物分离出来。
离子交换则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氮化物与其他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二、脱氮工艺的应用及优缺点脱氮工艺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管理等领域。
不同的工艺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1. 生物法的优点是能够高效去除氮化物,同时产生较少的废弃物。
厌氧氨氧化法在处理高浓度氨氮污水时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实现高效脱氮,减少能耗和化学药剂的使用。
而硝化/反硝化法适合于处理低浓度氨氮污水,其优点是工艺成熟、操作简单。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和设备,将污水中的氮化物(主要是氨氮和硝态氮)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脱氮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氮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保护水环境。
一、污水处理工艺脱氮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污水处理工艺脱氮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污水中氮化物的浓度,减少氮污染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意义:脱氮工艺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水体中的氮污染,预防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发生,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方法1. 生物脱氮工艺: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常见的生物脱氮工艺包括硝化-反硝化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等。
- 硝化-反硝化工艺:将氨氮首先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然后再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出去。
这个过程需要在氧气和无氧条件下交替进行,通常需要设置硝化池和反硝化池。
- 厌氧氨氧化工艺:利用厌氧氨氧化菌将氨氮直接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通过硝化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态氮。
这个工艺相对于硝化-反硝化工艺具有更高的氮去除效率和较低的能耗。
2. 化学脱氮工艺: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使污水中的氮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脱氮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脱氮工艺包括氨氧化法、硝化法等。
- 氨氧化法:通过添加氨氧化剂(如氯化铁、氯化铝等)使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态氮。
这个方法适用于氨氮浓度较高的污水处理。
- 硝化法:通过添加硝化剂(如硝酸钠、硝酸钾等)将氨氮直接氧化为硝态氮。
这个方法适用于氨氮浓度较低的污水处理。
三、污水处理工艺脱氮的关键技术和设备1. 曝气系统:曝气系统是生物脱氮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它通过向池体中通入空气,提供氧气供微生物生长和代谢,促进氮化物的转化和去除。
2. 混合反应器:混合反应器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用于混合和反应的装置,它能够提供充分的接触和反应时间,提高氮化物的转化效率。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将污水中的氮污染物去除的过程。
氮污染物主要包括氨氮、硝态氮和有机氮等。
脱氮工艺的目的是减少氮污染物的含量,降低对水环境的影响,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脱氮工艺的分类根据处理污水的性质和要求,脱氮工艺可以分为生物法脱氮和化学法脱氮两种主要类型。
1. 生物法脱氮生物法脱氮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将污水中的氮污染物转化为气体的工艺方法。
常见的生物法脱氮工艺包括硝化-反硝化工艺、氨氧化工艺和厌氧氨氧化工艺等。
硝化-反硝化工艺是将氨氮先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然后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种工艺适用于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污水处理。
氨氧化工艺是利用硝化细菌将氨氮直接氧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该工艺适用于氨氮浓度较高的污水处理。
厌氧氨氧化工艺是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氨氧化细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态氮,然后再通过硝化细菌将亚硝态氮氧化为硝态氮。
