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司令刘明源

合集下载

民族乐器之板胡篇

民族乐器之板胡篇

民族器乐之板胡篇板胡概述板胡是我国弓弦乐器-胡琴家族的一员,它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琴筒上的面板由桐木板制成,故名“板胡”,又称秦胡,大弦和瓢等。

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品种繁多,音色明亮,高亢。

是我国多种梆子腔戏曲,北方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20世纪50年代后,又用于独奏,器乐合奏。

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东北各省区,尤以陕西、甘肃、山西等省最为盛行。

最初,板胡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比如像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

由于板胡和中国的戏曲、曲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它在演奏戏曲、曲艺音乐时最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地方戏曲和曲艺伴奏中,各地区的板胡善于表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板胡特点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和火爆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

板胡形制大部分与二胡相同,主要区别在琴筒和千斤。

琴筒又叫瓢,圆筒形,用椰子壳制作,也有用木质、铜质或竹筒的。

琴筒前口蒙桐木板是板胡发音的关键。

板胡的音色特别清澈响亮,富有乡土气息,在乐队中它常是各种伴奏乐器的领弦,在弦乐中担任高音声部。

弓杆比二胡弓子长而粗,弓毛多而坚硬。

千斤又称腰马,用牛角或红木制作,与二胡千斤所用材料不同。

琴弦为丝弦或钢丝弦。

板胡有多个品种。

除用于独奏、合奏的板胡外,还有高音板胡(又称河北梆子板胡或评剧板胡)、中音板胡(又称河南梆子板胡)、秦腔板胡(又称胡呼)、山西板胡(又称晋中板胡)。

它们在琴筒大小、琴杆粗细、弦轴长短、琴弦的使用及音色等方面,各有差异。

另外还有用于绍兴高调中的板胡和用于广东音乐、戏曲、曲艺中的椰胡。

板胡定弦法板胡传统的定弦法,有五度和四度两种。

定弦高度多依据伴奏的戏曲和演唱者的嗓音而定。

在民族乐队中定弦为d2、a2,音域d2~g4。

试论刘明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创新贡献

试论刘明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创新贡献

82音乐鉴赏刘明源是著名的民族音乐家、教育家,几十年来一直在中国电影乐团从事电影音乐工作,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将纯正的有民族气派的民间艺术展现给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民族器乐演奏家之一,他对传统弦乐作品的发展,以及弓弦乐器的改革,以及对音乐教育的热衷都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被称为是“中国弓弦乐之圣手”。

一、对民间音乐内容和器具的发展刘明源创作实践中善于从繁杂多样、品类众多的艺术形式中进行改编,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板胡套曲《四季》的创作,1993年板胡大师原野先生指出很多欧洲和俄罗斯作家都有以《四季》为名创作过套曲,这激发了刘明源要创作中国化的板胡套曲《四季》的灵感。

此后他积极捕捉题材,开掘题材,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传统音乐入手,终于创作出了对素材准确的把握的《四季》。

今天我们听到的《四季》中各具特色,其中《春》是使用的秦腔和碗碗腔的音调,河北吹歌、梆子曲牌,唐山皮影戏、拉调的素材,到了《秋》中又为之一变,成了河南豫剧的曲牌音乐和过场音乐,《冬》则是回荡着二人转和琐呐声,全国的民间音乐由此汇集。

整个音乐作品中将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音乐素材进行高度的凝聚,具有浓郁而地道的戏曲音乐风格,充分的凝聚了客观的社会生活,极大地表现了传统音乐的魅力。

刘明源不仅仅善于独创,还善于进行改编演奏,浓郁的民族特点、优美的旋律是非常扎眼的,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音乐作品是非常丰富的,比如高音板胡二重奏《对花》,高胡独奏的《双声恨》,《河南小曲》《美丽的西藏》《花儿的故乡》等二胡曲,《牧民归来》《嘎达梅林》等中胡曲,《节日》《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丰收乐》等高音板胡曲,《云雀》《樱花》《眉户联奏》等中音板胡曲,《喜洋洋》《十大姐》《幸福年》等民乐合奏。

通过如此多的民族音乐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刘明源对于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以及其艺术感觉的敏锐。