这种工艺适用于氨氮浓度较低的污水处理。
2. 化学法脱氮化学法脱氮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将污水中的氮污染物与药剂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实现脱氮的工艺方法。
常见的化学法脱氮工艺包括硫酸铜法、硫酸铁法和硫酸铝法等。
硫酸铜法是将硫酸铜溶液添加到污水中,与氨氮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物铜铵盐,从而实现脱氮的工艺方法。
硫酸铁法是将硫酸铁溶液添加到污水中,与氨氮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物铁铵盐,从而实现脱氮的工艺方法。
硫酸铝法是将硫酸铝溶液添加到污水中,与氨氮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物铝铵盐,从而实现脱氮的工艺方法。
二、脱氮工艺的操作步骤无论是生物法脱氮还是化学法脱氮,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步骤才能完成脱氮过程。
下面以硝化-反硝化工艺为例,介绍脱氮工艺的操作步骤。
1. 污水预处理首先,对进入处理系统的污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沉淀物和油脂等杂质,以保护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硝化阶段将预处理后的污水送入硝化池中,加入硝化细菌。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其中,氮是污水中的一种主要污染物,高浓度的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污水处理中的脱氮工艺至关重要。
二、脱氮工艺的定义脱氮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将污水中的氮去除或者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常用的脱氮工艺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三、生物法脱氮工艺1. 传统生物法脱氮工艺传统生物法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硝化是指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反硝化是指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这种方法适合于氨氮浓度较低的污水处理。
2. 全生物法脱氮工艺全生物法脱氮工艺是在传统生物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增加反硝化菌的数量和改善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实现高效脱氮。
这种方法适合于氨氮浓度较高的污水处理。
四、化学法脱氮工艺化学法脱氮工艺主要包括化学沉淀、吸附和离子交换等方法。
其中,化学沉淀是指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氮形成沉淀物,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吸附是指将污水中的氮物质吸附到特定的吸附剂上,然后将吸附剂进行处理。
离子交换是指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污水中的氮物质与树脂上的其他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实现脱氮。
五、物理法脱氮工艺物理法脱氮工艺主要包括气体分离和膜分离两种方法。
气体分离是指将污水中的氮气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有气浮和膜分离。
膜分离是指通过半透膜将污水中的氮物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有微滤、超滤和逆渗透等。
六、选择适合的脱氮工艺的因素选择适合的脱氮工艺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污水中氮的浓度:不同的工艺适合于不同浓度的氮污染物。
2. 处理效果要求:根据需要达到的脱氮效果选择合适的工艺。
3. 经济成本:不同的工艺有不同的投资和运营成本,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
4. 操作和维护难易程度:工艺的操作和维护要求也是选择的考虑因素之一。
七、案例分析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采用了全生物法脱氮工艺。
通过增加反硝化菌的数量和改善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成功实现了高效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去除废水中的氮化物,以减少水体中氮的含量,从而达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脱氮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废水中的氮化物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采用适当的脱氮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脱氮工艺原理1. 生物脱氮工艺原理:通过利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再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2. 化学脱氮工艺原理: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等,在废水中形成沉淀,将氮化物去除。