板胡是目前全国的艺术院校中的主科,但是以前没有今天的板胡独奏地位。

神州音韵

神州音韵

这是一首汉族歌曲,又名《一根扁担》, 流传于山西和陕北。通过重复和加衬的手法, 使结构扩充成五个乐句,从而使民歌所表现的 情绪更为活跃,非常逼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鲜 明性格特征的挑担者的形象。 绛州,是指今天的晋南地区,古时晋南地 区的行政中心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新绛县一带。 绛州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吸引陕西东部、南 部,山西中部,河南北部等人口,在绛州从事 农业经验交流和商业交换活动。故有本歌《走 绛州》
《乌苏里船歌》是一首 充满生活气息的东北民歌, 反映赫哲族人过上幸福生活, 欢快,甜美,心情格外开朗 的革命歌曲。20世纪60年代, 郭颂老师以其高亢悠扬的旋 律唱响了神州大地,奠定了 郭颂作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
欣赏《包楞调》
• 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中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 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 • 这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成武县一带的民歌,因衬词“包愣愣 ”而得名。
试比较器乐与声乐作品表现形式各有什么 特点。
欣赏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
•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 黑龙江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 有不同的称谓。我们来欣赏一首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 》,请大家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几部分。
分析《乌苏里船歌》
• 开头、结尾部分与中间段落有何区别? • 第一部分是根据赫哲族的说唱音乐改编的散板性引子,只 用衬词;第二部分是歌曲主题部分,也是歌曲的主要唱词 部分,它包括了三段歌词;第三部分是散板性的尾声,仍 只用衬词,与第一段相呼应。
对比欣赏
• 我们再来听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与《包楞调》进行对 比,找出两首音乐作品中相同的地方。 • 两首歌曲中都使用了衬词。
欣赏管弦乐合奏《走绛州》
• 大家思考这首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 (欢快活泼的 ) • 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这首《走绛州》也是根据汉族民 歌《一根扁担》改编的下面我们就欣赏由歌唱家演唱的民 歌《走绛州》。

刘明源

刘明源

刘明源(音乐家)简介刘明源先生1931年农历5月28日出生于天津市红桥区,父亲从医并酷爱民间音乐、戏剧,会拉一手好胡琴。

刘明源从小受父亲熏陶,五岁开始随父亲学拉板胡和京胡,幼年的刘明源聪慧好学,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七岁就开始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登台演出,十一岁时有参加了天津的一些国乐社团(如“白灵乐团”、“闽粤会馆”)的演出活动。

通过聆听福广人的演奏,他掌握了大量的广东音乐乐曲。

十五岁开始其艺术生涯。

技巧娴熟,艺术风格洒脱而细腻。

创作、改编并演奏的《马车在田野上奔驰》《秦腔牌子曲》和《大起板》等板胡曲,形象生动,扣人心弦。

1945年刘明源入天津育才中学读书,加入了该校国乐团,担任高胡、扬琴等乐器演奏。

经常参加学校、国乐教育观以及民间组织的演出活动。

1952年他到天津市评剧团从事创腔、配器和二胡、板胡演奏,同年十一月,刘明源和其他几位民乐高手应北京电影制片厂音乐科管弦乐队国乐祖之邀参加“龙须沟”的音乐录音,获得很好的评价,电影厂决定将刘明源等七人留团。

自此,刘明源先生成为新中国国家电影乐团首批专业民族音乐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创作和改革事业中。

他积极进行乐器改革,对我国的板胡、二胡、高胡、中胡同一型制、音色改进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特别是使板胡、中胡这两件一直在戏剧乐队中担任伴奏的乐器上了独奏舞台。

他用高音板胡演奏的《大起板》、《大姑娘美》,用中音板胡演奏的《秦腔牌子曲》、《红军哥哥回来了》,他创作并演奏的中胡独奏曲《草原上》、《牧民归来》,二胡独奏曲《河南小调》等乐曲受到了国内外听众的热烈欢迎,许多人在他的琴声吸引下走上了专业的道路,并立志为民族事业奋斗终生。

刘明源先生从1952年至1982年一直从事电影工作。

1953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乐团(中国电影乐团前身)成立了我国第一支专业民族乐队,刘明源先生即担任了该乐队的首席。

历任乐队副队长、队长等职。

三十多年来,他参加录制了《伟大的土地改革》、《祝福》、《林家铺子》、《红旗谱》、《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梅兰芳舞台艺术》等上千部新闻片、故事片、科教片的电影音乐,担任其中多民族弓弦乐器的领奏和独奏。

守候着琴弓制作这门手艺——访著名琴弓制作师李怀刚

守候着琴弓制作这门手艺——访著名琴弓制作师李怀刚

守候着琴弓制作这门手艺——访著名琴弓制作师李怀刚作者:孟建军来源:《乐器》 2019年第9期本刊记者/孟建军北京菜市口和虎坊桥之间,有一个地方叫果子巷。

早年果子巷的胡同和四合院已经觅不到踪迹,马路宽敞,高楼林立。

在一片被围墙围着的废墟里,还有几间老房子孤零零的矗立着,原北京乐器厂琴弓制作师李怀刚就住在这里。

尽管老街坊都走光了,可老人依然固守在这座住了几十年的旧居,一如既往的生活。

大衣柜前一束束梳理好的马尾瀑布般垂挂着,窗前的桌子上,有一盏酒精灯和几根弓杆,说明85岁的李师傅还会时常动手制作琴弓。

像守候着故土家园一样,李怀刚师傅仍在执着地守候着年轻时学到的制弓这门手艺。

在打磨厂“元音斋”做学徒在北京工作、生活了一辈子,李师傅乡音未改。

李怀刚出生于1934年,16岁的时候,他离开河北衡水老家来到北京,进入前门附近的打磨厂“元音斋”做学徒。

在“元音斋”,他跟随李英奇、左克宽师傅学习制作胡琴。

过去背井离乡来北京作学徒的,并不是因为爱好,更多的是为了生计才学一门手艺。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元音斋”与北京众多私营乐器作坊一起并入北京民族乐器厂后,李怀刚继续从事胡琴制作。

李怀刚师傅原本是学习胡琴制作的,为何又干起了琴弓制作的活呢?李师傅解释说:是因为做弓子的师傅要退休了,于是领导就让我改学做弓子。

“刚开始照着师傅的样子做了一支弓子,师傅一看说:挺好。

”李师傅回忆说。

虽然没怎么学过做弓子,但有二胡制作经验的李怀刚一上手便将弓子做得令师傅满意。

“后来琴弓制作师傅杨汝真要退休了,工厂推荐我担任弓子组的组长。

”李师傅说自己做弓子和做二胡的年头差不多,基本上是一半一半,也就是说,从事乐器制作40年的光景,前20年做二胡,后20年专做琴弓。

什么事情做好了都不容易改行做琴弓以后,李师傅潜心研究做好琴弓的学问。

我问李师傅:做弓子和做二胡哪个更难?他回答:做好了都不容易,都够难的。

“做弓子一点也不能马虎,弓杆调直,弯度合适,手感要好。

中胡发展概述

中胡发展概述

中胡发展概述唐进宝【摘要】中胡作为一件重要的中音乐器,在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等领域不断发展,越来越表现出不可或缺的艺术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较之二胡等,其发展却十分滞后,主要表现在中胡的乐器改良停滞、技艺创新不足、曲目创作稀少、理论研究空白等方面.这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要在乐改、演奏及创作等方面加大力度,全面推动中胡艺术的发展.【期刊名称】《湘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6【总页数】5页(P91-95)【关键词】中胡;发展与变革;演奏;创作【作者】唐进宝【作者单位】三明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福建三明 36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32.29汉语中,胡琴的涵意指向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近现代泛指中国诸多民族民间筒形擦弦乐器[1]。

为了追溯中胡的历史渊源,现对擦弦乐器的胡琴渊源作纵描分析。

在陈坤鹏的《二胡的历史渊源及同类乐器》[2]一文中,对胡琴的渊源做了比较充分的论述,陈坤鹏认为胡琴的源头应是唐代的奚琴。

宋陈旸《乐书》云:“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

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

”[3]根据其描述,这种乐器的形制、发音机理、运律轨迹等都与现行的胡琴基本相同:圆筒形共鸣体,前部有面板;竹制琴杆,头部稍往后弯;两个弦轴,张琴弦两根,两弦经过琴筒面板拴于琴杆的下端(琴筒底部);两弦与琴筒面板间垫以琴码;轧弦的竹片夹在两弦之间。