三、常用的脱氮工艺1.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包括A2O工艺(缺氧-好氧-缺氧),SBR工艺(顺序批处理反应器)等。
这些工艺通过合理的运行控制,利用好氧和缺氧条件下的微生物反应,实现氮的去除。
2. 全生物脱氮工艺:如膜生物反应器(MBR),利用膜过滤技术实现固液分离,提高废水中氮化物的去除效率。
3. 化学脱氮工艺:包括硝化-硝化工艺、硝化-反硝化工艺等。
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将废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沉淀物,从而去除氮。
四、脱氮工艺的选择和设计1. 废水特性分析:对废水中氮化物的浓度、比例、水质特性等进行详细分析,确定脱氮工艺的选择。
2. 工艺设计:根据废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脱氮工艺,并进行工艺参数的设计,如反应器容积、曝气量、药剂投加量等。
3. 运行控制:对脱氮工艺进行合理的运行控制,包括控制进水流量、COD/N 比、溶解氧浓度等,以保证工艺的稳定运行和脱氮效果。
五、脱氮工艺的效果评价1. 氮化物去除率:通过监测进出水中氮化物的浓度,计算脱氮工艺的去除率,评价工艺的效果。
2. 氮气排放量:通过测量氮气的排放量,评价脱氮工艺的气体排放效果。
3. 经济性评价:综合考虑脱氮工艺的投资、运行成本和效果,评价其经济性。
六、脱氮工艺的应用和发展1. 应用范围: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等。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标题:污水处理工艺脱氮引言概述: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脱氮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通过脱氮可以有效减少氮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本文将从脱氮的原理、常见脱氮工艺、脱氮设备、脱氮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脱氮原理1.1 生物脱氮:利用微生物将氨氮、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1.2 化学脱氮: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如硫酸铁、硫酸铜等将氨氮转化为氮气。
1.3 物理脱氮:利用物理方法如气体吹扫、膜分离等将氨氮去除。
二、常见脱氮工艺2.1 生物脱氮工艺:包括AO法、SBR法、MBR法等。
2.2 化学脱氮工艺:包括硝化-硝化法、硝化-还原法等。
2.3 物理脱氮工艺:包括气体吹扫法、膜分离法等。
三、脱氮设备3.1 生物脱氮设备: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3.2 化学脱氮设备:包括硝化槽、还原槽等。
3.3 物理脱氮设备:包括气体吹扫装置、膜分离设备等。
四、脱氮效果4.1 生物脱氮效果:能够高效降解氮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2 化学脱氮效果:脱氮效果稳定,适合于高氮废水处理。
4.3 物理脱氮效果: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去除氮污染物。
五、未来发展方向5.1 高效节能:研究开辟更加高效节能的脱氮工艺和设备。
5.2 综合利用:探索氮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3 智能化管理:引入智能化管理技术,提高脱氮工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总结: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脱氮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通过不同的脱氮工艺和设备可以有效减少氮污染物的排放,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脱氮工艺将更加高效、智能化,为环境保护事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A/O工艺脱氮除磷
一般的活性污泥法以去除污水中可降解有机物和悬浮物为主要目的,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有限。
随着对水体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氮、磷有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因此有必要采取脱氮除磷的措施。
一般来说,对污水中氮、磷的处理有物化法和生物法,而生物法脱氮除磷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势,目前出现了许多采用生物脱氮除磷的新工艺。
一、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选择
按生物脱氮除磷的要求不同,生物脱氮除磷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去除有机氮和氨氮;
(2)去除总氮;
(3)去除磷;
(4)去除氨氮和磷;
(5)去除总氮和磷。
对于不同的脱氮除磷要求,需要不同的处理工艺来完成,下表列出了生物脱氮除磷5个层次对工艺的选择。
生物脱氮除磷5个层次对工艺的选择
对于不同的TN出水水质要求,需要选择不同的脱氮工艺,不同的TN出水水质要求与脱氮工艺的选择见下表。
不同TN出水水质要求对脱氮工艺的选择
生物除磷工艺所需B0D5或COD与TP之间有一定的比例要求,生物除磷工艺所需BOD5或 COD与T 比例P的要求见下表。
生物除磷工艺所需BOD5或COD与TP的比例要求
二、A/O工艺生物脱氮工艺
(一)工艺流程
A/0工艺以除氮为主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1。
图1 缺氧/好氧工艺流程
A/O工艺有分建式和合建式工艺两种,分别见图2、图3。
分建式即硝化、反硝化与BOD 的去除分别在两座不同的反应器内进行;合建式则在同一座反应器内进行。
合建式反应器节省了基建和运行费用以及容易满足处理工程对碳源和碱度等条件的要求,但受以下闲素影响:溶解氧 (0.5~1.5mg/L)、污泥负荷[0. 1~ 0. 15kgBOD5/ (kgMLVSS•d)]、C/N 比(6 -7)、pH值( 7. 5~8.0) ,而不易控制。
对于pH值,分建式A/O工艺中,硝化液一部分回流至反硝化池,池内的反硝化脱氮菌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以硝化液中NOx-N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将NOz-N还原成N2 ,不需外加碳源。
反硝化池还原1gNOx -N 产生3.57g碱度,可补偿硝化池中氧化1gNH3-N所需碱度(7. 14g)的一半,所以对含N浓度不高的废水,不必另行投碱调pH 值,反硝化池残留的有机物可在好氧硝化池中进一步去除。
一般来说分建式反应器(A/O工艺)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控制范围可以相应增大,更为有效地发挥和提高活性污泥中某些微生物(如硝化菌、反硝化菌等)所特有的处理能力,从而达到脱、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减少了生化池的容积,提高了生化处理效率,同时也节省了环保投资及运行费用;而合建式A/O工艺便于对现有推流式曝气池进行改造。
图2 分建式缺氧一好氧活性污泥脱氮系统
图3 合建式缺氧好氧活性污泥脱氮系统
(二)A/O工艺生物脱氮工艺的特点
1. 优点
①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氮,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只有一个污泥回流系统和混合液回流系统,节省基建费用。
②反硝化缺氧池不需外加有机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
③好氧池在缺氧池后,可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出水水质c
④缺氧池中污水的有机物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减轻了好氧池的有机物负荷,同时缺氧池中反硝化产生的碱度可弥补好氧池中硝化需要碱度的一半。
2. 缺点
①脱氮效率不高,一般去除率为70%~80%。
②好氧池出水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盐,如二沉池运行不当,则会发生反硝化反应,造成污泥上浮,使处理水水质恶化。
(三)影响工艺的因素
①水力停留时间t
反硝化t≤2h, 硝化t≤6h,当硝化水力停留时间与反硝化水力停留时间为3: 1时,氨氮去除率达到70% ~80%, 否则去除率下降。
②有机物浓度与DO
进入硝化好氧池中BOD5≤80mg/L; 硝化好氧池中DO大于2mg/L。
③BOD5/NOx -N比值
反硝化缺氧池污水中溶解氧性的BOD5/NOx -N比值应大于 4, 以保证反硝化过程中有充足的有机碳源。
④混合液回流比
混合液回流比不仅影响脱氮效率,而且影响动力消耗。
混合液回流比对脱氮效率的影响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RN≤50% , 脱氮效率加很低;RN <200%,ηN随RN的上升而显著上升;当RN >200%后,ηN上升比较缓漫,一般内回流比控制在200%~400%。
混合液回流比对脱氮效率的影响
⑤污泥浓度(MLSS)
污泥浓度一般要求大于3000mg/L , 否则脱氮效率下降。
⑥污泥龄(θc)
污泥龄应达到15d 以上。
⑦硝化段的污泥有机负荷率
硝化段的污泥有机负荷率要小于0.18kgBOD5/( kgMLVSS•d );硝化段的TKN/MLVSS负荷率小于
0. 05kgTKN/(kgMLVSS•d)。
⑧温度与pH值
硝化最适宜的温度20~30℃、反硝化最适宜的温度20~40℃;硝化最佳pH值为8~8.4 , 反硝化最佳pH值为6. 5~7. 5。
⑨原污水总氮浓度TN
原污水总氮浓度TN <30mg/L。
(四)A/O工艺设计参数
A/O工艺设计参数见下表。
A/O工艺设计参数
(五)A/O工艺设计计算
包括缺氧池(区)容积计算、好氧区容积、混合液回流量、需氧量的计算。
1. 缺氧池(区)容积计算、好氧区容积、混合液回流量计算
氧化1gNH3 - N需氧4. 57g , 并消耗7. 14g碱度;而反硝化1gNOx—N 生成3. 57g碱度,并消耗1.72gBOD5 , 同时还提供2. 6g O2,需氧量可按式(1)计算。
需氧呈详细计算公式见下式。
式中
aSr一降解有机物的需氧量;
a—BOD5 的氧当量,1. 0 , 即降解1kgBOD5需氧1kgO2 ;
s—BOD5 去除量;
K—污水日变化系数;
Q一污水平均日流量,m³/d ;
S。
,Se—污水流入、流出的BOD5浓度,g/m³;
bNr—氨氮硝化需氧量;
b—氨氮的氧当量,4. 57即硝化1g 氨氮需氧4.57g;
Nr一氨氮被硝化去除盐,kg/d;
NK。
,Nke—进出水TKN浓度,g/m³;
Xw—每日净增活性污泥量,即每日排放剩余活性污泥量,kg/d;
0. 12一生成1kg生物体需0. 12kg氮量( C5 H7 NO2中N约占12% ) ;
CXw—排放剩余污泥氧当量的总量;
c一活性污泥的氧当量,为 1.42 ;
Xw—每日净增活性污泥量,即每日排放剩余活性污泥;
bND—反硝化脱氮所放出的氧量;
ND—NOx -N的耗氧量,kg/d ;
NOe一出水中NOx -N的浓度,g/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