奚琴与现行胡琴的差异,相对说不算大,主要是如下三方面:琴筒比胡琴稍短;奚琴的弦轴由前往后插入琴柱,弦缠在粗的一端,胡琴则与此相反;奚琴用竹片轧弦,胡琴是马尾弓毛擦弦。

这些差异,显然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演变、逐渐完善的结果。

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形成了近现代所称的“胡琴类乐器”家族,主要有二胡、高胡、中胡、京胡、板胡等,形成了中国拉弦乐器胡琴类乐器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即圆筒形共鸣箱、弓在弦间夹奏、手掌向内持弓、竖式持琴、以动物皮膜为主(板式较少)的振动体。

结合乐曲说明揉弦在乐曲中的情感表现

结合乐曲说明揉弦在乐曲中的情感表现

结合乐曲说明揉弦在乐曲中的情感表现作者:姜莹来源:《大观》2017年第10期揉弦的方式和每首乐曲该匹配怎样的揉弦是将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有位演奏家说过:揉弦就是一首乐曲的灵魂。

可想而知,在演奏和表达某首乐曲时不能正确合理地运用揉弦将会是一个不可原谅的过失,从而导致乐曲失去生命。

一、滚揉以《江南春色》为例,我们在演奏这首乐曲时所使用的揉弦方式就以滚揉为主。

《江南春色》是朱昌耀和马熙林根据江苏民歌音调创作的一首著名南派二胡曲,以优美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生动地描写了江南水乡那赏心悦目的秀丽风光,和人们对生活的无限赞美之情。

乐曲的开头是一段散板,乐曲表现了江南大地,晨曦初露,我们仿佛听到了春的脚步正向我们走来,山川、河流苏醒了,布谷鸟的歌唱,江水的回旋让我们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

在演奏本段的第一个长音时,随着音的逐渐变强,揉弦也应该配合音的变化逐渐加大力度和速度,感情色彩也在随之变化,由恬静变为兴奋。

散板的感情的跌宕起伏为主,音的长短和强弱的变化非常丰富,所以在演奏滚揉时也要根据音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段是本曲的精华,表现了春回大地、春风荡漾在江南大地,春雨沐浴着万物生机,我们要歌唱,歌唱春给了江南的滋润;我们要赞美,赞美春带给水乡的生机。

本段是慢板,旋律流畅,曲调轻松,相比较前一段散板而言,本段的演奏要平稳中带着轻松,所以揉弦的变化也不会太大,从开头对春色的描述到收尾对水乡的赞美,情感也随之升温,滚揉在频率和幅度上要适当的根据情感的升温而加之变化。

第二段小快板,表现了万物争春、万物与春天的对话,生命在春天的怀抱里竞相争艳、茁壮成长的景象。

因为小快板速度较快,情感轻松欢快,所以本段的演奏基本不需要揉弦。

第三段广板,表现了江南沃野看万山葱郁、层林尽然、江河奔腾、稻浪渔歌的意境。

本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情感主要以歌颂、赞美为主,情绪比较激动,在音色上应该多以饱满、洪亮为主。

在揉弦时,手指与琴弦要紧密贴合,加大幅度、加快频率,以满足本段的感情需要。

论二胡演奏作品《河南小曲》的教学

论二胡演奏作品《河南小曲》的教学

论二胡演奏作品《河南小曲》的教学作者:李婷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7期摘要:《河南小曲》是极具河南音乐风格特点,艺术表现力很强的作品。

它的曲风淳朴、婉转、豪放、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影响力,本文通过从创作风格和演奏技法以及河南风土人文方面对《河南小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以使对河南风格二胡作品演奏打下很好的根基。

关键词:河南小曲;风格特征;演奏技巧《河南小曲》是我国优秀的弓弦乐大家,享有“胡琴圣手”美誉的刘明源所创作的一首极具河南地方风格的曲子,刘明源是我国优秀的演奏家、作曲家、民族音乐教育家、在胡琴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对各种胡琴演奏研习和各地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掌握都非常深刻,并且对各类胡琴进行总结研究,他所创作的大量胡琴曲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盛行,直至今日。

《河南小曲》仍是学习河南音乐风格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乐曲之一。

一、《河南小曲》中的左手演奏技巧特点揉弦是二胡表演左手惯用的一种独特魅力的操作技法。

其在对感情的加强和音色的美化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按照揉弦方法的不同侧重来分,主要有滚揉、压揉、滑揉和滚压揉等;按照二胡揉弦的快慢来分,有慢速揉,快速揉。

压揉弦的作用是给予人以紧张、浓烈的感觉,特别在一些凄苦、悲壮的乐曲时更加的具有感染力,但是压揉在《河南小曲》中却有不同的操作方式,首先压揉的力度不可过于深,弓子无须做过多变化。

《河南小曲》中滑音特点大量出现上下大滑音,要学会利用内外弦的音色差异配合上下大滑音,使得旋律更加趣味活泼。

滑揉,是将左手的虎口做为支点,手指在琴弦上的一定范围之内,快速的上下滑动从而产生的音效。

滑揉往往多用在乐曲特性音之上,为着重体现特性性音,在此曲中是以4和7的夸张运用。

4、7二音与《秦腔主题随想曲》中的特性音有些许相似,即两者都不是以十二平均律所划分音高。

此曲中的4,位于自然音4与升4之间;7位于降7与自然音7之间,这么看来已超出了十二平均律的范疇,是以微分音的形式而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报
国赢得了荣誉。

刘明源是深深扎根于民族音乐土壤之中的演奏艺术家。

长期以来,刘明源始终没有停止过向社会、向民间、向姐妹艺术、向人民大众学习。

他抓紧到各地演出实践的机会,深入生活、深入民间。

在河南演出期间,他参加当地的河南梆子剧团的演奏,在掌握了大量河南民间音乐素材和演奏特点的基础上,创作了二胡独奏曲《河南小曲》。

在一次出国访问演出中,他听了蒙古艺术家赞米扬的马头琴独奏,深受启发,于是用心揣摩马头琴的演奏技法,并以内蒙古音乐素材为基础,创作了中胡独奏曲《草原上》。

这首乐曲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广袤的草原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深情,同时在演奏技法上拓展了中胡的表现力,并首次将中胡这件伴奏乐器推上了舞台,成为独奏乐器。

技艺与神韵的完美统一,是刘明源演奏艺术魅力之所在。

深厚的功底、巧妙的处理、跌宕起伏的力度变化、刚健有力的音质、纯正明亮的音色和具有大将风度的舞台表演,令听者如醉如痴,心灵震撼。

他的演奏以情入曲、以曲传情,静如小河流水潺湲动听,动似大江东去气势磅礴。

无论是以东北曲调创作的板胡独奏曲《大姑娘美》,还是具有陕西风情的《秦腔牌子曲》,都被他演奏得得心应手。

刘明源在几十年的操琴生涯中,不断进取,大胆创新,广收博采。

人们赞誉他拉什么像什么,并称他为“胡琴司令”。

他的按弦技法变化万千,揉弦、压弦、滑弦、滚打、勾颤等方面都能得心应手。

右手运弓似行云流水,而且出弓、入弓、换弓均不露刀斧痕迹。

几十年来,刘明源以其深厚的生活积累,创作了大量优秀民族器乐曲,这些乐曲脍炙人口、久演不衰,如板胡曲《节日》、《花儿的故乡》、《月芽五更》,合奏曲《喜洋洋》、《幸福年》,二胡曲《河南小曲》,中胡曲《草原上》、《牧民归来》,加工整理的广东音乐《平湖秋月》、《双声恨》、《倒垂簾》、《雨打芭蕉》、《孔雀开屏》,以及与他人合作出版的《板胡基本功练习》一书。

刘明源不仅是胡琴大师、民乐作曲家,还是一位卓有成绩、让人敬仰的教育家。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培养了大批的演奏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郭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